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报告 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报告怎么写(四篇)

  • 上传日期:2023-01-09 10:28:58 |
  • ZTFB |
  • 7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到_____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支撑国家发展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二、主要任务

(一)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体育健身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帆船、击剑、赛车、马术、极限运动、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激发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发挥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开展。支持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重视发挥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

对于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报告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方案》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以移风易俗“六大行动”为抓手,突出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突出群众自觉、全面参与,突出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突出机制保障、常抓不懈,加强民风家风乡风建设,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为xx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一)坚持先进引领。要把先进文化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组织者、示范者、实践者的责任,深入挖掘和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的典型人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二)坚持问题导向。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摸清摸准当地不良风气的背景情况,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对“移什么风”“易什么俗”要找准问题、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解决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人情往来负担沉重以及非法宗教、黄赌毒等方面的问题,坚持对症下药。

(三)坚持群众主体。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纷繁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内心向往和意愿要求,落实为民惠民措施,把发动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实践、惠及群众生活落到实处。

(四)坚持因地制宜。要从各村镇实际情况出发,客观上要求做到“一村一策”。要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内容具体、措施量化,便于执行。在实施过程中,对行之有效的要继续深化持之以恒;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或相违背的,要及时予以完善。

围绕实现农村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秩序美、创业美“美丽乡村”目标,通过集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打击非法宗教、打牌赌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移风易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以当前正在推进的“美丽乡村”为载体,突出文明城市创建、碧海蓝天治理等重点,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六大行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行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入脑入心。组织县委讲师团、道德模范宣讲团等队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进基层”活动,开展菜单式、分众化宣讲。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等形式,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天见报见屏见网。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活动为载体,采用文化长廊、遵德守礼提示牌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农民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到民间文化、地方戏曲、乡间小调、农村广场文化、网络文化作品中,在喜闻乐见、易记易行的生活娱乐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广新局、县广播电视台、各乡镇。

(二)婚丧礼俗整治行动。要求各村成立红白事理事会,实施“婚丧新办”倡导计划。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新风,倡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婚庆办理形式,倡导火葬、网络祭祀等环保殡葬模式,倡导乔迁、生日、升学等喜庆事宜不办的做法,教育、监督、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简朴办婚丧嫁娶等事宜。

明确红白事标准,红事标准为:餐标为正席十菜两汤,酒限三十元一瓶,每桌不超过两瓶,烟限十元一盒,每桌不超过两盒,限三十桌内。饭菜价格农村每桌不超过二百元,县城不得超过四百元;本村乡亲不坐席,帮忙人员一律吃大桌菜。本村乡亲随礼最高不超过一百元,县城随礼最高不超过二百元。白事标准:操办丧事推行播放哀乐、鞠躬、默哀、佩带黑纱等文明健康的丧葬礼仪,逐步消除在殡仪活动中请民间乐队吹奏、演唱和披麻戴孝、扬幡招魂、糊纸扎等带有封建色彩的活动。提倡每人一碗菜,不出桌。不准在村内、街道搭建奠门。不得做道法等封建迷信色彩活动,不得妨碍公共秩序、挤占交通道路,危害公共安全。除正常的红白事,其他如二胎满月、老人过寿、升学当兵、乔迁、开业、搬家等禁止上下通知、发请帖、请客操办。

责任单位:县纪委、文明办、各乡镇           

(三)殡葬改革民生行动。加强碧水蓝天整治,深化殡葬改革,形成绿色、生态、文明的殡葬新风。以“殡葬文化”为内容,创新殡葬文化教育实践载体,弘扬殡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以“爱惜生命、顺应自然、凝聚孝心、厚养薄葬、生态殡葬、文明祭祀”为主要内容的殡葬先进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丧葬新风,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起文明、节俭、平安、依法的新型丧葬观。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四)道德讲堂、文化礼堂教化行动。大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倡导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文化生根、使文明落地。从规划建设着眼,引导群众将农村现有的宗祠和庙、殿、宫等信仰场所与道德讲堂、文化礼堂进行有效整合,使民间信仰、宗族姓氏文化传承与礼堂文化相融相合,从而达到破除封建迷信、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目标。从活动内容着手,围绕重大节庆,深化全民阅读,融入节庆民俗礼仪教育、家风祖训宣讲内容,开展绿色清明、文化端午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文艺骨干深入群众,挖掘浓厚的戏剧文化资源,创作编排具有xx特色的乡风乡俗和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戏剧剧目和小品,在道德讲堂、文化中心展示展演,切实把道德讲堂打造成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心、文化生活的服务中心和政治教育的学习中心,以惠民优势、文化优势、便捷优势吸引群众、集聚群众,引导群众参与健康向上的活动,远离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弘扬文明新风。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广新局、各乡镇

    (五)乡风评议推动行动。坚持在“督”“评”“传”上深化乡风评议,要求全县所有行政村都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组织。红白理事会由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组成。红白理事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制度保障,制定红白事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对村民婚丧事宜、孝敬老人、保护儿童、诚实守信等民间风气进行定期评议,引导群众遵守道德规范。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和“好邻居”、“好婆媳”等推荐评选活动,以身边典型引领农村新风文明。开展“我们的家风家训”活动,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立家规、传家训,讲家事、树家风,引导农民从家庭做起,改陋习、树新风。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妇联、各乡镇

(六)美丽乡村创建行动。要大力培育“美丽乡村”示范村、精品村、先进村。推行“文明细胞”创建工程,深化“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家庭细胞。深化孝文化村、善文化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村创建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文化细胞。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道德细胞,形成以孝养德、以俭养德,互帮互助、相亲相爱、邻里守望的良好社会风尚。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工程,围绕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切实提升农村文明水平。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文明办、各乡镇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为加强领导,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张聿亭为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克见为副组长,县纪委(监察局)、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农办、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新局、县林业局、团县委、县妇联、县广播电视台、今日xx报社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明办,县文明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县纪委、县委农办、县民政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指导全县开展此项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把移风易俗作为当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组织力量深入调研,突出重点,精心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明确职责,联动督查。要按照县文明委统一部署,既要强调主管部门牵头责任,又要强化各职能部门和乡镇的主体作用发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要强化“县、镇、村”三级联动,全面履行属地责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采取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逐级组织实施。要加强过程督促指导,研究解决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措施和方法,保质保量落实好移风易俗工作各项任务,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依托县属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权威评论、专题节目、文艺汇演和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报道一批加强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的经验做法,推出一批移风易俗的公益广告,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要强化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以解决当地村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为突破口,让创建成果真正惠及农民群众,增强广大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自觉性和认同感,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完善机制,确保成效。县委办、政府办要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县纪委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工作,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对违反殡改规定、涉足封建迷信活动和婚丧活动大操大办的党员干部将按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县文明办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积极探索移风易俗工作的领导机制、投入机制、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等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投入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文化、破除不良陋习、培育文明风尚,促进我县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对于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报告三

一、开展全民阅读进校园活动的工作情况

为了开展好全民阅读活动,我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效果显著。

一是组织开展“阅读伴我成长”主题阅读活动,重点围绕“爱国爱校爱家乡,健康快乐成长”主题,积极开展“七个一”活动(即“精读一本好书,上好一堂阅读课,撰写一篇阅读心得,开好一次主题班会,办好一期黑板报,捐献一本阅读书籍,评选一批优秀班级和个人”),开展阅读、征文、演讲等相关内容的大型主题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通过阅读活动,也增强了学生爱国爱校爱家乡的情怀。

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将全民阅读活动与“诵经典”活动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动员、组织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全民读书活动。此外,我校加强图书资源建设、采取激励措施等方式促进学生读书。团委成功举办一次“成才〃感恩”主题班会活动,反响热烈。

三是点面结合推广经验。在全民阅读活动中,按照“点上有经验,面上去推广,面上有问题,点上找答案”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全民阅读活动。

二、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是切实加强全民阅读活动的组织保障。为了确保全民阅读活动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有关处室负责日常工作,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积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全民阅读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今年以来,我校先后开展了多次全民阅读主题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全民阅读全民参与的活动氛围,切实增强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三是认真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及相关活动。根据中央精神,我校除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外,还开展“诵经典”等各项主题活动。通过科学规划各项工作安排、系统设计各项活动方案,达到了“具体活动有主题、活动之间相兼顾”的效果,确保各项主题活动“互相之间不耽误、共同目标齐实现”。

四是建立健全全民阅读活动考核激励机制。为了实现全民阅读进校园活动由“阶段性向经常性”由“组织大型活动向日常生活状态”转变,切实构建全民阅读活动长效机制,我校将全民阅读活动与青少年德育教育相结合、与实践育人工作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纳入评先创优的重要考核内容。

三、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建议

青少年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在这个特殊群体中推行全民阅读活动,需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全民阅读与日常学习的关系。当前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任务下,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大,而阅读活动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迫切需要与有关部门合作,使得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设置尽可能与教育教学目标相适应,同时,通过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培养兴趣,让学生既享受阅读的乐趣,又不感觉增加了负担。

二是要处理好全民阅读与互联网学习的关系。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无纸化办公、网上学习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大力推行全民阅读活动能够改善互联网阅读带来的信息焦虑、阅读不精等问题,但是,仍然面临互联网在阅读便捷、成本低廉方面的挑战。因此,要动员各方力量培养青少年阅读行为及习惯,进一步营造书面阅读的浓厚氛围,增强集中学习的吸引力。

四、下一阶段全民阅读活动工作计划和安排

一是对我校开展“阅读伴我成长”系列主题阅读活动进行督促检查,指导构建我校学生阅读平台。

二是在12月初开展“一二〃九”运动780周年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品牌引领作用,不断探索全民阅读活动的实现途径。

三是积极与文化部门联手,为学生阅读参考书目提供指导性意见,防止推荐书目过多过滥,或借机搭售书籍,增加学生经济和学习负担。

对于推动全民共同富裕心得体会报告四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党的民族工作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凝聚力、理论说服力、思想穿透力、行动感召力,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党的民族创新理论的最新篇章,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自觉从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决贯彻落实,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加强谋划推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最大理论成果,就是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并用“12个必须”高度概括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这一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实践的智慧结晶,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性。真理性是一切科学理论的本质要求,既体现为实事求是,又体现为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吸收百年来党的民族工作宝贵经验,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探索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阐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战略定位,指出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深刻阐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深刻阐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深刻阐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制度保证,就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刻阐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实现方式,强调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深刻阐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强调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深刻阐明新时代党对民族地区干部的要求,就是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这一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新境界。

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性。实践性是一切科学理论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质,就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现实问题,回应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和矛盾风险,对做好新时代各项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既指出了客观上的挑战、也提出了主观上的问题,既指出了问题关键所在、也给出了问题破解之道,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为何做”“往哪做”“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问题的深刻洞悉、对民族工作的深邃思考,把我们党对民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我们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更好地强化理论武装、掌握思想武器,切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重大关系、重点任务。我们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坚决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着力打基础、管根本、谋长远,努力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样板”。

在构建共有精神家园中打牢思想基础。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收并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涵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应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坚持以政治引领、以文化浸润,在各族群众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四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反xx斗争宣传教育,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引导各族儿女不断增进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深刻认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厚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系牢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在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中打牢经济基础。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目标,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应深刻认识到,物质决定意识,只有推动各民族加快发展、改善民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有共同物质基础;同时也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并不自然而然带来民族团结,并不自然而然带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要求在民族工作中,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既要“管肚子”、又要“管脑子”。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推动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深化**省“616”“1+1”对口支援工程,推动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中打牢社会基础。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目的是促进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推动各族人民在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主动适应我国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时代要求,完善跨区域协作机制,有序推进“双向流动”、加强“双向协作”,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深入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扎实做好援疆援藏工作,坚持“走进去”与“请出来”并举,深入做好在鄂务工经商各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为促进民族团结、边疆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中打牢法治基础。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准绳,为维护民族团结提供了规范,为打击分裂行径提供了武器,只有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处理民族事务,才能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确保长治久安,才能保证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才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法保证各族公民平等权利、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决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般性社会事务、民事刑事问题、一般矛盾纠纷简单归结为民族工作、民族问题、民族矛盾。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坚决开展反xx斗争,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党的民族工作面临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体现到各方面。

强化责任落实。民族工作不是民族地区一隅之事,也不是统战、民族工作部门一家之责,而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大家共同来做。各级党委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民族工作的研究部署和支持保障。发挥统战部门牵头作用,认真履行统一领导民族工作的职责,加强上下沟通、左右协调,推动民族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提高民族工作部门能力水平,当好参谋助手,加强民族领域依法行政工作。

强化机制保障。民族问题关乎大局,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须不断完善格局,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应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发挥各级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和民委委员制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强化力量支撑。民族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都很强,没有过硬的队伍、过硬的本领是很难做好的。应坚持提能善政,组织引导统战干部和民族工作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学习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懂民族工作、会搞民族团结,不断提升做好民族工作、服务各族群众的水平。坚持重心下移,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配齐配强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