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法心得体会及收获 苏轼书法心得体会及收获怎么写(九篇)

  • 上传日期:2023-01-08 20:58:50 |
  • ZTFB |
  • 7页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苏轼书法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名家书法。比如每个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毛笔字,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名家书法有很多,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赵之谦的,等等我都挺喜欢,不管是哪个书法家,不管是哪种字体,我都会加以练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楷书到隶书,再到行书,草书等等,我都在学习之中。我觉得草书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了,因而草书最难以练习的,也许只有书法大家才能挥毫成草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对于苏轼书法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8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的学习。在短暂的学习期间,聆听了全国书法界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徜徉于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神品杰作,体会书法艺术之精妙,感受中国书法文化之博大精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传承书法艺术这一经典文化之重任。现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次学习感悟。

一、主要收获

1.学习了中国书法史,对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欣赏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物图片,了解到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等古文字“隶变”为草、行、楷的演变过程。体会到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增强了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是可读可识的直观艺术。通过欣赏《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兰亭序》、《多宝塔碑》、《丧乱帖》、《寒食帖》、《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等一系列古代书法经典作品,领略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苏轼、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锺繇、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书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书法审美能力。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使我对书法进一步增强了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爱,愿不惜一切以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探究。

毛笔的特殊性丰富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和内涵,汉字的特殊性产生了中国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书法不是绘画的形,而是示意的形、抽象的形。

3.提高了认识,重新审视了书法艺术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书法教学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书写与审美及语言文化规范化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人们的书写水平正在日益下降。孩子们迷恋网络,成年人对计算机产生依赖。面对书写技能退化的严重事实,弘扬和传承经典的中华书法文化和艺术,教育孩子们周周正正写字,端端正正为人,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具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领悟了一些书写技法。

书法是创造美的艺术,从点划到结体,都有一定笔法、字法、章法。例如在用笔时,“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蚕吃草,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行笔时,要“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正如欧阳询所言:“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心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南宋词人、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折钗股“,也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

另外,运笔的过程也是与周围的事物相关联的。如怀素“夜闻嘉陵江水”,“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所以笔走蛇龙,得骤雨狂风之势;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书法布局间架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彻书法的节奏和气韵;黄庭坚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

二、对专家教授的美好印象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卜希旸教授作了《书法概论》及《隶书的技法与实践》专题讲座,通过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献资料的展示,以及从象形文字到金文和籀文、到汉隶的演变图解,使我们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深刻理解了“大地先秦之书,一字千金”和“得古人之墨迹两行必成大家”的含义。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教授杨春的《楷书技法与实践》使我们领略到颜体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柳体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华贵典雅、俊秀婉丽。

石家庄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少斌《创作知识及创作》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以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体验了“能”“妙”“神”的书法艺术境界。使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写字与书法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写字趋于实用性,而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复制,要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最终才能达到格调的高雅和神采的灵动。

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魏兵然老师的《书法艺术与审美》,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哲学的核心”,从自然万物的和谐告知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字要讲究变化,讲究透气、空灵、飘逸,不能锋芒毕露,既刚劲大方又含蓄柔美,就像为人一样,艺术的境界也是如此,是用心去体会。同时让我们体会“用笔如用刀”“用笔如驭奔马”“点画如高峰坠石”“空中取势之意”“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将我们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教授们身上散发出的诗人气质、学者风范、大师风采让人着迷,他的文化底蕴和儒雅才情更是令人折服。

三、一些期寄

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老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及书法专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书道虽深,至诚可达”。愿我们一起努力,为书法教育教学增添一份春色。

对于苏轼书法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书法艺术,积极创造高雅的校园文化特色,展现莞城实验小学文化精神。

让每个老师的字真正成为学生的活字贴,让每位学生写好规范字。

为了更好的办好学校写字教育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和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特在庆六·一期间举行师生书法比赛活动。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时间:5月14日 第13周星期二(14:00-15:00)

2、比赛按年级统一内容和统一发作品纸。

3、各班在教室进行比赛,由各班主任老师负责组织并监赛。

4、各班级必须在黑板上写好“20xx年莞城实验小学庆六·一师生书法比赛”标题,方便现场拍照工作。

5、全校师生参与,分教师组(统一时间、书写内容,完成书写后由各年级长老师统一收齐并交书法老师处。)和学生组(硬笔、软笔类)。

6、学生软笔类先由学生自己准备一幅作品(内容、款式不限,并在作品背后的右小角用铅笔写好姓名、班级),在5月6日前交到书法老师处进行初评(将根据学生的年级情况评选),若进入决赛者将于比赛活动日统一在书法室进行现场书写,由书法老师负责比赛。

1、书写姿势要规范、端正。

2.硬笔书写必须用规范楷书,不能用繁体字、异体字。

3、学生硬笔书写工具(铅笔、钢笔):一、二年级主要用铅笔;三年级以上用水笔(黑色0.7mm)或钢笔。

4、学生软笔类统一提供参考内容自选(主要以对联、古诗为主)、书体任选(篆、草书需附上释文),统一发放作品纸,毛笔自备。

5、作品不能出现错别字、漏字。

6、不能涂改,按要求注意书写格式和字的大小(均匀),并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

1、单项奖

教师组:一等奖:5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15名

学生组:

硬笔类(按年级评比):一等奖:10名 二等奖:20名 三等奖30名

软笔类: 一等奖:3名 二等奖:5名 三等奖:10名 优秀奖:若干

2、集体奖

按年级选出3个“写字优胜班”奖

3、获奖师生优秀作品将在全校统一展出。

1、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全力协助;

2、各班主任全力配合严格要求程序,确保参赛水平;

3、书法老师做好师生竞赛命题和作品评审工作。

注:庆六一活动现场将对获奖师生颁奖,并将请各类(教师组、学生组)获一等奖人员(学生软笔一、二、三等奖)进行现场书写展示。

参赛内容

硬笔内容:学生组:一年级《春晓》 作者:孟浩然

二年级《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三年级《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五年级《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六年级《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教师组:1、教师书法套装中作品纸第8款,书写李白诗二首《早发白帝城》和《望天门山》

2、教师书法套装中作品纸第5款,书写李商隐诗《夜雨寄北》

(注:老师任选一款作品纸和内容书写)。

对于苏轼书法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沦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乏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地向我走来。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孤独的身影: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的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长大的我内心涌出阵阵心酸。

我眼中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36岁他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忏怒王安石,被贬杭州。39岁被贬密州。42岁被贬徐州。44岁受奸人谗言所害,罪名作诗讽刺朝廷,差点惨遭杀害,被贬黄州,黄洲那可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真为苏轼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为了被祸害的理由?

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于是他才会用登山临水、凭吊古迹来逃避现实,表达不满。其实他内心多么渴望能和周瑜一样,“谈笑间墙灰飞烟灭”扭转这人生不得志的现状,然而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伤感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34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在他被贬密州,孤独苦闷的日子里,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风雨,历尽艰辛,独自飘零,无人读懂他受伤的心灵,我可以想象出当时苏轼是何等的哀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苏轼只能是奢侈的梦想而已。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我们将读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美句;我们也欣赏不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将是怎样的遗憾哪!

读着读着,苏东坡在我的眼里成了一个孩子,一个饱经沧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我想也许正是这份纯真,造就了他的成就,让我们今天依然深深记着并永远怀念着。

在我隐隐的泪水中,我看到了他身影渐渐地远去,远去……

对于苏轼书法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zèng liú jǐng wén

赠刘景文

sū shì

苏轼

hé jìn yǐ wú qíng yǔ gài,jú cán yóu yǒu ào shuāng zhī。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yì nián háo jǐng jūn xū jì,zùn shì chéng huáng jú lǜ shí。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对于苏轼书法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响彻铜琶,千古大江东去;吹残铁笛,一生孤鹤南飞。这是一个时代,一个强悍却如此贫瘠的时代,一个能够玩弄太多文人雅士于股掌之间的时代。他却敢于以瘦瘠的身躯去撞击黑暗社会,他以他的天才、渊博、超逸、多情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我眼中的苏轼是豪放的苏轼。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他站在以前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他虽一生坎坷,历经风雨,漂泊不定,却英姿勃发,豪情满怀。即使到了暮年依然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凌云壮志。

我眼中的苏轼是多情的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然而他对自我过世十多年的妻子仍然深情无限,那小轩窗前的“相顾无语”里让世人陪他洒下千行心泪。一个懂得柔情的男人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我眼中的苏轼是放达的苏轼。他因黄州诗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应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唯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我眼中的苏轼是爱民的苏轼。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他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他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我眼中的苏轼是千古一人,完美的苏轼。

对于苏轼书法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书法艺术,积极创造高雅的校园文化特色,展现莞城实验小学文化精神。

让每个老师的字真正成为学生的活字贴,让每位学生写好规范字。

为了更好的办好学校写字教育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和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特在庆六·一期间举行师生书法比赛活动。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时间:5月14日 第13周星期二(14:00-15:00)

2、比赛按年级统一内容和统一发作品纸。

3、各班在教室进行比赛,由各班主任老师负责组织并监赛。

4、各班级必须在黑板上写好“20xx年莞城实验小学庆六·一师生书法比赛”标题,方便现场拍照工作。

5、全校师生参与,分教师组(统一时间、书写内容,完成书写后由各年级长老师统一收齐并交书法老师处。)和学生组(硬笔、软笔类)。

6、学生软笔类先由学生自己准备一幅作品(内容、款式不限,并在作品背后的右小角用铅笔写好姓名、班级),在5月6日前交到书法老师处进行初评(将根据学生的年级情况评选),若进入决赛者将于比赛活动日统一在书法室进行现场书写,由书法老师负责比赛。

1、书写姿势要规范、端正。

2.硬笔书写必须用规范楷书,不能用繁体字、异体字。

3、学生硬笔书写工具(铅笔、钢笔):一、二年级主要用铅笔;三年级以上用水笔(黑色0.7mm)或钢笔。

4、学生软笔类统一提供参考内容自选(主要以对联、古诗为主)、书体任选(篆、草书需附上释文),统一发放作品纸,毛笔自备。

5、作品不能出现错别字、漏字。

6、不能涂改,按要求注意书写格式和字的大小(均匀),并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

1、单项奖

教师组:一等奖:5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15名

学生组:

硬笔类(按年级评比):一等奖:10名 二等奖:20名 三等奖30名

软笔类: 一等奖:3名 二等奖:5名 三等奖:10名 优秀奖:若干

2、集体奖

按年级选出3个“写字优胜班”奖

3、获奖师生优秀作品将在全校统一展出。

1、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全力协助;

2、各班主任全力配合严格要求程序,确保参赛水平;

3、书法老师做好师生竞赛命题和作品评审工作。

注:庆六一活动现场将对获奖师生颁奖,并将请各类(教师组、学生组)获一等奖人员(学生软笔一、二、三等奖)进行现场书写展示。

参赛内容

硬笔内容:学生组:一年级《春晓》 作者:孟浩然

二年级《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三年级《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五年级《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六年级《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教师组:1、教师书法套装中作品纸第8款,书写李白诗二首《早发白帝城》和《望天门山》

2、教师书法套装中作品纸第5款,书写李商隐诗《夜雨寄北》

(注:老师任选一款作品纸和内容书写)。

对于苏轼书法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当春日晴朗,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渺……“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漫步苏堤,了解到苏轼被贬杭州时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而是建造了的一道为民谋福的堤。我不禁感慨万千,苏东坡,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仅有读了他的诗,读了他的词,读了他的文,读了他的故事,我们才会明白苏东坡的才能与多情,豪放与达观。进入他的世界,我发现他的才情造就了他的多情;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达观;他的达观造就了他风雨无阻的人生。了解越多,也就越佩服,所以他的诗,他的词成了我的最爱。请跟着我在子瞻的诗词中感受他的才情、他的多情、他的豪放、他的达观……

你最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苏轼在妻子去世十年后写下的悼亡诗,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到词人无尽的悲痛。天下有几人似苏轼这般深情?

你最柔情!据说苏轼有一妹,聪明才智不亚其兄。苏轼大胡须,长下颏,妹妹高额头,深眼窝。兄妹互相取笑嘻戏。妹妹笑哥哥:“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哥哥笑妹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边。”“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兄妹对诗,何其趣味,最见人的真性情。

你最娱情!苏轼的好友张先,年逾80,娶一18岁美貌少女为妾。苏轼作诗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幽默之人,往往是最体贴与富有理解力之人,也唯有这种人,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寻出无尽乐趣。

你最真情!除了豪迈激昂,东坡也有绕指柔的情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高明之处,他总能将婉约与豪放融合到巅峰,他把失意化解在自然中人性中,表现出一派平和、豁达与浪漫。

你最活力!“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豪迈活力的语句喷薄而出,成了豪放词的先河。

你最豪情!当苏轼驾一叶扁舟,来到赤壁。应对这古战场,应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在祭奠英雄的同时也反省着自己的过去,他清醒了,他不再悲观了。于是挥笔而就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有生之年他用美酒来应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

你最才情!你最多情!你最豪放!你最达观!这就是我眼中的苏轼!

苏子瞻,他为我们弹奏了旷世的高山流水,他为我们吟唱了极致的诗词曲赋,他为我们留下了非凡的明朗神韵……

对于苏轼书法心得体会及收获九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怕谁?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记

宦游直送江入海

最初与你相遇,你的满腹才学与睿智使你宛如当空的皓月,可望而不可及。

你方为才思敏捷的小小少年郎,便发出“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豪言壮志。一个十九岁的半神俊朗的少年才子,荷叶才露,便以超乎寻常的从容不迫,说理透辟的行文赫然成为名动京师,考取进士的榜眼,使欧阳修这样的文学大家也被你的锐气与才华折服:“他见文章,必独步天下,老大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你的张扬与才华无人能敌,如披一件云缕般华美的衣衫,光彩夺目,照亮了我对文学道路热衷的天空。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

这个值得欣喜的日子却变得如此的悲伤。就在你因满腹的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沉浸在前程似锦的喜悦中时,母亲病逝的噩耗突然传来,打破了你前方道路上的光明。风吹打着脸上的泪水,满眼飞扬的花瓣,摇曳坠落,又随水逝去。

“高处不胜寒”渐渐地,你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骄傲的少年,取而代之的是眼眸处多了一份深沉的含蓄。

三年之后,你再次踏入仕途。“人生到处知何似?压似飞鸿踏雪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初登任途的你已经有了这么沉重的浩叹。

妻子,父亲接连病逝,在位仅四年的英宗皇帝亦逝世了。家丧国丧,变故份至沓来,你沉重的心情化作了悲伤的诗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但是国亦在,你精忠报国的士气还在。你敏锐地察觉到了新法的弊端。但你始终想不到,极大的名声使你犀利的言行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破坏力。小人弹劾,天子震怒,一句“苏轼非佳士”边将你打入了无尽黑暗的牢狱。

你日日在狱中仰望一方小小的蓝天,生死之念逐渐谈去,思念亲人之心却愈发浓厚。但你始终没有退缩,等待重见天日,与亲人相聚的意志也愈发地坚定起来。

群臣们为你辩护几经挫折,你终于洗清了冤屈,只是皇帝始终猜疑你。一天深夜,一个人突然闯进牢房,倒来就睡,你也不管不顾,依旧心安理得地照睡不误,不一会儿便鼾声如雷。于是这个密探便将你的行为告诉了宋神宗,使你最终被释放出狱。

正是你心中的坦荡与大度证明了你是一个真君子,你的正直与博大如莹莹月光下的一缕清风拂面而来,使我感受到了真君子不凡的气度与磊落。

九死南荒吾不恨

而如今,你俨成为了以为素衣的智者,踏过了滚滚的历史长河信步而来。

出狱之后,你被贬到黄州。一轮落日,在冰冷的天空中渲染出半天红霞。你的心头沉重,但只是轻吟了一句诗:“夺官遗去不自觉,晓梳脱发谁能收。”失去官位,对你来说,只不过想早上梳头时掉落了一根头发罢了。定惠院中,花色依然悠长的钟鸣涤荡着你内心的痛苦。

后来,你又被贬到惠州,儋州。但豁达与开朗一直没有离你而去。尽管你被奸人迫害,脚下的土地通往的是天之涯,海之角,但你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没有丝毫的抱怨和愤恨。

你依旧活得潇洒自如,闲适安逸。虽远离了繁华的京城,但你的生命早已是风光齐日,宠辱不惊。

你的通脱潇洒使你在茫茫尘世中不断找寻到了人生的依托与乐趣,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俯仰之间,浩气长存。你博大澄澈的胸怀如皎白月光下,阵阵清脆的钟声,唤醒了我心中对人生真谛的感悟。

因为有你的引领,我的内心才变得更加充盈,不屈的意志才会变得更加坚定。

你就是我追赶的一樽还酻的江月——苏轼,凌驾于众星之上的一段不朽的传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