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拔草心得体会和感想 校园拔草公益劳动心得体会(二篇)

  • 上传日期:2023-01-05 17:50:35 |
  • ZTFB |
  • 14页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公园拔草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立在公园的牌楼前,牌匾上的三个烫金大字赫然入目:兴国园,那古色古香的牌楼由两根灰白色的石柱撑起,上书对联一幅:文峰无语静观青山依旧大江东流,砚池有水难抒要塞风云古城沧桑。暗红色的飞檐牌楼与灰白色的粗壮石柱交融在一起,端庄典雅又不失现代风范。

从一个侧门往公园里走去,一会儿就来到了善政桥,登上桥,凭栏远眺,南边有一片宽广的河面。青绿色的河水清澈见底,连水底的沙石水草也看得一清二楚。时不时拂过一阵微风,河面上就泛起点点波纹。突然,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鲤鱼扑地跃起水面,在空中转了个圈儿又落入水里,那水波圆晕就一圈一圈荡漾开去。转身环视四周,最吸引人的景观便是那水中的一座小亭——水云楼。那小巧玲珑的亭子顶上布满了清一色的黑瓦,下面四根红漆大圆柱稳稳地把整个亭子撑起,在这亭子里喝茶聊天的话,想想都是件雅事……

沿着小径,几经曲折,抬头仰望,便能欣赏到公园最著名的景观——兴国塔。那塔约有七八层楼高,直插云霄,雄伟壮观。灰黑色的塔身由青砖直叠上去,粗壮雄厚。四周各有一扇木制的门。门边花纹精致,排列整齐,天衣无缝,令人赏心悦目。奇怪的是塔顶却好像被削去了一小部分,残缺不全。整座塔看上去像一支饱蘸墨水的钢笔,悄然写下江阴的沧桑历史,又仿佛是一盏导航灯,照亮江阴人民前进的方向。

塔边,是一个宽敞的广场,几位老者正悠然自得地打着太极拳,为这古老的塔又增添了几分情趣。

绕过塔是一大片花草树木。冬青树依然傲然挺立在寒风中,叶子也还是那翡翠般的绿。树下,朵朵野花正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草丛中,忽隐忽现如同满天繁星散落人间。

红花绿草,亭台楼阁,古塔挺立,我沉醉于这仙境般的世界里,也沉醉于大自然这幅美丽的图画里。

有关公园拔草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香山历史源远流长,自晋代葛洪的丹井,始有记载。

金代金世宗、章宗两朝皇帝营建香山,为其营建的寺庙赐名"大永安寺",章宗帝还先后七次到香山游幸,留下梦感泉等多处遗迹。

元代 皇庆元年(1320xx年),仁宗帝赐钞万锭,重修香山大永安寺,并更名为“甘露寺”。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耶律楚材的后裔耶律阿勒弥创建碧云庵。形成“香山八景、碧云十景。”

明代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司礼太监范宏出资七十余万,“捐赀市材,命工重建,殿堂、楼阁、廊庑、像设,焕然一新,规制宏丽,蔚为巨刹。事闻,乃赐额永安禅寺。”

清代乾隆帝在旧行宫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扩建,仅用九个月的时间就在香山建成大大小小的园林八十余处,其中乾隆帝钦题并赋诗二十八处,成为明噪京城的二十八景,乾隆帝赐名"静宜园"。香山、静宜园占京西"三山五园"中一山一园。1860年,英法联军将包括静宜园在内的三山五园内的大量珍物劫掠一空,建筑几乎全部焚毁。1920xx年,八国联军再度劫掠,一代名园瓦砾遍山,几近荒废。

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罗汉堂

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香山的大部分风景区又被"达官贵人"、"军阀巨商"建为私人别墅,多处名胜封闭。

1920xx年因顺直(河北省)水灾,在香山开办了慈幼局,收养男女灾童千余人,水灾过后,由清室内务府拨借香山静宜园,于1920xx年10月3日成立香山慈幼院,收养无家可归的灾童,熊希龄任院长。

1920xx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京逝世后,曾在香山碧云寺内停灵长达四年之久。移灵南京紫金山后,在这里设孙中山的纪念堂和衣冠冢,供人瞻仰。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工作和居住,在此指挥了著名的渡江战役,筹建了新中国,翻开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1956年,香山作为人民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

如今的香山公园不仅有峰峦叠翠的千年名山、珍贵稀有的古树名木、清冽甘醇的自然泉水、闻名遐尔的漫山红叶,更有鸟啼虫鸣,松鼠嬉闹于沟壑林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派生机。它们向人们倾诉着香山昨日沧桑的历史,展示着香山生机勃勃的今天和未来……

香山公园于1993年至今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区,20xx年被评为首批北京市精品公园,20xx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