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意人物画心得体会和方法 中国画写意的特点(5篇)

  • 上传日期:2023-01-02 19:51:48 |
  • ZTFB |
  • 9页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中国写意人物画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中国至少也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五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的先祖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现在万人瞩目的华夏文化。

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比其他国家的文化更受欢迎。只是我们自己国家的人对国外文化更加青睐,甚至以为什么东西只要不是中国的就是好的。对此,我有些不解。我为什么不在别人来我们这里取经的同时,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发扬的更加光大吗?

虽然我有诸多的不满,但是凡事都要讲究证据。那么,我就来把中国文化受的委屈和独特魅力列举出来一些,让你们看看你们的无知让我们的历史文化受到了多大的伤害。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碰巧前一段时间韩国把端午节申请为自己国家的非文化遗产。那么我们就来说端午节吧!我们国家的端午节是从战国时期就开始流传下来的节日,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

这原本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本不必拿出来说,但是碰巧韩国的端午节得到了国际的认可,所以有很多人都认为端午节是韩国的节日。这一消息散播出来,就马上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反对的人可算是寥寥无几。但只要是懂历史的人都知道,韩国的端午节是在战国以后的才流行起来了。所以不懂历史的人就不要乱说了,赶紧回去补补历史吧。别在这里不懂装懂了。

衣食住行,衣排第一位,那就来说说华夏的汉服吧!但在说汉服以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记得在唐朝时期,有一位波斯的商客来长安游玩,在长安街上看见一个穿着丝绸的官吏,就惊讶的说:“您的衣服做工真精细,隔着五件纱衣,我还能看见您胸前的痣。”那位官吏听了以后笑着说自己的自己穿了七件。

波斯商客连连称奇,之后又试穿了唐装,觉得很舒服,就在长安定购了很多的衣服带会了波斯国。当时的日本和韩国与唐朝交好,两国使者见波斯国商客很是喜爱唐朝的服装,自己也试着穿了一次唐服就觉得唐服宽松舒适,就连忙回到自己的国家,让人在唐服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动让人看起来与唐服很相似。所以今天我们才回觉得汉服与日本和服还有韩国的朝鲜服很相似。至于现在有些人说,汉服是抄袭日本和服还有韩国朝鲜服的说法,那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漫天空谈。

历史,是由文字记载才能流传千年,现在,我再来说一下文字吧!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和扁平的骨头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而现在所流传的文字,都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做的改动。在唐朝时期,是日本与中国交好的鼎盛时期,那时候日本还没有自己国家的文字。

于是日本使者受天皇的委托请求大唐皇帝,给他们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字。由于是在汉文的基础上做的改动,所以日文和汉字很是相似。至于现在有些人说,中国人不仅抄袭邻国的节日和服装,还抄袭邻国文字一类的话,都是无稽之谈。

说了这么多,我们应该知道,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一点也不比外国的差。当然,我还有一些没有说到,比如: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色香味俱全的中国美食,博大精深的唐诗宋词元曲,百看不厌的明清小说,妙手回春且不伤身的中国医学,流传千古的四大戏剧,修身养性的太极拳,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

虽然我举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到那也只是传统文化的皮毛。传统文化的真正精髓,还是在于为什么很多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淹没在历史长河的时候,是什么支撑着华夏传统文化在惊涛骇浪、危机四伏的历史长河中依旧安全的行驶着、闪耀着。

如果,你正眼对待自己国家的文化,并把华夏文化发扬光大,那么你就会发现你一直引以为豪的外国文化在华夏文化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描写中国写意人物画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每个人都有梦,梦境的似真还假、亦真亦幻令人不胜惊叹,梦的飘渺、梦的美妙不断地陶醉着梦中人,这种精神现象曾经令多少文人骚客为之神往,多少志士仁人为之奋斗。正是梦的存在使我们倍加前进的勇气和取胜的信心。因为梦,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彩和美好。

而我深知,每一个人的梦都必须要以国家的强大为坚实的后盾。

以前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饱受欺凌,那时候没一个中国人都想自己的祖国强大,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让祖国强大,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是老辈人执着追寻的中国梦,经过艰苦奋斗,这个梦终于实现了!看看我们的周围,看看我们的生活,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日子好过了,每个人的梦都能实现了。

面对着世情、国情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正在积极转变执政方式,在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过程中,要求我们转变工作思维方式、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近期,我们公司组织学习了“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发展”的大讨论活动。

知道了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互为促进。树正气就是振奋精神,去除歪风邪气:讲团结、聚合力就是劲往一处使,发扬团队精神;促发展就是牢记我们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小康社会不断前进。

不树正气就没有真正的团结,不讲团结就不能真正形成合力,没有正气和团结,求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树正气才能摆正工作作风,才能干好工作。讲团结,聚合力才能把劲使到一处才能有利于工作的开展,遇到问题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在民主协商的氛围下选择最优方案。促发展是树正气和讲团结、聚合力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小的时候,老师经常会问,“说说你们的梦想”。小朋友们争先举手回答,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老师!我要当一名军人!我要当一名医生……长大了,我发现,我的梦其实很简单

我要过属于我的幸福的生活,每天早晨能醒着发现自己活着,看到新一缕阳光,能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稳定的工作,能踏踏实实安安稳稳的上班,下了班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吃上一顿饱饱的爱心晚餐…生活也就是而这样,平淡如水却又精彩万分。

而现在,我正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员工,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我想通过我的努力,挣得属于我的薪金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在公司中最大的实现自我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

我想有一天,潮起潮落,坐在偌大的海滩上,阳光透过云彩照在身上,我嘴角上扬,怀着一份坚强,一份骄傲,拾起几颗贝壳,深藏在身,勉励自己,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梦,我的梦。

描写中国写意人物画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幸福梦想的愿望,并且都在为之而奋斗。正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不断向往,才有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也才有世界历史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大车轮的推动下不断改善着人类生活的生动画面。这些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归根到底,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创造的。

中华民族从来就是有梦想的民族。历史上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大同思想的写照。为了这个梦想,中国人民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时间里曲折前进着,也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不可磨灭的贡献,曾经独领风骚,但是,近代历史的屈辱伤痛,彻底破碎了我中华民族的追梦之路,在中华五千年积淀的爱国主义精神哺育和滋养下,自强不息中国人民,一大批一大批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正义抗争,他们痛定思痛,继续苦苦寻找着通向梦想的正确道路。

最终,中华民族各方面精英聚集一起组成组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组织不再是什么朝廷了,而改名中国共产党。所以,她实际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代名词,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所以,历史的承担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担。并且她们最终找到了通向中国梦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真理是全人类的,是不变的。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的科学技术给了中国一个启示。随后,有大智慧的中国人民,看自己的历史,观时代的世界,慎待启示,独自深思,取精华去糟粕。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中国各项事业都有发展并不断的发展。真理是非常朴素的东西。它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中都是能找到的。党和人民长期积累和发展着的中国思想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自己的路,就是要靠中国思想指导的中国路。

这条道路真的来之不易啊!因为,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我们的梦想还要走很长的路。

总感觉十八大说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小康之路马上就到了。但我相信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我们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并且一定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终实现祖先和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只要我们的人民生活的美好,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有的,不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这样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就又可以为全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梦,本质是人民幸福之梦。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同时也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实现中国梦,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梦始终能够引领我国历史发展和人民团结奋斗,有了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哺育滋养我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支撑,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祖国的未来无限美好,人民的未来无限美好。最终,中国梦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既然,中国梦的实现要靠我们大家一起努力,那么,面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挑战,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坎坷追梦历程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辉煌成就对比,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1.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个问题,历史选择具有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同时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的纯洁、先进、领导地位。

2.必须有属于党和人民的绝对可靠的军队,并且是能够保卫人民、能够维护国家利益、能够打胜仗、勇于为党和人民使命建功立业而献身的威武文明之师。

3.必须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摆在相当重要的地位。让人民在权利与义务之间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文明合法办事的意识。

4.继续大力发展人民教育。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科教兴国,创新教育,终身教育。增强科技和创新能力。

5.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为人民,继续艰苦奋斗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所以一定要要做好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就业、医保、社会保障等问题。处理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富养人民。让我们的人民有更多的发言权,把更多的舞台给人民,让世界的各种场合和舞台都有中国声音。增加人民福祉,充分发挥人民的各种作用。

6.做好民族团结和港澳台工作。开创外交新篇章,让勤劳勇敢热情友善的中国人民带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排山倒海般的中国力量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注入积极的新力量。

7.统一思想,团结进取。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我们的中国梦上,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给力进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传递正能量。

从我们自己家的变化也能深刻的感受到家与国的紧密关系。

听爷爷奶奶们讲他们那时有战乱,建国初期,国家又穷,能有饭吃饱就很好了。爸爸妈妈们也说,那时有个自行车什么的就不得了,还有粮票的故事,那时万元户很少,并且,他们因为家里贫困兄弟姐妹又多等个种因素,大多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80末或90初出生的我们,现在的生活:网上购物、智能手机、电脑、ktv、电影院、高铁、飞机……读书还有助学金和奖学金。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对于00后和10后……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什么改变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未来会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的那样,她会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那是人民都能崇尚法律、安居乐业、诚信友善、家庭幸福。每个人都能精神抖擞积极向上的幸福快乐的生活在我们自己脚下这片神奇的故土上。

我认为,年轻人应该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志存高远。若有可能,时刻准备忠诚的做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把智慧和汗水献给人民。即使普通,我们也可以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是自主创业,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才干处理好自己与家庭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到爱岗敬业,孝敬好父母,照顾好自己一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优秀公民。

描写中国写意人物画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要么胜利晋级,要么失败回家。

北京时间8月17日,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1/4决赛结束最后一场比赛,中国女排苦战五局,终于在“别人家的主场”击败了卫冕冠军巴西女排。

其实,当第一场中国队以15-25的大比分落败给巴西队的时候,相信已经有很多体育评论员、记者打好了“里约奥运,中国三大球全军覆没”的腹稿。但是,中国女排没有放弃,1980年代就成为国人偶像的郎平也没有放弃——战斗到最后一刻。那一扣球的风情,那漂亮的绝地反击,一分分地咬,一分分把对手逼向死角,最终拼出胜利,这让每个观战的国人热血沸腾。

在这届中国队表现略显平淡的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进入半决赛,甚至比一些项目的夺金更能引爆国人的情绪。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一直都坚信:女排是打不倒的。这种信念,基于女排的传统,也基于“女排精神”的激励。跌倒了,女排会爬起来;赢了,还会争取下一次胜利。

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只要女排赢了,大家想到“女排精神”;而一旦输了,似乎就忘了“女排精神”,甚至责怪姑娘们没“女排精神”。到底,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女排精神”呢?

说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两次胜利,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就能证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我们先从被广泛定义的“女排精神”看看: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这些,每一个都指向平时环节的训练,一点一滴做起,它是一种动态的、持续性的状态,而非唯结果论。

进一步看,“女排精神”缘起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上个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这个过程,是从1981年到1986年的跨度。可以说,它和国家一起慢慢地走向世界,用自己的实力让别人知道、认识、了解我们;它也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同步同轨,并非一蹴而就。

然而,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的表现几起几落,当年的巅峰表现却难以再续。自此之后,“女排精神”似乎成了女排的精神枷锁。这是哪儿出了问题?

并非是女排变弱了,而是对手变得更强了,比赛有了更大的变数。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对手的变化。当我们察觉的时候,差距可能就出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在于此,更快、更高、更强,赛场上充满变化。

同样尴尬的是,虽然作为三大球唯一达到世界巅峰的项目,但中国排球联赛水平、排球普及、商业化等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中国的篮球和足球,虽然没有站在世界之巅,它却很好地拥抱了商业,走到了普通民众身边。

这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与其他人的竞争,不只是在赛场上,更多的竞争是在场下;不是单个项目、几场比赛的竞争,而是一个赛事、系统性的竞争。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空喊“女排精神”只能是“唯金牌”论的变种。

今天,不论是体育还是整个国家其他层面,我们已经告别了“从零到一”的窘境;作为竞技体育强国,不必急于用中国女排的一两块奖牌来证明什么。然而,我们也应有居安思危、奋起直追的拼搏精神,不仅在体育,还有经济、科技等方面,我们都有需要追赶的对象。所以,我们依旧需要“女排精神”的鼓舞,只是这种鼓舞,不应该是结果论、唯金牌论的,而应该是过程、系统性的。

第一未必重要,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争取第一的毅力。说到底,“女排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精神,也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面貌,只是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女排精神”。

描写中国写意人物画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近几日花了些时间,读完了费先生的《乡土中国》倒是颇为感触,全文内容不多,也就寥寥数万字罢了。篇幅上倒是比不得某些个“大师”“教授”之流的大作,但是内容上却是字字珠玑,短短篇幅之间却是将中国几千年的乡土性质阐述得明明白白,不得不佩服先生大才。读毕后细细想了几日,总归动笔写下这篇书评,如能说清其中百一便是万幸。

说到乡土中国,我无疑是亲切的,我的幼年是在中国西部一个典型的农村度过,倒是和费先生调查的云南村落差距不大。还是费先生笔下的典型的血缘村,全村上下几百人之间多多少少有些血缘关系,常常一个班上合上老师都是一个姓氏,并不奇怪。先生写下这十数篇文章时正是抗战,距今大致已有七十余年之久了,大抵是想看看在经历了新中国大力发展后的中华乡村,有无展现出其新貌呢?也是看到先生的认识大抵是在今日也是对我国乡村振兴有着独到的作用的。

先生在“文字下乡”中提到,中国乡村的社会基础不变,文字下乡怕是难以推行的,更遑论文字所背负的文化了,在这里又必须要提出,先生在文中从未说过乡土文化较之所谓先进文化的优劣区别,先生本意中,大抵只有一种文化适不适合这样一片土地,乡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了几千年了,大抵是适合的,但是无奈外部条件的变化来临了,我们要做的至多能说是以一种文化去改变另一种文化。并不好说是愚昧或是其他。回到正题,如今的乡村文字大概算是下乡了,那么回看则是社会基础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使得乡土社会这样一个本来不需要文字的社会主动的吸收着文化。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都知道一个特殊群体名为“农民工”,民工进城,这是一个文化群体向另一个文化群体的交流,什么支持着民工进城呢?是欲望。进城务工常常能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所以民工需要留在城市,但是两个文化圈子的隔阂是巨大的阻力,所以当他们教育孩子时,文字是必不可少一环。这是生存的必须。况且与那些年月不同,乡村被真正的有效管理,识字无疑是必须的。所以我们看得到文字首先打破了乡村的壁垒,是欲望的巨大作用。

前面说到了教育,在如今的乡村,确实有些像如费先生几十年前所见到的一般,存在着长老权力,但是现在无疑是分化了,弱化了。校园办进了乡村,于是乎我们看得到的教化权力一分为二,一方面是学院老师的现代化教育,但是乡村的孩子们又会受到长辈的管教,前面提到过,我们的社会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其伴生物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谁来带呢?年迈的爷爷奶奶罢了抑或是外公外婆。传统的祖辈,与孙儿们的差异无疑是极大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往往都识字不多,为数不多的几个字或许还是当年扫盲运动的遗留。孙儿们的疑惑他们解决不了,甚至他们的许多做法在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孙辈看来,是错误的愚昧的。就拿我来说,我算是幸运的一部分,因为我的母亲选择留在农村照顾我兄弟二人的学习,但是在与奶奶爷爷的交流时,仍是不免有许多矛盾。长老们说的话是错的,那又如何对年轻的一辈起到教育与约束呢?所以乡土上的长老权力不可避免地被削弱,但是长老,或者说长辈的权力还是存在的,这是我们文明的重要遗产,不可磨灭的印记。

当下的乡土社会无疑是弱化了,许多它的烙印被磨除,但是它毕竟还存在,而且乡土的破坏无疑是带来了一些十分严重的问题,当代大多数人的观点是乡土文明必须消亡,中国的现代化才能推进,而且我们也的确是这么做了,但是呢?出现了需许多严重的问题。就比如我曾提到的留守儿童,再比如当今乡村的消亡问题,都是急需注意的问题。

当下的中国乡村状况回到历史中去不难发现有相似的情况。民国时,中国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城市化方兴未艾。那时便是有着一批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入到城市,成为了工人,但是这样一批人是难以融入城市的,况且城市中的岗位是难以满足需求的,但是城市的生活无疑激起了他们的欲望,于是总有人走上了邪路;回到当下,我们的工作岗位是够了,但是是否能满足需求呢?回想起九十年代的“严打”时期,那又何尝不是民工进城的必然结果呢?这样的民工们,乡土文明的脱离者们,又能否融入这个他们向往的城市文明呢?答案是很少。这样的人最终往往只能回到乡土中,但是面对长老权力瓦解的乡土,面对着难以管教的儿女,常常被现实压垮。

我们是不可能摆脱乡土的,身为在这片土地上长出的人,乡土的基因是写进了我们的dna的,而乡土中许许多多的智慧又何尝不能适用于当下的乡村振兴呢?昔年,阎锡山在山西大力倡导旧道德,清理旧风遗俗,倒是使得山西经济发展,社会平稳,不失为当时国内的典范。据这样一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在推进现代化时,不妨从我们的文化出发,与其消亡一种文化不如接纳与融合,见识过日本的知道,除了东京都,京都,大阪等大城市以外的乡村,可以说完全的空心了。乡村可以说是失去了其生命力。中国绝不能走那样的老路,中国的乡村可以说是大有可为的,此次的疫情其实就彰显了乡村的作用,乡村的生产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而且乡村吸收许多从城区撤出的市民,大大减轻了城区防疫压力。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国家正在注意到这个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枫桥经验,许许多多我们乡土的智慧应用在了发生变化的农村,而且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后,宗族的力量又开始发展,但是却并非是有着错误的一面,而是有着协助社会发展一方面积极作用,极大程度的推进了乡村建设。

我们是土地里长出的人,乡土文明从未远去,当我们学着接纳它改造它时,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