哲学社科申请书 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申报(九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1-10 20:26:28    小编:ZTFB
哲学社科申请书 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申报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哲学社科申请书 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申报(九篇)

  • 上传日期:2023-01-10 20:26:28 |
  • ZTFB |
  • 7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写哲学社科申请书(推荐)一

这一学期的工作伴着艰辛,也伴着欢笑,大家一路携手走来,其中有苦更有甜。这里,记录下了烟大学生生活的精彩瞬间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展现了烟大学生鲜明的个性风采。每一张照片都融入了摄协会员的独特情感,仿佛置身于一幕幕跳动的情景中,照片无论动、静,都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我们深知要做好任何一项协会的工作,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但我们愿意为摄影协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摄影协会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理事会与组成成员分工合作,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把整个协会工作安排得井井有序,有条不紊,达到了整体上的最佳效果,使摄协一直深受会员的喜爱。摄影协会的成员虽然来自各个不同的院系,但团队意识与团体荣誉感荡漾在我们摄协每一个人的心中,为了摄影协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在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下面将摄影协会20xx年下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协会纳新活动

大一新生的到来,给烟大增添了新的生机,也给摄影协会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学期我们的一项主要工作便是纳新与培训新生,协会从上至下十分重视。在第四周的9月22日,摄影协会开始了纳新活动。我们本着“兴趣第一”的原则,采用新生喜闻乐见的小型影展等形式积极宣传,使得许多怀抱摄影梦的新生加入了摄影协会,为协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为社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七周的10月13日,我们举行了隆重的迎新大会,新老会员齐聚一堂,指导老师胡大鹏老师及协会理事会成员等对新会员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时,胡大鹏做了以“回家的路”为主题的摄影讲座,通过观看胡老师近十年来自驾游拍的照片来体会摄影更深的含义,学会在拍照时多动些脑子,使照片不仅仅停留于记录,而真正成为一种艺术。在场的会员们都被胡老师的讲座深深触动,讲座结束后,把胡老师围在了讲台旁,仔细的请教各种问题,胡老师一一作了解答,接近九点半了大家仍旧意犹未尽。

(二)协会日常活动

1.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镜头下观察生活,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更是一种陶冶情操、感悟生活的方式,它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具有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真正相结合的目的。为此,摄影协会组织了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系列活动,首先组织了一场摄影理论学习。在第八周的10月18日,协会组织参加了著名摄影师贺延光老师的摄影讲座,加深了新会员对摄影的认识,在感受大师风范的同时,开拓了摄协人的视野,为大家对摄影的深度认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八周10月20日,我们趁热打铁,摄影协会安排了对摄影知识掌握熟练的老会长温子敬为新会员们举行了摄影知识入门讲座,其中,讲座内容响应新会员的需要,包括:相机基础知识、相机的维护与维修、摄影构图的基本介绍等,且将摄影作品与平常的相片相比较,论证摄影并非简单的照相,让会员们真正认识了摄影。不少会员反应该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扫盲”作用,自己的摄影理论素养得到了很好的丰富。

2.第九周10月27日,进行了理论讲解后,下一步就是进行实践活动-----采风。摄影协会组织了南山公园外拍,协会新老成员在爬山的过程中,有经验的老成员为新会员一一讲解了曝光、对焦等实际摄影问题,在他们的热情指导下新会员进行了实地拍摄。我们在这里采集了众多优美的照片,会员们不仅在学到了理论知识,同时也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更好的掌握了摄影的技巧,使得会员们的技术、创作能力、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次活动让我们对生活之美也有了新的了解,使我们感悟颇深,进一步加强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操,也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能力。这次活动让我们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自信和激情,也会使我们更加富有动力地去完成我们的各项任务。

3.第十周的11月4日,应会员强烈要求,摄影协会举办了岱王山外拍,在爬山过程中,锻炼了摄协人不畏艰难的意志,增进了摄协人的感情,使新老会员一致体会到做好一个摄影人,需要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此次活动的举行,使摄协人更加亲密地团结在了一起,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4.第十周至第十一周的11月5日—11月11日,摄协人为迎接xx大,精心举办了“师生喜迎xx大之笑脸墙”大型活动,此次活动面向烟台大学全体师生采集笑脸,不仅征集照片,摄协成员还在烟大校园内抓拍师生的笑脸,为xx大贡献摄协人的绵薄之力。传递正能量,摄协在行动!该活动不仅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响应,还得到团委老师的大力支持。此次活动被烟台大学报、烟大电视台以及烟大新闻网报道。同时,该活动登在了蓝色快报的a16版,烟台大众日报网站也进行了报道。该活动同样受到山东省教育厅的关注,并在网站上登载。一系列的荣誉让摄协人为之振奋,这也是摄协人在今后举办更多精彩活动的动力。

5. 第十一周,在11月10日晚,摄影协会100多位同学津津有味地聆听了党委宣传部胡大鹏老师精彩的摄影讲座。胡老师用简洁易懂而充满幽默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看似枯燥的摄影原理,并一扫一般讲座偏于严肃、沉闷的气氛,积极与同学互动问答,并主动邀请同学上台发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活跃。据摄协之前的调查,同学们最想听构图、用光等摄影技巧,胡老师便用自己多年自驾游的经历结合一张张实地拍摄的照片为同学们讲解,并制作了各种比例相框,还带了两个灯过去,讲座生动有趣。在谈及拍好照片最重要的是什么时,胡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认为拍好照片最关键的不是技术,不是设备,而是一颗善良、敏感、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同学们必须丰富自己自然、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审美修养,比如平时多看看书,有空出门旅游一下。还有,大家一定要有开阔坦荡的心胸,别为小事斤斤计较,拥有生命的厚度,才能拍出好照片。”这些话语超越了单纯的摄影范畴,分明是一位老师对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谆谆教诲,相信大家听后会获益匪浅。这次摄影讲座让会员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人生启迪,可谓于光影之间感悟人生,大家纷纷表示欢迎。

6.第十二周的11月17日,摄协举行了海昌渔人码头夜景实拍,在听完关于夜间摄影的技术讲解后,大家学习到了光绘知识,并进行实地夜景拍摄。会员们亲手拿着相机,为自己拍出多角星芒而兴奋,因此不少会员反映摄影的趣味性很强,需要大家深入学习和共同探索。

7.第十三周的11月22日,摄影协会组织参加了解海龙的摄影讲座,此次讲座不止纯粹的讲摄影知识,解海龙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作为一个摄影师,只有过人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又一颗感恩的心,为需要的人送去温暖。此次活动的参加,使摄协人意识到,内心的善良才是出好照片的不竭源泉。

8.第十四周的12月1日,协会按照惯例举行了ps讲座,由大四会员卢海沛为大家讲解了照片的后期处理。让很多新会员惊叹ps的神奇,同时也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ps,为以后有一技之长儿努力。

9.第十五周的12月8日,在新老成员对摄影协会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举行了协会干事选举,许多优秀的会员积极报名,在精彩的竞选演讲后,我们理事会根据个人日常表现精心挑选出了各部干事,为理事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协会未来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美好的前景。

10.十五周的12月9日,协会老成员带领干事进行了拍日出的活动。不少成员的相机里都留下了优美的图片。大家跑着跳着摆出各种姿势来时拍出的照片有创意。与此同时,摄影协会本学期的活动也圆满结束。

(三) 协会宣传工作

为打造摄影协会成为社团中的一面旗帜,协会坚持把每次的宣传板都做到精致,及时摆放在规定位置广而告之。并且每次的活动都落实宣传责任,采用多种渠道如宣传板、电话、飞信、宣传单、微博、人人、烟雨楼台等通知到位,确保每一位会员都不会错过。下学期我们将加大摄影协会的对外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宣传板等宣传平台的作用。通过不断进一步优化宣传部门的人事配置,不断壮大宣传团队,创新宣传模式,丰富宣传手段,拓展宣传平台,更加及时、准确、高效的对各类活动进行宣传。

(四)结语

回首本学期,我们立足烟大实际、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以全新的方式演绎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积淀健康、开放的校园文化。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也看到了很多不足。在团结各个部门,加强联系方面做的还不够,在制度的系统化,工作目标的制定上还很不完善。另外,在培养干事的工作能力团队精神上,对个别干事的工作表现还不是很满意。

一学期来,协会成员团结奋进,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大家收获了很多,虽然有过挫折,但大家都坚强地克服了,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团队意识的鼓舞下,我们有所建树。展望新的学年,摄影协会将继续发扬我们的优势,努力改进自身的不足,促进会员与其他协会、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我们摄影协会做得更好。我们协会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去迎接明年的挑战,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去迎接20xx年的辉煌,相信我们,相信我们摄影协会,明天会更好!

如何写哲学社科申请书(推荐)二

西方道德哲学的寻根理路

人之为人,总要为自己行为的应然性、合理性,寻找一种本体的辩解。那么,人之行为的合理性基础或“应然性”之根究竟是什么?它植根于天国还是尘世?是生成于人的内在本性还是人的主体自由选择或诸种 心理活动?是基于个体主体抑或是主体间性?对这些问题的选择与回答,西方道德 哲学经历了一个由神的外在权威向人的内在权威转变的摧毁与重构,由有权威的绝对主义向无权威的相对主义转变的否弃与重构,以及克服道德相对主义向规范伦 理学的复归与重构,这样几个不同阶段的寻根 发展理路。而每一次的摧毁与重构、转折与发展,既折射出一种时代精神,也反映了西方道德哲学家对形塑人的主体自身形象的一种理想追求。

在西方中古时期,神与宗教长期以来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尼采将此概括为:宗教对西方人来说,与其说是一种神学体系,不如说是一种心理母体,它环绕着人从生到死整个一生。然而,这种以神作为人的精神支柱,以宗教作为人的精神家园的终极神圣律法,则随着资本主义的生成,封建等级制的消亡,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高扬,遭到了启蒙运动的强烈冲击。启蒙运动强调人的精神家园不在天国,而是在人所栖居的尘世;人的精神支柱不应诉诸于一个外在的终极权威,而应立足于人的主体自身。所以,对于现代启蒙运动中的现代道德哲学家而言,首要任务是填补被人的主体理性驱逐了上帝的外在权威之后,而给道德哲学留下的价值本源空白。

如果说支撑人去践行的道德之根不是上帝或神意,而是由人的天然本性使然,那么,人的天然本性具有什么样的本质特征?什么样的人性特征才是道德基本原则的合理性基础?能否从“自然而然的人性”合理地推论出道德禁令,从而在二者之间建构牢固的关系?思考与回答这些问题,既彰显了现代西方道德哲学在突破了中世纪封建神学伦理的传统禁锢之后的道德价值取向,也构成了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共同本质特征,同时也生成并决定了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多元化及其相互对立的诸道德价值体系之间的矛盾与纷争,乃至走向失败与终结。

首先,从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价值取向看,其道德改革并不在于剥夺中古时期的“道德内容”,而是它的道德根基。在这个问题上,现代道德思想家的普遍价值取向是以人性对抗神性;依据人性为现代道德的合理性基础提供一种证明和辩护,从而使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在由神的外在终极律法转向人的内在本性或主体自律的世俗化基础上,在人性与道德规范之间建构一种坚实而可靠的 联系。所以,尽管现代道德思想家在如何重构新的道德价值观上,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思维路向、论证方式和理论构成,但是所有这些思想家在构建新的世俗化道德有效论证运动中,都将道德法则的合理性和权威性论证 建筑在人性特征的基础上,强调人的价值标准应该以人“本身的品质为标准的”绝对地位。归依人性,“不在别处而只在自身寻找合理证明原理的要求”,成了近代时代精神的最强音(注:阿莫尼克:《道德与后现代性》,哲学译丛,1992年第2期,第38页。)。

其次,揭示与描述人性的本质特征,并从其所理解的人性之“是”的前提出发,推论出人之“应该”的道德规则及其戒律的合理性、有效性与权威性,为人性的本质特征与道德戒律之间必然而坚实的关系作出合理的辩护与论证,则构成了现代道德哲学的首要任务与本质特点:即道德论证与论证道德。而这种以人为本的论证道德,在经历了几个世纪漫长而曲折的探索与嬗变、辩护与论争之后,不仅抛弃了传统伦理学的自然目的论,剥夺了宗教神学的目的论的绝对特性,而且为资本主义新道德的价值观奠定了主体范式或主体自律的基础。

第三,当启蒙运动将人之践行的应然性基础诸诉于人的主体或人性时,这场运动又归于失败。其原因在于:其一、现代道德思想家一致同意道德法则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可辩护性与合理性,应建筑在人性的基础上。但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性特征才能为道德法则提供权威性的根据并得到有效的合理性辩护?正是在对这一至关重要问题的肯认与论证上,诸家诸说各持己见,纷纭争执,陷入了多元的、相互争辩的道德体系之间的“诸神之战”。

当现代道德思想家摆脱了传统道德的外在权威而确定了现代自我主体之后,对道德前提或道德之根的认证,可以完全立足于“纯粹由主观性来证明其合理性的选择”,可以完全从自我所理解的任何观点出发,去自由地选择那种他自以为“是”的人之本质特性,从而把道德上的信奉视为对这些前提所作的无标准的选择的表达。他们或诉诸于欲望和激情(狄德罗和休谟),或诉诸于理性(康德);或将人性界定为自私性恶(霍布斯、洛克与曼德威尔等),或界定为情感性善(沙甫慈伯利和赫起逊);或将人的自爱心和怜悯心作为人性的道德之本(卢梭),或将趋乐避苦、自保自爱的天然本性作为道德的根基(爱尔维修),在无法比较的道德前提,或者说人性之根上,进行着互不相容、持续不断的对抗与论争。在这场无止境的论战中,客观的、非个人的道德标准丧失了;任何所谓道德言辞都失去了全部权威性的内

容。人们不仅在理论和 实践上丧失了对道德的明辨力,而且无法有客观的标准来判断和识别善恶性,导致现代论证道德的合理性运动陷入了道德“多元论”和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

其二、现代论证道德合理性运动之所以失败还在于:其道德论证不能合乎逻辑地从其所理解的“自然而然的人性”之“是”推论出人之道德原则以及道德践行之“应该”,进而在其所承继下来的道德禁令与未经教化的“自然而然的人性”之间建立起必然而可靠的关联。因为现代道德思想家从中古时期所承继下来的道德禁令,和其所确定的人性概念这一两极因素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矛盾与对立。因而当道德思想家试图在其正面论证中把道德禁令置于人性基础上的同时,他们又在各自作出的反面论证中越来越趋向于一条普遍原则:没有任何有效性论证能从纯粹事实性前提中,得出任何道德的或评价性的结论。休谟以疑问而非肯定性断言的方式表达了这一普遍原则:人们“从‘是’的前提中得不出任何‘应该’的结论”(注: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4页。)。换言之,即我们无权说:既然人是这样的,人就应该以这种方式行事。休谟这一著名的禁令就像中世纪的表兄弟―奥卡姆的剃刀一样,使自启蒙运动以来的一切现代经典道德 哲学,都陷入他的禁令的无情砍刀之下。这一被视作无可争议、无可逃避的永恒真理,既是与古典传统道德最后决裂的信号,又是现代论证道德合理性运动彻底失败的信号。

现代论证道德的合理性运动的成功与失败,从正反两方面启发并影响着当代西方道德思想家,且构成其学说 发展的直接逻辑起点。当代西方道德思想家承继了现代论证道德的“主体范式”,但不再热心从主体自我寻找出一种普遍的、本质的和内在的人性特征,以作为道德原则的合理性与权威性的绝对形而上学基础,即不再热心于从人的内在本性去寻求人之行为之根;而是将道德的生活方式和准则的合理性、权威性,转向诉诸于主体的选择活动,以及主体的偏爱、态度和情感描述与表达等主观 心理活动。这种道德哲学的转向不仅从本质上改变了道德原则与价值判断的内在意蕴,改变了道德争执的根本特性;而且使企图维护客观的非个人道德判断标准的现代论证道德的绝对主义理想,为当代道德哲学的相对主义所取代。

当代道德哲学的相对主义分别以不同的运思路数,表现在唯科学元伦 理学和非理性人学伦理学中。

唯科学元伦理学自摩尔的直觉主义开始,经史蒂文森等人的情感主义到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人的分析哲学的发展,其共同倾向是:坚持将事实真理与价值观念严格区别开来,认为道德规范、价值判断和伦理概念等命题,不是知识的表达和意义的描述,而是一些存在于有限世界的彼岸,无法用 经验事实证明其真假的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命题。所有道德规范、价值判断和伦理概念就其本性是道德与价值而言,都不具有真理的价值,而仅仅是偏爱、态度和情感的外溢和经过乔装打扮的命令句、祈使句等。由于表达偏爱、态度与情感的道德判断,无真也无假,没有任何合理的方法来确保道德判断的一致性。所以,任何追求客观的非个人道德标准的企图,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合理辩护。因此,伦理学作为“不能记述的对象”――价值的科学,其根本宗旨不在于把道德作为社会的、整体的、客观的现象去研究,而在于分析研究道德 语言、概念和逻辑等。就此而言,唯科学元伦理学不仅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而且又与传统的规范伦理学,即“实践哲学”分道扬镳了。

非理性人学伦理学从意志主义者尼采宣告上帝已死,倡导“重新估计一切价值”起,一切永恒的、绝对的传统道德价值便随着上帝的死亡而消亡了。一切新的道德价值和生活信仰,都是“超人”的自由选择和创造。超人是一切真理、价值的立法者。尼采这种拒绝一切绝对的、客观的理性论证的虚无主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道德价值观,在存在主义,特别是在萨特的非理性自由人学与自由价值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诠释。否定上帝的存在,主张创造人的是人自身是二者共同的价值取向。人没有任何先在的本质,存在就是一切。人既没有外在的绝对权威:上帝,也没有什么绝对的内在本性或人学原理,同样人的选择活动也不受社会的制约。人,不管他作出哪种决定,都没有什么现行的普遍原则帮助他理直气壮地为其决定作辩解。人是各种价值的创造者,而人的自由则是其价值创造与选择的惟一基础。

道德相对主义同样也表现在实用主义哲学之中。众所周知,实用主义否认客观真理,认为判断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真理的实际效用。这种“有用即真理”的原则,不仅是支撑其认识论,同样也是支配人之行为、构架其伦理学的轴心。从理论构成看,实用主义兼容并蓄了西方传统中注重特殊具体事实的“唯名论”、注重实效与实利的“功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抽象的“实证主义”,以及强调个人的主观选择的“存在主义”等观点,主张以是否“有用”、“方便”和“有效”,作为评估一切事物和行为之道德价值的惟一标准;以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利益满足”,是否

符合个人的主观 经验与兴趣,作为道德评价的直接依据,从而使道德变成了一种方便有用的工具。

由上可见,“相对论的时代使人想要找到能够为之坚定地毫不含糊地献身的终身价值的希望大大破灭了。”(注: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2页。)当代西方道德 哲学在唯科学元伦 理学与非理性人学伦理学,这二种平行 发展的极化运动中的共同指向是:摈弃了传统伦理学对客观的、非个人的形而上学基础的探索,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论证道德的价值取向,更加剧了道德危机。人的道德判断、道德言辞,作为人的主观偏爱、情感意志等 心理状态的表达,人的道德原则、道德价值,作为主观自由选择与创造的产物,丧失了绝对的、普遍的、合理的权威性。所谓道德判断、道德原则的权威性都是个体的、主观的、相对的,而道德权威的个体性、主观性和相对性,则意味着没有客观的、非个人的道德标准可依从,没有客观的非个人的道德标准就可以自行其是,其结果必然是普遍的道德与善变得不可诠释;只有相互匹敌的道德理论之间,毫无结果的无休无止的矛盾与纷争,使道德陷入一种严重的危机之中。

道德权威的缺失与道德相对主义泛滥,导致了道德基础的崩溃与道德危机。这种危机,引发了西方道德哲学家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复归与兴趣,拒斥相对主义,重新为人之行为,寻找一种绝对的、客观的、非个人的道德标准;摆脱唯科学元伦理学的形式主义和非理性人学伦理学的任意品性,重构道德价值的合理性基础已成定势。

20世纪60年代,尽管道德哲学之间的“诸神之战”并未偃旗息鼓,然而在诸如新功利主义、新 社会 政治伦理学、新人道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结构主义、境遇伦理学和商讨伦理学等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复归与重构步伐中,一方面显示出当代西方道德哲学并不是简单地归依传统,而是基于当代西方社会的背景条件和现实需求,以时代“开新”为其理论宗旨,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批判地继承了传统道德哲学的某些内容和观点,开创性地重构着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当代西方道德哲学又不是在彻底地否定传统前提下的重构,如现代论证道德哲学既强调以摧毁和摈弃中古神学自然目的论为否定性前提的革命性的替代性重建,又追求以挽救和重振现代论证道德的精神为肯定性前提的再造性的承继性重构。西方道德哲学这种回归与重构趋向表明:在经历了唯科学元伦理学和非理性人学伦理学的道德危机之后,“人们又在对人的基本价值表示关切了”(注: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2页。)。规范伦理学已经开始了一场戏剧性的复兴。

那么,究竟如何超越道德相对主义而建立起道德的普遍性、权威性与客观性?如何超越价值的多元论而建构一种普遍伦理或“普世伦理”,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一个指导其道德航向的罗盘呢?为此当代西方道德思想家沿着不同的路向,进行着种种努力和尝试,而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阿佩尔,建构在“主体间性”基础上的商讨伦理学,对普遍伦理学的合理性基础所作的探讨。阿佩尔在《哲学的改造》一书中指出:我们这个时代,乃是以科学所致的技术成果所造就的全球一体化文明为其特征的时代,因此对某种普遍伦理学的需要,即对某种能够约束整个人类社会的伦理学的需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对普遍伦理学“合理性”基础的重新思索与辩解,使二者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传统道德哲学的个体“主体范式”,而代之以“主体间性的范式”。主张只有基于“规范的主体间有效性”,才能构建一种规范上中立的、客观的普遍伦理学。

道德之根―主体范式的变换,根源于哈贝马斯、阿佩尔对主体理性的重新认识。在二者看来,人的主体理性绝不是在个人意识里发展的,而是在 语言对话、主体际构成的世界里发展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在私人语言框架内获得其思想的有效性,每个人的主体理性或意识活动也不可能是封闭的、个体的,而是开放的、公共的。所以,任何孤独思想的有效性,以及孤独个体的良知决断的道德约束力,原则上要依赖于人与人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之间的相互肯认和共识。他们认为传统道德哲学家由于拒绝系统地了解一切理性运作的语言的这种作用,因而便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限囿于心灵独白的、唯我独尊的理性观念里了。其结果势必陷入“意识唯我论”的圈套,并由此引向在孤立主体的认知理性与 实践理性中,寻找道德可能性的条件。这种基于主体自律的道德观,不仅无法躲避休谟意义上的“砍伐”,而且必然发展成为当代相对主义道德观。因此,普遍伦理学的合理性基础之重构,自然应植根于交互主体的“交往理性”范式,而非个体主体的理性范式。

这种建基在“交往理性”基础上的普遍伦理学,首先能够把孤独个体的良知决断协调一致起来,从而使每个社会个体为社会实践承担共同的道德责任。因为在交往实践中,任何具有伦理意义的人类“需要”与要求,都能够凭借理性的论据来加以辩护,都能在人际间传达、交流与沟通。只要这些要求,通过理性的论辩而在人

际间得到肯认,就会形成共识,构成共同意志的一致性。这种主体间的共识与意志一致性,反过来又会成为制约和指导每个 社会个体行为的道德规范,从而保证着对个体主体行为的合乎规范的一致性的道德约束性。

其次,商讨伦 理学所诉诸的道德之根的转换,使之所构建的伦理学,一方面,不会倒在休谟的砍刀下,即企图从纯粹事实的判断中推导出伦理规范。因为,这里制约每个人去行为的主体“人性”,已经不是那种被先行设定起来的个体主体的人性之“是”,而是在与他人的交流、理解、交往与沟通中,不断得到修正与丰富而建构起来的主体际的“人性”,即一种具有美育和道德规范慎重教化的“人性”。另一方面,克服了道德领域中“方法论的唯我论”。以往那种基于个体主体的主观“良知”的强制力,或基于个体主体的自由选择的道德责任约束性,现在凭着主体间的交往与交流,已为基于“超主观性”的主体际共识或一致性的民主意志所取代,而成为每个人的行为与选择的有效性基础。

毋庸置疑,商讨伦理学建基于“交互理性”主体基础上的道德伦理学重构,为协调自律道德行为者与普遍原则之间的关系,为消解无休无止的道德论争而达成共识,以及为构建一套既合乎理性又公正的普遍道德,提供了一条富有启发性的思维路向。然而,它对“终极基础论证”的方式,仍然沿袭了传统 哲学的先验的“自上而下”的理论论证方式,因而它所阐发的伦理学基础,还只是一个没有考虑人的现实“道德情境”的“理想交往共同体”。尽管这个理想的交往共同体被看作是“实在交往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但从一些被理想化了的前提出发所构架起来的伦理学,势必难以摆脱先验预制程序的理论局限性。不过,这种独树一帜的伦理学的回归与重构,在某种程度上则标志着西方道德哲学在探索伦理―道德合理性基础上的一种进步与 发展,即使得 建筑在个体主体理性独白基础上的西方道德哲学,转向主体间性交互理性基础上的伦理道德哲学。

总而言之,表明:道德价值与理想作为 经验现实的人质或人格,终究要与人的主体存在根基相 联系。无论西方道德哲学家对人的道德之根做出怎样的抉择与论辩,但可以说追求一个更为完善的人生与社会的渴望,不仅是一个理论逻辑思辩的理想,而且也是历史现实自身的运动趋向。

如何写哲学社科申请书(推荐)三

寒假到了,新年快要到了。我们终于可以快乐过一个美妙的假期了。可是,我们怎么才能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寒假呢?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所以今年过年,为了锻炼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而精彩,因此,在大学第二个寒假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最有感触的就是在面包店里卖面包的这份工作。特有如下心得体会与感悟。

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通过在店内以零工的形式锻炼自己的能力,体会社会事务,工作辛劳。

通过在店内工作的将近一个月时间,不仅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到了来之不易的工资,更通过这次实践,亲身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收获了许多在学校里没体会到的酸甜苦辣,增长了自己的社会经验,获益匪浅。

1.挣钱的辛苦。每天辛辛苦苦重复同样的工作,小心翼翼的进行日常工作,才可以得到工资,这次的体验确实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一分一厘都来自于没日没夜的辛勤工作,挣钱确实是个很艰难的过程,需要全心全意的付出。

2.人际关系。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3、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因为在销售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千奇百怪的人和事,如果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懂得拘泥于一般的原则而不懂得变通,有可能会导致交易失败甚至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一定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4、微笑面对每一位顾客。对人友善,肯定会获得回报。而表示友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微笑。因为微笑是所有人类共有的语言。做服务行业的人应该养成微笑的好习惯。面带微笑的人,给人一种容易亲近而友善的感觉。而且,微笑是人的一种本能,它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也无需努力,但它使人感到舒适,乐于接受你。相对于面无表情甚至表情冷漠的人,人们更喜欢与面带微笑的人打交道,更何况在服务行业中作为上帝的顾客。

5、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五、概论与综述

在这次为期较短的社会实践中,获益匪浅,深切感受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人生需要奋斗,我们都需要从现在就开始掌握一定的专业与非专业知识,充实自己的心灵,武装自己的大脑,使自己的人生精彩而灿烂。我看到了一些在学校看不到的东西,也学到了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我想,这个应该是我这次做社会实践最大的收获。

20xx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四)

当迈着青春的步伐步入大学时,本以为可以放轻松了。就像迈入天宫一样。可是这并不是最好的结局,可想而知,大学的竞争力比初高中的压力更大,虽然大学可以不像初高中那样整天缠绵在书本的知识海洋中。可是大学面对的是就业的压力和专业竞争的压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入学以来,可以得知,大学的要求更为的具体、深刻。就连就业招聘会上都写着“有经验者优先”等字样,可是身在学校的莘莘学子们又能有多少丰富的经验呢?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不是苦无烦恼,就是埋头苦读,对外面的世界就是知之甚少,尤其是工作的经历和应付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尔大学校园是开放的,这一点则充分证明了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增加自己的宝贵的丰富经验。于是许多同学则利用来竞选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来为自己以后的事业铺上金砖。也有的同学则利用课余时间来寻找兼职工作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减轻学习的压力,以及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乐趣,当然也有少数的同学则在自己的档案上留下为以后的工作的筹码。所以说,进入大学以来,则要求我们既能学好,又能充分利用书本上的知识把它运用于实践当中去。我想,老师要求我们写实践报告的目的就在于此吧。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这个假期中,感慨是的几天,我还是庸庸碌碌的,对生活感到的还是那一片茫然。随后这又过了几天,我和几个老同学相约在一起相聚,才想到生活对于每一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因为它给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选择,有的人已经就业了,有的人继续进入大学深造,增加了我们对时间观念的把握性和利用知识检验真理的准确性。随后的几天里,我参加了几种活动,诸如祭拜孔子,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一些琐碎的事情,来到现实的社会里,可以说这里的时间较学校的药轻松了许多,在学校里,每天有课程表的约束和老师的督促。你可以放松的沉浸在学习享乐的生活中,可是当我们使用假期来从事社会活动时,我就已经在开始琢磨如何才能去适应社会呢?刚开始的几天里,来到敬老院时,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一样,里面静能听见一颗针掉落在地上的声音,是我的心里产生胆寒的感觉,而且他们的生活还那么的优雅,在刚进入的几天里,我想主动去帮助他们,可是因为心中的害怕而不敢去说,只能被动的去要求他们把事情留给我做,我的拘谨和我的行为还没有表现出来时,就已经被他们看透了,知道我还是一个刚刚初入社会的人,随着时间的磨练,我在他们的教诲和指导下,慢慢的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虽然只是帮助别人做事,但我觉得这应该感到欣慰的。在学校里,我们有学校的规律的制约,生活上比较有规律,行为上表现得比较优秀。而在现实社会里,我们失去了学校规律的制约,一切的一切的都只有靠自己的认真把握,无论对与错,都要靠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因此,在大学校园里和在现实的社会中则是相互融洽,彼此合二为一的,这就是为什么已经从事了职位的人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不能得到竞升的机会,想要重新回到学校的课堂里,反而有的学生因为课程的芜杂而想要早早的回到社会里面闯天下的原因了。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我还是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虽然每天只是在帮助别人,而我的每一天也都是围绕在他们的身边,可能有的人会因为厌烦而感到苦恼。可能有的人也会感到无趣而放弃他,而我经过了这几天的熏陶后,我则感觉到这正是一次对生命的考验,我也体会到了一句话:生活不需要像暴风雨那样的凶猛,生活也不需要像姚明把养的高大威猛,生活唯一需要的是一颗能承担起责任而又能体会世间美好的事物的心态。

在这个假期里,经历了这样的人生,经历了这样一次导航,我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试金石这一句话的含义。如果我们在学校的麽偶一个学生知识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话,那他的目的将会失去它的意义。而且在学校的课堂里,对于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看着书本上的知识和听了老师的辩论分析后,感到的确是很是复杂和深奥,上了一堂课后,赶到的是迷茫的感觉。然而当我们走进社会时,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如果没有了承受的能力,可能有的人会一直的颓废,直至丧失了自己的灵魂,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能够把生活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才能使矛盾缓和化。而且书本上的知识在生活中也会变得简单。

这个假期里,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情绪的大起大落,但此次的经历却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以下是我得出的结论:

(1)生活中的你无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或参加什么样的团体,重要的不是劳动报酬的多少,而是我为社会奉献了多少。

(2)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学习是目的,实践是检验。如果只学习,不实践。那么这一切都等于零,只有把两者巩固起来,生活才会更轻松。

(3)生活是有两面性的:一,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学习与奋斗化为动力,勇往直前向上爬;二,投机取巧式,通过自己的小聪明利用别人向上爬。

在这次的寒假里,通过这样的经历后,我感觉到了生活即是学习,学习即是实践,实践即是体验,只有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基础知识,才能把握对将来就业的技能,也只有把学习运用于实践的检验,才能得知知识的准确性进而分析社会中的问题。总之,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如何写哲学社科申请书(推荐)四

按照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项整治的要求,乌海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委巡察办等部门对搞庸俗哲学、圈子文化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现将整治工作成果公布如下。

聚焦政治监督,强化“两个维护”。市纪委监委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将督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落实执行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实行政治监督工作内容清单化、管理台账化。统一制定以政治监督为首要任务的“共性监督清单”,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的同时,制定政治监督台账,细化为4个方面26项监督重点。通过谈话提醒压责任,跟踪监督抓落实,共对全市247个部门单位的1339名领导干部进行谈话提醒,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1753个,下发纪律检查(监察)建议书199份,监督整改建议书140份。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市委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严查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累计追责问责91人次,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人次。18名厅级领导干部对73名干部分别于年中、年底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暨“一岗双责”分级抽查述职,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提醒函询诫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抽查核实制度的作用,开展提醒51人次、函询3人次、诫勉11人次。随机抽查和重点查核154名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对29人进行提醒、12人进行诫勉、提交纪委监委调查核实1人。

强化督查指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市纪委监委组建“1+1+7”监督团队加强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规章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累计参加指导162个部门和单位民主生活会,抽查指导“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151次,发现反馈问题75个,列席指导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相关会议399次,提出指导意见259条;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联合指导各区、各部门领导班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督促各领导班子聚焦主题、紧扣主线,围绕“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落实“画像准、查摆深、剖析透、整改实”的要求,深刻检视问题,切实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让民主生活会成为涤荡思想、净化灵魂、锤炼党性的“熔炉”;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研发“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党内组织生活网上纪实,组建党建指导员队伍,提升指导的精准度。

持续正风肃纪,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市纪委监委结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四官”问题以及扶贫领域、民生领域等专项治理,紧盯脱贫攻坚、民生领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严查腐败和作风问题。2019年,累计处置专项治理问题线索57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1人、组织处理150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37批、68人次。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累计处置问题线索697件,立案20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0人。启动为期3个月的全市纪律作风专项整治,成立3个监督检查组,累计开展明察暗访64次,涉及单位239个,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76个;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结合“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72个基层党组织进行调研走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坚守政治定位,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市委巡察办将整治“搞庸俗哲学、圈子文化”纳入重点巡察范围,在第六轮巡察期间,对市委编办、市委老干部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22个党组织进行政治审视,将明哲保身、爱惜羽毛,拉拉扯扯、吹吹拍拍,拉帮结派、团团伙伙,不讲原则、不讲规矩、不讲团结等作为监督检查重点,强化政治体检。本轮共发现各类问题348个,已全部向被巡察党组织反馈。

严管厚爱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市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意见》《乌海市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2018—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奠定基础;市纪委监委严厉打击诬告陷害信访举报行为,正确运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目前,累计对4名受不实举报的干部进行澄清证明。在三区开展“清风干部”评选工作,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勤勉尽责、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全市共评选“清风干部”3090名。实行“回访受处分干部本人+回访所在党组织负责人+回访实名举报人+抽访所在党组织其它干部+开展回访式警示教育会”工作机制,多角度了解受处分干部实际情况,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回访受处分干部240人次,回访实名举报人65人次,回访所在党组织110次,回访所在党支部其他人员150人次,开展回访式警示教育50余次;市委组织部对49名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县处级干部进行交流轮岗,选派14名县处级干部、54名科级干部到“三大攻坚战”、创城创卫等重点工作以及镇、街道等基层一线实践锻炼,选派3名干部赴发达地区、自治区直属机关挂职锻炼,切实提升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开展机关党建工作“流动杯”先进单位、市直机关“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工作,表彰“流动杯”先进单位15家,先进基层党组织19个,优秀共产党员4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0名。

通过开展“搞庸俗哲学、圈子文化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党性修养,改进了工作作风。乌海市纪委监委将继续会同专项整治各参与单位,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从源头上防止搞庸俗哲学、圈子文化等突出问题的发生。

如何写哲学社科申请书(推荐)五

克罗齐认为哲学就是精神的自我意识,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只有当心灵转过身来,直面自己,审视自己时,才会认真思考人在世界上的处境。“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的起点。当一个人学会怀疑,尤其是怀疑自己珍视的信念、原则时、哲学便出现了。

我认为哲学帮助一个人更清楚认识世界,深入内心的,而不是一门换得生存资料的谋生工具。哲学不能不关心人生而仅作为无色透明

的纯粹抽象而存在。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应与迷惘的现代人一起走上一条也许永无答案的探索之路。哲学中不能为人生之谜提供万应不变的现成答案,但它至少具有探索的读意和勇气。闻名于世的海德格尔被纳粹笼络,自觉地为希特勒鼓吹,但他最终也躲不过被抛弃而隐居山林的命运。他对现实的伦理观察竟是如此薄弱,所以我很个人偏见的认为这样的人并不配得到如此高的景仰。他选择的用以指导行动的哲学出了错。

大二时有幸在古典文学老师的推荐下读了爱因斯坦的著作。惊叹于一介物理学家竟然有如此优美的文笔。他在《自述》中谈到了选择。他说:“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吞噬人短暂的一生,而且还没能满足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他“学会了识别出那些能导致深邃思想的东西,而把其它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认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时,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给我们提出了选择的问题。人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自身的行动决定的。在萨特看来,人的一生是不断地对各种可能性进行追求的过程,“懦夫使自己变成懦夫,勇士使自己变成勇士”。在物存在以前它就具有那些固有本质了,而唯有人的本质是由自己不断创造出来的。后天的努力决定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就个人而言,我对存在主义哲学比较感兴趣,因为它与现实有真实的联系,是一种很人道的思想。我几乎读过萨特和尼采所有的著作,这些对我有着极其深的影响。

这也是一种选择,它将决定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是不可重复、不可逆转的,我不相信宿命,正如萨特在《苍蝇》中所说:“我是一个人,每个人都应创造他自己的道路。”

我对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哲学了解甚少,且很多都尚停留在感性层面上。都兰的《哲学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本彩色铜版纸连坏画,我看得更多的是其中的图片。是另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因为那时我还没有拥有过这么漂亮的书。还有一套 91 年版的《探索的思想》,作者是美国人杜兰特。写得很美,我从初中起便把它当作语文早读课教材,直到高中毕业。它每天伴我半小时,默默地影响了我六年。再后来接触到的是李译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家里有一本 84 年版的,破得不忍看,后来自己买了本天津社科院出版社 03 年 5 月版的,有种相见恨晚之感。看过后反观自身,惊叹于自己竟受了那么多儒家思想影响。

萨特曾说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儒家思想强调协调的人际关系,它并不提倡个体突出,这在中国文学源头《诗经》中就有很鲜明的体现:类型化的人物,绝少个性鲜明为形象,阿喀琉斯们彻底退场,只有那因“不嫁”,而“哭天抢地”的老人显得比较激烈。

道教的养身思想使一般的中国人不会去考虑加谬的自杀问题。我们考虑的更多是怎样活下去,而不是值不值得活。想一下也是挺有意思的。中国是一个缺少普遍宗教信仰的国家,乡下人很迷信,虔诚地信佛,这种行为带有很多的功利性质,从中是得不到多少内心宁静的。我们知道人固有一死,仍忙碌地活着,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生命本身就带在死亡的阴影摧残不了的力量,所以永远也想不通王国维、屈原的自杀。

长大一些后沉缅于荒诞派的戏剧,如尤奈斯库的《新房客》、《秃头歌女》、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奥尼尔的《毛猿》,及《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 忘记了作者是谁 ) 等,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小经历,便有了“为赋新强说愁”的酸味,觉得世界是无意义的,黑白颠倒的,杂乱无章的,最好的归宿是死亡,这只是小孩为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时的一种简单负气。

哲学能使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它使我感到一种悲剧性的力量。屈原、王国维用死来与荒诞的世界抗衡,“向死而生”,这种抗衡是要具备相当勇气的。这不只是情感上的激烈,而更多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自我选择,是自我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显现出的“决不能活”,这不是某种本能的冲动或迷狂的信仰,而是经个体反思后的决定。这是很撼动人心的,很伟大的壮举。看过王国维对尼采的介绍,加上王氏独有的解读,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是我自认为已经刀枪不入之后一次为文字流泪。

我没有宗教信仰,所以很形而下地活着:目标明确地做事,算计着自己的将来。但我忠于我内心的声音,没有宗教信仰,但有追求,希望通过努力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说:“人就是自己所需要求的那样的人,是他计划未来所要成为的那种人,除去他自己所造成的人之外,他不是什么别的”。人是形成的,而不是命定的,人具有各种可能性。而“可能”则是尚未存在之物,人是什么只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还未存在。要给现在一个意义要靠将来。萨特说这如同打球,未来对球的一击才使过去的奔跑有意义。所以我向往未来,只有我的未来才能对我的过去赋予某种意义。我相信我还有未来。

我不喜欢中国台湾作家七等生的《我爱黑眼珠》,这被誉为是中国台湾存在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文中主人公李龙弟的选择颇有在极度压抑下爆发出的自大狂倾向,给卑琐的自己罩上一层子虚乌有有神圣。而萨特的《恶心》则告诉我们,一旦我失去了行动的目的,世界便没有任何意义了,而仅是一件物品,一介客体,一切东西对我来说都没有价值了,因为它们不再成为我达到目标的手段了。

所以我不相信风水轮流转,不相信否极泰来,人不能在等待中逆来顺受,只有行动才能使人生有希望。

人生的过程应该是痛苦的追求过程。所以尼采对肓目的乐观不屑一顾。他认为乐观只是浅薄的表现。而“悲剧式的乐观精神”才是强者的境界。“吾生也有涯,其知也无涯”,只有意识到个体生命的有限和客观存在的无限,意识到生命的痛苦及悲剧式的短暂,才会想到应该做点什么,应该抓住点什么。

尼采的哲学从根本上讲是悲观的,但它又不同于叔本华纯粹消极的悲观主义,它带有昂扬的激情,强调以生命的蓬勃兴旺来战胜人生的悲剧性质。

从古希腊戏剧中我们能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崇高。庸碌无为的一生是可耻的,我们活着就要让它活出意义,而不仅是吃饭、睡觉、拼命工作赚钱,尽情消费享乐。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一滴水也可以伤害它,但它因为思想而变得高贵。痛苦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份,伊壁鸠鲁认为“幸福就是没有痛苦”,但这只是卑微的幸福,而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征服痛苦后产生的生命崇高感,一生从未体验过它的人是可悲的。我正在努力使自己的一生不那么可悲。

艺术具有哲学不能提供的那种直接满足,但陷入艺术作品越深,返回现实就越显得艰难。就越会感到孤独与绝望。轻者是不懂与人相处,不谙人情世故,觉得世界是荒谬的,无意义的,重者说不定就要去自杀了。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艺术呈现给我们“是什么”,而不负责告诉我们“怎么做”,而哲学恰好为选择提供依据,由思想上升到行动。

雅斯贝尔斯在《论真理》中讲到,真实的完成是经由宗教、艺术和诗歌中的原初直观而实现的,这种直观构成一种独特的“真理语言”,它在历史上系统的哲学思维活动,它最早标示出哲学思维的领域,因为它是哲学思维的工具。

一个人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活着才真正的活着,而不再是某种机械的工具和肓目的奴役。只有对自己真正有意识,才能走自己的路,才能从熬日子的模糊状态中觉醒过来,并以清醒的意识赋予的生命以意义,并根据这些意义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也许哲学也不是人生的根本归宿,也许它只是心灵探索的无休止过程本身。尼采也认为世界和人生本来是无意义的,意义是人赋予的,是人为了生存而替自己编造的谎言。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发现自欺欺人最大的优点。

谎言要比纯粹的虚无好得多。有支撑的人终究是幸福的。哪怕是一个谎言,一座海市蜃楼在支撑他。曾看过一篇小说,女主角在一所不入流的大学念书,但她非常努力,与周围混日子的同学区别开来。她拒绝了所有男性的追求,说她有个青梅竹马的男朋友,在清华等她。她的一个好朋友不慎看了她的日记,知道这个所谓的男朋友并不存在,但没有揭开它。三年后,她如愿地考上了清华研究生,这在这所学样不曾有过。她的好朋友到车站送她。叮咛她第一次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出车站后一定要打车去学校,不要为省钱挤公交了。但她却提醒道,你忘了吗,他在清华啊,他会来接我的。终于要分开了,她们相拥而泣,不知泪水为谁而流。

上帝死了,但人还要活下去,虽然马尔罗曾绝决地宣布“人也死了”。依靠信仰、依靠哲学的伟大力量,作为主体性存在的人必须为开辟自己的道路而不断努力,使人生成为经真正思考过的人生。

如何写哲学社科申请书(推荐)六

时光如白驹过隙,20xx年即将过去,而烟台大学学生摄影协会20xx下半年的工作也接近了尾声。本学期摄影协会在指导老师的大力帮助下,经理事团及各会员的共同努力,围绕协会章程及学期计划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这一学期的工作伴着艰辛,也伴着欢笑,大家一路携手走来,其中有苦更有甜。这里,记录下了烟大学生生活的精彩瞬间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展现了烟大学生鲜明的个性风采。每一张照片都融入了摄协会员的独特情感,仿佛置身于一幕幕跳动的情景中,照片无论动、静,都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我们深知要做好任何一项协会的工作,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但我们愿意为摄影协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摄影协会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理事会与组成成员分工合作,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把整个协会工作安排得井井有序,有条不紊,达到了整体上的最佳效果,使摄协一直深受会员的喜爱。摄影协会的成员虽然来自各个不同的院系,但团队意识与团体荣誉感荡漾在我们摄协每一个人的心中,为了摄影协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在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下面将摄影协会20xx年下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协会纳新活动

大一新生的到来,给烟大增添了新的生机,也给摄影协会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学期我们的一项主要工作便是纳新与培训新生,协会从上至下十分重视。在第四周的9月22日,摄影协会开始了纳新活动。我们本着“兴趣第一”的原则,采用新生喜闻乐见的小型影展等形式积极宣传,使得许多怀抱摄影梦的新生加入了摄影协会,为协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为社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七周的10月13日,我们举行了隆重的迎新大会,新老会员齐聚一堂,指导老师胡大鹏老师及协会理事会成员等对新会员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时,胡大鹏做了以“回家的路”为主题的摄影讲座,通过观看胡老师近十年来自驾游拍的照片来体会摄影更深的含义,学会在拍照时多动些脑子,使照片不仅仅停留于记录,而真正成为一种艺术。在场的会员们都被胡老师的讲座深深触动,讲座结束后,把胡老师围在了讲台旁,仔细的请教各种问题,胡老师一一作了解答,接近九点半了大家仍旧意犹未尽。

(二)协会日常活动

1.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镜头下观察生活,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更是一种陶冶情操、感悟生活的方式,它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具有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真正相结合的目的。为此,摄影协会组织了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系列活动,首先组织了一场摄影理论学习。在第八周的10月18日,协会组织参加了著名摄影师贺延光老师的摄影讲座,加深了新会员对摄影的认识,在感受大师风范的同时,开拓了摄协人的视野,为大家对摄影的深度认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八周10月20日,我们趁热打铁,摄影协会安排了对摄影知识掌握熟练的老会长温子敬为新会员们举行了摄影知识入门讲座,其中,讲座内容响应新会员的需要,包括:相机基础知识、相机的维护与维修、摄影构图的基本介绍等,且将摄影作品与平常的相片相比较,论证摄影并非简单的照相,让会员们真正认识了摄影。不少会员反应该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扫盲”作用,自己的摄影理论素养得到了很好的丰富。

2.第九周10月27日,进行了理论讲解后,下一步就是进行实践活动-----采风。摄影协会组织了南山公园外拍,协会新老成员在爬山的过程中,有经验的老成员为新会员一一讲解了曝光、对焦等实际摄影问题,在他们的热情指导下新会员进行了实地拍摄。我们在这里采集了众多优美的照片,会员们不仅在学到了理论知识,同时也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更好的掌握了摄影的技巧,使得会员们的技术、创作能力、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次活动让我们对生活之美也有了新的了解,使我们感悟颇深,进一步加强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操,也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能力。这次活动让我们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自信和激情,也会使我们更加富有动力地去完成我们的各项任务。

3.第十周的11月4日,应会员强烈要求,摄影协会举办了岱王山外拍,在爬山过程中,锻炼了摄协人不畏艰难的意志,增进了摄协人的感情,使新老会员一致体会到做好一个摄影人,需要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此次活动的举行,使摄协人更加亲密地团结在了一起,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4.第十周至第十一周的11月5日—11月11日,摄协人为迎接xx大,精心举办了“师生喜迎xx大之笑脸墙”大型活动,此次活动面向烟台大学全体师生采集笑脸,不仅征集照片,摄协成员还在烟大校园内抓拍师生的笑脸,为xx大贡献摄协人的绵薄之力。传递正能量,摄协在行动!该活动不仅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响应,还得到团委老师的大力支持。此次活动被烟台大学报、烟大电视台以及烟大新闻网报道。同时,该活动登在了蓝色快报的a16版,烟台大众日报网站也进行了报道。该活动同样受到山东省教育厅的关注,并在网站上登载。一系列的荣誉让摄协人为之振奋,这也是摄协人在今后举办更多精彩活动的动力。

5. 第十一周,在11月10日晚,摄影协会100多位同学津津有味地聆听了党委宣传部胡大鹏老师精彩的摄影讲座。胡老师用简洁易懂而充满幽默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看似枯燥的摄影原理,并一扫一般讲座偏于严肃、沉闷的气氛,积极与同学互动问答,并主动邀请同学上台发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活跃。据摄协之前的调查,同学们最想听构图、用光等摄影技巧,胡老师便用自己多年自驾游的经历结合一张张实地拍摄的照片为同学们讲解,并制作了各种比例相框,还带了两个灯过去,讲座生动有趣。在谈及拍好照片最重要的是什么时,胡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认为拍好照片最关键的不是技术,不是设备,而是一颗善良、敏感、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同学们必须丰富自己自然、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审美修养,比如平时多看看书,有空出门旅游一下。还有,大家一定要有开阔坦荡的心胸,别为小事斤斤计较,拥有生命的厚度,才能拍出好照片。”这些话语超越了单纯的摄影范畴,分明是一位老师对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谆谆教诲,相信大家听后会获益匪浅。这次摄影讲座让会员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人生启迪,可谓于光影之间感悟人生,大家纷纷表示欢迎。

6.第十二周的11月17日,摄协举行了海昌渔人码头夜景实拍,在听完关于夜间摄影的技术讲解后,大家学习到了光绘知识,并进行实地夜景拍摄。会员们亲手拿着相机,为自己拍出多角星芒而兴奋,因此不少会员反映摄影的趣味性很强,需要大家深入学习和共同探索。

7.第十三周的11月22日,摄影协会组织参加了解海龙的摄影讲座,此次讲座不止纯粹的讲摄影知识,解海龙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作为一个摄影师,只有过人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又一颗感恩的心,为需要的人送去温暖。此次活动的参加,使摄协人意识到,内心的善良才是出好照片的不竭源泉。

8.第十四周的12月1日,协会按照惯例举行了ps讲座,由大四会员卢海沛为大家讲解了照片的后期处理。让很多新会员惊叹ps的神奇,同时也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ps,为以后有一技之长儿努力。

9.第十五周的12月8日,在新老成员对摄影协会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举行了协会干事选举,许多优秀的会员积极报名,在精彩的竞选演讲后,我们理事会根据个人日常表现精心挑选出了各部干事,为理事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协会未来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美好的前景。

10.十五周的12月9日,协会老成员带领干事进行了拍日出的活动。不少成员的相机里都留下了优美的图片。大家跑着跳着摆出各种姿势来时拍出的照片有创意。与此同时,摄影协会本学期的活动也圆满结束。

(三) 协会宣传工作

为打造摄影协会成为社团中的一面旗帜,协会坚持把每次的宣传板都做到精致,及时摆放在规定位置广而告之。并且每次的活动都落实宣传责任,采用多种渠道如宣传板、电话、飞信、宣传单、微博、人人、烟雨楼台等通知到位,确保每一位会员都不会错过。下学期我们将加大摄影协会的对外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宣传板等宣传平台的作用。通过不断进一步优化宣传部门的人事配置,不断壮大宣传团队,创新宣传模式,丰富宣传手段,拓展宣传平台,更加及时、准确、高效的对各类活动进行宣传。

(四)结语

回首本学期,我们立足烟大实际、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活动,以全新的方式演绎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积淀健康、开放的校园文化。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也看到了很多不足。在团结各个部门,加强联系方面做的还不够,在制度的系统化,工作目标的制定上还很不完善。另外,在培养干事的工作能力团队精神上,对个别干事的工作表现还不是很满意。

一学期来,协会成员团结奋进,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大家收获了很多,虽然有过挫折,但大家都坚强地克服了,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团队意识的鼓舞下,我们有所建树。展望新的学年,摄影协会将继续发扬我们的优势,努力改进自身的不足,促进会员与其他协会、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我们摄影协会做得更好。我们协会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去迎接明年的挑战,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去迎接20xx年的辉煌,相信我们,相信我们摄影协会,明天会更好!

如何写哲学社科申请书(推荐)七

现在,离走进社会越来越近了。校园与社会环境本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走进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一回到家乡在一家超市找了一份临时工,做促销员。挂着实习生的牌子站在柜台旁,一脸幼稚、迷茫地站在那,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大胆地接近顾客,拉拢顾客,可好长一段时间站在那一声不吭的。但慢慢地放开胆去尝试,其实这种交流比想象的容易多了。

在学校,每天有作息时间表约束你。课程表会告诉你,今天该干什么,明天又有什么事情要做。而在这里,你可以无所事事地像木瓜呆在那儿无所表现。在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虽然这也存在的竞争,可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一般不会招来嫉恨与报复。可是在社会中,优胜劣汰,你的成功就是别人的失败,工作直接影响了他人的经济利益。在社会中接触各种各样的顾客、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有经验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而这些经验需要日积夜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这些事情很多同学沉浸于学习与消遣还未来得及思考,便忽略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一些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一:挣钱的辛苦:整天在超市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无耐啊!

二:人际关系: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 ,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经验去处理。尽管存在竞争,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下,才能很好的工作,吸取经验。而这些经验需要日积夜累,而不是在毕业后读本速成书便可成的。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 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四:自信: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当你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毫无阻碍和人沟通就是你自信的表现,当你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你根本就不能很流畅的和他人交流。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所以没有必要感到自卑。你的自信有时能够感染其他的工作伙伴。

五: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如何写哲学社科申请书(推荐)八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 way,no 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 !”(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反正我对电脑硬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

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觉得“越到考试工作越忙!”,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率、平时紧张点不就行了吗?关键之关键有成了平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儿。另外,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四、 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

这点大家很容易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所以正在郁闷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五、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我对这点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来自钢琴的学习,因为我这个人兴趣比较广泛,音乐、美术、英语、乒乓球、摄影样样喜欢,但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总想找个什么机会弥补,后来终于知道了青年宫有这样的钢琴成人班,便欢天喜地的报了名,开始还挺新鲜,可每天最少得练一个小时,真是没办法坚持,而且老师说至少的弹两年才能像点样子——还得聪颖好学,后来没俩月我就退学了。之后我就琢磨:学点什么才能又省力见效又快哪?钢琴得弹两年;素描、色彩什么的没两年也差的多吧;英语就更别说了,这都学了十多年了不还那样吗?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什么都得慢慢积累,别太急于求成,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踏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如果想在“台上”风光十分钟,还就的能耐得住那十年的辛苦。

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种的“度”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东西。

六、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再轮到自己头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举止中,在你处理的任何小事中,群众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的与众不同,领导自然也会将难度一件大于一件的事情交给你处理,机会自然多了,得到的锻炼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数”、“管理学”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学习,单单为了“考”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如何写哲学社科申请书(推荐)九

《中国哲学简史》是一部享誉中外、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哲学名著。它是根据一代哲人冯友兰在美国的演讲稿整理而成的,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广泛流传。它把中国的哲学发展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来,通过对中国哲学的审视,让读者感悟到中国文化在当今的重大意义,不失为一部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的文化经典。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实话说,笔者对中国哲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个非常肤浅的水平。但在阅读了冯友兰老师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后,笔者对中国哲学有了新的认识,哲学的知识不再是零碎的,而是有条理、系统化的了。下面,就列举一些阅读过程中摘录的句子以及我的理解,作为我的收获吧。

著者在第四章中提到“对于《六经》,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不是编者。”由此,著者进一步得出一个推论 ,那就是“孔子只是一位私人教师,而不是一位私人著作家。”看到这里,笔者想到了之前的“孔子热”现象。社会曾经大肆炒作与孔子相关的种种事物,然而炒作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孔子,理解孔子的思想呢?在这里,笔者不是想否认孔子在我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但笔者觉得,对孔子的盲目炒作,只会造成孔子形象的虚高,以至于最后,人们凡是遇到与文化相关的东西就把孔子抬出来,这未免有点不伦不类。

著者在第九章中提到“‘无为’的意义,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他只是要为得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任意为之。”这让笔者想到了以前在政治课本上看到的一个概念,即“服务型政府、有限型政府”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意思,是指政府要在职责范围内作为,做到不越界,尽力服务人民。然而,当下社会,一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官商的勾结,他们不是“无为”,而是“无所不为”,这恰恰是哲学中所批判的。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如果让贪污和腐败继续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如何规范政府工作,让政府做到“无为而治”,则是我们应该关心的话题。

书本的第十五章,主要是围绕《易传》展开的,这一章很有趣,讲得都是关于的卦象之类的理论。之前只听说过最著名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但并无深刻认识,这次阅读后,尽管对里面提到的六十四卦等内容仍是一知半解,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儒家形上学中的调和的理论。新儒家提倡的是“中和”。“中”是指调和那些处理不好就会引起混乱、不和的食物,而“中”的作用,则是达到“和”。这里的“和”正正是我们最最熟悉的和谐。由此可见,一方面,“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另一方面,古人的智慧也可见一斑。他们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而这直到现在,仍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

最后一个,是著者在第二十七章提到的一个观点“中国人民族主义意识的发展历来是重在文化上,不重在政治上。”这让我联想到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切糕”现象。一块“切糕”背后是有目共睹的强买强卖行为,这样的行为明显违背了当今社会的法律法规。然而,执法人员却很少去管理,最终才会引发后续的争端。也许,执法人员认为,新疆的人民是少数民族应该要加以照顾。但笔者认为,我们提倡的各民族一律平等,应该是思想、文化上的平等,是立法上的平等,这种平等的政治色彩不应被过度强化。盲目过度的政策倾斜,只能是重在政治上的,歪曲的民族主义。否则,法律的尊严会受到损害,其他民族的权益也将受到侵犯。这样,又谈何各民族一律平等呢?

收获之余,也有些许疑惑,在此分享,愿与各位探讨:首先,中国哲学如此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当下的社会越来越少人会关注它呢?大多数人宁可学习西方哲学,都不愿意了解中国的哲学,难道说中国哲学就比西方哲学差吗?根据这次的阅读,不见得是这样的。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其次,中国哲学中其实蕴含了不少为人处世,乃至治国的智慧,那我们应该如何把它加以利用,让它更好地作为社会科学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智慧呢?中国哲学与当今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又在哪里呢?

上面的问题,并非一时半刻就能想清楚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哲学能获得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人类史上再次留下辉煌灿烂的财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