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线的战疫心得体会如何写 深入抗疫一线后的一些感受(二篇)

  • 上传日期:2023-01-13 10:08:51 |
  • ZTFB |
  • 14页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来自一线的战疫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一、高度重视,严密组织,迅速启动“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市把开展“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思想上高度重视,迅速启动,高效展开。在**市委宣传部《关于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开展“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下发后,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市宣传文化系统开展“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制定下发了《**市关于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开展“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

    召开了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会,要求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坚持“三贴近”原则,以“三个一切”为主题,树立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会后,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在制定好活动方案、活动配档表的基础上,层层召开了动员大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带头深入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指导“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带头研究制定了切合部门和单位实际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各项保障制度,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把主题活动落到了实处。

二是组织严密,主题明确。主题活动开展后,**市明确“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主题,成立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调研材料组、新闻宣传组、检查督导组四个工作小组,要求宣传文化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开拓视野、转变思路、转换角色,深入基层。同时,各个工作组深入到部门和单位进行督导检查,迅速启动了“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活动,确保主题教育活动不走过场。

三是舆论引导,营造氛围。**市对舆论宣传的指导思想、宣传重点、宣传方式和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做了明确要求。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大力宣传“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集中宣传“三个一切”群众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各单位探索的好经验和先进典型,指导全市面上的工作,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内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二、深入学习,广泛交流,以大讨论活动提升境界

**市建立健全了督查、考核、补课等制度,做到了有学习配档、有学习材料、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有学习制度、有检查考核办法和措施,保证了学习内容、时间和学习效果,有效提高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一是抓好理论学习。组织宣传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的三代领导人和胡锦涛关于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宣传文化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文献,普遍提高了政治素养,在理论上武装了自己,增强了把握群众路线的能力。同时,还把学习理论与学习业务知识结合起来,加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技能和业务知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

二是相互交流提高。采取召开座谈会、心得体会交流会、理论学习讨论会等方式,相互交流,促进学习。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找准了在执行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问题引路深化学习,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三是活化学习方式。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采取集中学习、专家讲解、领导上党课、知识竞赛等方式活化学习的同时,组织了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相互交流、参观、学习,推动领导干部学习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路线,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广泛征求意见,深剖问题根源,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实效在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中,**市紧紧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众文化权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宣传文化战线思想观念、工作决策、方法手段、政策措施、制度保障、载体平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面向全市各界干部群众,重点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和基层干部群众,公开征集对方面的意见建议。

一是真心实意找问题。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活动中,组织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实际,对照上级要求,查找自身在执行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查摆问题目标清晰化、内容具体化、标准细致化、活动程序化。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镜子,照思想、照工作、照纪律、照作风,找准找全问题。在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中层干部之间、一般干部与一般干部之间、党员干部与非党同事之间谈心交心指问题活动,通过交流谈心,诚恳地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表现,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共同查摆问题。开展了“工作表现大家评”、“目标差距群众论”、“发展思路大家辩”和 “我为您建一言”等主题征求意见活动,并采取电话沟通、电子信箱、留言条等方式找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当面不好说”、“不便说”的问题。

二是广开言路征求意见。在**政务网、**之窗网等网站上开设了“您的建议,我们的动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三问于民’大家谈”专栏,广泛征求社会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设立**广电台新闻热线和《今日**》读者热线两部热线电话,听取各界意见和建议。在“网上民生”栏目广泛征集干部群众对宣传文化工作的意见、建议。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征求意见函,广泛征求意见。

三是深入细致挖问题。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分头到所联系的乡镇、部门和文化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召开意见恳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各级宣传文化战线干部职工利用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及下基层调研时机,走进田间地头、企业车间,面对面了解群众、服务群#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 end#众。深入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包村干部通过“民情日记”,深入了解群众所想、所需。主题活动中,宣传思想文化相关部门出动3600余人次,通过实地察看和座谈了解等方式,走访群众1万余人次,了解基层群众的基本生活情况和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宣传思想文化下基层行动,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市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明创建、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把声音传向群众耳朵,把话筒伸向群众嘴巴,把镜头拉向群众心窝,把舞台搬向群众院落,真正实现文化惠民富民。

一是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利群工程。开展主题活动,在全社会开展“精神塑造”、“文明素养培育”、“未成年人建设推进”、“新**人融 合”、“优美环境育人”、“先进文化服务”、“文明创建示范”、“社会诚信建设”、“城乡文明一体化”九大工程,举办活动150多个,参与群众16万人次,诚信、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逐渐形成。积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重点建设骨干文化设施、重要文化工程的同时,将财力向基层倾斜,在全市17个镇区街道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4处,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在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农家书屋218处,农村文化大院248处,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100%,解决了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完善公共文化场所免费政策体系,使各种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真正走向大众。通过送科技、送文艺、送图书下乡等多种形式,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务,以“真下”促“真改”、以“真心”换“真情”。大力组织举办农民文艺汇演、书画展、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组织了健身舞免费培训班,培训300多人次,开展送电影下乡和送戏下乡工程,截止目前,送电影下乡8000场次,送戏下乡200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主题教育活动效果。

二是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在电视台开办《记者走基层》栏目。围绕民生、重点工程、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社会文明等中心工作和上级台约稿认真选题,制定采访报道计划,加大报道密度,让群众真实感受到记者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在《今日**》报社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大型新闻 采访活动和编辑记者“四进”活动。把深入群众、服务群众贯彻始终,把解决问题、关注民生贯穿始终,查民情,访民生,解民忧,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组织编辑、记者带着课题、带着任务、带着感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结合下基层、接地气、问民生,开设社区版、村事版、“第一现场”、“田间地头”、“群众心声”、“基层掠影”等专版专栏。把版面留给群众,热情饱满地为群众鼓与呼。新闻媒体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新闻媒体联系乡镇(街道)、采编部门联系村(企业、社区、学校)、采编人员联系市民三个层面的“新闻联系点”制度,使“走转改”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活动以来,新闻战线跑遍全市,播报走基层新闻300余条,刊发走基层新闻稿件600多篇。

三是积极组织好主题活动征文及演讲比赛。发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紧扣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主题,紧密结合“三个谁”大讨论和“四查四看”活动,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积极参加“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征文和演讲比赛活动,组织主题活动征文10篇参加**市征文比赛,获得1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在**市组织的主题活动演讲比赛中,由我市选送的易哲演讲《走基层感受时代变迁进一线倾听百姓心声》获得演讲比赛三等奖。

五、建章立制,把握导向,构建“三个一切”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

开展“三个一切”群众路线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系统化的工程,必须坚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完善机制、整体推进,真正把“三个一切”群众路线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一)建立机制,推进活动。突出抓好“三机制一考核”:一要建立领导督办机制。根据“三个一切”群众路线特点,通过定期调度、到责任单位调查研究、组织检查指导等形式,督促各项工作的解决和落实。二要建立部门责任机制。根据“三个一切”群众路线活动办公室的总体安排,责任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建立起主要领导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要建立联合督查机制。市委宣传部加强对“三个一切”群众路线的督查,定期通报情况,强化激励,促进落实。同时抓好考核落实,市委宣传部在日常督导的同时,注重对主题活动的考核,将考核结果运用与宣传文化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促进了主题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二)加强督导,把好导向。“三个一切”群众路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采取定期督查、重点督查方式,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三个一切”群众路线活动开展有序。要发挥好简报、电台、电视台、网站的舆论导向作用,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

(三)坚持开展活动与推进工作有机结合。各部门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正确处理好开展“三个一切”群众路线活动与推进部门业务工作的关系,达到开展活动与推进各项工作“两不误、双促进”。工作中,要始终做到“三个贯穿始终”。一要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要引导宣传文化系统广大干部把调查研究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广泛深入接触基层干群,找准部门业务工作与开展“三个一切”群众路线活动的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好部门为民服务的职能作用,指导、检查、推动群众工作深入开展。二要把为民办实事贯穿始终。要牢固树立发展观念和服务理念,把办好惠民利群实事作为开展“三个一切”群众路线活动成效的落脚点,作为检验部门业务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依据,以活动促工作,以工作推动活动深入开展。三要把建章立制贯穿始终。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解决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群众意愿的思想观念、发展规划、方式方法、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长效工作机制。

对于来自一线的战疫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今天这节党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新中国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三线”建设。之所以要讲授这个内容,是因为其在上个世纪波谲云诡的世界形势下,彰显出了中国人民誓争建设新中国的决心与勇气,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线”精神。走进新时代,人们并未遗忘曾经为巩固国防工业基础建设而不惜献出生命的英雄同志。时至今日,“三线”精神对于加强新时期党性修养教育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及价值。

下面,我主要通过回顾“三线”建设的历史点滴、展望“三线”精神的内涵蕴意来对各位同志产生一定的政治教育性启迪。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新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与前苏联交恶,又赶上美国妄图在东南沿海展开攻势。在如此紧张险恶的国际环境下,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直接进行战略部署,在当时的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掀起了这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这是“三线”建设中的响亮口号,鼓励了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从四面八方奔赴艰苦卓绝的“三线”建设战场。在这场硬仗中,国家政府投入了2050余亿元巨资,安排筹划建设的工程项目达1100个。中国人民踊跃参加建设活动,在高峰时期投入的人力有400多万人。这场贯穿了“三五”、“四五”、“五五”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成为了中国经济史上一次规模极大的工业迁移史实,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普遍较为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工厂设施、基础建筑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困难与缺陷。也许,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且不屈不挠的民族。面对困难,当时的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使建设的步伐一时一刻都不曾耽搁。从1964到1980年,“三线”建设工程共创办了1000多个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有力支援、巩固了中西部工业建设和国防基础。

(一)多方联动,夯实国防工业基础

在“三线”建设中,建立起电子科技、武器装备、船舶航海、航空航天、核能资源现代国防工业体系,建成众多国防生产基地和尖端科研试验基地。这些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国家过去武器装备生产落后的状况,改善了我国国防工业结构布局。同时,我们还掌握了原子弹、氢弹等高端武器技术,成功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有力平衡了世界大国的核分布态势,成为了拥有绝对先进国防实力的国家,为国家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全面覆盖,优化工业生产布局

在建国之初,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们国家当时70%的工业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在布局上,存在东重西轻的不足。而且,现代化工业十分薄弱。从军事经济学的专业角度来分析,这种工业布局具有非常脆弱的特性。因此,“三线”建设首先就需要解决布局不均衡的问题。在建设期间,当时一大批工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很快,许多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城市在中西部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拔地而起。为加强战备并建设国防重工业体系,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也逐步迁入三线地区。由此,在大西南区域,部署建成了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结构化布局。

(三)质量卓著,实现中西部跨越式发展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攀枝花、六盘水、金昌等地已经变成了当下著名的新兴工业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而在“三线”建设之前,这些地方都曾经是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这也就是说,发掘矿产资源、创建生产工厂、打通交通要塞等“三线”建设过程中的开发运动,在特殊的备战时期有力地发展了中西部落后地区。并且,随着科研、教育、技术等元素的迁入,中西部地区基础建设条件进一步完善和强大,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医疗健康保障等都显著提高。这也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指出的,“三线”建设奠定了产业、技术、物质和人才基础,促进大西南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

(一)学习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扎根三线,为国效力”。东部沿海地区的高端科技人才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根据“三线”建设工作部署安排,迁往以云贵川为主的西南地区。这些技术人员自愿放弃城市舒适优渥的生活,来到不可预知未来的“三线”重点建设地区。他们不惜牺牲本应享受的幸福日子,不对建设地区的待遇产生消极情绪,而是任劳任怨,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奋进的斗志,在西南地区乐于付出、甘于奉献。他们含辛茹苦、默默付出,以工厂为家、以建设为事业,也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只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国家作贡献。

(二)学习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全国一盘棋,建设大三线”。这句口号不仅在宏观上体现出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而且在微观上呈现出建设人员统一协作的精神。“三线”建设时期正值新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国家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一声令下,全国各行各业各领域积极响应、鼎力支持。在党和国家号召下,形成了“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的举国之力。无论是来自其它地区的建设者,还是当地的人民群众,大家都通通集中在一起,在党和政府的统筹下群策群力,施展新中国建设时期集体主义的伟力。

(三)学习艰苦奋斗的实干主义精神

“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无雨拼命干”。这是“三线”建设者在云贵川“天无三日晴”的自然条件下争分夺秒、苦干实干的真实写照。在当时的西南地区,建设条件极为艰苦。建设者始终坚定建成“三线”工业基地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与落后的基础下秉承“先生产后生活,先厂房后民用”的生产生活原则,坚持将个人物质生活置之度外,自觉把建设基地和工业生产作为首要任务,高喊着“天作衣被地作床”的口号,风餐露宿、肩扛人挑,勤俭节约、艰辛工作,用汗水与血水的融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

(一)坚持政治引领,坚定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我们国家自从成立以来,乃至改革开放后,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弃任何途径的“和平演变”。这自然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永恒的罅隙使然。对于甚嚣尘上的攻击甚至歪曲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虚无主义论,同志们可以用持续近二十年“三线”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展开有力回击。不得不说,“三线”建设是我们党领导的持续开展国家经济建设的历史见证,“三线”精神是我们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理想印证。“全国支援三线,共同建设三线”使人民、党员干部切实认识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真实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大优越性。我们每位同志都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党的领导,用奉献、协作、创业、创新让我们的国家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坚持意识觉悟,坚定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心

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国家各项事业在取得全面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发展形势和国情变化情况。在巨大的新挑战之下,我们每位同志要在对客观困难和主观问题进行认真审视的基础上,作出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选择,自觉屏蔽“糖衣炮弹”的诱惑与干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进行改革工作的路上,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也就是说,我们自身的力量可能还不足以消灭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回想“三线”建设的事迹,我们要积极发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伟大自我牺牲精神,我们要坚守“个人服从于集体、部门服从于单位、地区服从于国家”的伟大自我服从精神。让我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成为人民群众共同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的动力支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精神引领。

(三)坚持自我升华,坚定提升党性教育水平的追求

党性教育是培养党员党性修养的有效方式,包含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建发展工作、党的优良传统等丰富内容。并且,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与升华。当然,党性教育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背景下运用而生。在以往的党性教育中,我们各位同志主要是接受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为标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伟大精神教育。那么,除了“血与火”的革命战争教育之外,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志还可以通过“三线”精神的熏陶来对新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呈现出的精神风貌、价值意义、经验教训进行深度了解和深入思考。由此,在新时期党性教育之下,让自己的实际工作产生精神世界的共鸣,为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积累重要的实践载体和鲜活的教材资源。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三线”建设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史上的辉煌一幕,也是我们国家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的行动及其精神,为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谱写了一页光辉灿烂的篇章。

同志们,“三线”建设的历史终会成为过去,“三线”精神的内涵却必将永垂史册。“三线”事业既是我们党革命建设精神的传承创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历久弥新。其历史价值和时代蕴意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提升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让我们铭记可歌可泣的“三线”建设者;新时期,让我们发扬永放光芒的“三线”精神;新征程,让我们接续耕耘“三线”事业的宏远目标及愿景。我们要不断洗礼精神世界,不断升华思想境界,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中国谋未来。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