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田绍文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5 08:16:54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是在我们学习或者工作生活的过程中,对所获得知识、经验或感悟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写心得体会还可以帮助我们清晰整理思路,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写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与观点,以获得更多的思路与启发。最后,分享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学习和启发。

参观田绍文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前往参观田绍文纪念馆的那天,我期待已久地踏进了这个专门纪念中国电影工业领袖的场所。来到这里,仿佛就进入了一个神奇世界,里面宛如一座珍藏着无数宝物的寺庙,充满了气息和传奇色彩。如今田绍文的名字在电影界内也算是响当当的,站在他生前所在的那个办公室前,脑海里却仿佛浮现出了那个充满激情、梦想和信念的年代。

二段。

尽管田绍文先生在电影工业上极有成就,他却是一个十分低调和朴素的人,在他的生活中,最得力的助手是他的妻子、女儿和职工团队,他们在一起打拼,共享甜美和苦涩。参观馆内所展示的田绍文先生生平史料,无不深刻地展现了这位电影工业巨匠内心的坚定和卓越领导力。同时也能看到田绍文先生的坚定信仰,他不断投入心血和力量,积极运用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管理策略,创造了一批接一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优秀表现形式的影片,积淀了丰富的电影经验和艺术底蕴。

三段。

参观田绍文纪念馆也让我领略到社会发展的无限可能和悠久历史,以及当代文化与先人成就的延续。这场极具意义的参观之旅,除了能够领略到田先生的辉煌和精神属性外,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环境,它将令更多的人走进电影世界,更加了解和关注电影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四段。

参观田绍文纪念馆之行是对我人生观和职业理想的一次比较深刻的启发和思考。在今天这个世界上,电影已经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产业,它传达的不仅是艺术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更是对世界的认识、观念、价值和未来的展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和心血,在我们每个人的职业领域内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追求自己的成功,更需要精益求精、打破思维的瓶颈,传承先人的文化遗产,为更广泛的群体和社会服务。

五段。

总之,参观田绍文纪念馆,除了有近距离观赏电影发展历经的珍贵实物外,更能从中汲取充满活力的创新思维和内在的价值感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影迷、文化爱好者和社会各界的人能够参观这个充满文化底蕴和深厚精神内涵的场所,去发掘和体会独具特色的中国电影文化,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一步步奋斗。

参观田绍文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天下者淅淅的小雨,点点落在脸上,凉丝丝的,让人不禁的庄重起来,这庄严的气氛,是上天在缅怀谁吗?如果是,我想必然是我们即将悼念的将军——杨业功司令。

我们参观的队伍早早的来到了杨业功纪念馆门外,等待参观。当身着戎装的军人缓缓地打开大门,我们踏着庄重的步子走进位纪念馆,“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题词首先映入眼帘,下方矗立的就是杨业功巍峨的雕像。纪念馆分为三层,分为“忠诚使命,矢志打赢”、“勤学善思,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勤奋进取,赤诚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感动中国,彪炳史册”六个部分,展陈内容以杨业功“奉献、创新、务实、自律”的四种精神为主线,其中主展馆面积3906平方米,馆藏杨业功藏有珍贵手稿、书籍500余份,珍贵照片4000余张,实物600余件。

参观中,我细细的观看了杨业功将军的先进事迹宣传片,认真参观了杨业功同志的生前的图片及英雄遗物,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述、展馆中一件件简陋的生活物品,杨将军生前一幕幕感人的事迹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一帧帧的展现,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他出差用的箱子。里面装有他生活中的“三件宝”——大衣、水壶、方便面。用杨将军的话说,“水能解渴,衣能御寒,面能充饥,有了这„三件宝‟,就不会耽误时间,就随时都能出征。”

杨业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的欲望如果只是追求金钱,他便永远得不到满足;而得不到满足便永远不会快乐。我没有很多钱,但我也有很多钱买不到的东西。”

他的为官清正、为人廉洁,称得上是坦坦荡荡,高山仰止了。

我想作为共和国少将的他,生活缺是如此简朴、节俭,家产如此单薄、甚至寒碜,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对比今天的一些乱花公费出差的官员,这些官员与杨业功相比,是不是该羞红了脸。

杨业功是从湖北农村走出来的,小的时候家里很苦,放过牛。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成长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18岁的他虽然在高中毕业那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弃文从武,但是,到部队的他依然不放弃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战斗能力。在他生命的末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没有丢下学习,完成硕士论文,并在逝去6个月后收到了硕士生毕业证书。做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做为肩负祖国繁荣使命的青年们,更应该向杨业功同志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扎实地、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杨业功,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1963年8月从湖北省应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少将军衔。2004年7月2日因积劳成疾病逝,终年59岁。我们永远缅怀他!

参观田绍文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近日,本人有幸参观了田绍文纪念馆,这是一场具有深刻意义的经历。田绍文,毛泽东主席的亲密战友和家族闺秀,她以“荣华富贵终成空,皇皇不归故里情”感动了一代人,更为中国的历史留下了一幕辉煌的画卷。在馆内,我深感田绍文精神的弥足珍贵,并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田绍文作为一个有良心和智慧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和现状深有感触。她为国家的独立解放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为国家先后荣获多个勋章。然而,她却始终未能看到最终的胜利。她和毛主席曾经一同坐在敌人的要塞上俯瞰故乡,对故土的深情回顾,只能依靠书信和口头叮咛。这种无尽的怀念和默默地奋斗,深深震撼了我,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并心怀感激,缅怀先烈为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第三段:聚焦人物,传承文化。

田绍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革命者,也是一位才女。她曾多次与毛主席配合作诗游春、抒情调怨等,智慧和才情兼备,相得益彰。此外,她还是一位爱国建桥者、文化事业的推动者和革命精神的传承者。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站在她的故居前,看着她珍藏的文物、书籍、手稿等宝贵资料,感受到传承与创新的历史担当,让我对祖国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第四段:打造过程,凝聚力量。

田绍文纪念馆面积约200平方米,是由苏州市吴中区政府和区委宣传部于2004年牵头大力修缮及馆藏田绍文手稿、文物等展品打造而成。整个陈列主要分为三部分:生平故事、亲戚家谱、田竹芬爱国心和艺术才华。在馆内,展示了田绍文的许多资料、赠言、检讨和私家信藏等,还有她精心创作的花鸟画、山水画、书法等艺术作品,让人惊叹于她的多面才华,也发人深思道:一个人虽然短暂的土生土长在这个世界上,但不同的人生际遇、价值取向和行动选择,却能让他不朽和永存,端赖个人的勇气拼搏和团队的凝聚力量。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田绍文纪念馆是一处充满情怀和文化气息的景点。在这里,我不仅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知识,更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田绍文的一生,虽然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历史时期,但她的弘扬革命精神、表现女性风采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胸怀,永远铭刻在我们心底,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相信,这位爱国女侠的精神,会继承和发扬下去,成为我们的楷模和典范,被世代铭记。

参观田绍文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披千里冷月寒星,望一路鼓角连营。此身已寄关山外,梦里犹伴兵车行。问世间何为时代潮头?建伟业,立奇功。”2013年4月19日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杨业功纪念馆。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遗物、一桩桩事迹面前,打开我记忆的闸门。

杨业功是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是我国的“导弹司令”。他一心一意钻研我国导弹部队的发展,参与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常规导弹旅,并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于一九五五年发射了我国第一枚新型导弹。最终于二零零四年七月因积劳成疾病逝。

我们先进入了大厅,那里有一座杨业功的雕像。在大厅的上方,刻着“忠诚履行使命的指挥员”几个字,这是杨业功获得的称号。我们在一楼的展厅内,看见了杨业功写的书法作品、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他在生命快结束时用过的手机、电脑。我们还了解了杨业功的一句名言:“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由此可以看出杨业功对工作的尽职。我们还参观了杨业功的家,在门上,写着“携礼莫入”。从此,这扇门就成了“自律之门”。

在二楼的展厅内,我们还看到了杨业功看过的书和许许多多赞扬杨业功的报纸。讲解员还带领我们观看了杨业功少年及参加工作时拍摄的照片。在另一个展厅里,我们还观看了我国第一枚新型导弹——东风十五号的模型的导弹发射时的一段视频。最后,我们了解到杨业功死后被选择为二零零五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人物忠诚。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杨业功,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人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4个字是“锐旅雄师”;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感动中国”给予的颁奖词是: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杨业功同志一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毕生奋斗铸“神剑”,不辱使命谋“打赢”。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成长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杨业功之所以能在41年的军旅生涯中把每一分炽热都献给他所热爱的军营,献给他所追求的导弹事业,献给祖国的和平与安宁,是因为,他始终牢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始终牢记着一名当代军人的神圣使命,是因为他把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看得比一切还重要。正如他自己所说,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杨业功对我国国防安全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一心一意想打赢、谋打赢、钻打赢,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特别是担任某基地司令员期间,他和党委“一班人”精心谋划,精心组织,部队力量建设、战场建设、军事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配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部队战斗力得到快速提高。1993年我国首发新型导弹发射成功,杨业功就是现场的指挥员,我想对他来说,当时尊领他欣慰的事情就是亲眼看着自己指挥的导弹安全上天吧。

使命、责任,能够焕发激情,能够激励斗志,能够成就大业。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杨业功报效祖国、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动力之源。

杨业功的为人和事迹让我们敬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优秀的品质,可以是他追求进步的学习方法,可以是他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可以是他清正廉洁的处事之道,可以是他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等等,无论是什么,都值得我们用剩下的生命去细细品味。

参观田绍文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现在,神州大地上到处都在传颂着一位导弹将军的英名。他的名字让我们铭记心间,他的声音让我们热血澎湃,他的品格让我们肃然起敬,每每想到杨业功将军的感人事迹,我们都不禁泪湿衣襟。然而将星已殒,我们惟有把将军一生中信奉的、珍视的、遵守的、坚持的信念、人品、风范传承下来,才是对将军最好的纪念。这个星期我们在毛概老师的组织下终于如愿的参观了杨业功纪念馆。我们先进入了大厅,那里有一座杨业功的雕像。在大厅的上方,刻着“忠诚履行使命的指挥员”几个字,这是杨业功获得的称号。我们在一楼的展厅内,看见了杨业功写的书法作品、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他在生命快结束时用过的手机、电脑。我们还了解了杨业功的一句名言:“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由此可以看出杨业功对工作的尽职。我们还参观了杨业功的家,在门上,写着“携礼莫入”。从此,这扇门就成了“自律之门”。在二楼的展厅内,我们还看到了杨业功看过的书和许许多多赞扬杨业功的报纸。讲解员还带领我们观看了杨业功少年及参加工作时拍摄的照片。在另一个展厅里,我们还观看了我国第一枚新型导弹——东风十五号的模型的导弹发射时的一段视频。最后,我们了解到杨业功死后被选择为二零零五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纪念馆内共分忠诚使命、矢志打赢;勤学善思、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勤奋进取、赤诚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感动中国、彪炳史册等六部分内容。在认真观看杨业功生平先进事迹短片,仔细倾听讲解员的深情讲述,驻足凝视馆内杨业功生前的珍贵图片、手稿、书籍、视频资料和必用水壶、大衣、方便面“三件宝”等实物资料,实地感受杨业功同志学习、工作和战斗场景之后,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每当想起馆内视频资料中播放杨业功为了观察试验数据,冒着-20℃的严寒蹲在发射阵地;为了不放过一个“差不多”的小数字,亲自检查每台发射车的方向定位标准;为了让每个关节点做到分秒不差,亲手设计制订作战指挥流程图„„等许多感人至深的镜头时,我的眼眶就会被泪水浸润,一种感动、激动、神圣的情绪在体内不断地翻腾,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道理,使我懂得奉献的崇高、伟大及其价值所在。

从这些事迹中,我们看到了杨业功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他的《公仆铭》有言:“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惟吾德馨。”正是他党性的真实写照。在他的身后,我们看到的也同样是一个正派廉洁的家庭。领导者清正廉洁的作风可以带出良好的家风,而“廉内助”向领导干部常吹“枕边风”,经常性地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言行予以监督,又可以促进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一心为公。杨业功有了这样的家庭在背后支持,他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挺起腰杆为官,坦坦荡荡干事。

“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生前的几个生活细节,令人感动:行车赶路途中,他总要拿出书本来“补课”,他说,自己的时间不是用天、用小时来计算,而是要用分、用秒来计算;57岁时,他报名参加了军事科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学习;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仍趴在病床上,一字一字写就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

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人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4个字是“锐旅雄师”杨业功将军是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向杨业功将军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忠于党和人民,使命高于一切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勇于面对新挑战,努力学习新本领,善于开拓新局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狠抓工作落实的务实精神,学习他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奋斗,“良将功成慷慨去,热血肝胆昭后人”,杨业功将军是一座丰碑,他为党旗添彩,为军旗增辉,将军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当代学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苦读。

参观田绍文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披千里冷月寒星,望一路鼓角连营。此身已寄关山外,梦里犹伴兵车行。问世间何为时代潮头?建伟业,立奇功。”看到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写给杨业功的推荐词,在这个相对和平的年代,我仍感到一种马革裹尸的悲壮、军人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比起一般纪念馆,杨业功纪念馆中那份庄严肃穆更为明显,许是军人的一种浩然正气使然。

在和班里同学一起参观纪念馆时,我发现人群中有几位穿着朴素的老人特别显眼,他们认真观看着纪念馆的每个角落,时不时驻足思考,对于我们来说,那些历史只是遗留下的影像、书籍,而对他们来说却是逝去青春、鲜明的生活,那曾经一颗为国为家的充满激情的红心。本想上去和他们交谈几句,又怕打断了他们的回忆,默默用手里的相机拍下他们认真的背影后,“杨业功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是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伴着前言介绍,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参观,去了解这位风云人物的一生。

忠诚使命、矢志打赢;勤思善学、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勤奋进取、赤诚报国;感动中国、彪炳史册,在几大块的介绍中,对这位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筑非常之业,建非常之功。作为导弹部队的司令员,在建设共和国“战略铁拳”和“杀手锏”部队的事业中,不负使命、矢志打赢,他无疑是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当代军人为国奉献的壮丽人生。

2005年杨业功同志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精准地概括他的生命价值,“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杨业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一年的三分之二都在外面。在纪念馆的众多照片中,我发现了一些他和家人的合影,只有2张,一张是和妻子杨玉珍的结婚照、一张是和妻子大儿子合影,下面的说明中写道“1977年春节,首次见到半岁儿子杨波涛时的留影”。试问,现在有哪个父亲会在儿子半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他?照片中妻子笑的很开心,她该是十分理解他的工作的,在杨业功去世后,杨玉珍同志也一直在各地宣传杨业功的事迹,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传播中国军人的奉献精神。舍小家为大家,那种牺牲奉献精神是军人的特征,对父母妻子非不爱而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与精力投入国家,维护国家安全与荣誉,实现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的中国梦。

杨业功同志是中国军人中的杰出代表,却不是唯一代表,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军人,如孟祥斌、陈大桂等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军人的风采,为国家建设增砖添瓦,不计精力财力牺牲,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展馆里放着的红皮鞋红得动人心魄,救跳水轻生女青年的牺牲孟祥斌却再也无法亲自为女儿穿上了。

在杨业功精神的感召下,其生前所在部队牢记使命职责,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提高军事核心能力,圆满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展示了风采。作为大学生,我们在感动之余还应该做什么呢?继续自己碌碌无为的生活?当然不只是这样,而是化感动为前进的力量。充分利用时间,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紧密团结在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强国梦,中国梦”!

参观田绍文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4月27号,思政课老师组织我班同学参观杨业功纪念馆,从中我感受到杨业功将军对中国的建设做了巨大的贡献,且初步了解了杨业功是一位一丝不苟、清正严明、大公无私的领导。

走进明亮的纪念馆,一眼便看到了杨业功将军的戎马身影。59个春华秋实,杨业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的誓言。杨业功同志身上那种敢于创新、励精图治的精神让我深深为之折服,在他的带领下,我军创立了导弹部队,发射了中国首枚导弹,提高了国防能力。虽然当时的科研条件很艰苦,但是依然活跃着他们奋斗的身影,。作为首长的杨业功,从来没有特殊化,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在1999年的见过5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他也是同普通战士一样艰苦训练,做好大家的表率。我还记得他随身携带的三件宝:大衣、水杯、方便面,这就是他孜孜不倦工作中的三个亲密战友,陪着他读过无数个忙碌的日子,见证了他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

在参观的过程中,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为我们再现了杨业功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讲解员一句句声情并茂的讲解萦绕在我耳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杨业功的英雄事迹,另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深深打动。”活到老,学到老”在杨业功同志身上真实的体现着。18岁的他虽然在高中毕业那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弃文从武,但是,到部队的他依然不放弃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战斗能力,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他依然以祖国安危为己任,扎实钻研,开拓创新,创造出一项项的新业绩。在他生命的末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没有丢下学习,完成硕士论文,并在逝去6个月后收到了硕士生毕业证书。30多岁的他开始学习书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练习中,纪念馆墙上的书法作品是他成功的见证。在他那满满的书柜里,摆放着各类书籍。做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做为肩负祖国繁荣使命的青年们,更应该向杨业功同志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扎实地、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升整个中华的素质。

杨业功对导弹部队事业执著追求,工作扎实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队检查指导,每个新建阵地都是亲自勘察、选点,所有点位都熟记于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部队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生活简朴,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不谋私利,在官兵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杨业功的生命里呈现着一种看似相悖的“景观”。他对部队的工作有着最为严格、最高标准的要求,而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粗放式的得过且过;他在精神和道德情操上有着极高的追求,而在物质的欲望上却是极为的淡泊;他对世界局势、国家安危和军事变革的思考都处于时代的前沿,而待人处世却一直保持了真诚质朴的传统本色。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杨业功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没有一句对家人要交代的话,他全部的牵挂和向往始终都是部队和战备。他是躺在病床上听着部队已经完成任务的报告后,绽放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微笑;他是在昏迷中喊着“一二一„„出发„„”的口令声中,留下了他生命的最后定格。

杨业功,你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参观田绍文纪念馆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近日,本人赴南昌市西湖区参观了田绍文纪念馆。在这里,不仅了解到了田绍文的生平历程和作品,也感受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科学的不懈追求。以下是本人参观田绍文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一、田绍文的生平历程。

田绍文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一个书香世家,在家族的熏陶下,他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20世纪30年代,他曾先后在德国、英国和美国进行学习和研究,后来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担任工作,成为中国核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世界科学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被誉为“中国的费米”。

二、田绍文的成就与荣誉。

田绍文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参与建设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取得成功。他在科研和教育方面的贡献也得到了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评价,荣获了数十项权威奖项和荣誉称号。

在参观田绍文纪念馆的过程中,我对他的一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对祖国和科学的无限热爱和贡献。这里面还展示了他和其他科学家的生活照片,支撑他和原子弹工程的全过程,也有他的心得笔记和工程文化综述等等,对于我们爱科学的人来说,这里是精神的殿堂,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田绍文的精神:不断追求科学,不断追求进步。他认为,从科学的高峰上向宇宙深处探索才是科学人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他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心灵的震撼与启示。

参观田绍文纪念馆,不仅是一次科学的启蒙,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田绍文先生和中国科学家们为祖国、为人类、为人类文化的付出和奉献。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就是追求真理、尊重人性、倾注热忱与智慧的社会价值观念。同时也让我们重新获得了对科学事业的信仰和追求,让我们从精神的高度审视和认识科学,为祖国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参观田绍文纪念馆正本着敬仰科学、弘扬精神和感悟人生的原则,让我们得到了一份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也对于我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后也应多了解田绍文先生的故事、他的一生、他的成就,更好地把自己的价值贡献给自己心爱的祖国贡献实质性的技术和精神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