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大全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1:50:44 |
  • ZTFB |
  • 7页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鼓励,通过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撰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反思和深度思考,以突出个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描绘了我国现在和未来的新征程。其中,关于农业的部分更是耐人寻味,毕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贡献不言而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身边所见所感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农业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二段:农业现状。

报告指出,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乡村振兴战略。走在江苏南通海门的大马湖农场,我不禁认为农业现代化改革与发展应该从基础和底层入手,强化科技引领、产业融合、人才支撑、市场拓展、法律保障、文化培育等方面,提升农业知识、管理、技术、品牌、产能和效率。这也就需要国家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债务减免、税收优惠、土地流转、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第三段:供给侧改革。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其中产品供给既是问题之一,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报告强调了供给侧改革,这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说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民营农场不断增长,大型农业企业不断崛起。“互联网+”也给农业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方式,优化了生产线条,提升了农业互联和信息化水平,在产品分类、商业渠道、品牌价值等方面作用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以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化支持农村产业革命,努力实现农村产业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这不仅可以通过提高新农村的质量,打好农村产业革命的硬仗,提高农民收入,也能够培育小农户,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立住脚跟,让农业供给更契合市场需求。

第四段:农村环境治理。

随着人工林、水利和项目的大力发展,在农村地区,多年来形成了恶劣的生态环境和严重的污染问题。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如果能够达到有机结合,生态优质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将能够推动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美丽的乡村是亩土小康、家家喜悦,也是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象征。乡村环境治理的大力推进,必将增强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推动乡村旅游业和品牌“乡村”的发展,增强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生机。

第五段:终言。

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主力,农业的发展既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贫富之间的统筹和平衡,也是要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珍爱生命,爱护我们每一个生活的所在,从未停止。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如火如荼,必将推动农村农业产业规模化、整合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让农村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让农民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1)培育新型农民:领导干部要深知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农民要注入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尽快在我镇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些重点、难点的水利设施要抓紧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要在小麦高产园内达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

(3)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在小麦高产园、林果产业园和蔬菜产业园内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并且有条件的根据济源的土质和气候条件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品种;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如生产适合不同产品需求的面粉,蛋糕厂,新鲜蔬菜清洗场,脱水蔬菜。

(4)搞好农业科技服务:定期邀请省内或国内知名的农技专家给农民授课,讲解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并且注重培养自己的“土专家、教授”;例如,我们镇现在种植了大量的核桃,许多农民现在对核桃的种植知识几乎为零,更谈不上如何去开发市场,开发新产品了,现在对于核桃种植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就及其缺乏,需要市里和镇里及时的结合邀请国内专家来我镇讲课并开设培训班,市里的农技服务部门要定期上门为农民做技术指导,使这项民心工程真正发挥出最大效益。定期召开相关生产领域的农业经验交流会,请种植或养殖大户宣讲自己的成功经验,更好的带动周围农民走向富裕。

(5)加大畜牧产业投入:将全镇的一些新上畜牧养殖项目转移到南部丘陵区,建立以丁斗为中心的绿色生态畜牧养殖园,不光对规模养殖场投入同时,对一些小规模养猪场或者养牛场进行适当的改造,实施”小变大”的转变,即将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小规模场重新规划到一个大厂区里面,形成达到国家补助标准以上的养殖规模,争取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向规模要效益;这样既可以让国家的政策使更多养殖户得到实惠,同时也可以避免了小养殖场管理不到位、疫病控制不严、粪便污水横流的弊端,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控制疫病的流行。

(6)要有全民招商的意识:对于在外经商的轵城籍成功人士,镇里要有一个统计数据,定期邀请他们回轵城看看,对于那些有意向投资家乡建设的人士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例如:建设工厂的可以先把土地平整好,帮助他们办好土地使用的相关手续,免除1-3年的税收等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总之我们种好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另外,对于引进项目的`联系人根据投资额度和上缴的税收两个方面给予奖励。多项措施并举,争取早日在全镇形成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农业强国战略是指一个国家通过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的目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农业强国战略意义重大。在我国,农业强国战略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对农业强国战略也有着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农业强国战略需要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参与,所以要注重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其次,农业强国战略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只有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培育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此外,还要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多元化,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再次,农业强国战略要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加强农田的水土保持和农产品的绿色生产,做到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同时,也要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减少农药农肥的使用强度,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

最后,农业强国战略要加强农业与农村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支持。农业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支持,要加大对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农业类专业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民经营管理人才。同时,要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总之,农业强国战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关心和支持农业发展,为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一定会实现更加繁荣昌盛,让我国成为真正的农业强国。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强国战略作为中国农业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我参与农业强国战略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以下是我对农业强国战略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首先,农业强国战略要紧紧抓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中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在我所参与的农业强国战略中,我们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比如,我们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了灌溉水的使用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我们还积极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科技创新,我们使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推动了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其次,农业强国战略要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必须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在我参与的农业强国战略中,我们重视农民的参与和意见反馈,积极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比如,我们加大农业教育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同时,我们还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打造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对接市场需求,帮助农民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让农民成为农业强国战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确保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农业强国战略要坚持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好这片绿色疆域,是我们的责任。在我参与的农业强国战略中,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把保护环境和生态农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保护了农田的生态环境。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实现了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让农业在发展的同时保持生态的良好状态。

最后,农业强国战略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的农业发展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需求的挑战,还要应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在我参与的农业强国战略中,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国家的农业管理经验,吸收先进技术和理念。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外贸易合作,推动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提高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总之,农业强国战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指导思想。在我参与农业强国战略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农业现代化、农民主体地位、生态农业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推动中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村振兴和农民富裕的目标。我相信,随着农业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农业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农业强国是指农业经济能够对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发挥关键作用的国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在世界农业市场上拥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经历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农业正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示给世界。作为一个普通市民,研究农业问题或许不是朝夕之功,但实现农业强国很可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本文将结合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探讨如何实现农业强国的发展。

第二段:发展农业贝壳革命。

随着科技进步,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创新高效种植与综合利用上,科学技术的运用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与传统的播种、种植和收割方式不同,高科技农业强调数据、网络、智能和智慧。农业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制定更科学的种植方案,而且还可以优化农机作业和生产管理。同时,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运用让生产变得更加绿色、节能和环保。

第三段: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

现代农业的循环经济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将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节能、环保和安全的目的。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在科技创新的前提下,通过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共享,使生产模式更为可持续,推进新型农业生产。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是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将畜禽粪便、秸秆等作为肥料或能源,产品多元化利用的方式,也是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体现。

第四段:农业人才培养和科技人才建设。

农业强国发展需要大量的农业人才和科技人才。农业人才培养需要长期、规范和有效的教育体系和实践平台。针对境况变化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资源,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打造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领导能力和质量保障意识的人才。同时,科技人才建设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科技人员不仅要把握前沿技术,更要能够将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第五段:结论。

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创新、提升和优化。农业强国的实现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广大农民和其他相关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只有把握新局势、加强人才培养、逐渐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才能够够用优秀的工作和成绩来迎接新时代的农业挑战。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农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成为农业强国,并不仅仅意味着农业产出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农业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升等方面谈一些个人对于农业强国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关键。在现代农业中,科技创新的应用涉及到土壤改良、作物培育、动植物疾病防治等方方面面,其中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如无人机、智能设备等,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高产、环保。此外,农业科技创新还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产业链,为农业强国的建设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发展是农业强国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在发展农业经济中,应注重培育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附加值。此外,还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发展农村电商等新型农业经济模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助于农民增收,还对国家经济稳定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段:农民收入提升。

农民收入是农业强国的关键因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民收入往往受到市场波动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收益权不平衡。因此,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农技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素质水平。此外,还应积极探索新的农民增收模式,如发展特色农产品、农村旅游等,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第五段:可持续发展。

农业强国的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业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力度。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健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制度,合理调控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还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把食品安全关。只有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农民的持续增收,推动农业强国的进程。

总结:

农业强国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升、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思考和探索,才能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粮食安全意识,从小事做起,为农业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要成为农业强国,则需要更大的投入和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粮食、蔬菜和水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成为了我们面临的挑战。

第二段: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在新时代,不仅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需精准投入,才能提升农业生产力。例如: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改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强农村电力建设,提高电力接入率,满足现代化农业对能源的需求;加强农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

第三段:实行精准扶贫政策。

农业发展也要重视贫困户脱贫。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工作,更注重实际效果和可持续性。实行精准扶贫政策,打通贫困户的“最后一公里”,是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培训和技能传授,提高贫困户的技能,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构建美丽乡村,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第四段:创新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

创新是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强化品质监管,优化种植结构,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其中,新型农业技术手段、远程监控、智能农业等都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先进技术。

第五段: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成为农业强国需要大量的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农业的扶持、引导,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和资金保障。同时,也需要具备有效的内部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结论: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实现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需要充分发掘农业的潜力,不断创新,加强投入和管理,在全面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农业强国。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第一,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土地流转工作。

土地是农民之本、富民之根。作为土地流转实践操作者,做好土地流转我们首先要明确农地产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维护群众土地利益。进一步细化和界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权责、权益以及农民对承包土地的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权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范程序,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第二,构建并完善农地流转的市场机制。

土地流转的目的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将流转土地推向市场进行规模化经营是必经之路。政府要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当地大农户进行规模化经营。政府要做好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对当地土地信息收集、整理、广告、政策咨询、信用担保,开展土地资产评估,接受供求双方咨询,为供求双方提供流转平台,打消农民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顾虑,以提高土地流转的成功率。由政府代为出租、转租或转包,从而促进农地的流动和集中。加强服务机构建设,为土地流转搞好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县、乡、村建立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搭建三级服务平台,提供转前、转中、转后全程服务。

第三,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种植大户+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鼓励百姓土地入股、租金入股、劳动力入股,减轻部分农产企业资金压力、劳动力短缺困扰,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共同致富的合力,提高百姓单纯土地租让收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辐射能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搭建劳动力就业平台,对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上门普查,将调查数据录入“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系统程序,对农村劳动力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及时将人员状态变动信息在“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系统程序中进行修改,通过并定期与人社部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比对,掌握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失业信息。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各类招聘信,联系相关企业到我乡定期开展招工工作。

第四,培育具有企业家素质的职业农民。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选择外出务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并且目前农村主要由儿童、妇女和老人构成,农村农业发展情景堪忧,职业农民后继乏人。发展壮大农村规模化经营离不开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精神的职业农民。因此,必须尽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人才队伍。政府部门要创造农村发展条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他们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协助做好在用地、收费、注册、纳税服务等方面工作,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门槛。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帮助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难题。对在家从事规模种植、养殖的返乡农民工,乡镇农技部门要积极予以技术支持。定期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把更多的农民培养成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广泛运用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扩大农民科技培训的覆盖面。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定向培训”,力争培养出一批种养专业人才、科技示范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现代工业的理念,就是当代工业,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要求,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不断深化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格局,为取得发展优势,实现最佳经济效益,而形成的一系列关于产业组织和生产经营方面的理念。

当今社会,随着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社会化大生产加快发展,国际统一市场迅速形成,产品和生产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跨国界、跨区域流动,每个产业、地区、企业的发展都与整个经济体系状况紧密相关,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合作中求发展,当代工业积极应对,形成了不少令人称道的产业发展特色。现代工业理念主要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一)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优化工业发展的主体。现代工业,不是靠政府的包办,而是依靠以盈利为目的、高效运作的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发展来实现产业的成长进步。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就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这种制度安排,使出资人和企业经营者责权利紧密结合,明确了企业的产生和退出机制,有利于激发社会创业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稳定和管理。

(二)以市场细分和品牌特色开拓市场。企业要盈利,就必须依赖市场赐予。企业在组织生产之先,必须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在精心分类基础上找准目标市场,制订好营销策略,建立营销网络,并依靠自身鲜明的品牌招睐顾客、开拓市场。

(三)以严格的标准化实现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标准就是公认的、可以重复使用的、必须共同遵守的、关于实体和程序的规定,在现代企业中标准已成为成本、质量管理和绩效评估的重要工具。标准的实行,可以减少摩擦、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以装备现代化开展自动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现代工业充分利用先进的装备,提高生产水平。以电脑控制为标志的自动化生产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劳动的耗费,并使整个生产过程保持理想状态。专业化可以培育和发挥企业专长,大大提高企业生产率,形成专业优势。规模化,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实现规模效益。自动化、专业化、规模化相辅相成,成为现代工业企业突出特点。

(五)以信息化为手段优化生产经营决策。信息就是事物有关过程、状态的消息。信息化就是通过建立工作体系,全面、快速、准确地收集、处理、传递、利用相关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持。信息化使企业有了千里眼、顺风耳、遥控器,可以大大地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减少发展的不确定性,使企业保持一种生产经营的最优状态。

(六)以科技创新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持续升级。随着知识、信息的增长,人们的消费理念不断更新,对产品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创新可以使企业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掌握垄断性的优势,加速产品更替和技术的升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七)以横向和纵向一体化谋取发展优势。横向一体化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壮大企业的规模,扩大市场份额,优化企业环境。纵向一体化,是指产品的前向、后向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交易费用,密切产业联系,减缓不利的市场变化带来的动荡。

(八)以产业集群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培养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产业集群是指相关企业在空间上的成群涌现。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产业体系的完善,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产业成长进步、地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实力。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为产业提供各种服务的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相关组织和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主业,减少不必要的拖累,并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物资人力等资源方面的支持。

二、以现代工业的理念作指导是新形势下加快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相对于工业来说,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增长速度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统计,20__年农业增加值只占gdp11.8,而经过折算后的农业劳动力却占全国总算的40,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1。工农业增长速度比98年是2.54:1,20__年达到了事5.02:1。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者如此长期的、不小的差距呢?固然有工农业先天的、自然技术方面的差别,但这远不应该是答案的全部。而且,就发达国家情况来看,差别远没有我们大,一般不仅是工业大国,而且是农业强国,甚至在有些领域,农业经济效益超过一般工业水平。就是国内的先进地区,由于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产品市场日益扩大,部分产品甚至远销国外,农业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两者本身的差异的思考。诸如单位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的差别引起的规模收益的差异,劳动者素质的差别引起的产出水平的差异,机械化装备水平的差别引起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创新不足引起的科技水平的差异,商品率不高引起的成本效益观念的差异,投入不足引起的集约经营水平的差异,产业链条过短引起的产品附加值的差异等等,人们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的要求。这些说明了改造传统农业,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积极借鉴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尤其是要向现代工业学习,以现代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的发展。

三、以现代工业理念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以现代工业理念指导农业,最重要的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将农业真正作为经济产业,使之主动融入社会化大生产中,在加强产业组织、做大产业规模、拓展产业体系、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应有之义。

(一)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有效支撑产业发展。农业弱,弱就弱农业组织基础。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小而全,商品率低、盈利意识差,相对自我封闭,品种、技术更新缓慢,生产经营低水平循环。加强产业组织建设,发展专业户是基础。专业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市场意识、科技意识较强,生产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代表该产业先进生产力水平。由一般从事多种农业生产纯农户向亦农亦非农兼业户、由兼业户向专业农户过渡,这是农户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正处于兼业户大量出现阶段,应抓住有利机遇,促进专业农户发展,加快兼业户向专业农户转变。一条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在稳定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通过入股、租赁等多种方式,搞活土地流转,使那些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等原因而没有得到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向专业能手集中。加强产业组织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重点。要积极落实《农业专业合作社法》,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和经营,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农产品加工营销、农资供应、动植物防疫等方面的问题,发展和维护农民利益,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组织瓶颈。加强产业组织建设,培养龙头企业是关键。没有龙头企业,农产品储藏、加工、销售等问题就难以解决,产业发展空间势必受到了很大的抑制,产业的效益得不到的挖掘,产业最终也难以有力地舞起来。

(二)引导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做大产业规模。没有规模就不成其产业。规模太小,产品营销加工也开展不起来,相关配套产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无从建立,产业的聚集效应无法实现。做大产业规模,关键是要引导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并以此发展特色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实现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有机统一。发展规模生产,要以国家优势产业带规划为指导,因地制宜地制订地方上的全盘规划,持续稳定地推动规划的实施,切忌朝令夕改、到处开花,始终形不成当家产品和产业规模。

(三)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产业设施装备水平。农产品基地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太差,生产不稳定,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有关社会力量,增加投入,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要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推行工厂化生产,提高生产可调控水平。以水利化为重点,增强抵御自然灾害水平,摆脱农业靠天吃饭状态;以机械化和交通便利化为重点,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以产地检验检测建设为重点,加强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监测,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业集约生产水平。粗放型农业主要依赖土地、劳力、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是外延式的扩张,追求的是单纯产量的增长,粗放型农业是不可持续农业。相对于粗放型农业而言,集约型农业也可说是精细农业,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耕细作,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含量和科技附加值的提高,是一种内含式的扩张,是技术密集型农业、知识化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追求的是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的提高。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建立农业科技直通车机制,改善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服务,稳定地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普及先进适用的技术,提高产出水平。同时,要加强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应用,解决制约产业化发展的重点难题。

(五)实行农业标准化,改善农业生产组织。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农业标准包括产品标准、产地环境标准、投入品使用标准、栽培技术标准等各个方面。农业标准的实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的控制。可以有效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认证产品管理、加强专有特色产品保护;可以促进与国际农产品市场接轨,打破贸易壁垒,提高产品竞争力,开拓国外市场;可以降低农业耗费、减少生产成本、发展精准农业、保护农业环境。实行农业标准化,要认真做好标准的制修订,做到农业生产有标准可循。要加强相关标准宣传、示范应用工作,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

(六)开展农产品加工、营销,更好地实现农产品价值。农产品加工,不仅可以缓解农产品销售的时间、空间限制,一定程避免初级或鲜活农产品大量积压而造成农民利益的损失,而且可以有效拓展产业发展余地,大大地增加产品价值。农产品营销关系到产业能否生存和发展,发展生产,产品营销必须先行一步。树立大市场观念,不仅要关注本地市场,更要着眼国内、国际大市场,要把握现有市场,更要注重开发潜在市场;建立稳定便捷的营销渠道,发展订单农业保证产品及时、有序投放到市场;推行品牌发展战略,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实行农产品商品化包装,标识化流通、品牌化经营,以安全、优质、特色取信于消费者。

(七)加快发展信息化,改善产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农业转变,加快现代农业的步伐。一方面要引导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密切关注、收集和运用产业发展相关信息,及时调整生产经营;另一方面,要充实、强化各级农业部门信息服务职能,加快县、乡、村基层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培养信息工作人员,结合当地实际,加强信息的搜集、处理,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并为农民提供有效信息咨询,解决影响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迫切需要的实际问题。当前要做好“三电合一”等方面工作,逐步推进信息化进程。

(八)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最重要的是产供销、贸工农各个环节、经营单位紧密结合、一体化经营,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做大产业利益蛋糕。其中核心问题,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并以此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产业联系,否则产业发展会是一盘散沙,农民无法分享产业化利益。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既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定,建立产销对接,实行松散合作,也可以采取独资、参股、控股等产权联结的方式,以分红方式稳定收益分配,实行紧密合作。不管何种方式,必须向农民返还一定的产业化收益。尤其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按照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实现的盈余按交易额以一定比例分配给成员。

(九)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包括农资供应、职业教育培训、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农机作业、动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农田灌溉、资金融通、产品销售等方面内容。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促进农村分工、安置劳动力、促进产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应发挥国家、集体、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的优势和积极性,特别是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当前尤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培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解决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资源,参与项目实施,推动产业开发进程。实施项目带动,要加强可行性研究,详尽分析项目成本和收益,保证项目的合理可行;加强规划,建立产业发展项目库,及时向外发布产业项目信息;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改变传统撒胡椒面的方式,集中国家相关资金,引导产业开发,实现资金的最佳效率;要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引资,利用社会资金,开发产业项目;要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和服务,保证项目按照要求,按时如质完成项目设计要求,早日发挥项目效果。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十九大报告中,农业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目标和措施出发,谈谈我对于农业发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他指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后仰的局面。这一点十分重要。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问题,比如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等。因此,要加快农业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举措,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其中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举措都是非常实际的,也非常有针对性的。在当前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益,只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保障。

再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业乡村全面发展。这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以及乡村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要从全国范围内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生态农业的发展,注重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了加强农业农村党的建设,强调农村党组织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农村党组织建设,推动农业农村事业发展。这对于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党的领导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完善党的组织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强调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农业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才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推动乡村乡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更加突出”,此举充分彰显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对农业的重视和关怀。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农业的现代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方向。通过学习《报告》,我们深刻领悟到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感悟了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也明确了农业工作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第二段:农业现状与问题。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稳定发展无疑是国计民生的重要保障。然而,我们也要正视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报告指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多重压力,农村发展存在城乡差距、产业结构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等问题。此外,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设施不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单一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也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段:农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报告》提出了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突出了绿色发展、优质农业、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新理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改善农民收入状况,促进农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段:农业工作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报告》明确了农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报告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明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民增收持续加快”。这是一个全新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我们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

第五段:展望未来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报告》展望了未来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报告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我们有能力应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有条件实现产业升级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突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将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和动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机遇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六段:结语。

《报告》对农业的重视和关怀,为我们指明了道路、标定了方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二

对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1)培育新型农民:

领导干部要深知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农民要注入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尽快在我镇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对一些重点、难点的水利设施要抓紧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要在小麦高产园内达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

(3)做好产业链的延伸:

在小麦高产园、林果产业园和蔬菜产业园内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并且有条件的根据济源的土质和气候条件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品种;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如生产适合不同产品需求的面粉,蛋糕厂,新鲜蔬菜清洗场,脱水蔬菜。

(4)搞好农业科技服务:

定期邀请省内或国内知名的农技专家给农民授课,讲解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难题,并且注重培养自己的“土专家、教授”;例如,我们镇现在种植了大量的核桃,许多农民现在对核桃的种植知识几乎为零,更谈不上如何去开发市场,开发新产品了,现在对于核桃种植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就及其缺乏,需要市里和镇里及时的结合邀请国内专家来我镇讲课并开设培训学习班,市里的农技服务部门要定期上门为农民做技术指导,使这项民心工程真正发挥出最大效益。定期召开相关生产领域的农业经验交流会,请种植或养殖大户宣讲自己的成功经验,更好的带动周围农民走向富裕。

(5)加大畜牧产业投入:

将全镇的一些新上畜牧养殖项目转移到南部丘陵区,建立以丁斗为中心的绿色生态畜牧养殖园,不光对规模养殖场投入同时,对一些小规模养猪场或者养牛场进行适当的改造,实施”小变大”的转变,即将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小规模场重新规划到一个大厂区里面,形成达到国家补助标准以上的养殖规模,争取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向规模要效益;这样既可以让国家的政策使更多养殖户得到实惠,同时也可以避免了小养殖场管理不到位、疫病控制不严、粪便污水横流的弊端,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控制疫病的流行。

(6)要有全民招商的意识:

对于在外经商的轵城籍成功人士,镇里要有一个统计数据,定期邀请他们回轵城看看,对于那些有意向投资家乡建设的人士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例如:建设工厂的可以先把土地平整好,帮助他们办好土地使用的相关手续,免除1-3年的税收等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总之我们种好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另外,对于引进项目的联系人根据投资额度和上缴的税收两个方面给予奖励。多项措施并举,争取早日在全镇形成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三

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人,我有幸亲眼见证了中国农业从落后到强大的历程。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和人民的生命线,而农业强国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科技的进步和农民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农业强国的重要性和实现之道。

首先,农业强国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政府在农业强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决策和政策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在中国,政府扶持政策的实施让农民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农业得以快速发展。

其次,农业强国需要科技的支持。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创新技术的应用使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比如,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益;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效防控了农作物的病虫害。科技的进步为农业强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再次,农业强国需要农民的努力。农民是农业强国的主要建设者和受益者。农民要对农业发展有深入的认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他们需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掌握科学的种植、养殖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另外,农民还要增强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农民的努力,农业强国才能真正实现。

最后,农业强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农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引导。企业要加大投入,优化农产品加工流程,并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科研机构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与创新。社会组织要加强农民的培训和组织,提供农业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总而言之,农业强国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技、农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科技的进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而农民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则是推动农业强国向前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四

近年来中国不断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强国战略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施农业强国战略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挑战和机遇。以下是我对农业强国战略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要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例如,通过研发和应用新的种植技术和育种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落地实施。

其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在供给端进行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农产品供应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这需要改革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创新型转变。此外,还需要改革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改善农民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将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提升中国农业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保护农民权益是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基础。农民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主体,他们是农业生产的基石。为了鼓励农民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在农业生产中,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民的保护。首先,要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减轻农民的风险压力。第二,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稳定农民的产权关系。第三,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只有保护好农民的权益,才能激发他们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关键。农业强国战略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例如,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护和修复农田的水资源,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要推广有机农业和精准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农田环境的污染。只有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持农业长期的竞争力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最后,农业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农业强国战略涉及到政府、农民、农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政策保障和公共服务;农民需要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增加科技投入和创新意识;农业企业需要加大科技和人才引进,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社会各界需要关注农村发展,支持和参与农业强国战略的实施。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才能顺利实施农业强国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农业强国战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繁荣的关键所在。在实施农业强国战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合力。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实现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推动中国农业迈向一个更加现代化、创新化、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五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生活来源,开始受到重视。以农业强国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被提出,并为中国农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亲身参与了农业强国建设,亲身体会到了这个伟大目标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农业强国心得进行探讨。

首先,农业强国心得之一是坚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培育高产的品种、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农业等手段,我们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曾经我们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土地的面积,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降低成本,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我自己就是通过学习新的种植技术,成功地将自家的产量提高了一倍以上。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还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其次,农业强国心得之二是加强农业规划与管理。农业只有良好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在我所在的乡镇,我们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经营土地,实行统一种植和统一销售。通过辖区内土地的整合,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合作社还引进了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农业规划和管理,使每一块土地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些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农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

农业强国心得之三是保护农产品安全和品牌。农产品的安全和品牌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大量的农产品不符合标准,存在农药残留、兽药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另外,在品牌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农产品的品种选择、棚室建设和装备更新等环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打造属于中国的农产品品牌。

进一步,农业强国心得之四是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农业强国的建设需要有稳定和优秀的农民队伍,而这需要农民有良好的素质和技能。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增强他们的科学知识和经营技能。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供各种专业的培训课程,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适应能力。只有这样,农业强国的梦想才能够真正变成现实。

最后,农业强国心得之五是加强农业与其他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农业强国的建设需要与其他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只有产业经济协调发展,我们才能够各得其所,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来带动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值的增加。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民的创业帮扶力度,鼓励农民探索农旅融合、农商融合等新模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农业与其他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强国。

在农业强国建设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了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科技创新、农业规划与管理、农产品安全与品牌、农民培训与教育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逐渐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农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六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的农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强国的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在这个话题中,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对农业强国的感悟和体会。

第一段:什么是农业强国?

农业强国是指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占据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通过农业灵活调节经济发展的总量和结构,进而实现国家的富强、强大。农业强国不仅要求生产力强大,而且还要求农业服务全社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展农业强国不仅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改善农民生计、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快,人们越来越依赖乡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因此发展农业强国是当前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和任务。

第三段: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发展农业强国的关键在于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质量。近年来,中国的农业科技领域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和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国家政府也大力支持和投资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和创新体系。这将使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科技化,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并推动农业强国发展。

第四段:坚持可持续发展。

实现农业强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农业生产中需要考虑环保、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问题。保护好土地,保障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农业强国。

第五段: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农业强国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应对全球化、技术创新、人口变化、气候变化等大环境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等。但是,相信在中国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等趋势下,农业强国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总而言之,发展农业强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它代表着中国实现子孙后代更好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保护好土地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构建一个强大的农业强国。

农业强国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七

学校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进取开展学校文化活动。包括:

1、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校创设了三大主题班会:

感恩教育(主题有:感激父母、感激教师、关爱、名人激励我成长等);。

心理辅导(主题有: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的强者、心理调试——相信自我、如何正确对待失意等)。

有时还邀请家长参加,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如黄太福教师的主题班会——感激父母,生动精彩,父母和子女相拥而泣,班主任及前来听课的兄弟学校的教师也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并响起了阵阵掌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得到了家长、社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2、国旗下的讲话,庄严的正面教育。

我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前途梦想教育、团体主义教育、礼貌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话语虽不多,但十分注重实效,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国旗下的讲话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3、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好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学校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广播室每一天广播时间1小时,除了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一样时段设计了不一样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学校文化氛围。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工作,提高了教育效果。

4、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我们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创立安全礼貌学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拒绝管制刀具进学校”、“节俭从我做起”、“做一个礼貌的小学生”等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元旦文艺汇演”、“手抄报比赛”、“书画大赛”、“六一游园活动”等课外活动,为学生供给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消防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师生学会应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

经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净化了学校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了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了学校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二、扎实抓好品行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是德育工作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反映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突出抓了两个方面:

一是完善“他律”,倡导“自律”。

二是扎实抓好生活细节,促进养成教育。

在师生中广泛倡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等古训和格言,提倡“寓卓越于平凡,寓成功于细节”等理念,及时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团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过不懈努力,我校全体师生讲学习、讲礼貌、讲礼貌、讲卫生已蔚然成风,已经构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人人是赤小形象,个个是赤小环境的保护者”的局面已经构成。

三、创立优美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学校文化的“硬件”,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学校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构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发展规划、师生规范等方面综合研究,构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学校形象。

1、加大经费投入,科学规划学校整体布局。

我们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突破口,以创立“县级名校”为发展目标,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对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已完全分开,新建了特色鲜明、寓意深远的学校大门和硬化了宽敞美丽的校道;美化绿化了整个学校,使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幽雅。

2、重视人文建设,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处处是教育之地”,是我们力求让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特有底蕴的学校建设原则。走近校门,“改变自我从今日开始,良好习惯成功的起点”的大型标语,激励着师生拼搏进取;进入学校,“礼貌、自信、求实、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自强、奋进”的校训,“博爱、严谨、敬业、奉献”的教风和“自主、好问、乐读、精思”的学风,庄重、醒目,催人奋进;“奋斗改变人生,拼搏创造辉煌”等警句,耐人寻味,时刻激励着学生的斗志;文化长廊中的《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刻提醒着学生;巨幅《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让同学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时刻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作品展,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润物细无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赋诗,设施能启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经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3、人人参与,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里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为了给学生供给一个对他们潜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环境,也为了给每一位学生供给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在学校整体规划的同时,学校还创造性的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环境,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

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不一样的年级不一样的班级有不一样的栏目。一扇扇别具特色、富有新意的班门脱颖而出;彰显个性的班风折射出班级特色;室内的环境设计别有新意: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社会一角”使学生对社会多一份关注、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职责;“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欢乐、知识的魅力;“心里话”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班级之星”带动了全班,坚定了信心,每一颗“星星”都看到自我的点滴提高,骄傲的告诉同学和教师:我能行,我最行;“父母的叮咛”让孩子们读懂了父母的融融爱意、良苦用心,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巧手慧心”展示学生的个性、才华。经过一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建设又成为了我校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树立可学的师生楷模。

榜样的主要功能在于示范和激励,激励是第一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榜样的作用必然更大。我们十分重视挖掘师生中的进取因素,树立榜样,大力宣传,让榜样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如在文化长廊中开辟专栏展示“教师风采”;对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以及荣获各种荣誉的教职工、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劳动进取分子,及时经过光荣榜的形式进行公开表扬,并在每学期开学典礼上公开表彰;各年级,各班也成立了“提高之星”、“星光灿烂”等宣传栏,及时表扬在年级、班上有提高的学生。

这样,既让受表彰的师生拥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又让他们感觉到肩上的职责,同时更为学生树立起可学、可追赶的榜样,让师生明白榜样就在身边,让榜样成为鞭策自我和激励他人的力量,让学生更加信任和热爱自我的教师和学校。

天道酬勤,付出必有收获。

近一年的工作,我们最深的体会是:

大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素质,缔造和谐学校,能带动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取得优异的成绩,创造出一个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优质学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市礼貌单位这一崇高的荣誉为目标,激励自我,要求自我,总结经验,克服困难,一如既往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立礼貌和谐的学校,使这枝精神礼貌之花越开越红,越开越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