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中学生心得体会和方法 中学生提高自信的方法(5篇)
- 上传日期:2023-01-13 16:33:10 |
- ZTFB |
- 9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四个自信中学生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内涵及缘由
自信,就是对自身或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认同,从而自觉地坚守和捍卫。自信是以自觉为思想认识前提的,同时又是自觉的必然结果。政党自信是政党在凝聚支持者、拥护者、参与者以及实现奋斗目标的进程中,经过实践检验与自我认知,对自身历史、制度、文化、执政能力及生命力具有的坚定信心与积极认同,其实质是对自身追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的理性判断和确认。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是党历尽艰辛、初心不改的精神支柱。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不是盲目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缘由。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由弱小走向强大的奋斗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稚嫩到成熟、由苦难走向辉煌。当年小小红船,已成为承载中华民族希望的巨轮。中国共产党依靠着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从弱小走向强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使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重获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遗留的创伤,国民经济获得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又经过艰辛探索,带领人民一步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回答了一系列关系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将其成功地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由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弱小组织,壮大为今天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一光辉发展历程足以让中国共产党拥有自信,让中国人民对之产生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并对这一使命型政党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演进与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不仅仅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而且坚持对于理论的不断创新。秉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并获得自信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坚实理论基石,正是在其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种曲折和挫折中昂扬奋进,因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在实践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在此过程中相继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不断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引向胜利。习近平指出: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即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同前行道路上的号角和指南,引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就有无比强大的自信。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
“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两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就和国家治理成效的重大标志。7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到2019年近百万亿元,2010年以来始终居世界第二,一举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40多年来,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中国社会保持常态化下的长期稳定状态,社会治理能够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和创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中国打破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跨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不断强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成果不断显现。文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在奋斗进程中形成的强大势场已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正在充分爆发、尽情释放。中国从当初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国富民安,从当时的外国欺凌到现在的大国引领,这些不容否定的发展成果无不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浸润着党和人民的自信拼搏,讲述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缘由,也坚实有力地托举起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强大自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的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也最有资格对自己的伟大创造感到自豪和骄傲。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前提与基础
“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全社会对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合理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社会规则的正当性、民族精神的先进性的认同与肯定。树立“四个自信”,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领导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决心带领中华民族踏上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这一高度的政党自信,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贯穿于“四个自信”始终,是确立“四个自信”的前提,又是“四个自信”的结果。离开党的领导,任何自信都无从谈起。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言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为指南,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要求遵循,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价值追求。之所以说这条道路既有历史的厚度,也有现实基础的广泛性,是因为这条道路是从近百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历史进程中走出来的,包含了建国7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它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它始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走以城市为中心道路屡遭挫折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以苏为师”,而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使毛泽东很快做出了改变,启动了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性探索。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也曾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能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是不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将发展放在最突出最紧迫的位置。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正是抓住了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古国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抛弃了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实践上的“照抄照搬”之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立足于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国情实际中来寻求真正契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这条道路,是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振兴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建者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在敏锐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深入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指导思想获得了与时俱进的动力,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理论成果。“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p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着如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各项事业深入发展,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坚定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理论创新能力,不仅为人民坚定理论自信奠定了基本的前提,而且也提供了持续的内在动力。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有利于人们从真理和价值观的角度认识和认同这一理论体系。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是统筹中国一切国家治理工作开展的依据,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体系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建立健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抽象的、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直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决定》凝练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系统描绘了国家制度的“图谱”,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制度建设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与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探索的进程中,创建了一整套规范严谨的制度体系,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对于巩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仍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培育者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物质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在百年风雨兼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致力于赓续共同文化血脉、传承共同文化基因,培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充足的文化养料,也为文化自信注入了强大的底气。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中的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共同书写的红色革命篇章,最终铸成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担负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从提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到确立“双创”原则,中国共产党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制定务实有效的文化政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在中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崭新文化使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
三、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夯实强化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
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必须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有助于明确政党自信的方向;坚信理论自信,可以为政党自信提供思想基础;坚定制度自信,为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丰富政党自信的底蕴。坚定“四个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的结果也夯实强化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
(一)坚定道路自信,明确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方向
道路与模式,决定一国的发展高度。只有确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之后,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构建、发展与创新才能有所依附、有所遵循。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不仅用发展成就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而且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从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从全面小康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脉络日益清晰。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这条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升级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使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愈加丰富,为世界上一些国家寻求发展和保持独立性提供了新的经验,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既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这是我们历经无数的实践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今天,民族复兴的航路已经打通,“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求索,是一个向着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的壮阔征程。坚定道路自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方向,铭记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比谁都有自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踏踏实实走好中国道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从而增强政党自信。
(二)坚定理论自信,筑牢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不断丰富,理论创新资源取之不竭,这些都为培育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了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深刻回答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立于国际舞台、富涵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基础上的一系列创新,理论自信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更源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与信心。坚信这一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创新性与时代性,即坚信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党员干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发挥了指导作用、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这一理论体系的人民认同性使它可以一经群众掌握就变成改变中国面貌的强大物质力量。当前,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加紧对中国进行渗透,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交锋日益激烈。只有坚定理论自信,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为各种扭曲思潮和歪理邪说所俘获,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中不断前进,在这一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理论已经超越本土意义而具有了世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都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概念和理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并注重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对中国理论的宣传阐释,不断增强中国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确立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筑牢理论根基、奠定思想基础。
(三)坚定制度自信,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持的坚定信心,坚信其能推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言之,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迸发出的生命力、彰显的优越性所持有的自觉与自信的态度。制度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保障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衷共济解难事、提高效率办好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诠释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又证明了中国的制度效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坚定了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自我完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所在。要增强中国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务必始终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并继续推进完善和发展,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四)坚定文化自信,丰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底蕴
作为民族的血脉和精神支撑,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即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昌盛起着更为基础、深沉和持久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被激发出来,全社会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不忘本来,终将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方能自觉创新。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列子等诸子百家,奠定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世代中国人始终恪守的基本价值信仰,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伟大的时代激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文化。中华民族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进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作为一种精神纽带联结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灵世界,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历史和现实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增长,也需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柱。面向未来,文化自信也为中国共产党续写新的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文化滋养、丰富了文化底蕴。
主题四个自信中学生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按照中央关于第一批主题教育单位开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要求,以及省委、集团党组和院党委统一安排部署,我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开展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要求,深刻剖析检视问题,深入进行原因分析,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剖析检视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新中国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政治理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增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
二是纪律意识进一步加强。通过学习党章、《准则》《条例》,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建议,更加牢固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意识,更加认识到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以令率人,不若身先”,不折不扣地坚决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发挥“头雁作用”,带头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三是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
(一)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
一是对党的理论学习不够系统深入,浅尝辄止,学的不深不透,没有完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政治理论学习内在动力不足,不注重联系实际,缺乏深入思考,没有深入领会精髓,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忙于事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学习思考问题少,并时常以生产经营任务重等借口放松理论学习。二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理解和运用还有差距。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系统思考能力不够,特别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运用理论创新成果和理论武器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思路不够、办法不多,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三是作为支部书记带领、引领、督促作用还有待加强。经常为支部党员自发理论学习欠缺主动性找借口,认为他们因为生产经营任务重而忽略理论学习情有可原,并未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支部党员同志,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理论修养。
(二)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
一是对党的纪律学习还有差距,不深入透彻,对规矩纪律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不能越红线、守底线、不碰高压线,自我标准越定越高,导致遇到问题就以纪律规矩为借口,勇于担当作为的精神还不够。二是思想认识出现了懈怠。有时也想现在社会发展了,物质丰富了,条件也比过去好得多了,对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有所动摇。三是名利思想作祟,艰苦奋斗思想有所淡化。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受到社会上一些奢靡之风的影响,对办公室和饭桌上的浪费问题有习以为常的思想,有时出差、考察、调研在交通、食宿方面不再愿住小旅馆,有追求舒适安逸的想法,虽然没有超出开支标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明显减退。
(三)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
(四)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
>
一要强化政治意识,做到“心中有党”。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好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自觉落实年度学习计划,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条主线。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定力,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强化宗旨意识,做到“心中有民”。习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坚持党的宗旨意识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决维护职工利益,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坚持经常性的走访、谈心活动,多到生产一线调研,带着问题搞调研,全面掌握基层动态,多倾听一线职工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多出一些管用的实招、硬招、新招,不断提高##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题四个自信中学生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中国共产党的自信缘自哪里?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与“四个自信”的关系如何?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自信,就是对自身或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认同,从而自觉地坚守和捍卫。自信是以自觉为思想认识前提的,同时又是自觉的必然结果。政党自信是政党在凝聚支持者、拥护者、参与者以及实现奋斗目标的进程中,经过实践检验与自我认知,对自身历史、制度、文化、执政能力及生命力具有的坚定信心与积极认同,其实质是对自身追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的理性判断和确认。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是党历尽艰辛、初心不改的精神支柱。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不是盲目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缘由。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由弱小走向强大的奋斗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稚嫩到成熟、由苦难走向辉煌。当年小小红船,已成为承载中华民族希望的巨轮。中国共产党依靠着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从弱小走向强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使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重获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遗留的创伤,国民经济获得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又经过艰辛探索,带领人民一步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回答了一系列关系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将其成功地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由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弱小组织,壮大为今天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一光辉发展历程足以让中国共产党拥有自信,让中国人民对之产生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并对这一使命型政党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演进与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不仅仅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而且坚持对于理论的不断创新。秉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并获得自信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坚实理论基石,正是在其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种曲折和挫折中昂扬奋进,因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在实践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在此过程中相继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不断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引向胜利。习近平指出: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即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同前行道路上的号角和指南,引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就有无比强大的自信。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
“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两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就和国家治理成效的重大标志。7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到2019年近百万亿元,2010年以来始终居世界第二,一举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40多年来,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中国社会保持常态化下的长期稳定状态,社会治理能够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和创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中国打破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跨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不断强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成果不断显现。文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在奋斗进程中形成的强大势场已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正在充分爆发、尽情释放。中国从当初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国富民安,从当时的外国欺凌到现在的大国引领,这些不容否定的发展成果无不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浸润着党和人民的自信拼搏,讲述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缘由,也坚实有力地托举起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强大自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的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也最有资格对自己的伟大创造感到自豪和骄傲。
“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全社会对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合理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社会规则的正当性、民族精神的先进性的认同与肯定。树立“四个自信”,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领导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决心带领中华民族踏上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这一高度的政党自信,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贯穿于“四个自信”始终,是确立“四个自信”的前提,又是“四个自信”的结果。离开党的领导,任何自信都无从谈起。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言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为指南,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要求遵循,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价值追求。之所以说这条道路既有历史的厚度,也有现实基础的广泛性,是因为这条道路是从近百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历史进程中走出来的,包含了建国7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它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它始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走以城市为中心道路屡遭挫折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以苏为师”,而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使毛泽东很快做出了改变,启动了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性探索。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也曾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能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是不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将发展放在最突出最紧迫的位置。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正是抓住了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古国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抛弃了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实践上的“照抄照搬”之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立足于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国情实际中来寻求真正契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这条道路,是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振兴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建者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在敏锐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深入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指导思想获得了与时俱进的动力,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理论成果。“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p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着如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各项事业深入发展,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坚定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理论创新能力,不仅为人民坚定理论自信奠定了基本的前提,而且也提供了持续的内在动力。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有利于人们从真理和价值观的角度认识和认同这一理论体系。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是统筹中国一切国家治理工作开展的依据,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体系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建立健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抽象的、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直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决定》凝练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系统描绘了国家制度的“图谱”,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制度建设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与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探索的进程中,创建了一整套规范严谨的制度体系,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对于巩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仍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培育者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物质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在百年风雨兼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致力于赓续共同文化血脉、传承共同文化基因,培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充足的文化养料,也为文化自信注入了强大的底气。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中的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共同书写的红色革命篇章,最终铸成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担负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从提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到确立“双创”原则,中国共产党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制定务实有效的文化政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在中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崭新文化使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
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必须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有助于明确政党自信的方向;坚信理论自信,可以为政党自信提供思想基础;坚定制度自信,为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丰富政党自信的底蕴。坚定“四个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的结果也夯实强化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
(一)坚定道路自信,明确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方向
道路与模式,决定一国的发展高度。只有确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之后,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构建、发展与创新才能有所依附、有所遵循。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不仅用发展成就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而且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从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从全面小康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脉络日益清晰。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这条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升级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使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愈加丰富,为世界上一些国家寻求发展和保持独立性提供了新的经验,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既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这是我们历经无数的实践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今天,民族复兴的航路已经打通,“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求索,是一个向着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的壮阔征程。坚定道路自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方向,铭记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比谁都有自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踏踏实实走好中国道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从而增强政党自信。
(二)坚定理论自信,筑牢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不断丰富,理论创新资源取之不竭,这些都为培育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了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深刻回答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立于国际舞台、富涵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基础上的一系列创新,理论自信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更源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与信心。坚信这一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创新性与时代性,即坚信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党员干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发挥了指导作用、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这一理论体系的人民认同性使它可以一经群众掌握就变成改变中国面貌的强大物质力量。当前,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加紧对中国进行渗透,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交锋日益激烈。只有坚定理论自信,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为各种扭曲思潮和歪理邪说所俘获,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中不断前进,在这一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理论已经超越本土意义而具有了世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都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概念和理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并注重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对中国理论的宣传阐释,不断增强中国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确立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筑牢理论根基、奠定思想基础。
(三)坚定制度自信,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持的坚定信心,坚信其能推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言之,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迸发出的生命力、彰显的优越性所持有的自觉与自信的态度。制度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保障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衷共济解难事、提高效率办好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诠释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又证明了中国的制度效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坚定了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自我完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所在。要增强中国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务必始终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并继续推进完善和发展,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四)坚定文化自信,丰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底蕴
作为民族的血脉和精神支撑,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即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昌盛起着更为基础、深沉和持久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被激发出来,全社会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不忘本来,终将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方能自觉创新。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列子等诸子百家,奠定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世代中国人始终恪守的基本价值信仰,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伟大的时代激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文化。中华民族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进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作为一种精神纽带联结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灵世界,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历史和现实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增长,也需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柱。面向未来,文化自信也为中国共产党续写新的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文化滋养、丰富了文化底蕴。
主题四个自信中学生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按照中央和上级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部署,本人从严落实各项要求,现将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剖析材料报告如下。
1、针对20xx年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自己关于思想政治方面存在学习不足,理解不深的问题,本年度加强了学习,坚持在学习强国上学习中央重要文件、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交流学习心得,收益良多。通过学习,提升了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增强了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的自信。
2、针对20xx年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自己关于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缺乏奋发进取、创新力度不够的问题,本年度注意提醒自己加强党性修养,强化使命担当意识,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努力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紧贴国家发展需求,以学科建设为立足点,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学院在人才梯队建设、专业建设、国际化合作、科研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积极推进二级学院制度建设,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3、针对20xx年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自己关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不够扎实,有急躁情绪的问题,本年度注重改进工作方法,遇事多商量,多听听对方的意见,尽量考虑周全,减少避免主观判断。
(一)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坚持党的性质宗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还不到位,对“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在工作中站位还不够高,大局意识不够强,在服务国家战略,对标上海发展目标方面没有明晰的工作计划,只围绕眼前工作,缺乏创新思维。
(二)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政治立场,但是在纠正不正之风和偏向上做的不够,有时碍于面子,对一些问题上仅仅保留意见。在开展批评方面还不够,面对别人的问题批评不到位,怕伤和气,怕得罪人。表面上和气,实际上是没有起到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的作用。
(三)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有为民服务的意识,能自觉做到清正廉洁,工作中能将群众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但是在深入群众方面尚有距离,没有做到密切关心群众,时刻关注群众所思所想,在工作决策中存在主观意识,不够细致耐心。
通过调研中发现,教师和管理人员对自身的发展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作为院长近几年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对现职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没有重视,也缺乏相应的措施和激励。
(四)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存在哪些差距
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但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遇到困难存在畏缩、畏难的情绪。工作中不够担当,面对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创新开拓精神,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够。破解问题的能力尚需提升,勇于创新的意识需要加强。
作为行政负责人,在二级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方面推进不够,调研分析不够,研讨剖析问题不够,制度对二级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使得二级管理的效率尚有待提高。
(一) 思想方面存在原因:理论学习不足,深入思考不够
有时把工作当成硬任务,学习变成软任务,在深入学习、常态学习、持续学习方面有差距,仍停留在记住一些“概念”和“术语”上,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还不全面、不系统,存在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情况。总认为自己是做基层工作的,懂得一些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能适应工作就行,导致理论指导实践和日常工作的能力还有差距,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方面还有所不足。
(二) 政治方面存在原因:放松了党性修养
作为一名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工作中,我虽然能够做到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并为之努力奋斗。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职务和环境变化,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有时不那么清晰了,当初的志向也慢慢淡忘了,奋斗的激情逐步消退了。当面对繁重工作压力和突发事件考验时,有时明显出现烦躁情绪,总想推脱,导致工作动力不足、精神状态不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觉、清醒。
(三) 作风方面存在原因:主观主义思想有所滋长
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勇于创新的胆识,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因此学习放松了、工作松劲了、标准下降了,只求一知半解、未能精益求精,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意识有了差距。产生这种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自己思想深处淡化了,求真务实的内涵在工作实践中“失守”了,没有把凡事探求就里、多到群众中听意见找办法的求实作风传承好、实践好。
(四) 能力方面存在原因:动力不足,缺乏锤炼
党性锻炼不够,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时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受党教育培养多年,政治上是可靠的,政治立场是坚定的,这样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一种优越感,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忽视了自我修养,没有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常用党章党规党纪细照自己的思想有所松懈,时刻按照党性原则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完善的意识树的不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精神上有所放松、作风上有所松弛、行动上有所懈怠。
1、加强个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同时也不断加强行政工作的专业化学习,带头注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通过理论学习,增强学院行政工作的系统性与规律性研究,增强对学院工作发展趋势的把握与前瞻性思考。
2、加强调查研究长效机制,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三个导向,即“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服务导向”,这样才能把握问题所在,要坚持三个深入,即“深入院系”、“深入基层”、“深入师生”,这样才能体会师生所需。以学校三大战略为引领,以提升服装学院学科发展,申报博士点为目标,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形成良好的学科生态,满足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加强责任意识,坚持民主科学决策。立足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从政治的高度明责知责、履职尽责,用忠诚干净担当这个标尺衡量自己,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与党委书记一起带领班子继续坚持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制,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学生工作决策更加科学。同时,积极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岗位职责与分工,提升执行力、增强凝聚力、形成良好战斗力。增强协同创新,有效率、有亮点地实现育人目标。
(主要内容为对主题教育专项整治中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情况,对本人重大事项报告、巡视反馈、组织约谈函询等问题作出说明或检讨,受到问责的要作出深刻检查。)
主题四个自信中学生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根据中省市《关于认真开好20xx年度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xx会的通知》要求,我紧紧围绕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这一主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相关党纪党规。同时,对照“思想政治、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为民情怀”四个方面,在开展谈心谈话、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并制定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主要存在问题有:一是对思想政治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虽然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著作及会议精神,摘抄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但由于学习不够认真、不够扎实,学习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不够深刻,认识还不全面、不系统,存在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情况。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思想,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总感觉自己是老党员了,且经常看报纸杂志、听新闻广播,理论水平还可以,集体学习时有时满不在乎,
被动参加,缺乏热情。二是遵守上级党组织决议不全面。缺乏对《党章》《准则》《条例》的系统研学,对中央决策部署思想认识不足,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没有真正融汇到日常言行和实际工作中,有时认为自己只要在思想行动上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就行了,忽略了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模范践行。三是工作求稳不求进思想较重。对于上级安排的工作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有时工作虽然也考虑到应该怎么做比较好,但思想上总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快了事,怕得罪人、怕背包袱。四是党性修养要求不够高。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放松了持续改造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觉性,虽然在行动上能够与上级党组织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但是在思想上放松了对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追求,不能时时刻刻对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缺乏为共产主义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境界,党性修养与党的事业要求、人民群众期盼存在一定差距。
(二)在精神状态方面。主要问题表现:一是责任担当精神有所下降。随着工作阅历和年龄的增长,考虑个人荣辱进遐、考虑人情世故多了,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有所下降。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不足,存在缺乏担当、不敢直面问题的现象。二是开拓创新意识消弱。工作上满足于现状,过于强调规矩与程序,没有从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成效去思考去研究工作中深层次的问题;对新政策、新问题的研究不够,习惯于凭经验做事;缺乏探索做好新时期党建及
纪检工作新思路、新做法的主动性,致使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三是干事创业的意志衰退。认为自己起早贪黑干了20多年了,年龄也慢慢偏大了,体质也慢慢下降了,也该在机关里歇歇气了,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遇到问题迎难而上、敢拼敢闯的魄力有所退化,存在应付过关的心理,缺乏静下心来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精神。四是工作节奏放缓了。当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时,往往存在松口气,将工作向后拖一拖、缓一缓的思想,致使工作积压,对个别问题仓促处理效果不佳。比如,在抓年度脱贫工作时,由于一边要抓中省包村扶贫,一边还要抓脱贫人口工作,自己觉得工作太多、太累,有些忙不过来,总是能拖则拖,能歇则歇,实在躲不过去了,应付抓一下。
(三)在工作作风方面。主要存在问题有:一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通过认真学习党的有关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学习教育活动,能够坚决反对“四风”,但是自己的工作作风还是不够扎实,主要表现为:坐办公室时间多,深入基层较少,要求下属向自己汇报工作,自己分管的脱贫攻坚、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主动向下属了解情况不多,缺乏与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交流,对基层情况没有做到全面掌握,对基层干部职工所思所想没有及时了解,指导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做得不到位。二是缺乏钉钉子精神。习总书记提出发扬钉钉子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钉钉子精神才能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地去做工作,更好完成任务,取得更好成绩。在工作中,有时存在更多考虑把眼前工作抓到位、把现实矛盾解决好,忽视了深层次问题和本源性问题的研究解决,功利主义催生了形式主义。领受任务、工作后,有急于出成绩的想法,有时过于强调行动快、效果好,具体分析摸底不够深入,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有些工作开展针对性不够强,牵扯各方精力过多,存在解决实际问题不够多,督促检查不够严,贯彻落实不够好的现象。这也反映出,自身还存在急功近利、图名挂号的现象。三是坚决抵制四风的思想有所退化。虽然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发展态势保持关注,但不自觉地产生了不愿意投入精力去触及难题和一些敏感领域。精神状态上革命意志有所消遐,要求有所放松,攻坚克难的锐气和韧劲有所下降;导致工作中注重工作方法、加强分类指导,既有效贯彻落实,又确保收到效果上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四)在为民情怀方面。主要存在问题有:一是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有所弱化。在机关工作久了,接触基层和群众的机会少了,群众观念变得淡薄,对群众疾苦缺乏深层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有时候对群众关切的利益问题解决不到位;二是工作方法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多元化,群体利益多元化,利益冲突增多,解决难度增大。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因为缺乏学习和思考,在做群众工作时捉襟见肘。在信息化背景下,缺乏运用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来动员、组织、指导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有时候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面对复杂的群众问题力不从心。三是协调群众利益做得不到位。过去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则主要围绕经济问题展开,经济利益居于中心地位。群众与地方政府、群众与企业以及群众间的利益冲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在遇到复杂的群众问题时,有时采取“拖、躲、推”的办法,对群众的诉求没有及时满意解决。
(一)放松了理论学习。自以为在乡镇工作了x多年,担任乡镇主要领导x年,凭借长期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的工作经验,做好本职工作没有问题,学习不学习无所谓,对干好工作没有大的影响,缺乏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常把学习当作软任务,在党校参加县上科级领导重大理论培训时,不能坚持,即使参加也是混时间,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出,没有入心入脑,掌握不系统,不全面,更不能指导实践,导致理论水平不高,自身素养提升不快,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放松了理论武装自己,不能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工作。
(二)放松了党性锻炼。回想当年,自己能够跳出农门,有了一碗饭吃,是党的好政策给了我这个机会,入党时,面对党旗,我曾激动过,发誓一定要以《党章》为标准,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好好干一番事业,用一生来报答党,回馈社会,那时,我激情满怀,豪气万丈,干劲十足,组织叫干啥就干啥,从来不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对共产主义充满信心,对人民群众充满爱心,把党的事业看得比命都重要,而如今,得益于党的培养,人民群众的信任,我曾一名普通干
部成长为一名科级领导干部,但由于自己在党性锻炼上下的功夫不够,抓得不紧,导致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艰苦奋斗意识淡薄,主观主义养成了,党性观念下降了,责任意识缺失了,工作作风漂浮了,群众意识差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自己放松了对自己的党性锤炼。
(三)放松了“三观”的改造。参加工作时,父母常常教导自己,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踏踏实实,组织让干啥就干啥,组织不让干的就不要干,特别是毎当面临组织提拔重用时,自己也是信誓旦旦,要干就干出个样子,也常常以焦裕禄同志作为榜样,但自从自己调回部门工作且又担任副职后,就产生了一些扭曲思想,认为自己不被重用了,个人前途已到头,也该歇一口气了,上进心,责任感就差了,工作激情也不像提拔时那么高涨了,觉得工作多做不如少做,做好做差一个样,消极为难,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考虑自己利益的事多了,考虑群众利益、党的事业的事少了,局里安排我负责移民路工程时,我就没有责任感、紧迫感,沉不下去,不能亲自到建设现场,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困难,有什么事安排别人去解决,解决的怎么样也不过问,致使移民路修了两年了还没修通,究其原因还是自己放松了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不能以焦裕禄精神作为动力,没有把群众的事情,党的事业看做高于一切。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带头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焦裕禄精神学,不断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提升自我素质和领导水平。按时参加理论培训,按时参加党组周五学习活动,坚持每天抽出1个小时自学,记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学以致用,主动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求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二)加强党性锻炼,筑牢宗旨意识。坚持带头维护《党章》,贯彻《党章》;坚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班子权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讲话分场合讲方法;坚持带头转变作风,亲力亲为、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增强责任心、使命感、事业心;坚持带头深入贫困村,深入包扶对象,了解贫困村、贫困户所需所盼,多为贫困村、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为包扶的xxx村办x件实事,为我包扶的x户贫困户各办x件实事。
(三)践行“三严三实”,廉洁从政。严格遵守党纪国法,
自觉接受监督,筑牢拒腐防变防线;规范从政行为,践行“三严三实”,时刻自醒、自警、自励;遵守系统各项制度,树立大局意识,对不良现象早发现,早制止;加强党员教育,从严查处违纪行为;健全相关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严格公务接待标准,下乡坚持在镇廉政灶就餐,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克服跟风攀比,不进娱乐场所,工作中不优亲厚友,廉洁从政,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形象。
总之,在以后工作中,我会不断加强自我约束自我净化,
自我修养,做一名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师下课后抖一抖心得体会 教师上课感悟(五篇)
- 第一书记挖野菜心得体会总结 第一书记吃野菜(9篇)
- 矫正对象刑法学习心得体会简短(实用12篇)
- 办公室一改两为心得体会和方法 办公室以案促改个人心得体会(3篇)
- 最新土壤健康心得体会一年级总结(优质10篇)
- 最新马拉松比赛志愿者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2篇)
- 一二年级线上培训心得体会实用 一二年级线上教学总结(四篇)
- 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心得体会报告(模板13篇)
- 商业经济学的读书心得体会简短 好的经济学读书心得(9篇)
- 最新科学研修心得体会三年级(大全17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