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优秀20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8 03:49:52    小编:ZTFB
最新践行陶行知思想简短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最新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优秀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3:49:52 |
  • ZTFB |
  • 9页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感悟和总结。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或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的心得体会,体会到不同的思考和感悟。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最近,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学习陶行知教育名篇活动,通过学习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论著,让我们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陶行知先生有一句:“爱满天下。”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不幸被虫害咬伤的花草,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陶行知思想是一种实践性强、具有启发性的理论,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它以实际行动作为检验,推崇实践、尊重知识,旨在让人们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对生命的修养与提升。我曾经在工作、生活中贯彻这一思想,并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做好本职工作,不断追求优质和高效。同时,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我发现,只有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素养,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的变化和挑战。

此外,在与同事沟通合作中,我始终遵循“平等、尊重、互助、和谐”的原则,始终坚持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成功完成了许多项目,而且也建立了良好的职业信誉和人脉关系。

陶行知思想对于学习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在学习中,秉持着“知行合一”的原则,总是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常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通过不断的思考,来丰富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优化结合。

另外,我也会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尽可能进行资料交叉验证,让自己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在生活中,践行陶行知思想也同样有着巨大的帮助。我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和经历新的旅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同时,也会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加强自己的人脉关系和社交技能。

此外,我还会适当地放松自己,关注个人情感需求,让自己在积极的生活中,更好地体验人生的美好。

第五段:结尾。

在践行陶行知思想的过程中,我感受到,通过实践和知识,可以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品质。践行陶行知思想,不仅能够改善自己的人生,更能以自己为起点,影响周围的人,推动社会进步。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继续坚定地贯彻陶行知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做更好的自己。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陶行知先生对腐朽的传统教育思想深恶痛绝,最反对看不起小孩子,反对不把小孩于当入。或是把小孩子看作玩物,再不然,就是把小孩子看作小大人,用对待大人的老古板的一套去要求小孩子。他认为: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

第二境界:和谐、合作。

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工、平等、亲密,融洽的基础之上。陶先生提倡“教员与学生关系密切”、“待学生如亲子弟”。他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他殷切地希望,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他还说:“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陶先生多次强调,教师与学生要同商量、共合作。他在谈教师的民主作风时说道:“自己要说话,也让别人说话,自己要做事,也让别人做事,最好是大家合作。”

陶行知先生不仅要求教师发现小孩,了解小孩,信仰小孩,解放小孩,而且要求教师“变成小孩”,他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第三境界:发展、创造。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总是互相感比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他说:“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学生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几岁,这是先生受学生的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片刻不能懈怠,是先生受学生的锻炼。”

陶行知先生1921年就提出办“活的教育”,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量学生,千万不要想把学生拉得一样平,更不能人为地定什么“差生”。要承认基础,承认差别,要发挥学生的强势智能,让他们个个有发展,人人能成才。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3)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

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

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3。教学做合一。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二)创造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

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解放儿童的双眼。

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解放儿童的大脑。

解放儿童的大脑就是把儿童的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3.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4.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5.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为此,必须反对鸟笼式的学校,反对导致儿童营养缺乏的教科书,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儿童的空闻,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6.解放儿童的时间。

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三)师德思想。

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1.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是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虽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像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第三,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2.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3.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通力合作”“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l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重要的师德规范。

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

4.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行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

可是,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屡次教育总不见效果,当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学生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他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学生发脾气,但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被风霜侵蚀的小草,都要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用教师的大手牵着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这就充分体现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拥有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孩子们铺洒阳光,点燃希望。既然选择了,就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劳作着、战斗着。三尺讲台是他们驰骋沙场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笔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他们自豪,他们荣幸。听,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看,“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和“和谐校园”指导精神指引着我们与时俱进的脚步。他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他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

“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这样的千斤重担,鼓励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已沉睡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回复学生写的心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责任,是“爱”的责任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师尊,铸就了师魂,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教师的壮烈凯歌。他们,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导下的中国教育的一代杰出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教师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的信念。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做每一件事情,让爱传递。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学习了陶行知教育理论有如下的体会:

一、关注社会生活,实施生活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二、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三、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老师对特殊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一般无知识的人对于子女的教育漠不关心,若是自己会读书,就明白读书的重要,再也不肯让自己的儿女失学。――平民教育概论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教师的职务也是一种手艺,应当亲自动手去干的。那些高谈阔论,妄自尊大,不屑与三百六十行为伍的都不是真教师。学做教师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师,二是访友。跟朋友操练比从师来得格外自然,格外有效力。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现行师范教育将学理与实习分为二事,简直是以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所出的人才和普通中学不相上下。――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如教育而不能解决问题,那就不算教育。书本上得不到什么力量,惟有从行动上得来的真知识,才是真的力量。中国现在的教育完全是被动的,所以产生一种坏的现象,就是有的说而不动,有的简直不敢动。读书人只能想出许多解决困难的方法,但却生不出力量。传统教育的矛盾,可由孔老先生来作总代表。他是地主,所以他说:“君子谋道不谋食”。他骂劳农是小人,然而他却说“非小人莫养君子”,这是多委的无赖。他又是好吃懒做的人,所以一个农人对子路骂他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割不正”(注)一段话,很可代表他的好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他所主张的教育。中国从这位老先生以来,可说完全造成了一个书呆国家。(老板老班注:“割不正”一语,出于《论语?法疏》,原文:“谓折生体脊,肋,臂之属。礼有上数,若解剖不得其正,则不食也。”“割不正不食”,其意思就是“肉割得不方正不吃”。)――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手脑并用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可算为事倍功半。至于不负责的教师,哪里顾得到这些。他们只一味的放任,偶然亲自看见学生做坏事,也不过给儿童一个消极的处分。于是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蓬蓬勃勃的长,不到自害害人不止。现在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试一参观今日所谓之幼稚园,耳目所接,那样不是外国货?他们弹的是外国钢琴,唱的是外国歌,讲的是外国故事,玩的是外国玩具,甚至于吃的是外国点心。中国的幼稚园几乎成了外国货的贩卖场,先生做了外国货的贩子,可怜的儿童居然做了外国货的主顾。二是花钱病。国内幼稚园花钱太多,有时超过小学好几倍。……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既是多花钱,就得多弄钱。学费于是不得不高,学费高,只有富贵子弟可以享受他的幸福。所以幼稚园只是富贵人家的专用品,平民是没有份的。――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大学生、中学生,抓住你们的责任。暑假差不多到了。想一想!有什么事是青年学生们能够干而又值得干的。――暑期普及教育运动好的教育是引人向上向前生活之力量。它是一种工具,它是民族解放的工具,也是人类解放的工具。教育为着要引人向上向前过生活,它的本身便必须是向上向前的生活。今日中国教育最需要而最忽略的一点――觉悟之启发。集体教育要通过“自觉”才成为有效的教育,即集体的自觉教育和自觉的集体教育。――桂林战时民众教育工作人员须知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一生的写照。陶先生为了“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脱下西装革履,抛弃极其优越的大学教授的职业,穿上布衣草鞋,奔赴乡村,深入基层为中国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从事着他最神圣的教育事业。他的奉献精神为现在我们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代热血青年为实现陶先生的未竟目标而不断奋斗。

爱就意味着奉献。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从物质财富上看,教师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他们却是富有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的。在知识大爆发的时代里,我们尤其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以一种奉献的精神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

“真人”是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育人目标,他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真人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体系中,指自立立人、求真实干、忘我为公、一心向农,为民服务,为民谋福利的有用之人。

陶先生用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虚假伪善的尘垢,陶行知先生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我们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指导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以真教人、以真待人、以真做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陶行知认为,生活和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社会为学生的更好的成长创造最好的社会氛围。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他还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因此,“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他曾经说过:“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

陶行知以开拓创新的勇气,细心探索的科学态度,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创造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他提出了“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创造教育研究领域的瑰宝,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认为旧社会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是教学领域中存在“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这种主观主义的特征是教学过程被演化成简单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教师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复地一味灌输和强化作业。陶行知指出教学方法必须革新,用新的教学方法取代旧的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陶行知先生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套方法在当时是水平极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近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同样,他的教育教学理论也适用于现代的教育教学。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借鉴其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用于现在教育教学当中。

陶行知曾经说:“不要教死书”,“不要读死书”,提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他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的责任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学校必须给学生注入生活的动力、活力,使他们能够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他认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在教育教学当中,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和学统一,成为一体。实现教学。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有主动的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他说:“学生的生活,学习,倘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穿于全部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让我们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学习陶先生的伟大精神,总结并借鉴他的教育理论,为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独立的个体,其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都是千差万别的。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提高,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良好氛围,好学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表达和实践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索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学的、能说的、会做的,教师不教、不替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由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与探索中得到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此外,设置悬念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好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在课文总结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其他学生评一评自己最赞同谁的观点、谁的想法有新意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喜欢上学习,就能投入到学习中。例如,教学《蒲公英》这一课时,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设置情境,“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深。”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抢答,看着如此积极的气氛,教师继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蒲公英种子是怎样飞向广阔天地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是一阵阵风吹过……此时教师点拨:蒲公英种子遇见了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对他们说了什么呢?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都乐意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文本的愿望。

二、激发学习兴趣,和谐师生。

陶行知先生说:“盖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着。”“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无法替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关联,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习兴趣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自觉、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为前提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在课堂内外以关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称赞等来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喜悦与满足,从而建立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愿意、乐意与教师合作。“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陶行知先生说:“盖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着。”“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活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才更愿意听、更容易接受,也就更乐于、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比如,教学《英英学古诗》时,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场景表演出来,让学生上台演绎,既调节学习氛围,又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课文情境,对课文有更深刻的领会,锻炼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也敢于展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问题也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俗语有云:“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可见,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在学习中运用合适、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陶先生强调课程要为学生所需要:“……我们不可以为了一个人,去牺牲九十九个人;也不可以为了九十九个人,去牺牲那一个人。”

在弘扬个性的今天,教育教学活动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前提、弘扬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每个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后天环境的不同,他们是如此的千差万别。相同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独特性,这就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需要。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方设法使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掌握知识的愉悦,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树立自信,充分发挥潜力。

四、培养自主意识,勤学善思。

语文新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首先,鼓励学生自学,勤思多问。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以人的生活欲望、人的生活要求作为教育的根据;在方法上提倡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和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来指导学习……“学以思为贵”,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应给学生指导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其次,提倡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学习中学生常遇到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集思广益,寻求解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发言,虚心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这样,学生就能有效合作,学习质量就能提高。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美丽的丹顶鹤》时,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课文。同时出示自学要求:丹顶鹤是什么样子的?美在哪儿?黄海之滨为什么被称为“丹顶鹤的第二故乡”?引导学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小组合作,讨论后请小组代表发言。通过小组合作,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中,学生越是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教学就越有效。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勤思考、多提问,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生自己会思考、会提问、会学习,才有可能与别人较好地进行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有效。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作为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造性地运用他的教育思想,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开辟出一片课程教学的新天地。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陶行知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陶渊明的一种教育观念,强调要陶冶人的情操和品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品德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如今,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精神层面的提升,践行陶行知思想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思想的核心在于人格修养和品德实践,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通过阅读、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

第三段:实践陶行知的重要性。

实践陶行知不仅有益于个人成长,也有助于社会和谐、国家繁荣。通过精神层面的提升,个人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通过培养感恩之心和投身公益事业,能够让社会更加温暖,人们之间的信任和感情更加亲密。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感受到实践陶行知对我的帮助。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竞赛、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加坚定了我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决心。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尝试着落实陶行知思想,如注重感恩、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这些都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相处,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五段:结语。

陶行知思想是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陶行知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素质,更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现今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将陶行知思想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德修养,践行陶行知,为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认真地学习了他的教育思想,让我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洗礼。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他们都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许根荣)。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二

这个寒假里,我走进了陶行知这位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陶行知教育思想》里体会他的教育思想、分享了更多他的教学故事。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勇于实践,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百折不挠“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在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方面,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在实际教学中,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处于主导地应,理应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发挥。陶行知提出的.“教学生学”,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矛盾,在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下得到统一,正确地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在当前情况下,教师要特别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的做法,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教师只管“教”,是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研读、去思考、去学习。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三

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在教学操作上,我们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今后,我会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四

乡村教师与未来的乡村教师,心里都应当有一个“理想的社会”。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假使理想社会里有不好的东西,我们就要运用教育力量去变化它。日记是我们一天心灵的写真。每天日记,要把亲耳所听、亲目所见、亲手所做的发表出来。每天的生活不同,就能够使每天的文字不同。要有活的日记,就要有活的文字记载。书呆子就是读书没有目的的人。书是一种工具,只能用,不可读。扫地抹桌,是养成扫除肮脏的习惯。我们还可以把扫地抹桌的魄力,推出去扫除全国的、全世界上的一切的肮脏东西!我们要能随时随地,见肮脏就除,见污秽就扫,必使家庭无肮脏,社会无肮脏,国家无肮脏,世界无肮脏而后已。――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强迫小孩这样死读书的人就能宣告无罪吗?――通不通?倘使有人用筷子喝汤,用匙子吃面,大家必定要说他是个大呆子。我们现在的教育,何尝不是普遍的犯了这个错用工具的毛病。中国的教员、学生实在太迷信书本了。“教育是传递社会的经验”,这句话不能概括一切教育。倘若教育是仅仅把社会的经验传递下去,那就缺少进步的动力。所以与其说:“教育是社会经验之传递”,不如说:“教育是社会经验之改造”。――答朱端琰之问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这传统教育!奇怪得很!这样大规模的消灭民族生存力的教育行政,不是出于信仰而是出于敷衍,不是出于理性而是同于武断。我所接谈过的主考官是没有一个相信会考。他们是不信会考而举行会考。――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厚德福的北碚最道地的北方馆子。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填鸭,听到填鸭的道理,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久已闻名的填鸭教育。我从厚德福里一位伙计所得到的填鸭的知识是如此:第一步是买鸭皮。先把那些皮儿可能长肥的鸭儿买来。皮儿不可能长肥的鸭就不要。这要靠选择。目光好,选择准确,那么喂它半个月、二十天就会长得很肥,这好像是传统学校的入学考试。第二步是预备填料,此地用的填料是四分米六分黑面,搓成“食指”大小的小条,填入鸭儿的食道。每天填三餐,每餐填八条,费钱八分光景。这好比是预备现成教材,按照一定钟点上课,全体一律受教,不管个性如何。在教育界里面是有不少的办法和填鸭相仿佛。谁个要在学生需要之外悬立目的,超出学生自愿容量去灌注教材,一心一意指望学生们快快的照他主观的模样长成,使他和他的'主顾可以享受,只须如此,他便是在办填鸭教育。――填鸭教育“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人人应该有“站岗位”的教育。站牢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教育者自己进步。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起。――每天四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五

周六,我们第一幼儿园迎来了一位贵客,她就是中国陶研会理事,特邀研究员,江苏省陶研会原副会长,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纪念馆原馆长汤翠英教授,她为我们进行了2个小时的《陶行知教育思想报告会》。我一直很认真的听完了汤教授对陶老前辈的生平以及教育理论的介绍和推介,可以说是深有体会了,对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观、人生观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学习陶行知,到底要学他什么呢?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一种奉献精神;一种服务于大众的精神。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当代教师巨大的精神动力。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很多方面必须依靠师德来完成,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永远不能成为了一个一流的教师的。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又道破了教育价值观和道德观。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的虚假伪善的尘垢,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教师作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还须从教师的求真做起。

在陶先生伟大精神的鼓舞下,反思自己离陶先生的精神还有多远?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的天职就是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然而,有时我的信念也会被世俗或传统观念所左右;有时我也会为自己的偷懒而寻找借口;有时我也会将个人利益放在重要的位子上……生活中有太多的事需要我正确处理,而引领我朝正确方向去的就是陶先生的思想与精神了。一个好的教师是应该像陶先生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的一生把自己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了教育,他舍弃了太多。“万世师表”是对先生最好的褒奖。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只有牢记先生的教诲,本着教师的天职,才能无愧于先生。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六

从教二十多年,主要精力就放在学科教学上,前面几年主要是学科知识占据了关注的绝大部分,后面几年对教学方法思考的较多。对教育学理论,除了布鲁姆的目标教学,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真正认真读过的书还不多。今年寒假,单位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材料》,于是便认真读了陶行知先生的几篇教育论文:

在读每一篇论文的过程中也写了一些自己的感想,读完之后,回过头来在梳理一下,又有新的认知,下面从两个方面将以说明:

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其根源在于生活教育与生俱来,是一种与人共始终的教育。在这样一个观念之下,教育成为一种终生教育,成为一种大众教育,成为一种民主的、科学的教育。而在这种观念之下,教育会更有生命力,更有效。

2、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贯彻方法。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所以是怎么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么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3、劳力上劳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具体操作。陶行知先生的劳力上劳心是与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的彻底决裂,他明确指出心力都不老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是教人吃人的教育,而劳心上劳力,从其量也就是把工具当做了玩具而已,而劳力上劳心是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

1、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生活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动,只要有生活就有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

2、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生活是有差异的,工人有工人的生活,农民有农民的生活,打工者有打工者的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教育才是他们需要的教育。

3、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上进行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生活在不断发展,只有立足于生活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才能是生活具有创造性。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七

当前的学校教育存在许许多多误区,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都是一样:唯分数论学生,唯分数论教师,唯分数论学校等等,大家都在感叹教育难办,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是大家都不照着去做!我一直在思考,当前的学校教育究竟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呢?还是扼杀人才的机械运动?静下心来读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原来老先生上个世纪就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啦!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有三个,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看了这个理论后,我深有感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好好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获得可贵的直接经验。在园,要让幼儿多操作、多探索,多发现,不要抹杀任何一个可以让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还要鼓励幼儿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去体验生活。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八

陶行知思想源于古周代周敬王时期的陶朱公,他主张人应该学习知识,践行慎独、慎言、慎行的三个原则,以此来达到修己、治人、平天下的境界。这一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分享我在践行陶行知思想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践行慎独,思考自我。

慎独是陶行知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它要求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能够保持内心的独立和清明。对我而言,践行慎独意味着要时常进行深入的内心思考,认真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在清醒地认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时,才能更好地保持心灵的平静和自由,从而获得真正的力量。

第三段:践行慎言,言行一致。

慎言是陶行知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意思是言语要言简意赅,不说多余的话,更要保持承诺,言行一致。践行慎言对于我来说,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和形象,始终保持自己说话算数的原则。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循慎言原则会得到他人的信任,我的言行一致也能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务实,不会做出冲动或后悔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践行慎言可以让我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困境中保持理智和平静,不让情绪支配自己的行为。

第四段:践行慎行,行动一致。

在实践“慎独,慎言”的基础上,我最近更加重视践行慎行这一原则。慎行意味着要重视行动,切实遵循自己的原则,坚持做正确的事情。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遵循自己的规则和原则,不受外界干扰和负面影响的干扰。践行慎行,可以让我更好地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使自己的言行和行为一致,让自己的行动产生更大的价值。

第五段:结论,陶行知使我更有价值。

总的来说,陶行知思想使我形成一个从容、坚定、明智和真诚的人。通过践行慎独、慎言、慎行等原则,我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内心情感和自己的行动,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好地表达自己,建立好的客户关系和一系列的信任等这种价值2。践行陶行知思想,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改变世界,要从自己开始,通过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心素质、提高自己的意识水平,寻求自我完善,实现自我价值和对他人的价值回报。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九

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

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践行陶行知思想心得体会简短篇二十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他们都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许根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