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习方式变革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14:53:56 |
  • ZTFB |
  • 8页

心得体会具有记录个人成长和经验的作用,也可以用于分享和交流。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借鉴其他人的观点,但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一些工作心得和职场感悟的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生活有所启示。

学习方式变革心得体会篇一

李玉平:这要从我的经历谈起。20xx年,我区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当时遇到了很多细节性的难题,比如“课堂开放了,纪律不好管理”“总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合作中总产生矛盾”于是我们开始了“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简称“三小研究”。

“三小研究”加上教研方式的变化使学校的研究有了进展。不过后来,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根本顾不了这么多人。这种情况下,两个新话题出现了――成果的简单化处理和成果的多样性传播。这里的“简单”,不仅意味着“用时少”,更意味着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简单内容趣味化;这里的“传播”,不仅意味着方便学习,更意味着减少信息衰减。

微课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研究方式的形成:“微问题、微研究、微课程”,简称“三微研究”。

从“三小研究”到“三微研究”不仅仅是研究视角的变化,更是一种成长方式的重建。刘静波:我从培训角度谈谈对微课程的认识过程。进修学校负责全区的培训,在“远程研修”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困惑的问题:课程内容与形式陈旧、单一,效果不理想,教师们有意见。我们急切需要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出现,让我们耳目一新。

我们一边学习微课程,一边开始尝试开发微课程,组建微课程开发团队。

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开发起来并不容易:一开始感觉ppt技术不容易,但是后来发现,比技术更不容易的是内容的开发,是内容的梳理与提炼。这种情况下,我们成立了若干个研究团队――电影组、策略组、故事组、学科知识组、家校合作组等,并组织了专题培训,边讨论边实践,边研究边制作。

我们忽然意识到,表面上是在制作微课程,而事实上真正的收获是精细观察和深度思考。微课程,“将理论倒过来讲”

李玉平: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从教研员到教研室主任,再到现在的专业研究者,在“被培训者”与“培训者”的转换与循环中,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体验:一般以为“理念”决定“行为”,只要理念转变了,行为自然会跟进。所以培训课程的结构大多是这样的:背景――现实存在的问题,改革的迫切性;理论――新课程的理论体系、结构等;操作――基于理论的案例、操作办法。

种极端:一种是都“吸收”,于是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像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最终找不到自己;另一种是索性将自己屏蔽起来,“刀枪不入”。

其实,从理论到实践有着漫长的路。大家对“合作学习”都认同,但是合作学习中遇到的以下问题却不一定能处理好: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学生讨论没有深度、教学时间不够、学生矛盾与冲突增加??这些问题如小草一样不断生长,一个问题刚刚解决,另一个新问题又来了。当这些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时,教师往往还会回到老路上。

微课程则换了一个角度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理论暗含到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在对它们的层层剖析、梳理中,将新的理论不知不觉地浸入教师已有的系统中,并不知不觉地开始影响其行为――所谓“将理论倒过来讲”。

刘静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不再只是学生的`任务,已成为每个人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人学习的特点,对培训者的培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操作性强――成人更需要的是有效的、现实的操作方法;基于已有――嵌入成人已形成的风格或习惯,而不是覆盖,另起一套;选择性强――能有多元的自主选择权,而非强制性的灌输。用这样的标准来看,微课程显然更适合现在的学习。

微课程的新突破。

《中国教师报》:“将理论倒过来讲”当然是比较理想的做法,但是不是很复杂?

李玉平:单从操作来看,难度并不大,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还以合作学习为例,现在有两个问题:怎么有效互动?怎么体现学习过程?这看起来很复杂,过去常常是请专家办讲座,现在用微课程则不同了,可播放一集《四色笔》,5分钟的学习也许就让教师有了思路。(《四色笔》简介:学生准备黑、绿、蓝三支笔:自己写作业用黑色笔,同伴互相修改使用绿色笔,自己再修改时用蓝色笔,最后教师使用红色笔点评或批改。)。

因为字迹颜色不同,所以能看到互动的过程,也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在这个策略的实践过程中,合作理论不知不觉地嵌入了实践。

李玉平:微课程只是在做一些尝试:

第一,主动嵌入。微课程化整为零,每集虽然只一个小点,但结构完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学习,选择实践。

山东省临沂市实验小学的傅会然老师分享经验时曾这样说:“微课程《心情管理园》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过去我关注孩子能力的发展比较多,看了《心情管理园》后,我开始有意关注孩子的心情。半年下来,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对待不良情绪,情商得到了明显提升,自信心更强了。(《心情管理园》简介:选择“高兴”“孤独”“难过”“愉快”“想打人”等表示情绪的词汇,再准备一些袋子,将这些词分别贴在袋子上,将他们布置到“心情管理园”中,孩子们有什么心情,便将自己的姓名放到什么袋子中,这样教师、同学可以提前关注。)。

第二,引领实践。微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策略水到渠成,虽然只有5分钟,但引发的思考并不少。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校把它引入教研活动。比如学校组织“合作学习中,怎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大家提出的多是“奖励分数”“语言激励”“随机发言”等策略,思维局限在教师教的行为改善的层面。这时播放一集微课程《我能不合作吗》,就能给大家一个新的思维视角。于是,大家开始思考除了教师的教,还有同伴的作用、自我的调整等角度。视角宽了,研讨自然会深入。用微课程引领,简单方便,而且信息衰减少。(《我能不合作吗》简介:因为弱者跟不上的问题,教师收到小组组员的信,进而研究4种交流文化――话语霸权、冷嘲热讽、极端集体主义、畏惧害怕,进而研究安全的合作环境。)。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微”呢?比如说,强调5分钟?

刘静波: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在这种背景下,微学习不期而至。微学习由“微”与“学习”两部分构成,微,即微小,碎片化。微学习其实就是碎片化学习,一次只学一点,其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李玉平:在这个极速变化的时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给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所谓“5分钟学习,300秒思考”,“微”字优先,“微”中见大。

时间“微”――只有5分钟,若干个“微时间”会形成“1+1>2”的效应;内容“微”――一次一个小点,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要求“微”――每次启发一点点,量变引发质变。也正因为此,一些基于微课程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例会中的微课程――从例会中挤出5分钟,播放一集微课程;基于微课程的主题研讨会――选择一集微课程,组织主题研究活动;基于微课程的系列教研活动安排――基于微课程,安排系列研讨活动或教师学习;基于微课程的网站学习课程――选择微课程,嵌入学校的网站,教师自主随机学习。多样而简单的学习方式,正在成为学校教师成长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目前,微课程除ppt、视频以外,还有以下方式:微信――160字以内的,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传播的小策略、小故事等;策略卡与口袋书――将小策略或故事制作成小卡片或小的口袋书,三五分钟便可读完;可汗学院(笔迹课程)――也属网络视频微课程,教学者本人不出现在影片中,用一种电子黑板记录讲课者的声音与笔迹,学习者可以听到声音,并能完整地看到学习的笔迹记录,进而开始学习。

创造“右脑学习”的可能。

《中国教师报》:微课程与当今的诸多网络课程有什么不同?

李玉平:吉林一所希望小学的教学校长评价说:“与常见的网络相比,微课程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随时随地播放,遇到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的微课程。时间上,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网络课程主要以录像为主,多是“画面+声音”――大家一边看录像画面,一边听录像声音。而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它将录像中说话的声音转换为轻松的音乐,创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能让人平静下来;阅读简洁的文字代替听解说,有利于人们集中注意力。不论是集体培训,还是个人自学,你都会看到一种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

研究表明,人左右脑的分工是不同的。有人这样比喻:“左脑就像个雄辩家,善于语言和逻辑分析;又像一个科学家,擅长于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但刻板、缺少幽默和丰富的情感。右脑就像个艺术家,擅长于形象思维和直觉,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间想象力极强;不善言辞,但充满激情与创造力,感情丰富、幽默、有人情味。”

右脑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而“左脑人”将被电脑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程在创造一种“右脑学习”的可能――一种富有艺术感的学习。

《中国教师报》:微课程对学校或教师意味着什么?

刘静波: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5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教师爱上了微课程。制作微课程也让教师在培训中从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老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李玉平:刘校长的“四化”总结得非常好,微课程正改变着许多学校和地区的教师成长方式。学校一般都有固定的写作任务,但写的过程中有几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成果与传播:教师的文章中不乏优秀作品,但因为缺少再开发的意识,最终成果往往停留在“经验层面”。经验背后的策略、策略中的风险、经验推广的关键元素,研究得不够,所以最终“典型经验可以打动人,但很难复制”。

所以,我们鼓励教师基于自己已有的实践经验,尝试进行精细化加工:文章中发现经验――阅读文章,寻找出最有价值的经验;将经验变为成果――对经验进行深度追问,抽出策略、方法等;对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将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和“可视化”开发,变成微课程。

上面的三步表面上是对文章的精细加工,事实上是对成果的深度反思、梳理,是一种更具价值的研究。以湖北宜昌天问学校的教师为例,他们每周写一篇文章,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文章。今年假期,他们开始对自己过去的“每周一得”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寻找真正的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教师们经过一个假期的思考和开发,最终形成了“班级文化微课程系列”“学校管理微课程系列”,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

微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师成长方式的变革。再举一个读书的例子:吉林希望小学以前鼓励教师读书、写心得体会,后来要求教师研发微课程,将书中作者的策略或好故事用微课程的方式梳理出来。这样一来,教师阅读的数量少了,但是深度却不一样了。比如他们把《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的策略开发成《阅读的策略》《教学的策略》等10集微课程,将雷夫的故事转化为策略,这样大家学起来就简单多了。这也实现了“教师由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的转变。

李玉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想创造一种新的模式:不改动学校原有的架构或体系,将微课程嵌入学校发展需要之中,帮助学校把已有的做深做强。

比如推进“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出现了“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总完不成教学任务”“知识间缺少建构”的问题,这时推荐微课程《思维导图》《时间管理5招》等。

再比如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我们推荐《作者的策略》《思维导图》《风险》《书香自评表》等微课程。

其实,微课程是一种“基于研究的研究”,一旦学校有了浓郁的研究风气,做任何课题都有了方法与渠道,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学习方式变革心得体会篇二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感觉自己真的out了,尤其是听了黎加厚教授的报告后,更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这次全区的教师会上,非常有幸能聆听到黎教授的报告,这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它能更好的让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黎教授报告中讲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进行,而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则在教室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颠倒的课堂结构、微课程的制作、美国可汗学院黎教授将理念、技术、资料全方位的向老师们展开,几个小时的讲座不经意间在笑声、掌声中结束了。

带着这一天的收获与激动,利用晚上的时间也制作了一个微课程,并带着这个作业参加了周一的实践活动。这一天的活动更是精彩,黎教授用活动来激发了教师们的参与热情,带着全场的教师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舞蹈。欢笑声席卷了整个会场,每个教师都感觉做了一次心灵按摩,彼此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在交流展示微课程的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黎教授重点给老师们阐述了设计微课程的十六条建议,以及实践中老师们必须注意的事项。专业的报告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的启迪,会场上新的想法、好的点子层出不穷,思想的交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在享受着微课程带来的变化。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会将所学的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自己能够进步一点。

学习方式变革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一名民警,学习是我们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更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方式上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正在从事或者即将从事警察工作的同行们一些启示。

第二段: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有多样性,对于民警来说,要善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法律法规、案例和相关教材来进行学习。这种方式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其次,我们可以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紧跟时代步伐。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实际工作中的讨论和案例分析,与同事们互相学习、切磋,提出不同观点,激发创新思维。

第三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学习需要时间,因此,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民警,我们的工作往往非常繁忙,因此需要我们合理调配时间,将学习纳入日常工作的规划中。我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如上下班的路上、午休时间等,进行阅读和学习;如果有夜班,可以在空闲间隙进行学习。此外,我们还可以向上级申请学习时间,这样既展示了对学习的重视,也为我们提供了专业进修的机会。

第四段:刻苦钻研,勤于实践。

知识的获得不仅仅依赖于学习方式,更需要我们刻苦钻研和勤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贯通理论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参与训练、实战演练、模拟案例等方式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五段:不断追求进步,持续学习。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于民警来说更是如此。法律、技能、社会问题等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追求进步。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班、进修班等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案例、申请学习经费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只有持续学习,始终处于学习状态,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为维护社会安宁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通过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刻苦钻研和勤于实践以及不断追求进步、持续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作为一名民警,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维护社会安宁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方式变革心得体会篇四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学习,让我认识到微课程在我们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帮助。微课程课件的制作非常方便,它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只要有数码相机或触屏手机,都能够拍摄微课;微课程的题材非常的丰富,一个知识点就可以成为一段微课的内容;微课程的编辑制作也非常的简单,编辑软件非常的多,这些软件的操作方法简单易学,初学者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能够学会并掌握它们。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设计一般通过ppt、手写板、手机录音视频、录音等手段完成,由结构、画面、文字、语言组成。

在培训中提到了微课程设计中应注意方面和操作方法,以生动案例给我们剖析了微课程设计的操作流程与应注意事项。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微课程设计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这些多样化的提问策略简单易操作,效果明显,而且每一个微课程结束都要有一个简短总结,概括性强、针对性突出。在微课程设计中还要求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是很容易、很简单的内容,设计中要巧妙使用“暂停”,合理引领孩子的思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在微课程设计中师生可以同台进行,实现真正的共同探究学习策略。

微课程引领教室变革。只有通过教室教学的结构性变革才能发挥微课的真正价值。传统教室“先教后练”,即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课外练习的教学结构,要变革为“先学后教”的教学结构,即研讨、练习、辅导,到布置预习、预习指导、知识预习。微课就是用来支持学生的知识预习。教师要开发好微课程,首先要选取好教学内容,并把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其次要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充满趣味地进行学习;最后必须亲自动手制作课程,借助ppt、手写板、微视频、微音频等信息化手段来进行课程开发。

学习方式变革心得体会篇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促教与学方式变革,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参与并亲身体验了这一过程,深感新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与启示。以下便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促教与学方式变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扮演着主导地位,他们供给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现如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转变让学生以更加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所教授的课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促教与学方式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多地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很少或者没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而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还要动手操作实验装置,进行实际观察和数据记录。这种实践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再次,促教与学方式变革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在过去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使用一种或少数几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讲解和问答等。而现在,促教与学方式变革强调了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

最后,促教与学方式变革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过去的教育中,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为主,强调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现在,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学生还需要进行实践技能考核、小组项目评估等。这种改革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总之,促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和挑战。这种变革不仅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适应这种变革,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学习方式变革心得体会篇六

随着科技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现代教育需要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求,而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则被认为是解决现代学生学习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在此,我想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简要阐述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实践中所带来的收获。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通常是由教师主导以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然后再通过习题练习将知识巩固。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更容易出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不感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此外,由于课堂教学重视考试成绩,学生往往会在压力下进行刻板的记忆和机械的应付,而无法真正掌握知识。

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特点是开放、多元、互动、创新、个性化,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和积极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知识、创造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同时,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下提供更加自由和多元的学习路径。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具有竞争力。

第四段:实践体验的收获。

在尝试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实践是成功的。在开放、互动、创新的基础上,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导,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当中,我还会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如PBL、MOOC等等。这些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化的需求有着很大的促进和提升。同时,这样的方法也减轻了我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五段:总结。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变革教学方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创新,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表现。同时,变革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也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和协作。因此,变革教学方式是一个值得推广和实践的教育方法。

学习方式变革心得体会篇七

我最近参加了一次育人方式变革培训,想分享我的心得体会。这次培训的主题是如何利用新时代的教育资源,改善育人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我们学习了很多有用的教育资源。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软件和多媒体等工具,将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通过这些工具,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次,我们也注意到育人方式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个性化的育人方案,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不过,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育人方面,很多老师仍然使用老旧的教育方式,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这种教育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更多的激励和指导。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育人方式变革的机会,探索更加有效的育人方式。例如,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帮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总的来说,这次育人方式变革培训使我对教育的理解更加全面。只有用科学的育人方式,才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学习方式变革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与创新。促教与学方式变革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促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实践和体会,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同时也感受到了教育方式变革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促教与学方式变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中心,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而在促教与学方式变革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节奏,不再受制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这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其次,促教与学方式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以记忆和复述为主,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在促教与学方式变革中,学校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变革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再次,促教与学方式变革使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水平,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促教与学方式变革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促教与学方式变革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合作的教育环境。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而在促教与学方式变革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此外,学生之间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积极地相互交流、合作,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这种开放和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多种角度得到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之,促教与学方式变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我对促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实践与体验,我认识到了教育方式变革的重要性,并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变革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促教与学方式变革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合作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希望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促教与学方式变革能够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学习方式变革心得体会篇九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的学习方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和总结,我认为自己总体上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我在学业中更加得心应手。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学习方式的心得体会。

一、多渠道获取知识。

现今信息时代,我们有着非常便捷的学习渠道和分享平台。对于我来说,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书籍、看电视节目、听演讲以及上课等方式,我从不同的领域中学到了不同的知识。此外,我还参加社交活动,在与各行各业的人们交流中,结交了许多理解和知识丰富的朋友。这些多样化的途径扩宽了我的知识视野,灵活地应用到我日常的学习中。

二、始终坚持计划。

学业繁忙时,我总会安排一些学习计划来规划我的时间,以保证我的学习效率。对于我来说,有一个全面而合理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我通常把我的学习计划划分成小任务,并将它们分配到一个时间框架中,以便能够高效地使用我有限的时间。这个计划不仅可以在紧张的学业期间有效地安排我的时间,更让我在自由的时间里放心的享受我的生活。

三、不要害怕犯错。

学习过程中免不了犯错,但有时候这并非一件坏事。当我还是一名新生时,我就明白了避免以失败而告终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停止尝试。我们应该将错误视为一种反思的方式,不断地提醒自己以避免下一次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有时候,走错一步并不意味着就绝路了,很多时候,恰恰是这样一个错的道路才是带领我们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最佳线路。

四、做好笔记。

在大学中,每一门课程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内容,有时候难以完全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因此,每次课程结束后,我会利用一些笔记资料来加深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这对我非常有帮助,因为它通过简明扼要地概括知识点并提供示例,让我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复习课程材料。做笔记不仅是对知识点的总结,同时也是我学习的过程的一部分。

五、坚持学到底。

对于学生来说,坚持学到底不仅意味着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也是对自己反复挑战的思维的一种表现。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提醒自己不要放弃,相信自己的能力,因为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获得知识点,更是将它应用在实际中,将它变成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总之,在学习方式的旅程中,我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获取知识、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敢于面对错误、做好笔记以及坚持不懈地学习。这些心得让我在大学期间更加得心应手,也是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发掘学习潜力,实现更高自我价值的首要基础。

学习方式变革心得体会篇十

近年来,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对于警察这一群体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社会治安稳定的守护者,民警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执法能力和素质,还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警察学习方式中,有一些方法与经验在实践中被证明行之有效,本文将探讨这些方法并总结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警察学习的内容涉及广泛,如法律法规、执法技巧、心理学知识等。因此,民警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制定学习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计划,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其次,学习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和高强度的工作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实践和应用来实现。民警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与同事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不断总结和改进。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再次,学习需要持续不断。警察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民警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民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获取知识,如网络学习、在线课程等。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专业培训,与其他部门的民警交流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工作的需求。

同时,学习需要与同事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作为一名民警,学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可以分享工作经验,学习他人的成果,并能够促进自己的进步。但交流并不仅限于同事之间,在实践中,还需要与其他部门的民警、学者专家进行交流,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才能够不断进步。

最后,学习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学习是一种持续终身的过程,因此民警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一种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不断尝试和实践。民警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并能够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民警作为社会治安的守卫者,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民警学习方式中,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注重实践和应用、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这些方法和经验的积累,民警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好地履行警察职责,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学习方式变革心得体会篇十一

教育是国家栋梁的重要支柱,课堂教学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知识,如何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是教师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是教育界一项新的尝试。在新的教学范式下,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师中心,只有老师讲授,学生则是被动学习的对象。而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后,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安排小组讨论,学生们可在互动中及时解决问题,甚至能帮助老师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课程。

第三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不只是让学生更好地互动,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学生个体的背景、特点、兴趣和需求等因素的差异性,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在变革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更多地关注学生本身,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僵局,使学习过程更加灵活自由。

第四段: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学生个体化教育不仅仅是针对每个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学习的教育模式,还包括对各个方面获取的评价。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比如说考试成绩。然而,在变革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化教育的不同点在于,对于学生的评价,老师会从更全面的角度去评价。如去观察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等等。

第五段:结论。

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也需要打破传统评价方式的局限,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新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事情,老师们需要真正地了解学生特点,积极推进教育变革,向个性化、高效、科学的教育不断迈进。一个成熟而先进的新教育体系,是逐步实现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