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汇总11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2 22:46:31    小编:ZTFB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汇总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汇总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2:46:31 |
  • ZTFB |
  • 11页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自己的成果和收获。7.要写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我们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确度。小编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相信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劳动让我们更强健、更坚韧、更勤劳,让我们更加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加倍珍惜别人的成……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同时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体会了劳动的真正意义。劳动创造最光荣,期待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在一堂堂劳动课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学创融通,让劳动教育在成长的“土壤”里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开展新时代劳动课程的里程碑事件,教师要精准把握各部分的关键点,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新课标,不断修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达成各学段的劳动素养要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加强劳动教育,进一步理解教育内涵。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之一一、以德育为主题,树立健康的劳动观。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代的习惯。“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爱劳动、懂感恩、重节俭、勤奋斗、讲团结、乐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胸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就定能在未来教育中,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将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我想,新课标的研制是为了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提出了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仅要求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习惯与品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更是体现了劳动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新课标提出了学段课程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体现了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比如,在烹饪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

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

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3。新课标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避免了之前将劳动教育仅仅认为是上课的问题。新课标强化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技能和知识,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我们深信,只有通过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近期通过认真研读和学习,浅谈几点个人的'收获和思考。

一、把握“新定位”

当前,很多中小学生包括部分大学生、甚至90后都存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识”的现状,究其原因,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是基于学校、围绕书本进行学习的,以看听学习居多,脱离实际劳动,缺乏生产生活知识。本次课改,劳动课程的独立设置,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起点,提升了劳动教育新的高度,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无疑具有革新劳动观念、顺应时代变化的重要意义。在劳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牢牢把握“新定位”,明确指导思想以及课程性质,即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落实“新目标”

新课标中提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由此可见,我们要落实的劳动课程的“新目标”,是从劳动观念到劳动能力到劳动习惯和品质,再到劳动精神,体现的是层层递进式的目标结构。

新课标发布以后,在网络上引起各种话题热议。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做饭、洗衣服、清洁等家居劳动,但是劳动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家庭劳动,培养的也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劳动能力,而是通过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形式丰富的劳动内容,由浅入深逐步落实“新目标”。例如,课程内容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也可以注重从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工农业生产劳动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另外,新课标还根据学生年级制定了学段目标,助力劳动课程教学科学规范的实施。

三、研究“新教学”

新课标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实施“新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群,设置教学内容与结构;也可以依托城市文化以及学校特色,研究开发新的劳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开展项目化教学、跨学科教学,尝试从单一学科中跳脱出来,使劳动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育中,真正实现“五育融合”的目标。

四、探索“新评价”

现阶段,纸笔考试仍是主要评价方式。对于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劳动课程来说,仅纸笔考试进行评价是不够完善的。新课标明确提到,劳动课程评价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注重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因此,新的劳动课程,需要“新评价”,即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优化细化出多方面的评价指标,全面客观的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过程表现”加“任务达成”,加强对实际劳动技能的考核以及对劳动观念、能力、习惯、精神等方面的追踪检测,体现出多元化综合评价的方式,发挥评价在劳动教育过程的关键驱动作用,有效地指导劳动教育向前发展。

9月份新课程实施在即,但是也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上海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的实施有无进一步的指导意见;是否会发布统编教材或是统一的课程结构设置;劳技中心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实施中的定位与作用;劳动技术课程与劳动课程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劳动课程教师的师资培训等等,都是下一步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当前,在疫情期间,也充分体现出劳动教育推进的迫切和重要意义。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汇聚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合力,相信在共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面落实双减任务的背景下,劳动教育一定会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亮点。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通过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结合周菊芳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内容,我对劳动课程标准有了更好的理解,对劳动课程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所说“劳动即教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它与德、智、体、美育环环紧扣,相辅相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树德。

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联系非常紧密,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在开展道德教育。

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的核心仍是智育的培养,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于此目标,学校减少了或甚至没有劳动教育的安排。在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劳动视为孩子的额外负担,极少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些做法导致孩子丢失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劳动也被等同于值日扫地,缺乏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在家长和教师眼中,劳动教育被视为了智育的阻碍,所以我们所培养的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除了学习,没有劳动技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依赖别人。所以,学校需开设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深化德育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的劳动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成就感,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劳动中培养合作共享的精神,在劳动中形成助人为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这些都是当今学生最需要的道德品质。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能端正学生的“三观”,提高社会公德,学会责任担当,学会合作和助人,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砺,且有助于解决当下德育虚化问题。

二、劳动增智。

劳动教育和智育都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强盛,而且有益于人身体、思想和社会的发展。由于体制的增强,学习起来可以“振竦精神,使心常灵活”。所以说,劳动可以“练智”“达才”,发展人的智力。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智力特点,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设置了由若干个项目组成任务群的同时,也明确了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杜绝了让劳动课成为学生简单动动手、动动脚和放松身体、减轻学习压力的天堂的现象,明确了智育与劳动共生共长的原有之意。无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动,都是智力性与创造性的,它们虽然需要身体的参与,但远比此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在智力的指导下进行的,并自始至终贯穿着智力活动。一项劳动任务的出色完成,要求学生在实干的同时,学会巧干,开动脑筋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用更少的时间,将任务完成的更好。手脑并用,有效开展劳动,从而达到劳动成果和思维改进双丰收。

三、劳动强体。

新时代教育,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基础之上,人们更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以劳强体,以体促劳”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逐渐相互融合,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就劳动教育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自带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劳动既改变了生活环境等因素,又锻炼了身体。

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体能和发育的特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为每个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劳动课程。比如1~2年级的学生身高和体重会有明显的增长,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能出现剧烈运动和高负荷劳动,所以他们的劳动课程是完成简单的个人物品清理,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起到持续教育的效果,劳动课程贯穿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平均每周的一节劳动教育课,也是体育课后的有益补充。

四、劳动育美。

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和美育是构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和美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二者融合遵循“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关系。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不扫房子,何必扫世界”“扫世界,何必扫房子”。

东汉有个年轻人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一天,他的朋友秦雪来访,看到他一个人住的医院脏乱不堪,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做个好孩子,等着客人呢?”他回答说:“君子要横扫天下,相安无事?”秦雪马上问:“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陈帆无言以对。

有一件事让我推自己的时候很惭愧。大学生涯第一次,我的舍友和班上几个男同学被分配去打扫男生公寓。我的楼管叔叔让我们女生拖楼道擦扶手,让男生打扫厕所。第一天,还好好的。我小心翼翼的扫了楼道,然后又拖了一遍,但是用了两个小时。下午去的时候,楼管叔叔说拖楼道的方法不对,拖把没擦干净,拖一层楼拖把至少要洗四五遍。他还说我们早上只洗了一次,整个楼道都被拖的乱七八糟。听了舅舅的话,我不敢再偷懒了。反而去洗了几次拖把。因为打扫的过程越来越熟练,到了第三天,我只想早点打扫完回宿舍,就在两层楼中间的楼梯上偷懒,没有拖着。我本想存点侥幸逃走,却被舅舅找到了。他问我是不是没打扫。我支支吾吾的说好像打扫过,他却把我拉到下一层让我看。果然拖的干干净净,没有拖的地方有一层浮土,被踩过的脚印清晰可见。我羞愧难当,赶紧又一本正经地扯开了。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点都不敢大意,也不敢心存侥幸。在家里,我几乎不做家务。我的父母经常谈论我,但我从不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通过那次慈善工作,我明显感觉自己比别人差很多,迟钝。

不要说,态度不端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在第二次公益工作中,我端正了态度,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也帮助了其他同学。楼管阿姨连连夸我,说我一看就经常做家务。听到这个我很难过。如果我姑姑知道我上次犯的错误,她还会这么夸我吗?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为自己的第一次公益工作感到羞耻,但幸运的是我的不文明行为被制止了。

老师从小就教导我们:“劳动最光荣。”以前不把劳动当回事。即使工作了,也是被动的,态度极其不端正。通过两次公益劳动,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亲身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在我第一次从事公益工作期间,舅舅严谨的态度让我改正了错误,正确认识了自己。学校有意识地让我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抵制了我轻视劳动的思想,纠正了我对敷衍了事的态度和懒惰的坏习惯,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也培养了我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陶冶了我的情操,增强了我的社会劳动能力。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端正态度,发现错误及时改正。我将永远热爱劳动!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准确理解劳动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劳动课程的研发力,推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14日,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举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讨会。会议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主持,全体教师参与。

体育安防法制教研组组长庞丽瑜老师作《劳动研学周设想》主题发言,她提出了以劳动为主线,通过梳理校内课程、整合校外资源,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研学周设计和思考。

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对四位教师的精彩发言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把握好教育的“高度”,追求教育的“深度”,提升教育的“温度”,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将不断践行“立德启智,实践育人”办学理念,实施“洋”到底、“土”到家的办学特色,紧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研教学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艰辛,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教育工作者通常会将教育心得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自此,劳动课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大家或许已经从各种网络热搜、热点app等渠道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了,尤其前段时间“中小学生新增烹饪课程”这一事件更成了网络热度词条、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大家长积极探讨。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家长对此持认同观点,但也有少数家长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是个注重成绩的国家、增加劳动课的比重会占用自己孩子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更是对提分增分起到消极影响。

借此机会,在这里我想呼吁所有家长朋友们以及关注国家教育的热心网友们,现在的教育已经不似从前,高考改革也都在提倡多元化升学,此后也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现在的找工作也不似从前,不是只根据漂亮的学历学识招聘、也很关注孩子的技能表现、素质品行与兴趣爱好等不同维度。如果你还是只专注分数与应试考试,而不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孩子将来可能要吃大亏了。

至于什么才是新改革的劳动课、究竟又“改”在哪里?想必大家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吧!接下来,我这就和大家说个明白。

新版课程标准将劳动课划分成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这三大模块,下设10个不同的任务群,分别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为学生快速适应、走向社会生活铺路。涉及“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方面,更是有“现代服务业劳动”、“工艺劳动与志愿服务”;并按照不同年龄将这十类课程内容分为4个学段。在这套详细全面、因地制宜的课程安排下,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相当完整的劳动教育技能的培养。

在各个学段里,学生既能学会家常便饭、收拾房间等基础技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树立起自身的家庭责任与担当;也能通过亲自参与农业工业生产,尽早形成劳动活动概念,进而确立起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并砥砺前行。

如果各地中小学校能依照标准将课程规划落地,这无疑是祖国下一代的幸运。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初心不改,在坚持应试目标之外,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实践园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劳动课教师指导有了一些体会。

从20_版《指导纲要》和2022版《课程标准》的对比中能够发现,2022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的方面,有三处增加、三处变化和三处删除。

首先,删除的内容,分别是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而这三部分的内容是为结果的呈现做准备的,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总结方式能够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在2022版《课程标准》中删除了这三部分的内容,说明在《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对学生劳动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不能只着眼于学生最后作品的完成度,教学策略不局限于一般的流程指导。

其次,新增的内容,分别是在情境创设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其目的是保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境性,开放性。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其目的是获得家长的理解和知情同意,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在准备阶段对劳动场域的指导。其目的是事先做好劳动场所,工具设备等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准备。这三部分新增内容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新增的内容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再次,变化的内容,能够看出20_版《指导纲要》更加关注的是老师对活动过程的指导,指向的是活动及活动的有效达成。2022版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师指导。以人为本是以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用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活动结果。而是关注和觉察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愉悦平和积极稳定的人格。

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中的表现特征是什么呢?以七彩染坊为例。劳动观念,积极愉快的参加劳动。劳动能力,掌握制作植物染料的方法和技巧,染布捆扎正确,染色图案美观大方。劳动习惯和品质是认真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将锅和其他工具清理干净,保持厨房整洁。劳动精神的体现是染色失败也不退缩,分析原因继续尝试,直至做出高质量的作品。

劳动课是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劳动素养的培养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通过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结合周菊芳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内容,我对劳动课程标准有了更好的理解,对劳动课程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所说“劳动即教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它与德、智、体、美育环环紧扣,相辅相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树德。

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联系非常紧密,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在开展道德教育。

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的核心仍是智育的培养,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于此目标,学校减少了或甚至没有劳动教育的安排。在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劳动视为孩子的额外负担,极少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些做法导致孩子丢失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劳动也被等同于值日扫地,缺乏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在家长和教师眼中,劳动教育被视为了智育的阻碍,所以我们所培养的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除了学习,没有劳动技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依赖别人。所以,学校需开设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深化德育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的劳动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成就感,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劳动中培养合作共享的精神,在劳动中形成助人为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这些都是当今学生最需要的道德品质。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能端正学生的“三观”,提高社会公德,学会责任担当,学会合作和助人,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砺,且有助于解决当下德育虚化问题。

二、劳动增智。

劳动教育和智育都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强盛,而且有益于人身体、思想和社会的发展。由于体制的增强,学习起来可以“振竦精神,使心常灵活”。所以说,劳动可以“练智”“达才”,发展人的智力。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智力特点,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设置了由若干个项目组成任务群的同时,也明确了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杜绝了让劳动课成为学生简单动动手、动动脚和放松身体、减轻学习压力的天堂的现象,明确了智育与劳动共生共长的原有之意。无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动,都是智力性与创造性的,它们虽然需要身体的参与,但远比此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在智力的指导下进行的,并自始至终贯穿着智力活动。一项劳动任务的出色完成,要求学生在实干的同时,学会巧干,开动脑筋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用更少的时间,将任务完成的更好。手脑并用,有效开展劳动,从而达到劳动成果和思维改进双丰收。

三、劳动强体。

新时代教育,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基础之上,人们更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以劳强体,以体促劳”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逐渐相互融合,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就劳动教育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自带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劳动既改变了生活环境等因素,又锻炼了身体。

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体能和发育的特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为每个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劳动课程。比如1~2年级的学生身高和体重会有明显的增长,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能出现剧烈运动和高负荷劳动,所以他们的劳动课程是完成简单的个人物品清理,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起到持续教育的效果,劳动课程贯穿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平均每周的一节劳动教育课,也是体育课后的有益补充。

四、劳动育美。

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和美育是构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和美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二者融合遵循“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关系。

放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内容,通过学习,获益良多。

今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了。新课程标准将劳动课程单独拎出来后,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才能使得课程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一方面是围绕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是学校为主导,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

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推荐了10个任务群。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这些劳动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在校学会劳动技巧后可回家进行实践操作。根据不同学段,每个任务群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任务群安排,开发劳动项目,形成校本化劳动清单。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劳动教育课程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近期通过认真研读和学习,浅谈几点个人的'收获和思考。

一、把握“新定位”

当前,很多中小学生包括部分大学生、甚至90后都存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识”的现状,究其原因,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是基于学校、围绕书本进行学习的,以看听学习居多,脱离实际劳动,缺乏生产生活知识。本次课改,劳动课程的独立设置,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起点,提升了劳动教育新的高度,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无疑具有革新劳动观念、顺应时代变化的重要意义。在劳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牢牢把握“新定位”,明确指导思想以及课程性质,即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落实“新目标”

新课标中提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由此可见,我们要落实的劳动课程的“新目标”,是从劳动观念到劳动能力到劳动习惯和品质,再到劳动精神,体现的是层层递进式的目标结构。

新课标发布以后,在网络上引起各种话题热议。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做饭、洗衣服、清洁等家居劳动,但是劳动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家庭劳动,培养的也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劳动能力,而是通过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形式丰富的劳动内容,由浅入深逐步落实“新目标”。例如,课程内容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也可以注重从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工农业生产劳动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另外,新课标还根据学生年级制定了学段目标,助力劳动课程教学科学规范的实施。

三、研究“新教学”

新课标中,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实施“新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群,设置教学内容与结构;也可以依托城市文化以及学校特色,研究开发新的劳动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或者开展项目化教学、跨学科教学,尝试从单一学科中跳脱出来,使劳动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育中,真正实现“五育融合”的目标。

四、探索“新评价”

现阶段,纸笔考试仍是主要评价方式。对于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劳动课程来说,仅纸笔考试进行评价是不够完善的。新课标明确提到,劳动课程评价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注重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因此,新的劳动课程,需要“新评价”,即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优化细化出多方面的评价指标,全面客观的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过程表现”加“任务达成”,加强对实际劳动技能的考核以及对劳动观念、能力、习惯、精神等方面的追踪检测,体现出多元化综合评价的方式,发挥评价在劳动教育过程的关键驱动作用,有效地指导劳动教育向前发展。

9月份新课程实施在即,但是也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上海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的实施有无进一步的指导意见;是否会发布统编教材或是统一的课程结构设置;劳技中心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实施中的定位与作用;劳动技术课程与劳动课程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劳动课程教师的师资培训等等,都是下一步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当前,在疫情期间,也充分体现出劳动教育推进的迫切和重要意义。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汇聚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合力,相信在共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面落实双减任务的背景下,劳动教育一定会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亮点。

参加了本次线上“劳动”新课标课程培训,让我更加提高了劳动的“地位”,并想在今后的教育课程中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孩子在劳动中理解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趣,摆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改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状态,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更多独立生活的能力。

通过本次的劳动新课标培训本人总结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

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理解要宽泛。

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习惯。如何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是我们每一个位教育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教育之中。

劳动方法的学习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掌握每项劳动的方法,使孩子会劳动、巧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凡是劳动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会劳累,这是当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样让孩子走出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再劳动的瓶颈,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长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劳动教育也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将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我想,新课标的研制是为了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提出了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仅要求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习惯与品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更是体现了劳动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新课标提出了学段课程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体现了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比如,在烹饪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

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

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3。新课标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避免了之前将劳动教育仅仅认为是上课的问题。新课标强化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技能和知识,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我们深信,只有通过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劳动让我们更强健、更坚韧、更勤劳,让我们更加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加倍珍惜别人的成……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同时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体会了劳动的真正意义。劳动创造最光荣,期待孩子们“做中学”“学中做”,在一堂堂劳动课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学创融通,让劳动教育在成长的“土壤”里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开展新时代劳动课程的里程碑事件,教师要精准把握各部分的关键点,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新课标,不断修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达成各学段的劳动素养要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加强劳动教育,进一步理解教育内涵。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之一一、以德育为主题,树立健康的劳动观。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代的习惯。“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切身感受美好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爱劳动、懂感恩、重节俭、勤奋斗、讲团结、乐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胸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就定能在未来教育中,将劳动教育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准确理解劳动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劳动课程的研发力,推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14日,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举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讨会。会议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主持,全体教师参与。

体育安防法制教研组组长庞丽瑜老师作《劳动研学周设想》主题发言,她提出了以劳动为主线,通过梳理校内课程、整合校外资源,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研学周设计和思考。

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对四位教师的精彩发言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把握好教育的“高度”,追求教育的“深度”,提升教育的“温度”,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将不断践行“立德启智,实践育人”办学理念,实施“洋”到底、“土”到家的办学特色,紧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研教学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艰辛,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年版)》,将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于20_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20_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那什么是劳动课程呢?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在20_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有关劳动科目的教学时间具体要求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可见,劳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重新将劳动课作为独立课程的意义就仅仅在于会做家务,会做菜吗?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年版)》中提到,在5-6年级,烹饪与营养方面,学生要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以此看出,作为劳动课程的育人方向不仅仅是为了劳动而劳动,而是通过现代课程的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劳动场景和过程,在劳动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和锻炼综合发展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劳动课”课程目标是什么?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总目标是:

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三、劳动课程有哪些内容?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

比如,在烹饪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第二学段(3-4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第三学段(5-6年级),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第三学段(5-6年级),种植与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盆栽花草、果树等,或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饲养1-2种常见家畜,如兔、羊等;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

四、和“传统劳动课”有何不同?

强化育人目标导向。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让孩子们都能具有相应的文化基础、自主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担当,劳动课程应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不断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在全创景和全过程的劳动课程学习活动中真实地学习与积极地成长,成为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能力、良好的劳动精神、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良传统的积极愿望;弘扬爱国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奋斗精神。

更具有时代性的劳动内容设计。

除了烹饪和农业劳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年版)》还从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对每个学段作出了不同的规划。

比如在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方面:第二学段(3-4年级),正确使用1-2种家庭常用小电器,如吹风机、吸尘器等,完成劳动任务;第三学段(5-6年级),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空调等的功能特点,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如空调滤网的清洗,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家用电器小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等。

在工业生产劳动方面:第三学段(5-6年级),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等,进行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加工,初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第四学段(7-9年级),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服装、造纸、纺织等,进行产品设计与加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

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方面:第三学段(5-6年级),选择1-2项新技术,如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3-dprinting,lasercutting,intelligentcontroltechnique)等,初步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熟悉某项新技术的主要功能及简单的使用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某项新技术,制订合理的设计、加工方案或设计图样,完成应用某项新技术进行加工、组装、测试、优化的全过程。

加强了学段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注重小初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我们开展的劳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更应该跳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的固有想法,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手工等课程进行了创新融合,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

强化家校协同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注重劳动思想教育,培养劳动意识。抓住教育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小到吃干净碗里的米饭粒,爱惜学习用品等等,在细小的问题上教育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训练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进行简单的日常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例如从小让孩子学会自己上学,自己洗衣,饭后洗碗等习惯,孩子会形成劳动的习惯,学会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为正确的劳动观念打下基础。孩子在学会自我服务劳动的过程中还会逐步认识到,人不光是享受劳动成果,还必须从事劳动,为自己也为他人服务。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孩子做家务的兴趣不见得从小就有,很多孩子第一次帮忙摘菜时可能觉得挺有趣,时间一长,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就更难以坚持做完这件事,所以对孩子做家务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再者,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家务活作熟了就不再是难事,孩子以后也会乐于去做,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还可以传授许多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知道的事情,让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下图是我校劳动教育的项目清单,针对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进行一些参考和选择。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参加了本次线上“劳动”新课标课程培训,让我更加提高了劳动的“地位”,并想在今后的教育课程中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孩子在劳动中理解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趣,摆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改变“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状态,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更多独立生活的能力。

通过本次的劳动新课标培训本人总结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

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理解要宽泛。

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习惯。如何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是我们每一个位教育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教育之中。

劳动方法的学习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掌握每项劳动的方法,使孩子会劳动、巧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凡是劳动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会劳累,这是当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样让孩子走出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再劳动的瓶颈,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长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劳动教育也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九

放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内容,通过学习,获益良多。

今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了。新课程标准将劳动课程单独拎出来后,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才能使得课程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一方面是围绕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另一方面是学校为主导,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劳动教育环境。

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推荐了10个任务群。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这些劳动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在校学会劳动技巧后可回家进行实践操作。根据不同学段,每个任务群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任务群安排,开发劳动项目,形成校本化劳动清单。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劳动教育课程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劳动课教师指导有了一些体会。

从20_版《指导纲要》和2022版《课程标准》的对比中能够发现,2022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的方面,有三处增加、三处变化和三处删除。

首先,删除的内容,分别是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而这三部分的内容是为结果的呈现做准备的,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总结方式能够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在2022版《课程标准》中删除了这三部分的内容,说明在《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对学生劳动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不能只着眼于学生最后作品的完成度,教学策略不局限于一般的流程指导。

其次,新增的内容,分别是在情境创设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其目的是保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境性,开放性。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其目的是获得家长的理解和知情同意,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在准备阶段对劳动场域的指导。其目的是事先做好劳动场所,工具设备等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准备。这三部分新增内容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新增的内容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再次,变化的内容,能够看出20_版《指导纲要》更加关注的是老师对活动过程的指导,指向的是活动及活动的有效达成。2022版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师指导。以人为本是以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用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活动结果。而是关注和觉察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愉悦平和积极稳定的人格。

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中的表现特征是什么呢?以七彩染坊为例。劳动观念,积极愉快的参加劳动。劳动能力,掌握制作植物染料的方法和技巧,染布捆扎正确,染色图案美观大方。劳动习惯和品质是认真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将锅和其他工具清理干净,保持厨房整洁。劳动精神的体现是染色失败也不退缩,分析原因继续尝试,直至做出高质量的作品。

劳动课是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劳动素养的培养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一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自此,劳动课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大家或许已经从各种网络热搜、热点app等渠道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了,尤其前段时间“中小学生新增烹饪课程”这一事件更成了网络热度词条、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大家长积极探讨。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家长对此持认同观点,但也有少数家长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是个注重成绩的国家、增加劳动课的比重会占用自己孩子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更是对提分增分起到消极影响。

借此机会,在这里我想呼吁所有家长朋友们以及关注国家教育的热心网友们,现在的教育已经不似从前,高考改革也都在提倡多元化升学,此后也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现在的找工作也不似从前,不是只根据漂亮的学历学识招聘、也很关注孩子的技能表现、素质品行与兴趣爱好等不同维度。如果你还是只专注分数与应试考试,而不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孩子将来可能要吃大亏了。

至于什么才是新改革的劳动课、究竟又“改”在哪里?想必大家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吧!接下来,我这就和大家说个明白。

新版课程标准将劳动课划分成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这三大模块,下设10个不同的任务群,分别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为学生快速适应、走向社会生活铺路。涉及“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方面,更是有“现代服务业劳动”、“工艺劳动与志愿服务”;并按照不同年龄将这十类课程内容分为4个学段。在这套详细全面、因地制宜的课程安排下,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相当完整的劳动教育技能的培养。

在各个学段里,学生既能学会家常便饭、收拾房间等基础技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树立起自身的家庭责任与担当;也能通过亲自参与农业工业生产,尽早形成劳动活动概念,进而确立起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并砥砺前行。

如果各地中小学校能依照标准将课程规划落地,这无疑是祖国下一代的幸运。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初心不改,在坚持应试目标之外,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实践园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