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一二九心得体会和方法 一二九 感想(3篇)

  • 上传日期:2023-01-07 07:54:16 |
  • ZTFB |
  • 12页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峥嵘一二九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当一种叫作纪念与缅怀的情结,穿过那个激情燃烧的峥嵘的时代,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一条红色的轨迹;当一种涌动炽热的民族情怀,化成一座不老的丰碑,矗立在时间的彼岸,镌刻着又一次青春勃发的寓意。回眸处,我正阅读着一部浩瀚的史书,在里面努力寻找那些曾经为了民族和青春呐喊过的名字,但日月却把它镀成鎏金的经典,幻化成那个时代最绚丽的史诗。

于是,我开始读懂了__年前用英勇与年轻所书写的似千钧雷霆、万里长风、历经风雨而光华不褪的那个红色故事。

也许,那是一场注定了的关于血与火的洗礼,灭绝人性的侵略无情的把浸泡过泪水的屈辱抛向了正昏昏欲睡的中国。东北沦陷,华北告急,北方五省告急,中国告急,全民族在告急。可悲啊!铁蹄与刺刀就这样把渴求平静的梦践踏与分割的支离破碎。可耻啊!内战与妥协更让巨人来不急抵抗,双手却扼住了自己的喉咙。痛心疾首啊!望着不曾苏醒的天穹,望着布满伤痕的土地,望着只剩下麻木的面孔,望着在亡国灭种边缘的彳亍与徘徊,中国怎还有供奉祖先灵位之地!不,决不!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9日,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声势浩大、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的抗日救国学生运动由北平一触即发,席卷了中华大地。街道上飘扬的旗帜,半空中紧握的拳头,那冲锋的身影,那激昂的呼喊。那时书生的文弱却裂变成一场洪水、一次风暴、一座喷涌的火山。一条捍卫炎黄子孙尊严的长城在拼得十万头颅血,需把乾坤力转回的中国青年学生的热血中拔地而起。

从此,一个民族苏醒了、愤怒了、沸腾了。怒发冲冠冲的天惊石崩,气贯长虹。抗争的大幕由一双双还紧握着笔杆的手奋力拉开,一次改变华夏苍生的划时代的合作也由此孕育于前赴后继的共鸣之中。

一群学生与一个民族一种精神的契合描绘出了__年前中国近代史上最感人与欣慰,振奋与激昂的悲壮剪影。

穿越岁月的烽火,伴着历史的烟云,追寻火红的足迹,踏平坎坷的旅程,不能忘却的是谁点醒民族的迷懵与复兴的明灯。即使青春不回,年轻不回,生命不回,但她早已在一二九这个只属于青春的祭坛上雕琢出又一幅中华民族瑰丽的精神图腾。

当逝者如斯,今天的我们是否还要以先锋的姿态连同悲昂的呼吸一同叩问灵魂?从远方,从记忆,从年轻的心脏迸发出一声响雷,洞穿无数炽热的胸膛。

听吧!冲锋的号角依旧响彻在每个当代大学生的心中,面对着一座纪念的丰碑,高举起一二?九运动不息的圣火,接过振兴老工业基地战斗的旌旗,时刻报效这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故土。家乡的山山水水不正是我们演绎与挑战的舞台吗?第四次产业革命的金鼓也就成了我们一代骄子律动的脉搏。为了一座丰碑的纪念,只要把青春写成铿锵的誓言,让闪光的年华绽放在振兴辽宁、建设辽宁、发展辽宁的大潮中。因为我相信,铮铮铁骨扬炎黄子孙之浩气,烈烈丹心铸千古华夏之雄魂。

关于峥嵘一二九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翻开中国的历史课本,我们看到了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规模学生运动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高潮。弹指间,抗日先辈的那些峥嵘岁月已被轻轻翻了过去,揭开了另外一重人间。可以说,新中国的诞生,是与无数把个人的如花生命放入侵略者的绞肉机探索救亡救国道路的烈士分不开的.在救民于水火这条路上,莫道人行早,深山更有早行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中华儿女英勇不屈的一面。

短短半个多世纪,中国就已经沐浴在了现代文明的光辉之下。但那些峥嵘岁月,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铭记。

我们不会忘记七十五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更不会忘记那些在敌人的恐怖下高呼着口号散发着传单而不惜抛头颅,撒热血的青年。

是他们,在国家存亡的关头,振臂高呼,促使了反动派的妥协。 是他们,在民族生死的毫发间,热血横洒,促使了民族的觉醒。

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示了青年的热血豪情,以他们大无畏的勇气,诠释了青年的含义。

我们不会忘记他们,那些可敬可爱的青年,他们是民族的拯救者,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先驱。

历史是祖先的脚印,一行行、一代代的努力才把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道路前仆后继铺到了今天;历史是一段段螺旋上升的楼梯,我们靠着它不断抵达一个又一个高度……楼梯并没有抽掉,历史不容忘却。现代社会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源配置国际化为基本特征的。在这场与共同挤乘物质快车的地球村村民展开的艰苦精彩并呈的长时间博弈中,我们必须洞见其中的隐患、凶兆。中华民族曾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现在如果我们一着不慎,同样有可能被吞噬掉宝贵的国家利益。一些民族和国度早就环伺周围,馋涎欲滴。既然历史是并没有抽掉的楼梯,我们何不利用这笔财富和教训,在民族精神符号的记忆中找寻我们尚未逝去的英勇雄姿。

历史虽然已经走过了几十年,但要铭记那段历史...青年学生们因爱国而走上街头,为争取祖国的独立、不做亡国奴而努力着的历史。 正义、热爱祖国是人类永远赞扬的美德。今天,虽然没有战争,但我们还是要继承一二九运动的精神,把无限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任何难题都阻止不了我们持之以恒的信念。

为伟大祖国之繁荣昌盛,我们任重而道远!

关于峥嵘一二九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弹指间,抗日先辈的那些峥嵘岁月已被轻轻翻了过去,揭开了另外一重人间。新中国的建立后,我们这些中国公民不断地向时代赋予我们的接踵而至的使命负责。短短半个多世纪,中国就已经沐浴在了现代文明的光辉之下。“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车水马龙不曾停歇,大好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的我们不能停歇,我们不能让社会运行的传送带保持“空转”,发个发福的老头歆享半生取得的成就。

是的,我们不能停歇,时代的马达正全速运转。但那些峥嵘岁月,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铭记。历史不是一页书签,可以供我们轻佻地把玩;历史不是已经成为化石的过去,历史不是时间长河中一段孤立的截取场景,和中国的现在与未来毫无瓜葛;历史是祖先的脚印,一行行、一代代的努力才把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道路前仆后继铺到了今天;历史是是一艘摆渡的巨轮,不断地把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往前摆渡;历史是一个民族曾经精神符号的记忆,它们曾经在竭蹶的背景、风雨交加的时代下彰显出和平时代所不能目睹的绚烂;历史是一段段螺旋上升的楼梯,我们靠着它不断抵达一个又一个高度……

楼梯并没有抽掉,历史不容忘却。现代社会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源配置国际化为基本特征的。在这场与共同挤乘物质快车的地球村村民展开的艰苦精彩并呈的长时间博弈中,我们必须洞见其中的隐患、凶兆。中华民族曾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现在如果我们一着不慎的话,同样有可能被吞噬掉宝贵的国家利益,掏空身子。一些民族和国度早就环伺周围,馋涎欲滴。既然历史是并没有抽掉的楼梯,我们何不利用这笔财富和教训,在民族精神符号的记忆中找寻我们尚未完全记取的英勇姿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是“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民族的脊梁是光阴的侵蚀所不能淘去的!“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这是戊戌变法失败﹑劫后尚存的梁启超流亡海外时的一首诗作.他实际上是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英雄的超前描述.鸦片战争以来,国事日降.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拍案而起,横眉冷对乖戾凶狠的侵略者,这等于是把个人的生命毅然放入绞肉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但在那段历史,民众也逐渐觉醒,理解并支持先辈们以珠玉之身参与的救国事业.瞿秋白“早夭”了,因为以他的天分﹑才情,是绝对可以成为与朱生豪、梁实秋功悉力敌的大家.他没有后悔,千千万万的投笔从戎者也没有后悔,抛家弃子的“林觉民”们也没有后悔!!

可以说,新中国的诞生,是与无数把个人的如花生命放入侵略者的绞肉机探索挽救亡道路的烈士分不开的.在救民于水火这条路上,莫道人行早,深山更有早行人.林则徐,一位封建官员,出于朴素的爱国主义,他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句子,投身禁烟运动,苦心孤诣翻译外国资料,堪称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为能生在这样一个威武不能屈的国度自豪.今年是杨靖宇将军牺牲64周年的纪念年,今天,是一二九运动69周年的纪念日.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这些悲壮剪影.心居斗室,心忧天下,这是五四以来中国学生呈现出的精神风貌.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69年前吧:

1935年12月9日上午10时,北平各大中学学生3000余人齐集新华门前请愿。随后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运动”,反对日本侵略华北。游行队伍在西单和东长安街与军警发生冲突,学生受伤颇多,被捕者数十人。12月10日,北平各校学生实行总罢课。杭州浙江大学学生会决议,响应北平学生运动,并通电全国。12月11日,南京国民政府指派“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17人,指定宋哲元为委员长。宋哲元派军警分驻各大学校门,严禁学生出校游行示威。

12月12日,上海、南京、武汉和广州等地大、中学校学生声援北平学生。12月14日,海各大学学生救国会成立,通电声援北平学生运动。12月16日,北平44所大中学校学生1万余人,再次举行游行示威。游行队伍遭军警镇压,被捕者二三十人,受伤400余人。北平罢工、罢市、罢课。原定本日成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1936年1月,京、津等地学生组织南下宣传团,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宣传抗日。3月31日,为北平第17中学学生郭清死于狱中,北平举行抬棺示威游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