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社团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 高中音乐社团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七篇)

  • 上传日期:2023-01-12 21:46:30 |
  • ZTFB |
  • 9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高中音乐社团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我们在大学时期的音乐课都是这样上的:老师在把和作品相关的知识介绍完之后,会对一些“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像在显微镜下看细胞的结构那样细致入微,分析透彻。这种讲解法确实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在我们脑海中已形成定式,音乐课理应这样上,但看着学生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如此不感兴趣,不由不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能如此简单地套用吗?第一,培养方向不同:音乐院校是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高中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修养。第二,基础不同: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高中生们几乎没接触过专业音乐知识。认清这些就不难发现,把高中音乐课上成音乐院校纯粹的作品分析课,显然是教学上的一种误区,是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罪魁祸首!难以想象,当学生们面对着一堆从来没见过音乐专业符号、术语的时候该是多么的痛苦!又怎么会有兴趣听课呢?长此以往,高中音乐课恐怕要失去其价值了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高中的音乐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教学时,如果还照搬照抄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要想采用“人文式”教学,“学科综合”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只有把几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文式”。两者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是相辅相成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具体做法;

一、 音乐与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风格各异的音乐,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如讲到“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一课中《祝酒歌》时,我讲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给国家、人民带来的无法弥补的伤害和损失,“文革”结束时,中国人民欣喜若狂的心情无以言表,于是晓光、施光南这两个不会喝酒的人一夜之间用激情创作了至今还脍炙人口的《祝酒歌》,利用这段学生已学过的历史,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是音乐的时代风格。再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分析一下我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然后再听《黄河怨》《河边对口唱》等作品,学生内心所受到触动、所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绝对不是普通说教能比拟的。

欣赏“中国民歌”时,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讲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到处都是杨柳垂岸,小桥流水,连人都长的小巧玲珑,使得音乐风格也委婉秀丽;北方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土地,气候寒冷,人长的高大彪捍,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学生听了之后,回想起自己到南方旅游时的见闻,都认可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 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 如我在上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把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思乡曲》,一边朗读《乡愁》。名曲配名诗,可谓是珠联璧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复习了那首著名诗篇。再如欣赏“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时,我让学生在了解了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这种做法很新鲜,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也就很高,连许多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的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 ,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三、 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也是姊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在音乐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

“人文式”教学使我们的课更生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课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音乐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中音乐课的“人文式”教学必将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关于高中音乐社团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在一开始就历史科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本文由第一范文网编辑整理。

一、“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以身作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保证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这是北师大的校训,它告诉教育工作者,学识丰富是教书育人的基础,而品行端正、为人师表则是赢得学生尊敬、有效开展教学的有力保证。很多事情教师喊破嗓子,却不如自己先做出样子。事实证明,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少不了言传,更少不了身教。

教师也有自己不懂甚至错误的地方,但如何对待自己的失误则关系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品质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好几次出现了自己讲错、说错的地方,它们或者被细心的学生发现并质疑,或者事后被自己察觉,但我都没有加以掩饰,更没有将错就错,而是及时承认、及时纠正。这样并没有使自己的威信在学生面前受到损害,学生反而更愿意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这更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一个会影响人的职业。据统计表明,教师对在成长中可塑性强的学生的影响仅次于孩子的父母。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课堂,更在课外;不仅在言传,更在身教。实践证明,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欣赏一个教师,才会对其所担任的学科发生更大的兴趣,才会有更深入学习的动力。试想,一个经常迟到早退,言行不一,甚至是一个满口粗言秽语、行为为学生所不耻的教师,他在讲台上的话还有多少份量,他的课还有几分吸引力呢?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只有自己品行端正,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树立威信,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探索创新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诵,它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的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是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体现,最终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就更有必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三、“教,然后而知困”——问题与不足的思考

1、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何其难。“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彻底地从我们身边走开,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占据着主导地位。试想,一个习惯于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学生,他能否接受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呢?

2、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种种。多媒体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是当前的时尚之一,所谓“无课件不公开”,没有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似乎课堂教学就无法开展,素质教育就无法推行了。必须承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仍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可挖,但应注意:第一,它是一种辅助手段,它始终必须处于次要地位,而非主要;第二、它适用于某些课时,并非全部的课程都应该使用多媒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

关于高中音乐社团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一、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育观念,经常把课程视为知识、学科。以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 化痕迹明显,这些观念支配着课程构建、设计与实施。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 程目标由单向方式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

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以新的阐述和定位。

因此新的高中音乐课程 中课程目标是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 体现了 以人为本 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同时也突出了课程的整合。

1、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 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 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要求:

传统的教育观过分强调人的智力因素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作用,而忽略了个人情感、态 度及价值观在人的成长经历中的地位。 新的课程观将情感、 意志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 理解, 是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

情感, 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 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 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态度,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决定了把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放在首位。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 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 受。

3、 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 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关于高中音乐社团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立5-10个“音乐名师工作室”,通过帮、带、扶等措施、通过公开课、论文撰写、网络教研等活动,培养、打造一批名师,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开展。

xx年行事历:

3月,组织部分市开展音乐学科课题选题研讨会

4月,全省音乐教研员培训会

小编精心推荐: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 教案范文大全

5月,省“音乐名师工作室”挂牌仪式。

7月,全省普通高中教学模块培训及研讨会

9月,开展2-3个市“送教上门”活动

10-11月,组织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现场课评选活动”观摩活动。

小编精心推荐: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 教案范文大全

关于高中音乐社团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高中生对音乐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在这个阶段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欲望,因此针对孩子们的特定心理,对五个模块的教学可行性做了分析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做了分析,最后选择了《歌唱》模块的教学,由于受师资、场地和现有教学条件等的影响,我所在的教学班采取了学生自主的选择的方式进行学习,因为“歌唱”,是能使人们最直接、最简便地进入音乐世界,去感悟音乐的形式美,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

一、在高中歌唱教学中安排合唱,能培养学生对个人嗓音的控制、协调能力和对和声的感受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通过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试图让学生先充分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的基础上,再学习合唱的相关知识,然后在演唱时间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那么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留出更多的发展个人才能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我们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学生容易跟随者旋律声部跑掉的现象,这在排练合唱的时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为了降低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这样尝试,

一是选择学生没有听过的陌生的音乐作品,降低跑掉的可能性,

二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找一位老师共同合作进行教学,把学生分成两组,在不同的教师训练,搁在学唱自己的声部,在学习结束之后进行合练,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跑掉现象的出现,即便学生想跑掉,他也不能同时会演唱两个声部。当学生能够共同演唱一首合唱作品,那种合作带来的成就感是难以名状的。

音乐是生动的,是实践的艺术,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音乐同样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歌唱的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让我们的学生在完成歌唱的学习时,能够称为具有真正音乐审美修养和艺术创造激情的人,称为能够主动地、自主地、创造性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体。

二、在第二单元里让学生集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各具特色的演唱形式,例如:重唱、对唱、组合唱、表演唱等。那么我安排了一个集各种演唱形式的歌曲欣赏和演唱实践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尽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声音特点来选择歌曲练习演唱。

三、进入“独唱”环节,这个教学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个人演唱能力,尤其是对独唱表演有兴趣爱好的同学。 在这个学期里,学生必唱歌曲有合唱曲《东西南北茉莉花》,独唱曲《我像雪花天上来》和《我的中国心》,重唱曲《我的中国心》,组合曲《啊,朋友再见》 本学期我将尽力为高中爱好声乐的同学提供一个实践、表现的平台,既能满足学生对业余独唱表演的强烈欲望,保护他们对歌唱的热情,促进声乐演唱水平的逐步提高,同时也能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欣赏视野,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高中新课程歌唱教学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这种面向普通学生的新型教学形式很多教师都在研究,愿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探索,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推动我们的高中歌唱模块的教学。

关于高中音乐社团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作为专职音乐教师已有一个学期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初三、高一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特别是对于坐在没有桌子、讲台的教室中的一群群倍有优越感的中学生。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在宝贤初中组建了合唱队和器乐队。合唱队的队员基本上是自愿报名参加的。没周一、周四的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器乐队的队员则是由具备器乐演奏基础的学生组成。每两周的周末排练。

在这个学期里:举办了宝贤中学第一期音乐会(器乐专场);组织学生参加了我校与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交流的联欢会演出;举行了附中高中的“三独”比赛活动;在校领导、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较成功地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宝积山之声”大型文艺汇演。

不足:没能实现在高一组建管乐队的计划。学习器乐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实践。对于音乐课少、学习紧张的高中生来说,学习演奏一些乐器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是大有裨益的。市里很多所中学(包括几所重点)都有学生的管乐队。报告已递交,相信不久我校也能组建自己的管乐队。没有参加市里的合唱比赛,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学习、锻炼的计会。心里着实愧疚。

关于“宝积山之声”文艺汇演。以为只是年末师生同乐、喜迎新年的一个大型活动,在节目把关上不是很严格,从而影响了整台晚会的质量和效果,哨显冗长了。主持人更是不能将就的,应经过严格选拔,以保证晚会质量。还应做好文艺汇演前的准备工作。如:场地、音响、工作人员及其负责工作。节目得事先在演出场地彩排。

四、考试:

为了是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宝贤初一、附中初三)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附中高一)每人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内容是关于音乐的,可以是鉴赏、评论,音乐功能的实验或调查报告等。

五、其他: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参加市里的音乐教研活动;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英特网里上的教育工作站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但做得非常不足的是听课太少,使我失掉了很多直接学习的机会。

自觉做事还算细心,但考虑太多缺乏魄力。还有不太会运用学生会、校团委的力量开展活动。凡事都要有计划,重要的得做详细计划。还有一个较重要的是,在交际方面,还应多学习。处理事情要灵活。这写能力都有待提高。

关于高中音乐社团活动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刚开始给学生上音乐课,不仅把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体裁等介绍一遍,还特别对作品的一些“要害之处”——曲式结构、反复记号等进行详之又详的讲解,有时还极其负责的列出了几道题目考核大家,可学生不是思想不集中就是交头接耳说闲话,认真听讲者寥寥无几,四分之三的学生昏昏欲睡……

我们在大学时期的音乐课都是这样上的:老师在把和作品相关的知识介绍完之后,会对一些“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像在显微镜下看细胞的结构那样细致入微,分析透彻。这种讲解法确实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在我们脑海中已形成定式,音乐课理应这样上,但看着学生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如此不感兴趣,不由不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能如此简单地套用吗?第一,培养方向不同:音乐院校是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高中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修养。第二,基础不同: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高中生们几乎没接触过专业音乐知识。认清这些就不难发现,把高中音乐课上成音乐院校纯粹的作品分析课,显然是教学上的一种误区,是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罪魁祸首!难以想象,当学生们面对着一堆从来没见过音乐专业符号、术语的时候该是多么的痛苦!又怎么会有兴趣听课呢?长此以往,高中音乐课恐怕要失去其价值了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高中的音乐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教学时,如果还照搬照抄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要想采用“人文式”教学,“学科综合”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只有把几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文式”。两者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是相辅相成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具体做法;

一、 音乐与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风格各异的音乐,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如讲到“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一课中《祝酒歌》时,我讲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给国家、人民带来的无法弥补的伤害和损失,“文革”结束时,中国人民欣喜若狂的心情无以言表,于是晓光、施光南这两个不会喝酒的人一夜之间用激情创作了至今还脍炙人口的《祝酒歌》,利用这段学生已学过的历史,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是音乐的时代风格。再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分析一下我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然后再听《黄河怨》《河边对口唱》等作品,学生内心所受到触动、所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绝对不是普通说教能比拟的。

欣赏“中国民歌”时,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讲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到处都是杨柳垂岸,小桥流水,连人都长的小巧玲珑,使得音乐风格也委婉秀丽;北方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土地,气候寒冷,人长的高大彪捍,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学生听了之后,回想起自己到南方旅游时的见闻,都认可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 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 如我在上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把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思乡曲》,一边朗读《乡愁》。名曲配名诗,可谓是珠联璧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复习了那首著名诗篇。再如欣赏“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时,我让学生在了解了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这种做法很新鲜,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也就很高,连许多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的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 ,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三、 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也是姊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在音乐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

“人文式”教学使我们的课更生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课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音乐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中音乐课的“人文式”教学必将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