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马路边上读书心得体会简短 马路上看书看图写话(6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1-12 07:06:28    小编:ZTFB
坐在马路边上读书简短 马路上看书看图写话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坐在马路边上读书心得体会简短 马路上看书看图写话(6篇)

  • 上传日期:2023-01-12 07:06:28 |
  • ZTFB |
  • 9页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坐在马路边上读书心得体会简短一

老人缓缓的睁开眼,他想寻找到某个人的身影,可怎么也无法找到。老人慢慢坐起来,伸出颤巍巍的手在枕头底下摸索着什么。他轻轻抚摸着那张已经泛黄的相片,发出“呜呜”的哭声,老爷爷一定又想老奶奶了。

我趴在床边静静的想着。自从那件事以后,老爷爷每天都会重复这样的动作然是一只猫,但我心里都懂,我懂人类的感情。我想安慰老爷爷,可惜他听不懂我说的话。我对着老爷爷叫了一声,示意他我饿了,老爷爷转过头,对着我慈祥的一笑。他懂我的`意思,我只要对他叫一声,他就明白了,这是我们多年的默契。老爷爷双手撑着床,把脚移到床边,吃力地站了起来,走进厨房给我端来了一碗炸小枯鱼,我轻轻叫了两声,表示谢谢。

过了一会,门“吱呀”一声开了,我连忙放下手中的食物,舔了舔嘴和爪子,跟着老爷爷出去了,果然不出我所料,老爷爷又要去那个路口。老爷爷坐在路边的木椅上,我轻轻一跃,跳了上去。一阵风吹来,吹乱了老爷爷满头的白发,也吹乱了我的心。

老爷爷又想到了那件事,因为我看到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老爷爷掏出那张照片,深深地凝视着照片上的那个人,然后便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起来,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我不自觉地忘老爷爷身旁挪了挪,想给他一点依靠,可是我太弱小了。

老奶奶就是在这个十字路口安然地离开世界。

我能理解老爷爷的心情,我能做的就只是默默地陪着他,守着他过完晚年,可我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第二天,我像往常一样陪他坐在十字路口的木椅上,出神地望着行人来来往往。突然,老爷爷站了起来。我一惊,莫名其妙地望着老爷爷。老爷爷怜惜地看了看我,摸了摸我的头,径直朝前走去。我猛然回过神来,对着老爷爷叫,冲过去死死地咬住他的衣角使劲地往回拉。老爷爷察觉到我在阻拦他。却还是不顾一切地往前走。我感觉我的牙齿快要脱落了,毕竟我们的体力悬殊这么大。咦?怎么有一股血腥味,该死!牙齿真的要脱落了。

我眼睁睁地看着老爷爷站在马路中央,我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痛苦的呻吟着,希望有人救救他,救救这个老人。一辆车从我面前呼啸而过,溅起的泥水洒在我的身上,我的视线越来越模糊了。

不知是梦境还是现实,我听到120“嘀嘟嘀嘟”的声音,一个熟悉的身影被抬上担架。

后来再后来,我再没有见过老爷爷,当我又一次来到十字路口时,我似乎看见老爷爷和老奶奶的面容浮现在蓝天苍穹之上,于是我笑了,因为我看到他们很开心。

老爷爷,希望你在那里过得很好。

关于坐在马路边上读书心得体会简短二

1、认识“沿、答”等九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十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八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1、师板书“观”字,指名回答,齐读。指名回答书写时注意事项。书空。

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师板书课题。(讲解“井”的写法)

3、指名回答“坐井观天”的含义。初步了解其为“坐在井里看天”的意思。

1、这就是一口井。谁坐在井里看天呀?(生答)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指名读。齐读。

2、师:你从第一小节中,知道了些什么?

生答。

师:哦,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人公是青蛙和小鸟,青蛙在井里,小鸟飞到了井沿上。老师这儿就有一只青蛙和一只小鸟,谁能帮老师把青蛙和小鸟的位置贴出来?指名贴。

生贴。

指 https:/// 名回答“井沿”的含义,并出示图片“井沿”。书写指导“沿”字,书空。

4、师:青蛙在井里,小鸟在井沿,这两只小动物在争论一个问题呢!请同桌一起学习,完成以下任务:(出示ppt要求)

1、归纳三次对话:

分别指名读青蛙和小鸟的话,同时ppt出示对话内容。(先原文,再出示划线,再出示对话内容)

师请小朋友们核对一下画的线。有错纠正。

2、明确争论的问题

师:对话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他们到底在争论什么呀?

指名答。从哪里知道的?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强调“不过”和感叹句)

师总结:青蛙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觉得天是无边无际的。

过渡:同样的一片天空,它们却一个觉得大,一个觉得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同桌分角色互读2-7节,讨论原因

2、指名分角色朗读,回答原因。

3、小鸟的原因: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随机学习“渴”“喝”)理解一百多里的大致距离。

师:对小鸟说的话,青蛙是什么反应呢?

指名读青蛙说的话。

理解“大话”指的是什么,“还用飞那么远吗?”反问的语气对人物感情的作用。

4、青蛙的原因: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理解“天天”的含义。

用手做井,感受青蛙看到的天。

5、请小朋友分别做青蛙或小鸟,说说自己的理由。

理解因为所处位置不同,所以眼界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

过渡:究竟是谁弄错了?

1、师: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生答,根据课文内容言之有理。

2、师总结:青蛙固执、盲目自大,不听劝告,自然一直认为天空只有他看到的那么大。

因此我们后来用一个词来形容像这只青蛙一样的人,叫做“井底之蛙”。而“坐井观天”指的就是像青蛙一样,因为眼界狭窄,所以看到的东西有限。小朋友们,我们可不能做这只青蛙呀!要像小鸟一样,目光长远才行。

关于坐在马路边上读书心得体会简短三

今天,妈妈和爸爸带我去杭州旅游。到了火车站,我们坐在候车室等火车。只听广播在叫:“d3118动车开始检票了”检票是怎样检的呢?就由我来解释吧!首先把大小包放到行包检测仪上,它就会慢慢地滚到另一边去,然后,人站到一个小台上,那个阿姨用仪器在我身上扫了一遍,然后,就让我过去了,爸爸说:“这是在安全检测”我感觉到第一次长途旅行,什么都是新鲜的啊!

上了站台,爸爸对我说:“你去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站好”过了几分钟,火车就过来了,我们坐上和谐号动车怀着高兴的心情出发了。

坐火车和坐汽车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了。水杯放到汽车上都摇摇晃晃的,但是放到火车上去平平稳稳的。

坐火车到杭州要经过很多很多的山洞,过山洞的时候黑漆漆的,好像是黑夜一样。我头有点晕,就开始玩起妈妈的苹果手机了。坐了3个小时的火车,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杭州。

一年级作文坐小火车300字2

这几天,学校放春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上海玩。

早上,当爸爸对我说要出发去火车站了,我很高兴,也很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乘坐火车,对火车站里的环境感到很陌生。

火车站也有安检处、检票处、候车室······但跟飞机场比起来小多了,候车室的椅子也很少。没过几分钟,我们就上了火车,火车很新,像子弹头,里面很宽敞,我很好奇,东碰碰西碰碰,发觉靠座位右侧也有餐桌,飞机上的餐桌是在前面座位的椅背的;双脚可以自由伸展,因为前面有个脚踏板,这比飞机上舒服。

火车启动了,但我很纳闷:怎么这么慢?妈妈告诉我:“过一会儿就快了,速度可以到每小时300多公里呢!”果然,火车开始加速了,轨道两旁的人、树、车都飞驰而过······

没过多久,火车开始减速,慢慢地,停了下来,上海虹桥火车站到了!

开心的旅行开始了。

一年级作文坐小火车300字3

今天,我和妈妈去姥姥家,去姥姥家的路很远,我们需要坐火车。

来到售票厅,我和妈妈到售票口买了两张票,我和妈妈一看居然是无座,然后我和妈妈到候车厅去检票。时间过的真快呀!不一会,广播员在站台里说到:我们的车到了。我和妈妈随着拥挤的人群走进车里,车里的人真多,简直可以叫人山人海,车里挤得不得了,我和妈妈就站在车厢门口。车过了好几站之后,车上的人才渐渐地少了起来。突然我看见一个座位,正要坐上去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奶奶没有座位。我过去把老奶奶拉过来让她坐了上去。不一会,听见妈妈叫我说:“下车了”。我过去和妈妈一起下了车。

虽然我今天是站着到姥姥家的,但我很高兴。因为我帮助了一位老奶奶。

一年级作文坐小火车300字4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表哥一起到厦门旅游。爸爸说现在我们黄岩有动车组了,我们这次就坐火车去。

中午,我们开车到火车站,然后把车停在停车场。停车场上已经有许多车了。我一看一下就急了:“快,快,我们要迟到了。”妈妈笑着说:“傻孩子,那里停着车的人有的.已经坐火车在外面了,跟我们是坐不同班车的。”终于我看见火车慢慢地向我们开过来了,我高兴地跑进车厢,爸爸说:“别慌,跟着我们走,要按座位坐的。”很快找到位置,我和妈妈坐在一排,爸爸和哥哥一起坐在通道另一连的位置,位子很大很舒服。车开得很快,我还没看清外面是什么,车子去了。我说:“火车怎么这么快呀?”妈妈说:“火车速度是汽车在高速上速度的一倍。”怪不得这么快,坐火车真好,这么快,还可以在火车上走动,我喜欢坐火车。

一年级作文坐小火车300字5

想哭的时候,我会闭上眼睛不让它流泪。

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会静静的想着某人。

伤心的时候,我会找个地方静静的发呆,然后告诉自己,要坚强。

难过的时候,我会伪装自己,对别人笑。

失败的时候,尽管已无力也要爬起来,我会告诉别人我很坚强。

失落的时候,我会笑着对自己说,没事的。

我不会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我是我,谁都不是谁的谁。

我不会太容易相信别人给我的诺言,诺言只是哄我的谎言。

这个社会冷默惯了,谁都不会因为我而怎样,我不会对别人的一切寄予更多希望,自己就是自己,我要学会好好保护自己。

我的无助,我的伤痛,我的狼狈,这些都是我一直极力隐藏的东西。其实心里是多么想说出来啊!可是话到嘴边,我选择了沉默……如果你在多问几遍或许我会告诉你吧也或许我依旧执着……

一年级作文坐小火车300字6

"太棒了!明天我就要坐火车去老家了。离开老家半年来我一直想我的母校和我的同学,马上就要见到他们了,那种喜悦就像喝了蜜一样的甜。给你们说坐火车我也是头一次做,躺在床上我心里遮掩不住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笑了出来。

“啊呀!着长长的绿色的火车厢好似一条绿色的长龙,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火车吗?进了货车厢就有一些旅客了,他们6个人一块。还有4个人一块,有有的打牌,有的玩电脑,有的睡觉。还有的…。我和老妈也迫不及待地坐下来,这时火车就呜呜地开了。

窗外的风景就像电影一样,眼即逝。不知不觉就到了一站停下来,我的肚子也咕咕地抗议,提醒我不要忘记它的存在,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阵的虾酱的味道,哦!原来它在作怪!眼间就到了夜晚,天上的星星疏疏落落的站着,月亮也打着哈欠不起不情愿挂在天上。

一年级作文坐小火车300字7

今天晚上,坐了一天的火车,我们来到了哈尔滨市,这座美丽的冰雪王国。来到了酒店,我们匆匆放下行李,抓紧吃完晚饭,来到了著名的索菲亚大教堂。

一座高大雄伟的欧式大教堂耸立在广场上,像是一位巨人,把周围的建筑比得黯然无光。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像士兵一样站在教堂面前,好像在时时刻刻保卫着索菲亚大教堂。灯光从教堂的窗户里射了出来,远远望去,像童话王国一样,美丽极了!

走在索菲亚大教堂的周围,旁边的事物似乎不见了,只剩下它,它的细致与美丽让我们的眼睛离不开它,让平时风趣幽默、开朗活泼的我不肯多说一句话,好像说话的声音会破坏它的美。它的样子、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进入了一个美丽的艺术殿堂,让我流连忘返、心情欢畅。

啊,美丽的索菲亚大教堂,美丽的东方小巴黎!明天,我将要离开你去到雪谷,今晚,是多么值得我们留恋啊!

关于坐在马路边上读书心得体会简短四

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我国古代公开讲学授徒之先河。他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不少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而且对今天的教育也起着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组织形式;课堂结构;教学原则

今天偶尔看到《论语・先进》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一篇,读后感触较深,现简析之。

“侍坐”主要讲述了孔子门下四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一次谈话。实则是孔子所上的一堂“政治思想”教育课。它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了孔子的“导学式”教学观和方法。

几千年来,我们的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学习条件不断的改善,但教师站在讲台前,学生坐在课桌前这一上一下的传统课堂组织形式并没有多大的改观。而“侍坐”这节课,组织上不拘一格,十分自然。文章第一句写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首先,从“侍坐”一词,我们可以想象四门弟子围着孔子盘腿而坐求学的情景。其次,表现在谈话的气氛上。在孔子的启发诱导下,“子路率尔而对曰。”从“率尔”一词可以看出子路在孔子面前无拘无束,师生关系极其融洽。

“侍坐”一文虽然叙述的是四门弟子与孔子的一次谈话,但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孔子教学的基本课堂结构。当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出门后,留在室中的曾皙对其他三人之言和孔子笑子路的原因等不理解,便向孔子提出了“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唯求则非邦也与”等一系列问题,孔子则一一予以解答。这可算是质疑阶段。

所谓“三主”,即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线,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为主标。这也是“导学式”的教学原则和重要标志。

1.以学生为主体

这次谈话,从孔子的提问,四门弟子的谈论,到曾皙的质疑,孔子的解答,整个过程,主要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谈论自己的政治观点、治国之道为主。

2.以教师为主导

孔子作为教师,他的这次谈话像根红线贯穿始终。从开始的启发诱导,逐个提问,到最后对曾皙问题的解答,孔子是处于主导地位。

3.以学生学习能力构建为主标

孔子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制贵族社会解体的时期。除此之外,从孔子对曾皙的解答中可以看出孔子不是直截了当地把答案教给学生,而是用“安……也者?”“……何?”“……孰……?”等反问句相告,可见其培养能力的方法之高超。

纵观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今天的“学导式”教学理论和方法,正是孔子“学导式”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实践中的继承、发展和完善。

关于坐在马路边上读书心得体会简短五

爷爷说,我的生命与淮剧是联在一起的。

“啊······”几声啊字连绵悠长,边唱手,膀子还做着动作,身体接着旋了几个圈。不用说,爷爷真的十分喜欢淮剧。

小时候,被爷爷抱在怀里,听他唱淮剧中的白娘子与法海,听着听着,便痴痴的进入了梦乡。在晚饭时,我会边吃着晚饭,在大大的梧桐树下,看着爷爷表演他的拿手绝活——《白娘子》,那一板一眼的动作,炯炯有神的眼神总是把我逗乐,“扑”一声把饭也笑喷了出来。

长大了,我进了城。爷爷也随着来了,由于父母都在忙工作,接送我上学的重任就理所应当地落在了爷爷的身上了。

“呀,这不是我们班的么,她爷爷唱得什么啊,真可笑······”坐在爷爷的自行车上,听着爷爷唱淮剧,我突然想到了今天偶然听到的一句话。突然,我心中五味杂陈。

“爷爷,不要唱了,难听死了!”坐在后面的我突然说。自行车忽然扭了一下,有一些不稳。过了多久,他转过头来,说,“囡囡,你不是十分喜欢听的吗?怎么会这样······”

自行车又开了,似乎没有从前那么平稳,我知道,他不想说什么。但等着我的,只有死死水般的沉默。

此后,似乎什么都没有变,依旧准时接送我上下学。唯一缺少的,是那悠扬婉转的淮剧。

最近,不知听谁说,我出生时,爷爷十分高兴,曾出钱在陈洋老家门口唱了几场淮剧。我愣住了,眼泪从脸上滑过。可那个经常为我唱淮剧的爷爷不在了。

又听了一遍《白娘子》,那剧子里人唱得很好,但我却觉得有一些不同,却又说不出来。思绪又回到了儿时······

那是,在路上,淮剧相伴。

关于坐在马路边上读书心得体会简短六

《坐井观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四组第十三课。本文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这则寓言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本课位于教材的第三组,这组教材围绕“怎样想问题、看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第一篇课文“识字4”与本组课文都有一定联系。而本篇课文则第一个分说了道理。它处于承上启下及过渡位置。因此,本课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低年级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中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而且大多数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从父母那里、从自己的课外读物中已经听过这个小故事。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如何让大部分学生在已经熟悉的小故事中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其中的寓意呢?根据《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字个字。

2、情感目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能力目标: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式,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上课的前5分钟内,我简洁地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流利、谁读得好,就奖他一面小红旗!”。学生们由于受到了小红旗的激励,课文读得可起劲了,有的学生边读边画,有的学生还加上了动作等等。在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大胆质疑。“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的从课题中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从课文中提出“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有的还从课后思考题中提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谁说得对”等等。根据学生的质疑,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我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同学们,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还是要小朋友们自己来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提出来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些不懂的问题读课文后能不能弄懂,自己再读找答案。”在读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坐在井底的电脑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我请学生们在小组里一个读青蛙的话,一个读小鸟的话,让他们也试着争论,这样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 大的很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要自以为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真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从课堂实践中我的尊重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六十个孩子就有六十只青蛙,六十只小鸟。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其次,我注重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这节课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也注意了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我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他们也能在小组的帮助下区分角色的特点,先自由练读然后再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读。这不仅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而且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小组成功的喜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其一,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当我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练习时我发现:学生们往往就练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我想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这样才利于学生们整体综合发展。其二, 这节课我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学生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十分单一,如:真好、不错、真棒、好极了等等。我想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有判断性、鼓励性和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说:教师在评价时不光要表扬学生还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个判断,并用具有一定高度的语言加以概括,真正给学生以更多的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