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今朝心得体会报告(精选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3:05:45 |
  • ZTFB |
  • 11页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过去的经验变为宝贵的财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心得体会要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深度思考,不能泛泛而谈。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决胜今朝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今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调研,走进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习近平总书记从客厅、厨房到卫生间,看得十分仔细。楼上三间卧室,紧凑而温馨。窗外,远处山势雄奇、风景如画。总书记称赞道:“这是抬头见景啊!”

“抬头见景”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关心关切,也展现人民群众生活的时代巨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抬头见景”为志,为人民创造更多的“抬头见景”。

“景”中有“人民期盼”,要早立志,做早行人。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愿望,每代人也都有每代人的使命担当。曾几何时,一件新衣、一口肉香,就是老百姓过年的“味道”,也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群众奋斗的目标,现如今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胜利,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乡村振兴建设正如火如荼全面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年青的一代,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早立志,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需要之中,为早日实现人民群众心中美好生活而矢志不渝地奋进。要做早行人,既要未雨绸缪跨前一步想到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又要以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实干增强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时刻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勉励自己,把精力用在发展民生的投入上,落到为民的心坎里。

“景”中有“绿水青山”,要立恒志,做带头人。“绿水青山”既是人民群众眼中的美景,也昭示着未来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要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恒心,为人民守护、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宜居家园,把“绿水青山”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的“金山银山”。我们还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要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系列著作,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完整理解、准确领会、全面贯彻,做深入实践新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带头人,全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景”中有“复兴梦想”,要立大志,做领路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夙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当前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个伟大目标。大志大成。正是因为我们敢于立大志,才有了“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力量,才有了“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斗志,才有了创造一个接着一个“中国奇迹”的历史眷顾,我们要始终胸怀、坚定为民的大志。复兴之路是一条新的“长征路”,“一山放过一山拦”,有险关、有隘口,需要我们闯关夺隘、披荆斩棘。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政治能力,提高政治站位,无论是在平常时,还是在危难时、关键时都要能站得出、顶得上、干得成,当好新时代“长征路”上的“领路人”,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决胜今朝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当我走进高中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明白了“决胜今朝”的重要性。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就是竞争的舞台,取得好成绩成为人们评判你的标尺。通过努力学习,我深刻理解到,“决胜今朝”的能力在于培养积极的心态、高效的时间管理和恰当的目标设定。在这条漫漫的求学之路上,我体会到了决胜的心得体会。

首先,一个积极的心态对实现决胜至关重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在高中的学习中,困难和挑战时常出现,而一个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迎接挑战并克服困难。有一次,我在英语考试中遇到了一道难题,我本能地想放弃,但我想到了“决胜今朝”,于是我按照老师的建议重新审题,集中注意力,最终解答正确。当我拿到分数的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拥有积极的心态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次,高效的时间管理是决胜的关键。我们每天都只有24小时,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将每一刻都利用起来,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够取得好成绩。我曾经在高一的时候,因为对时间管理的不重视,总是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导致无法专注地完成任务。然而,我后来意识到这种做法无法达到“决胜今朝”的效果。于是,在高二的时候,我开始使用日程表,将每天的学习、活动和休息都详细安排,确保每分钟都能够被充分利用。这样不仅减轻了学业压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进而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此外,设定恰当的目标对于决胜至关重要。抱着追求卓越的心态,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在高中三年中,我建立了每周的目标清单,将主要任务分解为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小目标,并用评估和调整来检验进展。这让我明确了自己学习的方向,确保了学习的连续性。每当我实现一个小目标,我都会感到充实和自豪,同时也增强了我坚持努力下去的动力。

最后,决胜今朝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高中生涯只是一个维度,在未来的人生中我们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望和求索。我坚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参加各种兴趣班和培训课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决胜今朝”,这个简短的四个字,却承载着无数个孩子奋斗和拼搏的梦想。在高中的三年中,我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高效的时间管理和恰当的目标设定,体验到了决胜的心得体会。我相信,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只要我始终怀揣这种决胜的信念和心态,我就能够不断超越自己,驶向成功的彼岸。

决胜今朝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我们以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之“治”锻造“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伟大精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8年来,党旗引领,战鼓催征,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团结协作,尽锐出战,将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狠抓落实,密切配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合力开创了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8年来,扶贫工作有序推进,顶层设计日臻完善,组织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农村社会基层治理良好局面稳步推进。可以见得,党的坚强领导始终是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的团结协作始终是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底气”。

我们以实事求是、推陈出新之“智”锻造“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重要经验。精准扶贫理念,不仅彰显着“中国智慧”,更为世界各国递交了一份“中国方案”,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50多次考察调研扶贫工作。从“借鸡生蛋”到“小额信贷”,从“要想富先修路”到“扶贫先扶志”,从“易地搬迁”到“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精准扶贫理念,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在前行中摸索,一步一个脚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创造性地融合了新方法、新业态、新模式,锻造了新时代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

我们以披荆斩棘、倾力奉献之“志”锻造“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而这背后,是无数扶贫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披荆斩棘、倾力奉献。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为中国的扶贫事业写下了璀璨的注脚。李保国、张桂梅、黄大发、黄文秀、黄诗燕……他们用肩膀撑起一片天地,用汗水浇灌希望,用行动践行了“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以这样一种栉风沐雨、披星戴月的伟大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我们以这样一种“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难越向前”的伟大精神铸就了伟大成就。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当从脱贫攻坚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动力,乘势而上,奋勇拼搏,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决胜今朝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份“伟业”描摹出了最壮丽的山河画卷,画中既有“小流溪溪”永生不息,又有“高山仰止”旖旎无限。

流淌的“小溪”,流出脱贫攻坚八年以来的丰硕成果。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一项项数据的背后尽是人民的辛苦与汗水,乡亲们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的发展思想,在此刻熠熠生辉。“千年大跨越,日月换新天”,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成绩,形成了一套全球脱贫可借鉴、可复制的“中国方案”,为依然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第三世界贫困国带去了光明和希望,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这是惠及世界的成就,这是辉映百年大党不变初心的成就,它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画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雄伟的“高山”,挺出扶贫前线不畏艰难的数千英雄。毛相林、白晶莹、李玉、张桂梅、赵亚夫、夏森,这简简单单6个平凡的名字背后,深藏着“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是扶贫战线中甘为人梯的代表,也是此次表彰大会中脱贫攻坚楷模称号的获得者。他们是“万万千千”中站在领奖台上的“一”,也是同一份事业、同一块土地上的“万万千千”,他们的身后有遍布全国各地的300多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挥洒汗水的身影,也有众多数不清数、叫不上名的乡村干部、普通民众无私奉献的付出。正是因为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才创造了这个彪炳千秋的人间奇迹。

画卷未完徐徐图,乘风破浪正当时。这幅山水画才美景初露,脱贫摘帽只是一个开始,伟大的征程才刚刚启程。“一年之计在于春”,乡村振兴迎春盛,万物生长时节里的振兴工作必将焕发新机、盎然兴盛。听,画中的黄河汹涌奔腾、一往无前,长江碧波荡漾、两岸猿声;看,画中的雄峰高耸入云、巍峨屹立,长城万里绵延、昂扬神州。

决胜今朝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贯彻落实同志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继续深化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社会参与等精准扶贫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贫困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为精准推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大力实施七项专项行动,把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实施教育扶贫行动,确保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健康扶贫行动,确保医疗救助缓解一批,提高贫困人口身体素质,减轻其医疗负担,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施金融扶贫行动,拓宽扶贫投入渠道,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施劳务协作对接行动,推动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探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统筹扶贫脱贫的新模式;实施交通扶贫行动,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交通条件,为其加快发展、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实施中央企业与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营造社会参与扶贫氛围,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把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改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转移就业成效;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生产;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帮助贫困地区打开产品销路;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工程。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决胜今朝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但是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中国之所以取得扶贫减贫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建立了完备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形成了高效的扶贫开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为大规模减贫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分阶段明确减贫目标、扶贫标准、专项规划;坚持精准方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应扶尽扶;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这些成功经验,深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当前世界形势日趋复杂,中美贸易战日渐胶着,全世界又爆发新冠疫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尤为艰难。据国际媒体报道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世界经济不断萎缩,全球经济将进入衰退期。无论情况如何,全球贫困状况可能自1990年以来首次增加,可能把一些国家推回约30年前的贫穷水平。在疫情发展最严重的情境下,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将增加4.34亿。中国作为此次全球战疫的先锋队,首战告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4月8日武汉解封,全国各行各业快速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国内经济全面复苏,勤劳的中国人民又让中国这台超大型机械重新启动并稳稳地向前推进。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决胜今朝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啊,共同富裕。”一句“扶一把”以“硬作风”诠释为民情怀,更是鼓舞了“攻坚关头需放胆,决战之际看担当”的士气,展现出“千秋沧桑、百年求索、一朝圆梦”的决胜脱贫“情结”。

要在产业带动上“扶一把”,让“输血”与“造血”相连。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久之计,贫困地区、贫困人群急需“授鱼”,解“燃眉之急”,但一味“输血”却是不够的,更需要“授渔”,由“单向输血”转向“长期造血”,解决长远问题,坚决将“穷根”拔起,把“富根”种下,力争早日枝繁叶茂,让产业这把“利器”成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贫困人口安居乐业的“稳定器”。在产业带动上“扶一把”,尤其需要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让党建搭建“贫困群众致富”到“贫困村致富”的桥梁。通过党建发力,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扶贫产业,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让“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产品“走出去”,把“土疙瘩”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元宝”,提高带贫覆盖面和延伸线,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借助产业扶贫走向致富路。

要在教育引领上“扶一把”,让“扶智”与“扶志”相应。人无精神不立。贫困现象从表象上看是物质贫困,从根源上剖析往往也伴随着精神贫困。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等重要,只注重补物质短板,而忽视精神扶贫,这样的脱贫是低质量的、不可持续的脱贫。当前一些贫困群众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对新事物、新技术、新观念接受程度不高,对脱贫攻坚工作认识不足,一些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如果不解决这些“看不见的贫困”,会影响脱贫攻坚事业的推进,因此要注重培养、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既富口袋,更富脑袋。要在教育引领上“扶一把”,就要推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思想引导,让贫困群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真扶贫”“扶真贫”的决心,做到智随志走、志以智强,用志气消除思想上的惰性、用智慧填补能力上的不足,才能真正拔除穷根。

要在民生保障上“扶一把”,让“清零”与“巩固”相促。民生工程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两不愁三保障”是检验脱贫的硬指标,现在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问题基本“清零”,但防止返贫和巩固脱贫成效同样重要。要在民生保障上“扶一把”,就要做实服务民生之事,对标“小康”要求,压紧压实为民办实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做到多用心谋民利、沉下去惠民生,在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上见真章,避免“雷声大雨点小”“口惠而实不至”,把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变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社会“平安指数”、百姓“幸福指数”,确保基本民生保障兜住、兜准、兜稳,高水平全面小康收好官。

千年追寻,圆梦就在今朝。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在这场与机遇赛跑的非凡考验中,担当显忠诚、落实见本色,我们唯有绷紧弦、加把劲,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才能不辜负群众期待,向着全面胜利的目标奋力冲刺!

决胜今朝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在脱贫攻坚奇迹的背后,是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我们要破译脱贫“奇迹”后的“红色密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乘势而上,向着乡村振兴再出发。

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决战决胜“战斗堡垒”。“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增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关键因素。选优配强“带头人”,从政治意识强、组织能力强、发展本领强的能人乡贤、退役军人、行家里手甚至是机关干部中精选“两委”班子,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打造引领脱贫攻坚的“先锋队伍”。激发干事“创业力”,树立在脱贫攻坚考察识别和选拔任用干部的导向,大力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表现优秀、成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认可的干部,推动形成优者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环境,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增强支部“引领力”,围绕党支部“五化”建设,着力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同时完善星级堡垒考评激励机制,以绩效考核促进担当作为,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强化人才助力,集结克难攻坚“铁军队伍”。“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就是脱贫攻坚的金钥匙,推动急需人才向贫困地区基层一线流动,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推动人才下沉,各级党组织放宽视野“选”、聚焦需求“派”、搭建载体“促”,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壁垒,引导优秀人才投身贫困基层,为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效注入“源头活水”。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加大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关心关爱措施,打好引才、育才、留才“三张牌”,为贫困地区发展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下的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推动农技专家、科技人才、医疗队伍、教育资源等进村下乡,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向贫困群众传经送宝,发挥人才“输血”作用。

聚焦产业发展,提高脱贫致富“造血功能”。“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农民富。”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党建引领+产业脱贫”,更是为稳定脱贫和长期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因村制宜发展产业,立足实际、立足资源、立足特色,依托村党支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旅游产业等扶贫项目,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推动资源变资产变资本,实现农户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壮大。实施产业扶贫带动工程,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打造“龙头+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强产业扶贫“造血”机能,把“绿水青山”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推动土地流转与扶贫解困“联姻”,积极协调资金和政策,将部分土地流转到村内种植大户,为贫困户持续带来收入的同时,还能吸纳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挣到“两份工钱”。加强党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党员和村民积极参与,帮助党员群众掌握致富技能,形成“进门是培训课堂,出门是实践基地”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