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精选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1:45:19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梳理,能够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共同进步。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一

被罚圈,即指因违反行为规范而受到处罚,被限制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进行活动。这种处罚方式常常用于学校、军队或者其他组织中,目的是为了使被罚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思考和反省来改正错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被罚圈虽然看似简单粗暴,但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对被罚者来说,亦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当一个人被罚进圈内时,往往会感到羞愧和沮丧,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导致了这种处罚。而与此同时,这个封闭而有限的空间也对被罚者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限制。他们不再能自由地行走、与他人交流,甚至连上厕所都需要他人的协助。这种限制的感受让人深刻反思自己的过错,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被罚圈的存在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举止,明白自己的作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

第三段:反思与成长。

被罚圈的处罚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限制,更重要的是通过思考和反省,使被罚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为之付出相应的代价。在被罚圈中,时间的流逝让人对错误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为改正错误提供了机会。被罚者可以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明确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并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这个过程不仅是一种反思,更是一种成长。通过被罚圈,被罚者可以从错误中找到教训,更好地完成自我教育。

第四段:检验约束和自我约束能力。

被罚圈虽然是一种外在的约束,但它也是对被罚人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的一次考验。被罚者不能倚赖他人提供的便利,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他们需要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适应被罚圈的条件。这种自觉的调整不仅仅体现了被罚者对罚单的尊重,还展现了他们自我约束的能力。被罚者通过自我约束和自律,培养出更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反省。

第五段:重获自由与新的机遇。

被罚圈是一种短暂的处罚方式,它的目的并不是让被罚者永远受到限制,而是希望他们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和反省后能够成长为更好的人。当被罚者从圈中走出时,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有了新的机遇和可能。他们可以以更成熟和自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且将罚圈的经历应用于未来的人生中。被罚圈不仅是一次教育,更是一次契机,通过它,被罚者可以重获自由,并以新的面貌迎接更多的机遇。

总结:

被罚圈虽然给被罚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限制,但它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人思考和反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被罚圈不仅考验被罚者的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且能够培养被罚者更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被罚圈,被罚者可以重获自由,并以新的面貌面向未来。被罚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和成长机会,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改正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二

被罚站是一种常见的惩罚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件耳熟能详的事情。我也曾因为调皮捣蛋而被老师罚站,虽然只是短暂的时间,但我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感悟和体会。

作为被罚站的人,最初的反应可能是愤怒和不满,甚至会想着对老师进行报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逐渐冷静下来,思维变得清晰起来。此时,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反思自己的错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段:罚站的意义。

罚站虽然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惩罚方式,但它并不仅仅是为了惩罚我们的不良行为。罚站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激发我们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的能力。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找到改正的方法和途径,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四段:罚站的启示。

被罚站是一种小小的惩罚方式,但它催生出的启示却大大超出了它所带来的“刑罚”。这种惩罚方式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但关键是如何去面对这些挫折和困难,如何在这些挫折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罚站教会我们只要坚定信念,坚韧不拔,定会有所成就。

第五段:结尾。

总之,被罚站可能是我们学生时期的一种必经历程,它不仅能够惩罚我们的不良行为,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错误并寻找改进的途径。以此为契机,我们应该好好对待罚站这种惩罚方式,从中汲取力量,努力成长为一个更加智慧、成熟、坚韧的人。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三

学生时期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而逃课作为学生们非常流行的一种行为,在现在也依然广泛存在。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校方的惩罚力度也逐渐加强,许多学生因此遭到了逃课被罚的结果。今天,我将分享我自己逃课被罚的经历以及对此的体会和思考。

我记得那是一节我比较讨厌的课程,于是我选择推迟到晚自习时再补回来。结果,在该课程的第二天,老师就点名到了我的名字。我当时心里特别紧张,不知所措,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前去。老师训斥了我一顿,然后让我留在教室里自习。这次逃课的行为给我带来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惩罚,也让我从此注意到逃课的后果。

逃课被罚的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了逃课带来的不良后果。首先,不仅会带来时间上的损失和学习上的滞后,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形象。其次,由于逃课行为违反了校规,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第四段:思考与启示。

如何避免逃课行为?首先,需要找到自己能够喜欢并且容易坚持的学习方式,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其次,应该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另外,还需要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保证早睡早起,合理分配各项任务和学习内容。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到逃课行为的严重性,切勿轻易放弃,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第五段:总结。

逃课被罚的经历是我学习中的一步重要的经验,也让我获得了深刻的体会和启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我们都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和工作的机会,争取更好的未来。同时,希望所有受到逃课惩罚的学生朋友,以此为警惕,珍惜自己的学习时光,不负重托,争做优秀的学生,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职场上,被罚岗是一种常见的惩罚方式,无论是因为工作失职、违反公司规定,还是其他原因,我们都可能面临被罚岗的情况。被罚岗不仅是一种惩罚,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本文将分享我在被罚岗期间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接受责任(200字)。

当我得知自己被罚岗时,我首先感到的是失落和沮丧。然而,我很快意识到这是因为我没有尽到我的职责或者是犯了错误。我意识到,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被罚岗,我都应该首先接受责任。我回顾自己的行为,找出出了问题的地方,寻找改进的方法。接受责任是成长的关键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步。

第三段:思考反省(200字)。

在被罚岗期间,我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反省自己的行为。我思考着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以及我是否有改变的必要。反省将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局限,并且在改进中不断提升自己。通过反省,我发现我在工作中缺乏耐心和细致,对细节的处理不够谨慎。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四段:积极主动(250字)。

在被罚岗期间,我意识到只有积极主动才能逐渐摆脱困境。我主动请教同事和领导,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指导可以帮助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我还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以表达我对团队的贡献和对个人进步的渴望。积极主动让我在被罚岗期间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第五段:重振自信(250字)。

被罚岗期间,我无疑是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然而,我并没有放弃,相反,我努力克服困难并展现出我的价值。我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让我重拾了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被罚岗期间,虽然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但我相信通过我不断的努力和付出,一定能够一步步走出困境,重新获得领导的信任和承认。

总结(150字)。

被罚岗是职场中常见的惩罚方式,但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通过接受责任、思考反省、积极主动、重振自信,我们可以从被罚岗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被罚岗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改进中成长和进步。无论是在被罚岗期间还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冷静和乐观的心态,以面对职场中的各种挑战。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五

人人都知道,违章行为是极其有害的。对违章行为若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性违章,而一旦形成习惯性违章后,人们便“习以为常”,常常“自觉和不自觉”地发生违章现象,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反习惯性违章必须抓住“人”这个因素,一要做好安全教育的创新,二要从一般性违章行为抓起,坚决防止形成不安全的习惯。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安全教育。”综观我国目前电力企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我们发现许多领域存在空白或是滞后,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和适应企业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注重做好安全教育培训的创新工作。

如何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的创新,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式。针对安全教育广泛性的特点,采取分层次教育培训方式。根据不同岗位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手段及内容。

对技术、管理人员通过传播安全教育新思路,宣传相关政策法规新动向,理顺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新思路;对一线生产员工以贴近工作实践的内容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结合各时期安全动态与企业内部安全活动特点,开展相关安全专题讲座,加强生产员工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以浓烈的安全宣传氛围深入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构筑企业内部职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安全协作环境。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开展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积极开发和传播多媒体安全教材,以生动逼真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大力开发具有各种岗位、工种特点的事故预想与处理仿真系统,开展事故演练培训,提高职工防范事故的能力。

二是构筑良好的安全教育培训阵地。生产第一线员工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是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的核心。为确保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生产第一线员工中积极挖掘和培养安全教育骨干,利用班组教育中的人缘和地缘优势,根据不同班组的生产作业特点,及时调整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在生产第一线建设一个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阵地。

三是确立安全教育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础,须立足于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综合测试与考核评价。实施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评,避免安全教育工作走过场。一方面要激发全体安全教育工作者积极创新,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效能;另一方面要调动员工参与安全教育的热情,保障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推行岗位绩效奖励与岗位竞争机制,以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的提高,扭转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局面,完善企业内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反违章、反习惯性违章,确保安全生产,要做到以人为本,搞好预防、监督工作。企业员工由于文化参差不齐,工作时间长短不同,阅历不同,年龄不同,在反违章和习惯性违章活动中,要时刻抓住“人”这个因素,根据不同的任务、时间、地点、环境、人员,采取“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加强安全措施,控制违章和事故的发生。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六

小时候,被罚站是我们上学最为不愿意的事情之一。每当站在走廊上,看着同学们在教室里玩耍,我们内心都是痛苦的。然而,现在回过头来看,被罚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想办法改正,并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因此,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被罚站心得体会。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会被老师罚站。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没听懂老师的意思,就在课堂上大声回答了一个错误的问题,结果被老师批评了并罚站了一节课。那时,我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不应该被罚站。但后来想想,我发现原来是我没有仔细听老师讲解,自己没有好好学习,才会遇到这种尴尬的局面。这个教训让我深刻认识到,平时要认真听课,学好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三、被罚站的教育意义。

被罚站,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罚站虽然是一种惩罚方式,但它能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这个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在站立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间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除此之外,罚站也能够锻炼我们的耐心,耐性和毅力,以及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品质对我们日后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四、我的成长历程。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太淘气而被老师罚站。每次罚站,我都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但是,逐渐地,我开始理解后来我成长为一个更加懂事的人。我开始认识到,变成一个好学生很重要。从此以后,我更加努力地学习,认真做好作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我渐渐地成为老师眼中出色的学生,与同学们相处也变得更为友善。

五、总结。

罚站虽然是一种教育方式,但背后的教育意义远不止于此。罚站可以提高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非法行为的意识,让我们有时间去反思自己的过错,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罚站也教会我们如何接受惩罚,以及如何从中学到教训。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能体会到被罚站对我们人的成长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因此,无论我们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想办法改正,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共识: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而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此外,学习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卓越的姿态。基于这种认识,学校、教师和父母都努力地在推进学生的学习道路上不断加油鼓劲,督促学生认真学习,遵守校规校纪。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学不够重视学习,逃课被罚的场景不时出现。笔者在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曾经历过这种情况,现在回忆起来,有些心得体会。

首先,逃课是行为出现问题的先导因素。在学校,时刻被督促的学生们,逃课行为无异于为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烦,损害自己未来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逃课的行为也反映了学生的态度问题,即缺乏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和责任心。学校教育的初衷就是为了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种行为,就没有实现培养初衷的可能了。

其次,逃课罚款应该是一种教育措施。逃课可能会有罚款这样的后果,这样做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负担经济压力。相反,这是一种教育措施,目的是帮助学生检视自己的行为,加强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学校应该通过公正的流程,规范的处罚方式来提醒学生,告诉他们逃课的行为还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和责任心。

第三,逃课被罚需要正确认识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在面对逃课被罚这种情况时,学校和教师应该用高度自律的态度来引导学生,而不是简单地从道义和法律层面去考虑问题。准确地把握逃课罚款的教育作用,不是简单的追究责任,而是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而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第四,学生自身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学校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但是,每个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才是决定他们成败的核心因素。学生应该对自己的逃课行为进行深入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观念,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内在的价值。

最后,惟有切实弘扬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推进恰当的教育机制改革,才能最大优化逃课被罚带来的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心底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非常之处。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八

被罚站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它作为一种惩罚,可以让人警醒自己的错误行为。我也曾经被老师罚过站,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和体会。

在我被罚站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羞愧和不自在。所有同学的目光都射向了我,我感到自己非常丢脸。有时候,老师还会让我们面对墙壁,这时候我更是感到孤独和无助。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种不适感并没有持续很久。当我冷静下来后,我开始思考我所犯的错误和如何改正它。

被罚站虽然是一种惩罚,但是它确实也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它能够让我们认识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它能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会带来后果的,从而让我们更加警醒。最后,它也是一种锻炼,可以让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耐心和冷静。

第四段:如何避免再次被罚站。

被罚站虽然有着很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次次被罚站。为了避免再次被罚站,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并严格遵守它们。我们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不打闹,不玩手机等,做到不给老师添麻烦。最后,我们也需要学会道歉和认错,及时纠正错误并表现出诚恳的态度。

第五段:总结和感悟。

被罚站虽然给人带来了一些不适和惩罚,但它也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被罚站,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它,警醒自己并遵守行为规范和准则。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而且也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因此,当我们再次被罚站时,不要气馁或者逃避,而是要认真思考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它。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九

被罚岗是一种常见的惩罚方式,它不仅让个人感受到自己的错误,也对他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近期,我不幸因疏忽大意而被罚岗,并从中体会到一些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被罚岗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和思考。

第二段:深刻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在被罚岗期间,我深刻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员工,我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时刻保持警惕和高度的注意力。然而,由于疏忽大意,我犯了一个简单却严重的错误,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这次经历使我意识到,只有对工作负责任,才能够减少错误的发生,并以高效率和高质量完成工作。

第三段:学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被罚岗也让我学会了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在被罚岗期间,我反思自己的错误,并总结出导致错误发生的原因。我意识到,纵观整个过程,我缺乏对细节的重视和对任务的细致分析,导致了错误的发生。从而,我下定决心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我开始注重细节,提高观察力和思考力,确保以后的工作更加精准和高效。

第四段:重塑信任和树立良好形象。

被罚岗还让我认识到,信任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被罚岗期间,我深感上级对我的不信任和对我能力的怀疑。我觉得非常难过和受挫,但同时也明白,这是我自己的失误造成的。因此,我决定通过努力工作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来重塑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我接受了领导的指导和建议,不断学习和进步,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恢复信任。

第五段:反思与成长。

被罚岗期间的反思和成长是最宝贵的。通过这次经历,我对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明白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学会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我意识到,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直接影响到个人的信任与形象。通过努力工作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相信未来的我将会变得更加出色和优秀。

总结:

通过这次被罚岗的经历,我深深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学会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恢复领导的信任和树立良好的形象,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应该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专注,责无旁贷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只有不断反思和成长,我们才能够在工作中更加出色和卓越。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十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经常会遭遇到老师批评或罚抄的情况。而罚抄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生时代必须要面对的一件事情。可能你会感觉很难过,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觉得罚抄很无聊,缺乏意义。但实际上,罚抄对我们的成长十分重要。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罚抄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吧。

二、增加学习效率。

罚抄意味着你要花一定的时间完成一项任务,这将使你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当你被罚抄时,你会强迫自己完成任务,不断地梳理、整理思路,并查阅相关资料,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你的写作技巧也会得到提升,使你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三、提高专注力和耐力。

写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而罚抄就是为了要让你专注地坐在那里,不断地思考和写作,以此提高你的专注力和耐力。这种练习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面对一些复杂的学习任务时,能够更加坚定地面对挑战,并且坚持完成任务。

四、加强表达能力。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能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技能。在罚抄中,你需要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注意到自己在语言和表达方面的不足,进而意识到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这将有助于你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锻炼自律性和责任感。

罚抄需要你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使你必须有良好的自律性和责任感,来完成任务并达到老师的要求。而在镌刻罚抄时,你会学会如何自行安排时间、规划任务,同时,在试图恢复自己的信誉和口碑方面展现出更积极的努力,这能够锻炼我们的责任感和决心,培养出坚韧不拔的品质。

六、总结。

总之,对于被罚抄的同学,不要气馁,认真地写完每个字,从中寻找知识的乐趣。试着将罚抄视为一种锻炼方法,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无论是增加学习效率,提高专注力和耐力,加强表达能力,还是锻炼自律性和责任感,罚抄都可以带给你许多好处。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十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校园里,违反纪律是不被允许的。无论是迟到,旷课,还是乱扔垃圾,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而在这些处罚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被罚抄心得体会。这种处罚方式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让其思考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能够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自身经历了这一过程,并且充分认识到了其中的意义,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我曾经因为一次课上迟到为班级制定的规定被罚抄心得体会,刚开始我对这种处罚方式心存不满。但随着被迫思考,我渐渐认为被罚抄心得体会有其独特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使我回首过去的错误,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所不当;其次,它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了解了自己的不足。通过这个过程,我逐渐意识到自己需要努力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同时确立更加有意义的目标。

第三段:抄写过程中的收获(250字)。

在开始抄写思考体会的时候,我的字很丑,很难看,在慢慢的写的过程中,我在那些东西中学到了很多。我不仅学到了如何用一种优美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思考,同时还学到了如何写出真正有内涵的思考。这个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反思,并且找到了各种问题的根源。抄写期间还帮助我学会了如何认真思考已经发生的事情,并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和想法。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明确了自己应该如何去面对未来,如何更加现实的看待生活,为我的将来打好基础。

第四段:收获的点滴延伸(250字)。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认识到,从罚抄体会中获得的收获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这些收获不仅仅是跟自己有关系的事情,也包括了与周围的人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加诚实地面对自己,并且了解了自己想要的未来。同时,罚抄体会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我在未来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些哲理内容使我成长为一个更加有思想、有理性、有责任心的人。

第五段:结尾(200字)。

总之,从被罚抄体会中,可以获得很多收获并成长。我发现,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困难,需要的只是一些勇气和决心。尽管这是一个小小的事情,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东西。当我们在面对今后的挑战时,我相信这些学习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精神就会成为我们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的动力。最后,我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使这些精神成为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十二

年轻的贝卡利亚在他26岁的时候写下了名噪一时又流传百年的《论犯罪与刑罚》。翻开这本小册子,四十七章主题鲜明,每章着墨几百字至几千字不等,文笔思辨,语言风格形象就像意大利人普有的歌剧性格。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生活在意大利封建社会晚期的青年人的对理性的热忱和改造社会的报复。

《论犯罪与刑罚》被后人称之为刑法开山之作,贝卡利亚的基本观点也被后来法学研究者归纳为“罪行法定”、“罪刑相适”、“宽和刑罚”“预防犯罪”等多个原则,其本人也被尊称为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在当今法律已经成熟为一门实践学科的时代下,当时他提出的很多观点也早已瓜熟蒂落,成为了刑法学子都耳熟能详的道理。读这本手册,却清晰地看到这些不需辩驳的共识却在来到人类理性世界的初期,如此稚嫩,在一阵血雨腥风中由一批启蒙学家用最带着最真诚的样子保驾护航,才最终出现在人们面前。

一、封建刑法体系和启蒙运动下的自然法理论。

私以为,理解《论犯罪与刑法》以及其他一切启蒙时代的著作,首先必须从当时社会环境和主要思潮出发,才能掌握其论述的内在逻辑。

凡是大变革时期,法律著书则多以应然性讨论为主,《论犯罪与刑法》也正体现了这样的历史规律,贝卡利亚的理论并非依存于“实在法”,讨论的更多是“刑法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宗教的统治下,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完全成了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限制人的言论和行动自由、强制推行禁欲主义的工具。当时,各种社会调节手段还未取得独立的地位,它同各种习惯、宗教信仰及道德规范混杂在一起,刑法和各种性质的纪律处分和治安行政措施之间,还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参见:《[意]切萨雷贝卡利亚;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导读:贝卡利亚及其刑法思想黄风》,北京大学出版社20__年版,第120至122页这里可以进行讨论的一点是,这里的判断是否仅仅是基于“社会契约”的论断。如果按照国家暴力理论,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那么所有由国家行政部门或者是取代国家职能的“教会”所采取的社会调节手段均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正是封建社会下罪行擅断、酷刑威吓已经极大越过了人类理性和良知的界限,一本关于刑法的应然立论被社会所急需。

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等自然法理论作为贝卡利亚的理论前提,构成了《论犯罪与刑法》的立论基础。启蒙思潮下,“自然状态”,”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是届时知识分子常常放在嘴边的流行词汇,一整套的自然法理论是启蒙思想家们著书立说的共同基石。尽管他们的学说和政治主张尽管各具特色甚至有较大差别,但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强调法治和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力图将法从中世纪神学法律观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等方面,有广泛的共同性。

贝卡利亚开开篇这样描述自然状态下的人类社会:离群索居的人们被连续的战争状态弄得筋疲力尽,也无力享受那种由于朝不保夕而变得空有其名的自由,法律就是把这些人联合成社会的条件。(chapter1刑罚的起源p1)人类的繁衍尽管本身规模并不大,却远远超过了贫瘠荒凉的自然界为满足人们日益错综复杂的需要而提供的手段,这就使一部分野蛮人联合起来。为了抵抗这最初的联盟,必然又形成了新的联盟。就这样,战争状态从个人之间转移到国家之间。

由此可见,正是这种需要迫使人们割让自己的一部分自由,而且,无疑每个人都希望交给公共保存的那份自由尽量少些,只有足以让别人保护自己就行了。这一份份最少量自由的.结晶形成惩罚权。一切额外的东西都是擅断,而不是公正,是杜撰而不是权利。(chapter2惩罚权p9),于是人们应该按照社会契约的原则形成有规范的社会:“人们牺牲一部分自由是为了平安无忧地享受剩下地那份自由。为了切身利益而牺牲地这一份份自由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国家地军权。君主就是这一份份自由地合法保存者和管理者。“(chapter1刑罚的起源p1)法律源自于臣民根据其共同意志向君主公开或漠视的忠诚宣誓,作为约束是控制个人利益内在躁动的必要手段。法律真正的和实际的权威正在于此。(chapter4对法律的解释p12)。

贝卡利亚正是从这些自然法理论出法,推理出了对犯罪与刑罚的具体论点:法律的权威与正义即来源于代表社会公共意志的社会契约,犯罪只不过是对契约的违反。仅作为社会部分成员的司法官员不具备解释法律的权利。正是因为民众让渡的时自身最小限度的自由,所以主张宽和的刑罚政策,反对刑讯、酷刑和死刑。

另外有意思的是,贝卡利亚在论述“刑罚”的有效性时大量运用了心理学的分析方,借用当时流行的“联想主义心理学”论证了刑罚的必然性比残酷性更有效,他论证“即便时最小的恶果,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chapter27刑罚的宽和p62),刑讯是一种合法暴力,审查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真相。在痉挛和痛苦中讲真话并不那么自由……痛苦的影响可以增加到这种地步:它占据了人的整个感觉,给受折磨者留下的唯一自由只是选择眼前摆脱惩罚的最短途径,这时候,犯人的这种回答是必然的,就像在火与水的考验所出现的情况一样。(chapter16刑讯p39)习惯是一种主宰着一切感知物的王权,一个人说话、走路、寻求生活需要,都离不开习惯的帮助;同样,道德观念只有通过持续和反复影响才会印入人的脑海。处死罪犯的场面尽管可怕,但只是暂时的,如果把罪犯变成劳逸犯,让他用自己的劳苦来补偿他所侵犯的社会,那么,这种丧失自由的借鉴则是长久的和痛苦的,这乃是制止犯罪最强有力的手段。(chaper28关于死刑p66)。

二、具体观点的辨析。

除去贝卡利亚的主要观点“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宽和刑法”、“反对刑讯、酷刑、死刑”、“预防犯罪”等观点之外,贝卡利亚还就“证人的可信度”、“证据的公正性”、“律师和国库的关系”等很多刑事诉讼方面进行了论述。这里就几个重要观点进行辨析。

“只有法律才能为犯罪规定刑罚。只有代表根据社会契约而联合起来的整个的立法者才拥有这一权威。”被后人总结为“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官员并不能造法擅断。在“罪刑法定”原则时代发展过程中,私以为其内涵稍有变化。目前法学教材中所述的“罪刑法定”与贝卡利亚口中的“罪刑法定”精神稍有差异。(当然这也许是因为教材撰写不能深入解释的需要)。

差异之一,并不以社会契约作为立法权威来源。贝卡利亚认为罪刑法定的隐含前提为,法是社会契约的体现,这是法律权威的来源。但是,目前所说的罪刑法定多把法律解释为“明文法律”。差异之二,反面来讲,罪刑法定反对的是法外法。贝卡利亚认为司法官员无权解释是因为其本质不公正,违背了来源于社会契约的公正。但是由于司法实践的需要,由于法律语义的诸多问题,现代观点普遍认为在法律基本语义内的解释是需要的。所以在司法解释的问题上,由于时代需求的差异,其主张亦有不同。

2)废除死刑的理由。

贝卡利亚终生投身于废除死刑的事业中。关于死刑的观点显示了他超越时代的卓识。贝卡利亚从死刑不是必要且不必须两个方面论证了“反对死刑”的观点。首先,死刑不是必要的。贝卡利亚认为死刑的必要性仅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成立:“某人在被剥夺自由之后仍然有某种联系和某种力量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安全,或者他的存在可能会在既定的政府体制种引起危险的动乱。在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的时候,混乱取代了法律,因而处死某种公民就变得必要了。”,或者处死他是预防他人犯罪的根本的唯一的防范手段。其次,不是有益的,刑罚的延续性比残酷性久触动我们感觉,所以主张用终生劳役代替死刑。

(3)罪刑危害性来源。

罪刑的危害性与刑罚的目的密不可分,贝卡利亚认为罪刑的危害性在于对国家造成的损害,所以刑罚的主要目的即使防止其损害的发生即可,剩余的东西都是超过必须限度的。正因为他的“结果”主张,所以对于犯罪人心里的“故意”、“过失”以及“意外”并未做过多阐述。而霍布斯则认为罪行危害性究竟是“根源的邪恶性”(霍布斯《利维坦》),罪犯的主观心里状态在罪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观见,现代刑法采取的后者的认知。

逃课被罚心得体会篇十三

看到这本书的豆瓣书评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好评,可能是因为这本书作为刑法学的第一本书,大家都不忍苛责,但我不由想唱唱反调。

接下来我以个人对学术著作的标准“苛求”一下这本书。

总体来说,书里面一些观点都只是作家根据个人观察或当时人的说法提出来的,没有可靠依据,而且语言模糊、煽情。如作者在谈论盗窃时,提到“一般来说,产生于贫困和绝望的犯罪,是不幸者的犯罪,所有权为他们保留的只是一贫如洗的地位”。再比如谈到罪刑应相适应时提到“亚洲式的见解和披着权势外衣的欲望,往往采取无形的冲击,或者在个别时候通过对人们懦弱的轻信心来施加的影响,抹杀一些通俗的概念”,说实话我联系上下文看了半天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我认为好的学术著作应当尽量避免煽情,学术著作主体部分应当是理性的,煽情可能会影响读者的客观性。当然我并不排斥在著作序言或者书的最后进行此类动作,因为任何著作说到底都是作者向读者传达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媒介。

书中有很多比喻,比喻固然能增加书的生动性,但也带来更大的模糊性,有些比喻还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情绪。

谈完了这本书总的缺陷,再来谈谈我认为书中一些值得商榷甚至批判的细节。

作者认为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忠实地刻画自然”,并认为“政治,至少是真正的和持久的政治,也服从这一基本原则”。现在来看,艺术的基本原则只是阶段性产物,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原则。自从照相机出来了,原来的绘画再去“忠实地刻画自然”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再来看政治,政治的基本原则竟是“忠实地刻画自然”?只有把“刻画”和“自然”分别勉强地理解为“遵循”和“规律”才可以理解。

作者基于分权的思想认为“刑事法官根本没有解释刑事法律的权利”,他认为法官只是从社会或君主那里接受法律,如果给他们解释刑事法律的权利,使法官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立法权。而法官的推理可能取决于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对法律的领会程度、感情的冲动等等。正是由于法官作为人的局限性使得法官的推理变得很不可靠。事实上作者对法官的忧虑是正确的,但他忽略了现实可操作性。从现有的司法实践来看,很多时候刑事法官必须解释法律就才能做出判决。因为法律由文字表达,很多词的外延模糊或具有多义性,文字的不够精确决定了法律必须解释。此外,刑法的不可避免的缺陷、刑法的相对稳定性都决定了法律有解释的必要性。

作者认为“如果说寻找证据需要精明干练,作出结论必须明白准确的话,那么,在根据结论作出裁判时,只要求朴实的良知;而一个总是期望发现罪犯同时又落入学识所形成的人为窠臼的法官,他的知识却比较容易导致谬误。生活在法律不是一门学识的国家该多么幸福啊!”这段话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根据结论作出裁判时不能只靠所谓的“朴实的良知”。事实上“朴实的良知”赞成同态复仇,“欠债还钱,杀人偿命”都是它所赞同的,而这与法律是冲突的。况且人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作出公正的判决。这就需要受过相关训练的专业人士来进行裁判,一方面用法律思维进行裁判,另一方面可以尽量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而作者提到的法官可能有的缺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其次,法律如果不作为一门学识的话很难进步,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可能法律滞后于生活太久,比如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如经济法、劳动法等法律,如果没有专门的法律人士来参与或指导立法的话就会带来各种问题。最后,作者的说法自相矛盾,法律如果不作为一门学识的话,作者写此书就是亲手把国家推入痛苦的深渊了。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应由同他地位同等的人来裁判”,这句话是建立在裁判应由随机产生的陪审官作出的前提上。首先从实际操作上来说,如何判定两者地位的同等;其次,地位同等的人就没有偏见了吗,会不会因为肤色、性别等其他原因而有所偏见?事实上,作者的想法是很好的,想排除因为偏见而对裁判有影响的人,但过于朴素,实际操作也相当麻烦,没有实际意义。

作者认为“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收到它的效果”。这是简单的成本收益核算思想,这是建立在罪犯是一个理性人的前提下。但有些时候罪犯是激情犯罪,完全没有考虑成本收益,另外一方面,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利弊有不同的看法,可能在甲看来,杀了丙的好处大于死刑的恶果,而在乙看来就未必如此了,所以这句话值得商榷。

总的来说,这本书缺点很多,但瑕不掩瑜,是一本刑法方面的经典书籍。这本书提出了罪刑法定思想、“犯罪与刑罚相对称”、犯罪的预防等相当有价值的思想,其中罪刑法定和犯罪与刑罚相对称甚至成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当然可能论述和观点有些粗糙和原始,但透过这本书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这两百多年来刑法学的进步。作为法学生,我们很多人一上来就接触较新的刑法思想,所以这些思想在我们看来可能稀松平常,而正是这本书存在的诸多缺点让我明白到这些思想却是多少法学家苦思、争论的出来的结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