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认识不深心得体会实用 思想认识不深刻(五篇)

  • 上传日期:2023-01-03 22:13:08 |
  • ZTFB |
  • 11页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思想认识不深心得体会实用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初步建构分数概念和理解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

2 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

学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我觉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 )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⑴把4个苹果、2个梨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分得多少?请学生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⑵把一个西瓜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半个,教师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 )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 认识二分之一

⑴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 老师用一个圆代表西瓜。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

(这里要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一半和一个的不同)

“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板书:二分之一,生读一读,

②这一份是西瓜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请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学生动手折自己的纸片,并给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

使学生明白不同单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⑶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在用纸创造二分之一后提问: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二分之一?

请生说一说。如: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等。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新知识广泛存着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感知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出示三分之一图,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不能,你觉得可以怎样表示?生说一说。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别说一说。教师板书。

(让学生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还是在巩固分数产生的意义。触发学生灵活思维。)

二 :认识四分之一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说,师板书。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分数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员,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几分之一。 板书课题。

⑵动手操作:请大家折一折四分之一。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⑶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并互相说一说各自四分之一的意义。

⑷扩展延伸: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请生分别来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这个环节先动手折出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象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产生,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判断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几分之一?图略。

(2) 看课本主题图,你能从中找到几分之一

(3) 说一说生活中的几分之一。

(4) 折一根绳子,反复折,从而产生不同的分数。

这四道练习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照顾了全体,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觉得你有什么收获?

这样做,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对重点知识画龙点睛,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五):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西瓜平均分给二个人,每人得到二分之一,可是懒羊羊不干了,他说,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多吃点,我要吃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同学们:你们觉得懒羊羊真的能吃到更多的西瓜吗?请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一下吧!

呼应本节课的导入,留下一个很有趣味性又极富挑战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就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同时,也是对下节课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行的有效的预习。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客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比较分数的大小是一个难点,我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和理解。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对知识进行记忆提供直观的参考和有利的帮助。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新思想认识不深心得体会实用二

尊敬的老师:

我是一名学生,我叫xx。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的心情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因在参加本学期期末考试的统计学考试中出现作弊行为这一事件做出一番深刻的书面检讨以及我的认识和承诺。

本学期因课业繁多,与此同时,需要备考准备的学科也很多。也或许是在最后的复习期间没有做好充分及时的复习备考工作,加上本场科目又是自己一直以来在众多科目中学习起来感到较为困难的一门学科,许多概念性及技巧性问题难以掌握,为这一门学科,心中一直也很是忧虑。因此,为了防止挂科的情况发生,考虑再三,头脑一热终究还是抱了夹带小抄以防万一这样的侥幸心理。此次行为的动机,完全是因为一时的侥幸心理和对自己没有自信导致的。在考试的过程中,起初,老师发现了我夹带的小抄并没收,我却没有赶快清醒,随后老师又发现了我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并及时且一再的指出并给予警告提醒,情急之下的我却依然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犯下的错误,也丝毫没有意识到情节的严重性。最终,老师气氛无奈的收走了我的卷子,没有卷子,考试就意味着不再继续,面对当时的境况,我情绪也很激动,过于冲动的我心中满是抱怨,情急之下与老师发生了不必要的冲突,给老师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也让老师难堪和无奈。大错已铸成,我只能后悔的承担后果。

事后,经过很长时间的沉默和思考,我开始深深的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

此外,我也看到了此次事件的恶劣影响,这对于广大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恶劣的错误示范。假若时日一长,如果在我们这个纯净的校园和我们的集体中,这种投机取巧,不负责任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蔚然成风,那无疑是对考试纪律和自我道德标准的重大蔑视和冲击。目无纪律观念,为所欲为的不良风气,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成才将无从谈起。因此,我为这件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深表歉意。

对于这件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想从以下三点来做出一些深刻的反省和认识:

第一,是我对考试规章制度以及校规校纪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在此次考试中,我没有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和考场纪律的严肃性,对于考试,我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采用了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我的理想要求,完全忽视了学校对学生在德治上的引导和教育,同时也辜负了一直以来期盼我学业有成的父母,对我谆谆教诲的老师,以及在生活中耐心帮助过我同学朋友。

第二,是我对作弊考试存有侥幸心理。这种侥幸心理在思想上就手绣犯了本质性错误既然是考试,就该公平公正的进行,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而我思想上的偏离导致了行为上的错误。

第三,是我对监考老师的回应及态度问题。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就讲究尊师重道,这是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美德,却被我一直忽视了。老师为了莘莘学子的成长成才呕心沥血,耗尽青春,这永远是一个高尚且不容亵渎的职业。而我的行为显然已造成了对老师的不尊重和对其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以上是我对此次错误的检讨,请学院领导老师看在我初次犯错,而且有改正决心的态度上,能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一定会倍加珍惜,如上所述保证一样,用我的决心和信心来完成我今后的学业。

检讨人:xx_

20xx年xx月xx日

最新思想认识不深心得体会实用三

只有那些入党动机端正又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同志,才能被吸收入党。

——对党的最初认识

简单的说入党动机就是为什么加入党组织。用概念说,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人的行动是受一定思想支配的,要求入党的人,总有一定的原因和预期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入党动机),要求入党的人的愿望是一样的,即加入党组织,但入党的原因和预期目的是不同的。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的入党动机,也是不尽相同的。

入党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啊!许多人都曾有这样的感慨。可是,为什么觉得入党是神圣的?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七月成立至今,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主义进步和发展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第二件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件是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大事现在继续在做。

在这84年中有艰辛坎坷,有血雨腥风,有挫折困惑,有胜利喜悦,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着共产主义理想,发扬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逐步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从建党初期的50多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8000万名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坚定不移的向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所以从根本上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一个伟大、光荣和正确的政党党,不愧为一个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途政党,不愧为一个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信服的政党,不愧为一个能够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政党,更不愧为一个能使当代青年追随的政党。

那么我们入党是为了什么呢?在我们中间存在着这样的三种不正确的认识:一是为了光荣入党。共产党员的称号的确是光荣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共产党员称号之所以光荣,就在于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也就是说,共产党员的光荣与责任、与奉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要求入党,只是为了荣耀,为了脸面好看,而不准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艰苦的工作,那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是不相称的。二是为了捞取好处而入党。这样的动机与党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入党以后还可能担任党和政府的领导职务,得到提拔、重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但是,这种提拔、重用,只意味着党员要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决不意味着党员一旦拥有了权力就可以捞取私利。任何以权谋私的行为,都是党和人民所不允许的。三是为了随大溜而入党。这些人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为什么要入党。这是一种带有盲目性的入党动机。应当肯定,提出入党申请,是一种要求进步的表现。但是,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要求入党,应该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懂得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心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只是为了入党而入党,那是不具备入党条件的。

对于要求入党的青年来说,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即共产主义的理想,要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意志,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这是正确的入党动机。

青年朋友要提高对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培养自律意识,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着重强化四种意识:

一、强化政治意识。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以这些理论指导自己认识客观世界、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自觉地批判、抵制其他错误理论认识,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周恩来同志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思想改造到老”,正是共产党员不断追求进步的写照。

二、强化先进意识。积极参加当前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主动同周围的党员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在工作和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锤炼自己的才干和情操,使心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净化,在思想上日趋接近党员标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强化责任意识。要时刻想到自己的责任,时刻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加强党性修养,做好本职工作。经常反省检查自己,为入党后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基础。

四、强化奉献意识。入党不是为享乐而来,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乐于奉献的勇气。以为单位、为集体、为人民群众奉献青春和热情为已任,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同学朋友们,真诚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早上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最新思想认识不深心得体会实用四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我在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应该说,在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清晰地建立1吨的观念这一设计思路还是很成功的。

“吨的认识”的教学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难点。 “吨”是一个离学生的经验比较远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难把握的,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1吨的观念?本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以直接体验为杠杆,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

在这堂课中,教师主动寻找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灵活地展开教学,使枯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丰富了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经验。

首先,从生活的需要揭示“吨”的引入。这节课先认识比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这样自然地引出了“吨”,使学生意识到“吨”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基于生活经验建立“吨”的观念。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重量,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感受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进而逐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1吨的观念。

第三,在生活中应用深化了“吨”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节课以生活为背景,安排了三组应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步地深化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吨的认识重在体验。本课先让学生亲自抱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接体验,在此基础上推想40袋这样的大米的重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其一,因体验而生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处。力气小一点的学生,抱不动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点点;力气大一点的,虽能抱起来,却要比较吃力。不同的学生感觉大不相同,体验丰富而生动,充满了个性化,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充满张力。

其二,因体验而深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在抱大米的体验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的感性经验,而且获得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体验性学习,这就使本课的教学超越了这节课的界限,为学生终身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任何教学都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数学课也不例外。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升华感情。首先利用精选的教学内容,精致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幽默点缀,使课堂时刻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课堂上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生动与有趣。其次,课的结束时教师送给学生的话,让这一课更是余韵悠长,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秘;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期望,体会到了教师的苦心,对教师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最新思想认识不深心得体会实用五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然而我们知道词汇量的多少是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语言又分口语能力和书面语言及交际实践、社会化。记得,老师说过对孩子的口语能力加强了,交际实践也随之加强,社会化更强。个性也随之而定,因此,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一般来说,幼儿的语言能力强了,各方面的能力也相应较强。

语言能力强促进智力发展:1、学习语言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对大脑的发育有帮助,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提高随之思维能力也加强了。3、语言的发展过程也是知识的发展过程,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然而,在语言教学中,如何丰富幼儿的词汇呢?怎样使幼儿的语言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呢?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成人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成人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或让成人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成人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成人应关注幼儿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有话愿说。如让幼儿在与人交流学会倾听与表达,在聊天中学会相互交流,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而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又会促使幼儿乐于交流与表达。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我记得老师讲过关于他儿子的问题,由于家住小区,很少与邻家幼儿玩闹,以致现在的他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怎么好吧。而另外一个小孩(与不同人接触多)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强(能说会道),很聪明。交往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两个小孩发生矛盾时。双方会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交往的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成人应为幼儿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考虑到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和鼓励幼儿说完整话这两方面进行:

(1)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那又如何增加词汇?就是“在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对牛弹琴,只管耕耘。”再简单点就是看见什么教他什么,不要认为孩子小,其实,我们都太小看幼儿乐,幼儿们的记忆力、理解力、接受力都非常强。所以看到什么就要交他们什么。例如,傍晚时节家人领着小孩去散步、或者去公园玩玩。看到什么就跟他进行交流这是什么树、花、动物、滑滑梯、旋转木马等等。还有在条件的允许下,买各种各样的图画书、通俗易懂的儿歌书籍?并且在时间的允许下,多陪伴他们。跟他们一起学习。教他们儿歌里的词及意思;比如《我有一只小毛驴》中“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去赶集”。动词(会动的)“骑”、“赶”。赶集是去街上买东西。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与不同人接触,特别是与同龄人。这样日积月累,幼儿的词汇量不断增多,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下面我介绍一下幼儿语言的发展阶段:一、出生-3个月时幼儿的最初发音阶段,其特点是能发出类似元音;二、3-4个月之后幼儿进入学习语言阶段,其特点是辅元音结合已出来;三、8-10个月幼儿开始理解语言阶段,其特点是语音语义结合:四、1周岁左右幼儿语言交际的开始阶段,其特点是单词句、双词句;五、2周岁幼儿语言交际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单词句双词句转变为短句;六、2-6周岁幼儿全面学口语阶段,其特点是口语发展基本成形,能与成人交谈,在此阶段,我们更应把握好各种机会培养、鼓励幼儿养成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我家小舅子的儿子在1岁时,只会咿呀咿呀,肚子饿时,只会说“奶奶”。之后,我就经常不厌其烦的教他“姐姐,我要喝奶奶:我要去嘘嘘”就这样,他后来竟会慢慢的说出来了。日后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还有利用一些复述故事、诗歌和儿歌,如《小猫钓鱼》、《小星星洗澡》、《三只蝴蝶》、《小燕子》等等,在这些有趣的故事儿歌里,首先让幼儿理解故事里面的重点词、重点句,然后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在《小星星洗澡》的儿歌中,我和小朋友一起唱歌,讲述:小星星,在夜空,每晚跳进小河中,痛痛快快洗个澡,我夸星星讲卫生。问他们平时都有讲卫生的好习惯?接着我就要求幼儿说说自己的习惯,有的孩子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并进行讲述。这样练习,对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会有很大帮助。

成人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成人的语言可为幼儿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事实上,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正是幼儿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成人就应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