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之梦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9:29:54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某个经历中的感悟和体验的总结。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和文字的精炼,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可以参考以下范文,帮助你更好地完成作业。

强军之梦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暑假学校领导推荐我们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老师是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他对中国的新教育改革做了深刻的探索,他拥有新教育的梦想以及对新教育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读后感《新教育之梦读后感2篇》。不管是从教师的角度思考还是从非教师的角度思考,我都觉得看过这本书之后我们都会有更深的感慨,其中包括对新事物的认识、对旧事物的各种不认同吧。也让从教多年的我今后教育观注入新鲜的血液。

新教育之梦讲述了朱永新老师对新教育的看法、观点等,其中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方面的理想状态。他阐述了到底什么样的德育才是理想的,才是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而智育又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对于在我们国家被忽略的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育我们又应该怎么样用全新的眼光视之,以及如何学校应该具备怎么样的条件,教师、校长、家长、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些种种都关系到我们今后新教育的改革成功与否。

下面我结合看过这本书和自己的想法谈一下这些观点,首先是德育的问题。谈到德育,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其他的国家,不管是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还是科技发展的今天,德育问题都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重视德育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促使其形成,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我们才能提高德育水平,教师能在教学的领域中有所成果。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应该要与书本为友,寻找生活的榜样等方法去引导学生。而在家长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教育,比如说见到长辈、同学要问好,做一个有礼貌的乖孩子;或从侧面去引导孩子去提高道德水平。

关于智育的问题,我觉得理想的智育可以和朱永新老师所说的那样,关于智育应当是要超越知识、充满民主精神的、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从教师的角度讲,老师应该要树立起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把我们的学生培育成不是单单懂考试的机器。从最简单出发,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课堂抓起吧,如进行有效教育的模式,小组学习、研究性学习以正确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在个性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团队意识。在家长方面,我觉得家长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智育,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参加各种孩子不敢兴趣的培训班,应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兴趣、爱好,从而让孩子快乐的上学、拥有一个让人一辈子难以让人忘怀的童年,这将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智育进入高水平,即使孩子的智育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上。

接着是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方面。众所周知,在中国这几方面都是不怎么受重视的,我们的体育在走下坡路,当今,我们看到的小学生不是"豆芽苗"就是"柱子",以及大学生的体质较弱,每年的大学生体侧都是令人们值得忧虑的问题。至于美育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国家的美育、劳动教育技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注重。在中国,没有形成一种"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如今,教师、校长、家长、学生在新教育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才能是一个教师队伍永远都有激情、有活力,用心的去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校长、教师的工作,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有所收获。作为学生的一员更要充分的发挥主体能动性,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成为一个有个性的好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致力于祖国未来的奉献中去。

书中还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营造书香校园,大量阅读书籍。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读书活动相吻合,大量的阅读确实会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提升师生们的人文素养。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而吸引。是啊,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总的来说,新教育之梦重在改变观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只有改变了各种观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与众不同,与时代接轨。新教育之梦也是我们的未来之梦,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多阅读、多实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为我们未来的教育做出一点贡献。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之梦》--这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梦。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强军之梦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与安全的基石,军队的强大是至关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军之梦”对于中国军事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我对强军之梦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和了解。从参与国防教育到实践军事训练,我深刻感受到了强军之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强军之梦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中国的强大不仅仅依赖于军队的实力,更需要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努力。国防教育就是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国民的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怀。在大学的国防教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国防基本知识和国防政策,了解了军队的组织结构和任务等。这些都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们的国防意识。

其次,强军之梦需要注重军事训练和技战术的提高。作为国家安全的保障力量,军队必须保持高度的战斗力。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提高,才能确保部队在战时的有效执行任务。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军事夏令营的训练,亲身感受到了军事训练的艰苦和严谨。在这次训练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作战技能,包括射击、爬山、抓捕等。通过这次训练,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还增强了团队合作和应对困难的能力。这种实际的军事训练对于培养年轻人的纪律和责任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次,强军之梦需要加强装备建设和科技创新。军队的现代化装备是军事实力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强调,要推动军事技术创新和发展先进武器装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应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为国家的现代化国防建设做出贡献。我曾参与一个科技项目,致力于研究无人机的应用。通过这个项目,我了解到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重要作用,也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强军之梦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向前推进科技创新,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

最后,强军之梦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只有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强军之梦。因此,加强国际军事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国防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和军事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这次交流,我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军事体制和作战方式等,也更加明确了强军之梦的意义和目标。这种国际交流不仅有助于拓宽视野,更有助于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推动我国军事事业向前发展。

总之,强军之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国防教育、军事训练、装备建设和科技创新以及国际交流等方式,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强军之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年轻人,我们应积极投身于强军之梦的实践,为实现中国军事强国的目标不断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强军之梦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五月份,幼儿园里组织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会上一位老师精彩的交流与推荐使我对朱永新老师的《新教师之梦》产生强烈的拜读兴趣。会后,从网上购买了此书,《新教育之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看完后,我的脑海如同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息。

朱永新是我国著名教育学者、苏州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苏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他是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教师专家委员会会员。《新教育之梦》,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看了使人振奋。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教育的新视野、新视角。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这十个方面构成了校园教育的所有方面,并形成了他倡导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为了一切人(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家长)”的理念和追求。在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这是朱教授主持的一个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开题会是在张家港高级中学举行的。新教育实验课题有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和创建特色校园。现在这个已经在全国各地实验推广。

《新教育之梦》一书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的德育: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与书本为友、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重视心灵的沟通、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从而,使全社会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使学校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使学生感悟道德的境界,升华自身的人格。

2、理想的智育: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智育应该是充满民主精神,注重实践性,更新学习工具,拓宽智育途径,激发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终身拥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从某种意义上讲,智育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让人成为“人”的手段。

3、理想的体育:

4、理想的美育:

美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美是创造的源泉,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美育应该是“自然美育”、“生命美育”、“生活美育”、“艺术美育”、“立体美育”、“示范美育”、“精神美育”、“创造美育”。旨在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艺术,热爱生命、激扬生命,激发创造的冲动与欲望,做生活的强者与生活的主人,走向美丽的人生。

5、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

朱永新教授认为,首先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然后才能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形成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

6、理想的学校: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所有品位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是孩子们的天堂,也便是朱永新教授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7、理想的教师: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个勤于学习的教师,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教育是永恒的事业,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里燃起理想的火花,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

8、理想的校长:

朱永新教授认为,未来中国的教育家首先将从无数优秀的校长中诞生。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具有独特办学风格、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重视教育科学研究、能给教师创造辉煌舞台、能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

9、理想的学生:

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学生应该热爱生活、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敢于创新、自信自强,应该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学生的发展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教育的真谛是要把学生塑造成未来社会的顶梁柱,而未来社会的顶梁柱就需具备以上的优秀素质。

10、理想的父母:

由于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形成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为了更好地教育好孩子,必须更好地提高父母的素质。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父母应该有着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平等的身份来对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富有教育机智,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地成长。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

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朱教授在书中说,读书需要良好的环境,也需要条件的便利,因为便利会使读书变得轻松愉快。朱教授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考察中就充分感受到了这种便利所带来的愉悦。比如在美国,你只要持当地人写给你的信,就可以到图书馆借书。还书也无需办理什么手续,尤其是社区图书馆,门口都有一个还书的箱子,顺手将书往里一扔即可。所以,他很希望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里一个开放的空间,供学生随时阅读。这样,既省却了烦琐的借阅手续,又没有了开放时间的限制。有人担心如此状态有可能造成图书的丢失。但朱教授却说:“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即使有的孩子真的把书拿回自己的家里,说明他非常喜欢这本书。孔乙己还说窃书不算偷呢,孩子爱书就更不是什么坏事情了。”

读了《新教育之梦》我才明白愧疚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分数”。原来我一直没有走出分数的阴影,一直满足日常经验的简单归纳,这样是永远不能提高我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我想到了朱永心教授所说:“理想的智育,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想到此我很难过,我们多少教师再走我的路,这种平庸教师所走的路,为了分数我们失去的太多,醒醒吧老师们,请你们读一读〈新教育之梦〉吧!他能给你许多启迪。追寻理想刘国云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崇拜打开《新教育之梦》的,因为,在此之前,随着学校新教育实验的逐步开展,我已对“朱永新”这个名字有了一定的了解。即便如此,读完〈引言〉部分时,我仍然被朱教授那追求教育理想的执着和热诚所打动。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艰涩的专业术语,一如一位长者亦或一位你熟悉的朋友与你相对而坐,侃侃而谈,使你由“迷惑”至“释然”。

你完全感受不到啃教育理论专著的倦怠,读着读着,与大师的对话竟真让人手不释卷,难怪这么多中小学教师喜欢上了它。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对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多少有一些体会,然一口气读完〈理想的教育〉这一章时,才真正感受到朱教授倡导的“建筑人格长城”的魅力。他说“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们与孩子们的交往中。”我想,这也许就是“无痕的教育”吧!可是我们的教师似乎已习惯于说教、灌输,到头来苦口婆心嘴唇磨出老茧仍收效甚微,思品课教学〈遵守纪律〉,学生们却在底下大声喧哗;语文课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给予”,可孩子们却纷纷质疑,认为这样会被认为是“傻瓜”。“左耳听,右耳冒”的现象常常困扰着每位教师,为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让学生乐于接受的途径。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德育,应该“让学生与书本为友”“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重视心灵的沟通”,还要教给学生“自警、自我、自励”。这无疑给我们指明了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也许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但是我却坚定地认为:“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这种感触尤为深刻。

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开展,我为此欢呼、振奋,更是把新课程标准读得烂熟。结合自己课堂实践,以及研究名家的课堂教学,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依照新课程标准,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每当有一位“差生”真诚的对我说“老师,如果我有不会的地方,就问你好吗?”,我的心里就有一丝欣慰,就有一种成就感。每当我的学生在作文里写道:“语文老师总是耐心的引导我们,一直等到我们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说:‘你真笨!这题是这样的,记住了!给我多写几遍。’”时,我就很满足。可是,现实往往会在追寻理想的路上,设置了许多障碍,让我一次次的苦思冥想,不得其解。

强军之梦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有了梦就会有动力、有希望。《新教育之梦》——这是所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梦。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下面本站的小编给大家整合了几篇关于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的范文!

又一次拜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这本专著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孩子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孩子,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孩子了。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一线教师。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高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又一次拜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这本专著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孩子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孩子,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孩子了。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一线教师。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高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于我们所有年轻教育者来说,这既是作者的真诚规劝,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从本书里,我还读出了作者成功的秘诀——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

读后感。

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对美育这一章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3、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

名言。

: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的话而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追寻美战线美创造美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强军之梦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随着国家对军事实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加强小学生强军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这一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我有幸参与了小学强军教育,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以下将详细总结我对小学强军教育的个人感悟。

首先,小学强军教育对于学生的爱国情怀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国家的发展需求和建设进程,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课堂上,我们通过教育片、军乐演奏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国家军力的强大和发展的必要性。我观察到学生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法言喻的自豪和敬意,这无疑对于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小学强军教育还对于学生的国防意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共同责任,而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更应该认识到自己对国家安全的责任。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常识教育,例如军舰、战机、坦克的介绍,以及应急应战的基本知识等等。让学生从基础的了解开始,逐渐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我发现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学生们开始主动关注国家安全事务,并表达了自己主动参与国家安全建设的意愿。

此外,小学强军教育还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国家军力的强大与学生强健的身体密切相关。在实施小学强军教育中,我们注重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体育活动、军事操练等项目,使学生们养成运动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能力。同时,军事活动还培养了学生的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我注意到在参加这些活动后,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明显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也更加深厚。

而对于我个人而言,参与小学强军教育的心得体会有很多。首先,我意识到教育的目标应该超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只有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生们才能真正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人才。其次,我觉得小学强军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通过军事训练和演出等活动,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最后,小学强军教育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国家的重要性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更加努力地教育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健康成长和积极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强军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爱国情怀、国防意识和身心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一教育的推行,学生们逐渐培养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防的关注。同时,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对于我而言,参与小学强军教育的心得体会更是成为了我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使我更加坚定了培养学生成为拥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的目标。我相信,在小学强军教育的引领下,我们的国家将培养出更多的有志青年,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强军之梦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新教育之梦》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下面本站的小编给大家整合了几篇关于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的范文!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近日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毕我深觉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止于其文学价值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代教育的现实所在。这部著作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新教育之梦》在诉说着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新教育之梦》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事例,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教育的一些思索。

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师,读完这一章节后,使我在心里重新定义了教师的含义,同时我也深深的觉得自己以前地认识是非常地肤浅。现在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自己找到了多年想要寻找的方向,而且是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以后将要以一种什么样地姿态出现在学生、家长、同事的面前。在紧张现实生活中,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局面,现在我知道了,我不会再怨天尤人了,那就是我们教师要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坚韧、刚强、心胸宽广的人。

还记得初任班主任,受“严师出高徒”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言”,我常常脸似玄冰,冷面说教,动则呵斥,嘲讽,并且以“爱学生,就要爱在心里”为自己的行为辩驳。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与我疏远了,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墙横在我们之间,班级工作也越来越难以开展。难怪有学生在。

日记。

中写道:“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要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让她铁板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这段学生的肺腑之言,如同一声厉喝,让我震惊、彷徨。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后,我发觉自己的“严师”理论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孩子们,我必须来一番彻底的改变。爱孩子,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我选择了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孩子因紧张答不出问题时,我用微笑表示鼓励;孩子们做错事惴惴不安时,我用微笑表示宽容;孩子们有进步时,我用微笑表示肯定与奖励;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用微笑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颗爱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也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喜欢上了总是面带微笑,总能把话说到他们心坎上的冯老师。成功了,孩子们第一个给我报喜;受委屈了,找我倾诉;有问题了,找我解决。在与学生和谐的交往中,我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今天拜读了朱老师的著作后又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教师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去看的,因为要交一篇。

读后感。

但是在我通读朱永新的这部著作之后,才发现为什么学校建议我们来读这样一本书对于像我这样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教育理想”系列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所谓理想,就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朱永新先生凭着对教育的至爱和理解,利用自己游学讲学、出访考察的机会,以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多重身份和国际视野、专业眼光,向我们介绍、描绘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图景:比如在《理想的学校》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十所最好的特色学校;在《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有声有色的学生社会活动、体验教育基地;在《理想的校长》中干脆自己提出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具体建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或幻想,就在于它是有根据的(扎根成功的教育实践),它是合理的(符合教育发展要求)。至于在书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一切与教育沾边的人而言,《新教育之梦》是一本现代气息浓厚的教育资讯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师、好校长、好学生、好家长的“教育指南”。

有人认为朱永新先生对中国教育“理想”有余,批判不足,这种将理想和批判人为对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实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对教育问题的批判不可谓不尖锐。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说“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在《理想的教师》中,他批判说“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说“我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被踩成两截之后的挣扎,欣赏受伤后的蝙蝠无助的颤抖……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在学校表现如何品学兼优,我认为其人格构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对名校校长们说:“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为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特别高,而是你的学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学校、你的老师。”(《理想的教师》)这些批判因为立足学生、教师、教育研究者、代表社会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员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见血!

朱永新先生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深知,“我们不能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成为理想的教师,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人是有差异的,人的价值观也是有差异的。”朱永新先生又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他说:“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教育没有理想,既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朱永新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识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

通知书。

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我们怎么办?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又一个问题在轻叩我的心扉。

如果你是教师——那么你“应该是胸怀理想、善于合作、充满爱心、富有创新、勤于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你是校长——那么你“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如果你是学生——那么你“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人”;如果你是父母--那么你“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人”。

如果说今后我还将有梦,那么我将永远记住那本书——《新教育之梦》,是它让我懂得“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梦”,是它告诉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应该做怎样的梦,也将是它激励我为梦的实现而奋然前行。

作为一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在自己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感谢学校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新教育理想一定会实现。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从师范院校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年轻老师,都满怀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对“教室”的定义,打造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完美教室”。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体验成长的汗水与欢笑。

可是教育的现实很残酷,因此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就很悲壮。坚守内心教育理想的老师们,要么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么为理想卑贱地活着。在现实面前输得一塌糊涂,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于是,大多数老师更会选择一种更适应现实的方式:为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灵,放弃理想。相信每个走进教师职业的人都曾拥有过教育的理想,那个时候我们很年轻,不成熟,在残酷的现实中,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放弃,放弃掉有过的美好理想,然后我们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活着。

毕淑敏在《蓝色天堂》中说,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旅行让你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

其实,学习也是一种旅行,从一个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学习是一种相遇,是对话,与陌生世界、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与新的世界对话,与新的他人对话,与新的自己对话。康德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福柯也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他们都认为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者的相遇和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按照这些关于学习的理论,我们就会发现,学习也是一种旅行。

旅行既要费钱,很多时候还很费力,但是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旅行从来都是旅行者心甘情愿的选择。那么,什么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够像旅行一样,让学生再苦再累也愿意主动投入呢?我们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但是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通过挖掘学科知识内容本身的魅力,以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打开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对学科内容的深入探究中获得丰富与充实,这种兴趣与快乐才具有持续的力量。很多成功人士往往能够将这种乐趣保持一生。当一个人能够终身坚持下去的时候,自然就可以达到极致,达到那个领域最顶级的水平。

在哲学课堂上,我给学生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提到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时代的事情,而是伴随终身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使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了,工作也只是新的学习的开始。有学生惊叹说:那这辈子岂不太痛苦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学习是痛苦的体验,即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了分数,这种方式也需要反思和改进。对于教育而言,更可怕的是,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观念指导下,我们认定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于是不断强化学生这种痛苦的体验。

西方成功学曾经有一个理论,是说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这种业余时间的学习往往效果特别好,因为是在用中学,而且出于自己心甘情愿,没有任何人强迫。

在互联网、在线教育、各种社群爆炸的时代,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学习渠道、学习资源了,可以选择的学习方式非常多,而且门槛还很低。这个时候,只要你想学习,机会随时就在你手上。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不是快乐而有真正的收获。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手机互联网的时代,可是我们的教育确实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知识的传授,方式的训练,已经越来越失去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我们的教育需要进入通过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充实与快乐,以激活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内在动力作为教育发展的方向。

通过阅读《新教育》深刻体会到了朱永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指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寒假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为例,作者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对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举四个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是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融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加特长”的个性养成。

无论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还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师都把它放进了教育的大环境中进行阐述,其综合性和融合性可见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课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迹,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劳动教育和理想的体育。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门学科就是这朵花上的一个花瓣。我们应综合地来看待这些学科,而非从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当然理想的学科应该客观看待和谨慎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整合。这样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师的教育理想之梦,带给我的灵感和激励将随着我的文字流畅成我的所得,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愿意把这些可贵的文字和我们分享,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

强军之梦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近年来,国家把加强军队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而纪录片《强军之梦》为我们展示了当代中国军队建设的全貌。本片以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深化军队改革、创新发展、社会融合等方面,非常直观的展现中国军人风貌和军事科技等,使观众在视觉和言语上都有了更直接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段:对于中国军队建设的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强军之路归根结底需要靠现代化的军事科技不断升级和完善。浅显的科普类描叙生动的展示了我国军队从过去的老式军装道地的沙盘推演,到如今的精密化智能化武器。其背后不仅仅体现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科技发展,也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整体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的国军队面对未来的强大信心。

第三段:对于军事人才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的各种诸如台独等威胁,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尊严方面,中国军队处于永远的备战状态。对于每一个军人来说,除了发扬不惧牺牲的英勇战斗精神外,更加重要的训练是产生复杂的战斗环境模拟,并进行官兵贴身深度练兵,来一展他们从出生以来的最高智慧。

本片中的一些镜头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和平不是一种状态,而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建设来维护。你每天看到的东西,其实都是一些来自科技的发明创新,自己身边的旁人总是那么平凡不起眼,当下个我们在看到军事教练和平民教师夫妻在舞蹈场上互相陪伴的那一刻,如果不是片子里的提示,阅读者们则不会知道他们平时的抗争,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要感受的就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付出是该日常,如此也让强军之梦不仅停留在壮丽辉煌的层面,更显出了一些微妙的人文情感色彩。

第五段:结论。

《强军之梦》是一部生动展现当代中国军队建设的优秀纪录片,它不仅向观众传递军事硬实力的强大力量、技术创新成果和先进装备,也让低调、朴素的人文情怀呼之欲出。随着《强军之梦》的展映,更多的人领悟到,我们的强国之路还很漫长且需要全民努力,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共同为之奋斗,共同创造出新时代更加幸福、稳定和积极向上的未来。

强军之梦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强军之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国军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积极履行军队使命,不断提升军队现代化水平。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切感受到了强军之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许多体会,下面将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我的体会和认识。

第二段:强军之梦向人民敞开大门(大约250字)。

强军之梦不仅仅是军队内部的发展,更是与人民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亲眼目睹了军事训练的现场,体验到了军人的艰辛和拼搏。强军之梦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而军事训练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与军人一起合练,我深刻领悟到军人的坚韧精神和无私奉献。他们用汗水和努力守护着我们的国家,保卫着我们的和平。同时,我也看到了强军之梦为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例如军事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快捷,国防建设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第三段:强军之梦激发爱国热情(大约250字)。

强军之梦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增强,更是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在强军之梦的号召下,人们的爱国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积极参与了强军之梦的宣传活动,并深受感动和鼓舞。通过了解军事历史和学习军事知识,我对国家的辉煌历史和英勇军人们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深深被他们的感人事迹所折服,也更为自豪和自信。强军之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激发了我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第四段:强军之梦改变个人成长(大约250字)。

强军之梦不仅对国家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个人成长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青年,我积极投身于强军实践,参加了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收获颇丰。这不仅在体能上锻炼了我,也提高了我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与军人交流,我学到了他们的坚韧和毅力,学会了迎接挑战和克服困难。这些经历使我成长为一个更加坚韧,勇敢,有责任感的人。强军之梦让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国家的伟大。

第五段:结论(大约250字)。

强军之梦是实现中国人民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是国家富强的基石。通过参与强军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强军之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军人们的拼搏和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强军之梦让我成为一个更加有担当和勇敢的人,也为我的个人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我坚信,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军队必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实现国家强军梦想!

强军之梦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利用课余时间用心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

《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启发之一是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时,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要善于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

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我们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师还应该要有丰富的学历,经历和阅历,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作者对我们的真诚规劝,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以本书中的理想优秀的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强军之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一直对我国的军事实力感到自豪。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壮大,我们的军队也在不断进行着现代化建设。而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纪录片:《强军之梦》,这部纪录片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军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我进一步了解中国军队增添了更丰富的内容。

第二段:中国军队的发展与历程。

自1949年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无数的磨难和探索,我国的军队已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强军之梦》中,我们看到了无数英勇无畏的军人为了守卫祖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军队的科技水平和现代化建设水平也取得了奇迹般的跨越,几乎打破了人们过去对“中国军队”的认知。

第三段:中国军队的未来展望。

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中国军队的未来充满期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队之一,中国军队必将在多个领域发挥着其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角色。而在《强军之梦》中,我们也看到了未来中国军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略眼光,也为我们目前的努力定下了更大的目标。

第四段:深入了解军队让我们更爱国。

在观看《强军之梦》的时候,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军队。这部纪录片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高科技武器和现代战争理念,更为我们披露了哪些人在拼搏奋斗的战位上坚守着初心,并且无私地奉献着。这样的电视节目不仅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尊重军人,也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强国必须强军”的重要性,更加深入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第五段:结语。

总之,在观看纪录片《强军之梦》的时候,我为我国军队的成果和背后的故事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深入了解国家强大的原因,也是自己贡献力量的一种途径。不仅如此,我也相信这部优秀的电视节目在未来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我们的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

强军之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强军之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军队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其涵义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武装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为宣传并普及这一国家级别的任务,央视纪录片制作组在2019年推出了十集系列纪录片《强军之梦》。

第二段:纪录片的内容简介。

《强军之梦》共有十集,每集均涵盖了强军之梦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战略制胜”、“新兵连”、“空天火力”、“海上维权”等。因此,这部纪录片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全景式的军事知识体系,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并获得军人成长故事的感动。

第三段:纪录片的亮点和价值。

这部纪录片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一部分来自于它所展示的各种各样的强军之路,例如,中国各式各样的先进武器装备、中国军人的严格训练和士气高昂的轮盘、中国政府对于军事现代化的重视以及中国军人的奋斗精神。另一方面,这部纪录片更为重要的价值则在于,它激励着人们重视国家安全,感受到了强军所给我们带来的力量与荣耀。

第四段:纪录片带给我的启示和感悟。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感受到了军人与平民的不同。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在极限环境中完成使命,起到了强大的力量和保障作用。我也认识到了,只有在学生时代就能注重锻炼自己,并期望自己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作出贡献。同时,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也要本着"有国才有家"的信念,为国家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总结。

总之,《强军之梦》是一部充满激动人心的纪录片,它向观众展现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所有方面,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强国的巨大吸引力。在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许多人激情向上、鼓舞士气的样子。这部纪录片必将为中华民族的强大提供重要的支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