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深刻把握心得体会和感想 六个深刻把握心得体会(4篇)

  • 上传日期:2023-01-04 23:47:36 |
  • ZTFB |
  • 9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四个深刻把握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内涵及缘由

自信,就是对自身或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认同,从而自觉地坚守和捍卫。自信是以自觉为思想认识前提的,同时又是自觉的必然结果。政党自信是政党在凝聚支持者、拥护者、参与者以及实现奋斗目标的进程中,经过实践检验与自我认知,对自身历史、制度、文化、执政能力及生命力具有的坚定信心与积极认同,其实质是对自身追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的理性判断和确认。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是党历尽艰辛、初心不改的精神支柱。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不是盲目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缘由。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由弱小走向强大的奋斗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稚嫩到成熟、由苦难走向辉煌。当年小小红船,已成为承载中华民族希望的巨轮。中国共产党依靠着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从弱小走向强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使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重获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遗留的创伤,国民经济获得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又经过艰辛探索,带领人民一步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回答了一系列关系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将其成功地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由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弱小组织,壮大为今天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一光辉发展历程足以让中国共产党拥有自信,让中国人民对之产生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并对这一使命型政党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演进与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不仅仅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而且坚持对于理论的不断创新。秉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并获得自信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坚实理论基石,正是在其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种曲折和挫折中昂扬奋进,因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在实践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在此过程中相继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不断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引向胜利。习近平指出: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即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同前行道路上的号角和指南,引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就有无比强大的自信。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

“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两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就和国家治理成效的重大标志。7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到2019年近百万亿元,2010年以来始终居世界第二,一举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40多年来,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中国社会保持常态化下的长期稳定状态,社会治理能够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和创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中国打破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跨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不断强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成果不断显现。文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在奋斗进程中形成的强大势场已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正在充分爆发、尽情释放。中国从当初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国富民安,从当时的外国欺凌到现在的大国引领,这些不容否定的发展成果无不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浸润着党和人民的自信拼搏,讲述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缘由,也坚实有力地托举起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强大自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的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也最有资格对自己的伟大创造感到自豪和骄傲。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前提与基础

“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全社会对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合理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社会规则的正当性、民族精神的先进性的认同与肯定。树立“四个自信”,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领导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决心带领中华民族踏上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这一高度的政党自信,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贯穿于“四个自信”始终,是确立“四个自信”的前提,又是“四个自信”的结果。离开党的领导,任何自信都无从谈起。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言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为指南,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要求遵循,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价值追求。之所以说这条道路既有历史的厚度,也有现实基础的广泛性,是因为这条道路是从近百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历史进程中走出来的,包含了建国7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它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它始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走以城市为中心道路屡遭挫折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以苏为师”,而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使毛泽东很快做出了改变,启动了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性探索。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也曾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能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是不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将发展放在最突出最紧迫的位置。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正是抓住了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古国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抛弃了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实践上的“照抄照搬”之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立足于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国情实际中来寻求真正契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这条道路,是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振兴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建者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在敏锐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深入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指导思想获得了与时俱进的动力,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理论成果。“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p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着如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各项事业深入发展,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坚定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理论创新能力,不仅为人民坚定理论自信奠定了基本的前提,而且也提供了持续的内在动力。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有利于人们从真理和价值观的角度认识和认同这一理论体系。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是统筹中国一切国家治理工作开展的依据,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体系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建立健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抽象的、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直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决定》凝练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系统描绘了国家制度的“图谱”,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制度建设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与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探索的进程中,创建了一整套规范严谨的制度体系,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对于巩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仍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培育者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物质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在百年风雨兼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致力于赓续共同文化血脉、传承共同文化基因,培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充足的文化养料,也为文化自信注入了强大的底气。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中的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共同书写的红色革命篇章,最终铸成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担负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从提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到确立“双创”原则,中国共产党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制定务实有效的文化政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在中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崭新文化使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

三、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夯实强化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

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必须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有助于明确政党自信的方向;坚信理论自信,可以为政党自信提供思想基础;坚定制度自信,为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丰富政党自信的底蕴。坚定“四个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的结果也夯实强化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

(一)坚定道路自信,明确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方向

道路与模式,决定一国的发展高度。只有确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之后,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构建、发展与创新才能有所依附、有所遵循。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不仅用发展成就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而且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从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从全面小康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脉络日益清晰。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这条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升级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使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愈加丰富,为世界上一些国家寻求发展和保持独立性提供了新的经验,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既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这是我们历经无数的实践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今天,民族复兴的航路已经打通,“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求索,是一个向着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的壮阔征程。坚定道路自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方向,铭记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比谁都有自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踏踏实实走好中国道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从而增强政党自信。

(二)坚定理论自信,筑牢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不断丰富,理论创新资源取之不竭,这些都为培育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了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深刻回答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立于国际舞台、富涵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基础上的一系列创新,理论自信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更源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与信心。坚信这一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创新性与时代性,即坚信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党员干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发挥了指导作用、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这一理论体系的人民认同性使它可以一经群众掌握就变成改变中国面貌的强大物质力量。当前,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加紧对中国进行渗透,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交锋日益激烈。只有坚定理论自信,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为各种扭曲思潮和歪理邪说所俘获,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中不断前进,在这一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理论已经超越本土意义而具有了世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都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概念和理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并注重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对中国理论的宣传阐释,不断增强中国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确立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筑牢理论根基、奠定思想基础。

(三)坚定制度自信,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持的坚定信心,坚信其能推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言之,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迸发出的生命力、彰显的优越性所持有的自觉与自信的态度。制度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保障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衷共济解难事、提高效率办好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诠释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又证明了中国的制度效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坚定了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自我完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所在。要增强中国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务必始终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并继续推进完善和发展,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四)坚定文化自信,丰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底蕴

作为民族的血脉和精神支撑,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即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昌盛起着更为基础、深沉和持久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被激发出来,全社会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不忘本来,终将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方能自觉创新。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列子等诸子百家,奠定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世代中国人始终恪守的基本价值信仰,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伟大的时代激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文化。中华民族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进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作为一种精神纽带联结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灵世界,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历史和现实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增长,也需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柱。面向未来,文化自信也为中国共产党续写新的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文化滋养、丰富了文化底蕴。

有关四个深刻把握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在这次“两学一做”党员学习教育中,党中央提出合格党员要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笔者以为,这“四讲四有”是对新形势下党员“合格”标准内涵的深刻揭示,与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内在一致。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对照检查,正确衡量自己,切实对标赶超,努力争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干部。

一是对党忠诚,做到政治合格。忠诚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是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也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品格。而对党忠诚,是《党章》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是党员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生活中,我们看一个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政治是否合格,主要看他(她)对党是否忠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忠心,能不能把对党忠诚铸入思想、融入灵魂、见于行动。因此,每一位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地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切实补足精神之钙,挺起理想信念的“主心骨”,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真正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是严格自律,做到守纪合格。曾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

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这告诉各级党员干部要强化内在自觉。而学好《党章》党规,其目的是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要把好党的性质宗旨“高线”、党的组织原则“准线”、党员义务权利“基线”、党的纪律规矩“底线”,真正搞清楚党员干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进一步弄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道理,防止和杜绝“侥幸”心理、“打擦边球”心理、“照顾”心理等等,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约束自己的言行,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三是敢于担当,做到履职合格。古人云:“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古人尚且有如此担当精神,更何况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呢?因此,每个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党的纪律规矩办事,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服务于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努力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勇担当、尽职责;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勇担当、尽职责;努力在真心实意为民造福上勇担当、尽职责;努力在奋发干事创业上勇担当、尽职责,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进取精神,披荆斩棘、排除万难的决心勇气,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并且所干的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人民和时间的检验。

四是示范引领,做到品德合格。榜样和典型的力量是无形的。党员干部重在弘扬优良作风、坚守精神高地、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一要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要学习践行关于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章党规的有关要求,以道德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从加强党性锻炼入手,修好党性修养这门课,正确把握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的界限,正确对待名与利,积极弘扬正能量,坚决抵制歪风邪气。二要当好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带头弘扬者。常想干事创业的艰辛和不易,常想广大人民的需求和期盼,常想艰苦奋斗精神何时都不能丢、不能忘。三要当好优良家风建设的积极推动者。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亲属子女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在培养健康生活情趣上带好头,坚决抵制腐朽生活方式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个人四个合格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近日,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即党员干部要牢牢守住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底线是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分界线、做人做事的警戒线,不可踩、更不可越。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时刻牢记越过底线的严重后果,始终警醒自己坚守底线。这是习在新常态下,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盼。

在四个底线中,法律底线是最基本的底线。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法律法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守住法律底线,首先要知法,继而懂法,最终做到守法和用法。我国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是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体现制度优势,释放制度红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宪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坚守“法律底线”,应该是率先做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纪律底线是初级层次,要求更有自律性。做合格党员,应当坚持高标准,严守纪律底线。党员干部作为先进分子,必须坚持带头自律,以上率下,作“清廉”的榜样。一方面要警钟长鸣,通过学习正反面典型,从优秀党员事迹中获得鼓舞,从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意识。另一方面要防微杜渐,认真学习《准则》《条例》,牢牢把握纪律底线,时时慎始,事事慎微,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提升抵御诱惑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政策底线是中级层次,要求更有大局观。守好政策底线,党员干部要不折不扣地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要坚定正确的做事方向和原则,坚持政策刚性,坚守政策底线。打造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崇高的政治信仰,提高忧党护党的政治自觉,永葆执政为民的政治情怀。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孟子说,民贵君轻。我们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很多党员都是来自于人民群众,不管职位高低,根子却在群众之中,倘若离开了群众,那便成了无根浮萍。我们党的政策方针都是维护人民利益,为人民谋福利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以“两学一做”为契机,牢牢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义,立身不忘为民之本。克服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坚决同“与民争利”的行为作斗争。

道德底线是最高层次,要求有更高自觉性。“为政必以德,勿忘所以立。”报告提出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道德,是立身之本,为官之要,从政之基。守住道德底线,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克服更深层的价值和信仰危机,从而防止滋生权力的腐败,机会主义价值观的流行,职业道德水准的下降,个人信仰的崩塌等等精神危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执政兴国的历史任务,“中国梦”的大厦,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添砖加瓦。习近平指出,我国要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目前全国尚有七千万贫困人口,时间不可谓不紧迫,任务不可谓不艰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不可能带领人民致富。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摆在第一位的,党员干部要通过加强理论修养提升基本素质和道德层次,把理论学习与干事创业有效结合起来,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

有关四个深刻把握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近期,通过组织开展学习以案促改案例,我深刻认识到对这些案件的处理,表明了纪委监察委对打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坚强决心。“以案促改”是净化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牢“四个意识”的政治体检。我们要深刻吸取这些案件教训,以之镜鉴,自我对照,立整立改。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现作如下对照检查:

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在政治学习上,能够按时参加党委和党支部组织开展的各项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但学习深度、广度还不够,对党的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的核心要义和创新观点学的还不深不透,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联系不密切,没有真正结合起来,没有入心入脑,学习虽然一直在坚持,但学习内容零碎,形式单一,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是担当作为方面。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意识不强。思想上还存在愿意干短期内能取得效果的事,对一些难事、苦事、见效慢的事,干事积极性还不高,缺乏攻坚克难的志气和大胆负责的胆气。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的思路不够宽、层次不够深,一些工作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些工作上,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推进工作,但缺乏亮点特色。

三是遵守法纪、清正廉洁方面,始终做到对党忠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讲实话、干实事,以自己的言行诠释共产党人干干净的内涵、清廉的本色。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时还存在宗旨意识不够强,遵守政治纪律不够坚决的现象。如上班存在迟到的现象。

四是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存在认识不够深刻、执行标准不高现象,如厉行节约不到位,在办公用品使用上,存在不爱惜办公用品、浪费使用纸张的现象,有时存在人走不关灯、电脑长开机等不节约现象。

一是理想信念弱化。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作为一名党员,对于加强理论学习的态度是自觉的,认识是一贯的,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往往存在降低标准的问题。尤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够深入,把自己摆进去主动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少。

二是党性修养锤炼不够。在严格党性锻炼上所下的力气不够多,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和艰苦奋斗精神有所淡化。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足,不能时时以党章党纪自省,不能经常以先辈先进激励自己,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宗旨意识淡化。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有所弱化,深入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少。在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方法上下的功夫不够足,利用微信等现代媒介了解群众呼声、群众关切不多,有些工作浮于表面,在落细落实上还有差距。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折不扣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新要求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树清正廉洁之风、艰苦创业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以案促改”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充分认识到“以案促改”工作的政治性、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重视和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以群众的利益为先,切实为群众做实事,让贫困群众真真正正感受到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带来的实惠和温暖,使贫困群众脱贫摘帽,为群众的幸福生活谋福祉。

二是夯实理论基础,着力提升履职能力。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日常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党纪党规,学习业务知识、法律知识、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理论基础,锤炼良好作风,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持续提高履职能力,增强履职实效。

三是要持续不断的加强廉洁自律,做到不破底线。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扎紧制度和规矩的牢笼,努力做到为人“干净”、为事“干净”。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坚持用制度和规矩办事,坚持按照程序要求办事,坚持按流程标准办事,真正做到合规合矩。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严于律己,艰苦奋斗,管好管住工作圈、生活圈,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和约東自己的言行;坚持道德高线,严守纪律底线,做真正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有关四个深刻把握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按照市委和局党组关于开好20xx年度民主生活会的有关要求,我再认真做好政治理论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广泛开展谈心谈话,紧密联系自身思想工作生活实际,从思想政治、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为民情怀四个方面深入查摆问题,剖析了思想根源,提出了整改措施。现就照检查情况作以下发言,请局党组审定。

(一)思想政治方面。我一直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但是仍然浮在面上,没有真正做到立足新时代历史背景去深入探究思想的深邃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虽然自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能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牢树“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方面保持清醒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确保中央的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但是只是做到了“独善其身”,在如何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积极影响身边人思考得不够、做得也不够。在履行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方面存在差距,有重业务轻党务倾向,有时认为完不成业务工作硬指标要丢面子、挨板子、追责任,让繁重的业务工作挤占了党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的手段还相对滞后,服务理念缺乏温度,服务方式缺乏温情,没有真正做到把群众党亲人,服务方式缺乏人性化个性化的举措,手段仍然比较传统,对于当前人民群众已经习惯的网上服务、手机服务、微信服务研究和利用得还不够,没有达到优质高效便民。片面认为抓党建首先要提高理论水平,今年以来,本人能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通过查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由于平时忙于日常事务,在时间和精力的倾斜上,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现象,尤其是在遇到业务工作与政治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经常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借口不能按时参加学习。

(二)在精神状态方面:一是在实现“两个维护”从“令行禁止”到“高度自觉”的提升上认识不够到位。虽然能够坚决做到把“两个维护”作为党中央对我们的要求来执行,但对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在“两个维护”上担负着特殊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和坚定,对把“两个维护”提升到这是党和国家根本需要、人民和民族根本需要、每个忠诚的共产党员根本需要的高度去认识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和规矩教育、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方面,主动谋划得少,措施还不够硬,方法还不够实。再比如,较少从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高度开展审查调查,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案件背后的不廉洁问题挖得还不够透,习惯于盯着个案中的经济问题、违法金额。二是在加强党对反不廉洁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上认识不够到位。在实行一套人马、履行双重职责,强化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上,体制机制做得还不够细、不够实。在协助市委履行主体责任方面,协助的职责摆得不到位,监督的职责发挥不充分,有效的载体提供得不具体,没有充分用好问责利器,有时是怕越位,有时是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好。

(三)工作作风方面:一是在协助市委落实主体责任上有欠缺。对各县区和市直局委政治生态把握得不够全面准确,政治生态“画像”工作做得不够科学及时,在为市委提供主要领导干部的廉政“体检单”上有盲区。与领导干部“关键的少数”谈心谈话少,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不够。对个别县区和市直局委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的一把手板起脸来问责追责还不够。对一些同志在党风廉政建设上盲目乐观的思想倾向还没有高度警觉、及时纠正。二是在构建“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格局上有欠缺。纪律监督的“金箍”还不够紧,监察监督的“拳头”还不够硬,巡察监督的“利剑”还不够利,派驻监督的“探头”还不够亮。尤其是面对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对象增加很多、纪检监察人手不足的情况,有时有畏难情绪,感觉“管不过来”“管不到底”,忙于应付,在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上精准把握不够,精准把握政策、精准处置上下功夫不深。对市级领导班子成员日常监督提醒不够。

(四)为民情怀方面:一是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得不够好。对标总书记提出的“lk标准”,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还不够高,“辣味”还不够浓,有时存在着批评怕伤和气、自我批评怕丢面子的思想顾虑,与以整风精神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相比还有差距。和同志们日常工作交往中,也存在着多栽花少种刺的好人主义现象。二是能够坚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但不够经常,与党章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对于自己直接联系的和由市纪委干部担任下派第一书记的贫困村,虽然对提出的问题能够出面协调解决,但主动关心不够,往往是市委有要求了才去村里走走看看,主动深入贫困村访贫问苦少,帮扶实效还不够明显。一是主动深入基层不够。日常工作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要情况、催进度,主动挤出时间到基层站所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够,到所联系的基层站所督导工作时仍存在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现象,致使有些问题在年初就反映了,现在已经到年底了仍未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二是执行力不够强。抓工作推进落实的质效不高,工作头绪多了存在不求实、不务实、不落实现象,缺乏“钉钉子”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作风,得过且过、消极应付,搞形式、走过场。三是求真务实意识不强。满足于日常工作任务完成,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透彻的分析研究,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如今年在省级标准化创建中,工作刚进入实施阶段就总结经验上报,闹出了笑话。践行群众路线不够经常自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够牢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不强,没有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急、所需、所想、所盼,对基层的真实情况掌握不深、不透、不全,缺乏问需于民的行动自觉。二是服务观念不强。下基层时到自己的联系点较多,与其他人打交道少,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主动,被动下基层多,主动下基层帮助排忧解难少。如今年在联户扶贫工作中,只是象征性地在中秋节前去走访慰问了一次,对联户群众反映的缺少脱贫项目的诉求至今没有帮助落实。三是服务意识淡薄。感情上没有真正融入群众,缺乏与基层群众深入交流沟通,不能时刻站在为民服务的原点上去想问题办事情,如在今年的**推广工作中,只是向镇街领导和村两委干部了解一些情况,没有深入到田间地头与普通老百姓进行深入交流,致使走访没有掌握真实情况,致使推广工作流于形式、成效不明显。

一是主观世界改造不彻底。理论学习不够深、不够透,凭兴趣、凭爱好,学习态度是“要我学”的被动接受,而不是“我要学”的主动汲取,在处理学习与具体工作的关系时,存在轻重不一的问题,有时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使自己的党性修养有所放松,“总开关”把握不牢,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淡化,没有真正把理想信念、“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内化为对党忠诚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为民宗旨意识淡薄。认为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就在乡镇,对群众问题比较了解,所以不自觉地在时间精力上倾注不多,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也是尽量应付了事,怕纠缠不清,引火烧身。这几年到市直部门岗位上工作时间一长,逐渐产生了工作岗位优越感,与群众沟通交流少,听取意见不主动、不充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脑子里越来越淡薄,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上仍麻木不仁。

三是作风不够深入扎实。对自己承担的工作实际管理运行情况,掌握不透、情况不明,只是了解表面的、比较肤浅的东西,对一些常规性工作仅限于年初开会布置下去就万事大吉,没有通过严格的督查、考核去抓任务推进落实,对工作缺乏以一贯之的责任感,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有凭经验、吃老本的现象,缺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冲劲。

四是遵守纪律规矩有所放松。通过深刻查摆,深刻感到虽然入党以来,在工作中磨练了党性,锤炼了意志,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但随着个人的发展变化,自身逐渐表现出了意志衰退、奋斗精神淡化的倾向,在工作和生活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标准上只求不违规、不求作表率,纪律规矩这根线逐渐松了,自我要求约束不再严了。

1、加强理论学习。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其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抓班子建设,发挥班子主体作用。一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坚定不移的维护党的权威,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的各项决定。强化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理论学习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读原著、学精髓、学品格,打牢理论。二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的责任,认真落实支部书记责任制、支委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制,增强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带头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带头落实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要求,带头接受党内监督,为全体党员作表率、当示范。

3、抓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一要坚持从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内容抓起,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积极探索主题党日活动的创新做法,高质量的开好组织生活会,增强组织生活会的原则性和战斗性。二要强化学习教育的落实。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政治责任,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