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优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20:20:17 |
  • ZTFB |
  • 10页

心得体会是我们积累经验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深度的思考,又有实际的应用。下面是一篇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参考。

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技能,在毕业之后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为此,学生应从专业需求的角度出发,积极提升自己的幼儿教学能力。对于舞蹈课程的学习,任课教师要综合分析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探寻适合的解决措施,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不断提高自身的幼儿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舞蹈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

舞蹈是通过美化肢体语言,用具有韵律、节奏的动作来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舞蹈演员将自身作为表达内容和形式的工具,经过动作编排、情感酝酿、动作美化后,将整个舞蹈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人感受到富有内涵的视觉艺术。从教育意义的层面来看,舞蹈既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够起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实际效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较为重视舞蹈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在日常的舞蹈课程学习中,任课教师要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适宜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有效掌握各种幼儿教学技能,同时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为幼儿教育做出贡献。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化改革方法。

(一)舞蹈教学模块的创新化改革。

1.舞蹈基础训练方面的改革。从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情况看,多数学生属于高中毕业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柔韧性、协调性、可塑性较差,在学习舞蹈动作时会感到比较吃力,并且,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舞蹈课程时间较短,很多舞蹈动作都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模仿学习,致使课堂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应适当降低对学生的动作要求,例如,开度练习、软度练习、弹跳练习等。教师可将其替换成头、腰、颈等部位的技巧训练,同时校正学生的站姿,通过全方位的系统训练,提升学生的舞蹈基础能力。

2.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改革。基于学生生理条件的限制性,许多舞蹈动作都难以达到专业化标准,加之之前没有接触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因此,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舞蹈课程学习感到十分困难。

3.幼儿舞蹈知识的教学改革。学前教师专业以培养幼儿教育者为主要目标,多数学生毕业后会到幼儿教育岗位任职,因此,学生应着重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

(二)不断丰富舞蹈教学方式。

1.概念教学方面的创新改革。舞蹈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属于理论和实践交叉融合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授课时,应首先讲解动作的概念及要领,并作相应的舞蹈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舞蹈动作的概念,与此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训练,使其亲身参与到实践学习中,以更好地掌握舞蹈概念和实际动作。这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舞蹈教学的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1]。

2.注重讲解准确性和实践结合性。舞蹈属于肢体语言的塑造艺术,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时,应该明确各个动作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并在训练中加入自己的亲身感悟,以提高舞蹈训练的实际成效。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可一味求快,要让学生平稳地掌握训练技巧,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肢体表现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表达能力。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拥有很好的教学表达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表达技能,任课教师可采取课堂演讲、比赛活动等形式来巩固舞蹈教学成果[1]。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得较多的锻炼机会,使自身心理素质得到增强,以更好的状态应对今后的幼儿教学工作。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是以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为核心目标。对于舞蹈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任课教师应按照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舞蹈教学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原则,针对具体问题实施相应的合理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课堂授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幼儿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我们采用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对2013、2014、2015届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查得知: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技能是会计核算能力,而税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能力是最欠缺的。《纳税实务》是以操作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税款计算、涉税业务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等能力。经过课题组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我们构建了《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组织管理评价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为高职院校《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借鉴,能够促进该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互联网+”主要是指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对各个传统行业的发挥暂进行创新升级,从而在各个行业中形成新的发展形态,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意义重大。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传统会计业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发展开始更加注重对云会计的管理和应用,高职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也发生了变化。为此,高职院校教育人员需要借助“互联网+”背景优势,将会计教学和“互联网+”思维进行融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促进高职会计实践教育教学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1、能够拓展的会计商业报告语言。

能够拓展的会计商业报告语言是在互联网、跨网络平外等支持下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有效应用的计算机语言。这种拓展之后的会计商业报告语言是将会计准则和计算机操作语言的结合性体现,在经过一系列的计算机语言分析和识别下能够对财务会计信息语言进行统一的识别和分类管理。可拓展会计商业报告能够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相关使用软件应用提供更深层次的处理,实现财会信息的一次录用、多次使用。在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中,应用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快速收集、分析各种类型的财会信息,并将自己总结出的财务发展信息及时传播,促进财务会计的高效发展。

2、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丰富了高职院校财会教育资源。

云计算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下通过增加相应的服务、财务信息使用和交换方式等拓展财务信息动态化传播的虚拟资源。在云计算的支持下能够实现财会信息的高效传播,提升财会信息作用于现代社会生产的效率。会计云计算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让会计软件处理技术、处理结构等发生深刻的变化,满足大量用户对财会数据信息的使用需求。大数据是指一种无法在可承受时间范围内应用常规信息软件捕捉的信息数据的一种集合。大数据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在大数据时代发展下,一些非结构性数据被引入到财会报告中,对财务会计人才的发展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方式的灵活化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打破了传统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各种类型的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实现了财务会计教学方式的灵活化应用。比如在学习“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财务会计账簿的应用和登记管理,在简化教师教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际学习感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智能手机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为此,在高职院校财会会计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手机进行学习。

4、“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互联网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实现了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mooc的应用mooc是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简称慕课。通过慕课能够实现对各种网络社交工具的整合性应用,并为学生的财务会计学习提供更多形式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现有的财务会计教学资源。同时,在慕课实现的过程中能够打破各种时间、空间对学生学习的限制。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也被称作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在课前完成一定的知识学习,并通过在课堂和教师交流解答自己自学中存在的疑惑。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够提升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提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教师的灌输式教育,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3)微课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具体是指较短的时间内(一般5—8分钟左右,不超过10分钟)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对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记录分析。微课在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突出财会教学重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1、高职会计人次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之间不相适应。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发展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工作,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操纵技能和会计工作素养。但是实际上,高职会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学校向社会输出的会计人才和学生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脱节。

2、高职院校会计课程分类过于细化,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高职会计教学中分为多个发展方向,其中国际金融是培养社会一线人才的专业,但这个专业在会计课程设置上存在严重的重叠,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3、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滞后。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应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进行知识的记录。另外一种是教师在简单介绍课文内容,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任务进行学习。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4、对移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完全。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领导对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充分,且学生会计创新创业活动、实训演练还没有拓展。由于会计专业课程理论性很强,对移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发展。

5、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没有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我国政府部门没有对高职会计职业技能和职业需求发展做出有益的引导,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发展。行业企业更是不愿意花费资金、人力和高职院校合作。

三、在“互联网+”背景下完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策略。

1、根据企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确定“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下,社会经济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企业发展需要转型升级,原有的会计计算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表现在原来的企业会计人员只需要坐在办公室工作就可以,但是现在需要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能够做账,而且还需要做到对业务的跟踪。很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提升到会计人才需要应用云计算在网络上进行记账、审账等工作。为此,高职学校会计教学发展要适当和一些企业结合,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培养适合社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调整会计教学内容,丰富完善互联网金融下的会计课程。

针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内容陈旧,没有体现金融知识的时效性问题,有关教育人员需要对现有的高职会计教学教材内容进行调节。首先,课程设置要从社会发展对金融人才需要入手,对现有会计金融课程进行调整。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课程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对财会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编排和设计。其次,要组织会计教师开设现代化的会计互联网金融课程。

3、创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金融会计专业教学特点采取有效的会计教学方法。比如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性训练活动教学等。在讲授信用卡理财金融会计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虚拟性的信用卡为基本切入点,让学生分层不同的'小组开展交流,并将讨论的结果以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在“互联网+”背景的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会计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音乐学习的主体作用。

4、加强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

将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应用到会计教学中,实现高职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发展。教师的财务会计教学也要形成互联网思维,通过教学的创新开展多维度的财务会计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要,应用互联网资源满足学生财务会计学习的多样化需要。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会计教学安排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辅助教学软件,构造课堂内互动、课堂外交流的多层次财会教学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高职会计课程的模拟化训练,实现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全面跟踪。高职院校需要借助“互联网+”建立高职院校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会计学习的日常管理。比如国内最先进的财会类学生实训实习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将企业财务信息传送到网络上,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收集,进行企业真实账务的处理,积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实现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财会教学和企业合作的方式,通过校企合作能够进一步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财会人才。但是在大学生数量增多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完全接受庞大的学术队伍,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作用。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等相继出现,在这些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将企业用人需要、要求信息和学生就业信息实现共享,校企合作能够依托互联网实现。同时,在校企合作发展中,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中,通过“互联网+”背景下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流程。同时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和培养报道科学指定自己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实训体系等。

6、建立综合性的财务会计教学评价机制。

考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一些高职元宵的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简单,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办法,对当前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具体表现为教师要改变现阶段一味重视理论知识考试的考评模式,在知识理论考核的同时加强对实践操作内容的考核,从而科学的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比如在在金融务实课程教学考核中,教师可以安排30%比重的理论知识考核分数,安排70%比重的实践分数,在考核中着重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高职会计课程实践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领域,市场发展前景和应用空间广阔。为此,需要有关教育人员在“互联网+”背景下制定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内容结构,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学,从而为社会发展建设提供更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金雪燕.中高职衔接下会计教育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摘要:见习实习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见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见实习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

1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的重要性分析。

据《乐富教育研究院2010-2011年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报告》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大中城市幼儿教师缺口比较严重。然而,对于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其毕业后能直接胜任本职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前教育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好模仿是学前儿童的一大特点,这些使得学前教育工作具有了较强的示范性。如一个男教师写字翘兰花指,小学儿童看后会嘲笑老师娘娘腔,但学前儿童则会模仿老师的写字姿势。可见,学前儿童的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好有效的职前培训,而有效的职前培训则主要依靠学生的见实习来完成。

2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自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情况调查问卷,对咸阳师范学院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见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收回问卷126份,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暴露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见实习制度不完善。

第一,时间上的滞后性。学生每个学年都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及时加以检验和锻炼,而我校则不是每学年每学期都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安排见实习,而是从第二学年才开始,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这就使得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及时得到验证、锻炼、强化,其它本科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第二,指导方式上的脱节性。在学生见实习期间,学校与见实习基地的指导基本脱节,学生进入见实习基地后学校一般不做过多干涉,指导学生的责任完全落到了见实习基地头上。由于学校与实习基地没有相关制度确定各自的权责,对于学生在见实习基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学校也只能是尽力协商但不能保证协商有效。第三,内容上的不均衡性。学生的见实习任务很多,包括保育工作的实施、教育活动的安排、班级管理、环境创设与布置等方面。但据调查没有一个实习基地能做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70%的见实习幼儿园将指导内容仅局限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忽略了对学生其它方面的指导。不仅如此,还有25%的见实习幼儿园只关注保育工作的指导,而且只是表现为让学生辅助保育员拖地、打饭、洗碗等,并没有进行专业的系统的保育工作指导。第四,见实习工作的不完整性。幼儿园包括小班、中班、大班。但是据调查,在大学四年的见实习期间有78%的学生没有完全深入地了解小中大各年龄班的工作,由于学校对实习基地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导致有些学生每次见实习都去同一个年龄班。

2.2见习实习基地不合理。

第一,见实习基地形式单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对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狭隘,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而事实上与学前教育有关的职业机构有很多,如早期教育中心、特殊儿童学校、胎儿学校、托儿所、儿童心理咨询等。第二,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查不严。由于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见实习学生,使得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降低了标准。据调查,48%的学生实习后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了质疑。第三,见实习基地的权责不分。统计结果显示78%的实习基地由于不愿或者不了解而没有很好地肩负起指导学生实践的责任。55%以上的学生反映进入幼儿园后协助工作人员劳动的时间多于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

2.3见实习效果不明显。

见实习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就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见实习效果来看很不乐观。第一,学生态度不端正。大学宽松的管理制度使多数学生变得松散懒惰,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而实习单位则不同于学校,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适应紧张的工作,继续用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对待见实习,无法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使见实习变得流于形式。第二,实践机会缺乏。有些见实习基地怕影响教学效果,不给学生创造实践讲课的机会,只是让学生旁听或者做一些与教学关系不大的杂活,没有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机制改革建议。

3.1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见实习的规范性。

建立“一体化”的见实习制度,即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指导方式的一体化以及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所谓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是指学生的见实习时间应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每个学年都有,并且根据学生每学年开设的课程制定学生见实习期间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指导方式的一体化是指校内指导和校外指导的一体化。学校应从校内和校外(即见实习基地)分别选出有能力指导实践的教师,并且将学生与指导教师固定下来,即在大学四年中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和一个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指导;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是指为学生安排全面的实习内容,从幼儿园工作来看,应包括各类活动的实践、幼儿园的管理、幼儿保育、环境创设等;从年龄班级来看,应包括小班、中班、大班的见实习。让学生熟悉各年龄段的学前教育工作。

3.2合理设置课程,提高见实习的有效性。

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应进一步完善。第一,增强专业理论课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师应在提供模拟课堂教学机会的基础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实习,身临其境地感受幼儿园教学情况。第二,加大专业技能课的比重,并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舞蹈、绘画、钢琴等专业技能的学习会比较困难,所以学校应加大有关专业技能课时的比重,并且每个学期都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保证学生技能的熟练性和连贯性。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幼儿园的需求对专业技能课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技能课的教师不能像要求专业学钢琴、舞蹈等的学生一样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幼儿园不需要教师具备精湛的琴技,只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琴技,并且要会边弹边唱边看。第三,设置弥补学生不足的实践课程体系。据调查学生在见实习中反映突出的问题是对课堂的控制与管理、与幼儿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幼儿活动的整体规划。学校应针对这些问题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来弥补学生的不足。

3.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见实习的针对性。

校企合作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最初就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提出来的。目前用人单位反映多数学生就业之后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锻炼才能上岗。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见实习工作。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用人单位的合格职业人,学校在开展见习工作时必须与见实习基地进行定期的交流合作,共同制定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的见实习方案。当然校企合作还应具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职业应制定出不同的指导方案。如育婴师有育婴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幼儿教师有幼儿教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功效。

3.4有效管理监督,提高见实习基地的有序性。

学校应改善对见实习基地的管理。首先,学校应与社会职业需求相联系,拓宽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开发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多类见实习基地。如:幼儿园、早教机构、胎教中心、托儿所、特殊儿童学校、儿童读物出版社……这样既可以降低学校寻找见实习基地的难度,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将来就业提供了多种选择。其次,提高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核标准。见实习基地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同时也承担着为学生提供优秀实践典范的责任。所以学校在选择见实习基地时必须严格审查,看该基地是否具备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否具有指导学生就业的专业人员,是否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进而选择出具有指导学生见实习能力的合格基地。第三,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学生普遍对实习单位感到不满,主要是因为实习单位几乎不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帮保育员劳动,帮教师做教具。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学校必须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管理,如:见实习前将基地应完成的任务用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并发给各基地,还可以与见实习基地签订协议,通过协议来明确见实习基地的责任,并规定违约后应付赔偿金。

参考文献。

[1]林泽炎.大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完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

[2]李海贞.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6.2.

[3]胡斌.浅析大学生实习制度[j].社科纵横,2009.1.

[4]秦建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研究[j].第一资源,2010.4.

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因为它主要强调专业基本理论教学,同时突出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被社会所认同,因此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同时成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属性要求。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更好的为社会中的旅游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这门专业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多为描述性与操作性的内容,单纯的知识传授对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构建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教师应该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通过观看录像、现场教学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以后工作的感性认识。

组织学生到一些着名的大酒店和旅游景点对行业构成要素进行深入了解,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得到提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实践性的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

2.1实践环节滞后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带来了不良影响。

目前很多学校将完整的学科体系作为出发点对课程开发进行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使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掌握。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理论知识偏多,实践知识少,基础知识偏多,应用性知识少,由此可见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始终不够。

实践教学环节是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转化为综合能力,这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内化的根本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呢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得到深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2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缺少科学的认识。

旅游专业的综合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等,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不同特点、类型的课程与之适应,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以及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不重视对市场的调查与研究,不重视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移植”的方式进行确定,在这种条件下实践教学体系必然会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对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3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落后不能使综合实践要求得到满足。

实践教学模式应该由校内实验室与校企共同联合,这样才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在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上始终存在建设不力等问题。

因为受到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校内实验室建设并没有落实到位,实验室的数量设置较少,实训仅为个别课程展开,实践训练负于表面,并未深入实质。

缺少实践场所,职能通过学校招待所以及食堂等地点进行简单的训练,实训课程俨然成为一纸空文。

3.1实践教学计划调整。

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实验等环节构成,主要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针对基本知识对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展开训练,对学生独立分析与实验的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协调和联络对客服务、销售客房、模拟导游训练等。

组织进行专业讲座,到大酒店、着名旅游景点进行考察,了解旅游业的相关要素。

由学校组织进行为期6个月的业务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加深对行业的理解与思考。

3.2完善和健全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应该由酒店管理模拟实验室、景观设计实验室等构成,同时按照行业标准对相关设施进行完善。

实验室的功能要多样化,使学生多种实习需求得到满足,这样学生就能在同一实习场地展开多种实习。

将院校自办的相关产业作为标准化实习基地,例如学校自办的旅行社等,在旅行社下设营销外联部、设计操作部多等业务部门,为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还可以与其他旅行社联合开发一些旅游实训项目,更好的为学生日常性的实习提供机会。

3.3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与国内外酒店、风景旅游区等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进行完善,以校园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模式为前提对5+3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施,5+3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基本能力培养为5学期,生产性实训为1学期,伤感实习为1学期,顶岗实习为1学期。

促进学生各项职业能力的提升,最终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成功对接。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已经越来越多,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应该加强政府与学校的重视,本文在这种背景下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抓住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3]陈玉英.关于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

[4]赵爱华.基于cdio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3(18).

[5]崔鸿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7).

论文2:职校旅游管理三明治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与理论知识还相对薄弱,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行业的需求。

通过分析“三明治”教学的内涵,探讨如何将其有效地应用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去。

关键词:旅游专业;三明治教学;管理;应用。

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大,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高,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有优良职业道德的人才[1]。

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很多方面都有待提升,所以,才衍生出“三明治”教学,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三明治”教学内涵。

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三明治”教学模式俨然而生,这是作为一种“夹心饼干”模式的人才培养,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比喻,作为一种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为基础、以满足就业创业为目标的.教育方式[2],将学期或者是学年当作节点,其教学基本分成“理论教学—顶岗见习—回炉学习”等三个阶段。

而学生在供学交替中磨练,把技能实训、知识学习以及职业鉴定相融合,确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会脱离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应用。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应用非常普遍,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旅游课堂教学的效果显着提高。

其实施步骤如下。

(一)花两年时间在学校学习课程。

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我们采用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对、、届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查得知: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技能是会计核算能力,而税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能力是最欠缺的。《纳税实务》是以操作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税款计算、涉税业务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等能力。经过课题组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我们构建了《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组织管理评价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为高职院校《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借鉴,能够促进该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相关数据统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会选择直接就业,而企业招聘时都会把有无工作经验作为人才录用的重要参照指标,怎样使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以后能够直接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率是会计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思想与目标。

会计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满足企业用人需要。教育工作者应对会计实践性教学有足够的重视,毕竟会计教学最终要为企业提供服务。会计学专业教学要求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这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学专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当前会计职业要求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人员除了要有核算技能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还要具备财务分析、提高投资回报率、为决策筹资提供建议等多方面能力,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妥善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根据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案,并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的转变做出调整,保证所选用的教材先进实用,尤其要注意核心课程教材的选择,一定要选用有关教育部门认可的优秀教材。合理选用与理论知识相匹配的实训教材,通过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条件和能力的院校,可以根据教学的侧重点自主编写实训教材,将教师科研成果编入其中,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

加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方法上应该打破传统,提倡创造性教学理念,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对每堂课都要精心准备,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会计环境不断改变,会计人员应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案例教学,借助一些典型会计事件进行讲解,不仅具有典型意义,还能引起学生学习与讨论兴趣,让理论知识得到实际应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施团队教学,确定一个课题,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负责一部分思考内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进行问题导入式教学,按照提问、分析、解决的流程讲解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提问、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提升,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更清晰认识,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创新教学方法要重视以人为本,将市场需求作为培养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方向,提升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即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的探索式、创新式的新型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求知、探索新领域,逐步提升善于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衔接。

会计教学应打破传统,向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方向发展,变革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增强创新性与多样性,做好各项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的衔接。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以单项实践为主,在基础知识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以会计核算方法正确__运用为教学核心,对记账技能较强训练;在对财务会计进行教育学习的阶段应采用综合实践,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基础会计内容,恰当运用会计设计准则、选择典型案例,完成实训教学,使学生对各项会计业务的核算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在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阶段要对学生进行本核算的专项实训,对成本核算流程有清楚认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相关费用的分配归集,能够完成成本报表的编制;审计学的实训课程,可安排学生收集和了解企业背景资料和管理经营的会计数据,通过掌握的审计学基础知识,按照审计程序执行并完成审计报告的撰写,使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会做账,而且还具备审账技能,使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和法制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学生通过参加综合实训,对所学的会计专业相关知识有系统、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技能,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综合分析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能够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四、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会计专业教学中可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其中,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在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应用,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会计教学相关软件的学习与会计实务、案例分析等具体问题相融合,举一反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技能。此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使学生了解各大院校的精品课程,开阔视野,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各方面能力素质,实训实习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对企业的会计业务多加了解和学习。根据市场经济对会计专业从业人才的需求,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但是也不能一味地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应尊重学生的喜好确定培养方向。

五、结束语。

总之,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是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其能够增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用人需求,对于培养会计学专业人才和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院校的现代化管理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事实证明,构建成熟有效的大专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对于提升大专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大专院校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1大专院校。

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起构成了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完整体系。从培养目标上看,相比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而言,大专院校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旨在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大部分行业对于员工的实操能力的要求都在提高,以此为背景,通过对大专院校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改革,为大专院校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现代化教学。

现代化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这里提到的教学现代化,事实上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应试化教育教学相对应的,在这里,现代化教学主要强调面向就业市场、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接受习惯,调整和改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以适应多元评判的需求,提倡让学生平等享有发展自己特长和兴趣的权利和自由,为学生的成长、成人和成才创造更好的机会和空间。

1.3管理体系。

大专院校是集中培养大专学生的场所,对于大专院校的教师而言,进行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不应该是一时一地的行为,而应该建立并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形成一个管理体系。唯有如此,大专院校的现代化管理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能够惠及更多的学生。把其中优秀的经验推而广之,则可以让整个大专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长足的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教学管理不是学校活动中的所有管理形式,教学管理事实上仅仅是学校全面管理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对于学生的教学的管理应该是工作的核心,应当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受到更多、更大的重视。

2.当前大专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课堂纪律松散。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生动高效的前提。然而通过走访发现,无论是全国排名前十的重点大专院校还是省属的非重点大专院校,课堂纪律松散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课堂纪律松散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进出课堂比较频繁,并且学生们绝大多数进出课堂的行为没有经过教师的允许。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的这种行为见怪不怪,有些上了年纪的教师虽然对学生的此种做法颇有微词,但是碍于这种现状存在的普遍性,所有的老教师对于这种情况就都选择了视而不见。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师传授知识的连续性,容易导致学生知识掌握的断层。

2.2学生出勤率不达标。

相比于学生上课期间随意进出课堂,学生干脆不出席的情况显得更为严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现在在在大专院校就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这些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对于自身所接受的信息的选择性比较强,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假如大专院校课堂上不能提供给受他们欢迎的信息和知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就会选择不上这门课或者对这门课进行冷处理;对于老师来说,在标榜自由民主平等的大专院校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学生是否来上课是他们的自由,作为老师无权———事实上也无法———干涉,又或者有少数老师认为上课的学生太多的话就需要花时间组织课堂纪律,并不利于自己教学,因此对于学生缺席采取了放任的态度。2.3师生的课堂状态不好一般认为,大专院校课堂的教学活动事实上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认真教,学生好好学。但是随着对当下的大专院校生课堂教学情况的走访,我们发现,很多的时候由于大专院校生课堂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师生的课堂状态不好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传统的站着授课逐渐转变为有些教师坐着讲课;从之前的手写讲义变成了照着ppt念概念;从以往的师生互动变成了一味的自说自话,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缺乏“粘性”,并不认为课堂内容值得占据自己全部的时间来学习。老师不认真教,学生不好好学,这是造成当前大专院校生课堂出现种种问题的关键。这些也正是在进行大专院校相关改革的时候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3.1出台相关标准,规范教师行为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榜样,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管理方法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教师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具体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方面,教师应该尝试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下功夫,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和教学思路,将学生的当前进步和长远发展都纳入到整个学生培养计划的考量当中,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计量深远。教学的管理应该以教学为核心,应该将课程改革践行于整个课程进行之中,而规范化则是教学管理过程中最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个方面,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来说,教学管理应该以规范化的备课和讲课为主,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应该帮助这部分年轻老师度过执教生涯开始的艰难阶段,以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3.2重视平台建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认识到,所谓管理,其实并不单纯指的是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当前,教师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平坦。在针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应该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养成,一定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各项学习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给予足够的关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学习得更好的同时,还能为一个在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具有很高修养的人。听课和分析课是教学管理者的职责。身为学校的领导,应该注意到教学一线的种种情况,在不断的听课和总结中逐渐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努力与师生共同改变之前在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好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感受,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程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老师还是校长,都要常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尝试将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带入到具体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当中去,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教学管理才不是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

3.3改革评价体系,兼顾多种利益诉求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体系中,教师的管理靠行政制度和薪酬制度,学生的管理主要靠学校和老师自上而下的施压,这双重的压力很容易让学生在逐渐增大的压力面前失去自我,在经受高压的校园教育之后,很容易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这是任何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可知,改革当前的教学管理体制,应该是将学校、教师、学生都纳入到同一个考量维度中,实现无偏颇、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管理模式,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应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更高级别的标准上去考量。为了构建和谐、公平、可靠的校园环境和师生关系,应当让学生一方面成为教育的接受者,另一方面也成为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评价者,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更好地感受到自我意识,更早地建立自我管理意识,并进行反思和反省。

4.结语。

无论是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是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校方、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曹献方.对大专院校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35).。

[2]马会梅.课堂教学管理的心理学研究[j].教育与业,2013(2).。

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这一切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能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进而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出示小明和爷爷的头像,问:"小明今年13岁,他已经过了13个生日,小明的爷爷今年65岁了,可是却只过了17个生日,小明怎么也想不明白,你能帮助他吗?"学生听了以后非常好奇,纷纷讨论起来。

又如,在学习"元、角、分"的知识后,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了"虚拟商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当售货员和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

二、抓住心理特征,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和方法。如"较大数量、较小数量、相差数量"三者数量关系的教学,课前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记下水果的重量或个数,亲身体验购物情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充分表达三者之间的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

重视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造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从疑问开始,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所以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首先应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教师要一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面内?这个问题。"教师的话既肯定了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四、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的特点时,可引导学生用橡皮泥和小棒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搭不成或搭得斜的问题,势必要想芳设法解决,而这个决绝的过程正是探究棱的特点的过程。然后,才此基础(转载渭水学子网,请保留此标记。)上,师生交流心得体会,并加以验证,共同获得新知。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旗帜。核心价值观建设,也就成了国家的灵魂工程、命运工程。当代中国,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人们心灵的引领,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塑造国家、培育公民、造就精英、影响世界”。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作为一名无线电管理工作者,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实践正确的价值观,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有所作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凝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一个国家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个集体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公平、公正、团结、稳定,一个人只有凝聚正能量才能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情系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自身素质,追求高尚的道德风范,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使我们的社会到处充满正能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首。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山西无线精神为引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时刻牢记我是“党的人”,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其次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在对自己的要求上要提高标准,在工作的协调上要积极主动,在与用户的联络上要有热情,在服务的质量上要落实内容,高标准促进各项工作。再次,在实际工作中,要端正工作态度,敢于承担,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奉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项工作,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素质、提升水平,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全面深化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紧迫任务。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重重阻力,区域和平与发展任重道远;国内发展日新月异,在取得新的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面临国内外的新局势,需要我们的党和国家用新的观念,不断采取新的举措,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新时期党执政兴国,胜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需要。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做的就是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飞速前进,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都还存在着、并不断产生着新的问题。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集中体现,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打破利益垄断,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只要我们每个党员,不断提高思想境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各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发展的详情情况;我认识到,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十分巨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为祖国的未来充满憧憬,并深感作为一名中国人和中国共产党党员而骄傲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自身的责任重大;未来的日子我会继续严格要求自己,铭记自己中共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为国家民生和经济发展最出自己的贡献。

现在的“韩流”我们并不反对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我们必须清楚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我们这些人最重要的是完成对文化的传承,而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但对于某些利用传统文化通过歪曲历史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一些做法我们需要提高认识,避免犯自由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不仅自己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肩负着将这一主题传播并落实下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深入人心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下面,结合工作实际,简单谈一下如何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强的思想和论基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美、贬斥假恶丑,在思想和行动上要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为实现工作目标、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然后是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行为准则,让核心价值观成为行为规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作目标、工作使命和排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各种思想交流活动,深化思想交锋,引导群众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层面价值准则,树立正确导向,澄清模糊认识,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推动者和引领者。最后,就是让核心价值观成为梦想之舵,引导群众在工作实践中强信念、强作风、强品格。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坚韧执着的精神品格,强作风、讲信念,扎根基层、紧密联系群众,不断的汇聚正能量,不断增强凝聚力,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最好的氛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形象,树立标榜,践行职责的具体体现,是用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让这一思想在群众中扎根,让群众在工作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这要求我们要在工作中树立点滴意识,“积小我为大我”,把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的基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从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个人的价值选择,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基础所在、根本所在。在工作需要我们要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倡导集体荣誉感,“聚个体为群体”,把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个群众。要实现最终的工作目标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融入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引导群众树立集体荣誉感、树立共同理想、弘扬社会正气。

真正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要将实现工作目标和工作使命落实到每个人的工作实践中。党员干部也要在工作实践中敢于创新,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将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常态化、制度化,使之成为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党员干部应该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通过本次学习不仅使我个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也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只要我们每个人可以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坚定前进的信念,并矢志不渝向着最终目标前行,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梦”的实现就在不久的将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