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设计ai网课心得体会精选 ai实训心得体会800字(七篇)

  • 上传日期:2023-01-08 08:01:28 |
  • ZTFB |
  • 12页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图形设计ai网课心得体会精选一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0人。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特订本期计划如下: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演练计算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思维和概括、判断、推理能力,以及以此类推、举一反三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加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感。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六、辅差措施

1、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2、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3、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习。

4、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5、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6、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7、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8、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1 2.21/27 1、教学准备; 2、面的旋转

2 2.28/3.6 1、圆柱的表面积; 2、圆柱的体积

3 3.7/13 1、圆柱的体积; 2、实践与活动 3、练习一

4 3.14/20 1、变化的量; 2、正比例

5 3.21/27 1、画一画; 2、反比例

6 3.28/4.3 1、观察与探究; 2、图形的放缩; 3、比例尺

7 4.4/10 1、练习二; 2、整理与复习;

8 4.11/17 1、数的认识:整数;2、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

9 4.18/24 1、常见的量; 2、数的运算:运算的意义;

10 4.25/5.1 1、估算; 2、计算与应用; 3、运算律; 期中检测

11 5.2/8 1、运算律; 2、用字母表示数;3、方程;

12 5.9/15 1、正比例、反比例;2、探索规律;

13 5.16/22 1、图形的认识:线与角;2、平面图形;

14 5.23/29 1、立体图形;图形与测量;2、图形与变换;3、图形与位置

15 5.30/6.5 1、统计与概率; 2、可能性 3、解决问题的策略。

16 6.6/12 全面复习

17/19 6.13/7.3 全面复习、做好检测准备。

做好期末结束工作、写好各类小结。

对于图形设计ai网课心得体会精选二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10人,本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是让学生:

1.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量的值估计另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方格纸等按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提取统计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能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体会数据产生误导。

6.经历从生活中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3、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5、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 ,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教与学的效益。

3、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5、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6、 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四、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本班情况灵活: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

2.圆锥………………………………………………………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

3.比例的应用………………………………………………5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

2.空间与图形………………………………………………9课时

3.统计与概率………………………………………………4课时

4.综合应用…………………………………………………4课时

对于图形设计ai网课心得体会精选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

在教学中,为了使数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我从农村远程络上下载了一些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源进行动态演示模拟,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下面我和大家汇报一下我对这节课的设想,我从教材、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课件出示):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辩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安全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课件出示):会辩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成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还有彩笔、白纸等等。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从农村远程络上下载一些学生以前学过的图片(课件出示),我想通过这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学生应该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为后面认识三角形做准备,接着我说:“今天,我们来这里还要认识几个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说,我想知道他的名字,还想知道它长的什么样?住在哪里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对于图形设计ai网课心得体会精选四

一.实训任务

某学校公寓的建筑施工图的绘制,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详图的绘制。

二.实训目的

autocad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绘图软件,它可以快速,准确,方便的绘制和编辑出个各种工程图样,是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通过本次实训,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各种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可以熟练熟练的设置图层,文字样式,尺寸样式标注;按照制图规范进行文字及表格的创建;对部分图形进行图案的填充;对绘制完成的图形进行快速的标注。学习auto cad的基本知识,掌握auto cad文件的操作与管理、环境设置,掌握坐标的输入方法;掌握对象特征点的捕捉,线型、颜色、图层的设置、图形设置、图形的基本方法。掌握auto cad的各种绘图命令,能够熟练运用工具进行图形的选择、删除、复制、镜像、矩阵、移动、缩放、拉伸、修剪、延伸、填充等功能准确的绘制图形,并能够正确的进行图形的标注和图形的输出。掌握auto cad的文字书写,图案填充和块的制作和插入方法。掌握auto cad的各种尺寸标注,尺寸设置和尺寸编辑命令

三.实训计划:

12月12日 上午熟悉操作,绘制一层平面图;下午绘制二层平面图

12月13日 上午绘制三层平面图;下午绘制四层平面图

12月14日 上午绘制立面图;下午整理资料

12月15日 上午绘制立面图;下午绘制剖面图

12月16日 上午绘制剖面图,完善图纸;下午整理资料,写实习报告

四.实训总结:

大一学习了工程制图,用手绘制图纸,时常出现一些误差,不是很精确,总希望有一种工具可以代替手工绘制。这学期我们学习了cad绘图,并且这次我们学习了cad,老师教我们如何安装cad,要求我们画图主要看命令行,画图不要怕画错,因为那可以修改。就这样我们又进一步加强了使用cad的能力,并且有了天正软件的辅助,解决了时间问题和手工绘制的麻烦,这两种软件合并起来使用绘制非常的精确,作出的图纸非常的漂亮、美观。也非常的方便,并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像看到真的建筑物一样,我很喜欢这种工具。它解决了以前工程师们的烦恼,是工程师的工作效率更高。

经过了这次实训的学习和实践,对ca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我们的课时不是很多,但我已经对这门课程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也深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以后我们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是我们的敲门砖

在学习中我们和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交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我们也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在课堂上我们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每个人都会认真的学习,不懂得也会积极提问,使我们共同进步,提升的速度非常的快。实训期间老师也会记录每个学生作图的个数,增强同学之间的比拼,使大家都非常认真的作图,积极的交流,共同的提升。老师也会在课堂上不断的给我们讲我们学长的例子,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我们从刚开始只会做一条直线,到会做一个平面图形,到会做整个的房屋的整体图形,再到会做一个立方体的小凳子、小桌子以及一个成型的立方体办公桌。依稀记得我们在刚开始时不 会做吊钩,有两条弧线就是不能相切,做了许多遍都不会做,最后我们只好用曲线将两个弧线连接起来,可还是被老师发现,回去之后看了上学期的制图,同时又结合了cad制图书籍,终于明白了该怎么样去做,也在上课时有了信心,不再惧怕画图,也是在那之后,逐渐的喜欢上了cad作图。记得有一次在做完图之后老师夸了我,我真的很开心,也变得更有动力,更有浓厚的兴趣。

想想一个学期的学习,有苦涩,有辛酸,同时也有快乐,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也和同学老师加深了感情。

对于图形设计ai网课心得体会精选五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够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过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识的基本方法。

针对这节课,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书本、魔方玩具,直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习材料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而让学生自己说说“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更是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让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更为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充足思维空间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练习,能将所获知识逐步内化,形成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积月累就能逐步稳定、转化,形成智能。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堂课上我设计了“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的分层练习,从在给出图形中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转换再到自己按要求设计长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对于图形设计ai网课心得体会精选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边和角的角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地辨认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正方形。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空间观念。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在一年级时,主要是直观认识了其形状,在本册则需要从边和角两方面认识其特征,就要求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由表象到了实质,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打好基础。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内容本身又比较枯燥。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在活动中充分积累探究经验,从而探索发现并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比和表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当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时,需要提供一些变式图形,如斜放的长、正方形,帮助学生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抓住图形的本质属性进行判断,更好地掌握图形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抢答老师逐张出示的图形是不是四边形,教师将四边形张贴在黑板上。

2.说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3.在这些四边形中,还有些图形比较特殊,请看(将长方形、正方形独立出来),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4.联系实际,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

5.质疑揭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作为四边形,它们很特殊,有自己独特的名字,那它们的边和角是不是也藏着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从边和角上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新旧知识的连接,并渗透长方形、正方形属于四边形的集合思想。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有自己独特的名字,从而产生“它们的边和角是不是也藏着秘密呢”的质疑,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1.猜想。

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

在小组里说一说。

2.验证。

(1)刚才同学们对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想办法来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具有这些特征。

(2)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①用直尺量一量或动手折一折、比一比,你能发现哪些边的长度相等?

②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现什么?

3.小组汇报介绍验证方法。

(1)汇报长方形的特征。

预设:

①量一量。

学生演示并介绍,从中看出上下边长度相等,左右边长度相等。

教师介绍“对边”的概念。

教师:通过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不同边,验证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板书:量)

②折一折。

学生演示并介绍,折的时候两条边重合了,说明对边相等。

教师:没有借助工具,只用折纸同样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折)

③比一比。

a.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和长方形的四个角比,长方形上的角和三角尺上的角完全重合,说明都是直角。(板书:比)

b.对折再对折。

指出:通过这样的对折,原来的四个角就重合成了一个角,只要测量一次即可。

小结:请同学们举起手中的长方形,互相看一看,你们的长方形一样吗?(颜色、大小都不相同)虽然长方形的颜色大小不同,但是不是验证后都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一特征?那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长方形,它的边和角都有这样的特征。

(2)汇报正方形的特征。

预设:

①量一量。

展示作品,发现每条边都相等。(板书:每条边都相等)

②折一折。

a.对折发现对边相等。

追问:这样折,说明正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但能说明每条边都相等吗?

b.先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折合到一起。

教师: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把四条边都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先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这四条边怎么样了?说明了什么?

请学他的样子一起动手折一折。

③比一比。

学生用三角尺比后发现: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结:刚才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正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征?

4.教师介绍“对边、长、宽、边长”等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的封面哪条边是长?哪条边是宽?在自己的正方形纸上标出边长。

5.比较。

(1)我们已经发现并且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2)同桌互说后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及小组之间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验证环节,让学生开展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把长方形、正方形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在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巩固提高

1.辨一辨:下面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把序号填出来。(教材第81页第2题)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④⑥⑦的判断理由。

教师:看来,一个图形不会因为摆放的位置而改变自身的形状。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既要看它的边,还要看它的角。

2.填一填。(教材第81页第4题)

教师:你们没有量就这么快填出了各边的长度,怎么又快又准地知道的?

3.画一画。(教材80页第1题)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上如何画出4个直角,如何保证对边相等(4条边相等)。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并收集代表性的作品展示,提醒学生要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来进行验证、对照,及时检查。

(4)同桌互查。

4.猜一猜。

在信封里藏着一个图形(告知学生该图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抽出这个图形的一部分,三次分别定格为图1、图2、图3,让学生猜猜信封里装的可能是什么图形。

(1)出示图1,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出示图2,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3)出示图3,现在能不能猜出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对于图形设计ai网课心得体会精选七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模板

一、导入

小冬早晨从家出发,向北走了500米来到学校。从这句话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

二、方位知识的复习

1、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图。

(1)请学生们观察插图,说一说有哪些建筑物。

(2)在平面图上找到哪一面是北面。

(3)师做手势让学生说出相应的平面图上的方向或老师说方向学生指,比比谁的反应快。

(4)请学生们分别说一说:小华、冬冬、小军、小芳四个小朋友的家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广场、商场、菜场、邮局、电影院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他们各自的上学路线是什么。

(1)分小组讨论、交流。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3、分别说一说他们的回家路线。

三、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复习

1、长度单位的复习。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请学生比划l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并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你的直尺大约是几分米?数学书的封面的宽大约有几分米?课桌的长大约有几分米?

(3)请学生们量一量自己铅笔长为多少厘米,橡皮厚多少毫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醒注意:填写时应与相关的实物相联系。

(3)让学生说一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

(4)用上学过的长度单位举例说一说身边的物体长度。

3、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复习。

请学生们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说一说1米=100厘米。 (手指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

4、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学生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量线段的复习。

(1)说一说线段有哪几个特征?(有两个端点、是直的。)

(2)想一想:怎样用刻度尺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强调:要从0刻度量比较好。)

6、画线段的复习,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1)学生读题,估计画出的线段哪一条长些?

(2)学生先按要求,画出两条线段。

(3) 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4)比一比,画出的线段哪条长一些。

提问:为什么4厘米长的线段要长一些?

四、角和直角的复习

1、出示长方形

(1)这是什么图形?你能在这个图上找到几个角?

(2)角有哪些基本特征?

(3)它们都是什么角?直角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除了直角外,还有什么角?(锐角和钝角)

2、小黑板出示:

a下面图形是角的在下面打“√”( 题略)

b、判断是否直角,是直角的画上直角记号。(出示正画、斜画、倒画各一个和一个接近90度的角)

3、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1)完成第1小题。

左图中有几个角?是直角的画上标记。其他的角是什么角?

锐角和钝角,指名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2)完成第2小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指一指,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确定这三个直角的。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

六、补充练习

1、在括号里补充合适的单位。

一棵大树高约6( )。 一支钢笔长17( )。

一张床长约20( ),宽约15( )。

一根大头针长约26( )。 一块玻璃厚4( )。

2、画一画。

(1)画一根比1分米短6厘米的线段。

(2)画一根比3厘米长15毫米的线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