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路一波三折心得体会报告 求学之路一波三折心得体会报告怎么写(5篇)

  • 上传日期:2023-01-05 01:09:55 |
  • ZTFB |
  • 9页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求学之路一波三折心得体会报告一

大家下午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首先感谢局教科室领导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也感谢局教科室领导给我们学校这样一个汇报交流的机会,这是对我们民办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激励,也是对我校教科研工作的肯定。

今天我做的会议交流题目是《立足教学 助推科研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的重要推手是教科研,可以说,一位教师不做教科研,他就没有教学的活力和张力;一所学校不做教科研,就失去了内涵与品位。教无研不兴,研不教则空。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四星级民办高中,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51人,毕业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占到51%,教师流动每年在10%左右,面对这样一种形式,如何做实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成为摆在学校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难题。为此我校在教科研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

一、借助专家引领,打造魅力型教科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我校有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三级教授,校长王常亮;江苏省教育督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教学顾问李震;有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原高级中学校长莫立刚。这些专家定期为学校教师开展教科研讲座、参与教科研沙龙,进行教科研案例剖析和点评,对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指点,面对面的指导,心与心的交流。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校已经有几位教科研积极分子,慢慢成为学校乃至全区的教科研骨干。

通过他们的引领让我们的教师感觉教科研并不神秘,研究教科研是教师的教学的兴奋点,是教师职业的幸福源。我思故我乐!

二、组建名师团队,打造航母型教科研

为了打造学校名师团队,我们制定了赣榆智贤中学“345”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每年评选3名名师、4名校级学科带头人、5名校骨干教师,凡是被评选上教师每年分别享受20xx元、1500元、1000元的津贴。

要求学校名师团队成员每学期要撰写一篇不低于3000字的教科研论文或教学反思;每学期要开设一节校级以上的示范课;每学期要开设一场不少于45分钟,参加人数不少于100人的教育教学讲座;每年要主持一个校级或以上的课题;每年至少要辅导一次同组内年轻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比赛并获奖。

按照学校要求,凡是被评为校级名师团队的每一位教师每要带3到4位徒弟,参与学校青蓝工程,组建教科研航母编队,打造教科研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致富的目标。

同时,在名师团队的带领下,依托各教研组,组建学科专家库,每个学科至少选出1到2位学科专家,他们具体负责本学科建设,业务指导,各类论文课题的评选与推荐。

三、依托课程基地,打造特色型教科研

我校继四星级高中验收后,20xx年成功获批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朱智贤发展心理学应用课程基地。这一课程基地的获批,为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成为我校教科研研究的一个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目前我校围绕此课程基地已经立项了一个省级规划课题,已经组建了专门的课程基地研究团队,将发展心理学、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学校管理四者打通,融为一体,相信在十三五期间,我校将充分利用好省课程基地这一平台孵化出更多的教科研成果。

四、开展“六一”工程,打造创新型教科研

为了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我校在教科研工作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尝试,在此一起分享。

1.每学期参与一次读书笔记比赛

为了提高教师的读书热情,提高教师的读写技能和反思能力,我们学校每个学期在开学初公布“圣陶杯”读书笔记大赛活动方案,待学期结束后,每位教师包括教干要传一篇原创读书笔记,学校聘请专家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评比结果直接以一定的分值计入年终绩效考核。其中优秀的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出版一本读书笔记汇编。

2.每学期撰写一篇赛课心得

我们学校基本上形成定律,上学期进行“智贤杯”全员赛课,每位教师要进行三轮赛课,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下学期每位教师要进行“智贤杯”全员基本功大赛,同样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赛课和基本功结束后,每位参赛教师要撰写一篇不少于20xx字的原创赛课心得,学校将组织专家组进行评选,择优汇编。我们坚信:教学是教科研的主阵地和立足点,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教科研,离开了教学的教科研是没有生命力。

3.每学期开展一次教科研沙龙活动

没有交流就没有碰撞,就没有火花,就没有生成。为了给教师提供教科研交流的机会,我们每个学期至少要举办一次教科研沙龙活动,比如我们上学期教科研的沙龙主题“一导三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互动模式的研究”。让教师提前一周总结反思,反思在课改中师生如何互动,反思互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反思互动交流的模式等问题,然后再一起交流研讨提炼。

4.每学期对教科研奖金进行一次公示

每个学期对全校的教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并根据教科研奖励制度,将每位教师的教科研奖金进行公示。本学期在校长室的指导下,重新修订了我校教科研奖励制度,提高了教科研的含金量,提高了教科研奖励幅度。我们每个学期在教师绩效奖金中专门切出一块用于教科研奖励。比如在市教科所组织的课题申报中,立项并结题,奖励800元;参与“四大杯”论文评选,市级一等奖奖励400元;发表一篇省级及以上的论文,学校奖给教师5倍稿费等等,随着新的教科研奖励制度的执行,我校必将迎来教科研的春天。

5.每学年参与一次“图书漂流”活动

“第56号教室”创始人雷夫老师说过“热爱阅读的人将拥有美好的人生”。为了打造书香校园,鼓励教师阅读,我们要求教师每年要参与一次“图书漂流”活动。每年9月份,全校所有教师教干至少选择一本图书或杂志,由学校统一报销费用,这本杂志可以存放自己手中一个月,然后转到图书馆,方便其他教师借阅使用,这种变以前学校包办订阅图书杂志为教师自主选择图书杂志的方式,大大激发了教师订阅图书杂志的热情。同时凡是教师看到比较好的书籍可以直接购买,到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后就可以报销。

6. 每学年评选一次教科研先进个人

根据区教科室教科研先进个人的评选条件,我们学校制定了配套的表彰措施,适当降低评选门槛,每年评选一次学校教科研先进个人,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把这项评比结果作为到年终评优和学校评先的必备条件之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教科研虽然路漫漫,但我们一起携手前行,且行且珍惜!

有关求学之路一波三折心得体会报告二

略读课文的教学常常成为学校达标课的香饽饽,老师们普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容量小,要求低,容易把握。于是,略读课文的教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当然还有似为“热烈的小组讨论”。很显然,略读课文的教学被引上了歧路。那么,在提倡高效课堂、学本课堂的今天,在以学定教、以学促学的今天,我们的略读课文究竟该如何上?在执教《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后,我仿佛找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捷径”。

一、教师:顺手牵羊——要敢于当“甩手掌柜”,会当“引路人”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四组“生活的启示”中第一篇略读课文。在指导学生学习了两篇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之后,略读课文我采取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预习内容,老师根据预习情况筛选一个小组,安排课文展讲,其它小组作补充发言的课堂学习模式。

有的小组预习内容是:生字注音,在文中圈出生字词,标自然段,读课文三遍——这是我们常规预习内容。

有的小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理解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而我选择了梁灿组:

集体任务:

1、生字注音,在文中圈出生字词,标自然段,读课文三遍。

2、质疑。

分工任务:

草:重点句理解。

根、叶:完成导读任务。

花:理解重点词。

(我们班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将四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学优生为“草”,其次为“根”,待优生为“叶”,待进步生为“花”。当时为待进步学生取名为“花”,意即希望他们在新学习模式下能“如花绽放”。)

选择展讲小组后,我和梁灿组商量,将展讲顺序作了安排:

1、读生字、词。(方式:点学生读)

2、读课文(方式:展讲小组读,淘汰读[“淘汰读”是我班本学期试用的一种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的方法:从“草”开始每人读一句,如果读错了则被淘汰进入复活赛,如果在复活赛中仍然无法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则被要求“双线过关”即先找组长过关,再找老师过关。这样的检查方法在班上颇受学生欢迎。因为是常态教学,所以梁灿组在商讨“读课文”的方式时,四名同学不约而同提出了“淘汰读”。)

3、概括主要内容。(这个任务梁灿组未做,我选择了雨婷组作展讲。)

4、理解个别词的意思。

5、理解重点句。

6、“导读”问题解答。

7、质疑,解疑。

梁灿组接受任务后,利用课间时间做准备,包括安排主持人、每个环节的中心发言人、展写人。

学生进入第三学段后,阅读、理解、表达、写作的能力都应该上升一个台阶,当我的学生在课堂上时而热烈争论、时而用求知的眼神望着我时,让我不止一次感受到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先进更应该是常态的教学理念带来的益处,也让我认识到我的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从各小组制订的预习内容看,学生已能在小组学习模式下把握基本的预习内容,这就意味着学生的略读课文学习老师可以放手。但是,学生毕竟是第一次当“老师”,所以老师的“引”是必不可少的。一要根据各小组的预习情况选择展讲小组。只有小组每个成员认真完成预习内容,展讲时才能注意听其他组员的意见。二要引导展讲小组安排展讲顺序。这样更是为了让其他小组学习按干什么顺序进行展讲。三要帮助展讲小组观察课堂,小声提醒展讲小组把握展讲节奏、确定问题解答或补充人,并协同学生进行评价。在“理解重点词”环节,梁灿小组展讲的重点词是“星罗棋布”“络绎不绝”,很显然他们抓到了关键词,此时我小声提示梁灿组要求学生用词说话,并说出“络绎不绝”的近义词。随后,清澡小组提出他们还找到了一些词的解释。在听到他们的词后,我告诉学生:在理解词语时,同学们已经能理解的词语不需要再作解释。课堂上,我只是顺着学生的思路作些小提示,学生便能解决问题。这样的“顺手牵羊”,更能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二、学生:厚积薄发——让“精读”为“略读”铺路

“理解重点句”环节:

梁灿(草):下面我来说说我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请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父亲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这句话的表层含义是:到达教堂的路有很多条。结合下文“‘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深层含义是:生活中,成功的方法有很多。

(梁灿的回答话音还未落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时,展写人将“表层”“路”“深层”“成功”这些关键词写在了黑板上。)

课堂上学生的掌声是对梁灿同学答案的肯定与赞赏,但又何尝不是鼓掌的同学自己的答案?他们鼓掌是因为他们知道梁灿的答案是正确的,全面的。为什么鼓掌?因为《落花生》一课的教学刚刚又复习了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方法,从“表层”“深层”两个方面去理解,大家都因数梁灿的发言而再一次体会到这个方法的实用。展写人在答案完善后适时写下关键词,正是我们在精读课文的课堂上常用的速记办法。

“导读”问题解答环节:

张全绩(根):下面由我来解答“导读”中的问题:说说“我”是怎样克服遇到的困难的。第一次“我”遇到的困难是……(说了半天,也没抓住要点。这时,下面的同学急了,纷纷举起了手。主持人梁灿点了一名学生)

生:我从第九、十两个自然段知道,“我”遇到的问题是不能在两个星期内完成四十件毛衣。

生:我觉得用“‘我’不能如期交货”更简洁。

(听到这个答案,同学们都点头表示认同。甚至还有同学忍不住说“是,是,是”。接下来,张全绩按照同学们的方法回答了第二个问题。)

张全绩:“我”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时装展开始前,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妇女跑光了。

(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补充组的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生:张全绩,联系十一、十二自然段,我肯定地认为‘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妇女’是上一个故事里的,请大家看到第十二自然段“后来,我计划举办一次大型时装展,但在离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时候,缝纫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这告诉我们“我”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在时装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时候,缝纫姑娘们跑光了。

(这时,张全绩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不好意思地重新整理了答案。展写人写下“不能如期交货”“缝纫姑娘跑光”。)

补充组的同学在发现张全绩同学的答案错误后,不仅给出了答案,更能说明答案是如何得来的,这也是我们精读课堂上训练的结果——不仅要得出答案,并且要说明解决的方法、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教学是对学生精读后的能力运用与检测。课堂上,不仅是梁灿小组,鼓掌的同学不是都具备了或者被唤醒了将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学习的能力吗?

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精读和略读之间充分体现着“基础”与“运用”的关系。所以,第三学段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降低学习要求,在学生具备一定学习能力、掌握一定学习方法之后,老师乐当“旁观者”,略读课文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

有关求学之路一波三折心得体会报告三

行为铸就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影响人生命运的一种力量。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教师担负着对孩子教育的任务,要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学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清楚哪些行为是可以使之成为习惯的,哪些是要坚决杜绝的。“学坏容易学好难”,所以,在形成习惯之前,我们一定要慎重地分辨,否则,一念之差便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前准备学具的习惯

我在茶花小学工作,去年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刚接新班时,很多行为习惯没有养成。有的学生上课时削铅笔,有的学生上课时才发现语文书忘家里了,这种类似的问题出现过几次。我在班里一再嘱咐:第二天用的文具,书,作业本都要准备好,放进书包里,铅笔每天晚上提前在家里削好,不要等到上课时用的时候才想起来削铅笔。经过一段时间的强调,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已经很少再出现这种问题了。

二、认真听讲的习惯

首先,让学生做到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让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或者有错误需要纠正的。再次,要做到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地完成练习,并且每天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说开火车认字的游戏,找几个小老师来领读,还可以找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课文中讲述的故事。这样,学生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神贯注地听讲,同时,又不感到枯燥。

三、善于思考和敢于提问的习惯

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我们班大多数学生回答问题都很积极,只有个别性格内向,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爱回答问题,也不爱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这些学生多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课下又对他们多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在课堂上都比较活跃,能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去积极思考。从上学期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课文进行预习。每课课后的生字都要求在课前标注上拼音,并且把新字在课文中圈出来,以便记忆。并且还要求学生们标出自然段。学生们很自觉,每课都会预习。

四、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的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有的甚至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我们作为教师,也一定要督促孩子们读书写字姿势端正,与家长沟通,控制孩子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众多教育实践,帮助学生纠正一个不良习惯,比引导其形成一个良好学习习惯要耗费更多的精力。捷克教育家庭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培养在心里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就开始。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养成,只要我们每位老师都具有母亲般的关怀,在工作中多一分耐心与热情,对学生多一分宽容,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我们付出的汗水总会桃李芬芳。

有关求学之路一波三折心得体会报告四

物理课堂教学,为着要使学生们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则须给予机会使他们进行思考。最普通最简便的办法,便是发出问题。可是所发的问题,不是教师随便想到的主观意见,而是要在教师备课时,环绕课堂设想若干有关的重要问题。

如若教师只考察关于信息的记忆,则可应用求同答案的(唯一正确的)问题;如若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则以求异答案的问题为佳。求异的答案乃是要求学生各抒己见,不与别人雷同的(多数适当的)答案。求异答案的问题,并可成为引起全班讨论的出发点。

根据有经验的教师的意见,认为发问须有一定的目的,才可产生效果,否则教师随意发问,学生随意回答,可能影响课堂里的秩序,不过,教师为着顺应一种情境,利用时机,发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当亦可行。但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发问,并非无的放矢。在发问之先,总须有所考虑,不论是对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过程,教材的内容,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方法,学习上的困难、进度、评价等方面的检验与推进,皆可发出问题。实际上,发问之目的不同,作用不一,而问题的意义自然亦有差别。概括起来,在一般的教学情境中,大体上,发问的作用可有几种:

1.引起动机。发出问题,刺激学生急于想了解教学内容,引起其学习动机,而使之对于教学内容感兴趣。

2.启发思维。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作用,极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情况下,学生没有机会运用自己的思考,听教师讲演,只用听觉;阅读教科书,只用视觉;这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关系至为微弱;唯有发出问题,使学生不得不用头脑来思考,俾可作出适当的回答。

3.考察理解程度。关于一个课题的内容,在授课之后,学生是否理解清楚,教师可发出问题,考察究竟,藉以反馈,促其进步。

4.激动顿悟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如若发生困难,学生茫然不知如何克服,这时教师可发出问题,促其发现学习中的意义重点与其间的交互关系,而使之产生顿悟作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5.形成知识结构。要使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能与已学习得的旧知识,联系一体,形成结构,教师可以发出问题,使学生明白其内蕴的关系,而可产生优良学习效果。

6.对于理论的评价。为着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发出问题,要求学生对于一种理论,予以评价,分别其优点与弱点,以及其在社会上,或学术上,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7.检验学习目标。关于一个课题学习后,是否已经达到目标,或达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可发出问题,以资检验。积极的则反馈促进,消极的则指导学生自行弥补或矫正。

8.给予复习机会。关于学习的重要知识,关键性的作用,或与下一课文关系密切的理论,教师可发出问题,以为复习或预习的机会,而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9.唤起注意重振精神。课堂教学时,如若看到有学生的注意未能集中于学习方面,这时,教师可用问题唤起其注意,使之重振精神,进行学习。

10.总结学习经验。当一个课题或一单元,学习完毕时,都是可发出问题藉以帮助学生组织知识,成为系统,欣赏内容的涵义,总结学习经验。

在上述的这几种情况下,教师皆当发出相应的适当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作用。这种.种思维能力,虽然没有直接联系着创造的行为,但可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植良好的基础。

有关求学之路一波三折心得体会报告五

这是一节综合应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诀问题的练习课。教材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数学信息,采用“你问我答”的数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班学生通过前面对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能从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具有一定的互评意识。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觉轻松,愉快,上课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对口诀的认识也逐步加深。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我对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一、练一练

将书本第23页的三道练习题:1、算一算(口算题);2、看图填空(看方阵图列式);3、找新家(计算连线题)。让学生利用课始十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二、提问题。

1、看一看。(独立观察主题图,看一看图上都有些什么?)、提一提。(要求学生,独立提出一个问题,使这个问题既可以用加法解决,又符合用乘法计算的条件。) 

2、说一说。(请2个学生独立汇报)

3、小结。结合刚才汇报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引导。要提的问题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要用加法计算,那么问题一般都是“一共”类的问题;第二:还要能用乘法计算,那么问题中所提问的对象,每一个加数必须是相同的。

4、试一试。(请同学们再试着提出更多的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

由于在小结时,孩子们发现提乘法问题并不是很难,只要是“一共”类的问题,所提问到的对象每份数都相同就可以了,这个难点突破后,通过巡视发现,大部分孩子都在主题图中找到三个以上的问题,并结合2~5的乘法口诀进行列式解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