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三星堆的心得体会报告 三星堆参观感受(六篇)
- 上传日期:2023-01-12 22:11:06 |
- ZTFB |
- 11页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游览三星堆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七星岩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20多公里长的林荫湖堤,如绿色带飘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连结在一起,湖光山色,绰约多姿。
七星岩历史悠久
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 七星岩风光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
门 票:60元(部分景点需另外收费)
建设
肇庆市委、市政府于一九九七年底先后投资1500万元,在七星岩景区内的六个小岛、七座山岩,八公里长的湖堤上安装了环湖园林路灯560盏、1000瓦的射灯、彩色泛光灯250盏及3000米的彩虹管,运用目前最先进的第三代光源的变化多姿。以不同的颜色交错投射到景物上,勾画出七星岩景区内神秘幽雅的堤岸、小桥,花木,岩山与湖水交相辉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岩更加绚丽多彩;同时开辟了星湖夜游项目,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夜色中游湖观光提供了一个美丽的环境 ,再造出“第二星湖”。
近年来,增加了许多新的景点,如牌坊文化广场,每当夜幕降临,霓虹闪耀,游人如鲫,全国目前最大的露天音乐喷泉启动之时,七星岩牌坊广场更显得壮观,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这里还可以欣赏一台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真是令人如醉如痴。位于星岩东面的仙女湖,每当太阳西下,还可以观赏到天然奇观--卧佛吞日。在仙女湖与星岩之间湖面上新建的佛教大观园--东方禅林,也可以领略到禅的奥秘。最近,新开挖了3公里长的"禾花水道",使星湖景区的游览面积比原来增加了五倍,并使得陆上景点与水上景观浑然一体。如果你坐在游船上环湖游览,你会有一种新的感受。
七星岩牌坊
位于景区中心湖南部,1959年落成,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高12米,宽17.5米,四柱三间,柱础花篮形,四根大圆柱饰以朱红,仿歇山顶,上盖琉璃瓦,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于1959年手书的“七星岩”三个大字,为肇庆的重要标志物。牌坊北侧有广场,面积2.83万平方米,是集娱乐、休闲、观赏、购物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广场有广东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文化在省内颇有名气,周末游客可在此免费观赏文艺演出。
七星岩摩崖石刻
位于景区中心,共有531题,其中石室洞有333题,是广东省保存最多、最集中 七星岩外拍的石刻群,1957年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石刻以唐为贵,七星岩就有唐刻4题。石刻以汉字为主,还有藏文和西班牙文。汉字各种书体俱全,以楷书为最,行书次之,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记》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石刻群文体有诗、词、歌、赋、对联、题记,其中诗有252首,陈毅元帅撰诗称之为“千年诗廊”。
石室洞
由龙岩洞、碧霞洞和莲花洞组成,龙岩洞以小艇导游,后两洞可步行参观。石室洞是七星岩开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穹隆高大,千姿百态,如梦如幻的景观,令历代文人骚客陶醉,并留下赞美的诗篇。洞中存各种文体石刻333题,可见石室洞在七星岩风景区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庙
位于七星岩东北部,仙女湖游览区内。始建于唐初,明万历十三年(1585)重建,清嘉庆三年 (1798)、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古庙置于岩洞中而得名。庙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称周氏神。因传说庙中石钟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称“出米洞”。
莲湖泛舟
最佳观赏点在红莲桥南风情码头处。
此处设有竹排、摇橹木船、电瓶船等,船在水中行,景色两岸走,如在画中游,休闲舒适、快意悠悠。自古有云:“不乘舟游湖,不知湖光之胜,枉来星岩。”
肇庆的特产
肇庆裹蒸,是粽子的一种,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肇庆裹蒸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包制肇庆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 公斤。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清水,直至糯米、绿豆和肥猪肉溶化为止。目前,市面上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除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肇庆裹蒸香气横溢,入口溶化,甘香,是当地居民欢度春节的传统食品。
紫背天葵,名丹叶、散血子,是夏季清凉饮料中的佳品。 紫背天葵属秋海棠科,是一种矮小的草本植物,长在阴暗湿润的山崖上,叶面有毛,呈深绿色,叶背紫色。紫背天葵能清热解毒,润燥止咳。用开水冲泡,其色紫红,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许白糖,其味更佳,能消暑除热,又有解酒之效。
气候
御寒避暑的游览胜地,七星岩风景区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年均气温摄氏21.6度,夏日最高月均气温摄氏28.9度 ,冬日最低月均气温13.4度,确是一个御寒避暑的游览胜地。这里最佳旅游季节为七、八、九月和春节期间,最高日达4万人次。
交通
从广州到肇庆约二小时车程,肇庆火车站前的迎宾大道不远处就是七星岩;肇庆市内有公共汽车,环湖旅游专线车、出租小汽车和交通船都直达景区内。风景区内有公共汽车,环湖旅游专线车、出租小汽车和交通船,旅游、度假、开会都非常方便。
编辑本段
七星岩-景点历史
七星岩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
编辑本段
七星岩-景点景观
七星岩,隋唐至宋,称栖霞洞。相传桂林在远古是海,海陆变迁后,隆起而成为今日的七星岩洞,100万年来,石灰岩经雨水溶解成乳状液,后又凝结,日积月累形成各种形状,遂使那石乳、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蔚为奇观。洞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高于中层10米,下层为地下河。游览中层,游程820 米,洞内恒温20℃左右。在隋唐时代,这里就成为游览胜地,洞口有隋开皇十年(590年)昙迁题栖霞洞和唐显庆四年(659 年)佚名玄玄栖霞全洞题刻。从岩口沿石级而下,有明朝张文熙写的第一洞天大字。过老君台、白兔守门,就是白玉长廊。这里岩顶光洁平坦,石壁洁白晶莹,有玉为墙壁雪为城之称。继续前行,佳景很多,有仙人晒网,米粮山,唐僧晒袈裟。
过了狮子抢黄沙景点,便是歌仙台。传说刘三姐和她的情人白马郎到了桂林七星岩,唱了三天三夜的歌,吸引了许多听众,后来三姐要走,白马郎依依不舍,紧握她的手不放,三姐在他耳边轻唱一首离歌,化成一尊石像成仙去了,因为声音很小,只有白马郎一人听得清,只有这几句流传下来:少陪了,日头落岭在西方。天各一方心一个。过云山壁画,到广场,这里景点最集中,银河鹊桥、十八娃娃倒攀莲、奇象异洞等等,最后一景是送客蟠桃
七星岩雄伟深邃,整个游程814米,洞中经年留下了许多诗文和题刻,也流传美丽的传说。以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碧虚铭》最为有名。明代画家张文熙称之为“第一洞天”,并刻于石壁之上。古人称此景为“栖霞真境”。1963年叶剑英游完七星岩后,作诗写道:“海洋冲刷山穿洞,石乳冰凝玉塑山。幽窟千年供避难,今游人乐舜尧天。”
没有天上宫阙,却有北斗七星在人间;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这就是七星岩最真实的写照。七座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排列状如天上北斗,镶嵌在如镜的湖面上,如梦如幻。叶剑英元帅亦诗赞:“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
七星岩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中北部,南临城区,北倚北岭山,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6.5平方公里,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湖中耸立着七座峻峭的石灰岩山,名曰: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岩。形似北斗星,故得名“七星岩”,其中石室岩因古迹众多,成为游览的中心。围绕七星岩的湖名曰星湖,划分为五个湖: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景区集“桂林之山,杭州之水”为一地,以“峰险、石异、洞奇、庙古”著称,可供观赏的景点有80余处。景区分中心游览区、仙女湖游览区、东方禅林游览区、玉屏和阆风岩游览区、仙掌岩游览点及荫梓岗(半岛)游览点。可供游人攀登的有天柱、石室、仙掌、玉屏和阆风岩。可供游人参观的石洞有双源、石室和出米洞,其中前两个为水洞,后者为旱洞。
特色景观
七星岩牌坊
位于景区中心湖南部,仿古建筑,高12米,宽17.5米,四柱三间,柱础花篮形,上盖琉璃瓦,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于1959年手书的“七星岩”三个大字,为肇庆的重要标志物。牌坊北侧有广场,面积2.83万平方米,有广东最大的音乐喷泉,是集娱乐、休闲、观赏、购物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
七星岩摩崖石刻
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位于景区中心,共有531题,其中石室洞有333题,是广东省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群,陈毅元帅撰诗称之为“千年诗廊”。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记》是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室洞
由龙岩洞、碧霞洞和莲花洞组成,龙岩洞以小艇导游,后两洞可步行参观。石室洞是七星岩开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其令历代文人骚客陶醉,并留下赞美的诗篇。洞中存石刻333题,可见石室洞在七星岩风景区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庙
位于七星岩东北部,仙女湖游览区内。始建于唐初,明清皆有重修,古庙置于岩洞中而得名。庙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称周氏神。因传说庙中石钟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称“出米洞”。
水月岩
石室洞南口左侧,一座依山面水的宫殿式建筑,名曰水月宫,水月宫旁湖面上有一组作放射式排列、玲珑剔透的水亭,中间一座八角重檐,四旁各一座四角单檐,曲栏相接,连成一体,又以一道长桥连接湖滨,与水月宫合成一个整体。在亭上环视周围景色,水、月、岩、云人间天上浑然一体,便是水月岩云。
推荐游览三星堆的心得体会报告二
下午好!现在我们来到上海黄浦江畔的外滩,首先,我对各位的参观游览外滩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游愉快。
新外滩共有五条旅游路线,在您的左手边是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壮观建筑群和宽敞的中山路,您的右手边是波光粼粼的黄浦江以及前程似锦的浦东陆家点缀金融贸易区,眼前为新颖独特的观光游览区。这建筑群、中山路、观光区、黄浦江、陆家嘴仿佛乐谱中的五线谱,勤劳上海人民则好似串串间符,正组成最新最华美的乐章,欢迎着各位来宾的光临。
地粉才能叫外滩呢?简单的说,它过去曾是上海老城厢外的一块芦苇丛生的荒滩地。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紧锁的国门被殖民者洋炮轰开了,上海也被迫辟为商埠。从那时起,各式各样的西洋式建筑随着殖民者的“抢滩”而纷纷耸立,至本世纪30年代初,上海已从海滨小邑一跃成为远东的都市。
眼前这些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虽然不是出自同一个设计之手,也不是建造于一个年代,但它们的建筑格调是那么的和谐统一,宛然天成。从金陵东路外滩到外白渡桥长仅1.5公里的弧线上,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地矗立着52幢风格各异的建筑,有英国式的、法国式的、古希腊式的等等。当年许多外国银行、总会、领事馆等云集于此,有东方“华尔街”之称,形成旧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缩影。
各位请看,新外滩2号东风饭店,过去曾是十分闻名的英国总会,它是一座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楼高有6层(连地下室),楼顶南北两端各设瞭望亭一座,内部装饰极为华丽。一层楼酒吧间当年曾因拥有110.7英尺的东方最长的酒吧柜而骄傲一时,如今美国的肯德基快餐厅设在里面。
新外滩12号以前是大名鼎鼎的“汇丰银行”,该建筑建于1923年,属仿古希腊式的圆顶建筑。大楼为接近正方形的矩形建筑,高5层,加上顶部一半球形层顶菜有7层,钢框架结构。楼内装饰十分讲究,设有美、英、法、俄、日等国各种接待室。这座建筑英国人曾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一座最为讲究的建筑。
紧邻汇丰银行旁边的那幢建筑是上海海关大楼,为19世纪复古主义的建筑,建于1927年,为当今世界所罕凶。大楼上面的大钟四周均可看到走时,每隔15分钟奏响一段短曲,钟声悠扬深沉,声闻10里。
汇丰银行大楼和海关大楼都出于英国设计家威尔逊之后,上海亲切地称它们为“姐妹楼”,目前仍是上海的重要标志之一。
南京东路口的两幢大楼均称为和平饭店。坐南朝北的这幢楼建于1906年,当时称汇中饭店,是上海现存最早的一个饭店。它可作为一座历史建筑,属英国文世复兴式。该楼的特点是立面彩红砖做腰线,白墙砖做贴面,远远望去既庄重典雅,又别具风格,实属一座难得的佳作。
外滩的这些建筑,都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反映了西方殖民者对上海的掠夺和侵略。如今为了让人们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每幢大楼门前均挂有中英文对照的铭牌。
对于外滩,上海人给她的称呼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上海人把解放前的外滩叫旧外滩,解放后称作外滩,现在人们赞她为新外滩。历发生过多次抢占外滩的情景,但每次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意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重心也由南而北,浦东的开发和振兴使上海走到了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春风吹醒了沉睡多年的上海外滩,中外金融机构也纷纷抢占外滩。上海作出了“清巢引凤”的重大举措,将外滩金融街房屋大置换,吸引海内外的“老顾客”重新前来落户,再显远东“华尔街”的风采。
推荐游览三星堆的心得体会报告三
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小东江流贯其间,占地面积100余公顷,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占有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为桂林最大,游客最盛,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在漓江东岸,距市中心1000米,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普陀月牙,一东一西,相互连属,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山名以此而来。山体面积51.5公顷,以岩多洞奇著称。七星岩而外,有元风、玄武、白鹤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几十个岩洞。普陀山的石林,突兀峥嵘。驼峰下的盆景苑,集桂林石木之胜,苍劲挺拔,气度非凡。更为珍贵的,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在七星公园西,花桥东。石挺拨矗立如柱,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亦名芙蓉石”。石高约10米,上刻毛泽东思想万岁”7个大字。北临灵剑江,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东南茂树葱茏,浓荫簇拥。石颠有小叶榕,亭亭如盖。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记,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资料。晚清著名临桂词人况周颐曾住天柱峰下,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常盖在词笺上。
花桥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汇合处,桥畔繁花似锦,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故名花桥。
七星岩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岩洞长约1100米,宽处50米,最高处20米。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该岩本为地下河床,后因地壳变动,地下河上升,露出地面成为岩洞,其后雨水长期沿岩石缝隙渗入,溶解石灰岩,并不断在洞内结晶,从而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形成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致。七星岩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普陀山位于七星公园内,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因唐时山前建寺供奉普渡众生的观音,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风洞,数九寒天,外冒暖气;盛夏酷暑,凉风习习。山上芳草如茵,翠柏浓郁,古木参天。从山门拾级而上,蝉噪鸟鸣,林静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飞檐门拱,琉璃朱饰,素负盛名。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往右继续登山,则有为抗日捐躯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普陀山有历代石刻100余件,著名的有唐颜真卿亲笔榜书逍遥楼”、宋李彦弼《湘南楼记》以及龟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门在普陀南麓,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门,是仿亭式的建筑,由一堵通花矮墙分隔着山体与平地,中间开一个圆形拱门,上面是硬脊翘檐坡顶,绿色琉璃瓦,高4.5米,长6.7米,深4.6米,面积26.8平方米。门上悬挂着普陀山”的匾额,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分挂两侧,整个山门掩映于古树浓荫之中,显得更加清幽、寂静。
摘星亭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玑峰顶,单檐、8柱8角,混凝土结构,长宽各5.2米,高6.5米,面积27.04平方米,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立于亭上,可以旷观。东可眺尧山、天圣、屏风、猫儿山;北可望虞山、叠彩、仗波、老人诸山及清澈的漓江;西可赏象鼻、南溪诸胜,故曾有旷观亭”之名。
护碑亭在普陀山南麓山门东侧。1974年兴建,以保护同刻在阴阳两面的唐颜真卿书逍遥楼”和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珍贵石刻,故名护碑亭。因逍遥楼”出自大家手笔,碑亭又被称作逍遥亭”。亭高4.5米,长6.7米,深4.6米,面积30.6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的4柱、单檐、绿瓦仿古建筑,简朴、典雅,不与名碑争胜,兼有护碑、会景的作用。步入碑亭,欣赏书法艺术,浏览方志资料,兼得园林胜景之趣,实在是赏心的乐事。亭内原来还有明包裕《重修广西城碑记》,现已他移。
文昌亭在普陀山半山腰,超杜净境”右侧,名取文运昌盛之意,因处浓荫耸翠之间,又名拥翠亭”,为重檐、尖顶8角亭。原建于明,有楼,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长宽各5.7米,面积32.4平方米。亭北邻小蓬莱,东为普陀精舍,西、南有矮墙栏杆,是凭眺佳处。
元风洞古称玄风洞,俗称劳动量荽岩。在普陀山西麓,洞口西向,高3~24米,宽2~15米,深250米,面积1945平方米。元风洞与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形成空气对流,洞口有一股强劲气流,洞内空气清新。由于日照,山体热量的聚散,山洞的气温终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温度,夏日最高达39℃,冬天最低-5℃。洞内外温度相差15℃左右。洞内题刻的温凉别况”以及田汝成的《游记》中冬时温如火,盖阳伏之征也”的记载,准确地概括了元风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及其原因。宋诗人赵少隐曾在洞口建来风亭”,明吕调阳曾筑七星庵”,清改为大贤庵”,现已无存。
三将军墓在普陀山半山腰的博望坪。1944年11月,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桂林防卫战中,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防山军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第131师师长阚维雍壮烈牺牲。1946年,国民党政府建三将军墓”以示纪念,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均有题字。1982年重修,墓地呈葫芦形,宽16米,长20米,占地320平方米。
忆昔亭在普陀山博望坪八百壮土墓旁,1946年建。以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抚今忆昔,吸取血的教训,亦名纪忠亭。高7.5米,宽5.3米,长4.2米,面积22.26平方米,为砖柱、单檐、尖顶、青瓦、方形的仿古亭,中有石桌凳供凭吊憩息。
普陀精舍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门超尘净境”后的山坡上。原为普陀寺旧址,1959年拆除全部旧建筑,重新修建,更名普陀精舍”。精舍为红柱、粉墙、硬脊、翘檐、坡顶、绿瓦的2层楼阁式建筑。1层长17.3米,深12米,2层长度略小,总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正屋开敝,楼上四面开窗,上有观景厅。普陀岩崖壁前的天然石屏,超尘净境”山门、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莱等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成封而不闭的多变格局,登楼观赏,城市风光、山林奇趣,各呈勃勃生机。
普陀石林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高9米,面积约150平方米,呈不等边多边形。相传,唐代地方官员在这里选石进贡朝廷,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爱,视为瑞石”,镌刻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于其上,钱藏宫中。李靖出任桂州总管时,唐太宗嘱咐他考查瑞石”产地,得悉产于普陀山,敕命建庆林观,并御书庆林观”赐额。普陀石林,林峰嶙峋,突兀峥嵘,最为奇美,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小逢莱园林建筑。在普陀山半山腰,普陀精舍前,普陀石林左侧,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为亭阁式长廊,红柱、坡顶、青瓦,长16米,宽6米,顶高6.5米,建筑面积96平方米。廊西有矮围墙,可凭栏眺望城东佳景。山墙上有小蓬莱”匾额,亭柱分悬著名教育家马君武联句:城中佳境,常绕梦魂,叹半世飘零,遂与名山成久别;岭表旧都,屡经离乱,望故乡英俊,共筹长策致升平。”
博望亭在普陀山天玑峰半山坳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8柱、单檐、翘角、绿瓦、长方形仿古亭,宽约4米,长10余米,面积40平方米左右。亭建于山脊,与米,深180米,面积20xx平方米。宋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曾布,性喜访奇,元丰二年(1079)发现并开发,辟为景点。宋刘谊《曾公岩记》详载其事。曾公岩是个迷人的山体地势配合,宜于近观远眺山前山后景物,俯仰顾盼,处处入画。
栖霞亭在普陀山四仙岩口。始建于宋,名簪带”,刘克庄《簪带亭》有上列青林杪,凭栏尽桂州”之句·清代重建后易名倚岚”,后改碧虚亭”,毁于抗日战火。抗战胜利后在原址建栖霞亭”。1979年再新建,沿用栖霞”之名。亭有月门,又称步月亭”。亭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方亭、面积25平方米。底层作售票处,上层为观景亭。游人上下,若穿云步月,与碧虚阁对应。渲染了天上人间”的意境。
玄武洞在普陀山北半山腰,与白鹤洞相连。洞口向西北,高5~6米,宽2~15米,深21米,面积230平方米。洞呈喇叭形,前大后小。洞中有全真观,为元代所建,明改名真武阁,后因避讳又改为玄武阁,洞亦更名玄武洞。玄武客早废,抗战胜利后重盖,1989年拆除原格,重新修建。一偏一正,分别为45、100平方米的仿古混凝土结构,飞角、单檐,高6.5米。偏客南向,正阁西向,均有玄武阁”匾额。从偏阁登10数级石阶,达正阁,为8柱大厅,前可凭栏眺望普陀山麓秀色,后通白鹤洞,经四仙岩,达名闻遐迩的七星岩。透过阁楼南窗,可以看见明代浮雕《龟蛇合一》。
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水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四神,其形象为龟或龟蛇相缠。这座浮雕,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天然色泽,雕成青灰色的龟、淡红色的蛇的玄武形象。龟,水母类,披甲,有防御水火刀兵之意,表达了人民群众追求安定吉祥的愿望。
白鹤洞在普陀山北半山腰间,与四仙岩、玄武洞相连。洞高3~4米,宽6~7米,深23米,面积150平方米,呈圆管形。洞壁石纹如白鹤飞翔,洞中一石柱,如鹤腿,故有白鹤洞之称。白鹤洞是从普陀岩、玄武洞进入七星岩的必由之路,地势较高而曲折,且洞内幽暗,通过时自卑而高、由明转暗,再出敝亮的四仙岩,给人以变幻无穷的神秘感。
四仙岩位于普陀山西北半山腰,与白鹤洞相接,高7.3米,宽4~13米,深32米,面积约270平方米,呈穹隆形,上圆下平,北连七星岩。洞口开阔、敝亮,镌刻有摩崖作品多件,岩内有4个石笋,传说是日华、月华、星华与好事者开怀畅饮,给岩洞增加神奇色彩。宋时,岩口建有簪带亭”,早废。1978年在原址新建步月亭和栖霞亭。
普陀岩在普陀山半腰的普陀精舍北侧,高4~10米,宽6~9米,深15米,面积约120平方米。普陀岩南北对穿,高敝通透,形如三角卷蓬。地面为斜坡,有25级石阶,分3级坡降,中设花圃。明朝在洞中建有碧虚楼,曾称碧虚洞,楼早废。
永泉在普陀山半山腰普陀石林旁,是一个像米臼一样的天然石穴,深约30厘米,里面有积水,即使在大旱之年,也永不枯竭,可能与地下水源相通,用以沏茶,清甜适口。
飞来石桂林名石,在普陀山西北的寿佛洞南侧,原听月亭故址旁,因石无根,传为飞来之石。高6.4米,呈倒圆锥形,上大下小。顶平,四周凹凸不平,上有堪语”二字,为清人余心孺所刻。
朝云洞位于普陀山西半山腰,南有寿佛洞,宽敝若厅堂,洞口西向,高3~6米,宽3~4米,长45米,面积157平方米。朝雾迷漫时,云凝洞口,故称朝云。洞开拓于明代,太虚和尚修磴道,并于绝壁处建楼阁。洞口有清诗刻两件。
碧虚阁在普陀山七星岩口,因阁中函碧虚亭而得名。阁高7米,面积270平方米。碧虚亭为宋代建筑,早废。1956年在原址重建,1974年拆除改建,1979年建成两层游廊式亭阁。旋梯而上,上层游廊连接大小不对称的两座游亭:在大亭中,可以看到城市远景;在小亭中,可以俯视七星岩内景。碧虚阁建筑,构思精巧,吸收广西三江程阳桥与桂林吊楼”的民族、民间建筑形式,亭与阁层层挑出,增加轻巧感和架空效果,突出了碧虚”这一主题,被建筑界誉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范例。
曾公岩原名冷水岩,在普陀山东南,与动物园相邻,曾作七星岩出口。岩高4~20米,宽5~50米,洞府,岩前有石门,屈曲而入,则流水横其中,碧乳垂其上,周环四视,其状如雕镌刻镂,殆出于鬼工而不类融结者也”。源于地下河的清流,穿岩而过,溪水冰冽,所以也叫冷水岩,这是它不同于别的岩洞的特色。洞口留下宋刻10余件。洞壁有岩洞就是学校”、敌人在轰炸,我们在上课”等标语。抗日战争期间用作防空的岩洞比比皆是,反映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抗战决心和必胜信念。
推荐游览三星堆的心得体会报告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__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20__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在20__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占地面积有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政府先后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宁波市城市口号中的“书藏古今”便指天一阁的藏书文化。
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各位游客,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相信今天天一阁之游肯定不虚此行,谢谢大家来天一阁参观游览!
推荐游览三星堆的心得体会报告五
七星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 小东江流贯其间, 占地面积100余公顷, 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 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 占有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为桂林最大, 游客最盛, 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
在漓江东岸, 距市中心1000米, 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 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普陀月牙, 一东一西, 相互连属, 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 山名以此而来。山体面积51.5公顷, 以岩多洞奇著称。七星岩而外, 有元风、玄武、白鹤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几十个岩洞。普陀山的石林, 突兀峥嵘。驼峰下的盆景苑, 集桂林石木之胜, 苍劲挺拔, 气度非凡。更为珍贵的, 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
在七星公园西, 花桥东。石挺拨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石高约10米, 上刻“毛泽东思想万岁”7个大字。北临灵剑江, 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东南茂树葱茏, 浓荫簇拥。石颠有小叶榕, 亭亭如盖。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记, 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资料。晚清著名临桂词人况周颐曾住天柱峰下, 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 常盖在词笺上。
花桥
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汇合处, 桥畔繁花似锦, 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 故名花桥。
七星岩 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 岩洞长约1100米, 宽处50米, 最高处20米。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 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该岩本为地下河床, 后因地壳变动, 地下河上升, 露出地面成为岩洞, 其后雨水长期沿岩石缝隙渗入, 溶解石灰岩, 并不断在洞内结晶, 从而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 形成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致。七星岩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普陀山
位于七星公园内, 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因唐时山前建寺供奉普渡众生的观音, 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风洞, 数九寒天, 外冒暖气; 盛夏酷暑, 凉风习习。山上芳草如茵, 翠柏浓郁, 古木参天。从山门拾级而上, 蝉噪鸟鸣, 林静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 飞檐门拱, 琉璃朱饰, 素负盛名。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 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 往右继续登山, 则有为抗日捐躯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普陀山有历代石刻100余件, 著名的有唐颜真卿亲笔榜书“逍遥楼”、宋李彦弼《湘南楼记》以及“龟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门
在普陀南麓, 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门, 是仿亭式的建筑, 由一堵通花矮墙分隔着山体与平地, 中间开一个圆形拱门, 上面是硬脊翘檐坡顶, 绿色琉璃瓦, 高4.5米, 长6.7米, 深4.6米, 面积26.8平方米。门上悬挂着“普陀山”的匾额,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分挂两侧, 整个山门掩映于古树浓荫之中, 显得更加清幽、寂静。
摘星亭
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玑峰顶, 单檐、8柱8角, 混凝土结构, 长宽各5.2米, 高6.5米, 面积27.04平方米, 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 立于亭上, 可以旷观。东可眺尧山、天圣、屏风、猫儿山; 北可望虞山、叠彩、仗波、老人诸山及清澈的漓江; 西可赏象鼻、南溪诸胜, 故曾有“旷观亭”之名。
护碑亭
在普陀山南麓山门东侧。1974年兴建, 以保护同刻在阴阳两面的唐颜真卿书“逍遥楼”和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珍贵石刻, 故名护碑亭。因“逍遥楼”出自大家手笔, 碑亭又被称作“逍遥亭”。亭高4.5米, 长6.7米, 深4.6米, 面积30.6平方米, 为钢筋水泥结构的4柱、单檐、绿瓦仿古建筑, 简朴、典雅, 不与名碑争胜, 兼有护碑、会景的作用。步入碑亭, 欣赏书法艺术, 浏览方志资料, 兼得园林胜景之趣, 实在是赏心的乐事。亭内原来还有明包裕《重修广西城碑记》, 现已他移。
文昌亭
在普陀山半山腰, “超杜净境”右侧, 名取文运昌盛之意, 因处浓荫耸翠之间, 又名“拥翠亭”, 为重檐、尖顶8角亭。原建于明, 有楼, 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 长宽各5.7米, 面积32.4平方米。亭北邻小蓬莱, 东为普陀精舍, 西、南有矮墙栏杆, 是凭眺佳处。
元风洞
古称玄风洞, 俗称劳动量荽岩。在普陀山西麓, 洞口西向, 高3~24米, 宽2~15米, 深250米, 面积1945平方米。元风洞与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 形成空气对流, 洞口有一股强劲气流, 洞内空气清新。由于日照, 山体热量的聚散, 山洞的气温终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温度, 夏日最高达39℃, 冬天最低-5℃。洞内外温度相差15℃左右。洞内题刻的“温凉别况”以及田汝成的《游记》中“冬时温如火, 盖阳伏之征也”的记载, 准确地概括了元风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及其原因。宋诗人赵少隐曾在洞口建“来风亭”, 明吕调阳曾筑“七星庵”, 清改为“大贤庵”, 现已无存。
忆昔亭
在普陀山博望坪八百壮土墓旁, 1946年建。以纪念抗日阵亡将士, 抚今忆昔, 吸取血的教训, 亦名纪忠亭。高7.5米, 宽5.3米, 长4.2米, 面积22.26平方米, 为砖柱、单檐、尖顶、青瓦、方形的仿古亭, 中有石桌凳供凭吊憩息。
普陀精舍
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门“超尘净境”后的山坡上。原为普陀寺旧址, 1959年拆除全部旧建筑, 重新修建, 更名“普陀精舍”。精舍为红柱、粉墙、硬脊、翘檐、坡顶、绿瓦的2层楼阁式建筑。1层长17.3米, 深12米, 2层长度略小, 总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正屋开敝, 楼上四面开窗, 上有观景厅。普陀岩崖壁前的天然石屏, “超尘净境”山门、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莱等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 形成封而不闭的多变格局, 登楼观赏, 城市风光、山林奇趣, 各呈勃勃生机。
普陀石林
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 高9米, 面积约150平方米, 呈不等边多边形。相传, 唐代地方官员在这里选石进贡朝廷, 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爱, 视为“瑞石”, 镌刻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于其上, 钱藏宫中。李靖出任桂州总管时, 唐太宗嘱咐他考查“瑞石”产地, 得悉产于普陀山, 敕命建庆林观, 并御书“庆林观”赐额。普陀石林, 林峰嶙峋, 突兀峥嵘, 最为奇美, 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小逢莱
园林建筑。在普陀山半山腰, 普陀精舍前, 普陀石林左侧, 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为亭阁式长廊, 红柱、坡顶、青瓦, 长16米, 宽6米, 顶高6.5米, 建筑面积96平方米。廊西有矮围墙, 可凭栏眺望城东佳景。山墙上有“小蓬莱”匾额, 亭柱分悬著名教育家马君武联句: “城中佳境, 常绕梦魂, 叹半世飘零, 遂与名山成久别; 岭表旧都, 屡经离乱, 望故乡英俊, 共筹长策致升平。”
博望亭
在普陀山天玑峰半山坳上, 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8柱、单檐、翘角、绿瓦、长方形仿古亭, 宽约4米, 长10余米, 面积40平方米左右。亭建于山脊, 与米, 深180米, 面积20xx平方米。宋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曾布, 性喜访奇, 元丰二年(1079)发现并开发, 辟为景点。宋刘谊《曾公岩记》详载其事。曾公岩是个迷人的山体地势配合, 宜于近观远眺山前山后景物, 俯仰顾盼, 处处入画。
栖霞亭
在普陀山四仙岩口。始建于宋, 名“簪带”, 刘克庄《簪带亭》有“上列青林杪, 凭栏尽桂州”之句·清代重建 后易名“倚岚”, 后改“碧虚亭”, 毁于抗日战火。抗战胜利后在原址建“栖霞亭”。1979年再新建, 沿用“栖霞”之名。亭有月门, 又称“步月亭”。亭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方亭、面积25平方米。底层作售票处, 上层为观景亭。游人上下, 若穿云步月, 与碧虚阁对应。渲染了“天上人间”的意境。
玄武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 与白鹤洞相连。洞口向西北, 高5~6米, 宽2~15米, 深21米, 面积230平方米。洞呈喇叭形, 前大后小。洞中有全真观, 为元代所建, 明改名真武阁, 后因避讳又改为玄武阁, 洞亦更名玄武洞。玄武客早废, 抗战胜利后重盖, 1989年拆除原格, 重新修建。一偏一正, 分别为45、100平方米的仿古混凝土结构, 飞角、单檐, 高6.5米。偏客南向, 正阁西向, 均有“玄武阁”匾额。从偏阁登10数级石阶, 达正阁, 为8柱大厅, 前可凭栏眺望普陀山麓秀色, 后通白鹤洞,经四仙岩, 达名闻遐迩的七星岩。透过阁楼南窗, 可以看见明代浮雕《龟蛇合一》。
玄武,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水神, 后为道教所信奉, 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四神, 其形象为龟或龟蛇相缠。这座浮雕, 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天然色泽, 雕成青灰色的龟、淡红色的蛇的玄武形象。龟, 水母类, 披甲, 有防御水火刀兵之意, 表达了人民群众追求安定吉祥的愿望。
白鹤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间, 与四仙岩、玄武洞相连。洞高3~4米, 宽6~7米, 深23米, 面积150平方米, 呈圆管形。洞壁石纹如白鹤飞翔, 洞中一石柱, 如鹤腿, 故有白鹤洞之称。白鹤洞是从普陀岩、玄武洞进入七星岩的必由之路, 地势较高而曲折, 且洞内幽暗, 通过时自卑而高、由明转暗, 再出敝亮的四仙岩, 给人以变幻无穷的神秘感。
四仙岩
位于普陀山西北半山腰, 与白鹤洞相接, 高7.3米, 宽4~13米, 深32米, 面积约270平方米, 呈穹隆形, 上圆下平, 北连七星岩。洞口开阔、敝亮, 镌刻有摩崖作品多件, 岩内有4个石笋, 传说是日华、月华、星华与好事者开怀畅饮, 给岩洞增加神奇色彩。宋时, 岩口建有“簪带亭”, 早废。1978年在原址新建步月亭和栖霞亭。
普陀岩
在普陀山半腰的普陀精舍北侧, 高4~10米, 宽6~9米, 深15米, 面积约120平方米。普陀岩南北对穿, 高敝通透, 形如三角卷蓬。地面为斜坡, 有25级石阶, 分3级坡降, 中设花圃。明朝在洞中建有碧虚楼, 曾称碧虚洞, 楼早废。
永泉
在普陀山半山腰普陀石林旁, 是一个像米臼一样的天然石穴, 深约30厘米, 里面有积水, 即使在大旱之年, 也永不枯竭, 可能与地下水源相通, 用以沏茶, 清甜适口。
飞来石
桂林名石, 在普陀山西北的寿佛洞南侧, 原听月亭故址旁, 因石无根, 传为飞来之石。高6.4米, 呈倒圆锥形, 上大下小。顶平, 四周凹凸不平, 上有“堪语”二字, 为清人余心孺所刻。
推荐游览三星堆的心得体会报告六
七星岩摩崖石刻,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岩风景区,为全国少有的庞大摩崖石刻群之一。七星岩的七座石山,就崖壁而言,其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但其上却镌刻着上至唐朝下至现代的石刻题勒523则。它们分布密集、保存完整、文体齐全、字体纷繁、中外兼备,不仅是我国精美的石刻艺术品,而且也是研究我国唐朝以来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七星岩摩崖石刻群中,年代最久远的要数李邕的《端州石室记》。该石刻整体高l.07米,宽0.79米,正文连同标题、落款共18 行386字,落款日期是“开元十五年(720xx年)正月廿五日”。由于石刻中央偏左有一马蹄形印记,所以又称马蹄碑。马蹄形印记始见于宋初,至清朝末年,该石刻可见文字319字,如今清晰可见文字273字,连模糊但尚可辨认的31字在内,实存304字。继李邕之后,历代游览七星岩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在七星岩的崖壁上写诗、题字、作画,以写景抒怀。在523则石刻题勒中,计有:唐朝的4则,宋朝的80则,元朝的13则,明朝的146则,清朝的117则,民国的10则,现代的109则,年代不祥的44则。这些石刻题勒绝大部分分布在石室岩、玉屏岩和阿坡岩,尤以石室岩最多,竟汇集了333则,占整个七星岩摩崖石刻的63.6%强。
七星岩摩崖石刻,就文字种类看,以汉文字为主,也有藏文和西班牙文。汉文字的字体,有篆、隶、楷、行、草,巨者文余,小者半寸,不少书法名家的佳作都荟萃在一起,构成了南方独特的书法艺术宝库。唐朝李邕的楷书,宋朝郭祥正的行书,明朝吴桂芳、朱完的篆书,清朝洪颐煊的篆书,清朝黎简、陈恭尹的隶书,清朝耆英的草书等等,都是该宝库中赫赫有名的艺术珍品。
七星岩摩崖石刻集诗词歌赋,游记史实、对联题咏与崖刻画于一炉,其中最大量的是诗词歌赋,仅石室岩内外就有206首之多,故又有“千年诗廊”之美誉。七星岩摩崖石刻,是我国南方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质量又最高的一处石刻群,记述了肇庆的地理环境、山河变迁、历史大事、宗教信仰、庙宇建筑、岩石水土及朝代更迭,因而广东省人民政府早在l962年就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北海碑亭,位于石室洞洞口左侧,内有唐代开元十五年著名文章家李邕碑刻,只剩下湖南的《岳麓碑》和《端州石室记》了,而后者是李邕唯一的正书碑。《端州石室记》的书法,不仅结构严谨、端庄、用笔圆滑方正、笔函清新、刚劲有力,而且内容具有唯物主义的进步倾向。他斥责了仙境的虚妄,歌颂了大自然山水的美景,在艺术上为后代留下了宝贵借鉴的地方。此碑在清初有380个字,清末仅剩319个字,如今清晰可辨仅存304个字了。为了保护此碑,民国二十七年由李磊夫捐建一护碑亭。一九六二年由政府拨款增建瓦顶,并予以维修,后又在碑前加建一水泥柱铁栏杆,避免人为损坏,但由于碑上有一马蹄旧痕,痕迹内有一小孔,游人常从铁栏栅处伸手掷硬币入小孔内,故马蹄痕迹越来越光滑,人们通常叫此碑为“马蹄碑”。
龙岩洞
石室岩洞位于七星岩中心区石室岩下,分龙岩洞、暖岩洞、碧霞洞4个景色各异的洞穴,洞高2米至30米不等,总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龙岩洞和暖岩洞是水洞,可乘船游览;碧霞洞和莲花洞是旱洞,可漫步畅游。
石室岩洞内,每个洞穴都各有特色:
龙岩洞,石乳纷垂,似人类物,什么佛手香椽、鲤鱼吐珠、母鸡伏雏、倒吊莲花、狮守龙门、石室龙床……真是奇景迭出,逸趣横生。暖岩洞,有宋朝祖无择题名的翁氏金石,尽头处是抱珠井,“前珠才没后珠出,如断不断势如续”,井中好象有珍珠亿万颗泡突而出,是为一奇。碧霞洞,石笋、石幔遍布,有屡牛望月、仙女下凡、孤帆远航、金童玉女伴寿星、花果山水帘洞天……组成一幅瑰丽多姿的天然图画。莲花洞,中有璇玑台,台上和崖壁,古代崖刻琳琅满目,有诗词歌赋题名崖刻300多则,字体各异,或篆、或隶、或楷、或行、或草,有的潇洒清秀,有的雄浑苍劲,有的如山舞银蛇,跃动欲飞,有如赛诗场,有如书法艺术展览馆。
石室岩洞,洞中有洞,山水相融,奇丽、壮观、引人入胜,而且文物荟萃,无怪乎古人在崖壁上刻下“岭南第一奇观”六个大字。
水月宫,位于肇庆市星湖中心区石室岩南麓,北靠崧台,面临红莲湖,曾因立有高6米、重7吨的铜铸佛像摩利支天而闻名省港澳和东南亚各国。水月宫原为观音堂,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但“频年为风雨所折”,后得官民“乐于趋事”,遂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冬“辟广升高,壮址展基”。据传,观音能显现32种不同的应化色相,其中以“水月”色相最为高洁,因名“水月宫”。宫殿建成后再为风雨所折。明崇祯九年(1636年),两广总督熊文灿倾赀十余万重建。1943年,水月宫遭日寇空袭炸毁。1957年,水月宫按原样再行重建。水月宫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仿古殿式结构,由大殿、东厢、西厢、后殿4部分组成:大殿,飞檐斗拱、彩釉生辉、华丽堂皇;东西两厢,精美质朴、宽敞明亮,建有回廊相连;后殿,一座两层高的楼阁,依岩建在高台上,尤显其巍峨雄壮。水月宫大殿昔有摩利支天菩萨(身高6米)偕二天女(身高5米),金身巍然,赤足鼎立;摩利支天双目稍向下凝望,微笑、温厚、慈祥,楣榜“苦海慈航”。佛像铸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为表彰郑芝龙得摩利支天庇佑战胜刘香所铸。可惜原铸件已全部毁于“文化大革命”的烈焰之中。现在看到的摩利支天偕二天女是1986年铸造的复制品。水月宫有红墙相围。墙内大殿前,设有庭院式花园,四时繁花似锦,争艳斗丽;墙外大门前,种有百年古榕6棵,盘根错节,枝叶繁茂。
七星岩主要景点:“东方禅林” 坐落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星湖七星岩内阿波岩景区的大型佛教石雕艺术园林——“东方禅林”,是正在兴建的肇庆星湖国际旅游文化景区“东方禅园”的分景区之一。“东方禅林”依托风景秀丽的七星岩景区,从自身深厚的文化内涵、精湛的石雕艺术和独特的园林布局向人们展示着中国佛教的文化风貌和禅学的神韵。
“东方禅林”景区面积约为十公顷。由罗汉岛、莲花湾、佛光道、祖师岗四大景群组成,包括十五个景段和千余寿石雕艺术品。
七星岩主要景点:出米洞 出米洞,出米洞,白米来自小洞中,一人住庙米一升,两个和尚太贪婪,他要白米装满瓮,一日早起舞手捶,叮咚叮咚来打洞……叮叮叮,咚咚咚,米洞从此变石洞。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做一个狼性干部心得体会实用 如何成为一名狼性干部(9篇)
- 2023年暑假村委会志愿者心得体会范本(模板15篇)
- 爬山虎的脚微课心得体会实用 爬山虎的脚讲课体会(九篇)
- 部队一个排的排心得体会简短(汇总13篇)
- 供销社依法治社的心得体会实用 供销社依法治社的心得体会实用文章(4篇)
- 沐浴党恩百年风华心得体会报告 沐浴党恩2000字征文(7篇)
- 初一家长进课堂心得体会精选 初一家长进课堂心得体会精选作文(九篇)
- 以诚立身以信服人心得体会报告 诚以立身 信以立德心得体会(六篇)
- 初一家长进课堂心得体会报告 初一家长教育心得体会(三篇)
- 中西方音乐比较的心得体会实用 对西方音乐的感受(7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