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4:42:46 |
  • ZTFB |
  • 8页

- 在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观点的独特性和个人的思考深度,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这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黄大年,是近年来国内教育领域最为耳熟能详的名字之一。尤其在教师群体中,他更是备受尊崇。而在不久前,黄大年先生回信对一位学生教师的问候,备受社会追捧。这件事情让我也感悟颇多,因此我想借此机会道说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励志人生的礼物。

黄大年教授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却在学习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后被保送去了著名的清华大学。由此可见,他的人生奋斗经历中比我们常人更加辛苦。但他却一直秉持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为此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回信也寄托着他对教师并不简单的情感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励志人生的礼物。

第三段:坚定教育信仰。

黄大年教授在回信中说道:“教育是共享乐趣,共知人生,共解人生难题。”他的这番话代表了黄先生坚定的教育信仰,并且再一次强调了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能够得到黄大年教授的回信,无疑是对她的肯定和鼓励。坚定自己的教育信仰,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入思考、深刻领会。

第四段:教育行业的责任和担当。

在这封回信中,黄大年教授没有掩饰教育行业的现状,反而言辞实在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面临的现实问题、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加强的能力。教育是社会的基石,而教育工作者是这个基石的守护者。如果我们不能够将责任和担当放在心中,那么就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

第五段:感受与指导。

黄大年教师回信直观、真诚,我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力量。我认为这份回信不仅仅是对应一名学生教师的回应,更是对整个教育行业的一个思考和指导。我们应该从黄大年教授的故事和名言中寻找到力量和方向,并将这种责任和担当内化于心,勇敢地投身到未来的教育事业中去。

结尾:

在整个教育行业(或教育事业)中,黄大年教授的回信堪称经典,让我们在如此不确定和动荡的时代,依旧能够坚实前行。同时,我们应该从这一件事情中调整我们的思考,领悟到教育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担当,并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前行。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拥有优秀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黄大年式教师精神,即坚守理想信念,热爱教育事业,以身作则,培育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学习黄大年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方式,我们能够深刻领悟教师这一职业的真谛,进而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下面我将由个人视角,谈一下自己对黄大年式教师精神的心得体会。

一、坚守理想信念。

黄大年先生在教育界的崇高地位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更是因为他对于理想信念的坚持。他通过不懈地追求真理和积极进取的态度,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对于自己的职业充满热忱和信仰,不断探索教育的本质,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的理想,并为学生树立榜样,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热爱教育事业。

黄大年先生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奋斗,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深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大而重要的事业,这种热爱和责任感也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来面对和解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切实感受到教育的使命感和荣耀感,激发我们更多的热情和动力。

三、以身作则。

黄大年先生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和学者,也是一位善根深厚的人,身体力行地教育学生,永不言弃。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勤奋和努力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同样需要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的事,严格要求自己,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近距离接触。只有亲身经历和付出,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引领学生成长为有知识、有道德、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四、培育学生综合素质。

黄大年先生所重视的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学习知识,也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他长期以来坚信,课堂上的教育应该是知识与思想、品德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他提倡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我们同样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民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充满感恩。

黄大年先生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奋斗,他将自己的生命倾斜在广大学生身上,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关爱和照顾。他的这种深深的爱和感恩之心,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年轻人、每一位有梦想的人效仿。我们需要永远铭刻在心,每天对生活心存感恩,学习课堂上、生活中、工作中、家庭中,都充满感恩的心情,做有意义的事,做对社会有用的事。

总之,黄大年式教师精神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需要学习和实践的榜样,我们要牢记这种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有价值的青年,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黄大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化学家,于2013年创办了“黄大年美德教育基金会”,倡导培养家国情怀和道德修养。他以其深厚的学问和渊博的知识为人所敬仰,因此受到年轻人的爱戴和推崇。近期,他回信给几位教师,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和教育观念。本文将通过黄大年回信的内容,探讨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黄大年先生在回信中强调了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指出,教师作为社会中的引路人,应该承担起培养未来一代的重任。黄大年先生提到:“教师是社会的工程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人格力量的塑造者。”这句话深刻表达了教师的重要性和使命感。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质和思维能力。正是因为教师肩负着这样的责任,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方法。

其次,黄大年回信中提到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在回信中,黄大年先生谈到:“教书育人,前者是表面功夫,后者才是根本;研究生是研究教育者,培养出来的学生成才是研究的对象。”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运用知识去创造。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而不仅仅限于教室的知识传递。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发展的能力。

同时,黄大年在回信中也强调了教师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他提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优秀的研究能力。”教师不仅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还应该致力于学术研究和创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教师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把最新的科学成果和知识传递给学生。黄大年先生的回信再次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和专注度,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岗位和教育事业有更高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做出贡献。

最后,黄大年回信中提到了教师的榜样作用。他说:“孩子是海棉,会吸收身边的优势,因此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的行为和品质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指导。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学问修养,才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做学生可敬的榜样,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综上所述,黄大年回信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他强调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教师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以及教师的榜样作用。通过黄大年先生的回信,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伟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引路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才能提升。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您们好!我是一位普通的初三学生,名不见经,字不见传。当中华大地正普天同庆迎接新春之际,一场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突然袭击了大江南北。此疫,暴发于“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汉,扩散在人流规模最大的春节。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从耄耋院士到“90后”“00后”,医无私,兵无畏,民齐心,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区工作者奋战一线,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亿万人民手相牵心相连,一场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14亿中国人民在共克时艰中勇毅前行。

特别是您们,在党的号召、人民的需要下,义无反顾、不计报酬、不计生死,毅然决然地戴上“面具”披上“战衣”挺身而出,成为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的超级英雄!钟南山,李兰娟,刘丽,张继先、张定宇,胡明,梅芳、夏思思以及太多太多的无名英雄们,你们争分夺秒和病毒战斗到底,只为保卫祖国,保护每一个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你们夜以继日辛勤工作,为全国人民挡住了病毒的猛烈攻势。被口罩勒出的血痕,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装点着你们可爱的容颜和炽热的心。您们是这个时代最美丽的风景!我真诚的向您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疫情无情人有情,危难之时显初心。我们敬爱的老师们虽然不是防控一线的勇敢逆行者,但您们同样是大爱的践行者,是岗位责任的担当坚守者,是打赢战“疫”的坚定支持者、参与者、奉献者。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您们坚守岗位,注重安全教育,让每名学生自觉居家隔离,切断病毒传播路径;注重爱国教育,让我们展开心胸感同身受;您们更加注重文化教育,为了让同学们上好每一节网课,你们自主学习网络直播教学,微信群、工作群里,你们讨论着、分享着学习心得、备课经验,钉钉视频里留下你们亲切的讲课声和辛苦的身影。老师们,请放心,我们身在家,心在校,在这个特殊时期不会掉以轻心,必回利用好初中阶段最后的时间,搏一生无怨无悔,绝不负师长恩情!

敬爱的抗疫英雄们,待到春暖花开,疫情散去,让我们共同高歌“我爱您,中国”!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黄大年,原广东省惠州市委书记。在担任官员期间,他平易近人、胸怀坦荡,倍受群众爱戴。黄大年曾多次以书信的形式回复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这种“黄大年式回信”的方式,被人们称为“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在现代社会,这种回信精神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借鉴和推广价值。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黄大年式回信”是指黄大年在任时以书信的方式回复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这种回信方式实际上是对民众疑虑和需求的关注和回应。黄大年式回信的产生,源于对人民群众,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群众生活和精神需求的确切了解,这种精神体现在黄大年对民众提出的问题真诚关注,以及通过回信承担起解答等承诺。

黄大年式回信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民生问题,回答百姓盼望知道的问题。其次,黄大年式回信的精神是开放的、真诚的,他尽可能地表达出了高度的尊重和关爱之情,如同一位亲人给予信赖和鼓舞。此外,黄大年式回信也一贯坚持“体贴民生、坚决执行”这一原则,尽责、承诺,回信实证。最后,黄大年式回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纸质信函、电子邮件,还是电话回访等,他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与群众交流。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对我们具有深远的启示:第一,他关注民生,真心回应群众的需要,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关注他人的需求,以自己所能的方式尽可能的帮助他们。第二,黄大年式回信的表现形式多样,他不断地更新回信方式,将广大市民的一城一乡之间,把声音传递到更多的地方。这种精神也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交流方式,都应该更加接近各个群体的需求,才能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和实际的效益。

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人沟通的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但是,黄大年式回信这种做法在当前社会仍然具有非常实用而具有价值的意义。对于政府公务员来说,通过黄大年式回信,可以更加与民众进行深入沟通,理解和疏解他们的问题和担忧。对普通人来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相关人士进行沟通互动,传达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实现有效的反馈,提供方便的服务。

黄大年式回信的做法及其精神的力量必将渗透到更多的人群中。他引领着新的社会文明风气,引导着人们朝着更加和谐,友好的方向发展。这种行为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品行,是走向我们共同的幸福源泉,而黄大年式回信的努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系列典范。所以,我们要努力遵守法纪,正确群众的需求和诉求,追求“黄大年式回信精神”的发展和推广,实现人类社会的更加和谐安宁的发展。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对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国科技创新的时代洪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是最大的使命担当,也是最高的荣誉褒奖。

被人们称为“拼命黄郎”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以前说过:“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七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不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犹存。黄大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谱写了一首矢志创新的奋斗之歌,树起了一座勇攀高峰的精神丰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撑。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务必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车”的关键,才能大踏步追赶科技潮流、抢占时代先机。

黄大年无时无刻不想着赶超前沿、不想着超越极限,他带领科技团队参照国际最高水平、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在地球探测科学领域奋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测潜力到达国际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坚定信心、勇于登攀,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潜力作出更多创新创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大显身手、赢得主动。

科技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黄大年正是怀着这样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紧迫感,恨不能一分钟掰成八瓣儿用,把自己的生命发挥到极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他用创新实践同时间赛跑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追逐梦想的强大动力。有付出才有回报,敢拼搏方能立潮头。黄大年把对祖国的挚爱、对科研的执着,浓缩在自己的人生书写之中,激励着人们继续求索、接力奋斗。

科技竞争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于50年,黄大年靠什么让我国深探项目从远远落后到比肩一流探求就里,这与他的求实作风和科学方法密不可分。他运用系统思维安排科研攻关,既注重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又注重考核督察等机制保障,既突出重点项目攻坚,又兼顾配套技术支持,构成了系统整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布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业面,在碰撞中寻求突破,在差异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学反应”“裂变反应”;他采取开放态度开展学术科研,深度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黄大年在工作中构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为怎样创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范,积累了宝贵经验。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期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黄大年志在创新、奋斗不息,实现了自己“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理想抱负。创新永无止境,精神薪火相传。黄大年的精神力量必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探索前行,用创新追求书写有价值的人生、成就有高度的梦想。

修齐治平、兼济天下,是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砥砺前行的价值航标。为人治学的至善境界、至高追求,犹如不灭的火炬,点亮人生之路,烛照民族未来。

在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身上,人们看到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复合体”: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赓续,又有现代学术基因的发扬光大;既有不图虚名、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又有诲人不倦、爱才育才的大师风骨。他用58载的短暂人生,书写了什么是奉献,回答了什么叫担当,以高超的学术、高尚的品德,筑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留下一座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

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能够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国家在召唤,我就应回去!”黄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时,毅然放弃优裕生活和优越工作回国效力,把全部精力献给国家深探事业。在黄大年的人生词典中,没有“计较”“得失”等字眼,只有奋斗与奉献。为了赶超世界一流,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出差常订夜航班机,只为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数职、手握资金上亿的项目,却从不思考个人私利;应对荣誉头衔,他总是推辞——“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即便被人议论“不食人间烟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为公。“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牺牲者。”黄大年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了科研事业。

学海无涯,人不能穷尽所有问题,但能够在不懈求索中不断抵达更高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在海外工作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黄大年,回国后勇挑重担,带领团队义无反顾投身科技创新的竞技赛场。从白手起家、填补空白,到赶超先进、跨越极限,黄大年始终凭着一股子创新精神攻坚克难,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了非凡业绩。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终坚守正道、专注干事。抓科研,他只看绩效不留面子;用资金,他只认项目不认关系。黄大年的创新历程启示人们,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干一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忙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连日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与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为了什么、图个什么古往今来,无数像黄大年这样的国之脊梁用生命书写答案,在历史的天空上,构成无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这天的人们崇德向善,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更有价值和好处的无悔人生。

黄大年同志是一名赤胆忠心的海归科学家,是一位至诚无私的爱国者,他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在祖国需要时回国,毅然决然、义无反顾。

他为推动祖国尖端领域的发展全心全意、殚精竭虑;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不计个人得失、倾注全部精力。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带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带着他对事业的无限留恋,带着他对学生的无限惦念,因病逝世。

黄大年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教育者,他教学的目标既不是“授人以鱼”,也不是“授人以渔”,而是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作为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科学家,黄大年却常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在黄大年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在为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时,他都要以学生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为重,而不仅仅仅从他个人的项目思考。黄大年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家国抱负,不要只以做国内的佼佼者为目标,真正的对手在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他告诫学生多读国际专业文章,安排学生参加国际会议,鼓励学生出国开阔视野,做“出得去,回得来”的科学家。“如今,中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这段并不平坦的进程需要几代人去完成。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这句话不仅仅反映出黄大年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更体现了他致力于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的紧迫感和职责感。他用身体力行的引领、春风化雨的关爱、心系祖国的情怀,殚精竭虑地履行着为师之责。

黄大年教授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我们要充分汲取黄大年教授的精神养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黄大年教授的崇高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建设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今年端午节恰逢第一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人们追思爱国诗人屈原的同时,一位现代知识分子以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感动了国人,他就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和崇高精神,在科学界激起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磅礴力量,引发全社会广泛共鸣。

从去年“科技三会”的召开,到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设立,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与关爱、重托与期待。作为“社会精英、国家栋梁、人民骄傲、国家财富”,以科技工作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该保有怎样的家国情怀,承担怎样的责任使命,从黄大年同志的精神境界中可以找到答案。“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黄大年的夙愿让我们感受到他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道理将得到更充分体现。科技工作者掌握“国之利器”,将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用追梦的脚步丈量科技兴国的道路,将个人的价值坐标定位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科技就会展现更大的价值和意义。科学技术并非冷冰冰没有生命,一旦科技工作者为其注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灵魂,科技就会拥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伟大目标。

时代在发展进步,科研领域在不断拓展,科技工作者的角色也更加丰满、更加清晰,但科技工作者该具有的家国情怀和责任使命没有变,也不能变。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力量。“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体现在黄大年同志身上,更是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用赤胆忠心,用汗水生命写就的。也正是这股精气神铸就了我国科研技术现有的高度。

时代是人生的舞台,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才能让他们离梦想更近。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科技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也在多元化。既要为默默搞研究、埋头搞创造的人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也要为有志于投身市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人给予更多支持。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吸引人,以灵活的体制机制激发人,以良好的政策优势留住人,就会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书写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

近几天,_机关组织会议集中开展对黄文秀、张富清、罗阳等11位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进行学习,深有感触。

黄文秀、张富清、罗阳等先进人物,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是他们的价值追求是相同的,他们的理想信念是相同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习先进,就是要践行“深藏功名”的初心本色。张富清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这一连串的战功称谓让人依稀能够感受到当年的枪林弹雨呼啸而过,也昭示着我们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干事之基。脱贫攻坚、防范风险、污染防治、金融贸易等新时代里的特殊战役也要求我们枕戈待旦、枪弹上膛,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歇脚喘气。只有一场接着一场打,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才能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伟大成就。

学习先进,就是要践行“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洒脱情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生活上,一个搪瓷缸补了又补,在工作中,到最艰苦的地方干最累的活,张富清同志用实际行动保持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当下,享乐主义、著靡之风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党员领导于部面对尘世间纷繁复杂的各种诱感,做不到心如止水,最终理想信念逐渐被利益欲望所吞噬,滑向犯罪的深渊。党员领导干部应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移,不为权所动,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新标杆,以淡泊之心、奉献之心、为民之心,涵养独特气质,矢志为革命干大事,不为个人谋高官。

学习先进,就是要践行“深藏功名、无私奉献”的忘我品质。张富清说:“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许多都牺牲了…我有什么资格把战功拿出来显摆?又有什么资格向组织提要求。一句“有什么资格向组织提要求”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情怀和无私忘我的赤子之心。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意大利时也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于。党员领导干部应循着总书记的思想和足迹,以张富清等先进为标杆,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在各自领域阵地取得不负人民的光辉业绩。同时,少讲要求多干事,少分蛋糕多奉献,始终牢记为人民谋福祉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大干部,就是要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在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黄大年精神的丰富内涵,激励全体中华儿女,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旗帜,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无论身在何处,黄大年同志始终心系祖国,秉持科技报国理想。“国家在召唤我们,我就应回去!”在他心里,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是不变的信条,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服务国家就是最好归宿。心有大我,就不会囿于小我;胸怀至诚,就会选取奉献担当。正因为这样,黄大年才会毅然放弃国外的高薪豪宅回到祖国,为了科研创新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为了国家的事业奉献聪明才智,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对祖国的大爱,是黄大年心中最炽热、最真挚的情感力量,更是他最质朴、最深沉的行动表达。一个人就应怎样爱国、如何报国,黄大年为我们树立了价值标杆和光辉榜样。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就要像他那样热爱祖国、胸怀大局,让小我融入大我,用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以崇高的追求超越小我,实现人生更大价值,才能做一个“大写”的人。黄大年选取回国、选取辛劳,是因为他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更高追求,深信“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心有大我是一种格局、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信念。“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就能汇聚每一个人的奋斗力量,为实现个体梦想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实现共同梦想开创更加光明的前景。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就要像他那样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在黄大年的办公室墙上,有一张巨大的日程表,标注着天南地北的轨迹,密密麻麻——这是奋斗者的生命足迹。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大年带领科研团队奋力拼搏、毫不懈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有的领域5年的成绩超过了过去50年。这个“像太阳一样的人”,燃烧了自己,用生命践行了“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誓言。“一心报国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只做不说的梦想是会发光的”。爱国贵在行动,报国就要实干,只有在火热的实践中彰显爱国之情、诠释报国之志,才能书写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

梦想之路从无坦途,行百里者半九十。此刻,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各种问题和矛盾依然纷繁复杂。从深化改革的硬骨头,到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再到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艰巨工作,都要求我们不能松劲,而要迎难而上、发愤努力。“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每一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合力破解发展难题,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完美,圆梦的脚步就会越来越坚实。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不久前,一首《我爱你,中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文艺演出中,触动着人们的心怀。这首歌,也是黄大年最喜爱的歌曲。古往今来,爱国始终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激荡在振兴中华的奋斗路上。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汲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奋发进取,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向祖国和人民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

近期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在我们内心,他朴素,辛勤刻苦,衣着简便,一生多余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是无私的爱国者;他固执,执着科研,心无旁骛,一心只在实验室;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一生的平凡铸中国科研的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谈起老一辈科学家,他说“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是的,他义无反顾了,他就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就是黄大年同志。

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不专则不能”“科研需要疯子,需要拼命”“唯痴迷者成大业”――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用58年的人生证明了这些成功经验。这两天媒体的追忆中,他的一句话尤为令人动容:“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坚守岗位,追求梦想、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唯恐落后,这是黄大年给人的印象。“把科研当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这就是黄大年的真实生活写照,黄大年成就了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7年间,黄大年和众多科学家一起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曾经,钱学森回国时,一位美国海军将领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海军陆战队5个师的兵力”。7年前,黄大年归国时,有外国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但当我们惊叹那些科技英才的过人之处,羡慕他们成功的荣誉,感慨他们的神奇时,却可能忽视他们身上的执著精神,无穷毅力。

如今世界多极化发展,发展迅速,科技竞争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核心能力的竞争,一旦落后,可就是国家能力、军队实力的落后。这就要求科技人才必须有一股“拼命劲”,勇于争第一。正所谓,“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钱学森钟情于导弹研究,终成为一代巨匠;宋文骢醉心于国防重器,终成为“歼-10之父”;黄大年痴迷于前沿攻关,终成为科技巨星。无数科技英才的事迹表明,钟情专一、埋头苦干的人,才有希望登上科技的峰巅。

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离不开一大批像黄大年那样的“科研疯子”,离不开他们身上的“拼命劲”。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才集体回国,他们认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凭着这样的家国情怀,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为中国创造了“两弹一星”。今天,我们正走向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支撑在于科技振兴,在于众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兴国。在黄大年心中,“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只有中国强大了,他们的内心才更为强大。正是拥有一颗“祖国高于一切”的初心,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隐忍克己、朴实包容,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不求名利。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在科技兴国的战场上必须有“一招鲜”。这个“一招鲜”就是颠覆性技术,有它我们才有发言权。然而,“在科学的竞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绩都将马上成为过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这种“不安全感”、这种“本领恐慌”,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兀兀穷年、玩命工作,为国家和军队发明了核心技术,创造了科技战场上的“一招鲜”,成为中国有利的武器。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是美好的人生。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成果丰厚,就在于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殚精竭虑。黄大年就是这样的人,“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资金,不聚焦科研攻关,就很难有大的成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国的脊梁,每名科技工作者都应以“黄大年们”为榜样,大力弘扬“冷板凳”精神,始终保持一股不回头,拼命劲,在科技兴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华美篇章,树立高大形象。

在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身上,人们看到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复合体”: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赓续,又有现代学术基因的发扬光大;既有不图虚名、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又有诲人不倦、爱才育才的大师风骨。他用58载的短暂人生,书写了什么是奉献,回答了什么叫担当,以高超的学术、高尚的品德,筑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留下一座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

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能够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国家在召唤,我就应回去!”黄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时,毅然放弃优裕生活和优越工作回国效力,把全部精力献给国家深探事业。在黄大年的人生词典中,没有“计较”“得失”等字眼,只有奋斗与奉献。为了赶超世界一流,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出差常订夜航班机,只为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数职、手握资金上亿的项目,却从不思考个人私利;应对荣誉头衔,他总是推辞――“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即便被人议论“不食人间烟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为公。“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牺牲者。”黄大年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了科研事业。

学海无涯,人不能穷尽所有问题,但能够在不懈求索中不断抵达更高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在海外工作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黄大年,回国后勇挑重担,带领团队义无反顾投身科技创新的竞技赛场。从白手起家、填补空白,到赶超先进、跨越极限,黄大年始终凭着一股子创新精神攻坚克难,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了非凡业绩。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终坚守正道、专注干事。抓科研,他只看绩效不留面子;用资金,他只认项目不认关系。黄大年的创新历程启示人们,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干一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忙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连日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与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为了什么、图个什么古往今来,无数像黄大年这样的国之脊梁用生命书写答案,在历史的天空上,构成无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这天的人们崇德向善,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更有价值和好处的无悔人生。

黄大年是英国归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他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号召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向黄大年学习,学习他报效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的赤子情怀;学习他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勇于创新、攀登前沿科技高峰的可贵担当;学习他勤奋拼搏、为实现报国梦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黄大年生前系国家“”入选专家,国家“”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去世,年仅58岁。

黄大年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他热爱祖国,品格高尚,始终把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为矢志不移的追求目标,2009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批国家“”专家;他师德高尚,诲人不倦,主动担任本科层次“李四光实验班”班主任,用心提升青年教师和团队成员国际交流互动潜力,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他刻苦钻研,业绩突出,作为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突破国外禁运和技术封锁瓶颈,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他不求名利,甘于奉献,长年不休,带病工作,把生命最绚丽的部分献给他钟情的教育科研事业。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

我们要学习他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的赤子情怀,学习他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凝聚人才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创新创造、勇追国际前沿科技的可贵担当,学习他勤奋拼搏、为实现强国梦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立足岗位做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黄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总书记近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英雄无悔。黄大年的一生,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出了有价值、有意义的无悔人生。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义无反顾、选择回国;为了科学事业后继有人,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了国家重要领域尖端技术的发展,他不计名利、殚精竭虑……这是一种将自身生命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大智大勇”、“大德大爱”。全党上下、全国上下,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努力实现无悔人生、书写华美篇章。

人贵有志。而一个人最大的志向,莫过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黄大年,一个听到《我爱你,中国》就会热泪盈眶的海归赤子,就是这样一位满怀报国之志的时代楷模,在他的心中,始终将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大年用自己的毕生追求践行了这句话。作为华侨精英,旅英期间,他生活富足,工作如意,但仍心系华夏,一心报国,曾多次回国讲学,并以多种形式支持国家建设。2009年12月,在国家和母校事业的召唤下,他毅然回到母校、回到祖国。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出去又归来的仁人志士,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动人篇章。他们回国,绝不是为了钱、为了名,就是爱国!这是真正的赤子之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无数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爱岗敬业,是做人之本、立事之基。黄大年,始终深怀敬业之情。他诲人不倦,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他刻苦钻研,始终把赶超世界一流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为了让祖国的科技水平获得巨大幅度的提升,黄大年殚精竭虑,忘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回国后的7年间,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最多的一年160多天。出差回来,不论多晚,他不是先回家,而是又一头扎进办公室。正是凭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黄大年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培养凝聚了一批高端人才,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像黄大年等时代楷模那样,始终做到干一行爱一样,干一行钻一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用“绣花”功夫抓好工作落实,以“工匠”精神成就伟大事业,不能“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坚持以自己的敬业之情焕发生命之光。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近日,我有幸研读了著名人权律师黄大年在2015年4月9日给其夫人从监狱中写的一封回信。这封回信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人权事业的坚定信念,让我深受触动。通过阅读这封回信,我深切体会到了黄大年的坚持和勇气,也对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对这封回信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这封回信中,黄大年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尽管黄大年身陷囹圄,面对残酷的现实,但他的心始终与家人紧紧相连。信中,黄大年用温暖的语言表达了对妻子和女儿的关心和思念,并鼓励她们坚强面对困难。黄大年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他用行动证明了家庭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无论身处何地,家庭都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和力量源泉。回信中的黄大年,以他一贯坚韧的精神和深厚的情感,鼓舞着我去珍惜和关爱自己的家人,让家庭成为我前行道路上最坚实的依靠。

其次,黄大年的回信中充满了对人权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在信中向妻子和女儿强调了自己自愿加入人权律师行动的决定,表示即使面临困难和压力,也要坚持正义和公平。不论对与错,对不对,坚定信念让黄大年勇往直前。在现实世界中,许多人在追求名利和地位时,往往丧失了自己的信念。然而,黄大年却在压力下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这让我深受鼓舞。信中的黄大年告诫我,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反对,都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勇气和力量。

此外,黄大年的信中也透露着对法治和社会正义的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法治的方式才能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种对法治的坚定信仰让我深思,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人民才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而黄大年在信中对法治的坚持也让我理解到,法律人的责任是维护公正和正义,为社会带来更多进步和繁荣。通过读信,我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就能积攒起其他人的力量,共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最后,黄大年回信中的充满信心和勇气也给予了我启示。在囹圄之中,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激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他坦然面对监狱生活的不易,同时也为自己在社会中战斗的选择感到满足和骄傲。这种乐观和坚韧的精神是我所欠缺的,通过阅读,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更加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所坚信的事业奋斗。

总之,研读黄大年回信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心得和体会。黄大年的坚守和勇气,他对家庭、人权以及法治的追求,都让人深思。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对于信念的坚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他的故事,我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但是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拥有勇气去追求正义和公平,我们就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我希望能够以黄大年为榜样,对待自己的家人、对待社会,注重伦理道德,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中国钢琴演奏家黄大年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音乐瑰宝,他的音乐成就是无法撼动的。然而,黄大年更加令人钦佩的是他的品质和精神风貌。有着典型中国传统美德的黄大年以他的回信精神给年轻人树立了榜样。本文就针对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展开探讨,分享个人的体验和感悟。

黄大年作为公众人物,每天接收到大量的来信。与其直接给来信人回信,黄大年选择把回复内容写下来交由自己的工作人员寄回。黄大年的回信精神是一个内心强大的气质,不仅体现了他的诚实、谦虚、感恩和责任,更折射的是一个文化人对文化传统的爱与思考、对文化自信的追求,和对人类灵魂深处的自我启蒙和人格建构的把握。

黄大年的回信精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首先,我们应该学会感恩。让我们感恩所有与我们相关的人,包括父母、老师和同学。其次,我们要用自己的谦虚、真挚、睿智和有良心的态度去宽容和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瑕疵。最后,我们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视作生活的准绳,为自己的奋斗努力着。

黄大年的回信精神是一种尊重和回应他人期望的情感态度,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的体现,更是考验一个国家文化的“公民精神”和“国民素质”。回信精神是一种传统美德传承,是弘扬社会公德、促进心灵沟通的经典范例,是人们感性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途径和形式。

第五段:我的体会。

个人认为,黄大年式回信精神,是以老师为楷模,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的精神体现。也就是说,回信精神不仅仅针对我的“回信”,更针对着我的一份责任和一份义务,是我作为公民应该履行的职责和道义。在今天这个物质的社会,许多人都失去了信仰和精神的追求,所以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对我们现代人的提醒是很有必要的。在霓虹闪烁的都市生活中,更不能忘记道路和使命的归宿。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黄大年教授是人民教育家、评估学之父,他高度重视教育和教学,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在他的一次讲座中,他提出了“思象能力”和“认识活力”的概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黄大年教授定期给学生回信,鼓励他们发扬思象能力和认识活力,培养创新意识。这些回信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阅读黄大年教师回信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于学生的关爱和鼓励。虽然他忙于自己的研究,但他从不忘记回复学生的来信,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他的回信富有感染力,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培育学生成长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心理出发,倾听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是我在品读黄大年教师回信中得到的启示。

黄大年教师的回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更要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还在黄大年教师的回信中深刻领悟到,学习除了需要无限的热情和动力之外,还需要有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第四段:如何运用黄大年教师的思想来促进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我认为,要把黄大年教师的思想付诸实践,需要有自己的行动计划和措施。首先,在学习上要注意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掌握好考试技巧,要有勇气思考、创新,学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对于自己的心理和身体也要进行合理地安排,健康地生活、愉快地放松。更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五段:总结。

黄大年教师回信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渐成为综合素质较高、自主意识较强的人才,对于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要承续和发扬黄大年教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一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疫情爆发后,钟南山院士的每一次亮相,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的提醒和建议,大家总会自觉遵守。回首进入新世纪短短20年,钟南山院士关键时刻的两次“逆行”,深深铭刻在人们心中,也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作为新时代青年尤其是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向钟南山院士学点什么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2020年,面对疫情,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义无反顾地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他不断借助媒体发声,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办。而他说的每句话,人们都信。在我们眼里,他就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个医学专家,神奇地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赖,这正是对他“舍生忘我、无私无畏”担当精神的生动诠释和最好“回馈”。

二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人生态度。2003年初,非典疫情开始扩大,钟南山在大年初三收到任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他积极发声引起全社会重视疫情。2003年2月,北京疾控中心表示,非典的病因是衣原体。钟南山则表示反对,坚持非典是病毒性疾病,这一观点成为抗击非典的重要分水岭。2003年4月,在一场关于非典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人宣称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钟南山当场开炮:“现在病源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钟南山明确了人传人现象这一关键信息,有力促进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这些都与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人生态度分不开。

三是胸怀国家、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钟南山院士认为:“科研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就是抓住国际前沿、国家急需项目,立地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顶天的研究不能立地,不能缓解患者的痛苦,意义就会打折扣。”钟南山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没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作为国内外呼吸病防控治疗领域的翘楚,钟南山看到疫情防控难度增加时,他眼含泪花,苦口婆心劝导人们一定要尊重医学、尊重知识、加强自我隔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胸怀国家、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

四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奋斗精神。钟南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奋斗不是一段时间内做某一件事,而是一个长期过程,奋斗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大多数奋斗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后,携手并进。”84岁,他四处奔波,亲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担任专家组组长,指导医治及防护工作。看到他在高铁上劳累到靠着座位靠背熟睡时,很多网友直呼心疼。正是这样一位对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执著奋斗的老人,和无数个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共产党人,在重大疫情面前,挺起了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民族脊梁”。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奋斗精神令人动容。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也许我们大部分人都无法复制钟老的传奇,但在青年时代的大好机遇期,我们可以学习并汲取他的“四种精神”,同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足本专业、本行业潜心积累,树立有益于时代和人民的高远志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默默生根发芽、向阳生长,相信终有一天会成就蔽日荫凉,造福一方人民、一个时代甚至全人类。

习主席曾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家国的精魂。

作为战士,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便是延续、传承和发扬。

他们的精神,捍卫、追随他们的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让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的精神。

薪火相传,永不褪色。

东屯镇人大代表联络站。

“缅怀家乡戍边英烈诉衷情”

组织代表学习活动展开。

本次学习由延津县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朱洪修主持,首先朱主席说道:肖思远是延津县石婆固人,2016年入伍,同年走上边关。踏上边关的那一刻,他就下定了誓死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他曾在边关军营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2020年6月,在保卫国家领土的对外斗争中,发现还有战友被围攻,肖思远再次冲向前去,拼死营救战友,用身体为战友遮挡石块、棍棒的攻击,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寇,肖思远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2021年2月,中央军委给肖思远追记一等功。

最后,全镇驻站县级人大代表,围绕“缅怀家乡戍边英烈诉衷情”活动,以肖思远为榜样,,本着爱国爱党爱家乡为主题,进行心得体会讨论。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在中国的西边边陲上,屹立着巍峨的昆仑山脉。这里是生命的禁区,大自然夺走了大约60%的氧气。然而,就是在这样严峻的自然条件之下,却有忠于职守的戍边官兵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他们在天蒙蒙亮的时候便出发,对预定位置进行巡逻,这样的动作日复一日,他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痛击来犯之敌。在与外军的冲突中,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着来犯者。

肖思远,1996年出生,河南新乡延津县人。入伍前,他是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汽修2014级3班的学生。2016年5月,肖思远看到了学校里的征兵通知,他应征入伍。

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杨老师说,“大学生应征入伍对个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都比较高。肖思远能应征入伍,一定是很优秀的。”

正是渴望爱情的年龄,肖思远的钱包里珍藏着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牺牲当天,他还憧憬着未来:“她支持我在部队长干,我想娶她,给她做一辈子的菜……”

肖思远牺牲后,战友们整理遗物时,看见他在一篇战地日记中写道:“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

肖思远16岁的弟弟时常梦见哥哥端着枪威武的样子。他下定决心:到了18岁,接替哥哥入伍,把哥哥的精神传下去!

是戍边英雄化身界碑守护着你我,是戍边英雄让人们意识到世界环境的波谲云诡,是戍边英雄让我们将目光凝向每一颗爱国之心。

宁肯高原埋忠骨,绝不丢失一寸土。他们以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守边军人的光荣使命,把对祖国最诚挚的感情撰写在严寒高原之上。愿戍边英雄肖思源精神永存。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疫”路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件“好事”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凝聚起社会正能量,号召着我们必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护佑生命的主旋律之中,逆行者唱响了战“疫”的精神赞歌。他叫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坐上去武汉的动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召必战,战必胜”……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举动,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从不放弃,正是无数个平凡成就了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甚至有些是宝贵的生命,深刻的诠释着“白衣战士”的追求和风骨,谱写着不同的精神和独特的优秀。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牵挂的家人,但是在国家和人民的需要面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抛弃不放弃,执着地追求心中的那份职业初心。他们那执着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那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这些平凡的“迹”录和举动叫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汲取其正能量,倍增信心去战胜疫情。

在群防群控的大系统中,一线干部筑就了战“疫”的铜墙铁壁。“我负责的网格共有989户居民,每一户我们都进行了排查了解了具体情况……”“高兄弟,你要买的东西,我们帮你采购回来了,这是按照你的需要采购的……”这些简单的话语温暖人心,给人力量,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线干部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既要上情下达又要下情上达,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他们没有一丝埋怨,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们耐心仔细地进行疏导和沟通。一线干部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对防控薄弱环节越是加强力量,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一线干部勇做防疫工作的一颗“螺丝钉”,做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加强群众的防控意识,构筑起严密的防疫红线,实现全覆盖,无盲区,严防疫情入侵。夜深了,他们还坚守在岗位;下雨了,他们还行走在路上……这些战“疫”场上的先进“符号”和职业“元素”,怎能叫我们不感动,不为之震撼,让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动力倍增。

在团结鼓劲的凝聚力之中,中华儿女书写了战“疫”的壮丽诗篇。“抗疫心连心,武汉不孤单”“隔离病毒,但不隔绝爱”……这些感人的话语总能带给我们感动,这是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战“疫”的生动写照。困难面前,中华儿女的激情、善良、坚强……都一一展现,他们自发捐赠蔬菜给武汉,他们主动捐款给武汉……他们的崇高,他们的真诚,他们的纯粹,让我们感动。疫情面前,中华儿女跨越了年龄和性别的范畴,突破了职业和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用一个个平凡的举动相互感动,相互鼓励。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可以把感动的命题书写的这样的气势磅礴,这样动人。人民,也只有中国人民,才能感悟感动的真谛和内涵,彰显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这样的精神脊梁怎叫我们不感动,这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将帮助亿万中华儿女增强责任感去战胜疫情。

这是一个平凡人感动平凡人的季节。战“疫”路上你的平凡行动是抗“疫”的初始线和出发点,让我们串联平凡,铸造合力,增强信心,汲取战“疫路上的“感动因子”,释放正能量,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尽管这样,却依然有人不畏不惧,挺身而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短短十二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来。从非典出现到消失的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将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顾风险地救治病人、寻找治疗的方法。在上级说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体时,说非典得到控制时,他顶住压力,说了真话。他说:

“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

“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没有到位!”

两句话,犹如平地惊雷,响得叫人害怕。

非典消失后,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他却重归于寂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国,来势汹汹。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击疫情。他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说这句话的两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汉。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样,实事求是。坦然道出这次肺炎会人传人,叮嘱大家出门要戴口罩。

他,犹如在无边阴霾中生出的丝丝光线,驱赶了黑暗。而人们只要见了“钟南山”三字,便不觉惶恐,只觉心安。

他是“身着白衣,心有缎锦”的白衣天使;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刚正之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无双国士。他是钟南山院士。

令人更加动容的是,我们中国,有无数个“南山”。

他们在国难面前,在酷暑与严冬中逆着万千车流,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勇敢交锋,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长城。他们将自己放下,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你听,那一个个热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动的脉搏。你看,他们是无畏的勇士,他们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败。

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开创,这便是中国的脊梁。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愿我们可以常见“南山”,愿南山之外更有南山。

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九,河南省延津县石婆固镇东龙王庙村家家户户大门上张贴的春联依然火红,而位于村西头的一户人家没有张贴春联,但门前的“军属光荣”“光荣之家”等铭牌十分显眼。这户人家,就是烈士肖思远的家。

2020年6月,肖思远因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而英勇牺牲,年仅24岁。

谈到儿子,肖思远的父亲肖胜松悲伤的脸上落下泪珠,“儿子是为国家牺牲的,我为儿子感到骄傲!我的儿子是好样的!”

肖胜松把记者请进东屋。这是两个房间相连的套房,也是之前为肖思远准备的婚房。如今,这里设成了追思的灵堂。

“儿子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有爱心,独立性很强。”肖胜松回忆说,“从他去郑州上大学,再到部队参军,都是他自己一个人掂着行李就走了,从来不让家里人操心。”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儿子在上学期间总是利用寒暑假打工,“一个月挣1600元,他给我1000元,自己留下600元生活费。”

肖思远在长辈眼里是个特别孝顺、有担当的孩子。肖胜松记忆很深刻,肖思远的伯父生病住院治疗,肖思远在医院陪了20多天,直到伯父去世。放假回家时,还总是帮家里人洗刷锅碗瓢勺,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家人多休息一会。

肖思远跟父母的关系一向很好,如果没有任务,他会经常跟父母通过电话或视频联系。父子俩经常相互开玩笑。

“他跟我视频时,总说让照照看我吃的啥,其实就是为了监督我不让我喝酒。”肖胜松平时不抽烟,就是爱喝点小酒,但肖思远经常劝他少喝两口。说到此,肖胜松的眼泪再次滑落:“现在没人管我喝不喝酒了,思远的喜酒也喝不上了。”

去年春节肖思远回家探亲曾承诺,等下次回家带上女朋友给爸妈见见,但没想到那次与家人的分别竟成了永别。“他的这句承诺再也无法兑现了。”肖胜松说,儿子带着这个遗憾走了。

在肖思远的房间内,他的小叔肖翰从军包里边拿出遗物边向记者介绍,“这是他牺牲时穿的棉衣、开衫……”他哽咽着说,“思远在去年回来时还念叨着,今年春节回来探亲,一定要和家人拍一张全家福照片,没想到这成了他的另一个遗憾。”

肖思远不在的日子里,母亲刘利霞总爱翻看儿子的照片。见到记者时,她又拿出照片一一介绍:“这一张是思远第一次回来探亲在院里跟我说,要给我敬个标准的军礼;这一张是他去年探亲后在机场送他的照片;这张是他跟那个女孩儿的合照……”

在肖思远曾就读的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官网,《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的悼念文章是专为肖思远而作。“……青春热血洒昆仑,赤胆忠诚只为国。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全体师生,向英雄致敬!”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宣传部副部长蒋鹏告诉记者,追思烈士肖思远,将激励全校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这是肖思远写在战地日记里的一句话。铮铮誓言,掷地有声,从文弱书生到钢铁军人,肖思远用鲜血和生命向祖国和人民递交了一份不朽的答卷。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各种方式与他人保持联系,频繁交流。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交际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在此背景下,黄大年教师回信的行为更加突出,其所提出的教育观念和谆谆教诲都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下面就黄大年教师回信的体会进行探讨。

黄大年教师是一位备受人们尊敬和崇拜的名师,他倡导的教育理念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他的言行举止深得人心。黄大年教师回信的一大特点就是鲜明的信仰和贡献精神。每一封回信都凝聚着黄大年教师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智慧,深入人心的教育思考,让人深受启发。他的行为无疑也彰显出了要做教育事业者应有的尊严和担当。

在黄大年教师的回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深厚的教育智慧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他以自身的智慧和经验为人指路。在这里他提出的红楼梦中“子规啼”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理解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生命力,这是教育的最高阶段,也是最有价值的阶段。黄大年教师的回信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教育理念,给我们做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引导。

教育是一种传承和传播精神的事业,而黄大年教师生前的一封封回信,无疑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坚守。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并且坚持着对于教育事业的信仰和追求,持之以恒地为学生点亮未来的方向。黄大年教师回信的精神,教育界的人们应当铭记并坚守,将这种信仰融入到教育工作中去,让我们共同发扬精神和踏实做好教育工作。

在黄大年教师的回信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深厚的教育智慧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更看到了对人性的关怀和感悟。黄大年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和人格培养,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他深入人性,将关爱、关怀和感悟融入到教育中去,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增长学生的思维速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黄大年教师回信的一大特征就是坚定的立德树人的信仰。在他的回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发扬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将这种热爱和追求转化为真实的教育效果,让学生获益终生。他的回信给人们树立了一个立德树人的榜样,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和精神源泉。

总之,回信不仅是一份关心,更是一种教育,是一堂心灵的独特的教育课。黄大年教师回信的做法,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志愿教育、家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典范,让我们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关爱学生,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和成就。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三

黄大年,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在伟大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黄大年同志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病,不幸牺牲于2020年2月22日。他给妻子写的那封动情的回信让人动容。这封回信折射出一位共产党员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在研读黄大年回信的过程中,我深有感触,下面就我读后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首先,黄大年在回信中对妻子情深意重,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的爱意。他写道:“不论将来我在哪里,我的祝福和关怀始终与你同在。”这句话体现了黄大年对家庭的关注和牵挂,也表达出了对妻子的深深爱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员的家庭观念是坚定的,他们把党和人民事业看得高于一切,但他们依然心系家人,对家庭负责任。这让我想起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他们不辞辛苦地工作,为党和人民付出了很多,但他们依然给予家庭和亲人充分的关爱,用事实告诉我们,坚定的家庭观念是共产党员的共性。

其次,黄大年在回信中强调了从党的初心和使命中获取动力的重要性。他写道:“北大口腔医院的党委书记和院长同我一起,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实施党员责任制...我也算牺牲在抗疫最前沿,用生命去践行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这段话揭示了黄大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决心,他表示要用生命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这让我想起我们党员身上所具备的那股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的精神,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坚守初心和使命。

再次,黄大年在回信中强调了“先把对这个党负责任的事做好”的重要性。他写道:“出于对党负责任的那些天...将来总有一天,人民群众会明白"为什么必须先把对这个党负责任的事做好"。”这段话让我深感黄大年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仰。共产党员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人民谋利益,为党尽责任,毫不动摇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每个党员都应该深思黄大年的这段话,要时刻保持对党对人民的责任感,牢记自己的使命。

最后,黄大年再次表达了对妻子和孩子的深深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他写道:“无论怎样,我都会想你们。对于祖国,我心里有底,有骨气!”这段话让人感到黄大年对家人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祖国的坚定之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们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不仅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更是他们政治信仰和精神所系。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我深感黄大年的这段话是对我们党员们的深刻教育和鞭策,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负责态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研读黄大年回信,让我对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黄大年的回信不仅让人感到他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和对家人的深情厚意,更让人为之动容。作为党员,我们应该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与黄大年一样,我们要以骄傲自豪的姿态,无私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四

黄大年回信的教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红领巾。黄大年是湖南大学的一位杰出教育家,他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回信的教师,是黄大年之于教育工作者。他们以自己的言行回赠给黄大年深厚的教育思想和道德品质。本文将从人品、知识和责任三个方面来分析黄大年回信教师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首先,黄大年回信教师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关于人品的启示。黄大年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教育家,他不仅在学术上卓越出众,更在品德上赢得了学生和同事的敬爱。回信的教师们深受他的影响,不但努力追求学术上的卓越,更注重陶冶自己的品德修养。他们以黄大年为榜样,以道德高尚为追求,始终坚守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其次,黄大年回信教师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关于知识的启示。黄大年是教育的巨擘,在学术研究方面大有建树,他在学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不仅为湖南大学树立了榜样,更为全国师生树立了榜样。回信的教师们以黄大年为楷模,积极研究学术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们深知只有不断学习、研究教育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我,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再次,黄大年回信教师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关于责任的启示。黄大年始终坚持为人师表的原则,将教师的责任看作是一种信仰。他对学生寄予厚望,对教学工作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自己的榜样行动告诉教育工作者,教育事业是一份极其神圣的事业,是一份充满责任和担当的事业。回信的教师在信中纷纷表达了对黄大年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自觉承担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努力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于实践,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最后,黄大年回信教师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关于人文关怀的启示。黄大年对学生无私的关怀和爱护是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进步,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回信的教师们深受黄大年的感染,用自己的言行去关爱学生,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和激励,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坚强后盾。他们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教育工作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

以上是黄大年回信教师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包括人品、知识、责任和人文关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黄大年回信教师为榜样,注重自身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承担起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同时用爱心和关怀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像黄大年回信教师一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启发更多的人,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五

教育与教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障,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职业之一。即使在新时代,教师精神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中黄大年式教师精神更是被广泛传颂。本文将会探讨黄大年式教师精神的内涵以及我对其所感悟的心得体会。

黄大年教师精神是指:教师要有超越自我、全心全意、以人为本、敬业爱生的教育理念,关心学生、呵护学生、关爱学生,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培养人才。这一教师精神反映了黄大年先生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卓越理念以及人性关怀。这一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健康品质和学习能力,将学生的成功放在了首要位置,而教师则是推波助澜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黄大年式教师精神”这一理念深有体会。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储备的发展,更注重他们的道德素质及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个性、特长和兴趣,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应性更强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的机会。此外,黄大年式教师精神还认为教师应该要对学生充满耐心,对每个学生都公平对待,这一理念也深刻地影响着我的师者行为。

推行黄大年式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将其用于实践教学当中,更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主体性,提高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育他们在人生发展的早期学习好人生价值观,感悟社会人文精神,从而培养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未来人才。

第五段:结语。

黄大年式的教育精神体现出教育的真谛,这一精神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怀与爱心,更是一种对未来的负责。在教育的领域里,我们应该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要位置,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社会、有家国情怀的人才。

黄大年式回信精神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六

今年端午节恰逢第一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人们追思爱国诗人屈原的同时,一位现代知识分子以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感动了国人,他就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近日,***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和崇高精神,在科学界激起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磅礴力量,引发全社会广泛共鸣。

从去年“科技三会”的召开,到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设立,再到***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与关爱、重托与期待。作为“社会精英、国家栋梁、人民骄傲、国家财富”,以科技工作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该保有怎样的家国情怀,承担怎样的责任使命,从黄大年同志的精神境界中可以找到答案。“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黄大年的夙愿让我们感受到他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道理将得到更充分体现。科技工作者掌握“国之利器”,将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用追梦的脚步丈量科技兴国的道路,将个人的价值坐标定位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科技就会展现更大的价值和意义。科学技术并非冷冰冰没有生命,一旦科技工作者为其注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灵魂,科技就会拥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伟大目标。

时代在发展进步,科研领域在不断拓展,科技工作者的角色也更加丰满、更加清晰,但科技工作者该具有的家国情怀和责任使命没有变,也不能变。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力量。“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体现在黄大年同志身上,更是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用赤胆忠心,用汗水生命写就的。也正是这股精气神铸就了我国科研技术现有的高度。

时代是人生的舞台,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才能让他们离梦想更近。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科技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也在多元化。既要为默默搞研究、埋头搞创造的人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也要为有志于投身市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人给予更多支持。以求贤若渴的姿态吸引人,以灵活的体制机制激发人,以良好的政策优势留住人,就会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书写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