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模板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15:13:33 |
  • ZTFB |
  • 12页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经验或事件的感受、认识和思考的总结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和反思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未来的改进提供指导和依据。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学习能力和工作效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积累和成长的标志。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炼规律、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也是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和互相学习的桥梁。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和方法,如思维导图、SWOT分析等,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广度。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在学习方面,通过总结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在工作方面,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工作经验和技巧,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生活方面,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从而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上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一

第一段:引言(初见)。

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并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能指导教师如何应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读到了十个关于教育心理的故事,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体会。接下来,将分享我对这些故事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故事一至五(感知)。

在这十个故事中,有几个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首先,故事一告诉我们,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对他们的学习至关重要。一个充满自信的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和迎接挑战,而一个缺乏自信的学生可能会对困难感到无所适从。其次,故事二提醒我们要帮助学生发展正确的学习态度,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故事三则强调了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情感联系,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帮助。故事四和故事五则着重讲述了个体差异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教育中要注重发现和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第三段:故事六至十(反思)。

除了以上五个故事,接下来的五个故事也给我带来了不少启示。故事六告诉我们,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失败不是世界的终结,它可以成为我们进步的契机。故事七强调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的重要性,只有对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兴趣,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保持持久的动力。故事八和故事九则讲述了激励的重要性,学生在面临困难时,能够感受到激励和支持,将更有信心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故事十告诉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成为有创新思维的人。

第四段:通览全局(总结)。

这十个故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知识的掌握,更关键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并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学习,给予他们充分的激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五段:个人感悟(启示)。

通过阅读这十个故事,我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教育不只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努力将这些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融入到我的教学中,并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他们的潜力。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将更好地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播下希望的种子,让他们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人。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二

当前由于我国地理﹑经济发展的差异,产生了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在为城市飞速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夫妇因各种原因把他们的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学习和生活。我们把这种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称为留守儿童。

根据20xx年中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笔者今年所教的初三年级,一个班60人,留守儿童就有15人,其中有3名是父母全部在外打工。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与他们聚少离多,沟通较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未成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大的缺失。留守儿童极易产生情绪消极、认知水平较差、内心失衡、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据湖南师大“农村问题儿童发展与教育”课题组同志的调查表明:25﹪的独生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而问题行为实际上大多来自儿童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作为一群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给学校班主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该怎样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让我们先了解什么叫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它是采用观察和评定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长处和局限性,采用各种教育和心理学手段与措施改正心理的缺陷,发扬心理的长处或优势,并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心理特征,从而使人格平衡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

一是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教师自身水平。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想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心理的特点,掌握一定的中小学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才能在学生工作中游刃。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类﹑人际交往关系﹑和青春期生理与心理民展引起的困惑与不安。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学习相关知识。

二是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应对每位留守儿童建立一份完备的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

三是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联系与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每一个新学年,笔者都要求所在班级的留守儿童提供一份详细的家长联系方式表,包括外出父母的电话号码和务工地址,留守的临护人的姓名与学生的关系﹑电话号码和家庭详细地址。并在开学初与外出父母取得联系,共同教育留守学生。

去年我所在班有一名学生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每次周日他就不愿返校,对其家访后得知他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奶奶年岁已高,又要照顾刚满周岁的妹妹,无暇顾及孙子,加上他自己性格内向,总觉得自己很可怜,别人瞧不起,只想一个人呆在家里。笔者通过与他父母多次交流后,他母亲最终返乡照顾儿子。这名学生从此不再逃学,人也开朗了许多。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在农村因种种原因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班会课时讲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此外,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广播﹑板报和批复学生周记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五是采用个别咨询和小组辅导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个别辅导,是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而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是一组儿童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农村中学的学生绝大数为住宿生,班主任可定期在课外活动时间将本班留守儿童集中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大家聚在一起由班主任或学生自己提出心理问题,每个成员发表看法,最后班主任作总结。这种方法易于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同伴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影响。两种心理教育方法各有千秋,两者相结合效果更佳。

当然,要想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单靠学校老师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和配合,只有多方面齐抓共管才能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三

教育心理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教育相互作用过程。在探究教育心理的道路上,阅读心理学家们分享的十个故事给予了我很多启示。下面我将分五个段落进行连贯的阐述和总结。

第一段:一个故事,一个启迪。

故事总能以一种生动的方式让人铭记在心。在教育心理习得的过程中,十个不同的故事呈现在我面前,每个故事都給予了我极大的启发。在这十个故事中,有的是关于师生关系的,有的是关于学生自我认知的,有的是关于学习技巧的。这些故事以不同的角度切入,引发了我关于教育心理的思考。

第二段: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情绪。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情绪。故事《老师的眼睛》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个教师的眼神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即使是远离我们的学生,我们也能通过爱心和关心在思想上与他们拉近距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孩子面对困境时感到孤单和沮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心去听取学生的话语,用心去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孩子们的信任。

第三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故事《神奇的26个字母》告诉我,在教育过程中激励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中的女教师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课程变成了有趣的故事,在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种生动活泼的交流,而不只是单向的灌输。

第四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故事《只懂会玩的老鼠》让我明白了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培养,学生才能形成自律、批判和自主的学习习惯。一旦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学生将会在学习中事半功倍,成绩上更能取得突破。

第五段: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教育心理的学习中,我深刻领悟到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故事《莫奈的奇迹》让我追求的不仅仅是学生在学术上的进步,更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知识桶装满即可,而是要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认真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结:故事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十个故事,我深刻领悟到教育心理的重要性。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应时刻牢记的。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相信通过教育心理的指导,我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幼儿学习要顺其自然,平时有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你有写过幼儿教育心得?不妨写一篇幼儿教育心得和我们分享。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幼儿心理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根据当前教育环境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20_年12月11日,教育部对原有《纲要》进行了修订,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十六字工作方针”——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指导、协调发展,以及“四个结合”基本原则——科学性与时效性结合,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体差异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该指导纲要主要陈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必须加大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学习和关注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真正培养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虽然,国家各大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建立心理咨询室,全方位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但是,毕竟,心理学的知识博大精深,不是所有老师都接受过正规的心理辅导培训的,另外就是心理咨询室,虽然各学校都有设置,但实事求是的说,一方面是普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的配置都比较简陋,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心理问题普遍认识不够到位,缺乏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勇气,有了心理上的问题,连主动向班主任求助的想法都很少,想要学生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这就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主动自觉地遵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但不得不考虑当前的中学教育环境,还是普遍讲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的第一标准,学校自然还是将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师们对于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有的老师发现学生课堂有异常行为,无非就是两种处理方式,要么作为课堂捣蛋分子交由班主任作为违纪情况处理,要么以扰乱课堂秩序为由直接训斥学生,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固然也有不定时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但是由于场地、经费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毕竟很少,而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参加,群体活动,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综合来看,真正能够为学生心理发展挑起重担的责任还要落到班主任肩上,还要落到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才是有效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可行最有意义的方式。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班会的组织和开展,班主任在班会组织中积极开展心理教育课,合理加入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包括团队建设、心理训练、情景设计、角色扮演、团队游戏、心理情景剧,等等,将空泛的心理教育化为实实在在的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真实感受,自我内化提升的真正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教育,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的意义是深刻深远的。

我认为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

学习。

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透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忙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带给心理援助的过程。

透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必须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参与到了群众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

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到达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必须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而且在那里我能够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忙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能够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忙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进取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进取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能够使大学生克服依靠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我。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所以,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靠性,增强独立性,进取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我控制自我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进取融入团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一样,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当进取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我的动手本事。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能够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坚持进取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进取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我本事。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我成为一个闪光点。进取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并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供给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经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

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欢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境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教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仅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仅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进取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经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当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应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应对自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进取主动调试自我的心理,明白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简便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理解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我具备较强的适应本事。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

安全。

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所以,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本事。要坚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经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职责,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本事,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团体坚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职责,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资料,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感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职责。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

知识。

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能够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能够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好自我的时间,增强自我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教育故事是一种以故事形式展现教育的方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传递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生活的智慧和道理,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在这里,我想分享我在阅读教育故事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和个人感悟。

第二段:亲情教育的力量(200字)。

教育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是亲情教育。一个温馨的故事,讲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导。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父母所付出的爱和鼓励,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才能,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支持。这让我意识到,在亲情教育中,父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应该珍惜他们的付出,并在成长中学会回报他们的爱。

第三段:师生之间的成长(200字)。

教育故事中,师生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一个好的教师可以给学生带来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通过亲身经历和耐心的教导,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潜能。而学生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关系中,师生可以共同成长,相互启发,互相影响。这让我明白到,在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他们的互动与交流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段:学习的意义与方法(200字)。

在教育故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只有持续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成长。而学习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学会有效地学习,善于总结与应用,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这让我感悟到,学习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五段:教育故事的启示(200字)。

教育故事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它通过文字和情节,将教育理念和智慧传递给读者。在阅读教育故事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体验教育带来的力量。教育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更是让我们对教育充满希望和信心。通过阅读教育故事,我们可以理解到教育的力量,以及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教育领域的志向,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改变他们的生活。

总结:教育故事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它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递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亲情教育的力量,师生之间的成长,学习的意义与方法等主题。通过教育故事,我们可以获得启示和感悟,理解到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性。对于我个人而言,阅读教育故事让我更加珍惜亲情教育和师生关系,更加注重学习的方法和意义,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教育领域的志向。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六

暑期参加xx年湖南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脱产培训之后,我向我校校长建议在我校开设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得校长的同意,并安排我担任该课程的教育教学。在实践快一个学期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后,对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我做出如下总结:

1、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1)树形象。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语录”。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心语录”,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学生每人都交本,但没有困惑可以什么也不写,这样有效的保护了交作业的同学。“心语录”上,他们把学习中、生活中、师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我都会及时回复,并写上激励的话语,这都拉近了我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时而他们也会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来,让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它随时与我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有位学生用长达两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倾诉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来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成长。“心语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为师生交流、心理辅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再继续努力!也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我帮助。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七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然而,不少大学生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机或疾病,不会主动向心理咨询中心或是专家寻求解决方法。例如一些大学生经常口口声声说“郁闷”、“空虚”或是“寂寞”、“无奈”等,这就有可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初期症状;而失恋、考试不及格、不会做家务、受到同学嘲讽等在平时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为导致他们情绪崩溃的导火索。但这些小问题、细节平时都不为他们所重视,他们意识不到容易引发的危机,也就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直至最后问题日积月累、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大学生应该更主动一些,关注自己的心理动态,主动向专家说出自己的所想。

我们应该都知道,如今,心理健康这个话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身体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可缺少。我们要追求的是身心健康,即身体、心理都要健康。心理老师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她给我们定义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大学生面临的成长问题。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理财习惯、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人际关系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分析等。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要适应社会角色,环境的变化。我们应该要很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再是未成年人。既然如此,就要更多一份主动心,责任心,很多问题及事情都要靠我们自己主动去做,去解决。要能尽快的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不要总是怀念过去的时光。每到一个新的`环境,习惯就好。就像我们刚来到大学,也应该让自己尽快的适应。否则就会出现许多的心理困扰,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方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虽然有句话叫“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但很多时候你还是需要别人的帮助。或是你不可能离开一个群体独立存在。所以就需要我们建立好人际关系。比如学会倾听别人或是赞美别人。总之就不要让自己脱离大众。其实,我自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虽然自己也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人际交往方面很狭窄,不敢主动与别人交流等。现在也要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相信自己以后也会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第三方面:大学生常见的失落、自卑心理。自己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表现得很明显。首先,来到这里也不是自己最初的梦想,因为某些原因,只能选择到这里来。看着班上的同学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学校,自己不免有些许的失落。再者,来到这里,在学习上遇到了许多困难。生活中同学多才多艺。这更添加了我自卑的感。但现在的我,不再自卑,不再失落。老师的教导、师兄、师姐和同学们的关心让我更加坚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过去。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

在心理课讲座上老师提到心理委员必备的条件。如知识条件、技术条件、咨询人员的道德禁忌等,让我们一下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感,作为心理委员,自己首先不能对那些不法的行为或错误的态度置之不理,如果心理委员都麻木不仁,同学在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这方面就又可能陷入盲区。心理委员责任重大,不能掉以轻心。

我不泄露他们的隐私,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到的,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有责任心的心理委员。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八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九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我的班级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子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

儿童的心理健康一定要时刻留意。乡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尤其要注意。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乡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心得体会。

希望大家喜欢!

从8月10日至8月17日,我参加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短短的7天培训转眼就结束了。回顾培训期间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真的要对本次培训活动说声谢谢,感谢国家及省教育厅对农村教师的重视,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能参加短期培训,感谢继续教育领导及老师们。在他们的精心安排下,让我们这些来自于农村的老师得以与众多专家、学者、省内外教育心理学界权威人士面对面地座谈,倾听他们对初中心里健康教育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先进心理辅导教学思想方法;我想本次培训也一定会藏在我的记忆深处。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的理论培训,也有亲近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的但有极缺乏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十天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受益良多。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摆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启迪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为的宗旨,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为育人理念。

本次培训,还让我们这些在家兼职的或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心理辅导课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心理辅导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心理辅导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研讨平台。在小组讨论中,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农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之余,我自我反思,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深入思考,自己对心理辅导含义的理解,以及心理辅导方法的选择和心理辅导方法的正确性、妥善性,课堂观察或是深入学生心里等方面,考虑到对学生的有效性了吗?等等都是我没有思考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让我获得前进的动力,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要主动学习,主动研究。十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将近半个月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经历了太多的激励。回头去看看自己在十天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这不会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扩大,农民工跨省,跨地区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处于普遍缺失的状态之中。而月塘中学,正地处偏远的革命老区,经济非常落后,老百姓为了生活,不得不进城打工。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是个可喜的表现,但对于教育,却引人深思,那么多家长远离家乡外出务工,把打工地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而他们的子女由于无法就近上学,只好留在家里,教育子女的重担由谁来承担?这就出现了亟需全社会给予关爱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再加上代管人多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爱现象比较严重,学习上、思想上与孩子进行交流较差,因此,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思想上、行为上、心理上容易发生偏差。作为这些的教育管理者之一——班主任,如何作好这些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我个人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育的。

首先,建立好留守儿童个人档案。我班有留守儿童10名,为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通过多方了解,掌握每名留守儿童学生的家庭情况,监护人的情况,并根据平时的观察、了解,掌握留守学生的性格习惯,建立好个人档案。通过观察总结,我班留守学生性格有以下几种类型:沉默寡言型、过渡活泼型、无拘无束型。对于沉默寡言型的学生,大多是寄养在亲戚家中或从小就是家中老人看管,缺少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从而养成沉默寡言的性格,即不和同学老师交流,上课回答问题也胆小,不敢举手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就经常上课时鼓励他们发言,锻炼他们的胆量,并利用每周班会活动时间,开展活动,让他多与同学交流,这样他就慢慢学会与同学交流了;对于过渡活泼型的学生,由于是隔代教育,往往是溺爱现象相当突出、严重所引起,常常“自以为是”,爱排异同学,针对这类学生,我不是一味的批评,我常有意识安排他们为集体作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让他在帮助中体会快乐,改掉了“自以为是”的坏习惯;对于无拘无束型的学生,这类学生大多缺乏组织纪律性,无组织无纪律,想干啥就干啥,针对这类学生,我“抓住”他们犯错的机会,进行当面全班性批评、教育,课后进行个别交流,告诉他们,只有学习上、纪律上进步了,就会受到同学的尊重,并选他们当纪律委员,用以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次,组建学习共同体,主动与留守儿童经常性地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我还经常与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通过电话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反馈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性格等方面情况,并督促留守儿童的父母平时应多与孩子联系和沟通,要求他们经常与自己的孩子通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性格等方面情况。以使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尽量减少由于“留守”而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我班的10名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相处融洽,学习、生活能力、性格发展等方面都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第三,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比较敏感,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容易被宠坏、更容易形成娇气的不好习惯、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伤害。作为主任应当采取措施,使留守儿童经常保持乐观、稳定、愉快的积极情结,使他们获得爱的互需、爱的激励,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与生活。并引发全体同学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助。比如:我利用写家信的方式,让全班的同学都写一封给父母亲的信,往往写得感情最真挚的是那些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心中是那么的思念父母。而后将好的。

作文。

展出或诵读,让全体同学都感受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真挚的心。这样所有的同学都深受感染,他们都会用一颗诚挚的心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应当帮助,体贴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那么,我班留守儿童也不再觉得自卑、孤独、可怜。他们要与同学、与教师、与社会上关爱他们的人亲切可以的交流。我班同学也相处融洽,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班主任,更要具有一颗爱心,还要具有耐心。

当前由于我国地理﹑经济发展的差异,产生了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在为城市飞速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夫妇因各种原因把他们的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学习和生活。我们把这种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称为留守儿童。

根据20xx年中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笔者今年所教的初三年级,一个班60人,留守儿童就有15人,其中有3名是父母全部在外打工。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与他们聚少离多,沟通较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未成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大的缺失。留守儿童极易产生情绪消极、认知水平较差、内心失衡、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据湖南师大“农村问题儿童发展与教育”课题组同志的调查表明:25﹪的独生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而问题行为实际上大多来自儿童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作为一群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给学校班主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该怎样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让我们先了解什么叫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它是采用观察和评定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长处和局限性,采用各种教育和心理学手段与措施改正心理的缺陷,发扬心理的长处或优势,并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心理特征,从而使人格平衡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

一是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教师自身水平。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想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心理的特点,掌握一定的中小学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才能在学生工作中游刃。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类﹑人际交往关系﹑和青春期生理与心理民展引起的困惑与不安。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学习相关知识。

二是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应对每位留守儿童建立一份完备的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

三是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联系与帮助。通过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每一个新学年,笔者都要求所在班级的留守儿童提供一份详细的家长联系方式表,包括外出父母的电话号码和务工地址,留守的临护人的姓名与学生的关系﹑电话号码和家庭详细地址。并在开学初与外出父母取得联系,共同教育留守学生。

去年我所在班有一名学生他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每次周日他就不愿返校,对其家访后得知他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奶奶年岁已高,又要照顾刚满周岁的妹妹,无暇顾及孙子,加上他自己性格内向,总觉得自己很可怜,别人瞧不起,只想一个人呆在家里。笔者通过与他父母多次交流后,他母亲最终返乡照顾儿子。这名学生从此不再逃学,人也开朗了许多。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在农村因种种原因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班会课时讲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此外,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广播﹑板报和批复学生周记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五是采用个别咨询和小组辅导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个别辅导,是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而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是一组儿童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农村中学的学生绝大数为住宿生,班主任可定期在课外活动时间将本班留守儿童集中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大家聚在一起由班主任或学生自己提出心理问题,每个成员发表看法,最后班主任作总结。这种方法易于解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同伴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影响。两种心理教育方法各有千秋,两者相结合效果更佳。

当然,要想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单靠学校老师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和配合,只有多方面齐抓共管才能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一

教育故事是一种以教育为主题的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故事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能够深入人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我曾经阅读的教育故事,以及从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故事的启示。

教育故事提供给我们很多启示。比如,我读过一则关于一个聋哑孩子的故事,他通过刻苦学习和努力,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第三段:故事中的教育方法。

教育故事也展示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我读过一则关于父亲教育儿子如何独立生活的故事。父亲将儿子送到一个偏远的岛上,只给了他一瓶水和一个面包。儿子在岛上度过了一个星期,熬过了饥渴和寂寞的痛苦,最终学会了独立生活的技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故事对个人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读过一则关于一个贫穷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故事。这个孩子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但他通过教育找到了改变自己生活的机会。他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考上了一所著名大学。这个故事告诉我,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只要我们不放弃追求知识和进取的态度,我们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五段:结语。

总之,教育故事是一种能够激发人们思考和行动的文学形式。通过阅读教育故事,我们可以获得诸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故事中所传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故事,用心体会其中的价值,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立足于社会,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二

教育故事一直是我们人类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它们或让我们感动,或让我们思索,或让我们警醒。然而,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也能够从中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它们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第二段:故事的发展。

有一天,我读到一个故事:一个贫穷但聪明的孩子,名字叫做小明,家境贫困,生活困苦。小明却不灰心丧气,他相信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经过多年的坚持不懈,小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并最终获得了一份优秀的工作。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它告诉我只要努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战胜,最终取得成功。

第三段:故事的高潮。

另一个故事让我学到了关于友谊的重要性。故事中,有两个朋友,他们相互帮助,彼此分享快乐和悲伤。一天,其中一个朋友遭遇了意外,受伤住进了医院。另一个朋友,毫不犹豫地放下自己的事情,立刻赶到医院去照顾他。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明白了友谊的真正意义,它不仅仅是在欢乐时的陪伴,更是在困难时相互扶持的力量。

第四段:故事的反思。

在另一个故事中,有一个优等生,他在学校成绩优异,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和肯定。然而,他却没有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尊重。这个故事让我反思,成绩并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和尊重他人同样重要。因此,我意识到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除了努力学习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待人之道。

第五段:故事的结局。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结局,有的圆满美好,有的却残酷无情。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人生道路和结果,它们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反思。也许有时我们会在人生道路上迷茫,但是只要我们用心聆听每个故事的含义,我们就能够走出困境,迈向成功的道路。

总结:

教育故事教会我们如何成长、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如何面对困难。在故事的世界里,我们能够汲取智慧和力量,找到人生的真谛。与故事相伴,我们能够成为更成熟、更有价值的人。让我们用心品味每个故事,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与改变,共同成长。

教育心理十个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三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心理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研究和理论的指导,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学生,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与发展。以下是我在学习教育心理学过程中,总结的关于十个故事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蜜蜂的聪明和勤勉》。

通过故事中蜜蜂的聪明和勤劳,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勤劳和聪明并不矛盾,反而能相辅相成。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努力是成功的基石,而智慧是努力的利器。一个人即使再聪明,如果没有勤奋与坚持,也无法取得成就。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勤奋的品质,同时也要注重发展自己的智慧,才能做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石头和水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而这些特点会对他们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可能性格外向,善于社交,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多与同学交流,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而有的学生可能性格内向,我们则需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内向的困扰,建立自信。

第三篇:《女孩摔跤》。

故事中的主人公女孩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他的决心和毅力。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坚持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第四篇:《海豚的微笑》。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海豚通过微笑帮助他人的故事。在教育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微笑来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当学生面临困境时,我们要给予他们支持与鼓励;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们要给予他们肯定与奖励。用微笑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五篇:《蚂蚁的毅力和团队合作》。

故事中的蚂蚁通过团队合作和毅力完成了艰巨的工作,这启示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与他人共同努力则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校园中,学生们也需要学会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完成更多艰巨的任务。同时,团队合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白团队的力量,并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通过这些故事,我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还更加明白了教育中的一些道理和原则。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将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并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帮助更多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和目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