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观摩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参观人居环境心得体会(七篇)

  • 上传日期:2023-01-07 05:08:17 |
  • ZTFB |
  • 13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人居环境观摩学习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思想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县上动员会召开后,我们迅速行动,立即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全镇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细化具体工作举措,认真排查摸底,分解工作任务,制定整治标准,明确整治重点,严格把握时间节点,从严狠抓落实。要求全镇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务必高度重视,行动上务必见真碰硬,全力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二是传导压力,靠实工作责任。先后多次召开“两委”干部整治工作推进会和进展情况汇报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整治措施。分三次对6个行动缓慢、整治效果不明显的村主干进行约谈,强化压力传导。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捆绑式”制度,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负责,定村庄、定路段、定标准、定时限,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镇村干部全部深入一线,带头参与整治,不等不靠不推诿,使狠劲、动真格、下苦功,形成了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力确保了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顺利推进。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先后印发了维护环境卫生倡议书10000多份,制作布幅标语40多条,书写永久性标语150条,每村悬挂5-10条环境整治宣传条幅,每户一张环境整治宣传单,对沿主干路的乱搭乱建经营户下发取缔通知书129份,采取每天各村广播宣传的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等平台,广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报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态,并通过宣传车进行集中宣传,营造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二是通过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行动,以实际行动进行宣传。镇党委政府把这次行动同“三问四比”大讨论大竞赛活动相结合,同“五城同创”相结合,同脱贫攻坚相结合,组织机关党员干部40余人,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分三个突击队,深入六个重点村与干部群众共同参加整治工作,清除“五堆”1500余处,转运陈年垃圾200余方,达到创造美好环境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效果;三是制作了xxx“四治六化”城乡环境整治宣传记录片,对各村好的典型、经验进行宣传,对差的村进行曝光,并组织全体镇村干部进行观看,达到好的村继续提升标准,差的村继续改进;四是加大对“脏乱差”现象和违法占地、乱堆乱排乱放等不良行为的曝光力度,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文明环保意识,营造了镇村互动、上下联动、干群共建共管共治共护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氛围。

(三)突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

以“整治三条主干公路,提升一条主街道,树立十个示范村”为目标,一是坚持以治“脏”为重点。全面清除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彻底清理大街小巷“五堆”,实行“户分类——村收集——村清运——村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设多处垃圾填埋场,实施定点收集、定点倾倒、定时清运、集中处理。截至目前,动员干部群众12000人次,其中党员干部3080人次,转运陈年垃圾31900方,整治大街小巷“五堆”23100处。二是坚持以治“乱”为重点。以“五无一美”为整治要点,组织镇城建办、安监办、派出所、食药所、国土所40人执法大队,对所有涉及到乱搭乱建的区域采取联合执法,彻底拆除乱搭乱建96处、规范治理镇区沿路商店82处。对全镇76家果品收购市场进行规范化整治。三是坚持以治“破”为重点。对农村残墙断壁、废弃院落、农村危房、主干街道、公共场所、路面墙面进行全面修缮整理、清洗,共拆除修整64处,修缮整治路面墙面46处。加强对古村落,历史建筑的修复保护。全镇20个村墙面刷白48000平米,重点示范村实施文化上墙2000余平米,其中秦家庄、南阳城完成文化上墙450平米,南辛庄、马家庄村实施文化版面上墙82块,刷写固定标语15条,全镇营造良好环境整治的氛围初步形成。四是坚持以治“污”为重点。重点整治农村污水横流问题,加大村内排水设施建设,对3个村主街道排水渠、6个村池塘进行整修。五是坚持以治“差”为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差、公共服务差问题,争取项目资金,全镇20个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1件(涉及道路硬化、墙面美化、修复排水沟等)。六是坚持以保证“绿”为重点。超前规划了村庄绿化工作,在通村路、沿沟、沿河及村头巷边、房前屋后、田间道路植树造林,见缝插绿,新建3个小游园,完成8个园林村的提档升级和3.2公里的通道绿化工作。七是继续实施以治垃圾、治柴堆为主的冬季行动。全镇20个村新一届两委干部带领党员群众掀起新一轮整治高潮,同时结合环保工作实行了包片领导包主要路段、村干部包主要街道、党员包户的机制,发动党员干部1500余人,动用机械80余台次,清理垃圾、柴堆1200余方,有力巩固前期整治成果。八是坚持以长效机制运行为重点。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全镇20个村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长效运行机制,切实巩固整治的成果。同时各村成立了领导机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并完善了《保洁员管理制度》、《垃圾清运制度》、《环境卫生监督员制度》和《奖惩制度》等相关制度,真正做到了抓早、抓常、抓出实效。引导桃果种植户合理堆放定点堆积。

(四)强化督导,时时跟进

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督导检查力度,各包村干部全部下乡监督和支持所包村的环境整治工作。镇行动领导组对全镇20个村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实行不间断督查,建立督查台账,跟踪问题整改,对整治行动迟缓、工作推进不力的干部,进行逐级约谈督办、通报批评问责。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直接与农村环境卫生经费和主干绩效工资挂钩。

目前,虽然我们的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一是各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制度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各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境卫生整治配套资金严重短缺;三是各村垃圾倾倒点规划不合理;四是沿主干路柴堆等堆放不够规范等现象。

20xx年,我镇将继续深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抓重点,攻难点,按照市委“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基地一名城”的战略目标,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示范样板美丽乡村。

一是继续强化教育、宣传和引导,努力提升农民素质。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生活品味,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落后、陈旧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确保农民既用心参与活动,又享受劳动成果,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继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要坚持把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完善各项整治规划,完善村规民约。要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奖惩措施,执行落实好已经建立的卫生打扫、垃圾清运、全天保洁、门前三包等机制,绝不能“一阵风”,让制度成为摆设。

三是继续强化工作措施,做到四个结合。继续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分步实施;同脱贫攻坚相结合,以市委刘书记提出的“四好”为目标,联合帮扶单位进行结对帮扶,提升贫困户家庭环境;同农村卫生家庭创建相结合,以庭院内外“三包六净”为抓手,联合团委、妇联、计生等部门,签订“三包六净”责任书,使卫生家庭创建全覆盖;同乡镇河长制相结合,全镇8个沿河村河长要加大巡河力度,解决沿河垃圾、河道垃圾及沿河企业的乱倒乱排现象,规范河道治理,不断推进全镇的面貌更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继续强化督查问责,巩固成果。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要增加检查次数,扩大检查覆盖面。将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进行典型宣传,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公开曝光,让先进有光有彩,让后进无地自容。同时要将督查结果、工作成效与下拨专项资金、干部考核紧密挂钩,年底对此项工作进行评比。真正通过强有力的督查考核,推动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达到预期目的。

有关人居环境观摩学习心得体会总结二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加快丰顺新区开发,创建特色宜居城乡,推动美丽丰顺建设,打造“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建设森林里的宜居城乡,根据《梅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梅市府〔2013〕16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和全市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重要部署,根据《梅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梅市府〔2013〕16号)的要求,紧紧围绕“梅州南大门、潮汕后花园、温泉宜居城、生态工业区”的发展定位,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干部带头、全民参与”的原则,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净化美化亮化城乡环境,加快丰顺振兴发展,创建“财丰人顺,幸福丰顺”。

通过对县城区和镇村容貌秩序、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态绿化等进行规范和管理,使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得到优化,公共设施日臻完善,公民素质不断提升,社会风尚全面转变,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一)“六乱”治理。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坚决遏制乱搭乱建、乱摆乱卖、乱堆乱放、乱拉乱挂、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六乱”行为及卫生保洁不及时等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县城区、圩镇、旅游景区、城乡结合部、城镇背街小巷、城中村、集贸市场、火车站、汽车站、收费站以及城市出入口等重点领域和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镇村主要道路等重点道路沿线的“六乱”治理。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标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整治无盲点、卫生无死角。

(二)规范管理。加强交通秩序管理,规划城市(镇)街道停车线,抓好城市公交停靠点的配套建设。规范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管理,严格治理酒后驾车、乱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和机动车驾乘人员向车外乱扔杂物、乱吐口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加强出租车、公共汽车等公共客运车辆整治,确保车容车貌整洁。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及殡葬工作管理,确保主要街道、公共场所无流浪、乞讨人员和上街游行送葬现象。全面治理市政环卫设施、户外广告和店面招牌等脏污、破损及不规范现象。拆除有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市貌的楼顶铁皮瓦。加强城区凌乱管线整治,消除道路沿线“蜘蛛网”,确保各类管线整齐规范。切实强化市容环境秩序执法和监管,提升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和景观效果,使市容容貌从“治乱”向“做靓”转变。

(三)垃圾处理。加强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完善保洁制度,落实保洁责任,定期消杀“四害”,保持街道、公共场所干净整洁。切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统筹处理”的管理制度。每个镇要组建一支环境卫生作业队伍,每个行政村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保洁员,负责抓好主要道路、主要河段和重点场所的卫生保洁工作。制定并落实村庄卫生管理制度,按时清扫转运垃圾。拓宽保洁经费筹集渠道,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村民自治模式,逐步建立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广泛开展农村清理卫生死角、沟渠池塘、垃圾堆放“三清”行动,抓好路边、山边、水边“三边”整治,消除“脏、乱、差”,提升“洁、净、美”水平。

(四)设施建设。加强道路交通规划和道路设施建设,完善城区道路标识、标线、指示牌及交通分隔护栏,新建城市道路配套建设盲人道、绿道,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整体形象。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受纳场规划建设,切实抓好城市道路、桥梁、涵洞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养护管理水平,消除“路面疱块”。重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圩镇、农村的环卫、道路照明、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垃圾无害化填埋场,配置道路清扫保洁车辆和垃圾清运车辆,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各镇必须建好垃圾转运站,镇、村(居委)要合理规划建设垃圾屋及公厕等环卫基础设施,完善垃圾收集运输设备。

(五)植树造林。按省、市的要求,加快推进绿道建设,打造1至2个绿树成荫、景色优美的绿道展示段。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对城市主干道推行立体式绿化,体现绿化层次感,提高城市绿化景观水平和生态防护功能。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对城镇公园全部实行敞开式改造。扎实推进“拆围建绿”工作,切实抓好居民小区、机关、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做到修剪美观、四季常绿。大力实施“森林围城”工程,扎实推进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重点旅游线路沿线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切实抓好村庄出入口和村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工作,复绿废弃石场、矿场及火烧迹地,消除泥土裸露现象。大力发动农民自栽门前树、搞好门前绿,打造庭前庭外花飘香、屋前屋后树成荫的绿色宜居家园。严禁占地毁林建坟,发现一宗,查处一宗,同时对“三道两区”可视范围内的坟墓实行植树复绿遮饰。

(六)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源保护区环境治理,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作。严格执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对全县主要河道和水库周边养殖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开展县城区和镇中心河道治理专项行动,努力实现主要河道“水清、干净、无味”。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完善排水管网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优化城乡水环境。全面治理城镇禽畜养殖业及餐饮油烟污染。实行余泥渣土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车、散装物料运输车密闭化运输管理,杜绝运输过程中“扬、撒、漏”等现象,维护市容整洁。

(一)各镇(场)负责组织实施镇、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城市综合管理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境保护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旅游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县广播电视台、县爱卫办、县供电局、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公司、县联通公司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任务分工,主动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关工作。

(一)加强领导。各镇(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成立工作机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责任分工及计划安排,认真组织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关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加强督查。县政府对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奖优罚劣并通报结果。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通报工作进展。健全困难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各镇(场)、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发现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找准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职权范围内能够解决的,由主办单位负责协调解决;需县政府或有关部门出面协调的,主办单位要第一时间提出工作方案,向县政府请示,确保工作不间断推进落实。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程序提请问责,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宣传。各镇(场)、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工作重点和有关措施;宣传部门要加强公益宣传和舆论引导,努力形成人人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要及时报道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既要宣传好人好事和新面貌、新景观,又要曝光“脏乱差”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行社会义工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卫生洁净行动;有关部门要扎实推进示范点建设,要打造3个以上镇(街)、10个以上村(居委)示范点,树立标杆,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四)资金保障。各镇(场)、各有关部门要努力拓宽筹资渠道,综合灵活运用各项资金和补助,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经费投入,其中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建设和经营。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按照《梅州市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市级财政资金奖补方案》的要求,把财政奖补经费用到实处,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有关人居环境观摩学习心得体会总结三

x社区的居民朋友:

用双手美化家园,用行动创造洁净,是每个居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是文明社区的首要条件,也是全体居民的切身需求。我们生活在双圆西社区, 双圆西社区就是我们的家。为了让我们的社区更加干净整洁,就要全民动手,人人参与,清洁社区,消除卫生死角,齐心协力创造一个整洁、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在此,双圆西社区向居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清洁双圆西社区,从我做起。建设优美、整洁、靓丽的社区环境,是每个居民共同的期望和责任。广大居民应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到全民卫生大清扫活动中去,主动规范楼道内堆放的杂物,清理居民住宅区、绿地等处的积存垃圾、随手清理小区内的“牛皮癣”小广告。居民朋友们要切实发挥自身积极性和热情,动员家庭成员自觉参与到各类清洁环境活动中来,逐步掀起“人人动手、清洁双圆西”的公益服务热潮。以自身的行动影响、带动更多的居民投身“清洁双圆西”的活动中去,为共同建设美好洁净的家园添砖加瓦。

二、遵守公德,摒弃乱吐乱扔陋习。

让我们时刻以文明居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遵守公德,爱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随车乱扔纸屑、不乱扔杂物、不乱倒垃圾……只有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爱护环卫工人劳动成果,携手共建清洁美丽的家园,才能从源头上杜绝脏乱差现象。

三、积极行动,全民参与。广大居民要积极投身到“清洁双圆西”活动中来,自觉树立“清洁双圆西,人人有责”的意识。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全民卫生大清扫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创造清洁、靓丽的城市环境。

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用我们的双手去清洁家园、美化家园,用我们的辛勤和汗水让双圆西的地更净、家更美,为打造更加清洁、更加靓丽的生活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倡议人:

时间:x年xx月xx日

有关人居环境观摩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明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四)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

(五)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

(六)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带领农民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三)提高农村文明健康意识。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组织作用,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四、强化政策支持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三)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组织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分类分级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开展典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选派规划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组织开展企业与县、乡、村对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需求。

五、扎实有序推进

(一)编制实施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或修订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省级实施方案要明确本地区目标任务、责任部门、资金筹措方案、农民群众参与机制、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等内容。特别是要对照本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和六大重点任务,以县(市、区、旗)为单位,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扎实开展整治行动前期准备,做好引导群众、建立机制、筹措资金等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则上要在20xx年3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或修订工作,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核。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并将实施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建设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作为督导评估和安排中央投资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典型示范。各地区要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践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整治技术、方法,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各地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成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旗),加强经验总结交流,推动整体提升。

(三)稳步推进整治任务。根据典型示范地区整治进展情况,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中央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和督导,确保整治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在方法技术可行、体制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财力和工作实际,扩展治理领域,加快整治进度,提升治理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中央部署、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做好监督考核。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市地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地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加强考核验收督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以本地区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相关市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级实施方案及明确的目标任务,定期组织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通报省级政府,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中央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强化激励机制,评估督察结果要与中央支持政策直接挂钩。

(三)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各地区要区分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研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立法工作,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条例、乡村清洁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有关人居环境观摩学习心得体会总结五

关于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建设最佳人居环境的议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环保立市方针不动摇,加大对环境的整治和环保的执法力度,使我市城乡环境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环保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环保问题仍然突出,环保形势仍然严峻。突出表现有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1、工业污染问题。①武夷新区暨仙店工业园区靠景区太近,不利于景区环保,有碍旅游观瞻。园区内有21家工业企业使用的工业锅炉,主要燃料以竹木下脚料和煤为主,其除尘、脱硫设施及工艺技术不完善,烟尘排放达不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3271—20xx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指标要求,烟尘浓度、so2浓度排放超标。②武夷新区内的污水排放及处理系统不健全,污水排放问题已成为下游区域饮用水安全的隐患。③洋庄工业园区未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也未经过环保审批,且处于市区居民饮用水源的上游,关系到市区居民的饮水安全。园区内的竹木加工企业,使用苯酚、甲醛、甘油等化工辅助原料极易造成对空气、水源的污染。④五夫钼矿、铅锌矿均为洞采方式,大量的废渣于矿山洞口堆放,遇雨天易造成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两矿山均未建设废水重复利用的设施,排放的废水进入溪流后,造成澄溪村河流中的重金属铅浓度超标。

2、河流河床遭污染破坏问题。①西溪、东溪、崇阳溪流域沿线倾倒弃土、生活垃圾及污水直接排放,造成对河流的污染,尤其是对饮用水源的污染。②九曲溪上游两侧大量旅游餐饮设施,所排放的餐饮废弃物、污水造成对九曲溪的污染。③三菇度假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开发,已使该饮用水源存在污染隐患。④自然保护区和九曲溪上游采砂取石、毁林开荒等破坏生态景观的行为仍有发生。⑤市境内各流域砂石开采无序,河床遭受破坏的问题比较突出。如发生的星村马兰洲违法取砂事件,就严重影响九曲溪的生态安全。

3、阔叶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阔叶林的生态效益远强于针叶林,据有关研究表明,仅两者间的水源涵养功效比为7:3。抓好阔叶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市阔叶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比较严峻。①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柴与阔叶林资源保护的矛盾突出。全市有3.5万户农户,据市林业部门测算,平均每户每年需烧柴5—6吨,每年农村群众生活用柴需消耗15万吨以上的薪材,加上烤烟、茶叶制作加工等生产性消耗,全市每年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材消耗森林资源20万立方米以上,按一般林木蓄积量6米3/亩折算,相当于每年砍伐3万亩青山。大部分薪材都是砍伐阔叶树幼林。②大量天然阔叶林是商品林,无法限制采伐,难以有效保护。全市现有商品天然阔叶林32.95万亩,占全市天然阔叶林面积的44.84%,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0.62%。其中西溪、东溪、梅溪、九曲溪、黄柏溪等五大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区内共有商品天然阔叶林20.81万亩。这些商品天然阔叶林没有进入生态林保护范围,按照林改政策,均已分到农户手中,现阶段没有有效手段能够限制采伐,从而难以有效保护。尤其是五大水源涵养区内的商品天然阔叶林占全市商品天然阔叶林的63.16%,占全市天然阔叶林的28.35%,若被采伐,则将严重影响我市水源的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的安全。③木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影响阔叶林资源的保护。全市现有阔叶树木材加工企业逾20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家,每年消耗阔叶树原木1万多立方米,绝大部分为我市采伐提供。这些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客观上对我市阔叶林资源造成危害。而且大量木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消耗森林资源,客观助推了盗砍滥伐现象发生。全市每年都有几十起偷盗乱伐木材案子发生,且盗伐重点多为生态林和国有商品林,不利于我市生态环境的保护。④阔叶林与针叶林、竹林、茶山呈现“此消彼长”状况。阔叶林的营造成本、成材期大都比针叶林、竹林长,直接经济效益比茶山、竹山低,致使阔叶林砍伐后大量改种为针叶林、茶山或抚育竹林,从而呈现“此消彼长”的不良状况,不利于水源涵养、保持水土,造成生态劣化。目前全市纯天然阔叶林资源面积仅存73.4万亩,仅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24.53%。

4、城乡环境卫生问题。①市区、度假区环境脏、乱、差现象比比皆是:垃圾、违规广告、乱涂乱画、乱张贴现象随处可见,流动小吃、烧烤摊点到处乌烟臭气,各居住小区内的小餐馆、小加工作坊的噪声、油烟、有毒气体污染现象普遍存在,各农贸市场家禽经营户活禽宰杀使用沥青、松香脱毛情况仍有发生。②市区排污管网系统建设不完善,遇雨天市区内雨水、污水到处横流。③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更差。畜禽粪便、污水、生活垃圾随处都是。农村卫生保洁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卫生保洁工作落后。

5、医疗废弃物处置问题。据统计,全市共有20所市、乡医院,全年年均医疗垃圾产生量为142吨(不含个私医疗诊所)。医疗垃圾每天都在不断产生,但目前我市的医疗垃圾暨医疗废弃物没有集中处置的设施,致使我市目前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如同生活垃圾的处置,尤其是个私医疗诊所更是如此,存在着污染环境问题。

6、机砖厂破坏生态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市仍有取土烧砖的机砖厂13家,其中武夷大道武夷魂段附近有3家,花崇线崩埂段附近有3家。这些机砖厂都是铲除山体、土表植被来取土烧砖,造成了对山体生态和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而且造成水土流失。尤其是大量使用阔叶树薪材来烧砖,造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上述六个方面共18个具体问题的存在,客观反映出我市环保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围绕建设最佳人居环境的目标,全力强化环保立市的观念,下大力气切实解决好我市环保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我市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水平。为此,建议:

一、强化环保硬约束,落实环保硬责任。抓环保,关键是抓领导责任的到位,对各级领导的环保责任制,要实行硬约束,硬责任的要求。(一)要做到“四个非常”。即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落实环保责任制的要求,要做到“非常清醒、非常认真、非常严格、非常负责”;(二)要严格实行“三个一律”。即没有经过环评的企业一律不得开工,没有通过环保验收的企业一律不得投产,污染治理没有达标的企业一律关闭;(三)要强化宣传。要广泛宣传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生命线的重要意义,努力在我市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环保舆论氛围,使人人讲环保,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成为我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二、抓整治工业污染,建设生态工业园。(一)要对仙店武夷新区内21家工业企业使用的不达标锅炉,实行严格的限期整改,使其烟尘、so2排放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若整改后,仍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必须责令停产整顿;对新入园的企业必须严格环保配套设施建设的要求,污染物排放必须达标后才能投产;对园区内的污水排放及处理系统要进行完善,使污水排放达到安全的标准要求。(二)对工业项目在投产前,要进行严格的环评和环保审批。投产后,要进行定期的烟尘、排污监测。对排污、除尘不达标的企业,必须责令停产整改,严控污染水源、土壤、大气问题的发生。对洋庄工业园区新入园的企业,要从严环保审批,确保下游饮用水源的安全。(三)要对五夫钼矿、铅锌矿加强环保监督。督促限期建设好废水重复利用的设施,确保废水排放达标;对上西坑钼矿要监测落实相应的环保治理设施,对尚未进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的叶坑铅锌多金属矿,要督促其限期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四)要抓好工业园区的绿化美化工程的实施,大力植树种草,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尤其是要种大树、丛竹,形成生态屏障。(五)要责令关闭取土烧砖的机砖厂,并进行植被恢复。尤其是对武夷大道、花崇线等主干公路沿线附近的机砖厂,要作为重点整治的对象,必须在更短期限内关闭,并进行更高要求的土地植被恢复,以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三、抓整治河流污染,强化河道的管理。(一)加大对水源污染的防治和执法的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三菇度假区饮用水源取水口要尽快重新选址、搬迁。要重视加强城市备用饮用水源的保护,确保我市具备安全优质的饮用水源体系;(二)要启动“拯救母亲河”工程,全面整治崇阳溪流域沿线污染问题。具体实施好“四大整治工程”即:实施好沿河卫生环境治理工程,禁止居民生活垃圾及粪便排放入河;实施好沿河两岸建设项目整治工程,清理沿河两岸私建滥盖与取土弃土的行为;实施好崇阳溪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确保源头生态安全;实施好企业“三废”达标排放工程,对企业非环保行为绝不姑息纵容,严格限制景区、度假区周边地区,特别是市区上游工业的发展,控制好工业污染的发生;(三)要对市境内各流域沿线倾倒弃土、生活垃圾及污水直接排放的问题,组织进行整治,控制对河流污染行为的发生,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尤其是对九曲溪上游两侧大量旅游餐饮设施造成污染问题,要组织进行有效的治理整顿,确保九曲溪水质的安全。同时要抓好各流域的水源、生态保护工作,实现建设山清水秀的环境目标。(四)要强化对河道的管理和整治。对任何河段的砂石开采,都必须事先通过科学论证与环境评估,实行有效的环保约束。开采后应进行清场,恢复观瞻及防止河道梗阻等隐患发生。对非法开采的要坚决查处;对已发证开采但危害、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要收回开采权;对开采不规范的要监督纠正。

四、抓整治环境卫生,促城乡环境改善。(一)要加强城市各社区环境脏、乱、差的整治力度。对严重污染居住环境的小餐馆、小加工作坊及流动小吃、烧烤摊点,必须关闭、取缔;对城市噪声、烟尘污染及随处丢垃圾、乱涂乱画、乱张贴的行为,必须强化整治,严厉打击,并落实有效管理的措施。(二)要健全城市公共卫生设施保障体系。对城市社区卫生设施的建设,要加大投入,逐步配套完善卫生保洁设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城市社区卫生保洁工作机制。(三)要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池项目、农村改厕项目、农村自来水项目建设的力度和覆盖面,抓好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体制。(四)要抓好医疗废弃物的集中处置,严控医疗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五、保护阔叶林资源,发展阔叶林资源。阔叶林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必须把保护和发展阔叶林资源摆上重要位置来抓。(一)要发展农村新能源,减少农民对薪材的需求,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用柴与阔叶林资源保护的矛盾问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利用政策、科技和经济措施,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薪材改革工作,推广使用沼气、煤炭、电能等能源来替代薪材,最大限度减少薪材的消耗,从而减少农民生产、生活用柴对阔叶林资源的破坏。(二)严格实行林地阔叶树禁伐政策。严格执行好除竹林抚育可适当择伐胸径60公分以下的散生阔叶树外,其他林地阔叶树全部禁伐,且胸径60公分以上的任何天然阔叶树不准采伐的政策,切实做到政策管死。同时,严禁企业收购我市此类阔叶树木材。(三)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好现有32.95万亩商品天然阔叶林的保护,与农民群众的利益矛盾问题,重点解决好五大水源涵养区的商品天然阔叶林保护问题。探索建立我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受益者合理承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补偿基金可来源于:上级财政的生态建设补助资金,以森林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景点门票收入中提取的资金、从利用水资源的水费、发电收入中的电费提取的资金,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等。(四)不再审批新的阔叶树木材加工企业,减少企业对阔叶树木材的消耗量。对现有的阔叶树木材加工企业,应以外地购进原料为主。(五)加大阔叶树造林的力度,加快发展阔叶林资源。在每年的植树造林工作中,都要有计划、有要求地安排和实施较大规模的阔叶树造林任务,以此加快促进发展阔叶林资源。(六)严厉打击盗砍滥伐,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对盗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公、检、法部门要有效协调配合,从重、从快、从严打击,有效遏制人为破坏森林资源问题的发生。

有关人居环境观摩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六

根据《xx市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20xx-20xx年)》文件要求,我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为指导方针,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行动目标,以“五大专项行动”为主攻方向,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现将我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县级负责、乡镇主抓、村为主体的工作原则,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程序下发了《xx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务委办通〔20xx〕xx号)、《xx自治县20xx年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实施方案》(x农领办发〔20xx〕xx号)、《xx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方案》(x农领办发〔20xx〕xx号)、《xx自治县20xx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x农发〔20xx〕39号)、《xx自治县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x农发〔20xx〕45号)等文件。

(二)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助推人居环境整治。根据《x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x市农领办发〔20xx〕xx号)和《关于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x农人居通〔20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助推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重大民俗活动期间,严格遵照行动内容,紧扣行动主题,紧盯行动目标,开展以村庄“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整治活动,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加大宣传,积极动员,营造人人参与行动的活跃氛围。通过召开群众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动员鼓励党员干部、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参与村庄清洁行动中。三是持续开展卫生评比。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我县开展了卫生评比行动,取得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的良好效果,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持续开展卫生评比,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率,在群众间形成一种相互激励作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三)大力实施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专项行动。按照“全方位覆盖、彻底性革命”的基本思路,通过政策引导、部门联动、标准规范、分类指导、调度考核等方式,我县大力实施“厕所革命”专项行动。截止目前,我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25511户,超额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当前已全部投入使用;20xx年全县计划新建改造村级公共卫生所厕40座,目前已投入使用25座,完成比例为62。5%。

(四)大力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我县主要从大力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治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农膜回收利用、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节水农业等几个方面重点内容,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生态畜牧业和低碳循环农业;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如期打赢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五)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构建长效机制。部分村(居)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按照“村里事、村民定、村民管”的做法,发挥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民参与的主体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已设立保洁员岗位,专人进行垃圾的清理、公路养护、农村公共厕所的管护等;逐步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县各地积极响应,强化思想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行动当中。但是不少群众思想意识没有转变过来,主人翁意识较差,维护村庄公共环境卫生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公共卫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清洁指挥长”责任制未有效开展,未充分利用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垃圾转运设施不足。日常生活中,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中的“罪魁祸首”就是各种生产生活垃圾。农村对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又是相对薄弱的环节,部分村(居)没有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垃圾桶、垃圾池、垃圾集中存放点),没有固定的转运模式,更多还是依靠于焚烧、填埋等模式;没有固定的环卫保洁队伍,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措施,垃圾转运遇到很大的阻碍。

(三)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人居环境整治,由于一些基本的设施设备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完整,在行动中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前期脱贫攻坚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资金分配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各地方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上面存在着不平衡。

(四)长效机制建立还需进一步加强。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乡村环境卫生日趋变好。但是,人居环境的卫生是一项长久的民生事件,需要建立长效的公共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需进一步的加强“清洁指挥长”的能动作用,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让村庄能够常年的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有效提升乡村村容村貌,让农民群众主动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拥有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

(一)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坚持县级主抓,乡镇落实责任机制,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要切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指挥,形成“清洁指挥长”责任制,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多方力量参与,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农民群众自己事自己干的行动自觉,全力推进我县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和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居住环境不讲究、生活卫生不注意等陋习根深蒂固。农村人居环境不仅仅是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更是对农村落后陋习改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先导工程来抓,充分利用村民代表、党员会议、悬挂标语、发放小册子、知识讲座、宣传栏等有效载体,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参与者、践行者、受益者。

(三)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县级财政增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

项资金,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将资金用活用好、算好帐,将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有力的后盾保障,扎实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进一步加强部门沟通和协作。部门之间沟通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要增加沟通与协作,构成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把工作做好。各部门需要进一步的协调配合,紧紧围绕行动目标,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努力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有关人居环境观摩学习心得体会总结七

自“四治六化”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以来,xxx立足实际,紧紧围绕集中整治的总体目标,认真对照整治要求、细化整治内容、明确整治范围、严格整治标准、跟踪督查考核、走实步骤节点,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了领导带头、干部驻村、人人参与、村村争先的良好氛围,全力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着力打造“四美两宜”的人居新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思想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县上动员会召开后,我们迅速行动,立即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全镇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细化具体工作举措,认真排查摸底,分解工作任务,制定整治标准,明确整治重点,严格把握时间节点,从严狠抓落实。要求全镇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务必高度重视,行动上务必见真碰硬,全力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二是传导压力,靠实工作责任。先后多次召开“两委”干部整治工作推进会和进展情况汇报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整治措施。分三次对6个行动缓慢、整治效果不明显的村主干进行约谈,强化压力传导。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捆绑式”制度,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负责,定村庄、定路段、定标准、定时限,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镇村干部全部深入一线,带头参与整治,不等不靠不推诿,使狠劲、动真格、下苦功,形成了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力确保了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顺利推进。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先后印发了维护环境卫生倡议书10000多份,制作布幅标语40多条,书写永久性标语150条,每村悬挂5-10条环境整治宣传条幅,每户一张环境整治宣传单,对沿主干路的乱搭乱建经营户下发取缔通知书129份,采取每天各村广播宣传的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等平台,广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报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态,并通过宣传车进行集中宣传,营造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二是通过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行动,以实际行动进行宣传。镇党委政府把这次行动同“三问四比”大讨论大竞赛活动相结合,同“五城同创”相结合,同脱贫攻坚相结合,组织机关党员干部40余人,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分三个突击队,深入六个重点村与干部群众共同参加整治工作,清除“五堆”1500余处,转运陈年垃圾200余方,达到创造美好环境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效果;三是制作了xxx“四治六化”城乡环境整治宣传记录片,对各村好的典型、经验进行宣传,对差的村进行曝光,并组织全体镇村干部进行观看,达到好的村继续提升标准,差的村继续改进;四是加大对“脏乱差”现象和违法占地、乱堆乱排乱放等不良行为的曝光力度,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文明环保意识,营造了镇村互动、上下联动、干群共建共管共治共护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氛围。

(三)突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

以“整治三条主干公路,提升一条主街道,树立十个示范村”为目标,一是坚持以治“脏”为重点。全面清除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彻底清理大街小巷“五堆”,实行“户分类——村收集——村清运——村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设多处垃圾填埋场,实施定点收集、定点倾倒、定时清运、集中处理。截至目前,动员干部群众12000人次,其中党员干部3080人次,转运陈年垃圾31900方,整治大街小巷“五堆”23100处。二是坚持以治“乱”为重点。以“五无一美”为整治要点,组织镇城建办、安监办、派出所、食药所、国土所40人执法大队,对所有涉及到乱搭乱建的区域采取联合执法,彻底拆除乱搭乱建96处、规范治理镇区沿路商店82处。对全镇76家果品收购市场进行规范化整治。三是坚持以治“破”为重点。对农村残墙断壁、废弃院落、农村危房、主干街道、公共场所、路面墙面进行全面修缮整理、清洗,共拆除修整64处,修缮整治路面墙面46处。加强对古村落,历史建筑的修复保护。全镇20个村墙面刷白48000平米,重点示范村实施文化上墙2000余平米,其中秦家庄、南阳城完成文化上墙450平米,南辛庄、马家庄村实施文化版面上墙82块,刷写固定标语15条,全镇营造良好环境整治的氛围初步形成。四是坚持以治“污”为重点。重点整治农村污水横流问题,加大村内排水设施建设,对3个村主街道排水渠、6个村池塘进行整修。五是坚持以治“差”为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差、公共服务差问题,争取项目资金,全镇20个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1件(涉及道路硬化、墙面美化、修复排水沟等)。六是坚持以保证“绿”为重点。超前规划了村庄绿化工作,在通村路、沿沟、沿河及村头巷边、房前屋后、田间道路植树造林,见缝插绿,新建3个小游园,完成8个园林村的提档升级和3.2公里的通道绿化工作。七是继续实施以治垃圾、治柴堆为主的冬季行动。全镇20个村新一届两委干部带领党员群众掀起新一轮整治高潮,同时结合环保工作实行了包片领导包主要路段、村干部包主要街道、党员包户的机制,发动党员干部1500余人,动用机械80余台次,清理垃圾、柴堆1200余方,有力巩固前期整治成果。八是坚持以长效机制运行为重点。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全镇20个村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长效运行机制,切实巩固整治的成果。同时各村成立了领导机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并完善了《保洁员管理制度》、《垃圾清运制度》、《环境卫生监督员制度》和《奖惩制度》等相关制度,真正做到了抓早、抓常、抓出实效。引导桃果种植户合理堆放定点堆积。

(四)强化督导,时时跟进

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督导检查力度,各包村干部全部下乡监督和支持所包村的环境整治工作。镇行动领导组对全镇20个村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实行不间断督查,建立督查台账,跟踪问题整改,对整治行动迟缓、工作推进不力的干部,进行逐级约谈督办、通报批评问责。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直接与农村环境卫生经费和主干绩效工资挂钩。

目前,虽然我们的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一是各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制度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各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境卫生整治配套资金严重短缺;三是各村垃圾倾倒点规划不合理;四是沿主干路柴堆等堆放不够规范等现象。

20xx年,我镇将继续深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抓重点,攻难点,按照市委“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基地一名城”的战略目标,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示范样板美丽乡村。

一是继续强化教育、宣传和引导,努力提升农民素质。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生活品味,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落后、陈旧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确保农民既用心参与活动,又享受劳动成果,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继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要坚持把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完善各项整治规划,完善村规民约。要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奖惩措施,执行落实好已经建立的卫生打扫、垃圾清运、全天保洁、门前三包等机制,绝不能“一阵风”,让制度成为摆设。

三是继续强化工作措施,做到四个结合。继续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分步实施;同脱贫攻坚相结合,以市委刘书记提出的“四好”为目标,联合帮扶单位进行结对帮扶,提升贫困户家庭环境;同农村卫生家庭创建相结合,以庭院内外“三包六净”为抓手,联合团委、妇联、计生等部门,签订“三包六净”责任书,使卫生家庭创建全覆盖;同乡镇河长制相结合,全镇8个沿河村河长要加大巡河力度,解决沿河垃圾、河道垃圾及沿河企业的乱倒乱排现象,规范河道治理,不断推进全镇的面貌更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继续强化督查问责,巩固成果。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要增加检查次数,扩大检查覆盖面。将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进行典型宣传,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公开曝光,让先进有光有彩,让后进无地自容。同时要将督查结果、工作成效与下拨专项资金、干部考核紧密挂钩,年底对此项工作进行评比。真正通过强有力的督查考核,推动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达到预期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