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疑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实用 疑探教学课堂心得体会(二篇)

  • 上传日期:2023-01-05 19:38:18 |
  • ZTFB |
  • 10页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数学疑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实用一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掌握单项式,多项式以及相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并能熟练运用,为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对于数学疑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实用二

《用数学》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和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本课我重视每一个环节、每一道例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并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我发现新课程背景下,许多课的教学都省略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环节,直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觉得要想一节课上得扎扎实实,复习旧知是很必要的,因此我让学生先口算了10道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道题还让学生说了口算过程,强调了算法。我在叫孩子们口算时分别请女生、男生、第1组、第3行……的同学来回答,孩子们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在叫到他时快速准确的站起来回答。这样既复习了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又复习了一单元中的确定位置,同时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可谓一举三得。

在板书完课题后我让孩子们齐读课题,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如果再问问孩子什么是“用数学”?你怎样理解?会更好的强化教学内容,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

在教学主题图时,我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这幅彩色画面,然后通过语言描述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真实、生动、活泼的游戏氛围,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了更好的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导向,我采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捉迷藏”图,再引导他们独立解决图中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总结解题的思路。有了解决第一幅图的基础,于是丢手绢图和踢足球图我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我则参与小组讨论和巡视、了解、收集好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通过反馈、讲评,提升同学们的思考水平。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这与平时的指导、训练分不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孩子们有分工,有合作,孩子们会说、能说出本小组学习的成果。

教学中我帮助孩子们理清怎样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概括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以致用、条理清楚、主题鲜明。

由于这节课有抚顺市的教研员田老师、新抚区的教研员王老师、栾校长以及年组教师听课,所以在反馈时我为了顾全孩子们的面子,保护他们的自尊,没有像平时那样让做错的孩子说说自己错在哪里。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使教学反馈实实在在,及时纠正孩子们做题时出现的错误。

教研员听课后也提出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反馈不到位;二是孩子的发言有两处我没有注意倾听,发言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

从以上两点,我感觉到自己教学机智运用不够自如,因此,探索的道路上还需加倍努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