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题一周一案心得体会怎么写 一题一案一议心得体会表(五篇)

  • 上传日期:2023-01-05 08:11:35 |
  • ZTFB |
  • 9页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一日一题一周一案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那天,阳光明媚,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动物园。还未进入动物园,却已发现外面早已是人山人海,到了里面,我们沿着小路来到可爱的大熊猫面前。

熊猫有几分像熊,也有几分像猫,怪不得我们都叫它熊猫。胖胖的身体,肥肥的四肢,最有趣的是它那特大号的墨镜,当时我想:可能是因为熊猫经常熬夜,所以才出的黑眼圈吧!熊猫的毛非常的细滑,毛茸茸的耳朵不时的伸缩,好像在倾听我们说话一样。看着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不是地觉得它很搞笑,但仔细一看又觉得它十分地可爱,怪不得它是我们的国宝呢!熊猫吃竹子是,现是紧紧的抓住,好像生怕有人要抢了它的似的。接着它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不愧是一个吃货啊!

看过了可爱的大熊猫。,我们又来到调皮捣蛋的猴子面前。猴子的外形十分有趣,一张桃子形的面孔上,嵌着两颗闪着金光的眼睛在不时的打着转,好像在想什么鬼点子似的,那小小的鼻子,但鼻孔却很大,大大的鼻子下面有一张尖尖的嘴巴。看着可爱极了!看它活动的时候又蹦又跳,有和小伙伴追逐打闹的情形你就知道它平时是多么的顽皮了。但猴子也是十分聪明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鬼点子了。

看完了调皮可爱的猴子,我们又来到了凶猛的老虎面前。老虎可不像猴子那样调皮,也不像大熊猫那样可爱。老虎,有着大大的眼睛,发达的四肢,强健体魄以及惊人的速度。老虎头上烙有天然的王字,嘴上的胡子翘的老高,令人胆寒的炯炯有神的双眼不停的向四周张望,它身上金黄,还有一道道的黑色的斑纹,看上去,十分地凶猛可怕。虽然它被关在铁笼子里,但它依然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王。

看完了令人胆寒的老虎,我们又去看了高高的长颈鹿,还有可爱的金鱼,美丽的孔雀······

这次的动物园一日游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那里的动物,仅很可爱,有的还很调皮。我觉得动物园就是一个美丽的大森林。

2022一日一题一周一案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通过这次一日常规的学习,让我感觉到幼儿园常规是复杂琐碎却具体详细的。慢慢的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其中的每个环节,都是相关联而紧凑的。从晨间接园到幼儿离园,生活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上,每个细节都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细心。一日常规的内容一共分为十一个,是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的流程,流程连贯、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教师来园首先要开窗通风,做好消毒工作。

幼儿进园时老师需热情的接待。教师需认真做好早操前的准备工作等。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幼儿动脑与动手的能力,教师要有亲和力。

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这些活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们小班就应该时刻抓常规,其中主要包括教孩子们如何上厕所、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由于他们刚接触幼儿园的生活,很多常规都是需要教师一个一个的教。

其次,在愉快的游戏活动如何中树立常规。

小班自我意识不强、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幼儿对待事情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的形成常规意识。这就需要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以便提高一日生活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与健康成长。在班上的老师都要求要一致配合默契。我们在培养幼儿常规时教师的配合要一致,一人在组织集体生活与教学活动时另外一名教师在旁边配合,及时发觉到幼儿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幼儿逐步的养成良好的常规。

最后,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往往回到家里就不再坚持。因此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常规培养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总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每位幼儿,要细心、耐心的帮助每个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022一日一题一周一案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随着幼教界对早期阅读的关注。早期阅读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儿童智力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当前,幼儿潜能开发与早期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它主要是围绕着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人才竞争而展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纲要主张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来培养,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要求幼儿园应加强早期阅读的培养,否则将延误幼儿语言的学习。研究表明,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尽管他们不识字,但他们能够自己与书对话,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认真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习惯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抓好这个时期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顺利地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对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幼儿早期阅读水平,探讨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早期阅读:是指学前儿童从低幼读物(图画书或图夹文图画书)中获取信息,理解读物内容的过程,是学前儿童学习接触书面语言的行为表现与行为能力,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读写准备。

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是指学前儿童通过图画书(或图夹文图画书)的阅读或成人生动形象的朗读,学习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并获得前阅读、前书写和前识字的经验,达到语言、思维和想象个性等协同发展的过程。

(一)研究的目标

1.理论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试图从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探索幼儿园阅读教学,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合适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建立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2.培养目标

(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积极主动接近书面语言的愿望,帮助幼儿获得热爱书籍,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乐意观察图书中的各种符号,对文字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2)幼儿初步知道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关系,并有所了解书面语言的重要性。

(3)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言的敏捷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如何选择早期阅读活动内容(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

2.促进早期阅读的有效途径

3.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早期阅读活动

以本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作为实验对象,探索通过早期阅读提高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有效指导策略。

1.采用文献法和小组研讨法: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意涵和结构因素,并对这一概念作出界定。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交融的情景观察的调查方法,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发展的特点。

2.理性思辨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构建3—6岁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策略。

3.采用行动反思法进行培养策略的实证性研究。

4.为了保证早期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遵循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这个总原则,依照阅读的识别、分析、联想、推理、预测五大层次的过程原理,总结和归纳了如下过程性阅读方法:

(一)自我感受法

指幼儿自主阅读、自己观察、自我感受,获得图书信息的方法,重在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让幼儿获得有序阅读的经验。此方法经常在集体阅读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和师幼共读时配合使用。

(二)师幼共读法

指教师和幼儿一起翻阅图书,通过教师有序地讲读帮助幼儿理解图书内容和主题的方法。此方法重在教师良好示范阅读的演示,生动活泼的讲解和开放互动的提问的运用,促使幼儿理解图文对应,明白符号与文字关系转换的重要方法。

(三)悬念提示法

即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在图书故事情节发展的精彩处(或关键点),突然打住,促使幼儿去想象和猜想,引发幼儿的阅读期待的方法。此法重在培养幼儿的阅读预期能力,更有助于幼儿阅读兴趣的形成。可运用在每天半小时的亲子共读和幼儿阅读角活动中,也可以在集体阅读过程中使用。

(四)问题设疑法

指在开展阅读活动之前或阅读过程中,教师或幼儿提出一个难题情境,促使幼儿去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如,带幼儿外出散步后,幼儿提问:“为什么有的树到冬天要掉叶子,有的树却不掉叶子呢?”教师可先不回答,提议幼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这样做,让幼儿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并理解图书信息。

(五)体验表现法

即指在阅读活动的结束阶段或延伸活动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来理解图书内容和主题的表达方法,重在幼儿生活经验与阅读内容的充分结合,有助于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的迁移和积累,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如,阅读《猫医生过河》一书后,让幼儿扮演书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

(六)讲读法

指幼儿在自主阅读后,向教师和同伴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方法,重在帮助幼儿把视觉的视图活动和听觉的读图活动结合起来,其特点是把观察、理解和表达充分相结合,在指指认认、说说讲讲中达到阅读的目的。此方法尤其适合在图书角阅读中使用。开始运用时,以单幅图片为主。熟练阅读后,可进行多幅图书的讲读。

以上方法不是孤立的,可互相结合、相互渗透、交叉运用,以达到早期阅读活动生动、有益、愉快、高效的目的,促进幼儿在阅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研究计划

(1)逐渐形成较好的阅读常规;

(2)逐渐有主动的阅读意识,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知识需求选择图书进行认真阅读;

(3)听故事时,知道讲故事的人说的是书上的印刷文字。

(4)听故事和阅读图画书时注意把握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

(5)聆听故事时经常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故事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要求成人反复讲同一个故事,直至记得全部的情节和用语。

(6)有较强的阅读和讲述能力;

(7)可进行简单的看图讲述和读编故事。

(8)初步学着自己编制简单的故事。

(9)能够辨认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印刷文字。

(10)能够辨认一些汉字,特别是自己名字。

(11)在中班后期欣赏一些诗歌等作品后并能简单谈一下感受

(12)对涂涂写写的活动感兴趣。

(二)课题实施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设计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制定阶段性计划、调整实验方案、收集资料、总结经验。

3.总结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归纳、整理资料、撰写工作报告、实验报告。

20xx年7月以实验报告、论文、案例、光盘、自制图书、童话剧、故事会、个案跟踪等形式呈现。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提高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使孩子们自己能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的趣味。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丰富了幼儿掌握的词汇量,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幼儿理解思考的能力,并对幼儿在记忆、思维力方面都有帮助。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认识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教育,在生活活动、游戏区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早期阅读教育资源,早期阅读教育的途径绝不仅限于语言活动,还有日常的礼貌问语。

2022一日一题一周一案心得体会怎么写四

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常规操作手册》心得体会。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对教师、保育员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范中规定认真完成好每项工作。常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幼儿的常规教育和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在一日活动中,也要注重孩子的常规培养。

在生活常规方面:

生活常规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所有细节的规则培养。例如:盥洗的常规要求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入厕需要遵守的规则;并鼓励提醒幼儿按时喝水,在运动后还要解便、洗手、喝水以补充体内的水份等。进餐的常规要求包括饭前的准备(消毒、洗手等);吃饭时不挑食、细嚼慢咽、安静进餐等;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及饭后的漱口、擦嘴等。睡眠的常规要求幼儿能自觉地入睡,让幼儿养成正确的睡姿及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蒙睡。

对照着自己的班级研究或讨论,边思考自己是怎么做,汲取好的方法进行自身的改进完善。班级老师相互交流,最近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例如:在入厕习惯喜欢大声吼叫,洗手的时候,水花要溅出台面,滴落在地面上,尽管提了要求,孩子们还是发生同样的事情。

第二天李老师就利用餐前组织谈话活动给幼儿讨论入厕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孩子们和老师就讨论出了一个(洗手间公约),孩子们在想约定的时候,慢慢的就清楚了自己在洗手间应该怎样做。

我就带着孩子们再次回忆学习一下,新的洗手间的约定出来了,最后我们把洗手间的约定粘贴在了,我们的洗手间,秩序有所好转,但是还得继续加油!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及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正确的步骤将小手洗干净。

同时为了鼓励小朋友们喝水制作了尿尿自查表,小朋友们根据自己尿尿的颜色调整自己的喝水量。

一日活动常规培养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对幼儿付出爱心,付出耐心……我会慢慢地从中吸取经验,一步一步的调整,踏踏实实的工作、学习。

2022一日一题一周一案心得体会怎么写五

小班一日活动反思

小班一日活动反思一:小班一日活动反思

12月22日我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我的一日活动组织,虽然是短短的一天时间,但在这一天中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无论是教学经验上还是组织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在导师的细心教导讲评中我学到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都可运用到,因而我反思了在我短短一天中大的两节教学活动。

一、教学活动:打扮球宝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于这一活动特感兴趣,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在小朋友的互相比较中,也激发了他们的制作兴趣,从而激励幼儿将此作品完成,没有半途而废的现象。所以,对于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还比较

差,安排一些幼儿容易完成的手工作品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首先要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才能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得到发展。而我在活动中还是幼很多是值得反思的:(1)在引入部分时我提问的方式可再设计一下,重点是要抓住幼儿的兴趣,在问题设计的话语上也应该在斟酌斟酌,考虑到问题提问的准确性,话语不可重复。(2)出示范例时可一起出示,请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球宝宝,并尝试说说做法,这样幼儿的自主性才调动起来,而教学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3)在幼儿自由操作前应分桌介绍清楚每桌桌上所投放的材料,以便于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球宝宝的打扮方式。

二、教学活动:弹珠滚画

“感知色彩、提高孩子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是小班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弹珠滚画就是根据这一目标设计的美术活动。一件衣服纸样、一个鞋盒、几种颜料和若干颗弹珠,引着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美术世界。本班的孩子对这个新颖的作画方法兴趣十足,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都能认真地听,一步步根据教师的步骤下来,很好地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些孩子晃动盒子时不够大胆,以致于着色分布不均匀。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也可以让孩子们用手来滚动,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兴趣点,同时解决了颜料局限于一块的问题。

虽然是短短的一天教学组织活动,但从这个反思中我知道我要做的,要提高的还有很多很多,幼儿教育是一件神圣的事业,我们在不断总结自己的同时,要知道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辅助幼儿,而幼儿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能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主动地动手操作起来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最终目标。

小班一日活动反思二:小班幼儿一日活动教案与反思(1115字)

设计背景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先从体验一天的生活开始,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能更独立,更喜欢生活。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重点难点

会饭菜搭配,不挑食,自选玩具,能按标记取放玩具。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小薯片捅,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小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的小桶,“今天小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小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小桶发出声音?(在小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小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小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小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小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小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小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小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小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小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小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小班一日幼儿活动,让孩子从生活中学到知识,这样,孩子可以学玩兼得,幼儿的一日生活是丰富的,多姿多彩的,最重要的是,幼儿开心。

小班一日活动反思三: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小班一日生活(1734字)

常规的意义

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系列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活秩序。如,幼儿睡眠、起床、进餐都有固定的时间;幼儿玩完玩具后应该放回原来的地方;吃饭要洗手;水杯应该放在贴有标志的地方等等。

常规的作用

●培养生活规律

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看,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儿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在幼儿园则是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作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

●建立安全感

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

●培养自律能力

自律是指控制自己,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遵守一日生活常规来逐渐培养,如幼儿在听故事、进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需要控制自我欲念,做到进食不说话,排队不乱挤,不强抢别人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等,渐渐地,遵守规则就会成为孩子们的自主行为。

小班的常规教育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常规不等于紧箍咒。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被要求排队的孩子一旦没有老师的监督,就会横冲直撞、争先恐后、难以自控。这说明有些不合理的规则束缚了孩子,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正确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制定常规,将其看成保证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润滑剂”。如,老师讲故事时,不是让孩子们排排坐在远离教师的地方,而是参差不齐地围坐在老师身边,气氛很融洽,关系很亲切。用这样的方式组织活动,孩子们显得十分愉快,也很配合,这正是良好的常规教育的外在表现。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要求。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常规应该简单、明确,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有适合幼儿的能力要求,才可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愿意去做。

制定和使用常规时的注意事项

●常规应该是积极的

常规是在明确幼儿行为标准的基础上着眼于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这些习惯又是建立在一定的自觉性的基础上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幼儿将常规转化为习惯后,他们就能轻松自然地去履行既定的各项要求,也就不会因此而压抑幼儿的主动精神了。

●制定常规需向幼儿解释理由

解释理由能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他所做的要求,如:“你应该和某某一起玩积木,小朋友之间应该友好分享,这样某某会很高兴。”

●教师在描述规则时

应用积极的正面语言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描述规则的时候尽量用清楚明确的语言来加以表达,并且要从正面来讲述和要求孩子,以免引起误会。如,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教师不应该说:“不要用别人的毛巾”,而应当说“用你自己的毛巾,上面绣着你的名字”,这样更容易使幼儿理解。

●教师要按一日生活的顺序制定常规

教师在制定常规时应当考虑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常规。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幼儿较多的获得自由活动的机会,尽量避免呆板的活动。

●耐心的讲解和示范必不可少

初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活动内容都还不熟悉,也不习惯按一定的要求去行动,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耐心的讲解和示范。比如,在教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时,教师可以配合歌谣来示范,使幼儿印象深刻,继而完全掌握。

●常规的建立需要反复练习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对于新的常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常规的建立需要依靠反复练习。因此教师要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帮助幼儿在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的同时,逐步习惯按照常规的要求去做。班级老师和保育员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采取一致的标准和要求,促使幼儿自动、自主地遵守常规。

●督促检查与个别教育并重

在整个幼儿时期,由于心理发展的特点,行为上的反复较多,所以对于初步建立起来的一日常规,教师还要督促检查,做到持之以恒。另外,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注意对个别幼儿进行单独指导才能使常规教育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