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托尼心得体会如何写 小兔托尼成长故事绘本教案(8篇)

  • 上传日期:2023-01-08 16:38:55 |
  • ZTFB |
  • 10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小兔托尼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欲望;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与人交际的技巧,同时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组合作中训练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1、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2、动脑筋想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说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里。

图片:小兔、大南瓜;cai课件;头饰:兔妈妈、小兔。

一、故事导入

1、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蘑菇房子,那就是小兔的家。里面住着兔妈妈和小兔子。春天的时候,兔妈妈带着小兔在一块空地上种下了南瓜。到了秋天,果实成熟了,兔妈妈想做南瓜饼给小兔吃,就让小兔去地里摘南瓜。(贴图:小兔)小兔知道了高兴极了就蹦蹦跳跳地去了,来到南瓜地里一看,哇,高兴地跳了起来。(贴图:大南瓜。)

抓住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创设情境以故事引入,使学生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唤起学习的欲望。

2、师提问:你们瞧,这是一个怎样的大南瓜,这时小兔最想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学生用“又___又___”的句式形容南瓜。)

利用夸张的南瓜图,引导学生从南瓜的特点(颜色、形状、大小、重量)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分组交流,小兔看着这个又大又重的大南瓜,着急得会说些什么或者会做些什么动作?大家一起说一说,演一演,推选组内讲得最生动的人来汇报。(贴图一)引导学生从小兔的表情切入,体会小兔着急的心情,由此引出问题的所在“如何把南瓜运回家?”

教师细致地捕捉到组内的“闪光点”,给予巧妙的影响,让能说会道的学生畅所欲言,让跃跃欲试的学生有机会表达。

二、创设情境,交流小兔运南瓜的办法

1、(出示图三)聪明的小兔终于把南瓜运回家了,看,兔妈妈眼睛瞪得大大的,这时妈妈会说什么?小兔又会说什么呢?同桌分角色说。

(引导学生从小兔和兔妈妈的神情、动作进行大胆的想象。)

2、自找伙伴演一演:

(引导学生评一评小兔和兔妈妈对话的过程。可以评语言表达,也可以评神态、动作,说说他俩的表演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自找伙伴”体现出教师一方面点燃学生表演的热情和欲望,另一方面给予学生自主的发展空间,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思维,为学生的表演作铺垫,促进学生互动。使学生对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3、小组讨论:

究竟小兔用什么方法把南瓜运回家呢?我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合理。要求小组内每人讲一种方法,并且要表达清楚。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像,掀起了教学的高潮,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汇报,师:现在老师就是兔妈妈(老师戴上兔妈妈头饰),小朋友是聪明的小兔(示小兔头饰),小兔已经把南瓜顺利地运回了家。谁先来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运回南瓜的?

⑴ “妈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⑵ “妈妈”及时地对声音响亮、认真听的学生进行肯定。

⑶ “妈妈”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学生想想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

5、小结方法。

三、课间活动:游戏“我说你做”(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左右)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设计课间活动,既能让学生的手脚动一动,又能调节上课的气氛。

四、评议

你觉得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

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只要能说清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以培养学生喜欢讨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中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学发言方面的优点,也可以用委婉的语气提出建议。这就为学生如何评价指引方向:去发掘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或提出好的建议。

五、课后延伸

1、在众多的办法中选一种,把它画在课本空白处。

2、联系图1到图3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小兔运南瓜

1、当轮子滚。

2、请人帮忙。

3、用绳子拴住拖。

方法:

4、找车子运。

5、请大象用鼻子运。

6、放小溪中漂流……

对于小兔托尼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con1();

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小兔去山上采蘑菇。

小兔蹦蹦跳跳来到山坡上采蘑菇,它边采蘑菇边哼着歌:“我是一只勤快的小白兔,喜欢早早出来找食物。”他哼着哼着,兴高采烈地采了一个又一个蘑菇。

过了一会儿,天空中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小白兔便开始东张西望,忽然,他灵机一动,伸出双手往一个大蘑菇上一放,用力一拔,只见蘑菇被举了起来!哈哈,原来它把蘑菇当做了小雨伞了呀!

“呜呜……呜……”听,好像有谁在哭呢!哦!原来是小松鼠呀。“你怎么了?”小兔上前好奇地问。“我……我粗心大意忘了带伞,请问你能带我一程吗?”小松鼠彬彬有礼地回答。“好呀!”小兔爽快地答应了。“谢谢你,我真幸运,能有你这么好的朋友。”小松鼠感谢道。

紧接着,小兔和小松鼠撑着蘑菇小伞,蹦蹦跳跳往回家的方向走去,别提有多开心了。一把小小的蘑菇伞可是承载着厚厚的友谊呢!

对于小兔托尼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小兔运南瓜》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次口语交际训练,在这个口语交际的教材中配置了故事开头和结尾的图片,为学生提供对话的依据;同时,故事的经过部分空缺,又为学生提供了对话交际的延伸拓展空间,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的余地,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范例。训练材料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情趣,贴近学生,很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1、通过自学说一说一、三幅图的内容,通过想象补充第二幅图的画面。

2、动脑筋想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的办法进行评论。

3、做到用普通话与别人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发扬团体合作的精神。

知道小兔运南瓜的哪种办法好,好在哪里,并说清楚。

能对别人的办法进行评议。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讲故事。

从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小兔子一家。春天的时候,兔妈妈带着小兔在一块空地上种下了南瓜。到了秋天,果实成熟了,兔妈妈想熬些南瓜粥喝,就让小兔去地里摘南瓜。小兔蹦蹦跳跳地去了,来到南瓜地里一看,哇,高兴地跳了起来。(出示课件:大南瓜)

提问:你们瞧,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南瓜,小兔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出示课件:课文插图一,引导学生用“又___又___”形容南瓜)

2、板书课题“小兔?南瓜”

二、出示第一幅图,指导说话

1、仔细看第一幅图

①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

2、分组交流,小兔看着这大南瓜,着急得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动作。

3、演绎。各小组代表扮演小兔,把焦急的心情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

4、师生评议。

三、出示第三幅图,指导分角色表演

1、小兔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了家,兔妈妈的眼睛都瞪大,她会怎么说?小白兔又会怎么回答呢?同桌分角色练说。

2、同桌表演。

3、上台表演。

(全班评议。引导学生评一评小兔和兔妈妈之间口语交际的过程。可以评语言表达,也可以评神态、动作,说说他俩的表演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四、想象过程,并说具体

1、四人小组讨论:大南瓜终于被运回家了,小兔到底是用什么办法的呢?我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合理。要求小组内每人讲一种方法,并且要表达清楚。能说清楚的小朋友都能获得“聪明兔”的称号。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把南瓜当轮子滚动。

2)请小动物帮忙抬。

3)用绳子栓住拖。

4)用跷跷板把南瓜抛回家。

5)找车子运。

6)请大象用鼻子运。

7)把南瓜当作船,划回家。

8)拿刀子切开,再运回家。

3、利用课件,把学生想出的方法归类。

学生根据板书的方法质疑,并由提出该方法的同学负责解疑。

4、学生评点:哪些运南瓜的办法比较好?为什么?请同桌同学先交流自己的看法。评点的好的同学可以得到“大南瓜”,说明你把南瓜运回家了。

5、教师点评,在选择方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最合适的办法。

五、课后拓展:编故事

选择一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联系图1和图3,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画在课本的留白处。

(2)找一个好朋友,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他听,也听听他讲的故事。

(3)推荐两三名讲得好的学生,把故事讲给全班听。

对于小兔托尼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在后面还要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运算的基础。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计算整十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创设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2.将类比、迁移思想渗透其中,在比较中总结归纳。

3.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在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1、情境创设法

2、比较、迁移、归纳法

3、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法指导。

2、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学法指导。

3、合作、交流、探究学法指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

认计数器、认小棒、认一盘果子

2、故事导入

小兔子过生日,请了好多客人……讲故事的过程中揭示并板书课题:小兔请客。多媒体出示主题图。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有关果子的数学信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先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反馈计算方法。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

所以20+30=50。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把它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渗透应用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含义呢?鼓励学生尝试回答,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简单印象。

3、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继续讲故事了,就在他们正要享用这些果子的时候……,前面计算的讲解和练习,学生难免疲惫,老师通过继续讲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出图意,重点在于同第一幅图相区别。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与上面大体一致。

4.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这时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并边说边板书。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做完后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道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对于小兔托尼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与之前的第一单元和后续的第六单元的知识构成了本册书中加减法内容的学习。《小兔请客》学习的内容是整十数的加减法,是本单元计算教学的起始,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后续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

《小兔请客》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2、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建立起加法的表象意义,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掌握较好。根据我课前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对于看图发现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部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9,第50两页《小兔请客》。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白兔过生日,它请小动物们和它一起庆祝。小动物们已经早早地来到了草地上,瞧,小兔为大家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出示课件)

1.(1)?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你数数小兔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10个10个数的,先拿出30个果子,又拿出20个果子。)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2)?谁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30+20=50,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吗?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30+20你是怎样计算的呢?同桌之间小声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可以使用我们的学具小棒或者计数器,动手操作一下,一会儿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汇报预设:

a.可以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

(1捆小棒是10根,摆30+20,就是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5捆小棒,5捆小棒就是5个十,5个十就是50。所以30+20=50。)

b.用计数器拨一拨30+20。

(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3个珠子,表示30,再拨2个珠子,表示20,合起来是5个珠子,表示50。即30+20=50。)

c.30和20都是整十数,30是3个十,20是2个十,3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5个十,所以30+20=50。

d.数数的方法,十个十个往后数。

e.3+2=5,30+20=50。

同学们,刚才你们想出了那么多的好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设计意图: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个加法算式中每个部分也想有自己的名字,你们想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哪,个同学知道,能给大家教一教吗?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

(设计意图: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30+20你们会算了,那我换换数,你们还会算吗?

2.(1)?我们接着来看看,小兔子的生日party上,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认真观察,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兔一共拿来了50个果子,小刺猬扎走了10个。)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还剩多少个果子?)

(2)谁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50-10=40,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吗?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50-10你是怎么计算的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a.摆小棒的方法:1捆小棒有10根,先摆5捆即50根,从5捆中拿走1捆,还剩4捆小棒,4捆小棒就是4个十,就是40根,所以50-10=40。

b.用计数器的方法:先在十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50,再从十位上拨去1个珠子,表示10,还剩4个珠子,表示40。所以50-10=40。

c.利用数的组成:50和10都是整十数,从5个十中减去1个十,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50-10=40。

(设计意图: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老师总结:

我们来一起看看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怎样的?(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差。)

(设计意图:认识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50-10你们会算了,那我换换数,你们还会算吗?

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两个算式各部分的数都有什么特点?(两位数的个位数字都是零)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整十数,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整十数的加减。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p50-2题,你能看懂这幅图中藏着的数学问题,并解决他吗?

2.p50-1题,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出算式。

3.p50-4题,鸡妈妈可着急啦,她们在找什么呢?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部分的安排,通过从简单到抽象,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和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掌握并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通过小兔子请客学会了整十数的加减,你们都学会了吗?

p50-5题,这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让大家来解决里面的数学问题吗?这就是今天留给大家的作业。

板书设计: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法)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30+20=50(个)50-10=40(个)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探讨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以及算法。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作以下的反思:

好的地方:

1、在揭示课题时我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直截了当地揭示课题,进而很快地开始本课的教学。

2、教学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和拨计数器,找到了情境图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接着抽象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根据算理探索算法。

3、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许多果子,他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融入到了情境中,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注意力下降、身体疲劳时,我设计富有童趣的练习题,又一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把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懂礼貌的品德教育。一年级语文上册《dtnl》教学设计

对于小兔托尼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小兔运南瓜》是人教版小语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要求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比以往的要求更难一些。教学时要注意教给学生“整体──部分──整体”的看图方法,让学生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并设置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学习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2、在互相试说和讨论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3、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4、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课前准备

兔妈妈和小兔子的头饰,“故事大王”的奖杯。

教学流程

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蘑菇房子,那就是小兔子的家。一天,兔妈妈对小兔子说:“今天我要去看望奶奶,你在家帮妈妈做件事,好吗?”小兔子高兴地说:“好,好。”兔妈妈笑了,说:“乖孩子,你去咱们家南瓜地里摘一个南瓜回来吧!”兔妈妈走了,小兔子来到南瓜地里。他挑了一个最大的南瓜,可是怎么也搬不动。但是后来他还是把南瓜运回家了,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运回家的吗?

1、出示图(一):

⑴ 你们瞧,小兔子来到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这个南瓜长得怎么样?小兔子和南瓜谁大谁小?小兔子会怎么想?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

⑵ 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具体,把图意说得更具体些,表达得更完整些。

2、出示图(二):

⑴ 正当小兔子左右为难时,它看见了什么呢?它会想到什么?自行车和南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骑自行车和运南瓜又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请前后桌子的四个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⑵ 请各组代表发表看法,其他同学补充。

⑶ 教师小结:

这只小兔子多聪明呀!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了不起!

3、出示图(三):

⑴ 小兔子终于把南瓜运回家了,妈妈的脸上有什么表情?她会怎么想,怎么问?小兔子的神态是怎样的,它会对妈妈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图意自由想象,自己试着说几句话。

⑵ 谁最自信愿意说一说?其他同学补充。

1、这三幅图讲了小兔子想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故事。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这个故事讲给组内的同学听,重点要讲清楚小兔子是怎样把南瓜运回家的。说的同学要把故事说具体,说完整,听的同学要注意听,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对说话有困难的同学要耐心帮助。各组比一比,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2、各组推荐代表到台上讲故事。组织学生评一评,谁讲得最好,发给“故事大王”的奖杯。

1、老师扮兔妈妈,一名学生扮小兔子,戴上头饰表演故事:

兔妈妈:(从外面而入)宝贝,我回家了!哟,这么大的南瓜,比你的.个儿还大呢!你是怎么把它运回家的?

小兔子:……

当小兔子说不清楚时,兔妈妈可以用问话提示小兔子,帮助他把话说明白。

兔妈妈:宝贝,你可真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2、组织学生评一评,可以评语言表达,也可以评神态、动作,说说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3、大家自己去寻找表演伙伴表演,在表演中要注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谁愿意到台上来表演给同学们看?观看的同学要注意看,仔细听,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出来。

5、小兔子的这个办法,你认为还有哪些缺点?应该怎样改进呢?假如你是这只小兔子,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把南瓜运回家?

小猴、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狐狸举行跑步比赛,它们手中都有一支雪糕,规则是:谁先跑到终点并且手中的雪糕没有化,谁就是冠军。结果小松鼠获得了冠军。那么小松鼠是怎么做的呢?把想到的办法告诉给自己的好朋友,看谁想得又多又好。

总评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言语实践活动,此设计充分发挥三幅图的作用,既教给学生观察多幅图和完整地讲述故事的方法,又以图为凭借,说演结合,及时运用,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互动交流,发展语言,训练他们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对于小兔托尼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大家都知道小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可是,它的眼睛为什么变红了呢?我来告诉你。

其实,小兔子的眼睛以前并不是红色的,而是后来变红的。小兔子是森林学校的一名学生。因为它的脑子非常聪明,所以它是学校各科成绩最优秀的,而且在同学当中也是最高的。因此,它变得非常骄傲。

可是,在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学校转来了一只小猴子,小兔子的生活从此也就变得不安静起来。那是因为,这位新来的小猴子非同一般。它在树上能上能下,活蹦乱跳,灵巧至极。不仅这样,小猴子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好,远远超过了小兔子,有时还考满分呢。小猴子对人友善,而且谦虚。因此,小猴子的朋友也非常多。从小猴子转到动物学校以后,老师的重视,同学的敬仰也从小兔子身上逐渐转移到了小猴子身上。

前几天,班上选三好学生。小兔子想到这件事就恨的咬牙切齿。那天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小兔子,一个是小猴子,让同学们投票。结果,大家几乎都投小猴子,小兔子只有一票,而且这一票还是小兔子自己投的。通过这件事,小兔子对小猴子更是恨上加恨。

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兔子又看到几个同学在跟小猴子学习爬树,它越想越气。这时候,爬在树上的小猴子看见了它,大声叫道:“小兔子,你也来学爬树吧。”小兔子听见了,气嘟嘟地走过去对小猴子说:“谁跟你学,把你呢三脚猫功夫,我才不学呢!”说完便大步流星地走了。这时,它听见几个在跟小猴子学爬树的几个同学说:“小兔子,自己学不会爬树,就说那是三脚猫功夫,真会掩饰!还是小猴子好,每天在这儿不辞辛苦地教我们爬树,真是个大好人!”听到这话,差点使小兔子气地吐血,它气愤地走回了家,它一晚上也没睡着觉。

第二天,小猴子接到了一封战书。上面写道:小猴子你不是聪明吗?今天中午放学别走,我们来一次能力比赛,看看到底是你聪明还是我聪明!

挑战人:小兔子

小猴子本来不想去,可是,其它同学都让它去。有个同学说:“小猴子你去吧,你那么聪明还怕小兔子?”于是,小猴子接受了挑战。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当小猴子从教学楼出来,楼下已站满了人。连老师都惊动了。为了公平起见,大家请了一位老师当考官。巧得是这位老师正好是小兔子以前的老师。首先考他们的专长。第一项就是小猴子拿手的爬树。比赛开始了,小猴子三两下就爬上了树。小兔子本来就瞧不上小猴子爬树,它怎么会呢?因此,当小猴子上了树小兔子还在树下干瞪眼呢。结果当然是小猴子赢了。第二项是赛跑,这当然是小兔子的拿手好戏了,但是好学的小猴子见小兔子跑那么快,也想跑那么快,就天天练习,现在跑地比小兔子还快。结果小猴子赢了。虽然前两场小猴子都赢了,但比赛的积分是这样的:前两项各50分,最后一项是150分。因此,小兔子还有可能赢。第三项是智力比赛。小兔子现在可高兴了。它想:这位老师与它关系不错,定会在暗中助它一臂之力。边想边向那位老师眨了眨眼,又轻蔑地看了看小猴子。比赛开始了,第一问是什么鸟的歌声最好听?小兔子一听傻眼了,因为它没想到老师并没有因为与它关系好,就偏向它。小猴子却平静地一一作答。最后小猴子以3比0当了冠军。有的同学还高喊:“小猴三赢小兔!”

第三天,小兔子没来学校。三天以后,它终于来了,可是它的眼睛却变成了红色的,从此再也没有变回去。

对于小兔托尼心得体会如何写八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在后面还要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运算的基础。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也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1、重点: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运用了情境创设法、比较、迁移、归纳法及练习巩固、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法指导,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法指导及合作、交流、探究学法指导。让学生在直接感触的基础上,体会算理,掌握多样的计算方法,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

2、故事导入。

在一个很美很美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勤劳善良的小兔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揭示并板书课题:小兔请客。多媒体出示主题图。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有关果子的数学信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先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反馈计算方法。)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把它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渗透应用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含义呢?鼓励学生尝试回答,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简单印象。

3、学习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这时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并边说边板书。

4.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继续讲故事了,就在他们正要享用这些果子的时候……,前面计算的讲解和练习,学生难免疲惫,老师通过继续讲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出图意,重点在于同第一幅图相区别。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与上面大体一致。

5.学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做完后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道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思想教育: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聪明,而且者是懂事的好孩子,对吗?小白兔有好吃的要与好朋友们一起分享,谁能说说你们在生活中有好吃的是怎么做的?

生:我分给爸、妈妈吃。

生:我要分给小朋友们吃。

生:我要和老师一起吃。

意图:使学生把本课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探究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远比结果重要的多,所以只要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表扬,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对于同学与自己相同的看法要肯定,不同的看法要讨论,在交流与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兔请客》,《小兔请客》选自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所安排的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课。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兔请客”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由于这节课是加与减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计算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以下几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操作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因此,我把“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加与减的意义与联系”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借助多媒体,采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内涵。为了能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从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2.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3.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4.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由于本节课是一年级的课程,针对儿童年龄小的特征,我先借助多媒体设计了儿童喜欢的故事情境:“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小兔子一家,小兔为庆祝生日,请来了一些客人吃果子。”从而引出课题。(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中,我围绕两个步骤展开新课的教学。

第一个步骤发现问题。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在这里创设了两个思维情境,作为理解抽象知识的阶梯。1.出示情境图,要求学生数一数盘中的果子数,让学生发现每盘的果子数相同,建立直观影像。2.根据情境图捕捉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我及时鼓励。

第二个步骤“解决问题”,首先,根据学生提出的“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探讨20+30的计算方法。(板书:20+30)这里我分为两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摆小棒

首先请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2捆,再摆3捆,合起来是几捆,是多少根小棒呢?

这里我不急于把结果告诉学生,在第二个活动“说一说”中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怎样能求出20+30的和呢?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后汇报结果,出现了下面几种算法:2+3=5,所以20+30=50;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所以20+30=50;用数的方法:10、20、30、40、50;这时我又拿出计数器问学生还有办法吗?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快说出了用拨珠子求和的方法。[板书:20+30=50(个)]

(以上两个活动的设计主要从学生熟悉的摆小棒入手,通过操作、交流、探讨,让学生说出各种求和的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正当小动物玩儿的高兴时,忽然,小刺猬的手机响了,原来是家里有急事,让它赶紧回家,小刺猬望着水淋淋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麽办呢?它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个滚儿,瞧,它带着10个果子得意地走了,草地上现在还剩下多少个果子?”说到这儿,我让学生根据图意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50-10=40(个)]

(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加法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掌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算法的迁移,形成技能。)

最后,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本节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我设计了吃果子、买玩具等游戏活动。第1、2题是基础知识的考察;第3题通过猜一猜小动物下面的数字是几,拓展学生的思维;第4题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设计:

吃果子

□○□=□(个)□○□=□(个)

2.买玩具

飞机卡车洋娃娃 皮球 机器人

20元4元50元7元40元

(1)你喜欢哪两种玩具?需要多少元?

(2)说一说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3.猜一猜,小动物下面的数字是几?

30+20=大象松鼠-10=40

80-企鹅=60熊猫+50=90

4.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字相加等于100

(四)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结合教师的适时评价,进一步梳理新知。课后我也及时做了反思,感到自己在课堂调控和对学生评价的能力上还需要加强。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教学媒体,通过加法与减法的教学,浓缩了本节课的课堂内容,再现了整十数的加与减。(板书)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理念倡导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然,这节课在设计上还有许多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评委和老师的指点。在今后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创新的激情,领悟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真谛!

附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加与减

20+30=50(个)50-10=40(个)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