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小班授课心得体会报告 思政课小班授课心得体会报告总结(9篇)

  • 上传日期:2023-01-06 03:11:11 |
  • ZTFB |
  • 9页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思政课小班授课心得体会报告一

一是重视组织建设。学校现有在编在岗的一线思政课专职教师14人,学校按学科编列为1个思政教研组,按年级编为3个思政备课组,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教研、培训、交流活动。

二是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全校师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师生们与时俱进,工作和学习上有思想引领。

三是重视通过思政课建设抓办学质量的提升。立足于助学生靠知识改变命运,办党和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受到市区表彰奖励,学校办学声誉良好。

其次是教师队伍建设.上做到“七个一”。一心抓信仰培养。思政课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高度重视,把思政课教师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制度做为胜任思政课岗位基本的要求,追求让教师情怀之外有信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贯重视师德建设。要求思政课教师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身为人民教师,要以德育人,以德化人,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境界,高标准严要求,是非面前有原则,正人先正己,师德过硬才堪为人师。一心一意抓培训。我们把教师派出去看、送出去学、推出去赛,把专家请进来讲,让老师坐下来读,静下心来研,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外出培训学习,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理念转变和素质的提升。一门心思抓好集体备课。每周召开一次备课组会议,研讨学习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学习新思想新理论,用集体的智慧定重点,破难点,抓热点、研考点,共同探讨解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把思政课的思想性、科学性、应用性结合起来。一如既往地抓好教师结对和青蓝工程。让新入职的教师和低职称教师通过同伴互助迅速适应角色的转变,促使教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确保教师的能力提升有平台,知识信息获取有渠道。一板一眼地重视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升。

从2020年暑假起,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开展对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的学习,秋季开学前一天,组织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一线教师全员参加能力素养考试。组织演讲比赛、青年教师座谈会,培养教师职业责任感、荣誉感。-丝不苟地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开展省市县级.的课题研究和赛教,目前1个本校申请的思政课省级课题在研,1个本校教师参加的省级课题正在推进,3名教师的思政精品课在全市评比获奖,1名教师在一年内分别获得省、市、县级教学能手。经过不懈努力,全校教师队伍团结和谐,工作上力争上游,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脱贫攻坚,无论是面对地震洪灾还是非典和新冠肺炎,老师们都能做到奋勇争先、团队共振,讲政治规矩,有大局意识,突显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效果。

第三是科学规划,多措并举,推行四个系列的教育。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制定了学校的德育三年规划,根据不同的年级制定每学期每周的德育主题,依靠班主任队伍开发主题下的德育课程,实现德育教育的有序推进。一是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组织一千多名师生赴革命烈士纪念馆研学旅行,在校园开辟红色文化墙,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清明节扫墓和宣誓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视,让学生了解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源;

二是借助独特的校园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显著位置悬挂,餐厅文化、宿舍文化、办公室文化、楼道文化无一不传播着正能量,学校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的德育主题班会、元旦书画展、艺术节活动均围绕着励志、感恩、奉献、爱家乡、爱学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展开,多层次的活动将真善美的观念播中进学生的心田;

三是国防法治教育。参加国防教育动员会,每年组织高一新生的军训暨入学教育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全员法制教育报告会,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宪法的宣传活动,建设了禁毒基地、消防基地,教育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四是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组建学生会、绿色联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组织学生开展爱心捐款,师生为抗击新冠疫情捐款达3多万元,组织爱心人士捐款,帮助特困学生,开展清洁县城周边黑虎梁的环保活动,参观污水处理厂进行环保教育、生态教育。四个系列的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展开,全面落实了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第四守正创新,借课堂教学改革东风,用创新课堂来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做到“三深”“三精”。

一是要求教师要深研学情,每堂课的讲授要触动学生的内心,精心打造高效课堂;

二是教材研究要深,要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统一,精心设计教学的流程,要引导学生进得去、出得来,能心里有感悟,学以致用;

三是深研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深研教法,精准选择最恰当的教法,只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热情的课堂就是好课堂,教学事例鲜活,分析问题切中要害,抓住本质,既让学生能掌握知识,又能让学生得到理性启迪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是校长深入课堂。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进思政课建设,带头主持省级课题研究,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统筹推进学校的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发展。

主题思政课小班授课心得体会报告二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我校确立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学校宣传部与教学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了关心和支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重视,不能轻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为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主管副校长、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直接主抓负责,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是完善规范工作机制

学校实施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专题会”制度,定期研究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行学校领导“听课制”,通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建设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在人员及师资配备、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务处、科技处在教学成果评定、教改立项、科研立项、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也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支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配置专门工作机构

学校在原社会管理学院的基础上独立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选配了具有哲学学科背景的教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担任负责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落实保障专项经费

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图书资料购置、教师培训和教学条件改善方面给予倾斜。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征订各类社科期刊30余种,设立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验室,并购置思政课教学辅助平台,建设相关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强化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培训考察。

教学队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从严选拔、关注成长、优先培养,初步建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高标准建设专兼师资队伍

根据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的相关要求,学校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学校从严选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学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3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到了教育部1:350的要求。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组建了一支由熟悉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党务理论工作者构成的15人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来自于学生工作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落实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在职培训培养和实地考察等措施,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教研水平,改善了师资结构。2013年以来,思政理论课教师中有7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有12人次参加各类培训,6人次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轮训计划;每年选派4名教师参加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选派18名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赴发达地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选派10名专职教师带队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教研科研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研究课题6项,校级研究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和2014年度两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和“教学能手”奖,2016年度两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奖,2014年一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候选人。

(三)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为载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

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目标,学校2010年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选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以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师责任感和归属感

学校在教师职务评聘、表彰评优、经济待遇落实等方面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给予倾斜,极大地调动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例为59%,高学历教师比例为56%,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1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青年教师成才奖”、3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评校级“模范班主任”、1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4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先进工作者”。

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系,“理论+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初步形成。

(一)规范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学校严格按照“05方案”为本科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门课程,共计16个学分,248学时;开设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实践课程,共计2个学分,36学时。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时数。使用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坚持新课培训,集体备课,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全校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按照每学期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要点要求,采用“专题化”教学,并通过集体备课,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坚持教学内容紧跟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提升课程的针对性;推行形势与政策主题班会,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选用辅导教材,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平台

为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兰州石化集团、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街道社区、什川镇华夏奇园中国红色文化基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邓宝珊故居、红西路军事迹展、会宁红军会师楼、哈达埔红军会议旧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的平台。

(三)全面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坚定性,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就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针对性不强的模式。为此“05方案”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新模式的实施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主要有:提炼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咨询式教学,使学生在关怀中备受鼓舞。

学: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科学设计学习专题,采取“小组学习探讨、班级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要做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做: 突出实践教学,设计出具体的实践活动方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做到在“教中学、学中做、课内做,课外做,校内做,校外做”,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乐于做事,身体力行,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走出校园,履行社会责任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近几年通过开展以“从我做起,共建文明校园”、“诚信做人”、“mdsk读书会”、“法律援助中心”、“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使学生从践行中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考试方法, 构建了由闭卷(30%)、开卷(30%)、实践(20%)和平时作业成绩(20%)四部分组成的复合式考试体系,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应试”方法,侧重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试,充实考试内容,扩大考核外延,分解考评指标。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改革成果解决教学问题方法突出

第一,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也是衡量课程水平高低的标准。我们严格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按照“05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心和中心任务。

第二,坚持“两个转变”:即把教材转化成教案,把教案转化成教学过程,切实克服教学概念化、单调化、程式化、空洞化的倾向,增进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突出“三个环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新”, 以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活”,采取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小品表演”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考试形式突出“实”,就是通过改革考试考核形式,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确保教育教学实效,达到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的目的。

第四,贯彻“四教”“四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教人、教心、教行”,通过学习,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五,实现“五个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关注、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掌握教材内容与学习原著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对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讲解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二)改革成果特色鲜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点有:

第一,学有所用,针对性强。运用文艺式、操练式教学方法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小品表演,用形象的艺术语言和肢体语言形式把深奥、抽象、枯燥的理论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并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品表演的内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自主学习,创新性强。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灌输式教育,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听、看、读、思、议、写”等六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马列“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

第三,知行合一,实效性强。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完全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观众”或“配角”,变为新型教学中的“演员”或“主角”,由“跟我学”转向“我要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三)改革成果成效显著

本研究成果经过十年的探索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关注,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媒体、兄弟院校的好评。

第一,推进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向纵深发展

根据我校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思政课课程特点,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第二,本成果得到省内其他普通高校同行的较高赞誉

我们通过参加省内思政课课程教学研讨会、课程师资培训会等各种机会,广泛宣传、介绍我校通过实施思政课教改项目,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的特色亮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特别是我校构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多平台、全员式参与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受到省内普通高校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较高评价。

第三,本探索成果受到省教育厅和思政课建设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在2008年省教育厅开展的高校思政课建设督查工作中,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获得教育厅督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11年4月,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督查组专家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校认真贯彻落实“05方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体制完善,安排部署到位,课程设置合理,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有力,实践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2008年11月、2015年1月,甘肃电视台文化频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汇报展示活动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18年9月18日下午,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为组长的调研组来我校调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逐步形成学院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既是思政课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堂,体现了我校思政课改革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结合专业,特色性强;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学以致用,获得感强;效果显著,推广性强的五大特色。十二年来,我们深化教学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突出特色,使思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我们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专题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并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关怀中备受鼓舞。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十二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魅力思政火了起来。我们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课内实践教学便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虚拟实践教学拓展教育空间,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我们大胆创新的一年一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经过了从艰难起步、艰辛探索到广泛参与、初见成效,如今这一活动形式已常态化。通过这种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也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省、市电视台及相关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以及兄弟院校的观摩学习和高度好评,已成为我省高校独一无二的文理品牌。

第五,对分课堂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指导,以“打造思政金课”为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自2018年6月首次接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来,组建了由曾令琼教授领衔,多名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分课堂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现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逐步推广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大力推行“对分课堂”的全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并于2019年4月24日上午,在兰州文理学院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公开课第5场直播。此次全国直播是由“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发起的,在全国范围内基于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真实课堂情境下的思政课系列直播活动,首批共有五所高校进行了公开课直播,在全国思政课教学改革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第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辨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大量生动、真实的论证实例,把理论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能够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思想脉搏,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加深对大学生的国情、民情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一个方案”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是高学历教师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偏少;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今后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以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

第二,制定科研规划,在国内和省内聘请一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和教授,指导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三、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争取2年内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获得奖项。

主题思政课小班授课心得体会报告三

2005年,学校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经过十余年的扎实积累,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五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严格规范实践教学环节,做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五同”,即同对象(覆盖全体学生)、同目标(每门课程及各单元的教学目的相同)、同重点(每门课程的教学重点相同)、同问题(每门课程的对准的学生思想问题相同)、同考试(实践教学考核成绩与课堂教学考试成绩共同构成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

2018年,学校制定下发了《天津师范大学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实施方式、实施步骤及政策保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德育一体化”育人机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密切合作,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任教师与专职辅导员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合力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

天津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五同”机制曾获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团中央两次到校观摩思政课实践教学,全国50余所高校前来观摩学习,教育部刊发专题简报,《中国教育报》先后两次给予专题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调整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路,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总结经验,瞄准关键问题,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根据市委教育工委部署,主持编写了16万字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指导方案》。着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各门课程内容的“对接之处”,探索课堂讲授的特色路径方式。在充分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实践要求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精心打造15节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课。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充分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魅力,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政课。

在专题教学上,坚持问题导向,开展“问题切入、课题深入、专题进入”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关注学生的思想困惑、社会热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寻找三者的结合点,提炼成“问题”,将“问题”通过设立专项课题等方式转化为教师研究的“课题”,经过科学研究、集体备课,将课题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这样,以问题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讲深、讲透,在释疑解惑中吸引学生的“眼”,赢得学生的“心”。

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八讲法”:“照着讲”,即照着教材基本观点、中央精神讲,突出政治性;“接着讲”,以学术讲好政治,突出科学性;“对着讲”,针对学生思想困惑、思想问题开展教学,突出针对性;“活着讲”,以中国故事讲中国理论,突出吸引性;“顶着讲”,理气直壮地批驳社会上错误观点,正本清源,突出战斗性;“引着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性;“精着讲”,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深刻性;“特着讲”,每一名老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突出特色性。

“三入八讲”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生评教成绩稳步上升,课程建设层次得以提升,2门课程建成天津市精品课,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门课获教育部“精彩一课”,2名教师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二者均居全国首位。教师蝉联天津市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第一名,获全国首批思政课教学能手、首批教学标兵、首批最美思政课教师、首批思政课年度影响力教师,教学团队建成天津市教学团队,以上成绩均为市属高校独有或首批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我校思政课改革经验。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思政课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要求全体任课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在教学改革中把握正确方向,注重正面引导,敢于主动发声、澄清模糊认识,理直气壮地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优势。要求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为夯实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知识基础、情感基础服务,为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服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调整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领会中央精神,认真总结经验,紧跟改革潮流,瞄准关键问题,在原有思路的基础上,把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路确立为“一根本,一核心,四统一”。即以生为本,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统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统一、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相统一。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承天津师范大学“德育一体化”育人机制优势,以市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天津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契机,做实做精做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彰显师大品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课,打造富于师大韵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深化突出师大特色的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推进学校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主题思政课小班授课心得体会报告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1.学校依托各种“活动日”、“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主题思政课小班授课心得体会报告五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xxxx落实〈xxx深化基础教育 改革行动实施方案》和《xxxx关于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教师思想素质,维护人民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协助学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本期学校思政工作方案。

在全校师生的配合下,学校的思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转变,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极少部分学生的思想意识较差,行为极为不规范,这部分学生是本期思政工作的重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入手,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创建改造学习环境,重抓班风、学风、校风,进一步提高思政工作实效,为祖国培养品学兼优的新一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正确的工作观念。

2. 狠抓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切实转变学生乱扔乱丢、乱倒乱吐、乱涂乱划的不良行为;狠抓学生文明礼仪,切实转变学生粗话脏话、假话空话、行为粗野、举止恶劣等不文明的行为习惯;狠抓学生思想教育,切实转变学生集体观念淡薄、感恩意识淡薄、和谐相处意识淡薄、尊老爱幼意识淡薄,诚信意识淡薄、守法意识淡薄等不良行为。狠抓学生卫生习惯教育,切实巩固上期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保证学校随时随地干净整洁。

3. 强化德育意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德育工作的整合功能,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制定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大力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增强班主任的育人意识和提高他们育人能力。

4. 重视行为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一日常规考核为抓手,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切实抓好“感恩、诚信、守法”教育。继续巩固“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主题班队会,利用晨会、班队会、主题教育、班级公约等,强化教育训练。注重细节,特别是抓好学生的集队、课间操和课间行为规范等,切实培养学生做“讲文明、懂礼仪、讲诚信、会感恩、能守法”的校园小主人。

5. 开展好系列主题教育。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发挥少先队阵地作用,一月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恩、诚信、守法、奉献、友爱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格。每月举行一次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6. 开展好读书节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的学生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7. 落实教育三结合。沟通才能理解,理解才会支持,所有教师要多了解家长,多与家长沟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与家长智慧相处,思政处要积极督促并参与班级的家长会,深入管理,合力育人。

8.结合实际,制定出学生管理措施,利用学管中心,时时处处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礼仪、品德进行教育和监督。

9. 完善班主任的管理办法,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把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纳入年度考核,最大限度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全力保障各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建全学校德育网络,构建高效的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全校教师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意识,平时把学生满意和不满意,家长放心和不放心作为评价自己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从而督促教师更好地规范自我。

2. 加强“三风”建设,全面开展思想、组织和作风整顿,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严格制度管理,严格教师从教行为,切实转变在教师中存在的“将就”、“勉强”“应付差事”的工作作风和“上班打麻将”“违规操办酒席”等不良的“三风”现象。协助工会发挥好其职能作用,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大讨论,重视教师的教风、会风、形象建设,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学团队。

3.完善各项制度。本学期将对原有的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班主任工作量化评比制度、班级量化评比制度、卫生制度、升队国旗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行完善,充分发挥一系列制度的监督作用和保障功能。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5.全力保障各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且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向上级报到,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1.通过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xx一小学五十分制》等,把常规教育落实到实处,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开展各种活动,以活动育人,本学期将每月一次校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做到讲文明、懂礼仪、讲诚信、会感恩、能守法,成为学校的小主人。

3.组织各类讲座。如“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和“心理知识”,这项活动将在学校的支持下请相关单位领导或负责人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讲座,以便更全面地帮助学生,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输导者,成为值得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三)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1.充分发挥“家校通”的作用,增进家校之间的联系。除了交流学生情况外,还应特别重视对家庭教育提出的一些建议。

2.举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应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共同研究教育方法。

3.认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要选择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场所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4.关爱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主题思政课小班授课心得体会报告六

为促进我校思政课发展,切实提升我校教师思政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经校党支部研究决定,在我校在职党员教师中开展“守初心、担使命,党员教师思政课”展示活动,现将具体的活动安排如下: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xxx xxx

时间: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阶段(x月x--x月x日)校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和支部委员会研究制定活动工作方案,并将党员教师思政课展示安排表上报教科局党委。

第二阶段:公开展示阶段(x月x—x月x)学校在职党员按照“守初心、担使命,党员教师思政课”展示活动安排表上的时间进行公开展示。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阶段(x月x日)召开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对这次“守初心、担使命,党员教师思政课”活动进行总结。

地点:1号楼多媒体教室

1、党支部书记要带头讲一节思政课,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2、每一名党员都按照教科局党委的要求精神,每人选定一个学科常态课,严格遵循学科课程开始要求和教材体系,根据学生学情在充分体现“四个关注”的基础上精心备课,认真讲课.

3、学校分管教学、教研的领导要参与指导备课、磨课、等各个环节,确保思政课的质量。(学校对于优质思政课要全程摄像并存档)

4、活动结束后,党支部要组织讲课的党员教师总结经验,明确得失。

主题思政课小班授课心得体会报告七

1、通过考核使每位教师发现自身工作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改进工作质量,提升综合素质。

2、为绩效工资及奖金发放提供依据。

3.通过考核奖优罚劣,对员工起到鞭策、激励作用。

主要包括师德师风、办公纪律、会议纪律、集体活动、授课、各种比赛等内容。

以月为单位,每月月底进行考核。

思政部所有在岗人员(享受法定假期者除外)。

1.迟到早退:上课或开会、集体活动,迟到或早退一次,扣除绩效5元。

2.请假(不包含法定假):部门只能批一天的假,一天以上需向学校请假,均需办理请假手续。集体活动或开会请假一次扣20元。上课期间请假按节数扣,一节扣10元。管理人员请假一天扣20元。

3.旷工:开会或集体活动旷工一次扣绩效50元,教师旷课一节扣绩效30元。

4.教学事故

教学事故分一般、较大、重大三种情况。

一般教学事故:上课迟到5-15分钟之内为一般教学事故,扣除绩效50元。

较大教学事故:上课使用通讯工具(接听电话、收发信息、玩游戏、看电影电视等)、擅自脱岗、私自请人代课为较大教学事故,扣除绩效100元。

重大教学事故:上课迟到15分钟以上、酒后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私自调停课、课堂上散布不良信息并造成不良影响等为重大教学事故,扣除绩效200元。

如果有学生、系(部)、教务处等反映教师上课有问题者,落实后,参照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执行。教学事故上报学院,学院认定后执行。

5.奖励性绩效根据教师的获奖情况及其他优良表现(包括贡献奖、加班奖)每月酌情酌量进行奖励,也可累计集中奖励。

本办法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

主题思政课小班授课心得体会报告八

12月29日下午,学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工作情况。在家校领导李恭进、刘潜、曾泽鑫、陈亮、黄瑞忠、叶军明、肖树辉、张小康等出席会议。党委书记李恭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0年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开创了新局面,为培育德技双馨良才、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科大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会议全面总结了我校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围绕思政教育特色、思政工作格局和思政教育路子等方面归纳了我校思政工作成效,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就下一步工作打算提出了建议。

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廖志平就我校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作了汇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新华汇报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主要情况,梳理了经验启示,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校党委书记李恭进听取汇报后作了讲话。李恭进指出,2020年,在中央、省委和省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李恭进要求,要以五项工程建设为抓手,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得更加扎实。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思想政治专职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同时建立起统战、宣传、纪委信息员队伍,强化责任担当,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二是要牢牢把握课堂教育主阵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要落到实处,对思政自编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进行全面审查,做到全面汇总无遗漏、信息准确无误差。三是充分发挥好阵地作用,实现阵地育人功效。

李恭进强调,要以传承红医精神为基本内涵,把红医精神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融入育人全过程,让思政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并结合抗疫和师德师风建设,将思想政治贯穿在教育与生活中,赋予时代特色,形成良好的赣医风尚。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抓手、有载体,真正落细落小到实处,使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更加显著。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学校召开会议,专题听取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会人员表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奋力谱写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篇章。

两办、党群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下属党委(党总支)书记参加会议。

主题思政课小班授课心得体会报告九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我校确立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学校宣传部与教学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了关心和支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重视,不能轻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为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主管副校长、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直接主抓负责,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是完善规范工作机制

学校实施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专题会”制度,定期研究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行学校领导“听课制”,通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建设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在人员及师资配备、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务处、科技处在教学成果评定、教改立项、科研立项、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也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支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配置专门工作机构

学校在原社会管理学院的基础上独立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选配了具有哲学学科背景的教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担任负责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落实保障专项经费

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图书资料购置、教师培训和教学条件改善方面给予倾斜。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征订各类社科期刊30余种,设立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验室,并购置思政课教学辅助平台,建设相关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强化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培训考察。

教学队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从严选拔、关注成长、优先培养,初步建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高标准建设专兼师资队伍

根据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的相关要求,学校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学校从严选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学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3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到了教育部1:350的要求。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组建了一支由熟悉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党务理论工作者构成的15人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来自于学生工作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落实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在职培训培养和实地考察等措施,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教研水平,改善了师资结构。2013年以来,思政理论课教师中有7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有12人次参加各类培训,6人次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轮训计划;每年选派4名教师参加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选派18名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赴发达地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选派10名专职教师带队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教研科研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研究课题6项,校级研究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和2014年度两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和“教学能手”奖,2016年度两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奖,2014年一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候选人。

(三)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为载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

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目标,学校2010年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选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以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师责任感和归属感

学校在教师职务评聘、表彰评优、经济待遇落实等方面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给予倾斜,极大地调动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例为59%,高学历教师比例为56%,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1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青年教师成才奖”、3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评校级“模范班主任”、1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4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先进工作者”。

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系,“理论+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初步形成。

(一)规范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学校严格按照“05方案”为本科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门课程,共计16个学分,248学时;开设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实践课程,共计2个学分,36学时。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时数。使用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坚持新课培训,集体备课,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全校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按照每学期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要点要求,采用“专题化”教学,并通过集体备课,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坚持教学内容紧跟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提升课程的针对性;推行形势与政策主题班会,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选用辅导教材,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平台

为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兰州石化集团、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街道社区、什川镇华夏奇园中国红色文化基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邓宝珊故居、红西路军事迹展、会宁红军会师楼、哈达埔红军会议旧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的平台。

(三)全面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坚定性,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就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针对性不强的模式。为此“05方案”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新模式的实施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主要有:提炼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咨询式教学,使学生在关怀中备受鼓舞。

学: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科学设计学习专题,采取“小组学习探讨、班级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要做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做: 突出实践教学,设计出具体的实践活动方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做到在“教中学、学中做、课内做,课外做,校内做,校外做”,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乐于做事,身体力行,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走出校园,履行社会责任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近几年通过开展以“从我做起,共建文明校园”、“诚信做人”、“mdsk读书会”、“法律援助中心”、“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使学生从践行中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考试方法, 构建了由闭卷(30%)、开卷(30%)、实践(20%)和平时作业成绩(20%)四部分组成的复合式考试体系,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应试”方法,侧重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试,充实考试内容,扩大考核外延,分解考评指标。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改革成果解决教学问题方法突出

第一,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也是衡量课程水平高低的标准。我们严格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按照“05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心和中心任务。

第二,坚持“两个转变”:即把教材转化成教案,把教案转化成教学过程,切实克服教学概念化、单调化、程式化、空洞化的倾向,增进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突出“三个环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新”, 以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活”,采取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小品表演”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考试形式突出“实”,就是通过改革考试考核形式,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确保教育教学实效,达到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的目的。

第四,贯彻“四教”“四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教人、教心、教行”,通过学习,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五,实现“五个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关注、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掌握教材内容与学习原著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对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讲解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二)改革成果特色鲜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点有:

第一,学有所用,针对性强。运用文艺式、操练式教学方法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小品表演,用形象的艺术语言和肢体语言形式把深奥、抽象、枯燥的理论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并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品表演的内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自主学习,创新性强。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灌输式教育,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听、看、读、思、议、写”等六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马列“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

第三,知行合一,实效性强。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完全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观众”或“配角”,变为新型教学中的“演员”或“主角”,由“跟我学”转向“我要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三)改革成果成效显著

本研究成果经过十年的探索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关注,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媒体、兄弟院校的好评。

第一,推进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向纵深发展

根据我校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思政课课程特点,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第二,本成果得到省内其他普通高校同行的较高赞誉

我们通过参加省内思政课课程教学研讨会、课程师资培训会等各种机会,广泛宣传、介绍我校通过实施思政课教改项目,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的特色亮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特别是我校构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多平台、全员式参与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受到省内普通高校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较高评价。

第三,本探索成果受到省教育厅和思政课建设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在2008年省教育厅开展的高校思政课建设督查工作中,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获得教育厅督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11年4月,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督查组专家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校认真贯彻落实“05方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体制完善,安排部署到位,课程设置合理,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有力,实践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2008年11月、2015年1月,甘肃电视台文化频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汇报展示活动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18年9月18日下午,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为组长的调研组来我校调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逐步形成学院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既是思政课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堂,体现了我校思政课改革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结合专业,特色性强;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学以致用,获得感强;效果显著,推广性强的五大特色。十二年来,我们深化教学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突出特色,使思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我们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专题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并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关怀中备受鼓舞。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十二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魅力思政火了起来。我们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课内实践教学便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虚拟实践教学拓展教育空间,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我们大胆创新的一年一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经过了从艰难起步、艰辛探索到广泛参与、初见成效,如今这一活动形式已常态化。通过这种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也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省、市电视台及相关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以及兄弟院校的观摩学习和高度好评,已成为我省高校独一无二的文理品牌。

第五,对分课堂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指导,以“打造思政金课”为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自2018年6月首次接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来,组建了由曾令琼教授领衔,多名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分课堂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现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逐步推广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大力推行“对分课堂”的全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并于2019年4月24日上午,在兰州文理学院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公开课第5场直播。此次全国直播是由“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发起的,在全国范围内基于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真实课堂情境下的思政课系列直播活动,首批共有五所高校进行了公开课直播,在全国思政课教学改革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第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辨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大量生动、真实的论证实例,把理论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能够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思想脉搏,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加深对大学生的国情、民情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一个方案”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是高学历教师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偏少;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今后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以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

第二,制定科研规划,在国内和省内聘请一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和教授,指导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三、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争取2年内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获得奖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