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道德法治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实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8:18:40 |
  • ZTFB |
  • 10页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一次自省和提升,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有深度和内涵的心得体会呢?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美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启示。

道德法治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近年来,法治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热点话题。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杨老师是一名优秀的法治教育工作者,她对法治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在实践中,她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式,给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在此,本文将从个人的感悟入手,分析杨老师法治教育中的优点,总结法治教育对校园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展望。

杨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她以生动的场景模拟、情境模拟为切入点,很好的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力量。同时,她的教学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这种互动教学方式极大地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法治教育是一种使人们认识法律、遵守法律、信仰法律的教育。它是一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体,是国家和社会对法律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教育,旨在推动社会的公正、平等和公正的发展。法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逐步形成并坚定理念框架,接受法治观念,并养成法律意识和法律自觉。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在法治国家中生活,在法治国家中工作,在法治国家中成长。

校园是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社会教育场所之一,学校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知识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培养爱国、尊法、敬业、诚信、责任等先进思想和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个人素质和整体意识。同时,法治教育也是对校园乃至社会的维护。只有在学生法治观念形成了自觉性后,才能加强对不法分子的制止和打击,反抗一切违法行为,确保全体师生的安全和权益。

法治教育作为一种本质上的思想教育,意义重大,其未来展望也非常明朗。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生态,法治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先进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授,同时也需要关注基层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制环境的整治。只有通过不断创新,鼓励广大教师加强法治教育,在学生中推广法治思想和传统美德,才能真正做到以法治育人,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语。

总之,法治教育意义重大,其对于校园和社会的影响至关重要。杨老师以其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功底,对法治教育做出了很好的贡献,这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在此,我们也向所有为法治教育做出贡献和努力的人表示感谢,期待未来的法治教育取得更加优秀的成果,让我们一起为法治教育的普及、推广和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道德法治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教育作为基石工程,着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此,国家历时三年进行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并于日前隆重发布,为深化义务教育改革赋予了纲领性的教学遵循。笔者认为,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需做到“三个注重”。

注重课程素养培养。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新修订课程标准突出课程核心素养,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

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标准》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课程育人的系统性、体系化、整体化得以充分彰显。

为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关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了课程在同一核心素养指归下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并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加以实践性呈现,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闭环链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培养。

注重课程融合实施。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课程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特点。因此,“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原则,《标准》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举措,《标准》倡导“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在学生“学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出实践,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

为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加强横向学科间相互关联、有效配合,突破学科边界,探索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带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

注重学段有机衔接。

课程实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新修订《标准》特别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注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循序渐进地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为此,课程实施中,要力避“铁路警察思维”,把教育教学的所有元素统筹起来,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科学研判,靶向精准、有效融合。

道德法治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在两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由北京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七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改变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

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

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

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

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政治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

从各领域内容的前后顺序、内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政治内容与相关学科内容的配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角度,调整了不合理的内容顺序,构建更加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政治知识。

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挖掘政治核心知识蕴含的思维教育价值,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政治的有一定深度的整体认识,从而体现政治教学的育人价值。

3、反映背景、重视过程、加强应用,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

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是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志。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科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政治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政治课程教学的精髓。

概念和原理的引入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或政治理论发展的背景,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是自然而水到渠成的;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通过解决具有真实背景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政治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政治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4、发挥章引言的“先行组织者”和章小结的“概括提升”作用,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引言是全章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好的引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章引言的作用,修订版教科书着重从本章内容的引入、本章内容的概述、本章方法的引导等角度组织相关内容。在具体处理中,不追求“实际问题——政治问题”的单一模式,而是结合具体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

5、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修订版教科书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内容的呈现上努力体现政治思维规律,倡导探究式学习,给学生一条观察事物(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

教科书从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考虑,在一些关节点上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政治的本质,提高政治思维能力,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6、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训练系统。

例题定位—典型性、示范性。

习题的定位——为教科书构建训练系统。

练习、习题就是给人做的内容,练习、习题、复习题构成了教科书的训练系统。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对内容理解的逐步深入,双基的落实,能力的提高。正文、习题是一个整体,习题是正文的自然延续,是通过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正文内容的。

例习题整体考虑,加强基础题,注意题量、梯度。

教科书的习题与中考题的定位不同,但教科书的习题可以兼顾中考(越往后可以兼顾的内容越多),但绝不等同于中考题,注意了对中考题进行加工和改造,以训练本节(章)的核心知识。

三、对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把整个学段看作一个整体。

整体是事物的一种真实存在形式。

政治是一个整体。

政治的整体性体现在代数、几何、三角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上,同时也体现在同一部分内容中知识的前后逻辑关系上——纵向联系、横向联系。

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概念要逐个学,知识要逐步教。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是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2、“理解政治”是教好政治的前提。

理解政治就是要了解政治概念的背景,掌握概念的逻辑意义,理解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把握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挖掘政治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理性精神等价值观资源。

理解教学内容,弄清“是什么”;。

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概念体系中认识核心概念;。

理解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

3、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并重。

仔细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教材中的例题是经过反复打磨的,习题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内容顺序不应随意调整;例子不是不可以换,但换的时候要想清楚理由。

4、重视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

“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类化——把共同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

5、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

加强政治教学的思想性,是体现政治的育人价值的需要,也是教改对教学的整体要求,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政治的整体性认识。

6、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宏观上看,政治是一种文化,政治教育是政治文化教育,重在政治的理性精神,政治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理性探索精神则是政治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道德法治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新事物的出现是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对于社会的发展与推进是有意义的。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党的理论、重大实践应同步推进。难度大、变化大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有新突破、新亮点,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韩震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有价值、有意义。

二、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我们真的为之努力而展开教学的时候,我们会体悟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是如此的美好与幸福。我们是接地气的,是亲近生活、亲近学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思政教师都在为此做着努力,尽管这还需要些许时间,但是这种探索的过程也是价值满满。韩震老师谈到:不是为生活而生活,而是通过生活讲道理。韩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的使命感。

三、核心素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的体现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一种核心素养间的关联,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核心素养不是分解的动作,而应是一致性、连贯性的动作“成品”。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影响个人的一时,而应是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即便学生不能清晰的记得老师所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依然能够深刻的认同老师所传授的道理。

四、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重要。

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韩老师认为与笔试的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为重要。对于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常常跟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是的,态度很重要。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满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评价。同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乐于助人、坦诚相待、无私奉献。这种关于正能量的评价就是一种行为评价。

五、教师以身作则,教师“教的好”是关键。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其实教师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教师本身就会带来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也属于教育资源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准确,我们自身就应该扎实学识;我们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们自身就应该信守承诺;我们要求学生以礼待人,我们自身就应该文明有礼。“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通过此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讲座的学习,我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这也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意义。

 

道德法治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道德法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道德法治教师,笔者有幸参与了多年的教育实践,深感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激发社会责任感、加强道德法治教师的自我修养和教育方法创新等五个方面,阐述道德法治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首先,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是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法制意识是指个体对法律知识、法律权益和法律尊严的认知和理解。作为一名道德法治教师,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法律知识,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制思维,并通过案例分析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学生正确遵守法律,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通过这样的教育手段,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使他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够正确理解、正确行动。

其次,道德法治教育应当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人们对善恶、美丑等道德概念的看法和认识。作为道德法治教师,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我们可以通过讲解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开展道德讨论和道德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此外,我们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友爱心和守信心等良好品质,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貌。

第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认识和关心。作为道德法治教师,我们应当通过讲解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组织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使他们从小懂得为社会做贡献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第四,加强道德法治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道德法治教师,我们应当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首先,我们要加强自身法制意识和道德修养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其次,我们要注重自身的情感教育和道德修炼,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际关系,以此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

最后,教育方法的创新对于提高道德法治教育效果至关重要。作为道德法治教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我们可以开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治教育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场景,提高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道德法治教师,我们应当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激发社会责任感、加强自我修养和创新教育方法等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必将深受教育事业给予的快乐和满足感,获得教育工作者独特的心灵体验。

道德法治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直播培训,关于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聆听了刘秀洪、金利两位专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展开注意的问题及教学中的疑难点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我有幸接触了新教材七下《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诸多感受,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下面对把我的心得做以下总结,具体如下:

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

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刘专家讲的入心入脑的效果,收获很大,全然一新的内容板块设计让我觉得非常好。

第二、在教学中根据学情适当选用其中的板块内容,从调动学生的真问题入手,把学生需求和教学内容要求结合起来,用教学情境把内容、观点、学生问题统筹起来,符合学生的发展。不必只注重教材文本,可采用富有时政性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探讨,可把教师对前面教材的经验融入,启发学生思维,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社会调查,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也可尝试用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第三、《道德与法治》这本新教材,教学内容特点确实有“近、

实、难”的特点。内容主题与孩子的成长需求接近,活动设计贴近孩。

子成长需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教学资源时间节点,教学场景设计。

贴近学生。所以备课中教师要有意识,教学中要有落实。例如,每一。

单元都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实,这要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

材观点引导和方法技能满足孩子真实需求,教师利用已有资源拓展生。

活领域加强教育,同时注意观点的生成。

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密。

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

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但教师教学中讲解要注意把握度,恰当的运用资源,根据学生情况给学生预防性教育或矫正性的教育,落实学科特点。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我觉得新修订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观点的生成、教学资源的运用,两位专家给出了建议。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有的老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教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

道德法治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道德法治老师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其教育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经过多年的从教工作,我对于道德法治老师的角色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道德法治老师,首要的任务是树立正确的师德榜样。作为学生成长道德模范的引领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在面对学生时,我们要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从我们的言行中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只有我们自己先做到道德的楷模,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德道路。

其次,道德法治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道德法治老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真实的社会问题等方式,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道德法治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道德规范和法治原则,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再次,道德法治教育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不能仅仅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通过启发式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独立研究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并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此外,道德法治教育还需要注重教育方式的灵活性与差异化。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潜能,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我们不应过分依赖课堂讲授,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学习和成长。

最后,作为道德法治老师,我们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我们要搭建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关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赋予学生自信和勇气,让他们能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总之,作为一名道德法治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注重实践、启发思维、灵活差异化地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成为拥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公民。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学生们将能够在未来的道德法治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道德法治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首先,把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政治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奥巴马当选总统和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广阔,善于独立思考。

道德法治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法治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的好公民。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我一直坚信通过法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在学生中培养出一代更好的人才,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就具体来谈谈吧。

第二段:加强法制知识教育。

在法治国家的体系中,掌握法律知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讲授更多的法律知识,如: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基本体系、基本法治理念等,确保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领会法律的正义、公正、公平。此外,众所周知,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在课上,我们也要让学生了解道德概念和道德规范,促进学生从道德层面去理解和尊重法律,从而在面临法律问题时,做到守法而不是盲从。

第三段:渗透法治观念教育。

法治观念是在学生身上扎根的深层次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育中着重普及和渗透。教育孩子们避免任意撕毁别人的协议、不随意侵犯别人的私人物品、平等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权。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法律的反抗性,引导他们懂得下层民众通过提起集体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实践作用。法治观念的积淀需要长期、长久的教育过程,这也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传递和引导。

第四段:案例教育的重要性。

案例教育是法治教育的一种亲身体验教育方法,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来体验法律制度的力量。在案例教育中,我们可以以经典的案例为基础,分析案件的背景、案情、案由、判决、法律依据等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个案件的诣因结果。特别是一些标志性的重大案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司法公正、法律人尊严、一个社会的法律意识等问题,使学生在了解具体事件的同时也提高他们日常生活的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守法,不断提高自我素质,达到成为好公民的目标。

第五段:结语。

法治教育是我们中学教育中几乎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把法治教育持续开展下去,着重强化法制知识教育,渗透法治观念教育,注重案例教育的体验,能够为共建更美好的法治社会,培育法治素质高的人才和干部,做出更有意义的贡献。作为中学老师,我一定会坚守职业道德,加强自身的规范意识,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的法制进程作出积极的贡献。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当以法律作为底线和红线,严谨教育我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极适应法治社会。

道德法治老师教育心得体会精选篇十

法治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日益重要,其中中学阶段的法治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掌握基本法律知识的同时,法治教育还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为学生未来成为合法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法治教育的实施,从校园到社会。

我从事中学教育工作,近年来我感觉到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在法治教育方面的积极推进。学校老师们从平时的教学中,紧密结合生活、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素养,同时加强法律普及宣传、学法知法用法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

除了校内的法治教育,学生们还能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更深入地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实践性。比如学生可以参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司法机关,亲身感受法律实施的程序和效果,进而增强自己的学法用法意识。

第三段:法治教育需要避免“说教”

当然,法治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某些老师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思想,不能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威力和必要性。同时,如果只是从课堂上的讲授出发,难在学生中形成深深的印象和认识。

这时就需要老师们将法治教育注重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让学生由一种抽象意义的快乐,变成学习法律的过程,同时在实践中获得感悟,学会从处事角度和平法理角度看问题,从而惊觉自己的思维角度had一场变革,掌握思考这堂课的感觉。

第四段:法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法治教育在我国的尚处于发展初期,有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一些地区、家庭和学校仍有传统思维和行为模式,对法治教育对不重视;有些学生对法治教育缺乏兴趣甚至反感,纵容不法行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治教育的普及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行为规则,为法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第五段:结语,强调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断提高,我们必须加强对法治教育的理解和推进。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深入了解法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培养,让更多的人摆脱不法或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为建设和谐、稳定和发展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