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苗族心得体会(优秀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21:31:59 |
- ZTFB |
- 9页
心得体会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更是对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在写心得体会时,要先对所经历的事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回顾。请大家参考以下心得体会范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心得的技巧和方法。
贵州苗族心得体会篇一
引导语: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以下是百分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贵州苗族导游词,欢迎阅读!
游客朋友们,不管您来自哪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比方说上下班的高峰期、囱的浓烟、河流的污染、食品安全的担忧、夜晚不停的噪声、办公室空调的恒温;我们城市居民每天就像战斗机器一样,负担着城市生活的压力与无奈。我们不知不觉中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相处的感觉。
于是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到一个纯净的地方,寻找一些古人朴素的生活乐趣。于是古镇、小城、村寨成了我们疲惫身心暂时的乐园。很多朋友选择去西藏,因为那里有圣洁的雪山和神秘的风情。但是路途的遥远、高原的反应、不菲的费用,可能使我们的计划暂时推后。
不过这个时候,你们来到了贵州,我说:这是您一个明智的选择!
首先,您不用担心空气稀薄和气候寒冷,因为大家都感觉到了这里温和湿润的气候,纯净的空气使呼吸变成一种享受;虽然没有一望无际的雪山,却是满目葱茏的森林;如果您想体验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在我们的大山上、河流边、餐馆里、车窗外随处可以获得。
提到贵州的17个世居少数民族,我想问问大家知道都有哪些民族呢?(听游客回答后补充:苗、侗、布依、水、彝、仡佬、壮、瑶、土家、满、白、回、畲、蒙古、毛南、羌、仫佬)
大家可能没有想到在我们贵州西北的毕节、大方一带还有蒙古族、满族这样的游牧民族能够在这里世居下来。其实我们贵州最具代表性的苗族也是在2000多年前才来到这里的。前面和大家说过,我们贵州是一个由历代**组成的省份,苗族同胞可以说是我们贵州最早的**了。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起源于五千多年前,黄帝时期的“九黎”部落。当时“九黎”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在与黄帝部落发生的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首领蚩尤被黄帝擒杀,剩下的余部退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三苗”部落,建立了三苗国。
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三苗”又不断的.发生战争;最后,三苗国被夏禹所灭。留下的苗人们节节败退,一部分被驱逐到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一部分与华夏融合;另一部分形成商周时期所称的“南蛮”;因居住在汉水中游而被称为“荆楚蛮夷”。后来,荆楚蛮夷中先进的部分逐渐发展为楚族,建立楚国;而后进的部分继续迁入湖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的山区,大多数停留在了我们的黔东南地区,发展成为今天生活在我们贵州省苗岭深处的苗族同胞了。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苗族总人口890万人,有70%以上聚居在我们贵州。多少年来,我们的汉族同胞不断融合交汇,发展到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祖先古老的痕迹。那个刀耕火种的岁月痕迹却被这群苗族人在我们贵州的大山里保留了下来,苗族文化源远流长,从苗家衣食住行、歌舞娱乐、婚丧嫁娶中无不折射出其强大的文化魅力。
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敬酒是苗族人用来招待客人的最好礼遇,所以不管你到哪个苗寨作客,苗胞们都会用装满了酒的牛角杯唱起敬酒歌为您敬酒。喝完苗家米酒,走进苗寨,苗族同胞会用他们流传千年的歌舞欢迎贵客的到来。其中黔东南台江县的反排村木鼓舞最为有名,每当有祭祀活动和逢年过节的时候,全村人都会在木鼓的伴奏下跳起舞蹈,这种舞动作奔放、富有韵律,被欧美游客称为“东方迪斯科”。
苗族的歌舞多以扭胯为主,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苗族的部落基本上都在高山上,沿途走的都是山间小路,而苗族的服饰,女人都是穿着厚厚的裙子,当肩上挑着物品时,为了行走方便不得不提裙扭腰行走,致使他们胯部比较发达,故跳舞多以扭胯为主。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与生活往往会通过服装刺绣图案和歌曲世代口传。说到我们苗族人唱歌呀,就不得了了!我们知道中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就是苗族人,不过他们家是与黔东南紧紧相连的湖南湘西古丈县。她唱过的《大地飞歌》大家都很熟悉,飞歌就是我们苗族特有的一种演唱形式。可是为什么叫“飞歌”呢。这个和我们苗族同胞住的地方有关系。来到苗族同胞聚居中心,黔东南巴拉河流域、雷山县、台江县等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苗族村寨多依山而建,山寨与山寨之间,要传递信息,过去没有现代通讯工具,上山下山总要花不少功夫。聪明的苗族同胞就发现歌声比说话声音的强度大,传递远,于是用歌声来传递信息。大家想一下,歌声在大山之间唱过来,唱过去,不就像飞一样吗?所以就逐渐留下了这种具有动感与活力的演唱形式。现在苗族飞歌已经飘洋过海,我们贵州的苗族歌后阿幼朵甜美高亢的歌声就唱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上、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到了美国音乐厅。
说到这里,让我用一首我们苗族的飞歌献给大家,再次对您的到来表示感谢,唱得不一定地道,只为给大家多一些感受。(开始演唱,此时往往博得热烈掌声,如果不会唱就省略这一环节)谢谢大家的鼓励。
当我们走到村寨前,会看到整齐的耕地和清澈的河流。村寨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村中清洁的石头小路蜿蜒到每家每户。苗族人建房子需要用大量的木材,但是他们持续发展的意识很强,每出生一个小孩都要种下一片树林,每砍伐一颗大树,都要征得全村人的通过,每个寨子周围都是密布的森林,每个寨子也会有一颗最巨大的古树作为寨子的守护神。苗家人住的房子称为吊脚楼,不像福建土楼那么敦实封闭、也不像云南竹楼那么纤细通透,却有一种植根大山的朴素与执着。吊脚楼一般修建在半山腰上,采用当地整棵的杉树原木支架结构,支架由木楔结合,不用铁钉。然后在支架上刻出木槽,用木板入槽作为墙面,房顶过去是用杉树皮,现在多用小青瓦片。这种苗族民居一般修三层,最下一层堆杂物和喂养牲畜;第二层用作主人的起居;第三层以上就是房顶,用来堆放粮食。第二层往往有一个类似阳台的地方,那就是我们苗家女孩与外界交流的场所,叫做“美人靠”,苗家有女初长成,就会在这里一边刺绣准备嫁妆,一边哼唱山歌,等待有情人的出现。
苗族青年男女谈恋爱有一个固定的节日——姊妹饭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由未婚少女上山去采摘树叶和花朵,用来染出红、黄、白、蓝、黑等颜色混合而成的“五彩糯米饭”,这就是姊妹饭。姑娘们摆设条桌,陈列饭菜,几人或十几人集中在一起,热情接待来讨吃“姊妹饭”的男青年。外地来的男青年,到任何一家去向姑娘们表示祝贺和敬慕,并向她们讨吃“姊妹饭”,都能受到热情的款待。饭后,姑娘同小伙子相约到广场或村寨中其它地方去对情歌、谈恋爱,通宵达旦。通过吃“姊妹饭”这个节日活动,青年男女可以挑选自己的意中人,结成终身伴侣,所以说他们的婚恋是比较开放的。
如果我们到苗家作客吃饭呀,他们特殊的菜肴我们可不一定吃得惯。不过如果能吃到最有名的酸汤鱼,就是有口福了。酸汤是苗家人用米汤加野生红柿发酵而成,家家都准备得有。鱼当然是从河里打出的野生鱼了。酸汤煮鱼,汤味酸中带有回甘,鱼肉滑嫩鲜美,再煮些豆腐、蔬菜,开胃又营养。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火塘前,主人又会唱起敬酒歌,向客人敬上甘甜的米酒,让您乐不思归,流连忘返。
如果您有幸留在苗寨住一晚上,保证会让您的睡眠恢复到最佳状态。在湿润而宁静的清晨,鸡叫把您唤醒,跟随苗族村民扛把锄头,迎着朝阳走到梯田上去,您会发现原来苗族人如此的会享受生活,原来人类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苗族文化就是在这种恬静与自然中流传保存下来的。
贵州苗族心得体会篇二
苗族是中国壮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云南等地。苗族的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厚,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在我近期的旅行中,我有幸与苗族人交流并参与他们的生活,这让我对苗族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之情。
第二段:深入了解苗族风俗。
苗族的婚姻家庭传统非常重视。他们崇尚父系氏族,男性在家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女性在婚后也会搬到男方家中生活。苗族男女均喜欢穿着自己传统的服饰,女性常常会在特定的节日或仪式上穿着一身绣花的长衫,搭配带有铜铃的银饰品。在苗族的节日,他们喜欢进行“大歌”比赛,歌颂自然与生活,表达对美好未来的祈愿和希望。
第三段:了解苗族的经济生活。
苗族主要以农业为生,他们擅长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并以养殖为辅。苗族还以纺织为传统产业,他们擅长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例如绣花、编布等。而现如今,苗族的经济已经逐渐多元化,旅游业也成为了重要的收入来源。
第四段:感受苗族的待客之道。
苗族人民淳朴热情,非常善于待客。无论是偏远的苗寨,还是现代化城市,苗族人民都乐于与外界交流,热情地招待客人。我曾在一个苗族寨子里住了一晚,苗族人民给予了我热情的款待,并邀请我参与他们的舞蹈和歌曲。在他们的家庭聚餐中,他们会将自己最好的食物拿出来招待客人,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友谊。
苗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能感受到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重视,他们通过传统的节日和仪式来弘扬苗族文化,他们的精神世界深邃而丰富。与苗族人民的交流中,我也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这让我深受启发。我相信,苗族的淳朴和热情将会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了解和探索,同时也希望苗族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贵州苗族心得体会篇三
苗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一样,苗族人民拥有独特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服饰等各个方面的特点。在与苗族人民的交流和亲身体验中,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苗族的文化传统。
苗族的文化传统十分深厚,宗族制度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苗族人民认为家族是生活的重心,具有高度的集体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我与苗族家庭共同生活的一段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家庭的重视和对长辈的敬爱。此外,苗族的舞蹈文化和音乐也非常丰富多彩,每逢节日或重要场合,苗族人民都会组织隆重的祭祀、舞蹈和音乐表演活动,展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三段:苗族的民间艺术与手工艺。
苗族的民间艺术与手工艺在苗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苗族传统手工艺术的代表之一就是织布技艺。苗族织布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善于使用天然植物染料制作彩色纱线,然后通过繁复的织布程序制成各种图案丰富的苗族传统服饰。这些服饰独具风格,色彩鲜艳,工艺精湛,成为文化交流与展示苗族独特魅力的纽带。在观摩苗族织布过程中,我深深被这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技艺所打动,更加珍惜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
第四段:苗族人民的民俗习惯。
苗族人民的民俗习惯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居在山区的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特殊的习俗和习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其中,苗族人民尊重大自然,信奉鬼神,注重对土地的尊重与保护。每年的太阳祭、龙船咧花节等传统节日活动,成为苗族人民身心灵的寄托和情感交流的载体。在与苗族人民的交往过程中,我学到了尊重和珍惜大自然的态度,对土地和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五段: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友善。
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友善给了我很深刻的影响。每次我到访苗族村寨,都会被当地人民热情地邀请进入他们的家园,并介绍他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这种友善和包容的态度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也使我更加珍惜友谊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与苗族人民的相处中,我深信友谊是无国界的,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总结:通过与苗族人民的交流和亲身体验,我对苗族的文化传统、手工艺、民俗习惯和人民的热情好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苗族文化独特,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次十分难得的体验,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在与苗族人民的交往中,我学到了尊重与包容,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我深信,只有通过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与习俗,增进民族间的友谊与合作。
贵州苗族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一个热爱文化艺术的人,我深深地被中国民间舞蹈所吸引,尤其是苗族舞。近来,我参与了一个苗族舞团,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苗族舞蹈。这使得我对苗族文化和舞蹈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和体验。我想通过本文,与大家分享我的苗族舞心得体会。
第二段:苗族舞的基础知识。
苗族舞是中国南方苗族同胞表达喜庆、祭祀、崇拜的文化方式之一。在苗族人民的心中,舞蹈是他们生活和思考的一部分,贯穿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苗族舞蹈融合了苗族人民独特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和美学观念,是苗族人民集体智慧和文化传承的展示。苗族舞蹈对节奏、动作、服饰以及表情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也为我们学习苗族舞蹈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标准。
第三段:苗族舞的特点和风格。
苗族舞蹈充满了活力,舞者们通过动作对节奏的变幻做出回应,因此呈现出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的效果。在舞蹈动作中,苗族人民放松自我,展现出一种自由的状态,让观众感受到舞蹈的美妙与张力。此外,苗族舞蹈也非常讲究舞蹈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不仅在动作上要传达出舞蹈背后的含义,还需要在舞衣服饰、舞曲节拍等方面做到完美结合。总体来说,苗族舞蹈的特点是优美、流畅、舒展,展现出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四段:学习苗族舞的经历。
在学习苗族舞蹈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舞蹈需要注重细节和灵敏变化,才能做到准确地传达出舞蹈背后的意蕴。而我自己的身材、表情、技巧都成为了我在学习和表演苗族舞蹈时需要处理的难点。在这方面,我的舞蹈曾经受到过教练的指导和支持,她们在技术和情感上向我提供了很多帮助。
第五段:结束语。
通过学习苗族舞蹈,我认识到要追求艺术的高度不仅仅是靠技巧,重要的更是那份内心的坚持和热爱。苗族舞蹈所展现的那份激情、那份空灵,是艺术真正的灵魂所在。从舞台上,到生活中,我相信苗族舞蹈所带给我的感悟与体验,将会一直伴随着我,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贵州苗族心得体会篇五
贵州苗族是中国最具有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守护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接纳了其他文化的影响,使其文化更加多元化。我曾经有幸到访过贵州苗族聚居区,对这个少数民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段:关于贵州苗族的基本情况。
贵州苗族是分布在贵州省的南部和西南部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遵义市区。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如踩堂会、芦笙节等。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手工艺品,如苗族银饰、木雕、刺绣、染布等。
第二段:关于苗族的风俗文化。
苗族人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山区,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与外界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苗寨里,每一户人家都会建造自己的“飞楼”,以防止洪水的侵袭。另外,苗族人也非常重视社交活动,如踩堂会、抛绣球比赛等。
踩堂会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踩堂时,村民们在大堂上跳舞,男女之间可以相互表达感情。抛绣球比赛则是苗族人媒嫁方式之一。在这个活动中,男女相互投掷着一个饰有各种色彩缤纷的小球,看谁的运气好谁就赢了。
第三段:关于苗族的传统服饰。
苗族传统服饰是苗族文化的瑰宝,苗族女性的服饰以银为主要材质,手工细腻,线条流畅。而苗族男士则以黑色主色调为主,有着独特的设计风格。
苗族的银饰很有名气,是地区内重要的贸易之一。苗族银饰款式繁多,从头饰到耳环、从项链到手镯,样式各异,令人目不暇接。
第四段:关于苗族的美食。
苗族人重视饮食文化,广东省铜锣湾道上的“苗家小炒”让一批又一批人体验了正宗的苗家美食。经过慢慢改进,这个特色小吃现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
苗家小炒是一种砂锅菜肴,选用时令蔬菜材料以及肉类,放入特制砂锅内煸炒而成,其味咸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除了苗家小炒,苗族人还有着海鲜炖豆腐、银耳煲鸡汤等当地美食。
第五段:结语。
通过这次的贵州苗族之旅,我深深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吸引人的魅力。无论是风景如画的苗寨,还是着装璀璨的苗族姑娘,都充满了诱人的神秘感。同时,苗族人保护着自己的文化,也受到着世界的关注和关心。我相信,在世界的舞台上,苗族人的独特文化将会像一片绚烂的彩虹,让人敬佩和喜爱。
贵州苗族心得体会篇六
苗族,现有人口74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享誉盛名。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曾经自称“牡”、“蒙”、“摸”、“毛”,有的地区自称“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传统地讲,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树、山林等。此外,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语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两词并用。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所变成的,常给人类带来灾难、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谓东方鬼、西方鬼、母猪鬼、吊死鬼、老虎鬼等,被称为恶鬼。而有灵性的自然现象常被认为是善鬼,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谷魂、棉神、风神、雷神、雨神、太阳神、月亮神等。对于善鬼、恶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对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较真诚,对恶鬼则须贿赂哄骗直至驱赶使之远离。
在许多地区,苗族还认为自然界存在许多精怪。比如牛在厩内以粪便盖身或在厩内打转、将粪踩成圆圈,猪吃猪仔或躺在食槽里,鸭吃鸭蛋,老虎进田,遇到两蛇交尾,母鸡发出公鸡的鸣叫等均属出现了相应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区,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萨、土地奶、家神、祭桥、水井等。土地菩萨苗语叫土地鬼,一般由几块石头垒成,土地屋多为木制或用三块石板搭成,极为简陋,设于寨旁路口处或大路边行人休息处。家神信仰存在于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设立“家神”偶像。祭桥流行于黔东南大部分地区。龙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对象。
图腾崇拜方面。东部地区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他们世代传说着“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另有一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
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逢年过节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饮食也要随时敬奉祖先。许多地区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猪”、“椎牛祭祖”,黔东南有“吃牯脏”,黔中地区叫“敲巴郎”,黔西北、滇东北有打老牛习俗。其中,黔东南的吃牯脏至今盛行不衰,最为典型。吃牯脏亦称祭鼓节、鼓社节、鼓藏(牯脏)节,以宗族(鼓社)为单位,每七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寄居中在木鼓里,祭鼓就是敲击木鼓召唤祖先的灵魂来享用儿孙的供品。主祭者称为牯脏头,祭品牯脏牛是专门为此而饲养的。每届祭祀活动前后延续三年之久。
大多数苗族人虔信巫术。主要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还有蛊术等。巫术活动由巫师主持。巫师大多是非职业化的。他们在前述各种原生性崇拜和巫术活动中起着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师还兼任寨老。巫师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大多还能讲述本宗支的谱系、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和迁徙来源的路线,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古歌古词和民间故事,有的巫师还兼有歌师和舞师的职能。所以说,巫师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传承人,在苗族社会中充任知识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师还掌握一定的医术,懂得一些草药,在为人驱鬼的同时,辅以科学的医药手段。
除了这些传统信仰之外,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深入我国内地传教,在滇黔川交界地区、贵州凯里、湖南沅陵等地区有一些苗族群众皈依了基督教,在滇东南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尤其是滇东北、黔西北一带的基督教信仰曾经势头强盛,影响极大。外国传教使团或者传教士们在苗族地区开设了许多的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甚至实施了一些经济发展项目,对于苗族社会的`进步、政治地位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著名的牧师有安顺的党居仁、柏格理、张道慧、王树德等,前二者均殉职苗区。
新中国建立之后,基督教、天主教的影响一度衰微,近年有一定的复苏的趋势。但是,现在基督教、天主教实行“三自”,与1950年以前的基督教信仰在社会组织、社会影响甚至信仰内容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
国外的苗族,在越南、老挝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苗族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老挝、泰国的苗族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尽管如此,在他们的社会中,传统的祖先崇拜、灵魂观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民族历法]。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
远古时期,苗族文化科技十分发达,从近期发掘的苗族古历足见一般。苗族古历,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历法体系。
据中国著名天文学专家陈久金教授考证:苗族有古历体系。迄今为止,还没有他人能够推算、编写出苗族古历,笔者欲予尝试。
据笔者考证:中国苗族古历体系属阴阳历,以太阳历为主。
苗族古历以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365.25日,阳历平岁365日,闰岁366日。
每岁分为动月、偏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其中1、3、5、7、9月5个月为月长日,每月31日;动月、偏月、2、4、6、8、10月等7个月为月短日,每月30日。
以“冬至”为岁首、年首、节首、气首,属中国历法“子正人统”。
一岁分“冬至”(阳旦)、“夏至”(阴旦)两个年节,“冬至”前一日为苗历大年。
一岁分冷季、温季、热季三季,分上半岁和下半岁,每半岁中冷季、温季、热季各占两个月,一岁中冷季、温季、热季各占4个月。
上半岁由“冷渐热”,下半岁由“热渐冷”,岁岁循环往复。4岁1闰,附加值为1日,闰在动月,亦即岁首,闰月31日。
苗历10月的最后一日为除夕夜(“冬至”前一日)。
动月的第一个子日、丑日、寅日分别为天岁节、地岁节、人岁节。因此,有“岁首初日不出门”的苗习。
苗历除使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外,还用1、2、3、4、5、6、7、8、9、10、自然数相辅助记时、日、月、岁,为老人祝寿:“祝120岁高寿”。
十二生肖来源,与中国远古十二个氏族有关。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分12个月,一日分12个时辰,岁、月、日、时固定不变,日按十二生肖相记,循环使用。建制以“建”作日首,固定循环使用。
二十七宿与苗族九卦有关。
贵州苗族心得体会篇七
黎苗族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广泛分布在海南、云南、贵州等地。作为一名游客,我曾深入黎苗族地区,与当地群众接触,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深深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黎苗族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无论是黎族还是苗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表达方式。在黎苗族地区,我看到了许多黎苗族文化活动和传统技艺的传承。例如,跳竹竿舞、唱山歌、编织竹器等,这些活动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见。当地人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将他们的文化传统赋予新的生命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
二、待客之道。
黎苗族的待客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你是来到黎苗族村寨还是住宿在黎苗族家庭中,当地群众总是会一副热情好客的态度来欢迎你。他们不管是用自己的语言,还是用华语与你交流,总是让人感到非常亲切。而且,当地群众对待客人的态度是非常尊重的,他们会让你尝到最地道的黎苗族特色菜,甚至为你端上最好的酒水。
三、黎苗族的美食文化。
黎苗族的美食文化同样也是我内心深深感动的部分。当地群众做的菜肴简单而美味,大多数是由当地的山涧水源和丰富的山林资源制成。例如,酸汤鱼、板子鸡等,这些都是黎苗族的特色菜肴,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传统烹饪技巧和美食文化。而且,当地人吃饭的方式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大家围坐在一起,用手抓饭团或抓菜,加上喝着当地酒水,感觉非常亲切。
四、黎苗族的宗教信仰。
在黎苗族地区,我了解到他们信奉天道教,这是中国的一种宗教信仰。当地的天道教寺庙建筑比较特别,很多寺庙都是建在山洞中,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黎苗族人民普遍信奉一种叫做“气”的宗教信仰,相信万物之间有着某种“气场”的关联,而人的行为也会对“气”产生影响。
五、黎苗族的生态文明保护。
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黎苗族地区,我感受到当地的村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视。他们宣传环保、发展生态旅游,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同时,当地的群众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非常谨慎,不乱丢垃圾,不随意采伐山林,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更是让人产生敬佩之情。
结语。
总的来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黎苗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历史遗产。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开展文化交流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不只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我们应该持续不断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贵州苗族心得体会篇八
苗族舞,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之一,拥有着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元素,深受广大观众和文艺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而作为一名喜欢舞蹈的人,我也经常会参加苗族舞的学习和表演,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了苗族舞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段:苗族舞的风靡和魅力。
苗族舞在中国各大民族舞蹈中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节奏、舞步和服饰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动感的旋律和机动的节奏,让人不禁跃跃欲试,想要跟着音乐和舞者的节拍一起起舞。同时,苗族舞的服饰也极具特色,服饰上的花纹和图案形态多样,极富视觉冲击力,为舞蹈表演添加了不少灵感和美感。
第二段:苗族舞的基本舞步和技巧。
学习苗族舞,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舞步和技巧。比如说,苗族舞的基本节奏是4拍子,舞者需要在节奏中感受舞姿的变化,以体现出舞蹈的协调性和美感。此外,苗族舞注重手势和舞蹈摆臂,需要舞者在跳舞过程中灵活运用手势和动作,来展示舞蹈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段:苗族舞的表演和演出。
舞蹈不仅仅是一个人单独跳舞,更是一种艺术的表演。苗族舞的表演需要在音乐的流淌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和体验,以传递出对生活和人类情感的思考和理解。而在演出的时候,舞蹈团队所有成员需要充分配合,共同完成舞蹈表演,这样才能体现出苗族舞的魅力和韵味。
第四段:苗族舞对心情的影响和帮助。
跳舞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减轻心中的烦恼。而苗族舞的跳舞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跳跃、转圈和摆臂,不仅能够燃烧身体的热量,也能让人的心情得到彻底的释放和放松。跳完一段苗族舞后,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的运动和释放,也给了我很多能量和激励,让自己充满自信和活力。
第五段:对苗族文化和民俗的理解和认识。
苗族舞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中卓越的代表之一。学习苗族舞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苗族文化和民俗,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他的民间舞蹈。学习苗族舞、了解苗族文化,是一种文化交流和接触的体验,也是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修养的过程。
通过学习和表演苗族舞,我更深刻地认识了这种舞蹈的魅力和艺术,也增强了自己的文化意识和民俗意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仍会继续学习苗族舞,也期待着更多的舞蹈学习和探索的机会,让我在舞蹈中感受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贵州苗族心得体会篇九
游客朋友们,不管您来自哪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比方说上下班的高峰期、烟囱的浓烟、河流的污染、食品安全的担忧、夜晚不停的噪声、办公室空调的恒温;我们城市居民每天就像战斗机器一样,负担着城市生活的压力与无奈。我们不知不觉中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相处的感觉。
于是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到一个纯净的地方,寻找一些古人朴素的生活乐趣。于是古镇、小城、村寨成了我们疲惫身心暂时的乐园。很多朋友选择去西藏,因为那里有圣洁的雪山和神秘的风情。但是路途的遥远、高原的反应、不菲的费用,可能使我们的计划暂时推后。
不过这个时候,你们来到了贵州,我说:这是您一个明智的选择!
首先,您不用担心空气稀薄和气候寒冷,因为大家都感觉到了这里温和湿润的气候,纯净的空气使呼吸变成一种享受;虽然没有一望无际的雪山,却是满目葱茏的森林;如果您想体验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在我们的大山上、河流边、餐馆里、车窗外随处可以获得。
提到贵州的17个世居少数民族,我想问问大家知道都有哪些民族呢?(听游客回答后补充:苗、侗、布依、水、彝、仡佬、壮、瑶、土家、满、白、回、畲、蒙古、毛南、羌、仫佬)。
大家可能没有想到在我们贵州西北的毕节、大方一带还有蒙古族、满族这样的游牧民族能够在这里世居下来。其实我们贵州最具代表性的苗族也是在2019多年前才来到这里的。前面和大家说过,我们贵州是一个由历代组成的省份,苗族同胞可以说是我们贵州最早的了。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起源于五千多年前,黄帝时期的“九黎”部落。当时“九黎”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在与黄帝部落发生的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首领蚩尤被黄帝擒杀,剩下的余部退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三苗”部落,建立了三苗国。
在四千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三苗”又不断的发生战争;最后,三苗国被夏禹所灭。留下的苗人们节节败退,一部分被驱逐到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后来西部方言的苗族;一部分与华夏融合;另一部分形成商周时期所称的“南蛮”;因居住在汉水中游而被称为“荆楚蛮夷”。后来,荆楚蛮夷中先进的部分逐渐发展为楚族,建立楚国;而后进的部分继续迁入湖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的山区,大多数停留在了我们的黔东南地区,发展成为今天生活在我们贵州省苗岭深处的苗族同胞了。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苗族总人口890万人,有70%以上聚居在我们贵州。多少年来,我们的汉族同胞不断融合交汇,发展到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祖先古老的痕迹。那个刀耕火种的岁月痕迹却被这群苗族人在我们贵州的大山里保留了下来,苗族文化源远流长,从苗家衣食住行、歌舞娱乐、婚丧嫁娶中无不折射出其强大的文化魅力。
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敬酒是苗族人用来招待客人的最好礼遇,所以不管你到哪个苗寨作客,苗胞们都会用装满了酒的牛角杯唱起敬酒歌为您敬酒。喝完苗家米酒,走进苗寨,苗族同胞会用他们流传千年的歌舞欢迎贵客的到来。其中黔东南台江县的反排村木鼓舞最为有名,每当有祭祀活动和逢年过节的时候,全村人都会在木鼓的伴奏下跳起舞蹈,这种舞动作奔放、富有韵律,被欧美游客称为“东方迪斯科”。
苗族的歌舞多以扭胯为主,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苗族的部落基本上都在高山上,沿途走的都是山间小路,而苗族的服饰,女人都是穿着厚厚的裙子,当肩上挑着物品时,为了行走方便不得不提裙扭腰行走,致使他们胯部比较发达,故跳舞多以扭胯为主。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与生活往往会通过服装刺绣图案和歌曲世代口传。说到我们苗族人唱歌呀,就不得了了!我们知道中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就是苗族人,不过他们家是与黔东南紧紧相连的湖南湘西古丈县。她唱过的《大地飞歌》大家都很熟悉,飞歌就是我们苗族特有的一种演唱形式。可是为什么叫“飞歌”呢。这个和我们苗族同胞住的地方有关系。来到苗族同胞聚居中心,黔东南巴拉河流域、雷山县、台江县等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苗族村寨多依山而建,山寨与山寨之间,要传递信息,过去没有现代通讯工具,上山下山总要花不少功夫。聪明的苗族同胞就发现歌声比说话声音的强度大,传递远,于是用歌声来传递信息。大家想一下,歌声在大山之间唱过来,唱过去,不就像飞一样吗?所以就逐渐留下了这种具有动感与活力的演唱形式。现在苗族飞歌已经飘洋过海,我们贵州的苗族歌后阿幼朵甜美高亢的歌声就唱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上、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到了美国音乐厅。
说到这里,让我用一首我们苗族的飞歌献给大家,再次对您的到来表示感谢,唱得不一定地道,只为给大家多一些感受。(开始演唱,此时往往博得热烈掌声,如果不会唱就省略这一环节)谢谢大家的鼓励。
当我们走到村寨前,会看到整齐的耕地和清澈的河流。村寨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村中清洁的石头小路蜿蜒到每家每户。苗族人建房子需要用大量的木材,但是他们持续发展的意识很强,每出生一个小孩都要种下一片树林,每砍伐一颗大树,都要征得全村人的通过,每个寨子周围都是密布的森林,每个寨子也会有一颗最巨大的古树作为寨子的守护神。苗家人住的房子称为吊脚楼,不像福建土楼那么敦实封闭、也不像云南竹楼那么纤细通透,却有一种植根大山的朴素与执着。吊脚楼一般修建在半山腰上,采用当地整棵的杉树原木支架结构,支架由木楔结合,不用铁钉。然后在支架上刻出木槽,用木板入槽作为墙面,房顶过去是用杉树皮,现在多用小青瓦片。这种苗族民居一般修三层,最下一层堆杂物和喂养牲畜;第二层用作主人的起居;第三层以上就是房顶,用来堆放粮食。第二层往往有一个类似阳台的地方,那就是我们苗家女孩与外界交流的场所,叫做“美人靠”,苗家有女初长成,就会在这里一边刺绣准备嫁妆,一边哼唱山歌,等待有情人的出现。
苗族青年男女谈恋爱有一个固定的节日——姊妹饭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由未婚少女上山去采摘树叶和花朵,用来染出红、黄、白、蓝、黑等颜色混合而成的“五彩糯米饭”,这就是姊妹饭。姑娘们摆设条桌,陈列饭菜,几人或十几人集中在一起,热情接待来讨吃“姊妹饭”的男青年。外地来的男青年,到任何一家去向姑娘们表示祝贺和敬慕,并向她们讨吃“姊妹饭”,都能受到热情的款待。饭后,姑娘同小伙子相约到广场或村寨中其它地方去对情歌、谈恋爱,通宵达旦。通过吃“姊妹饭”这个节日活动,青年男女可以挑选自己的意中人,结成终身伴侣,所以说他们的婚恋是比较开放的。
如果我们到苗家作客吃饭呀,他们特殊的菜肴我们可不一定吃得惯。不过如果能吃到最有名的酸汤鱼,就是有口福了。酸汤是苗家人用米汤加野生红柿发酵而成,家家都准备得有。鱼当然是从河里打出的野生鱼了。酸汤煮鱼,汤味酸中带有回甘,鱼肉滑嫩鲜美,再煮些豆腐、蔬菜,开胃又营养。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火塘前,主人又会唱起敬酒歌,向客人敬上甘甜的米酒,让您乐不思归,流连忘返。
贵州苗族心得体会篇十
贵州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们常说“不到苗山不知中国”,苗族文化深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第一次来到贵州的时候,我就被苗族的风貌和文化所吸引。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度体验和感受,我对贵州苗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段:苗族民俗文化印象深刻。
谈到贵州苗族,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苗族民俗文化。苗族是一个充满了民俗文化和自然美景的民族。在苗家文化中,龙舞、蹴鞠、田间歌谣等文化形式影响深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看过苗族的龙舞表演之后,我深深地被龙舞的韵律和活力所吸引。龙舞是苗族人祈求丰收和好运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具有美轮美奂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龙舞中的舞者身穿五彩斑斓的服装,手持彩旗,抖动着龙身的尾巴,旋转、飞跃、跌倒,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身体冲击。观看苗族的龙舞表演,让我大开眼界,感受到了苗族民俗文化的力量和美好。
第二段:苗族风情自然原始。
苗族风情自然原始,这也是吸引我来到贵州的重要原因。贵州是一个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省份,在这里,大自然的原始之美令人震撼。苗族的建筑和风俗吸收了自然和人文的精华,重视生态、环保,集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于一体。
苗族山寨的建筑风格简朴大方,山寨中散布着许多草木芬芳、烟火气香的小街道,这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特别之处。在苗山的大自然中,我拥抱了蓝天和大地,寻找神秘的自然美景。沿着苗族山寨,我漫步在清澈的小溪边,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宁静。
第三段:苗家口味鲜美美味。
苗族的口味也是我深深爱上苗族的原因之一。苗家酿酒以米、玉米、小麦为原料,制作出来的酒清香可口,酒中进口的麸糠很容易化解,让人非常舒服。苗族的食品以质朴、自然、健康为特点,苗族的大米糯而香,农家菜则深受全国各地游客的喜爱。
我来到贵州之后,常常会去品尝一些有名的苗家美食。比如:酿糯米饼、酸汤肥肠、酸汤鱼及醪糟鸡腰子等等。这些美食的口感不仅是淳朴健康,还可以感受到苗族特有的美食文化。品尝苗家美食,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第四段:苗族传统手工艺术。
苗族传统手工艺术是苗族文化中的珍贵遗产。腊八蒸滑、苗绣、铜鼓、木雕、编织、纺织等传统手工艺术让我大开眼界。苗族的手工艺术普遍采用了纯天然材料,具有原始美和精湛简洁的特点。
在苗族山寨中,我欣赏到了苗族传统的织布艺术。苗族织布技艺以手工编制出的梭子编织技艺为代表,具有厚重的民俗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手工技艺。苗族的手工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苗绣,苗绣以蝴蝶为主题,别具风格。苗绣的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生动传神,让人惊叹不已。
第五段:结语。
在我的贵州之行中,我不仅体会到了苗族的民俗文化,还感受到了当地人们的淳朴与热情,以及自然原始带来的惊喜与感动。在我深入探索苗族文化的过程中,我对苗族的习俗、文化和信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走访苗家山寨、品尝传统美食、感受苗族手工艺术,让我爱上了苗族的文化,也更深刻地理解到了“不到苗山不知中国”的文化内涵。
贵州苗族心得体会篇十一
新年即将来临,每个脸上都洋溢无尽的喜悦。同学,朋友之间互赠着礼物,也会讲一些新年美好祝福语。
我独自站在窗边,看着外面被严冬肃杀了的一切,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唉!时间过得真快,20__年已接近尾声,新的一年又将来临!”
老师亲切的面庞在我的记忆中显得格外清晰。她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教师,脸上已有几条皱纹,却不显得苍老。在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关心和爱护之意,还有她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的无限热爱。
想到这些,我更觉得感伤,愈想便愈想,愈想便愈伤……。
突然,一片枯黄的树叶从我的眼前飘落,它昔日的娇美的面容不复存在,只剩下了干瘪的身体,憔悴的面色。此时,我心中产生了一种无法表达的敬佩:在生命属于你的那些日子里,你偷偷地抽出嫩芽,悄悄地茁壮成长,渐渐地独立,尽力制造营养——供应大树,也滋润自己。为了他人,你不分昼夜,不论阴晴圆缺,都不停止劳作。树因你而高大强壮,花因你而美丽苍茫。现在秋风宣告了你的生命结束,你却毫无怨言,只是轻轻地,幽幽地落下。我想:你的伟大终会有人懂得,有人赞叹!
时间就是这样的公平,它从不会停留,从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时间也是如此的无情,它使树叶由嫩绿变得枯黄,它使我们与老师,同学分开。
20__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将会来临。送上我最美好的祝愿:我们的友谊永存,我们的师生情谊地久天长!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儿童节、国庆节、端午节、中秋节,但我最喜欢、最期盼的是春节。
先说说春节的来历吧。传说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一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时,村里来了一位老人,此时,大家都在逃难,谁都不来关心这位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拿着食物来劝老人,说:“大家都在逃难呢!你也赶紧拿着食物逃吧!”老人却不慌不忙地说:“我能在你屋里呆会儿吗?”老婆婆急忙劝说老人,可老人只是笑而不答,老婆婆只好答应了老人。老人在房前挂上了火红的灯笼,门前有很多红色的东西。忽然,“年”来了,“年”走到老婆婆门前,只见红光四溅,“年”被吓跑了。这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被吓得魂飞魄散,逃出了桃花村。后来,人们把这人人高兴的日子称作“春节”。
春节到了,大街上热闹极了!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一排排商店门口,有的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的挂起了红红的大灯笼,有的贴上了印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祥语的对联。大街上的商店老板们都趁热打铁,大声叫卖。卖年货的小商店里陈列着火红的、大小不一的灯笼和印有吉祥语的一幅幅对联,目不暇接,前来的顾客绍绎不绝,使得老板应接不暇。小朋友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新衣裳在大街小巷上穿梭,脸上挂上了甜甜的笑容。大街上挤满了人,有大人,有小孩。烟花声、爆竹声、欢呼声、欢笑声笼罩了整个小镇,到处洋溢着喜气的气氛。
不仅在大街上,在家里也是如此。在家里,人们和从远方回来的亲人一起吃团圆饭,然后一起看春节晚会,一起聊天,我家也不例外。
那一年,我们一家和几位亲戚围着桌子吃火锅,爸爸妈妈一边吃一边聊,我只在一旁静静地、大口大口地品尝着美食。饭后,我们又在广场上放烟花,一支支烟花犹如一条条苍龙射入夜空,在皎洁的月光旁绽放。我也尝试着放了一支,但是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放烟花了。
春节真是个美好的日子。
原来,古人会在腊八节这天把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中国人总讲个面子,不能杀到人家家里大喊“欠债还钱!”于是债主就会泡一些腊八蒜送人,欠债的人收到自然心照不宣。古人把腊八蒜当做催债的提示,也是难得的苦心。
腊八节后紧接着小年。小年夜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即汉族的祀灶日。这个节日在各地有着不同的日期:在北方多数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有少数地区是除夕;在一些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泸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都称为小年夜;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人们把这一天称作“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
民间有个传说:灶王爷上天专告人间善恶,一旦哪一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送灶的时候,人们在灶王像前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种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使尽浑身解数来对付他:有的用麻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灶王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王不能乱说话。灶王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
接下来,一连几天我们都要筹备年货,直至除夕当天。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放鞭炮,还要守岁。守岁俗称“熬年”,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从掌灯时分入席,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要一直吃到深夜;还有的人家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整宿都不可入眠,至少也要等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才行,即使睡觉也不能脱去衣服。
按照老家过年的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八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腊八节这一天,妈妈会给我们全家熬一锅腊八粥,粥里有什么红豆、黑豆、黑米、花生、大枣——一大堆粮食和干果熬成的,可是,我却不太喜欢,对于我这种爱喝稀粥的孩子来说,粘稠的腊八粥喝起来真是一种煎熬。
在孩子们眼中,年货就是些吃的、喝的、玩的东西,每到这时,买东西置年货变成了我们的头等大事。爸爸妈妈会带我走遍各大商场,买糖、干果和各种点心、门神、对联、灯笼、玩具……通常一买都买上好多,甚至够我们家吃上半年的。都说:“姑娘爱花,小子爱炮”,我是个女生,却对炮情有独钟。爆竹、礼花、摔炮、嘀嘀筋、二踢脚都是我的最爱,每次逛街爸爸都会为我买上好多炮。据说,炮放多了,年兽就不敢来了。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姥姥姥爷家格外热闹。姥姥会早晨六点多就起来活面,炸好多麻花和焦叶,还给我们准备好多麦芽糖和江米糖,用老人家的话说“今天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
在这一天,爷爷奶奶家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奶奶通常会按照南方老家的习俗为我们做一大桌子菜,有传统的甜味粉蒸肉、白斩鸡、牛肉丸子、彩色饭团——各种佳肴,真是美味极了。在我看来,这简直是小型的美食聚会。
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大门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和福字,有些人家还贴上了威武的门神,一幅喜庆热闹的景象。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开始收拾家里的卫生,今天是旧历年的最后一天,一定要把屋子打扫干净迎接新年。午饭后,奶奶开始张罗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她告诉我,在南方老家过年是不吃饺子的,过年家家户户都包两个巴掌大的肉粽子,包好后放在一个巨大的铁锅里,架上柴火,要整整煮一天一夜才能煮熟。到了北方后,奶奶也入乡随俗了,过年也包起了饺子,不过奶奶包的饺子花样不多,但是她的技术还是比较娴熟的。今年,在妈妈、婶婶的帮助下奶奶包了好多饺子,满满4个大箅子才盛下。晚上,我们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饺子,一边看春晚,浓浓的年味围绕在我们身边。午夜十二点,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新的一年来到了!
每逢假期,我们一家人总是要出去转一转,玩一玩,这次也不例外。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从初二一直到初七到了离江苏很近的浙江省玩了一圈,其中有很多事情,让我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趣,比如说在鲁迅笔下描写得栩栩如生的百草园,去了绍兴一看才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菜园子;又比如说到了横店才知道什么是人山人海:如果走路时不小心没跟上,想挤都挤不回去,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堵车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其中在杭州宋城里面的经历,则是让我觉得最有趣的。
杭州宋城,是一个专门表现出杭州在宋朝时期时的一个主题公园,里面最有名的就是大型歌剧表演《宋城千古情》,除了这个,还有一条“怪街”,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有倒屋、斜屋、隐身屋,还有鬼屋。倒屋就是整个屋子被倒过来了,椅子桌子都在房顶上;斜屋的整个屋子都是歪过来的,刚进去会感觉头很晕,就像要跌倒一样;隐身屋其实就是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一个魔术,有一面墙就是个镜子,能够反射地板,使人看上去就与消失了一般;鬼屋是根据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而改编的,整个一吓死人的屋子,还好我没有心脏病,不然就没法活着出来了。
《宋城千古情》是宋城的招牌节目,自然我们也去看了。它分为序章《良渚之光》以及《宋宫宴舞》、《金戈铁马》、《美丽的西子,美丽的传说》、《世界在这里相聚》五场。看之前,导游向我们说看过一次后都不会忘记。当时我们都以为是导游在宣传,但看过后才发现确实如此。它从全方位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表演的精彩,演员们不止在舞台上表演,甚至都到观众席上来了,并且特效让人吃惊,有时地面会突然冒出一个水池,有时会从楼顶上“刷刷刷”射下一大堆刀,让我们都吃了一惊。
今年寒假已经结束了,可这些事情还是让我记忆深刻。我希望明年我们仍然能够出去玩,还会有这么多的有趣事情。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义卖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10篇)
- 最新纺织检验心得体会(优质12篇)
- 2023年技术研讨心得体会精选(模板9篇)
- 财务拜访心得体会简短(模板17篇)
- 造纸员工心得体会及收获(精选14篇)
- 最新积极学法心得体会范本(优秀14篇)
- 小学义卖心得体会(通用12篇)
- 饮水常规心得体会实用 饮用水卫生培训心得(9篇)
- 地球上线心得体会及收获 《地球上线》读后感(8篇)
- 红色班级心得体会精选(优秀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