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性格自我塑造心得体会如何写 关于性格的自我总结(5篇)

  • 上传日期:2023-01-09 10:20:39 |
  • ZTFB |
  • 14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良好性格自我塑造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论文关键词】 构建和谐;人际环境;对策

人际环境是指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即影响个人之间交往的各种外部社会条件或社会因素。从影响人际关系的各种外部社会因素的不同性质来看,人际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环境。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友爱、民主团结、和谐相处,保证个体充满活力,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人际环境就是良好的人际环境。反之,就是不好的人际环境。静态观察,任何社会一定时期的人际环境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都会包含着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这是人际环境能够不断改善的客观依据。动态观察,一般情况下,人际环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渐进式的]进过程,人际环境改善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社会意识,都处在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的过程之中,不会永久停留在社会某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上。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或根本变革之后,人际环境也会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甚至是实质性改变。

一、人际环境的变迁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1949年至60年代中期,形成了重在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人际环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和社会稳定发展。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呈现五个显著特点。

1.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等项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社会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和环境。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新国家、创造新生活的过程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尤其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2.社会管理集中统一

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实行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终承担计划任务和指标的落实。整个社会产品的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都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对于尽快扭转战乱所造成的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甚至社会动荡的局面,使中国社会从战争时期快速转入和平时期,集中有限的资源推进经济建设,协调短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平等关系,防范和抵御外敌入侵,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保证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3.社会福利相对均等

建国以后,鉴于当时的条件,国家实行了低工资、广就业的劳动工资政策和以单位为依托的福利分配制度,社会成员的劳动收入和生活福利主要依赖单位。养老、医疗、住房等福利由单位统一承担,形成了收益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福利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由于这种福利分配制度忽视轻视个人利益,对社会成员缺乏激励作用,造成个人对单位乃至政府的依赖性增强等问题。

4.人际关系团结和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又由于我党进城后保持和发扬了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作风,坚信“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坚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全民中宣传、提倡、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到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等成为美德,干群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亲戚朋友之间,都形成了比较和睦的人际关系,上下左右信任度较高,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许多旅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涌现出雷锋、欧阳海、王进喜、时传祥、向秀丽、李四光、林巧稚等为数众多的富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

5.城乡居民待遇不同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应不足,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和工业较快发展,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逐步建立了以承认城乡差别为基础的户籍管理、粮食供应、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最终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制度壁垒,使城乡居民分别享受两种不同的待遇。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有其当时的客观原因,但这种制度长期不变,不利于促进城乡之间资源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利于加速推进城市化和扭转城乡差别持续扩大的趋势。从长远看,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和谐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的形成,这在今天看得已经比较清楚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整个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新变化,逐渐形成了重在增进效率的人际环境。

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和市场经济的意识很难限制在经济领域范围内,会渗透到社会管理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当今社会人际环境带来以往未曾遇到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欠缺

市场公平是指竞争机会公平,即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通过竞争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人平等。确立维护竞争机会公平的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个人素质、社会背景、拥有资源的水平和支配资源的能力不同,即便人人都有同样的竞争机会,也会产生较大的贫富差距甚至两极分化的结果。社会公平是指竞争起点和结果的相对公平。竞争起点和结果不公平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种社会不公平问题,需要通过建立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来解决。然而,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忽视了竞争起点和结果的公平。

2.形成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三大潜规则”

“回扣”成了市场交易或商业活动中的潜规则。暗箱操作的各种名目的“回扣”或“提成”,其实就是商业贿赂,并不是中间商公开获得的佣金。近年来,“回扣”问题愈]愈烈,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据业内人士透露,广告经营、报刊发行中的“回扣”比例相当高。有些掌握信贷资金审批大权的人,因为吃了“回扣”,贷款项目的审核流于形式,致使银行贷款放出去以后不能按期如数收回,信贷资金大量流失。“靠山吃山”成了垄断行业的潜规则。无论是自然垄断行业还是制度垄断行业,由于本身具有特殊的垄断条件,既缺乏外在的市场竞争压力,又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使这些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形成了长期持续上升的趋势,与竞争性行业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不断下降的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垄断行业产品或服务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人工成本大幅度持续上升,使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和福利水平过高,已经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有权就有钱”成了经济社会管理中的潜规则。行政权、执法权、审判权等都有一定的弹性或自由裁量的空间,比如有的经济违法行为,可以处以一到五倍的罚款,有的犯罪行为可以判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即使在合法的范围内,掌权人也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存在着“寻租”机会。权力“寻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使“活动”成了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金钱关系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管理中,不仅造成某些公共权力“私人化”,使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而且造成经济社会管理失去应有的效力,管理机关乃至政府的公信力弱化,对社会秩序带来很大危害。

3.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增大

随着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复杂化了,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明显增大,很多问题都面临着两难选择。第一,多数社会成员地位下降。市场经济制度的作用偏重于增进效率,对财富增长贡献较大的社会群体地位上升,而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相对下降。这是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问题是在承认竞争规则的前提下,保护处于社会中低层乃至最底层的多数居民的利益,改变他们社会地位下降的局面难度很大。第二,基层组织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明显弱化。传统体制下,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兼有经济、政治和社会职能,是把个人与政府连接起来的桥梁,是掌握社情民意、了解居民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但现在很多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经济上存在着对企业主的依附关系,实际上受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管理或制约,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活动缺乏独立性,不能满足广大员工的正当要求。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也逐渐弱化,村民自治组织缺乏一定经济条件支撑,难以开展活动。在基层组织的政治和社会职能弱化的条件下,普通劳动者或居民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在基层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直接反映到政府,这是近年群众集体上访案件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三,普通居民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弱化。由于经济和社会风险越来越多地由个人承担,个人就业和收入稳定性降低,人际环境对个人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致使普通居民自顾不暇,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淡化,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减弱。企业的普通员工甚至失去了参与民主管理的机会和权利,有意见也不敢提或者不想提,担心砸了自己的饭碗。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狭窄,广大居民的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充分的反映,政府对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有的决策没有充分体现多数居民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为了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不认真执行有关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致使国家已经出台的民主管理制度在执行中“走样儿”或“变味儿”,引起群众不满。

4.社会主义价值和道德受到冲击

市场经济肯定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冲击了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和道德内容,收入最大化或赚取更多的金钱成为个人行为的首要目标。人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尺度悄悄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中间,普遍用追逐拥有财富的多寡来衡量一切。正常人情往来也为金钱所支配,甚至变为变相行贿受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所长主持的调查显示,现在居民用于人情往来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0%以上,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负担。一些人认为诚实守信已不再是美德,弄虚作假现象有增无减,严重阻碍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二、构建和谐人际环境的对策

根据人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条件,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应考虑以促进社会公平、加强民主政治、增进团结友爱、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在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上多下功夫。

1.完善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

促进社会公平就是要解决社会成员竞争的基础条件和结果相差悬殊的问题,限制利用不合理、不正当的垄断条件进行竞争,尽可能实现竞争起点的公平,并对竞争结果出现的过于悬殊的差别进行必要的限制和调节,控制和适当缩小差距。

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既促进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又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应该深化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从长远看,应该逐步建立“法律强制、个人付费、政府辅助”的劳动保障制度,解决劳动保障费用水平新老企业负担不均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负担不均衡、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负担不均衡的实际问题,使劳动者能够比较公平地享有劳动保障。

完善贫困救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贫困群体的生活,是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要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认真落实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制度,加强贫困救助工作,使失业人员及其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灵活就业群体、贫困群体纳入大病统筹的医疗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分摊社会保险负担。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标准。支持社会慈善机构组织募捐和开展扶贫活动,为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的捐赠活动提供便利,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这项制度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化解农民个人投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的风险。按照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则,政府应该改变对农业的支持方式,将对农民直接补贴逐步改为扶持农民参加保险方面来。一家一户参加农业保险,会造成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过高。农业保险的运作可以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参保,或者由农民各类协会等组织牵头参保,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为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奠定制度基础。

打破城乡制度壁垒,逐步放宽户籍管理。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城乡制度差别也要逐步改变,尤其是要从制度上解决对农民工的歧视问题,提高农民素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

2.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在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问题上,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并召开立法听证会,为完善立法程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有的地方对是否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事项,在作出规定之前,也通过网络和其他新闻媒体广泛征求意见,不但真实地体现了民意,也使确立的制度能够更好地得到贯彻和实施。这种做法应该制度化,凡是涉及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立法,都必须经过群众广泛讨论后确定,使国家和地方的立法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了加强人大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一府两院”的监督,要依据新颁布的《监督法》,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具体实施办法,确保《监督法》全面落实。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都应该实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为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逐步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尤其是要通过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建立公民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的信息平台,并通过完善信访制度、政府与老百姓直接对话等形式,拓展征集群众意见的渠道,形成社情民意的表达机制。对农村居民自己建立各种专业协会,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使之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更好地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应该加强对企业工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企业工会与老板或董事会的谈判能力,切实维护工人的正当权益。律师事务所等其他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机构、公益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近年来新出现的城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要通过规范、扶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使各类社会组织接受委托、代表居民维权得到法律保护和支持。

完善权力运行规则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要不断加强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不但要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制度,使行政权、执法权、司法审判权、人事管理权、干部任免权等权利运用,都在社会的公开监督之下。

3.完善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制度

对于垄断行业通过不正当或不合理竞争手段获得垄断收益的行为,要通过完善反垄断的法律进行限制。一旦发生不当得利,要全部予以没收,并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要对垄断行业实行严格的公开管理的制度,包括成本、工资、福利、用工、服务项目的质量标准和价格等,全面建立信息公开披露的制度,完善对垄断行业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制度。政府要建立垄断行业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依法强制垄断行业公布相关信息,以便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监督。

对“回扣”或“提成”等各种商业贿赂行为,要坚决打击。为了遏制“回扣”现象的不断蔓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商品的利润率或进销差价率和批零差价率进行必要的限制,使“回扣”的现象没有产生的条件和机会。

保持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是改善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社会预警机制,掌握经济和社会运行动态,及时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征兆,力争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爆发前发出信息警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要加大打击力度,使社会治安状况根本好转,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特别是对工人、农民工、农民等群体性上访案件,要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快速进行处理,防止激化矛盾,避免引起激烈的冲突和社会震动。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维系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要靠法治,还要靠德治。因此,必须全面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社会思想文化道德的发展方向,规定了其提升的水准,为人们和谐相处提供了共同遵循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构成了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为和谐人际环境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助推力量和重要保证。在确立社会价值标准的基础上,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提倡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继承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崇尚科学、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同时,还要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实现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互补与融合,构建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识形态,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人际环境自身的发展规律之一就是渐进式的]进过程。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社会新理念的形成,都要经过逐步被社会多数成员理解、接受、认可的过程,都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不但要在整个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从局部、从基层做起,首先推动微观人际环境的改善,通过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屯、和谐乡镇等有效形式,带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和道德理念的转变,从而实现人际环境的不断改善,达到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王光伟主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学习读本[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xx.

杨思远,王玉玲,刘颖.新大同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

林建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j].中国政治,20xx(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政治,20xx(7).

陈明凡,宋衍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综述[j].中国政治,20xx(11).

秦宣.构筑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环境[j].中国政治,20xx(4).

陈雄.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j].中国政治,20xx(12).

周善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分析[j].社会主义论丛,20xx(7).

张富良.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客体初探[j].中国政治,20xx(9).

描写良好性格自我塑造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教育,我在思想上更加成熟,政治头脑更加清醒。在这期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的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改革、“xx大”精神,并且了解了“三农”问题、行政许可法、诉讼法、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特点及趋势、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增强了作为共产党员的自信,使我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能够更加灵活地贯彻xx大精神,更好地宣传、发扬“”重要思想。 ?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能够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读本,同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思想上不断提高,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使自己的世界观得到进一步的改造,人生观与价值观得到了提升。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每当紧要关头都能力挽狂澜。通过这次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自己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党的信念,因而我决不会在任何时候说有损于党形象的话,维护党的形象是我神圣的职责。

在各项纪律上,能遵纪守法,决不做违轨之事。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劳动纪律。同时在生活上能严格要求自己,能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和对单位负责。在廉洁自律方面,做到清清白白,不假公济私,不以公谋私,淡薄物质生活,注重精神生活。另外能团结同志、理解别人,同志间能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在背后不议论人,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本人还存在一些问题,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性,抓得不够紧;回顾这么多年的学习和工作,从现象上看自己对学习还是比较重视,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尤其是对深层次的理论学习,研究不够。日常工作觉得太繁重,有点厌烦心态。由于单位缺乏人手以及工作任务总是来的急,赶的紧,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所以导致自己心态疲惫,产生惰性。另外是服务意识还待加强。因为外来单位的事情有时太多,造成部分拖延,对外来单位的服务意识也没有完全到位,有时不够细致,也存在应付为工作上要求的多,生活上关心的少。 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仔细分析原因,还是要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在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专业方面知识的学习,更多地了解专业新技术、新动态,努力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具体地说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做到政治思想上的高素质。作为共产党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的信心。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正确认识评价客观事物。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立场坚定,坚持原则,做一个政治坚定、目光远大,头脑清醒的高素质共产党员。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认真学习党的xx大报告、党章和其它辅导材料,深刻认识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党性分析、民主评议会议以后,根据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党组织反馈意见后,自己又重新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分析,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危害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以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修正缺点、增强党性的目的。作为一名党员,自身体会到最大的进步是克服了临时观点,使自己专下心来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自觉把学习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的过程,变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强党性的过程。同时,对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要求和不合格党员的主要表现,以此为镜子,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解放的力度还不够大。对当前改革中的新生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做开创性的工作。 二是服务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对“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的思想体会的不深不透,还没有自觉地把企业和群众对我们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有些工作做的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小成即满,今后还要继续把工作做深做细,因为服务是永无止境的,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不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就有可能损害企业和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是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工作热情有所降低,精神状态不佳,安于现状,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四是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贯彻落实“热情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耐心服务、文明服务”的要求还不够自觉,个别时候还做不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有时还做不到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如对待对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政策不理解的群众存有急躁思想,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做循循善诱的工作,有时态度生硬,不能尽最大可能为群众提供方便。 五是坚持学习还不够自觉。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忙于事务应酬,不愿挤出时间学,即使有了时间也坐不下来、深不进去。在理论学习上还不够用心,理论素养还比较浅薄,与本职业务有关的就学一点,与本职业务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者很少涉猎,在学习上搞实用主义,知识结构单一,把握形势、了解大局不深不透,还不善于研究思考问题,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六是工作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还不善于创新,不能够很好的灵活掌握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强当先。

二、 下一步打算 针对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在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我一定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按照“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的要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学习“”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和约束自己,认真整改;掌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知识和现代科技及业务知识,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二是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这一周能办的事不拖到下一周,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三是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 坚持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坚持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抓紧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需的一切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正做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以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积极进取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的观念、新的风貌,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四、 整改措施 以上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愿因造成的。问题出在表面上,根子生在思想上,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宗旨观念有所淡化。认为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有时产生松口气、想歇歇的念头,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忽视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工作有时凭经验,按部就班,忽视了自我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不能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降低了自我要求,用一般的工作纪律、工作要求代替了党的先进性要求。 三是思想松懈工作标准

有所降低。由于思想进取意识淡化,工作标准也随之降低,不是高标准严要求,而是处理问题时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得过且过,怕得罪人,不愿碰硬,不能坚定立场、坚持原则,因而影响工作质量。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最终造成在个别工作上的被动,增加了个别工作上的难度,导致了在个别工作1、上不能达到十分的满意。在下一阶段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中,我将有如下整改措施: 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学习方式,系统、全面地学习政治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场经济、wto知识,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在以后的工作中,树立工作的高标准,大胆负责,敢于碰硬,坚持原则,锲而不舍,进一步加大业务工作力度,使各项业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工作需求。面对我们党在新时期下的改革形势,需要用新的思维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求。 4、加强自身建设,做到廉洁自律。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要“拒腐蚀、永不沾”,牢记党的宗旨,认真遵守党的廉政建设规定,做到廉洁自律,勤政为民。

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与活动,作为一名党员应该真诚地向党组织进行认真地汇报,常能自警、自律、自省,使自己不褪色,不断地去打扫思想上的灰尘,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使自己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新时期优秀公务员。应当认清楚自己的工作就是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这样我们也才能更好的生存,服务意识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 同时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精神,努力做到工作创新上的高素质。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就看不到希望,一个国家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强大,唯有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作为新世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于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变革阶段,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注定在这个时期里会任务繁重,但要以正确的观点来看待。要清楚这正是我们树形象求发展的良好机遇,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公安工作中去。通过这次党性分析的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党员,时时处处用高标准、严要求对照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勇往直前,为事业而鞠躬尽瘁。

描写良好性格自我塑造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论文摘要】 良好的人际环境是激发社会成员创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必须不断改善人际环境,努力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政治和谐的良好人际环境。这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长期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 构建和谐;人际环境;对策

人际环境是指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即影响个人之间交往的各种外部社会条件或社会因素。从影响人际关系的各种外部社会因素的不同性质来看,人际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环境。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友爱、民主团结、和谐相处,保证个体充满活力,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人际环境就是良好的人际环境。反之,就是不好的人际环境。静态观察,任何社会一定时期的人际环境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都会包含着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这是人际环境能够不断改善的客观依据。动态观察,一般情况下,人际环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渐进式的]进过程,人际环境改善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社会意识,都处在不断发展、完善和升华的过程之中,不会永久停留在社会某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上。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或根本变革之后,人际环境也会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甚至是实质性改变。

一、人际环境的变迁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1949年至60年代中期,形成了重在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人际环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和社会稳定发展。这个时期,中国社会人际环境呈现五个显著特点。

1.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等项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社会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和环境。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新国家、创造新生活的过程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尤其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2.社会管理集中统一

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实行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终承担计划任务和指标的落实。整个社会产品的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都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对于尽快扭转战乱所造成的百业凋零、民不聊生甚至社会动荡的局面,使中国社会从战争时期快速转入和平时期,集中有限的资源推进经济建设,协调短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平等关系,防范和抵御外敌入侵,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保证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3.社会福利相对均等

建国以后,鉴于当时的条件,国家实行了低工资、广就业的劳动工资政策和以单位为依托的福利分配制度,社会成员的劳动收入和生活福利主要依赖单位。养老、医疗、住房等福利由单位统一承担,形成了收益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福利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由于这种福利分配制度忽视轻视个人利益,对社会成员缺乏激励作用,造成个人对单位乃至政府的依赖性增强等问题。

4.人际关系团结和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又由于我党进城后保持和发扬了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作风,坚信“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坚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全民中宣传、提倡、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得到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等成为美德,干群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亲戚朋友之间,都形成了比较和睦的人际关系,上下左右信任度较高,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许多旅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涌现出雷锋、欧阳海、王进喜、时传祥、向秀丽、李四光、林巧稚等为数众多的富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

5.城乡居民待遇不同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应不足,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和工业较快发展,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逐步建立了以承认城乡差别为基础的户籍管理、粮食供应、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最终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制度壁垒,使城乡居民分别享受两种不同的待遇。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异有其当时的客观原因,但这种制度长期不变,不利于促进城乡之间资源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利于加速推进城市化和扭转城乡差别持续扩大的趋势。从长远看,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和谐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的形成,这在今天看得已经比较清楚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整个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新变化,逐渐形成了重在增进效率的人际环境。

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和市场经济的意识很难限制在经济领域范围内,会渗透到社会管理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当今社会人际环境带来以往未曾遇到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欠缺

市场公平是指竞争机会公平,即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通过竞争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人平等。确立维护竞争机会公平的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个人素质、社会背景、拥有资源的水平和支配资源的能力不同,即便人人都有同样的竞争机会,也会产生较大的贫富差距甚至两极分化的结果。社会公平是指竞争起点和结果的相对公平。竞争起点和结果不公平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种社会不公平问题,需要通过建立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来解决。然而,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忽视了竞争起点和结果的公平。

2.形成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三大潜规则”

“回扣”成了市场交易或商业活动中的潜规则。暗箱操作的各种名目的“回扣”或“提成”,其实就是商业贿赂,并不是中间商公开获得的佣金。近年来,“回扣”问题愈]愈烈,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据业内人士透露,广告经营、报刊发行中的“回扣”比例相当高。有些掌握信贷资金审批大权的人,因为吃了“回扣”,贷款项目的审核流于形式,致使银行贷款放出去以后不能按期如数收回,信贷资金大量流失。“靠山吃山”成了垄断行业的潜规则。无论是自然垄断行业还是制度垄断行业,由于本身具有特殊的垄断条件,既缺乏外在的市场竞争压力,又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使这些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形成了长期持续上升的趋势,与竞争性行业产品或服务单位成本不断下降的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垄断行业产品或服务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人工成本大幅度持续上升,使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和福利水平过高,已经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有权就有钱”成了经济社会管理中的潜规则。行政权、执法权、审判权等都有一定的弹性或自由裁量的空间,比如有的经济违法行为,可以处以一到五倍的罚款,有的犯罪行为可以判处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即使在合法的范围内,掌权人也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存在着“寻租”机会。权力“寻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使“活动”成了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金钱关系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管理中,不仅造成某些公共权力“私人化”,使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而且造成经济社会管理失去应有的效力,管理机关乃至政府的公信力弱化,对社会秩序带来很大危害。

3.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增大

随着经济社会运行机制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复杂化了,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难度明显增大,很多问题都面临着两难选择。第一,多数社会成员地位下降。市场经济制度的作用偏重于增进效率,对财富增长贡献较大的社会群体地位上升,而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相对下降。这是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问题是在承认竞争规则的前提下,保护处于社会中低层乃至最底层的多数居民的利益,改变他们社会地位下降的局面难度很大。第二,基层组织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明显弱化。传统体制下,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兼有经济、政治和社会职能,是把个人与政府连接起来的桥梁,是掌握社情民意、了解居民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但现在很多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经济上存在着对企业主的依附关系,实际上受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管理或制约,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活动缺乏独立性,不能满足广大员工的正当要求。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集体经济组织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也逐渐弱化,村民自治组织缺乏一定经济条件支撑,难以开展活动。在基层组织的政治和社会职能弱化的条件下,普通劳动者或居民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在基层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直接反映到政府,这是近年群众集体上访案件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三,普通居民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弱化。由于经济和社会风险越来越多地由个人承担,个人就业和收入稳定性降低,人际环境对个人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致使普通居民自顾不暇,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淡化,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减弱。企业的普通员工甚至失去了参与民主管理的机会和权利,有意见也不敢提或者不想提,担心砸了自己的饭碗。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狭窄,广大居民的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充分的反映,政府对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有的决策没有充分体现多数居民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为了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不认真执行有关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致使国家已经出台的民主管理制度在执行中“走样儿”或“变味儿”,引起群众不满。

4.社会主义价值和道德受到冲击

市场经济肯定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冲击了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和道德内容,收入最大化或赚取更多的金钱成为个人行为的首要目标。人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尺度悄悄发生了变化。一部分人中间,普遍用追逐拥有财富的多寡来衡量一切。正常人情往来也为金钱所支配,甚至变为变相行贿受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所长主持的调查显示,现在居民用于人情往来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0%以上,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负担。一些人认为诚实守信已不再是美德,弄虚作假现象有增无减,严重阻碍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二、构建和谐人际环境的对策

根据人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条件,构建民主团结、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应考虑以促进社会公平、加强民主政治、增进团结友爱、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在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上多下功夫。

1.完善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

促进社会公平就是要解决社会成员竞争的基础条件和结果相差悬殊的问题,限制利用不合理、不正当的垄断条件进行竞争,尽可能实现竞争起点的公平,并对竞争结果出现的过于悬殊的差别进行必要的限制和调节,控制和适当缩小差距。

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既促进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又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应该深化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从长远看,应该逐步建立“法律强制、个人付费、政府辅助”的劳动保障制度,解决劳动保障费用水平新老企业负担不均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负担不均衡、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负担不均衡的实际问题,使劳动者能够比较公平地享有劳动保障。

完善贫困救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贫困群体的生活,是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要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认真落实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制度,加强贫困救助工作,使失业人员及其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灵活就业群体、贫困群体纳入大病统筹的医疗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分摊社会保险负担。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标准。支持社会慈善机构组织募捐和开展扶贫活动,为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的捐赠活动提供便利,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制度。这项制度可以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化解农民个人投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的风险。按照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则,政府应该改变对农业的支持方式,将对农民直接补贴逐步改为扶持农民参加保险方面来。一家一户参加农业保险,会造成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成本过高。农业保险的运作可以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参保,或者由农民各类协会等组织牵头参保,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为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奠定制度基础。

打破城乡制度壁垒,逐步放宽户籍管理。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城乡制度差别也要逐步改变,尤其是要从制度上解决对农民工的歧视问题,提高农民素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

2.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在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问题上,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并召开立法听证会,为完善立法程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有的地方对是否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事项,在作出规定之前,也通过网络和其他新闻媒体广泛征求意见,不但真实地体现了民意,也使确立的制度能够更好地得到贯彻和实施。这种做法应该制度化,凡是涉及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立法,都必须经过群众广泛讨论后确定,使国家和地方的立法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了加强人大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一府两院”的监督,要依据新颁布的《监督法》,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具体实施办法,确保《监督法》全面落实。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都应该实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为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逐步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尤其是要通过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建立公民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的信息平台,并通过完善信访制度、政府与老百姓直接对话等形式,拓展征集群众意见的渠道,形成社情民意的表达机制。对农村居民自己建立各种专业协会,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使之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更好地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应该加强对企业工会组织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企业工会与老板或董事会的谈判能力,切实维护工人的正当权益。律师事务所等其他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机构、公益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近年来新出现的城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要通过规范、扶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使各类社会组织接受委托、代表居民维权得到法律保护和支持。

完善权力运行规则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要不断加强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不但要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制度,使行政权、执法权、司法审判权、人事管理权、干部任免权等权利运用,都在社会的公开监督之下。

3.完善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的制度

对于垄断行业通过不正当或不合理竞争手段获得垄断收益的行为,要通过完善反垄断的法律进行限制。一旦发生不当得利,要全部予以没收,并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要对垄断行业实行严格的公开管理的制度,包括成本、工资、福利、用工、服务项目的质量标准和价格等,全面建立信息公开披露的制度,完善对垄断行业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制度。政府要建立垄断行业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依法强制垄断行业公布相关信息,以便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监督。

对“回扣”或“提成”等各种商业贿赂行为,要坚决打击。为了遏制“回扣”现象的不断蔓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商品的利润率或进销差价率和批零差价率进行必要的限制,使“回扣”的现象没有产生的条件和机会。

保持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是改善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社会预警机制,掌握经济和社会运行动态,及时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征兆,力争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爆发前发出信息警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要加大打击力度,使社会治安状况根本好转,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特别是对工人、农民工、农民等群体性上访案件,要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快速进行处理,防止激化矛盾,避免引起激烈的冲突和社会震动。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维系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要靠法治,还要靠德治。因此,必须全面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社会思想文化道德的发展方向,规定了其提升的水准,为人们和谐相处提供了共同遵循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构成了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为和谐人际环境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助推力量和重要保证。在确立社会价值标准的基础上,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力提倡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继承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注重礼仪、敬老爱幼、崇尚科学、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同时,还要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实现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互补与融合,构建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识形态,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人际环境自身的发展规律之一就是渐进式的]进过程。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社会新理念的形成,都要经过逐步被社会多数成员理解、接受、认可的过程,都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加强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建设,不但要在整个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从局部、从基层做起,首先推动微观人际环境的改善,通过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屯、和谐乡镇等有效形式,带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和道德理念的转变,从而实现人际环境的不断改善,达到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王光伟主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学习读本[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xx.

杨思远,王玉玲,刘颖.新大同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

林建公.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j].中国政治,20xx(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政治,20xx(7).

陈明凡,宋衍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综述[j].中国政治,20xx(11).

秦宣.构筑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环境[j].中国政治,20xx(4).

陈雄.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j].中国政治,20xx(12).

周善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分析[j].社会主义论丛,20xx(7).

张富良.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矛盾客体初探[j].中国政治,20xx(9).

描写良好性格自我塑造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摘要: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一直青睐制度化管理,对非制度化管理缺少理性思考,班级管理也是如此。随着"人本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科学中地位的不断凸现,人际关系也越来越被认同为学校管理科学中的新视点。本文通过班级人际关系的解读、体认与建构,试图寻求一条班级管理最优化的新路,从而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关键词:人际关系;管理效益;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怎样才能实现我们所企求的理想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呢?笔者认为,其切入点在于改善班级人际关系,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互惠共生,最终实现班级管理最优化。

1.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和谐首先是学生之间的和谐,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中的合作者、竞争者,又是生活上的朋友与伙伴。同学关系处理好坏对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到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还会影响到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今天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私狭隘、骄纵任性、自以为是、以我为中心等毛病普遍存在,因此班级内部矛盾出现在所难免。如不妥善处理必将影响班风,影响班级和谐。我把"珍惜缘分、重视友情、与人为善、淡化矛盾、为人宽容"的观念灌输给每一个学生。对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好人好事多加宣传,正面引导。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通过谈心班会讨论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团结、学会宽容与友爱、学会换位思考,并以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营造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2.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是创建和谐班级的核心内容。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要做到师生和谐,就要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中国过去有句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大概概括了传统和谐的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如何实现师生和谐呢?我认为班主任应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空间;赏识学生、鼓励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发展、天天向上的空间;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营造一个互爱互助的空间。并应随时注意调节师生的心理距离,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走进学生中间,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的班级,离不开任课教师的和谐。营造和谐的班级离不开任课教师的团结协作,仅靠班主任的单打独拼远远不够。班主任应营造自身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与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互谅友爱、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尊重。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帮助其树立威信,协助改善师生关系,化解任课教师之间的矛盾,做好协调,绝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4.体认"以生为本"的班级人际关系管理新思维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给予班级管理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只有牢固地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一类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成班级管理最优化的目标。

对待人缘型儿童,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充满信心,不断进取,争取更优异的成绩;同时又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他们在成绩面前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他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地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另外,还必须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一般技能和技巧,引导他们主动地接触其他同学,不游离于班集体,与其他同学互惠共生、共同发展。对中间型儿童,我们的方法是:首先,利用中间儿童的优势,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其次,吸收中间型儿童参与班级管理,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信心、体认人际协调的作用,从而自觉自愿地与别人搞好关系;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团结的魅力。对待嫌弃型儿童,我们要讲究方法,因为这部分儿童与班集体心理距离大,对老师和其他同学怀有拒绝和抵触情绪,且常常处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场之中,自尊心十分脆弱。因此,要帮助这类儿童建构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尊重他们,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第二,要时时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设法使嫌弃型儿童能看到自己的"光明和希望";第三,要求其他同学首先是班主任老师要率先垂范,带头接纳嫌弃儿童,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嫌弃型儿童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心理距离逐渐缩小,进一步达到心理上的"磨合"。

5.建构班级人际关系最优化的具体方法

建构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1 情境熏陶法。所谓情境熏陶法,就是创设一种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到集体的魅力,从而在内心中自觉自愿地对班级产生一种向心力。这种方法对班级人际关系的改善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成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具体措施有制定班级公约、张帖反映班级主流文化的标语、定期更换班刊、设立好人好事记录簿并定期总结评比。(2)加强班风建设。班风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反映。实践证明:班风正,则人际关系和谐,群体的凝聚力强,集体在这种状态中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可见,加强班风建设对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对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在班级中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舆论是一种群众性意见,它对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言行都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舆论对协调班级人际关系、鼓舞正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种竞争非常激烈,精神压力日益加大,一些人难免会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冲击,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纠葛和冲突,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不少人默默忍受着心理疾病的煎熬。

据有关部门统计,有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者约占人口总数的20%。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3]151,使其心理健康,心情愉快。

5.3 弘扬传统美德,培养高尚情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弘扬传统美德,培养高尚情操。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诚实守信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要求,在中华文化中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以诚信立人,以诚信立国,以诚信求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诚信友爱的关系,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是友爱的前提。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信任和理解;没有友好关爱,更无从谈社会和谐。

5.4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增强团结。恩格斯指出"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没有这种批评就不可能达到团结。没有批评就不能互相了解,因而也就谈不到团结"[4]423。在人民内部,要从团结、和谐的愿望出发,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消除隔阂,纠正错误,解决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5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全国党代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字眼,这一亮点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要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3]153,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增强本单位、本部门的凝聚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王建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央文献出版社

描写良好性格自我塑造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1、不要为暂时的落后而灰心丧气,坚实的基础永远是你进步的动力,你已经有了这样的动力,只要在接下来的前进中调整好自己的方向,稳扎实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高二一学期,你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今后的生活和各项活动中大胆一些,秀出自己的风采!

2、你踏实、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可以成为任何人的榜样,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更是你成绩稳步上升的重要保障。人生最需要的是拼搏,最难得的是坚持。希望勤奋好学的你走向成功,老师深深地祝福你。你要坚信: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只有始终如一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才能达到胜利的顶峰。

3、该同学自进入高中以来,在行为习惯、思想意识、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经常帮助苗桂彬同学;十分聪明但勤奋不足,自我要求需要加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有时粗心大意,学习潜力尚未发挥,遇到问题很少问老师,你的作业不能令老师满意,希望你在写字方面能有所进步。学习方法有待改进,掌握知识还不够牢固,思维能力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会给我们一个惊喜的。

4、你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富有爱心,经常帮助苗桂彬同学。但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学习方法,因而学习成绩未能有更大的进步。基础知识还不够牢固,学习不够灵活,有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你要知道学习是要付出汗水的,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别后退,好吗?你作业的质量已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也为你感到高兴。请你不要灰心,慢慢来,不懈追求、不断努力,让无数次失败奠定成功的基石,你终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5、成功者就是在于一贯的坚持,你有这样的品质。取得辉煌的成就在于默默无闻地实干,你具备这样的作风。细心认真地完成每一件事情,就是为你的成功之路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聪明的你,为一切实现提供了保证。继续保持这样的品质去对待每一件事情,每一件事情会给你不同的惊喜的!努力,永不停止,实现最美好的愿望!

6、你是一个朴实的孩子,平时总是默默地做事、任劳任怨,待人随和、诚恳,同学关系好,热爱集体,乐意助人是你的美德。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能严格要求自己。只是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基础知识掌握得好像不够牢固,虽然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成绩徘徊不前。希望你今后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多向更优秀的同学学习,取长补短,争取在学习上跃上一个新台阶。

7、你是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记忆力好,自学能力较强。各科均衡发展,成绩保持良好。能按时完成日常的值日工作。希望你能更主动地学习,多思,多问,多练,大胆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注意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思维能力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新学期,加强锻炼身体,不要再因为生病耽误学习哦!祝贺你本学期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

8、“如果我们想得到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种树的过程是艰苦的,而收获的那天却是幸福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历练过程,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面对过程中的沉浮,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你很聪明,活泼和开朗,这些相信早已参透。因为我们都相信今天小小的付出换来明天的收获,希望你继续努力,不要被眼前的风景或坎坷滞留了你前进的脚步,因为:明天会更好。

9、老师很感激你为班级工作作出的贡献。在昔日的时光中,你有成功,也有失败;有丰硕的果实,也有苦涩的泪水但不管怎样,坚强的你总是昂首面对。你认真、刻苦、虚心、诚实,因此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你能凭着自己的顽强意志,迈好人生的每一步,从不放弃,永不言败。

10、成功来源于自己,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做到的,只要你想做,只要你有了坚强的毅力,再大的困难也无法让你趴下!虽然你比别人在学习中更加艰难一些,但是你永远不要因为这一点而气馁,虽然生活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但生活不相信眼泪!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努力拼搏,这是最好的抉择,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吧,希望每天都是你自信的笑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