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精选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4:29:28 |
  • ZTFB |
  • 10页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理性思考,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写心得体会应该注重个人思考和感受,不要过于拘泥于表面的任务完成情况。5.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一

4月11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今天,来自敦煌的专家客人们来到了我们局小校园,与我们亲密接触。中午,来自敦煌的客人们将他们带来的精美图片布置在了我们操场上,我们以年级为单位,在敦煌导游的带领下参观游览。我们小记者也不落后,争先来到操场上采访。

来到操场上,长长的队伍着实让我吓了一跳。队伍从三号楼的教室门口排到了一号楼,长长的队伍如同一条长龙,蜿蜒曲折。不过,队伍中的同学们一点儿也不吵闹,静静地排着,十分有秩序。

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的采访之旅。首先,我找到了一位身披红绶带的敦煌导游姐姐。“请问为什么您要来保护莫高窟呢?”姐姐想了一想回答道:“因为莫高窟的壁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特色民俗,而这些有的是在历史文献中没有的`,我们要通过莫高窟来弘扬中国的文化,呼唤更多的人关心保护莫高窟。”“那么,作为我们小学生,我们又能为保护莫高窟做些什么呢?”姐姐摸了摸我的头,微微一笑:“你们如果要去莫高窟,切记,不要用手摸,不要拍照,从你们自己做起,回到学校也可以向同学们宣传,做好了这些,你们也就是为保护莫高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了。”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二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的敦煌市境内,是一个以佛教艺术石窟为主的古代艺术奇观。这个被誉为“东方的伊斯帕汉卡”的宝库,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亲身体验了莫高窟,这个文化遗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愿意分享我对莫高窟的突出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心灵的震撼体验。

首先,莫高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千姿百态的佛教造像而著名。在这些石窟中,我看到了壁画、浮雕和雕塑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它们以其独特的细腻和精湛的创作技巧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些作品中,佛教的主题和哲学思想得到了充分表达,同时还展现了当地文化与历史的独特魅力。每个石窟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氛围,从富丽堂皇的皇家佛教堂到平凡朴素的民间风情,莫高窟用它的独特之处打动着每一个参观者的心灵。

其次,莫高窟作为一个佛教圣地,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据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是一个重要的佛教修行地和学术研究中心。在这里,佛教的哲学思想得到深入传播和研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观莫高窟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佛教文化的精髓,以及佛教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这一切都使得我对佛教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莫高窟给我带来了一种心灵的震撼和启迪。当我走进那些暗淡的石窟,看着壁画中那些虔诚神秘的佛像时,我的心灵仿佛被一股朴素的力量所触动。佛教的智慧和慈悲在这些作品中得以真实而鲜明地展现,使我体会到了一种宁静、豁达和人生的价值。莫高窟的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与信仰的结晶,它们通过静谧的美感和深刻的内涵给予了我内心的力量和慰藉。

最后,莫高窟也是一个值得保护的宝贵遗产。古老的石窟受到了时间和自然力量的侵蚀,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威胁。现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修复莫高窟,包括限制游客人数、控制环境温湿度等。这些努力值得赞赏,但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保护莫高窟的行列中来,为后人留下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莫高窟是一个富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地方。在这个古老的艺术奇观中,我感受到了佛教智慧的博大精深,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同时也为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感到担忧。莫高窟的体验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希望未来更多的人可以有机会观摩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感受到这座石窟所传递出的文化魅力和人文关怀。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三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就叫我陈导吧!你们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门,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样的吗?听我慢慢道来。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

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游客们,洞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2000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

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画总面积为45000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

如果说是莫高窟使的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

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各党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

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

这样一直延续到元代,经历1000多年。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好了,现在我介绍到这儿,请大家漫步欣赏。

不能乱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画上乱涂乱画,要保护文物。

谢谢!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敦煌旅游,欢迎来到莫高窟。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

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

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

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

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

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

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 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

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

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

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

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朽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

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各位朋友:

你们好。

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

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

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

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

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

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

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 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

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

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四

此壁画发现于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乡境内。1994年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里的`山水秀美、林草茂盛,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日、美、德、加、英、韩国的文物专家专程来此进行过文物考察,举办过文物研讨会,对宝山壁画给予高度的评价。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五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游览莫高窟,令我深受震撼,体验到千年文化的厚重和艺术的魅力。下面我将从历史感受、艺术欣赏、文化传承、人文关怀和旅行感悟五个方面,分享我对莫高窟的心得体会。

历史感受: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莫高窟见证了中国与其他亚欧大陆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走进莫高窟内,我仿佛时光倒流,感受到了当时佛教文化的辉煌。观察壁画上的细节,如服饰、建筑、器物等,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演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和独特之处。

艺术欣赏:莫高窟壁画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样式最多样化、内容最丰富的壁画之一。我对于这些壁画的艺术品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以前对壁画一直只停留在觉得“漂亮”的层面上,但游览莫高窟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的艺术魅力。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神态各异,画面构图精妙巧妙,给人以深深的抚慰和感动。这些壁画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一种精神信仰的表达和传播,它们彰显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文化传承:莫高窟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欣赏和敬仰,更是为了将佛教文化传承下去。莫高窟内的壁画和石刻碑文,记录了佛教的发展史和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这些文化遗产将几千年来的佛教思想和艺术理念传承下来,使得莫高窟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我深深感受到了莫高窟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人文关怀:莫高窟的保存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许多壁画面临着天气侵蚀、空气污染、游客过多等因素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管理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限制游客人数、加强环境保护和定期进行修复。我深感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身作则,努力传承和保护我们的文化。

旅行感悟:游览莫高窟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除了能欣赏到宏伟的壁画和感受到深刻的文化内涵之外,我还学到了一些旅行的重要经验。首先,时间安排非常重要,因为游览莫高窟需要时间较长,所以要提前做好合理的规划。其次,要注意文化尊重,不能随意触碰壁画和石刻,要尊重文化遗产及其传统。最后,要珍视这次宝贵的旅行机会,不仅仅是为了旅游而旅游,更要用心去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

莫高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也是佛教文化的瑰宝。游览莫高窟,我收获颇丰。我深感历史的厚重和独特,对壁画的艺术品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深切体会到了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保护责任。莫高窟的旅行不仅仅是一次寻找美的旅行,更是一次对文化的探索和对自我人生的思考。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六

作为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遗址,莫高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今年,我有幸来到莫高窟,亲眼目睹了这些壁画的魅力。通过这次观光旅行,我不仅对莫高窟壁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思考。

第一次走进莫高窟,我被眼前这座古老的壁画艺术殿堂所震撼。壁画分布于400多个洞窟内,每一幅壁画都如同大师手中的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洞窟169的壁画,绘制着一幅幅佛教故事和历史场景。壁画的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地展现着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每一个洞窟都是一座独立的艺术殿堂,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莫高窟不仅有着精湛的艺术技巧,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观看壁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艺术观念等方方面面。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佛教在那个时代对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影响。众多的壁画中,佛陀的形象居多,展示了人们对智慧、慈悲和宁静的向往。这种精神追求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品质,更成为了我们今天价值观的源泉。

在莫高窟,最令我感动的是那些为了艺术而付出的匠人们。他们在有限的洞窟内,千姿百态地表现着自己的艺术才华,将有限的空间变成了无限的艺术宇宙。他们的付出不仅展示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艺术的追求与推崇。在今天这个物质化的社会,我们需要警醒,并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身上得以延续。

通过这次莫高窟的参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现代社会,我们不仅要注重物质的追求,更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和智慧。正如莫高窟所展示的,我们要有担当与奉献的精神,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要坚守初心,不断地向前追求进步。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有所成就,成为造福社会的人才。

莫高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再一次认识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在壁画之间,我体验到了岁月的沧桑,感受到了人类的智慧与美丽。这次参观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让我更加珍视传统文化的宝库,更加关注艺术和美的力量。我相信,在这个快节奏、高科技的时代,只有坚守传统和文化,我们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人文的温暖。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七

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我曾有幸深入莫高窟参观,这次的经历让我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佛教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在莫高窟的参观体会。

首先,莫高窟的雄伟壮丽之美让我感到震撼。当我踏入莫高窟的大门时,眼前是一个宏大的石窟群,高达30多米的佛塔巍然矗立,让人无法不感叹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在莫高窟内部,壁画和雕塑以其精细和逼真让我叹为观止。佛像、菩萨、神仙们栩栩如生,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壁画中的眼睛,那是善恶、生死、轮回的化身。莫高窟的艺术之美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也给人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其次,莫高窟展示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佛教是一种修行的宗教,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深刻地反映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其中,最著名的是千手千眼观音。佛像身上有一千只手臂、一千只眼睛,寓意着观音菩萨能同时伸出援手,救助一切有苦受难的众生。这个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思考自己是否能如此无私地付出。

第三,莫高窟也反映了历史和文化的变迁。莫高窟建于公元4世纪,经历了14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从早期的彩绘壁画到后期的石雕造像,莫高窟艺术风格逐渐演变。每一幅壁画和雕塑都是一个文化的瑰宝,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不仅令人赞叹,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第四,莫高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令我深受启发。由于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影响,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遭受了严重的损坏和腐蚀。为了保护这一文化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遮阳布、控制湿度和温度、修复壁画等。这些工作都需要耐心和细致的精神,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莫高窟的保护工作使我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也让我在保护环境和文化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莫高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力量和智慧。佛陀说过:“生命如梦,苦乐无常”,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莫高窟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生与死、善与恶、因果报应,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莫高窟给予了我对生活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也激发了我对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平静。

综上所述,莫高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它的壁画和雕塑艺术精湛,反映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莫高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文化遗产的宝贵;莫高窟也让我有了对生命和未来的新认识。莫高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亲身走进莫高窟,品味其中的魅力,感受人类智慧的奇迹。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珍品,莫高窟壁画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我有幸能够亲眼目睹这些千年古画,并且深深感受到了它们所蕴含的魅力。在这次旅程中,我对莫高窟壁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灿烂的色彩和丰富的题材中,我体会到了历史的艺术之美以及当时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莫高窟壁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外艺术交流的桥梁,它对我们的意义非凡。

首先,在莫高窟的壁画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艺术之美。这些精美的壁画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却依然在今天展现出耐人寻味的魅力。每一幅画作都经过细致的描绘和精湛的技艺,色彩绚丽而富有层次感。无论是佛陀的面容、菩萨的笑容,还是描绘乡村生活和宫廷场景的绘画,都让人回味无穷。这些壁画所体现的人物形象和场景栩栩如生,仿佛让人可以穿越时空,亲身体验过去的文明。

其次,莫高窟壁画也让我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唐朝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这里聚集了各方商贾和文化人士,从事着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可以说,壁画中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匠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晶。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和匠心独运,将佛教文化与世俗社会巧妙结合,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勤劳。

第三,莫高窟壁画也是中外艺术交流的桥梁。在唐代,莫高窟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吸引了来自各国的商贾和僧侣。这些人们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传统,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壁画中不仅体现了中原的文化传统,还融入了来自印度、波斯等地的影响。尤其是在造像上,佛教形象和风格的多样性,显示出了这场跨文化交流的结果。这种交流让莫高窟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见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不同文化的窗口。

最后,在莫高窟壁画中我不禁想到,这些千年古画是多少次文明的洗礼所经受的。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和动荡,它们依然屹立不倒,焕发着无穷的生命力。它们见证了兴盛和沉寂,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站在这些壁画面前,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厚重感,也体味到了历史的无边深邃。同时,我也被莫高窟壁画所激励,它们鼓舞我去追求真实和美好,为自己的人生增色添彩。

综上所述,莫高窟壁画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的杰作。通过这次亲身体验,我深深感受到了它们所蕴含的魅力和意义。这部艺术巨著不仅展现了历史的艺术之美,还见证了当时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莫高窟壁画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自豪的符号之一。它们的灿烂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视野中,激发着我们追求艺术与美的渴望。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九

1、2号墓室内饰有精美彩绘壁画,以高逸图、降真图、寄锦图、颂经图等为代表。画面布局较好,用笔简练流畅,纤毫入微。特别是画面中众多盛装女子,无论从神态还是服饰都可窥见唐和五代遗风,充分展现了辽初绘画艺术的'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及学术价值。

罕苏木墓群中的耶律羽之墓结构精细考究,以琉璃砖作为建筑装饰材料,金壁辉煌,局部饰有彩绘壁画;墓中出土大量的金银器、瓷器等精美文物,总数达300余件。墓中还出土一方近千字的楷书墓志,字口勾金,记述了耶律羽之属皇族近支的显耀世系及其生平事迹,极具文献价值,对研究辽代早期契丹族历史有重要意义。此外,墓地还发现了用大型实用车具殉葬的现象。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十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坐落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处鸣沙山的悬崖上。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莫高窟壁画的。

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就叫我陈导吧!你们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门,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样的吗?听我慢慢道来。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游客们,洞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20xx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画总面积为45000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如果说是莫高窟使的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各党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这样一直延续到元代,经历1000多年。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好了,现在我介绍到这儿,请大家漫步欣赏。不能乱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画上乱涂乱画,要保护文物。

谢谢!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敦煌旅游,欢迎来到莫高窟。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0xx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

国学。

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20xx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0xx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十一

宝山壁画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乡境内,1994年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里的山水秀美、林草茂盛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日、美、德、加、英、韩国的文物专家专程来此进行过文物考察,举办过文物研讨会对宝山壁画给予高度的评价。

资料。

石房紧贴墓室后壁起建,内进深2.7、宽2.45、高1.96米。东壁中部为两扇对开石门,四壁及顶磨光;内壁、外壁及顶部均绘有壁画。在内壁四面墙壁中,东壁石门两侧为二仆佣图像,西壁为牡丹图,南北两壁为“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画面。

整理者将南壁壁画定名为“寄锦图”,北壁定名为“颂经图”,反映的内容是杨贵妃与她的宠禽“雪衣娘”的故事,称作“杨贵妃教鹦鹉图”似更确切一些。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十二

莫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东南公里,在鸣沙山东麓50多米高的崖壁上,洞窟层层排列。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佛窟。以后经过历代的修建,迄今保存有北凉至元代多种类型的洞窟700多个,壁画50110平方米,彩塑2700余身。

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华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文档为doc格式。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十三

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的敦煌市,是中国重要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这次我有幸亲身造访了这座千年古刹,我深深被莫高窟所散发的历史与文化魅力所折服。在这次游览中,我深入挖掘了莫高窟的背后故事,并感受到它带给我的思想沉淀和审美震撼。以下是我对于游莫高窟的心得体会。

首先,莫高窟的壁画是这座石窟艺术宝库的灵魂所在。在莫高窟中,壁画无处不在,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这些壁画不仅仅是宗教艺术的杰作,更是揭示古代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的重要资料。我沉浸在千年古刹中,看着这些绘满墙壁的壁画,从作品中我看到了历史上的古代宗教与文化,也看到了历史人物的世俗生活。这些壁画所展现的细腻而华丽的艺术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在莫高窟中,我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它让我瞬间被它的真实与美丽所征服。

其次,莫高窟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令人叹为观止。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九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这里的艺术作品是古代佛教与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是反映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莫高窟中保存了敦煌文化的精华,而且也成为了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在莫高窟中,我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隧道,一窥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壮丽。

第三,莫高窟透露出的宗教之美让我深深感动。作为古代佛教艺术的代表,莫高窟携带着宗教的浓厚氛围。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佛教所倡导的平和与宽容,了解到了佛教为人们带来的心灵上的抚慰与安宁。精美的佛像、神圣的经文以及喃喃的诵经声,都让我感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秘。莫高窟是一个纵横交错的迷宫,漫步其中,我仿佛与佛法相近了许多,也更加理解了佛教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引领作用。

第四,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历史的洗礼和岁月的侵蚀,莫高窟所面临的是严峻的保护挑战。然而,通过国家和国际的共同努力,莫高窟的保护工作获得了显著成果。现在,我们得以一窥莫高窟的壁画之美;现在,我们得以亲自感受莫高窟所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给人们树立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榜样,也激励着我们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

最后,莫高窟的游览给我带来了一次身心灵的触动与升华。在莫高窟中,我感到了人与艺术的契合,体验到了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我沉浸在壁画中的故事,顿然明白了它的美和深奥。莫高窟的壁画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更是人与心灵的纽带。在这个历经沧桑的洞窟中,我与自己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关系,感到心灵得到了升华。

总结而言,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游览莫高窟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壁画、历史、宗教与文化的力量。我领略到了古代文明之美,并被其所感染、所震撼。莫高窟的心得体会,不仅仅是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历史与人类文明的敬仰和忏悔。愿莫高窟的心灵之美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引领我们向前。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十四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就叫我陈导吧!你们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门,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样的吗?听我慢慢道来。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游客们,洞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画总面积为45000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如果说是莫高窟使的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好了,现在我介绍到这儿,请大家漫步欣赏。不能乱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画上乱涂乱画,要保护文物。

谢谢!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敦煌旅游,欢迎来到莫高窟。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

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

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

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

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

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

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

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

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

19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朽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

19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十五

莫高窟坐落在甘肃省敦煌市,那里不仅有栩栩如生的佛像,还有美轮美奂的壁画。今年暑假,妈妈带我来到了我期待已久的莫高窟。

在游客中心,工作人员带领我们看了两个小短片,短片分别为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前世今生以及进窟的注意事项。看完短片,我们就要进窟了。我想象中的莫高窟,里面应该是亮堂堂的,一张张壁画清晰地陈列在墙壁上,一尊尊佛像整齐地排列在洞窟内。

可近了莫高窟却把我吓一跳,洞窟内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洞窟内黑黑的,啥也看不到。导游的手电筒,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于是,我问妈妈:“妈妈,这儿黑咕隆咚的,为什么不开个小口或是装一个电灯啊?”妈妈笑着说:“那是因为壁画受光线影响,会损坏地更快。”

我顺着导游微弱的手电筒光仔细观察,发现窟内的壁画大多都褪色了,还有的已残缺不全了;那些佛像也有好多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整个被搬走了。是啊,时间会带走很多东西,我们的每一次呼吸都会对莫高窟产生危害,我不禁感到惋惜。

听完讲解,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洞窟,来到了敦煌研究院。研究院里可真大,里面陈列的人们修复壁画时的照片、修复壁画所用的原料和工具。一批又一批的工作人员,为了保全珍贵的文物,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也才修复了少部分的.壁画。可想而知,修复的工序有多么的烦琐。

出了研究院,我和妈妈又来到莫高窟纪念馆。我央求妈妈给我买几张莫高窟的明信片,可我选来选去,每一张明信片上的壁画都十分精美,我真想把它们都买回去。回酒店的路上,我把买到的明信片打开看了又看,仔细观察了画面的构图和线条。回到酒店,我立刻找来一张纸,把明信片上的人物画了下来。可画来画去都不如壁画上的传神。

我不禁感叹:这莫高窟真是一座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保护它,让它存在的时间能更久一点。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十六

莫高窟是世界遗产,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在参观莫高窟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和独特魅力。莫高窟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千年石窟,它用精美的壁画和佛像雕塑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和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通过参观莫高窟,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首先,莫高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莫高窟的壁画和佛像雕塑无论从细节上还是整体上都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壁画绘制了种种场景,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事件以及民间传说等等,每一幅壁画都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力。我尤其被壁画中的细腻线条和饱满色彩所吸引,它们使整个画面栩栩如生、生动逼真。而佛像雕塑也同样令人惊叹,它们的造型优美、神态庄严,散发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莫高窟的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家的才华,更是对人们审美能力的追求和富有创造力的体现。

其次,通过参观莫高窟,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莫高窟的壁画和佛像雕塑以佛教为主题,因此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壁画中描绘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深入人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例如,有一幅壁画展示了唐代女诗人杨贵妃的生平和传说,这不仅展示了唐代宫廷文化的风华绝代,也反映了古代对美的追求和对女性的赞美。莫高窟的壁画和佛像雕塑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此外,莫高窟也令我对古代人们的宗教信仰有更多理解。莫高窟是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其壁画和佛像雕塑充分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在莫高窟的参观过程中,我沉浸在佛教的宁静和智慧之中,感受到了佛教文化深奥的魅力。莫高窟所传达的信仰和价值观也对我个人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观赏壁画和雕塑,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意识到了修行和追求内在平和的重要性。

最后,莫高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历史感受。莫高窟建立于1600多年前,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在参观莫高窟的过程中,我被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勤奋所震撼。他们在缺乏现代科技条件下,依靠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如此宏伟的艺术品。这让我深切体会到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之重要。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珍宝,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这一传承。

总之,参观莫高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心得体会。它的艺术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对佛教信仰的理解以及历史感受都使我得到了一次难忘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莫高窟是一个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前去参观,从中领略到古人们的智慧和对艺术的追求。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十七

莫高窟位于中国的甘肃省,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在这里,我有幸欣赏到了许多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神秘的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游览莫高窟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壁画背后蕴藏的文化与智慧,也对佛教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我关于莫高窟壁画的心得体会。

首先,莫高窟壁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面对这些千年眷恋,我感受到了古代艺术家的辛勤努力和崇高的情感。通过精巧的线条和细腻的色彩,壁画中人物们的面容仿佛栩栩如生,在我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壁画中的形象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宗教信仰,更表现了人文关怀和智慧的内涵。每一幅壁画都搜集着艺术家对世界的感悟和对道德伦理的思考,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代艺术的力量和智慧的魅力。

其次,莫高窟壁画也反映了古代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是一个鲜明的历史记号,而莫高窟壁画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壁画中的佛陀形象和佛教故事代表着佛教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看壁画可以看到诸如慈悲、智慧、忍辱和空性等佛教思想,这些思想贯穿其中,引人反思。同时,这些壁画也是古代艺术家对佛教经文的精神创作,通过艺术形式将佛教理念传递给人们,使得佛教艺术在中国得到独特发展。

再次,莫高窟壁画给我带来了内心的宁静与启迪。当我置身于壁画所创造的神秘氛围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壁画中的佛陀形象和修行者们的姿态使我沉浸在千年的宗教世界之中,平静了内心的喧嚣与纷扰。面对壁画中的佛教故事,我分别领悟到了慈悲、智慧、忍辱和警醒的意义。这些教导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启迪,我不禁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智慧和内在的宁静,从而追求更高的境界。

最后,莫高窟壁画教会了我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这些千年壁画的存在,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更保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同时,这些壁画也是当代人们了解古代历史、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游览莫高窟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才能被后代子孙欣赏到,才能让更多的人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总体而言,莫高窟壁画给予我丰富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机会。壁画的精美,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启迪都使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自己在这次旅行中不仅收获了文化的眷恋,更深入了解了佛教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此次莫高窟之行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也是我心灵的一次独特洗礼。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十八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敦煌旅游,欢迎来到莫高窟。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0xx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

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20xx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十九

我有幸参观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莫高窟。这座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石窟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珍品,也是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兴趣的缘由之一。在参观莫高窟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下面,我将从艺术价值、宗教意义、历史价值、保护意识以及个人体验这五个方面,来表达我对莫高窟参观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莫高窟对于艺术价值的贡献是无法被忽视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些石窟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千姿百态的佛像而闻名于世。在莫高窟内,无论是宏伟庄严的宝穴之殿,还是诸佛诸菩萨的雕塑,都展示着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每一尊佛像都饱含了艺术家们的心血和智慧,无论是细腻的雕刻工艺,还是栩栩如生的表情都让人叹为观止。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珍品。

其次,莫高窟给人们带来了宗教意义的启示。作为佛教的圣地,莫高窟内的佛像代表着佛教信仰和文化的精髓。在这些佛像前,我感受到了宁静与安宁的力量。佛像们所传达的智慧和慈悲,让人们找到了内心的平和和力量,使人产生对生活的重新思考和启发。莫高窟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也是人们心灵追求的异象。

莫高窟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这些石窟建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之间,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洗礼。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衰,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信仰和艺术,也见证了人们与自然、与宇宙相互关系的变迁。莫高窟的历史价值与其文化价值密不可分,通过参观莫高窟,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的演变。

保护莫高窟的意义也十分重大。莫高窟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破坏。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修复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保护莫高窟和其他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贡献。

最后,我个人的参观体验也是难以忘怀的。莫高窟的壮丽景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欣赏着每一尊佛像的细节,聆听着导游的解说,感受着莫高窟的宁静和神秘。这次参观使我更加热爱中国文化,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和脆弱。我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保护,我们才能将这些宝贵的遗产留给后世。

总之,参观莫高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宗教意义、历史价值、保护意识以及个人体验,都让我对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莫高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遗产,以便将其传递给后代,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感受到莫高窟带来的艺术享受和心灵启迪。

莫高窟壁画心得体会篇二十

莫高窟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近日,我有幸游览了莫高窟,深深体会到了其独特的魅力。以下将从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保护措施和个人感受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莫高窟壁画作为中国壁画艺术的代表,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卓越的艺术价值、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莫高窟的壁画作品主题丰富多样,不仅有佛教经典故事的描绘,还涵盖着历史、哲学、宗教、民俗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壁画以其绘画技法、色彩运用和造型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使之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其次,莫高窟充满了佛教的文化氛围。莫高窟的壁画以佛教故事为主题,展现了佛法的真谛。在莫高窟的每一座洞窟中,你能看到佛陀的圣像和佛教经典的故事场景,这些都是佛教信仰的见证。莫高窟的壁画让我深深感受到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也让我对佛教的信仰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再次,莫高窟的保护措施令人佩服。为了保护这一世界宝库,莫高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洞窟门口,游客需要换上拱门纸鞋进行参观,以减少脚步对洞窟内土质的侵蚀。此外,每日参观人数也有所限制,以保护洞窟内的空气流通。在洞窟内,游客要注意不要触碰壁画,以防止酸汗对壁画造成损害。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莫高窟的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最后,游览莫高窟让我深受启发。壁画所展现的场景、人物和故事让我对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莫高窟的壁画艺术让我明白了绘画能够传达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将我引向了更广阔的艺术领域。游览莫高窟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更充实,更丰富。

总之,游览莫高窟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文化之旅。莫高窟的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保护措施和个人感受都让我受益匪浅。在踏进莫高窟的那一刻起,我仿佛穿越时空,亲临唐代的文明辉煌。莫高窟的独特魅力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我在艺术和文化领域上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我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莫高窟的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中国独特的艺术魅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