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指导心得体会及收获 培训消毒过程的心得(七篇)

  • 上传日期:2023-01-08 18:35:26 |
  • ZTFB |
  • 12页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消毒指导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食堂及餐厅所使用的餐、工、用具(盆、盘、瓢、勺、碗、称、刀、筷、铲等)必须经过高温(蒸汽)或者药物(tc101等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方可使用。

二、餐、工、用具严格执行——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由各组长负责,保管按照食堂办公室制定的表格逐项进行登记。

三、各组组长对餐、工、用具进行消毒时,餐、工、用具必须清洗干净,同时做好个人卫生方可进行消毒。使用高温消毒的餐用具,必须放在蒸箱或蒸车内用蒸汽蒸30分钟。药物采用tcl01等含氯消毒剂时要按使用方法兑制消毒水,餐用具至少浸泡15分钟,以达到消毒效果。

四、洗刷餐用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

五、消毒后的餐具、工用具必须贮存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六、不准用抹布(特别是未消毒的抹布)擦拭已经消毒处理过的餐用具,防止二次污染。

七、每次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要把水池、消毒池及地面等清洗干净,并对所用的抹布等工具进行全面消毒。

八、对餐、工、用具的消毒不得弄虚作假,消毒员要对其进行监督。餐、工、用具消毒后,组长要在登记表上签字。

九、每月完后,食堂保管和食堂经理要在当月食堂餐、工、用具登记表上签字,然后交食堂存档备案。

十、如出现餐、工、用具消毒不当引起的卫生事故,要追究责任人和签字人的责任。

十一、按照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要求做好个人卫生。

推荐消毒指导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计划

一、加强科室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规范各项流程,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科内有周检查,月计划,年有质量目标。严格护理质量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实行护理部、科室二级质量控制,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科室每周检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做到有分析,有整改,有落实。护理差错与绩效考核挂钩。

二、对灭菌物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手工追溯记录齐全,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持续质量改进,规范植入物及外来器械的管理,质量控制过程符合要求。

三、重视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强化每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服务意识,预防为主,提升消毒隔离知识新理念,做好手卫生及职业防护,控制院感事件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四、转变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项目,主动征求临床科室意见,满足临床需求,有效保障临床优质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加强科内人员的业务培训,注重全科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做好人员的阶梯培训,明年准备选派2名护理人员到上级三甲医院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三基及专科理论与技术的培训与考核,做好实习生带教工作。

六、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定期维护保养。做好物资管理,控制服务成本。

七、针对二级医院评审细则的.要求,科内自查整改,持续质量改进。

八、护理质量目标:

1. 护士长科室管理台账齐全,记录及时真实。质量控制能体现持续改进。

2. 加强职业防护,工作人员着装规范,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无职业暴露及感染发生。医疗废弃物管理符合院感要求。

3. 与临床各科及相关部门信息互通,科内外关系和谐,护理工作无投诉。投诉率小于95%。

4. 对手卫生等行为习惯持续改进,手卫生依从性大于90%。

5. 可复用物品的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符合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清洗质量合格率达到95%,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6. 无菌物品的发放符合质量标准,物品发放正确率达100%。

7. 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临床满意度调查大于98%。

8. 保证临床科室及手术物品的消毒及供应,不影响科室的质量及手术。

9. 科内专科培训及考核有记录,考核合格率率大于95%,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三基理论与操作考核合格率大于95%。

10. 无菌物品质量监测符合规范,监测记录齐全,无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推荐消毒指导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一、指导思想

按照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三个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xx年《xx省第3周期医院评审标准》及河南省“十化”标准要求,实现“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实现医院平安崛起”的总体目标,结合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计划。

二、主要目标

(一)质量管理

1、按照《河南省第三周期评审标准》完善相关制度流程。

2、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pdca)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落实感控流程及措施。

4、加强消毒灭菌物品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质量的`可追溯。

5、加强监测技术的管理,保证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各区环境卫生质量达标。

(二)安全管理

1、加强科室人员安全知识培训,牢固树立质量安全及安全生产意识。

2、加强科室设备的规范使用与管理。

3、加强对院内感控措施及人员职业暴露防范的管理。

(三)人才培养

1、制定分层级人员培训计划,加强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技能演练,提升专业技能。

2、选派一批年轻到省卫生厅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岗位培训,取得岗位证书。

(四)服务水平

1、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好临床及手术部门为目标,提供安全高效服务。

2、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了解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掌握新的医疗器械的结构、材质及清洗、消毒、灭菌的要求,满足临床需求。

3、虚心听取临床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科室一级质控,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1)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年资长,责任心强的同志任成员,每月按计划进行质量检查。

(2)科室列出一级质控计划,规定具体检查内容和时间。

推荐消毒指导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摘要:目的分析供应室消毒隔离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将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照常规进行,第二阶段则针对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应对策略改进。结果第二阶段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知晓率、环保意识、防护意识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措施,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环保意识,提高工作的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供应室消毒隔离是医院医疗用品、护理用品的灭菌消毒场所,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保护无菌物品的质量,防止院内的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主要分析供应室消毒隔离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具体如下。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将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2014年1月~6月;第二阶段为2014年7月~2015年1月。 

其中,第一阶段中,在从事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工作人员中随机选取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为24~39岁,平均年龄为(30.09±2.54)岁。第二阶段中,另随机选取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为(30.15±2.56)岁。 

参与研究的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人员工作经验均在2年以上。 

经确认,两个阶段的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上,经过t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故两组间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方法对第一阶段的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然后依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对第二阶段的工作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并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落实,此外,还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严格监督相关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 

1.3观察指标观察两个阶段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知识知晓情况[2]、环境保护意识、自我防护意识。 

1.4数据处理两个阶段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工作人员研究数据,均准确无误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使用例数(%)表示的为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当p0.05,则表明两个阶段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工作人员之间,对比供应室消毒隔离知识知晓情况、环境保护意识的数据存在着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第二阶段的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人员其消毒隔离知识知晓情况、环保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较第一阶段好,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对第一阶段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工作人员其消毒隔离知识的知晓率不高。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消毒隔离工作已经向专业方向发展,而我院大部分工作人员其工作思维仍然停留在旧的工作模式之中,对消毒隔离知识的专业掌握不够,认识不足。②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不强,在消毒隔离过程中,存在着器械随意放置,对器械的搬运、关门等操作手套没有及时更换,经过病区时污水从车内漏出的情况,还有污染区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随意走动,垃圾未及时清理,对器械进行消毒前没有对消毒液的浓度监测等情况,工作人员的整体环保意识淡薄。③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差,主要表现在着装不严格,没有备齐装备,并且在对消毒器械进行分类清洗时,没有戴橡胶手套以及口罩、面罩等。④制度执行不严,主要表现在器械的清洁不认真,包装台面不干净,器械包装与敷料包装没有分开进行;此外,还有洗手的依从性不高,在接触无菌物品以及操作之前没有严格洗手;车内的无菌物品、无菌垫巾放置不统一,无菌物品在卸载时由于未充分散热导致成湿包。 

第二阶段所给出的应对策略:①依据供应室消毒隔离工作的验收要求对每个操作流程进行细化,对重点环节加强监督,细化操作步骤。②建立质控监督小组,对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问题发现后进行责任承担,并且监督小组进行1次/w讨论与学习,并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制度,完善操作流程规范。③对消毒隔离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环保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每周开设知识学习班,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交流,并在培训学习完成之后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考核;制作环保宣传片,对工作人员进行环保意义的教育。④细化消毒隔离工作流程,首先,对回收流程进行细化,对病区使用过的器械进行污染程度分类,从轻度污染依次回收,并做好相关记录;严格要求着装配置整齐,包括帽子、口罩、防水鞋与防水衣等;对器械消毒前必须严格要求戴好橡胶手套;在分类之前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对于消毒完成的物品要严格验收评审。⑤完善制度,制定敷料、器械、灭菌、包装、物品发放、卸载等操作流程的相关制度规定;并对地面、台面以及物品清洁的时间进行明确;制定空气消毒的注意事项,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工作的制度规定。 

综上所述,针对消毒隔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措施,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环保意识,提高工作的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爱华.供应室消毒隔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6):156-157. 

[2]莫惠梅.供应室消毒隔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42):260-261. 

推荐消毒指导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学校消杀预警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秋冬季防控指南》和自治区党委陈全国书记建立预警机制的要求,根据《和田地区消杀专班工作方案》,《和田地区教育系统消杀预警工作方案》,结合我县教育系统实际,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常态化对学校各场所消杀,确保学校各场所的安全无疫情。

二、成立领导小组

我校成立消杀预警工作专班,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xxx                 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xxx                副校长

成  员:xxx                            总务主任

xxx        后勤办公室干部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xxxx小学后勤办公室,联络员宋琪,负责统筹指导xxxxxx小学消杀工作。各分校按照此方案,成立本学校消杀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任务

(一)常态化对学校各种场所进行环境消杀监测

1.消杀区域主要包括教室、值班室、宿舍、办公室、厕所、食堂、会议室、图书馆、校车等场所。

2.消杀频次。由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消杀批次、频次。在当前阶段,必须7天消杀一次,时间固定在每周二。

(二)对复学的场所进行环境消杀监测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时,依据疫情防控指挥部制定详细计划,对即将复学的分校提前进行环境消杀和检测。

四、工作措施

(一)组建消杀队伍

各分校成立消杀专班,学校一名领导担任专班长;按照每1000人设组员2名的比例,配备消杀专班人员,固定专班人员,实名制上报教育局安全办。

(二)开展消杀培训

按照地区工作方案,从9月1日至9月20日开展为期20天的消杀专项培训,培训工作采取集中讲学和个人自学方式进行;各分校建立消杀专班工作方案,培训工作分为三个阶段,9月1日至9月5日为线上培训(9月2日已完成),9月6日至9月15日请县卫健委和疾控部门线下指导培训,9月16日至9月20日为强化培训。

(三)建立机制

1.建立结果反馈、报告机制。各分校将所消杀样本,及时送核酸检测机构,指定专人联系,第一时间掌握检测结果,如检测出现异常,各学校必须在结果已出30分钟内向消杀专班反馈,由消杀专班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县市和部门管控异常样本消杀点和人、物,避免疫情扩散。

2.建立日报告周研判月排名通报机制。根据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消杀专班及地区教育系统消杀专班反馈意见,我校消杀预警工作专班领导小组组长每周组织一次分析研判,对消杀工作开展情况、样本质量、保存、转运、个人防护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排查工作漏洞和风险,进行查漏补缺,确保消杀效果,做好质量控制。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物品要全面进行消杀效果评价;对各分校消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促指导,每月进行排名通报。

3.建立分级负责机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负责推进辖区内外环境消杀检测工作有序、稳步进行。xxxx小学消杀专班每日进行日报告,每周星期六上午11:00时前给县教育局消杀专班上报一次分析总结,供专班及时掌握情况,并向县教育局汇总报告。

五、操作规范

(一)常用消毒液配置和使用

目前我们学校常用的消毒剂有:

1、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后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主要用于耐腐蚀物品和环境表面的消毒,主要有次氯酸钙类,俗称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5%-32%,用干粉消毒或上清液消毒。次氯酸钠类,一般产品有效氯含量4%-7%,最常见的是84消毒液。三氯异氰尿酸类,成品一般为泡腾消毒片,每片有效氯500mg,能在水中溶解。

2、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光谱、高效、快速杀菌作用。一般成品有效含量在15%以上,可用于空气、耐腐蚀物品和环境表面的的消毒,使用浓度一般为0.1%-0.5%。具体使用方法根据产品说明书。

3、醇类消毒剂:乙醇含量为70%~80%(v/v),含醇手消毒剂>60%(v/v),复配产品依据产品说明书。

(二)常用的消毒剂使用方法

1、浸泡:将消毒剂用自来水稀释成使用浓度,将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作用至规定时间。一般用于耐湿器械、玻璃器皿、餐饮具、生活用品及衣物等对象的消毒。

2、喷雾:将消毒剂用自来水稀释成使用浓度,使用超低容量(气溶胶)喷雾器对空间进行消毒操作,药液雾滴大多在15-20μm,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开窗通风。

3、擦拭:擦拭消毒是指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使用浓度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一般用于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环境等光滑表面的消毒。使用剂量:根据产品说明书及被消毒物品的性质确定。

4、喷洒:喷洒消毒是指使用洒水桶、喷壶、常量喷雾器等工具装载化学消毒剂溶液以雾状或飞沫状喷射散落,在短时间内将待消毒对象浸润,达到消毒效果。雾滴多在100μm以上。适用于大面积环境表面的和地面、墙面等的消毒。

(三)消毒剂浓度配制

1、用“84”消毒液(含有效氯5%)配制使用浓度消毒液

(1)作用浓度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10kg清水加“84液”100ml。

2、作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按1片含氯消毒片加1kg清水。

(四)预防性消毒

1、室内空气:尽量采取自然通风或安装排气扇等机械通风方式,保持室内的通风换气,以确保空气流通、卫生。每日开窗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天气晴朗时可一直开窗通风)。对于密闭且人流量大的场所,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一般每日至少1次,应在无人的条件下,对密闭室内采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做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60分钟。

2、室内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正常情况下环境表面以清洁卫生为主,消毒为辅;在疾病流行季节可进行时采用化学消毒剂擦拭法或普通喷雾法消毒。

(1)擦拭法:门窗把手、桌椅表面及其他设施表面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2)普通喷雾消毒法: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浓度为250-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喷洒的量以表面湿润,消毒剂不流为宜。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地面的清洁与消毒:无明显污染时,用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或喷洒消毒,喷洒量以消毒液不流为宜,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当受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消毒,消毒后保持地面干燥。

(4)卫生间的水池及地面每天擦拭消毒不少于2次。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5)洁具的消毒:抹布与拖布每次用完,先清洗干净后,然后再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清洗干净,干燥备用。

(五)消毒流程

1、在出发前,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清洁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封闭袋口。

3、按照一级防护着装。

4、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5、测量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估算需消毒的污水量。

6、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陈列物品收藏好。

7、对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消毒。

8、填写消毒工作记录。

(六)现场消毒技术要求

1、消毒前密闭门窗。

空气采用含0.5%过氧乙酸(需提前将a、b液配比后静置24小时),按20ml/m³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超低容量喷雾器)方式进行空气消毒。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对表面及空间均匀喷雾,作用60分钟后开窗通风,无任何刺激性气味后方可进入,按日常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拖)拭消毒。

2、墙面按照从上往下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地面按照先左后右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量为100 ~300ml/㎡,喷洒消毒剂溶液用量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3、物体表面:手高频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窗、桌面、椅面、讲台表面、门把手、扶手、水龙头、窗台、班班通、电脑、键盘表面等用消毒湿巾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2次擦拭消毒,每次作用时间不少于30 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

4、生活垃圾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喷至表面湿润,用医疗废物垃圾袋装满2/3,喷洒浇透,密封袋口,表面喷洒消毒后处理。

5、医务垃圾 医疗废物垃圾比如:口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隔离衣、鞋套等装入专门医用垃圾袋,密封后村医按要求送到镇卫生院进行处理。

6、楼道、楼梯等通道地面、楼梯扶手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喷洒量为100 ~300 ml/㎡,喷洒消毒剂溶液用量不宜超过墙面地面的吸液量。

7、对发热师生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时,可以加白石灰覆盖表面,消毒后作用24小时。盛排泄物和呕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 消毒剂溶液或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6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8、整个消毒过程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规定用量和作用时间严格开展消毒工作,消毒工作结束后认真填写消毒工作记录。

9、手与皮肤: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有效的免洗洗手液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擦拭消毒3min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10、消毒到达作用时间(消毒喷雾完成后至少60分钟)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七)消毒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受到感染。

3、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4、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5、消毒结束后在楼道外,空旷处按顺序规范摘脱防护用品,并严格进行手部消毒。

6、携回的污染衣物就地分类作最终消毒,密闭带回,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湿巾或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洗消毒。

7、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8、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八)消毒人员个人防护

目前学校采用的是预防性消毒,按照一级防护着装即可;主要包括:头面部ppe: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躯体:白大褂,防护服;手部ppe:手套;足部ppe:鞋套。

(九)医疗废弃物处理

消毒人员人使用过得消毒用具、防护用品,双层打包医用垃圾袋中,每层都要消毒,放入医用垃圾收纳箱,送到镇卫生院医用垃圾暂存点。

(十)消毒消杀注意事项

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学生不易触及处。

2、配制和分装高浓度消毒液时,应戴口罩和手套;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如不慎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就医。

3、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金属和有色织物慎用。

4、强氧化剂,不得与易燃物接触,应远离火源。

5、置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不得与还原物质共储共运。

6、包装应标示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7、依照具体产品说明书注明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有效期和安全性检测结果使用。

8、消毒剂现用现配。

9、醇类手消毒剂不适用于幼儿使用。

(十一)预防过渡消毒

1、轮胎、空气、鞋底消毒,都是无效消毒。

2、地面、绿植如果不是被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过,不需要消毒。

3、过度消毒不仅无法预防肺炎,反而有可能引起肺炎。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分校要深刻认识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消杀检测预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照自身的职能做好消杀检测预警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坚决克服松懈麻痹和侥幸思想,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强化工作部署和落实,确保样本采得及时、采得准、转运得安全。

(二)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各分校要对照自身的职责,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每一项任务、每一项措施、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

(三)强化督导,严肃追究。xxxx小学消杀专班要加强对各分校消杀检测预警工作的督导检查,对消杀队伍不完备、队伍培训不到位、个人防护不落实、感染防控有风险、工作任务完不成、运行机构不落实的分校校长并相关人员实施责任追究,依纪依规严肃处理,较重的上报上级纪检部门处理。

xxxxxx小学

2020年9月8日

推荐消毒指导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1。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严格监测;一次性透析器不得重复使用。

2。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

3。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洗手。

4。应对病人常规进行血液净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

5。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急症病人应专机透析。

6。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监测。

7。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8。每月必须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

1。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2。进入病人的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3。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必须带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6。用后的敷料等感染性废物应及时清理、密闭、焚烧。

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划分明确,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2。不同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

7。浸泡内窥镜的消毒液选择应符合要求,浸泡完全,时间符合要求。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推荐消毒指导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1、幼儿餐后餐具立即清洗消毒,做到使用一次、清洗消毒一次。

2、负责餐具消毒保教人员应身体健康、工作认真。

3、餐具清洗消毒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操作,热力消毒程序:一刷、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4、餐具消毒应达到下列要求:热力消毒:煮沸蒸汽100℃,时间10分钟。

5、消毒完毕的餐具,应立即放于清洁的橱、柜内保洁、防止再污染,并做好记录。

1、检查食品质量,不新鲜食品、腐败变质和有毒有害食品不切配。

2、食品不着地存放,以销定量及时加工切配,幼儿园不存放食品,当天食品,当天用完。

3、切配水产品的刀、砧板、抹布,刮清洗净后再切配其他食品。

4、食品容器清洁卫生,配菜盆与出菜盆分开,并能明显区分。

5、工具用具清洁,做到刀不锈,砧扳不霉,加工台面、抹布干净。生熟食品切配工具分开使用、存放。

6、冰箱专人管理,定期化霜、清理,经常检查食品质量,各类食品分类存放,生食品与半成品隔开存放。

7、配菜结束后,刀、砧板、抹布、工具、用具、容器清洗干净,配菜台面、菜架、食品橱整理干净,地面拖清,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1、学校食堂必须向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采购食品,禁止采购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2、采购食品时应按照有关规定索证验证,严格查验食品质量和定型包装食品标签,并建立台帐制度。

3、采购肉类食品时必须核查检验检疫证明。

4、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