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督查心得体会和方法 外出调查心得体会(3篇)

  • 上传日期:2023-01-08 19:11:11 |
  • ZTFB |
  • 11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外出督查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考察总体印象

最吸引我的是它们的校园文化:一个个整体的规划,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勇于进取的文化氛围,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随处可见,名人的塑像成了默默无言的教育者,每一块墙壁、楼梯、暖气包、甚至于每一块草坪、他们都合理地的有效地利用,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教育的激情。

二、收获与反思

几天行程,带给我们的收获是全方位的,有满足、有自豪,但认真反思,我们也确实存在众多的不足。

在为期3天的行程中,我们不仅参观了××一小、二小,××二小、四小和××县一小、三小,了解他们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还游览了当地独特景观。此次的外出参观学习首先是我们了解了兄弟县市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管理的模式和特色,开阔了视野,激活了思路。这对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推进学校的科学化管理,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其次,在游览当地奇特景观的过程中,山的清秀,水的阴柔、朴实厚道的××县人,让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沉重的压力在这里得以释放,疲惫的身心得以愉悦。有助于下一步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此次的参观学习中,感受最深的有三点:一是学校的管理要精细,二是“创新”是学校快速发展的推进器,三是育人要讲究方法。

(一)学校的管理要精细

通过对鉴开中学的观察和听了几位校长和书记和工会主席的介绍,这几所学校有着一个共同点,不仅有着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设备,更有着一流的办学理念和一流的管理。学校分工很精细,从校长到教职员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职权、任务。虽有兼职,但每个人都有职、有权、有责,学校的管理与决策和责任分工却很明确,该谁干的事,谁来负责完成,避免了相互推脱、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的现象的发生。所以每个人的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很强,学校的各项工作也都能优质高效的完成。

要在学校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有一只业务精良、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这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作为教务主任有懂得学校发展的规律,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有明确的思路,同时要加强对老师的培养和教育,提高老师的素质,并使全校上下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其次作为教务主任对学校教学工作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对老师大胆使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老师的创造力。

(二)学校的工作要不断创新,创新才有发展,创新才有特色

这是我在参观了××县六所学校后的最大感受。作为地道的××人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我离开××的那几年当中,××县一小和县三小除了校园面积大,校舍齐备,再没有什么可以让我自豪的地方,就当时教师配备来说,大多数老师还是教过我们这一代的老教师,在上课时都还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虽然老师们都很尽业,但教学质量总是与其他县市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地处偏远,毕业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到这里来工作,每年分配到县城的都进了中学。此次考察却使我耳目一新,两所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校园环境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各具特色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这两所年学校之所以能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我认为与这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善于创新有很大的关系。当你走进这所学校,了解了这所学校,你就会发现在这所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显现着创新的智慧。

走进这所学校的大门,你就会看到合理的教学布局。在这里,各种雕塑、各种人文建筑与草坪和鲜花和谐的交织在一起,既美化了校园,又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在实验室、音乐美术舞蹈等各功能室,到处能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有了这样善于创新的领导和老师,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能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育人要讲究方法

1、我们到底怎样教育学生

在参观学校之外,我们还游览了一些××的××山、××的××岭,在感叹大自然的奇特美妙之余,我不得不佩服旅游区人的精明。他们会想着各种法子,让你心甘情愿的将口袋里的钱掏出来,消费掉。这就使我想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各校都在积极探索育人环境及功能,尽管学校和老师的出发点和动机都是好的,但由于采取的方法不一样,收到的效果却是大不一样。这就如同同样都是让游客往出掏钱,有些采用心里疏导,有些却采用哄骗,偷窃甚至抢夺等手段,虽然都是让游客掏出了钱,却引起了游客的反感和恐惧。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要多动脑子,多想法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高高兴兴地接受教育,这才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2、突破思维定势,树立新的教师观念

“怎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这是此次外出考察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很显然,在现代教育中,只展示教师高素质的课堂是没有活力,而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天下。因此,我们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思维模式都亟待改变,要从根本上树立全新的优秀教师的观念,真正将课堂的主体交还给学生。当然教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要落到实处。

见多方能识广,这次外出考察给我的感触是令人欣慰的,我会将考察所得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一定能给我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有理由推论,只有给予教师更多走出去的机会,才能让教师了解新理论、新方法,进而切实提高教师参与教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推荐外出督查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透过两天的外出学习,观摩了广州市八十六中和象贤中学老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展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自我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放手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八十六中应虹老师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我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构成过程。首先在上课前一天应虹老师布置了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图像,课堂中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并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点拨。然后再分别让两位学生在图像的每一个细胞中标出一对等位基因,同时下方的学生也在作业本上画图,以复习上节课讲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再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虹老师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应虹老师也着重强调了易错的知识点,并对自由组合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技巧进行指导。学生透过自我的思考、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深。复习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在两所学校的听课中,我感觉到,他们十分重视课本。象贤中学黄艳萍老师在复习《染色体变异》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稿的基础练习的时光接近20分钟。并且讲到前面已经复习过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也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来源。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基础,重视课本。而我在教学中,这一点做的还很不够,往往注重蓝本中的考点讲解,认为课本很简单,学生课后看就能够了。但是往往学生在课后很难落实下去。

三、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团队协作意识强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到达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以及从课后的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两所学校都很重视群众备课。象贤中学的导学稿由一位老师执笔,拿出的初稿在群众备课时再由全体高三生物老师讨论,确定每一个考点的讲解方法,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实际,分层合理得当。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提高了老师的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调控课堂的潜力,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透过努力力争使自我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推荐外出督查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很难的学校这次组织外出考察,主要目的是要我们更了解民族文化,对我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的认识有所提高。对我们的毕业创做有很大的帮助。主要考察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儒教文化。无论是那种文化,都有很艺术价值,无论从绘画,书法,历史和人文等等,都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就像有人问永乐宫壁画和清明上河图有什么区别。我个人认为其实很简单,永乐宫壁画绘画艺术高,因为它的造型,和色彩和人物的神态都达到了及至,而清明上河图它的历史价值高,因为它反映的是真实社会生活,不像永乐宫的壁画反映的只是神话不是显示。

由此麦积山石窟与龙门石窟也是如此,不过有不同与永乐宫的壁画和清明上河图。它门有着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是佛教文化的留传,但在表现方式上却不相同,一个是泥塑艺术,一个是石雕艺术。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分布广泛,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城东南45公里处,秦岭山脉西端,因其外观“如民间积麦之状”而得名。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420xx年),以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十几个朝代,都在这里进行了营建。麦积山现存大小窟龛194个,54个位于南崖,140个分布在西崖,除少数窟龛内已空外,共保存了从公元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约1520xx年间的泥塑、石雕7200多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洞窟窟内的艺术内容,及其所反映的思想主题并社会历史背景之后,作为一点补充,也是合理的逻辑推理:麦积山第127窟作为当时在特殊情形下为乙弗后所建的洞窟,特殊的题材与来源,还有特殊的画工成份等,这些必将对麦积山同时代及其后的石窟艺术产生深刻之影响,也就是说与乙弗后有关的社会历史在麦积山的活动,无疑会对麦积山石窟艺术活动带来一些新的现象和因素,也是学者们所较为共同一致的认识,而这些新内容的源头又是与中原洛阳长安等地密不可分,特别是对这些地区的现存石窟等佛教造像艺术的全面考察,以及相关文献画史资料等的记载,和对于一些当时著名画家的考察,联系到麦积山西魏及其以后石窟艺术的发展特征,或许为我们研究麦积山石窟的发展变化及其在佛教石窟艺术研究中的地位等相关课题意义重大。

无论从那个角度去欣赏,都有他伟大文化,就雕塑而言也是有很高的价值,造型和色彩的结合,比例与形体结合,都代表着不同时期人们欣赏观念。同时也留漏出古人内心对神的美化。

其次我们也知道,佛教艺术,特别是佛教壁画或绘画艺术,发展到西魏时期,仍处在初期阶段,并没有完全成熟。特别是在表现大型经变画方面,基本上仍停留在探索偿试阶段。如在较早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以及麦积山,基本上西魏及其之前的题材以本生、佛传、因缘故事,千佛、说法图、尊像画主为,且均表现得较为原始而简单,同时又有一部分仍与西域中亚一带的佛教造像风格有相承之关系。即使在以壁画著称的敦煌莫高窟,大型成熟的经变画也是晚到初唐时期才大量表现于洞窟,隋代的经变画均为小幅或并不完全成熟。在绘画风格上,窟壁画的技法十分成熟,经营得当,无论是在整体还是局部的表现,均处理得和谐而统一。在着色上也显得丰富多彩又不失相互照应之美。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历时400余年雕凿不绝。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龙门石窟还有宾阳洞、古阳洞、药方洞等著名洞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堪称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石窟中佛教造像要遵从教义的规范,使形象与人间保持距离,具有一定的神性。诸如"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使人望而起敬,但又不能冷若冰霜,需有人间气息才觉得可亲可信,介于人神之间最有魅力。"神"气太足使人觉得可敬不可亲,难以引起共鸣。"人"间气太浓,又会冲淡佛教的严肃性,使人一望便觉得似曾相识,无遐想的余地。南北朝及唐代大多数成功之作,恰在神与人之间,所以颇具魅力。如龙门奉先寺,凿建于唐高宗时代,是龙门石窟造像中规模最大,整体设计最为严密,艺术水平最高的一处造像。

这精美的石雕艺术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唐代的艺术水平,然而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外敌入侵内部军阀混战,这伟大的艺术宝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横祸,看那被盗一空的石洞、被残忍地砍掉脑袋胳膊的哭泣的石像,每一个游人是不是心中都在流血?

龙门石窟艺术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特别是雕刻、绘画、书法、建筑、服饰、乐舞、图案纹样以及时代社会风尚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就历史而言麦积山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就绘画而言也可以堪称一决。

我们假想如果没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很难想象这写艺术宝贝还能流传给我们吗?因此佛教文化的传播才使我们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流传给我们。

经历了风风雨雨他们流传了下来,试想象还有多少艺术珍品被破坏,而这些珍品也面邻这威胁完好的,永远的保护将是我们面临的重点。

如今这些都失去了它们本身的宗教价值,但却留下了带有很深时代烙印的丰富的艺术形象,使我们以致于子孙后代都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通过我们的这次外出考察课,对我们古代伟大的艺术珍品观光和欣赏,对我们的艺术欣赏观和审美观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对石窟艺术更加的了解,不仅仅从中学习到,雕刻美,书法美,绘画美,图案美等等。以后的创作中也回有所感悟 ,将明间艺术与我们的作品相结合,这样我们的作品才有品位。

4月28日下午至4月29日,第一考察学习小组一行9人在副校长李宏生同志的带领下,先后到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高职院校,就学校升格高职后在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等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考察学习,并参观了相关高校的校园及实验实训基地。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感受

第一考察学习小组本次共考察参观了3所院校,其中高职院1所、高职校2所,考察的内容主要有高职校的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系部管理模式、内部分配制度等,较之这三所院校的硬件设施、内部管理等,我校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一定差距外,而与徐州经贸高职校、徐州财经高职校差别不大。这三所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基本上都采用了系部二级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至各个系部,各行政处室主要做好服务、协调、督查等工作,各系部职责明确、责权分明,整个学校严格按照制订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运行。

我校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校科二级管理模式,经过长期运行和不断改进后,我校在校科二级管理上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各处室、专业科的岗位职责明确,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齐全,各部门在党总支、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部门工作,确保了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速高效运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再上新台阶。

由中职升格高职校后,学校在办学理念、育人规格、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必须发生质的变化;搬迁新校区后,学校的办学规模急速扩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实际,为此,对学校的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我们全体学习成员的共识。

二、具体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系部岗位职责、考核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

这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工作量较大,工作过程繁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于今年已组织人员多次到外地的高职院校考察学习,对校内机构设置、岗位职数等框架也已基本明了,因而可以组织一班人马,结合学校实际对现有管理手册修订完善,明确各系部的岗位职责,健全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学校搬迁新校区后,就可立即向高职校系部管理模式过渡,在以后运行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根据学校实际再加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2、对职能处室和系部负责人配备要精干。

实行系部二级管理,学校要给予各系部一定程度上的权利,包括人、财、物;但各系部不得单独设立帐户,所有收入必须交入学校大帐,统一支出。系部负责人的权限相对大了,而相应承担的责任也应加大,必须全面负责系部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系部负责人的能力要强,工作方法要灵活,凝聚力要高,但大局意识、服从意识更要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服务、协调、监督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这样,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职能处室与各系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推动学校工作快速发展。

3、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进入新校区后,在校学生人数、班级数急剧增加,有可能会出现一位老师担任1个及以上班级班主任的情况,而对班主任的考核必须强化,奖惩力度要加大。此外,还可借鉴其他高职校的模式,即从校外聘用大学生担任辅导员,每人负责2-3个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

4、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要坚持“优质优酬、合理分配”的分配制度,实行个人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实绩挂钩,要逐步形成向突出人才、特殊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奖勤罚懒,重实绩、重贡献,合理拉开差距,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