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克原理心得体会范本(优秀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6 01:12:42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不仅是对我们个人成长的记录,也可以分享给他人,共同成长。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可以进行相关资料和文献的查阅,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充满了智慧和感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

马克原理心得体会范本篇一

早在大一的时候就听师兄师姐说大学生不管选什么专业都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当时有一些师兄师姐说这门课很无聊,所以刚开始我也认为这门课应该会很枯燥。但后来,通过对这门课几个星期的学习,我渐渐发现这门课并不那么枯燥无味,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首先,该书详细论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等,同时还讲述了如何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通过阅读此书,我发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我学到了很多,譬如“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句话,其实这句话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初中历史课中就有学习到了,当时是邓小平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其核心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句话对我们现在大学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因为现在很多人说大学生的经验不足,能力一般等。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要摆脱这种困境,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借鉴前人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并且要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去执行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现状,实现成功。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我还了解到了认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能只是片面的认识,而是要具体正确的认识,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因为它是不会因形式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我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知道了认识事物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对其内在含义的认识。从部分到整体,从有形式到内在,从片面到全面,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都是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关键所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认识和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并且实践对认识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只有实践才能鉴别认识的真伪,从而将认识通过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也只有实践才能升华认识,将认识的内容得到起真正存在的意义。后来,当我们学习到真理的时候,我又发现实践与真理也有紧密的联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我们听起来也不陌生,因为这句话也是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不久提出来的,当时是刊登在报纸上。我们不能小看这句话,就因为这句话当时在全中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真理”的讨论。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指明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我们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另外,我们也要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最后,我们要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来。

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马克原理心得体会范本篇二

首先,我想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的理解和认识。这门课主要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和展望的理论,以及这个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政治经济学基础。从理论内容来看,涉及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内容。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们不仅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且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思想观。

活中的问题;辩证的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了解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再其次,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辩别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思想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非常感谢查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精心教导和培养。我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与书本相关的知识,还感悟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原理心得体会范本篇三

作为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工具,马克原理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从供需关系到市场价格,从企业营销到经济增长,马克原理无处不在。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不断深入理解和应用马克原理,同时也不断地感悟着其中的精髓和意义。

第一段:原理解读。

马克原理强调的核心是市场机制与竞争行为,以供给和需求为基础,探究市场经济中价格、产量、利润等因素的变动规律及其机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中,他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货币理论等,而伴随着传承发展的过程,马克原理也对理论内容进行了不断调整和发展。

第二段:原理应用。

在现实经济中,马克原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工具。通过供需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供应;通过竞争分析,我们可以在同行竞争中深入挖掘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和盈利空间。在企业营销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通过定价、促销等手段调整和优化产品,从而实现供需平衡和利润最大化。

第三段:实践感悟。

在我的工作中,我不断地体悟到了马克原理中的精髓和实际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中,我们需要通过供需分析确定采购计划和物流调度,及时补充库存并保证供应质量;在客户关系管理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行为,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留存率。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奥妙和竞争的残酷,同时也体会到了自我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时刻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感知能力。

第四段:深化思考。

在理解和应用马克原理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市场经济的内涵与机制,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个观察和思考事物的方法和角度。在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时,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未来的趋势和创新方向,以马克原理为基础进行战略规划和组织优化。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以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好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繁荣。

第五段:总结回顾。

在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和二十世纪的科技进步中,马克原理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而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马克原理更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和人类社会的善意发展。对于我们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而言,学习和应用马克原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动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马克原理心得体会范本篇四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

马克原理心得体会范本篇五

20xx年7月13—15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骨干教师培训班。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天,但我感觉受益非浅。黄淮学院作为一个地处欠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升本时间不长,而且又面临本科评估的考验,我觉得精品课程培训项目开展得非常及时,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向国内知名专家学习和请教的好机会,通过培训,有利于促进我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以下是我对这次精品课程培训的几点体会。

武汉大学石云霞教授是“两课”教学的带头人,国内著名的教学名师,他那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和相结合教学方法,都使我极大地开阔了眼界。特别是他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和分析,以及由他亲自组织的一堂讨论课,对我的启发很大。

本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理念及经验;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和学科前沿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明确教学改革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通过相对细致的案例分析和现场示范课形式,实践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技巧;探讨加强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的意义、途径和方法;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建设等等。

安排主讲教师提讨论题,各班级进行班级讨论;根据前两天培训中学员们反馈的问题和第二天下午班级讨论的情况,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老师对学员们的疑问进行答疑点评,与学员展开互动交流,答疑时,注重从内容与方法的结合上思考和解决问题。以上这些培训内容非常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首先,网络培训形式新颖,交流便捷,通过信息传输技术,实现了主讲人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异地即时交流。通过交流,使我了解目前国内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现状,学到了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宝贵的教学经验。

解决了一些难题。如:如何通过讨论课进行开放性、研究性教学,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问题,如何运用好教学资源库等教学平台问题。其次,培训不仅让我从名师那里开阔眼界,而且为我们学员搭建了同行之间的交流平台,尤其是本省同行之间的交流。在聆听与对话中,我感受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感受到了自身差距,激发了继续学习、不断进取的热情和决心。

它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以及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要素。要建设优秀的精品课程,首先要有先进的理念来确定建设目标,这就要求课程建设团队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某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必须要依靠团队集体智慧,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完成庞大的工作。同时,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所以课程建设需要不断地探索、改革、实践,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深刻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今后还需不断加强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

总之,通过三天的培训,我觉得收获很大,达到了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思维方式的目的。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要积极参加这样的培训。

马克原理心得体会范本篇六

暑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

恩格斯撰写的《反社林论》——这部被马克思誉为他和恩格斯理论的“百科全书”——发表八年后,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说,本书有许多地方是应该修改的,例如“关于理论自然科学的那部分,这里叙述得极其笨拙,有些地方现在本来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些。更明确些。……我理应在这里作自我批评。”

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许可以用列宁的两句话做出概括:“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发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已经不适合“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从而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可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成功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这种态度出发,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关键性转变,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表明了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必须把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正是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同曾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危难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在我们这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这种坚持和结合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极其生动、极其丰富的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道路的邓小平同志,为全党树立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榜样。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空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以马克思主义的非凡勇气和政治胆略,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使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他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不懈探索,深入思考,将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从这部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社会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程度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孤立地、静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生动的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没有出路。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它为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是一座思想高峰,同时又是我们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阶梯。

马克思主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也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才枝繁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发挥;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坚持和巩固。

总结。

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真正内涵。一句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条认识路线,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只要实践在发展,只要社会在进步,只要人类的历史还没有结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永无止境。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尊重广大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向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成就科学理论的根本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要尊重广大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践中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其时代性上,而且表现在其人民性上。马克思指出:“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与有史以来的任何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人民的解放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或者抽掉人民、人民的利益,就会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地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原理心得体会范本篇七

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般那样匆匆,不知不觉间,时光的脚步便带我们踏进了期末,回想着这一学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学习,从刚开始的不甚了解,到后来的逐渐喜爱,再到如今的乐在其中,多像是我与“马克思”相识、相知、相恋的故事啊!

之前的我是个天真的孩子,一直以自己感性的思维解读着这个世界,然而在邂逅“马克思”后,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理智的面对世界。在相处中,它像一位家长,以它的人生阅历引导着我,告诉我何为真正的对错;它像一位老师,以它的博学多识激励着我,教我树立正确的三观,助我开始了人生的蜕变。

记得在第一堂马原课上,老师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要求,刚开始,作为理科生的我们,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量哲学理论的确感到有些害怕,以及力不从心,然而在之后学习中,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活动中,通过《共产党宣言》的学习,我似乎也进入到了那个为真理而革命献身的年代,跟随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同资本主义作斗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回归现实,是“马克思”激励了我,让我第一次开始真正思考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在主题研讨活动中,我与小组成员们一起探讨当前的社会热点,从刚开始的了无头绪到后来的积极投入,这项实践任务让我们主动地去了解时事热点,关心社会。当我们小组围坐一团严肃地探讨时,当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当我们能用所学到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进行分析时,都是那样的激动热烈,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还开拓了思维,小组成员们也因为相处结下了更深的友谊,而这些进步,都是源于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原课带给了我太多难忘,难忘那次的演讲比赛,为了写好演讲稿,我在寝室是那样的冥思苦想;为了呈现完美的演讲,我拉着室友一次次的练习、完善。这项比赛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锻炼了我的演讲能力,让理论课也变得那样的生动活力。更难忘那时的思维拓展,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我抱着书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认真地记录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关键语句或内容,生怕错过一个知识点,在全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当我看到书中密密麻麻的笔记时,我是如此的欣慰;当我成功地把记下来的知识点,串写成一篇文章时,又是那样的骄傲,这项任务也可以说是我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期末的一次自我检验吧。每一堂马原课,都是与哲学的对话,思想间的碰撞。老师总是努力以更好的状态,更好的方法,更丰富的形式向我们呈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内容,让同学们更容易地学习并接受,因此,除了使用文字,老师还会利用图表以及结合实际的例子、联想等来加强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老师也会放一些有关的影像来做铺垫或升华。正如在介绍马克思时,老师会先通过播放一段影像资料来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马克思的一生;在讲世界观与方法论时,以一个小故事来推出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的结论;而在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时,则通过表格来更直观形象的进行比对等。任老师平时除了正常授课,还会在课前对上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提问,帮助我们进行回顾,在本节课上也会根据知识点增加些练习来帮我们进行巩固训练,以此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而学校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开设了微信平台“指尖上的原理课”以及“长师马院考研群”等,经常上传一些优秀的马原作业、考研知识点以及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时事等,以此加强老师与同学们在马克思主义知识方面的交流与探讨,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更为科学和便利的渠道。

一个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我竟如此的不舍,虽然我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却已经体会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乐趣。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也一直能认真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各项任务,从被要求到主动完成,再到最后的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我的进步和提高吧!而如今,能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课的免考资格,我既兴奋,又意外,学校所开设的这种免考制度,让大家新学期的开始就产生一种学习上的压力,而同学之间的竞争也会促进大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大家更加注重自我要求和提高自身素质,对同学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的学习也确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并始终坚持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带着我学习和成长,激发着我去认识世界、了解生活、追寻梦想,教我如何更理智、更成熟、更全面地分析问题和对待事物。如果我是人生之海中的一叶扁舟,“马克思”便是那指引光明的灯塔;如果我是梦想之路上的旅客,“马克思”便是那指明方向的司南。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带我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天地,在这场人生的马拉松上,我相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会一直带领着我坚持下去。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显得尤为重要。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这一原则出发,方能做成功想做、要做的事情。回眸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历代帝王建立基业,还是近代革命先烈为美好社会的不懈奋斗,抑或是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无不考虑现实状况和社会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才造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当然了,人非圣贤,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个人意志的薄弱也会影响人们处理问题应坚持的原则。如学业的不顺利、就业屡次受挫、恋爱的不成功、人际关系的破裂等等。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懂得变通,学会适应,从而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同时对立统一规律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竞争的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和立脚点,和未来的社会就业。矛盾分析法,是处理我们现实生活矛盾的好方法。它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竞争对手强势、残酷的一面,同时也应当了解到自己与众不同及彼此竞争相互促进的一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自己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当做真理,有的人把时尚达人的言语认作社会的价值所在,有的人执迷于个人浅薄认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不能成为真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刻苦专研,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理想和奋斗目标。

第二,运用马克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繁杂的问题和事物,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切实成为一名唯物主义者。

第三,努力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社会实践技能,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前四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现先将我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内容简单介绍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内容。

1.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通过方法论表现出来。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表现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世界的本源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因为:(1)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2)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3)它是划分哲学中基本问题的依据。(4)它也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至多承认事物的量变。(3)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去研究、观察和解决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片面地去观察、研究问题。(4)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5.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6.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

7.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机械运动中特定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静止是相对的,但并非单纯消极保守的,它也有积极的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8.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因此,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9.实践――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理想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实践、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活动。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10.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意思是说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首先,一个事物内部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着的;其次,事物和外部其他事物是联系着的;再次,由于以上两点,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着的,世界是一张联系之网。(3)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11.发展――是指客观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二者不可分割,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以上是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些理解,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现在虽然结束了对这门课的学习,但我仍会在课下抽出时间继续深入学习。因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确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让从昏昏噩噩的大学生活中重新振作起来,从今以后我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马克原理心得体会范本篇八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观点是非常实用的。比如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让我知道了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光凭自己的想法做事,完全不考虑客观状况。还有,矛盾的对立统一让我知道了做事要抓主要矛盾,要能够正确的取舍,要学会放弃一些事情,不能面面俱到,以致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让我知道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做事不能只顾一点,不顾与它关联的其它事,要尽量顾全大局,而生活中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都有可能影响我和别人的一生。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使我知道了做事要坚持下去,不能因为一时的努力没有结果就轻易放弃,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质变。学习了规律的客观性后,我知道了做事要符合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办事终将自食恶果,比如现在我们队环境的过度破坏,若是再不加以节制,终有一天会人类会走向毁灭。物质是运动的告诉我做事不能守着一成不变的观点,而不顾物质的变化,要随着事情的发展灵活变通,采用不同的方法,才会最终取得成功。学习了唯物辩证法,我知道了要辩证的看待问题,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当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能骄傲,也要反思自己的问题,当对别人不满时也要想想他人的优点长处。

这学期老师还让同学们结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将结果在课堂上展示。我们组的课题是中美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对中美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做了处理和分析,产生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这个活动也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有了团队意识,明确了在合作中应该如何分工,在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学会如何抓问题的`主要矛盾,如何取舍,如何高效地合作,当观点产生分歧的时候该如何解决。在课堂展示过程中,我也受益匪浅。其他同学的展示主要包括对国家形势和对外关系的分析和社会性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问题和观点。同学们的讲解都很易于理解,并且让我对很多政治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其中一些同学的研究课题与展示也让我对自己、对未来、对国家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生活、对未来的思考。在生活中,这些原理也对我的行为处事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有些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得到有效的解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