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父母做饭心得体会及感悟 我为父母做饭心得体会及感悟怎么写(2篇)

  • 上传日期:2023-01-10 15:20:00 |
  • ZTFB |
  • 11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我为父母做饭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我为你骄傲》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二十五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由于害怕没敢承认,但内心十分内疚。后来,“我”用自己攒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写了一封道歉信。宽容慈爱的老奶奶同样以回信的方式把钱还给了我,并用“我为你骄傲”赞扬了“我”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没有豪言壮语,却深切感人,人文性特别强。

(一)、知识和能力:认识“拾、滑”等11个生字,会写“报、破碎”等10个生字。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并能回答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这一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一个人做人要诚实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读中获得深刻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和富有个性的表达。引导学生在体验人物心理,评价人物表现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同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的个性体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鼓励学生拿出勇气去面对错误,承认错误。同时也要学会宽容,学会感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领会“我为你骄傲”的意思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知道在生活中要做诚实的孩子。

本文通过一个生活小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一个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准备以朗读体验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教学方法来体现新课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75%。教师良好的板书可以使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维,便于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内容。本文我是抓住小男孩的情感变化进行板书设计:

22我为你骄傲

很开心→害怕、担心→很不自在→一阵轻松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本课时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4、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5、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书写“骄傲”,学生理解“骄傲”的意思,用骄傲说话。教师补齐课题,学生质疑:我指的是谁?你指的是谁?谁为谁骄傲?为什么?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骄傲一词是文后要求书写的,也是本文的题眼,所以让学生写写,再抓住题眼,理解意思,造句,这既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又是培养学生抓题眼来理解课文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多种方法读、记忆生字。

b、指明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听听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还要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全班交流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老奶奶为什么说“我为你骄傲”?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画一画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2、小组交流画的句子。

3、全班交流

a、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想象“我们”兴奋的表情)

b、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想象“我们”的神态和动作会有什么变化,惊慌、鄂然、不知所措)

c、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我”的心情是害怕、担心、很不自在)

d、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攒起来,给她修理窗户。(读出“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体会当时的心情)

e、一直等到天黑,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体会“我”如释重荷的感觉)

4、练习朗读。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我们知道小男孩给老奶奶写了一封道歉信,他会怎样写呢?展开你的想象说一说。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做错了事,应当怎么办?

(五)布置作业。

小男孩收到便条后以后会怎样做?试着想象一下,课下把你想到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关于我为父母做饭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我为你骄傲》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四册第六组教材。这是一篇叙事性的外国文学作品。紧扣本单元“优秀的品质”这一主题,课文记述了一个男孩不小心打破了邻家老奶奶家的玻璃窗。一开始,因为害怕,他逃跑了。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心理斗争,他终于主动地承认了错误,并作了一定的赔偿,他的举动最终得到了老奶奶的原谅,老奶奶为他骄傲。课文表达了小男孩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和老奶奶宽容博大的广阔胸怀,是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的优秀作品。本文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主要线索,学习时可紧紧抓住一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本文的语言于平朴中流露真情,尤其是几个比喻句写得形象生动,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品味,习得课文优美的语言表达。

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得到一种美好情操的熏陶。

难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课文几个比喻句的妙处。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获得一种美好情操的熏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理解积累文中几个生动的比喻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读能力,课文的内容又颇具现实感和生活味,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这样的分析,我预设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滑、玻”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主研读和交流讨论中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积累文中几个生动的比喻句。

3、体会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懂得知错就改不算错的做人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板块的教学。

上课伊时,我板书:骄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在什么情况下,自己感到过骄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了对“骄傲”的体验。然后,我将课题补充完整:我为你骄傲。请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预计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主要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我”是谁?“你”又是谁?为什么“我”为“你”而骄傲?我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骄傲”一词的体验理解入手,注重学生原有的起点和基础。而围绕课题,让学生提问,则巧妙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这种根据课题猜想文本主要内容,是面对庞杂信息的现代人很重要的阅读品质。此环节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记得有位教学专家说:阅读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此环节,我设计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书。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第二次,请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对文中难读的一些字词进行正音和强化。将初读反馈和字音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而且利于更好地了解学情,并且立足具体的学情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我们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初读以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这种将厚书读薄的能力必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这里我主要抓住主人公心理变化这条线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

初读后,我请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划下来。然后请找到的学生自由在黑板上板书,于是黑板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些词语:开心、有趣、害怕、担心、不自在、轻松。

找出全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以后,我请学生选择其中自己觉得最有感触的词语,找到文中相关的语句,读出自己的体会。

这里,我又将这些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进行归纳和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开展以下的组织引领。

1、抓比喻句,感受开心、有趣。

事情的发生缘于当时我们扔石头的游戏:“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连续的两个比喻,石头像子弹,像流星。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读这个比喻句,引导学生说说自

己从比喻句中,读出了什么。有的说,石头弹出来很急。有的说用力很猛的,速度很快。也有的说这石头掉下来多么快呀。我让他们尝试着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当时游戏的那种激烈和刺激,由此那种开心、有趣的心情就不难体会了。

2、想象拓展,体会害怕、担心、不自在。

对于害怕的心情,课文之前也有这样一个比喻句:“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跑了。”兔子是一种胆小而奔跑速度很快的动物,我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我”会像兔子一样飞快逃走,一切都是因为“我”的害怕,害怕被老奶奶责备,害怕承担赔偿的责任。我引导学生读出这种飞快逃跑时的那种害怕,那种晚上反复回想的担心。而老奶奶还是像往常那样“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明明奶奶的表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她并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她还是那么友善、和蔼,“我”为什么反而觉得“不自在”呢?这里,我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想象一下“我”还可能有哪些“不自在”的具体表现。有学生说:看到老奶奶了,“我”直躲。有学生说:老奶奶来了,“我”将头埋得很低很低,不愿意看她的眼睛。也有学生可能说:老奶奶走过来了,“我”恨不得立刻挖个地洞钻下去……所有的想象都是为了更好地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体会“我”的惭愧、懊悔、难受,备受良心谴责的煎熬和痛苦,赋予“不自在”一词深广而丰富的涵义。

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斗争,“我”终于不再自责,不再逃避,而是主动地选择一种积极的方式面对。“我”攒钱赔偿,写便条说明事情经过,向老奶奶进行称诚心诚意的道歉。关于便条的内容,文本并没有具体地展开,其实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将文本语言转换为真正可以运用的生活语言的一处空白点。此处的语言转换练习,我分以下三步走。

(1)说,明确便条应具备的内容。

根据文本的信息;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让学生说说在这样一张便条上,应该要有怎样的一些内容,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明确了便条的基本内容;称呼、事情的经过、道歉的话语。

(2)读,概括事情的经过。

便条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这件事情的经过,这就必须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提炼和概括,因为便条必须简洁。我引导学生再次读本文的第1——2段,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事情的经过。

(3)写,尝试完成便条。

明确了便条的内容要点和事情经过,我引导学生进行书面的写便条练习。学生写得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让他们亲历一个语言转换的实践操练,毕竟语言的真正习得和积累还必须依靠书面语言的表达实践。在自己的尝试书面表达中,在同学间的交流展示中,学生自然已经对便条这一生活中运用极广的语言形式有个一个初步的认识。经过这样一次尝试,学生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开始运用便条,那么语文的学习就真正的学生的生活融为了一体。

写了便条,我和学生情景对话:“为什么原来害怕担心的你顿时会感到一阵轻松呢?”经过了写便条的铺垫,再进行这样的情景对话,学生自然能够轻松地和主人公达成一种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真切地体悟到他的轻松,他内心深处的释然。

当“我”向老奶奶承认错误后,出乎意料的是,老奶奶宽容了“我”,她给了“我”一袋饼干,还写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我让学生说说,“我”做错了是事,为什么老奶奶还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让学生想象,当“我”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会怎么想,会怎么表现呢?让学生进行生活的延伸:平时,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要是你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交流讨论,真正将语文学习的平台拓展到了课外,让语文与生活链结,让语文提升思想,让语文指导行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