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教学法心得体会和方法 思维导图教学方式(4篇)

  • 上传日期:2023-01-11 05:06:15 |
  • ZTFB |
  • 12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思维导图教学法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20xx年在不知不觉中拉上了帷幕,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还是留下了一些或深或浅的足迹,虽然其间有过忙碌,有过艰辛,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充实、是快乐、是收获的幸福。过去的一年,是我殚精竭虑促发展,求真务实的一年;过去的一年,是我大胆推进课程改革,开拓创新的一年。为了在新的一年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现特对一年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本人担任初二、五班数学教学工作,平时经常与全体初二数学备课组的老师一起研究、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集体研讨。通过到对教师的听课学习,反思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训,使自己在授课艺术不断进步,坚持长效听课,取他人之精华,本学年共听课90节,并对每堂课不仅有记录而且都写了评议,特别是对本校教师上的课都能面对面地商讨、指导、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

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我把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都分成基础目标(交待单元内容的基础知识)和提高性目标(熟练地掌握数学运算技巧,提高数学能力等),在把每个单元的基础知识分解到每一个课时中去,对每一节课力求多备学生,多备“差生”:我每节课都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几道基础性的、简单的小练习题,让差生“跳一跳够得着”,“吃”得上,学得到,循序渐进。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在课堂内,我常常是以上节课学生作业为依据,逐个找出每一个学生的最低起点,以此结合这节课内容安排教学。讲课中努力做到深入浅出,让差生跟上。有时根据问题的深浅,选择适当的学生提问、板演等。特别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极基础、极简单的问题,让差生优先回答,使差生有机会表现自己,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信心。有时还要根据全班学生听讲时的表情、神态,适时微调讲课的频率、声音、提问、重复。比如,上课时有个别学生有时走神,我就马上给其简单提问或板演,或提高声音,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发现一些学生眉头紧皱时,就把关键的地方重复讲讲等等。在课堂上合理分配讲课和练习、思考时间,避免讲得过多,包办过多,学生练习时间少,思考机会少。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教,是为了不教。”这其实是说教育的至高境界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学会自己学习,自学成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可见好习惯养成性教育的重要性。我注重狠抓习惯教育,反复抓,抓反复,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准备,课后复习巩固,独立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当日事当日毕的好习惯。上课讲得再好,还得有适量的练习。对于数学学科来说,适量的练习尤其重要,课堂作业、课后作业、阶段复习作业,都是巩固知识的手段,必不可少。但是我坚决反对题海战术,作业应适量,让学生愿意做,不搞疲劳战。对于差生,我应因材施教,布置一些基础性、简单的课后小练习题或者给以分散难度的习题、作业,并加强辅导。

4、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通过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公开课受到各位老师及领导的好评。

5、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坚持以鼓励为主。鼓励会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更加开放。鼓励的方式多样,一句热情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让学生心荡涟漪,如沐春风。学生在我的鼓励下,更倾向于作积极的尝试。如果在尝试中体验到成功,从此便有可能努力向上前进。我对学生的鼓励以及对学生通过努力后取得成绩的肯定,可以不断筑高学生的起点,而学生也有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另外,我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有了目标学生前进就不会迷失方向,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迈出坚定的步伐。不但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更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目标。让学生学会激励自己,随时调整自己。对差生分层次分类别教育。对待特殊的学生提出特殊的要求,并通过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发挥特长,转移兴趣,变“无所事事”为“有所事事”。尊重后进生激励后进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以表扬为主,发现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用武之地”激发他们热情,增强他们信心。

(一)推行基础年级“学案导学——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理念是行动的灵魂,行为是理念的土壤,我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先学后导,当堂训练”为课堂教学结构,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模块六环节”。三个模块是“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堂清巩固”,六个环节是“据案立标、个体研习、合作交流、探究展示、培优补差、测评达标”。

我校推行的以学案导学为“自主高效课堂”的载体,每一学科确定一名学科组长,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同学科教师同备一堂课编制导学案。

1、在导学案设计上,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二是渗透学法指导,设计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三是优化问题设计,体现启发性和层次性;四是尊重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导学案使用上,做以下要求:一是加强使用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学案明确学习目标,自学教材,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发挥其导学功能。二是教师在学生据案自学时要及时巡视,准确掌握学情,对于生成的新问题适时调控、解决。三是要求学生课后注意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3、加强学案管理。导学案的编写由年级主任督导、把关,要求每位教师对设计出来的导学案再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特点、自己的上课风格,再进行二次备课,最终达到适合自己课堂的一成品学案。

“学案导学——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灵活自由,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特点,各取所需的学习方式和表现方式,课堂上说、演、练、质疑、讨论、交流、总结,每个学生都真正的找到了学习主人的感觉,自学、互学、会学、乐学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式学习共同体,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师生互动,洋溢着激情与欢乐。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引导学生走完知识的路途。

(二)、教师考核

一学年共组织了八次教师月常规检查,从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测试、政治业务学习和听课等方面对教师进行了检查督导,在其他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工作下,检查做到了公平、公正、客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在一点一滴地教学工作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亮点,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一是每月组织一次正规的测试。既是对本月学习情况的检测,又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迂移的训练。每次月考都要进行质量分析,针对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采取补救的措施,同时对学生进行培优补差。这就有效避免了学生偏科的倾向。二是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很大提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本年度7月份的初二全县统考中,我校综合教学成绩名列全县第三名,本年度中考学科综合成绩全县第四,700分以上学生145名。

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在一年的工作中,我即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我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期望在来期把工作干得更加出色:

1、进一步强化角色意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齐全教育教学制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2、因工作,会议较多,对班内的中下游学生教学还不够落实,明年在抓好这两个班教学工作要进一步努力。

回顾一学年的工作,有很多的感慨,本学年的工作中,有得也有失。俗话说得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将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认真听取同志们意见,使自己能更进一步,不辜负全体同志的信任。

主题思维导图教学法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1、在效率和时间上:

2、在协作和研究上:

在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而其他学生都是观看的份,无法真正的参与进来,小组缺乏合作性。面对一个主题,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划好,经常无法达到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是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技能,更加不要说培养其他的能力了。

虽然主题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协作学习的能力,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度,比如:遇事一窝蜂,个人为主,缺乏团队意识;活动没有组织和策略,得不到实质的提高等等。如何让主题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成为真正的研究学习,这时让我想到了思维导图,它能够很好的对我们的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能够让我们的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操作,它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让学生条理清晰的解决问题。

1、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面对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口头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那么即使老师总结的很好,那么学生的印象还是模糊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大脑行动起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然后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增增减减,不断的讨论,不断的进行修改,来进行学习,一张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那么一个学习也算告一个段落了,心得体会《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2、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

1)增减随意,快乐的创作

研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创作,进而制作出一个作品。而大多数学生在计划安排环节总是无法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要查找哪些资料,制作出怎样的作品?经常对小组作品进行再创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面这样几种情况:

(1)查找资料与制作不同步,等资料查找好再进行创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不够理想,于是重新再查找一次,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2)由于一节课时间的有限性,等资料查找好,再到第二节课进行创作时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已经完全陌生,重新浏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4)由于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统一或者有了更好的创意,于是要重新进行创作,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思维导图的特点可以排除这些障碍,可以让创作变得更加的方便而快捷,小组中的同学可以边讨论边对作品进行随意的增增减减,可以让小组创作的思维导图跟着小组的讨论、小组的思路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有组织、有计划的协作

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学习,让混乱的信息在思维导图这种形式下有意识的构建。

这些思维导图就像一张张旅游地图,学生就像是一个个小导游,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路清晰,具有条理性。

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汇报

一张好的思维导图可以抵得上上千个字的文字描述,可以从人感受到视觉的直观性、信息的条理性和思维的层次性特点。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即使没有电脑,也可以通过在一张纸上进行创作,面对这么多可以使用的思维导图工具,这个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除了它可以方便快捷的制作思维导图外,还有一个很可喜的功能是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播放,就像播放ppt一样。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这个特点,进行小组汇报,把收获和心得体会通过演示的方式与大家进行交流。

主题思维导图教学法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1学会制定小目标

很多人开始行动时,往往野心过大。

把要做的事情写满整整一页,要做的事情过于多和复杂。在开头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信心很重要,先从简单小事做起,做完了再挑战下一个,会更有动力。

我有一个男同事,在1年内胖了30来斤,总说听他减肥但迟迟不见他行动。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他中午开始吃沙拉了,晚饭只吃一些少糖的水果,并且坚持了1个月。我就很好奇,问他,为什么突然开始有动力减肥了?

他告诉我,每周至少一次他都有踢球的习惯,这是他从小到大的喜好。但有一次,因为踢球中的受伤让他只能修养1个月,随后教练告诉他,因为他的体重导致脚踝的承重力已经有点突破极限了,而且过重的体重会非常容易伤害膝盖,如果35岁以后还想继续踢球,就必须减重。

前1周保持早午饭,减少晚饭的摄入,他很快做到了;第2周开始,午饭只吃沙拉,晚饭吃少量水果代替,他也做到了。到了第3周,配合饮食再逐渐一些轻锻炼,很快1个月的时间,帮他减掉了8公斤。

2学会知行合一

所谓知行合一,真正的知道就是知道怎么去做,并且正在做,真正的行,就是彻底的参透和了解本身。“知道”这件事,需要用一生不断去精进,即使它只是一个概念。

正所谓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这就是我为什么说99%的人都不具备知行合一能力的原因。那1%成功的人,正是参透了一件事物本身,然后傻傻的去坚持。

同时,他们也深知一个道理: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从来都不是能力,能力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个世界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有用的道理。

你在拼命追求套路,追求一些东西的时候,却忽略了最实用最简单的道理。比如说很多人想赚钱,但其实赚钱很简单——“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你觉得会不赚钱吗?

3高质量的勤奋

以前我们爱说天道酬勤,有大毅力大恒心者,总爱在功成名就后强调当初的勤勉。

可是在互联网时代,雷军很诚恳地说:别用你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

也就是说,在高效能人士的眼中,勤奋是分层次的: 用在细枝末节的勤奋,叫做徒劳; 用在具体战术上的勤奋,叫劣质勤奋; 只有那些用在战略上,从方法论出发,站在全局思维去努力的,才叫优质勤奋。

很遗憾,95%的人都处在劣质勤奋里。他们做出了勤奋的姿势,却少了勤奋的智慧,这样的勤奋就如一场低水平的表演。可是为了生计,为了能多一点走下去的勇气,他们只能更加卖力。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当两件事同时摆在面前,一件事简单,一件事困难,大多数人会选择先做简单的。

主题思维导图教学法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校园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鉴于此,我对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附属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客观的调查和了解,目的在于:具体而真实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状况,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程度、阅读面、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式和阅读效果;掌握学生对“课程标准”中“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推荐”的实施状况;了解校园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要求以及量化状况;了解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的要求和推荐;为我们制定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设计方案带给第一手资料;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进行了此次调查。

在新课程理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学关系逐步得到调整,涌现出一些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式、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使素质教育得以全面实施,应把新课程理念从校内带向校外,从课内阅读带向课外阅读,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方面的提高。

目前,我县居民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完善。但学生的课外阅读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几种现象:

1、不想读。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于是,被其他的媒体夺去了几乎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2、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

3、不能读。一是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适宜的书;据初步调查,我校小学生拥有的书量太少。透过我校、六年级四个班的家庭藏书统计,结果如下:家里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6%,50册以上占44%,63%的家长给孩子买书既买练习册又买课外书,这其中还不乏漫画类的书。二是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们家庭作业过多所致。超多的习题,重复的练习,应试教学的资料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以上三种现象,其实是相互作用的,没有课外书或没有时间,当然就不能读,而学习的兴趣与方法正是从学习中得到的,不学习,又如何能得到学习的兴趣呢?于是不会读,不想读。反过来,如果真有了兴趣,他会想方设法借书阅读,挤时间读,就会读得津津有味,读得忘乎一切。而学生家庭藏书量甚微,阅读资源匮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随机抽取我校五、六年级200名学生及其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调查。

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状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超多的课外阅读能够为学生带给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非语文类老师对此的认识却失之偏颇。2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21%的老师对学生读课外书的态度不够支持,27%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可见,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无辜的“冷落”,使得期盼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

(二)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

调查证明:23%的学生每一天都读课外书,33%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44%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其中30%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究其原因,电视、录象、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42%的学生看电视的时间每一天超过一小时,26%的学生每一天超过半小时。数据证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靠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字的潜力。

(三)适应学生读的好书不多。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40%的学生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23%的学生喜欢读科普类,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41%的家长只是偶尔带孩子上书店,家里孩子读的书有100册以上的只占6%,50册以上占44%;63%的家长给孩子买书既买练习册又买课外书,这其中还不乏漫画类的书。学生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潜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四)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

我们常说:得法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守本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而丧失了课外那片肥沃的土地。调查证明30%的语文阅读课没有用来阅读,而是挪作他用。80%的学生期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89%的家长认为校园很有必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期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期尽早改变现状,使我校的课外阅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1、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程强调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沟通与综合。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小学生语文课程在资料编排上呈现出广泛性、综合性,就其文章体裁而言,形式多样,记叙文、散文、诗歌、童话、应用文等,而课程内文章所涉及的知识则更为丰富多彩,有状物、记事、绘景、想象等方面,因此就其以上特色,为在校学生的课内阅读带给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然而,如何做好课内阅读的巩固与延伸,其可行之道就是开展好生动搞笑的课外阅读指导,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结合文章体裁的多样性和知识面的广泛综合性,从多层次、多角度作好课外阅读指导。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文后,可指导学生选取安徒生的其它童话进行阅读,从而领悟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又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可诱导学生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增长科技知识。当然,在指导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此以往,必定会使学生养成主动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2、利用现有读物指导精读。

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潜力,这要求学生能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技巧内化为自己的潜力,利用现有的读物互相转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①、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每一天不少于1小时,

②、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程序,

③、提出读书要求,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使阅读效果到达最佳状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所提要求应有层次化,低年级重点做到“口到、眼到”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加之朗读潜力还未成熟,因此,可允许学生动口朗读,朗读过程中做到“眼到”,即要求学生到达正确、流利。中年级重点做到“眼到、心到”,在掌握必须词汇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看书有必须的速度,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思考,不懂就问。高年级重点做到“手到、口到”,即阅读时善于摘录好词好句,同时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即乐于写体会,写)并把自己的情感与同学、老师互相交流,如此以来,学生表达潜力将得到提高,获得的知识面将更为广阔,心灵震撼将更为深刻。

3、以校园为主阵地,创设阅读条件。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校园、教师多与家长沟通,因此校园能够组织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校园与家长委员会。对家长全面实施家庭教育辅导,以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增强现代主义教育观,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千家万户,让此次改革成为校园、家庭、社会共同的奋斗任务。校园要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要倡导宣传——构建阅读的芝兰之室。

首先要在班上大造舆论,一是宣讲读课外书的好处,二是讲述各种名人读书的故事,三是进行环境布置(的读书角介绍好书、教室里的图书角供同学们交流借阅),四是对于认真读课外书的同学不惜赞语,五是给予必须的读书时间,甚至不惜用课上的时间开展课外的阅读,使读书的风气首先构成于课内,然后延伸到课外。六是开展读书的交流活动,更重视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从谈话中倡导读书,了解学生阅读状况。

其次,要熏陶感染——点燃阅读的情感之火。

我们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榜样。我们要以入神入情的阅读为学生们作出榜样。要安排每两天一次30分钟的自由阅读,每逢其时,教师也要手捧一卷,沉浸其中,读到得意处,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教师的这种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的阅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体现了主导作用对于主体的唤醒,也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人文好处,这也是科技发展所无法替代的教师的价值好处。

再次,要引导点拨——探索阅读的通幽之径。

校园从整体上加以把握。1.编排各年段的课外阅读序列;2.制定阅读指导总目标和子目标;3.划定资料;《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到达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1-6年级的阅读量,依次不应少于5万字、10万字、20万字、30万字、40万字、50万字(合计约150万字)。低段年级以文学作品类的阅读指导为主,包括儿歌、谜语、古诗、童话等。中段年级以科技知识类阅读为主,重点指向现代社会中的科技新成就与新问题等方面的资料。在计划的导航下,让读书真正成为学生的习惯,让书香溢校园,真正实现课外阅读指导的序列化,目标化和阶段化。而对于“怎样读”这个问题,则不强求一律,只是介绍几种读书方法,比如自己的书能够采取圈点、评注法;而借来的书,能够采取摘抄法;能够是略读,能够是详读,甚至能够用写读后感、的方法来促进读书。每个同学都能够有自己特有的读书法,可在班级里组织进行学习交流方面的主题班会,每有好的读书方法,就向同学们介绍。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互相交流所读的文章,读到好文章,要向大家推荐,有好的片断,就在课堂上朗读,做到奇文共赏,疑义同析,情感在其中交流,方法渗透其中,读书的氛围构成,我以为这就是最好的读书

方法。教师能够组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就是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4、利用化现代媒体渠道开展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信息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广泛,而且具有越时空、传播速度快、资料丰富等特点。针对现实条件,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媒体即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渠道进行信息即知识的涉取。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其中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潜力、获取新知识的潜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以及交流合作的潜力”。结合我校小学生实际,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资源”四大媒体技术开展阅读。目前,广播电视已普及千家万户。其传播的速度极快,知识面极广,有国家新闻、娱乐信息、科技知识、生态环境、少儿节目等等。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这四大媒体技术来开展阅读。其中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决定潜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要指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个性是在电视节目的选取方面应给予正确引导,鼓励学生适时、有选取的收看少儿节目、动物世界、新闻联播等节目,并结合主题队会开展讨论会,发表对当今世界的看法,自然野生动物的分布状况等,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小报设计、故事会等活动。透过这些形式,既能扩充个体知识信息的容量,又能促进学生思维潜力表达潜力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校园、社会、教师、家长共同关注,齐心协力。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齐成长,让人人成功起步,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