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8:32:37 |
  • ZTFB |
  • 11页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感悟,它帮助我们总结过去的成果,反思自己的不足,对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个人能力,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挑战。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心得体会是我们自身经验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学习别人的写作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当然,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不尽相同,希望大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总结,写出更加真实和有深度的心得体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按照区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长安区科级干部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结合近期的培训内容和____在中央党校秋季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对年轻干部提出的“七种能力”的要求,我有以下三方面认识和体悟:

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____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将坚持用__新时代__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对__、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系统学习,树牢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强化理想信念。

要树牢宗旨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七种能力”中提到的群众工作能力,__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都时刻提醒我们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落实到自身实际工作,我将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宗旨,深入了解老干部所喜所忧所盼,及时解决老同志的实际困难,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落实好离退休干部“六联六送六必看”制度和定点医院就医“五优先”制度,不断提高老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严于律己,不断强化责任担当。____要求年轻干部要切实提高“七种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解决难题。在工作中,我将做到知行合一,脚踏实地,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多做实事,为建设美好新长安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认识基层培训的重要性(引入)。

基层培训是公司为了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而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培训方式。作为一名员工,参与基层培训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增加与同事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基层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参与了多次基层培训,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基层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覆盖了各个岗位和工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无论是管理培训、技能培训还是沟通与协作培训,都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培训的内容不仅实用,而且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通过参与培训,我学会了许多新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我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在基层培训中,我发现交流和合作是培训取得成功的重要关键。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可以向专业老师学习知识,还可以与来自不同岗位的同事进行交流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与其他同事的合作,我们可以集思广益,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

参与基层培训对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培训,我们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并且为日后的晋升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培训也有助于激发个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通过参与基层培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水平,也为个人职业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基层培训的改进和展望。

尽管基层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培训内容可以更贴合实际工作需求,更加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定制化培训。其次,可以增加互动和实践的环节,提高培训的实用性。此外,培训也可以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培训机会。展望未来,我希望公司能够进一步完善基层培训机制,为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总结:

基层培训对于员工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参与和体验基层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其作用和价值。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内容,交流合作的机会,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水平,也为个人职业发展和公司发展做出了贡献。我相信,在公司的支持和培训的引导下,我会在职业生涯中继续努力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基层实践,作为一种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社会基层的方式,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我在过去的几年中也参与了一些基层实践活动,这些经验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基层实践的重要性,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在本文中,我将以五段式的方式,分享我在基层实践中的所思所想。

第一段,我将从介绍基层实践的意义和目的入手。基层实践是指身处社会基层,了解和关注普通民众生活,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活动。基层实践的目的是深入了解社会底层、民生问题的本质,为更有效地帮助民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第二段,我将谈谈参与基层实践的体验和挑战。基层实践往往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亲身参与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等活动,这对身体和精神上的消耗是一种挑战。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学会与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进行有效沟通,这增加了我们的交流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设。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得以真正融入社区,细致了解居民需求,才能更全面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第三段,我将分享参与基层实践所带来的收获与成长。基层实践是一种实践锻炼,它让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需求、认真思考问题、合作解决困难。通过与社区居民和志愿者们的交流,我得以了解到更多的社会问题,提升自身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问题、策划活动等能力,这些都是在书本中学习不来的。

第四段,我将探讨基层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基层实践不仅有助于社会底层人民的解决实际问题,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平衡。通过基层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现状与需求,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更科学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而对于个人而言,基层实践塑造了我们的品格、增强了我们的人格魅力,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富有同理心、善于思考、勇于担当的人。

最后一段,我们将总结全文并谈谈未来希望。基层实践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活动,通过参与其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希望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将基层实践的体验和收获应用到实际中,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通过以上五段式的文章结构,我们完整地呈现了基层实践的意义、体验和收获,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这样的文章结构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基层实践的重要性,并树立起参与基层实践的意识和动力。基层实践是一个持久、朴素而又具有影响力的行动,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

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基层培训是一个不断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在基层培训中,我们可以学习各种管理技巧和工作方法,可以了解到不同部门的工作流程和业务知识,还可以通过参加课程和讲座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们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巧,为更高层次的职位做好准备。

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基层培训中,我们会跟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和工作,这样就能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与他人合作,我们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互相补充和借鉴,我们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而相反,如果我们只顾自己,不愿意与他人合作,那么团队的凝聚力会大打折扣,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因此,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层培训提供了一个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平台。在培训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工作中的问题和人际交往中的问题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应对能力。问题本身是有价值的,因为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面临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批判和衡量,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能提高我们的能力和见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基层培训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与这些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在与同事、领导和下属的交往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如何与他人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这样的交流和沟通,我们能够加深彼此的了解,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基层培训旨在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和才能,提高我们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工作中,有时候我们需要独立处理问题,自己做出决策和安排,这就需要我们有自信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我们能够独立完成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时,我们就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有更高的评价。

总而言之,基层培训是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通过培训,我们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加强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基层单位人才培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企业、政府机构都在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力度。我所在的机构也不例外,最近参加了一次为期两天的基层培训。在经历了这两天的学习和交流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基层培训在员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段:学习内容。

这次基层培训的学习内容涉及了职业素养、团队协作、工作技能等方面,尤其是职业素养这一部分,让我受益匪浅。在培训中,我们了解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如独立思考、责任心、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等等。这些素养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成为一名优秀员工所必备的素质。

第三段:交流沟通。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不仅听取了专家的讲解,还参加了小组讨论和实践演练。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理解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也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弱项,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第四段:心态调整。

在基层工作中,很多员工会面临压力和挑战,心态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如何自我激励、调整情绪、调整心态等等。这些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在面对挫折和烦恼时,如何转换思维、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应对工作中的难题。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培训对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帮助作用,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为企业和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在我高中生活的最后一年,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基层培训实践,这次实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收获。

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走进了农村,了解了当地人民生活和饮食习惯。我们发现,许多农村居民并不注重饮食健康,这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我们的建议下,当地政府引导这些居民多吃水果和蔬菜,尤其是孕妇和儿童,以保证营养均衡。通过这次实践,我明白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基层是一个民生之本,只有做好基层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

除了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外,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在前往村庄的路上,我碰到了一个人,他看似困扰甚大。我多次询问,才知道他正在处理家庭问题。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他,于是我夜以继日地帮助他处理家庭问题,最后帮他顺利地通过难关。这次实践让我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和沟通,愿意积极帮助别人,才能更好地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交到更多朋友。

此外,这次实践还让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意义。在农村,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能力,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在实践中,我和队友共同克服了种种困难,增强了自己的团队精神。我明白了,团队合作不仅培养了人际关系,也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总之,这次基层培训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相处、团队合作和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我相信这些收获的经验在我今后的生活中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七

在当今社会,千变万化的世界对于新时代的基层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基层工作者的水平和素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培训工作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近,我参加了基层参加培训,下面谈谈我的实践心得体会。

经过参加基层培训,我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掌握了新技能和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现代管理理念、知识技能、工作能力等等。我们还学习到如何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学习到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还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同时,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互相借鉴经验和方法。我们共同努力,形成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我还有一些体会。首先是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切莫忘本。培训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所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另外,在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工作学习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综上所述,参加基层培训的收获不仅是新技能、新知识,还是一种团队合作和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我,为人民群众服务。

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八

5月22日-28日,我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实践活动,作为第四团第四组的一名成员,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留车镇族坑村开展调研工作。在一周的调研时间里,我与第四组的其他5位同志一起,驻村入户,走访慰问,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的统一要求,围绕“三农”有关问题,解民情,察民意,探民心,与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交朋友,获取了宝贵的调研资料,也经历了难得的心灵锤炼。这次下基层农村调研实践活动,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和体会,现从三个方面报告如下:

一、立足现实,把“三农”问题继续摆在战略基础地位。

“三农”问题为何一直这么重要?因为农业仍是最基础的产业,农村仍占有最广大的国土面积,农民仍是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又因为即使在已经开始迈步走入“”的今天,无论农业、农村还是农民,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我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也亲身感受到了。

第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由谁接手?千百年来,农业和土地都是中国农民的立命之本,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们所调研的族坑村来看,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务农的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等。更关键的问题,这些外出的人即使回来,也已经不愿或者不善于种地了,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也遵循着跳出农业、脱离土地的方向。“”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当我们明确了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战略目标的时候,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加快培养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接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农民增收如何实现?农民难,最难在增收。按照国家现行的政策,农民的收入包括三个方面: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从族坑村的情况看,对绝大多数农户而言,家庭经营收入的来源是种植水稻、脐橙和养殖畜禽。种水稻,只能保证温饱,在增收方面的贡献很小。种脐橙,是增收的主要渠道,但市场价格的变化无常和大多数农户的经营规模很小,使它的作用仅限于能增收而难致富。养殖畜禽,利润大,但风险也大,再加上投资大、筹资难,不是人人都能做,大多数情况可能是我们所遇到的那样:一个老汉一头牛,顺顺当当养上三年不过赚来千把块钱。再看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族坑村有人出去打工的家庭生活基本都还不错,但也谈不上富裕。这些人在外面辛苦不说,家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普遍存在,而且还有他们出去后如何退回来的问题。因此,打工有助于增收,但却未必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强。第三是转移性收入,主要是农业补贴、社会保障和扶贫,农民对此十分欢迎,增收效果也比较明显。但从现阶段看,它不是普惠性的,而且水平也比较低。可见,要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特别是持续增收,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要继续再下工夫。

第三,农村教育为何两难?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在这次调研中,最感动我们的恰恰也是孩子。当听到孩子们在教室里朗朗读书,我们欣慰,但转而见到年久破旧的校园,我们又不禁嗟叹;当发现孩子们在“小白老师”的课堂上十分活跃,我们开心,但转而探访一个孩子的家,看到一间不属于他们家的旧屋,一桌简单且缺乏营养的饭菜,一对年老体病的老人,以及一个与白天在学校截然不同的男孩儿,我们又不禁心酸。特别是那一晚与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座谈,面对他们反映出的农村教育两难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尚未巩固的农村教育体系内,却和城市一样存在着优质生源流失的问题,这是农村教育不能承受之重。镇上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将村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孩子集中到镇中心校继续学习,这本是好事,但上学地点的变化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政府补贴孩子生活的支出,而在现阶段对农村教育支出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就要相应减少。这些两难为何存在?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们要努力的是,不仅让农村的孩子们上得起学,还要让他们上得好学。

第四,农村文化发展怎样保障?我们调研所在的族坑村有着悠久的家族传统,全村人都姓陈,一族出过三位进士,至今还保留着家族的祠堂和祭祖仪式。上一任村支部书记按名字在家族里算是长辈,再加上他又是个能人,因此任内的工作有声有色,威望也高。这应该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家族传统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家族传统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在保留着这样文化的农村已不多见。与城市一样,农村也存在着文化断档的问题;与城市不一样,农村不那么多元、开放,文化或许真的会就此断掉了。文化缺失在农村的影响已经显现,由于缺少更多的文化活动,包括族坑村在内的许多农村都还有赌博的恶习,许多已经致富的农民,因此而再次返贫。或许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这样的情况会慢慢减少,但文化真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农村重拾传统文化是需要的,引入新文化也是需要的,但关键在于怎样给文化的链接和发展提供保障。多年来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是一种探索,农民欢迎,政府支持,效果明显。但如何能让送下去的东西留住、扎根,进而生长出新的东西来,却正是现在更需要做的。

因为有了上面的问题,所以作为国家基础的农业、农村、农民都还不稳固,必须把“三农”继续放在战略基础的地位来对待。短短一周,我没有给上面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但我有了继续寻找下去的决心。同时,我也明白了,绝不能离开“三农”谈“三农”,只有返回农村,回到农民身边,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深入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

这次调研实践活动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为我们提供舒适住房的大叔,是为我们烹调可口饭菜的大哥,是为我们准备洗澡热水的大婶,是为我们安排调研行程的村干部,是一个又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农民群众。短短数日,我们和他们没有太多言语,但哪怕只是几分钟的交流,也让彼此之间悄然建立起了感情,以致最后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一直以来,我们这些在“大机关”的年轻干部,工作不愿讲感情,只知道办事要讲求规律、服从原则、遵守规定。然而,通过这次调研,我发现其实我们错了,或者说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刻的。我们做工作,关键是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这件事说起来最容易,做起来最难。

第二,要让人民群众接受我们的感情。我们对群众充满感情,不能嘴上说说就算了,而要让群众感受到。在族坑村,我们探访了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慰问了留守儿童,尽管带去的慰问品和慰问金很有限,但农民们依然激动不已。是因为他们太需要这些东西和钱吗?不是,是因为我们真实地走进了他们的家里,和他们坐在了一起。农民群众最讲人情味,只要你走近他,他就会接受你。如果我们只是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研究和制定这样那样的政策,即使我们造福于群众,群众也会和我们陌生、有距离感。只有来到群众身边,他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存在,相信这些共产党的年轻干部对他们是充满感情的。

最后,要与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随着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们都处在剧烈的大变动之中。越是变动,越要找到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这样才不致迷失。这股力量就是人民群众。只有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最深厚的感情,从群众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就能应对一切变动,迎接所有挑战。与人民群众相处,有时候我们觉得很难。在去族坑村的路上,我心里也忐忑过,不知见了那些陌生的农民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见面后,握一下手,敬一根烟,我得到的是一脸憨厚的微笑,换来的是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转眼间,一切顾虑烟消云散。其实,与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是最简单、最自然的事,不需要多复杂的形式,举手投足之间,我们便与他们培养了感情,基于这感情,他们给了我们从工作到心理上的莫大支持。

三、实事求是,让调查研究成为工作的基本方式。

我不敢说在这次调研中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果,但调查研究本身已经是我最大的收获。一路上,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同一句话:“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众所周知,就是在寻乌这个地方,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和《寻乌调查》两篇光辉著作,从此这句话就成为全党的共识。我从20xx年参加工作开始,至今已近7个年头。在工作中,我讲过很多话,但做过的调查研究却很少。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年轻干部,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把“没有调查,也有发言权”这样一种工作状态当作习惯,今天来看,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和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反对什么、倡导什么、避免什么、追求什么。

反对空口无凭,本本主义。我们年轻干部最缺少的是经验。在缺少足够经验积累的情况下,最容易犯的是两种错误:一是空口无凭。张嘴就说话,什么都敢说,这作为一种工作态度是积极的,但如果说的内容没有事实作为基础,没有认真的思考和论证作为依据,空口说白话,就要不得了。特别是在对群众说话、为群众制订政策的时候,尤其要反对空口无凭,因为它影响极坏、危害极大。二是本本主义。喜欢说书上怎么怎么写的,领导怎么怎么指示的,文件上怎么怎么规定的,唯独不愿说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当然,这不是说书上的话、领导的话、文件上的话不能说,我们的工作要以书上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要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办事。但是,理论之所以有效,中央精神之所以正确,文件之所以可行,都是因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对实践的客观反映,否则,也需要修订和完善。因此,根本上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只拿本本说事,根源在于不掌握实际情况,怕犯错误,殊不知本本主义是更大的错误,因为本本看似正确,更有迷惑性。所以,我们必须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旗帜鲜明地反对本本主义。

倡导调查研究,亲身躬行。为了不犯空口无凭、本本主义的错误,我们就要调查研究。有了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就是要掌握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到实际中去,特别是要到基层去。要知道,信息在一级一级传递的过程中必然要被筛选,进而与原始信息产生偏差,有时甚至与原始信息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基层产生的是原始信息,从那里获得的情况才不会失真。同时,做调查研究,不能由别人代劳,特别是在调查环节,绝对要亲身躬行。因为调查就是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别人给你的,怎么也不会是第一手的。在研究的环节,可以让别人参与,大家讨论,吸收不同的意见,但主要的和具体的分析工作还是要自己来做,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避免漫无目的,主观臆测。调查研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容易,做好很难。这里面有方式方法问题,也有态度问题。漫无目的就是一种错误的态度。来到农村,满眼全是没见过的新鲜事儿,走马观花,眼花缭乱,最后在脑袋里什么都没留下。调查研究首先得目的明确,你要了解什么,寻找什么,获得什么,挖掘什么,都要事先准备提纲,按照提纲,按图索骥,才能得到需要的资料。拿稀罕当宝贝,是调查研究最容易犯的错误。即使是这样,调查研究也不会一帆风顺,往往实际的情况与当初的设想差别很大。这个时候,又容易犯下主观臆测的错误。为了把调查研究做下去,让资料尽可能符合需要,我们往往会主观猜测实际情况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把不相干的事也强拉进我们划定的圈子里。这虽然不同于前面说的空口无凭,但实际后果是差不多的。当然,主观臆测与合理的主观推断是不同的,合理的主观推断是调查研究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它的基础还是事实,手中已掌握的情况必须能够充分佐证推断,这个推断才是合理的。

追求有的放矢,实事求是。要把调查研究做好,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的态度之一是有的放矢,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来搞调查研究,提高效率,有舍有得。另一个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实际情况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调查研究开始了才发现困难重重的情况屡有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实事求是,或者调整调查范围,或者改换调查对象,或者修正调查思路,或者完善调查方法,总之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围绕着获取实际情况这个唯一的目的,来组织调查研究工作。对待调查的结果也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它不和我们的心意就舍弃,往往越是这样的情况,才越有价值。因为,从主要目的的角度来看,调查不是为求同的,而是为求异的。

四、立足本职,以更饱满热情投身国资监管工作。

这次参加“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青年干部有近500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背景不同,调研经历不同,因此各自的感受和体会也不同。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国资干部,通过此次江西调研之行,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深刻认识国情,站在全局高度增强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自觉性。国情是我们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特别是像国资监管这样极具探索性的改革事业,必须在深刻认识国情的前提下来做工作。通过这次调研实践活动,我认识到农业未强、农村未稳、农民未富是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农业未强,是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已经松动,但农业比较效益的低下和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使建立新模式的努力受到影响,农业现代化面临复杂考验。农村未稳,是说城镇化的进程已经开始,但方向和道路尚未明确,农村正处在转型的阵痛和变动之中。农民未富,是说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农民增收成为亟需而更难解决的问题,农民怎样更多分享发展成果正待破题。带着这些认识,再来看作为本职的国资监管工作,就有了新的体会。

三十几年的国资、国企改革历程已充分证明,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并符合当时的国情,并要随着国情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无论是承包制的大放异彩,还是两步利改税的失败结局,无论是国资局的先立后撤,还是国资委的破茧而出,都是或应或悖当时国情而必然要出现的。今天,我们的国资监管成效显著,但深层次问题也越发突出,下一步的改革怎样走、向哪里走,答案同样要在国情里面去找。“三农”问题看似与国资监管工作无甚关联,但实际上它是我们出台政策时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工业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处在高端和前沿地位的国有企业,必然要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起,承接农业的转型,引导和带动农业实现现代化,这就需要我们在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时候,对此给予足够的考虑。又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市场将被进一步开发,国有经济在其中的布局和发展也需要提前谋划,华润集团的“希望小镇”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在全党上下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愈显重要,国有经济除了通过税收和向社保分红之外,在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对企业进行考核和制订收入分配政策时,同样需要考虑这些情况。因此,“”时期,我们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包括“三农”问题在内的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国资监管工作的下一步改革思路和措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新形势下的国情。

密切联系群众,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国资监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职,做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两个字刻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就国资监管工作而言,一是要尊重企业的实践经验,走群众路线,就是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办事;二是要支持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密切联系这些企业的“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三是要发扬干部职工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企业中最广大的群众主体,书写中国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民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光辉篇章;四是要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和幸福,让他们共享亲手创造的发展成果,并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到群众中间,培养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国资监管工作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大局,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党执政基础的稳固,更事关全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本质上讲,国有企业所赚的每一分钱,都应该为增进人民群众的福利而有所贡献,当然,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不能把形式当本质。国资监管工作与其他政府管理工作一样,其成效如何最终都要看能否符合并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设立国资委,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党的xx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体制运行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党和国家关于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决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要在认识上形成共识,更要在实践中经得起检验。作为具体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决策的主体,国资委有责任自觉地朝着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向,来谋划思路、制订政策、推进改革。但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短期内通过几项工作就能判断出来的,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理解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去把握国资监管工作怎样才是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我们还要把国资监管工作的发展状况、人民群众对国资监管工作的反映,及时反馈到中央那里,使中央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来完善决策。

坚持深入基层,把调查研究当作开展国资监管工作的“必修课”。中国的国资监管工作没有先例可循,外国更没给我们提供可以照搬的模式。要做好这项极具中国特色的事业,实践是我们唯一的课堂。在这个课堂里,需要学习的课程有许多,但其中调查研究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对从事国资监管工作的人员来说,加强调查研究有着特殊的必要性:一是国资监管事业极具探索性、挑战性,在实践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情况和问题出现,我们要及时做好应对,就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实践资料,特别是一些具有苗头性、倾向性的情况,认识和把握企业发展规律,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国资监管事业直接面对的是企业,企业讲求实实在在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管工作也必须求真务实,而调查研究就是求真务实最好的工作方法。三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也处在快速的变革和创新之中,要使国资监管工作跟上企业变化的步伐,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判断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从而来调整我们的工作。四是在倡导“大国资”、“大家庭”理念的背景下,开展务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于加强国资委与所监管企业,以及各级国资委之间的工作联系和交流,推动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五是我们从事国资监管工作的同志背景各不相同,特别是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干部对企业不了解、不熟悉,工作中难免会有不符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出现,因此,除了到企业交流锻炼之外,更多时候,我们还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来走近企业、认识企业,积累自己对于企业的经验。

做调查研究,就要放下身段,到企业去,尤其是要到基层企业去,到生产经营的一线去。这是因为,基层的情况是最原汁原味的,问题是最直接的,经验也是最鲜活的。在机关工作主要是掌握面上的情况,到基层去调查研究主要是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和生动的实例,两相结合才能把问题分析透彻,制定的政策措施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想见,一支具有良好调查研究工作习惯和能力、掌握有效调查研究工作方式方法的干部队伍,对于提高国资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对年轻干部而言,深入企业基层,还能增加对企业的了解,增进对企业干部职工的感情,培养对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事业的责任感,这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本职工作做起,自觉地学习、运用调查研究,上好这门“必修课”。

以上就是我在江西参加“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供各位领导同志检查批评,供与我一样的年轻同志交流,也供我自查自省。

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九

基层实践,是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各个行业与领域。而我也有幸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将从应对困境、锤炼能力、增进沟通、拓宽眼界以及贡献社会这五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对基层实践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基层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境与挑战,而应对这些困境是非常重要的。在个人能力与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善于寻求帮助与合作。团队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加强协作配合,解决问题。此外,应对困境还需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基层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阻力和障碍,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困境终将会迎刃而解。

其次,基层实践是锤炼个人能力的宝贵机会。在基层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问题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更可以锤炼自己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基层实践还能提供摸爬滚打的机会,让我们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

第三,基层实践加深了我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在基层实践中,我遇到了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们。通过与他们交流和合作,我逐渐学会了倾听与理解他人的观点,尊重大家的差异性。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让团队更加和谐合作,达到共同目标。

第四,基层实践为我拓宽了眼界。在实践中,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和行业。这让我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此外,基层实践还让我更加了解社会的现实与问题,激发了我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最后,基层实践让我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与成就感。在基层实践中,我有机会为社会做出一点点的贡献。不论是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还是推动一个项目的成功,每一次的努力都会引发内心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基层实践中的方向与目标,也为我未来的人生道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基层实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应对困境、锤炼能力、增进沟通、拓宽眼界以及贡献社会,我从基层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与体会。我相信,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中,这些收获会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支持。因此,我希望每个有志于进入基层实践的人,都能从中得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十

第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由谁接手?千百年来,农业和土地都是中国农民的立命之本,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们所调研的族坑村来看,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务农的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等。更关键的问题,这些外出的人即使回来,也已经不愿或者不善于种地了,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也遵循着跳出农业、脱离土地的方向。"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当我们明确了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战略目标的时候,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加快培养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接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很小,使它的作用仅限于能增收而难致富。养殖畜禽,利润大,但风险也大,再加上投资大、筹资难,不是人人都能做,大多数情况可能是我们所遇到的那样:一个老汉一头牛,顺顺当当养上三年不过赚来千把块钱。再看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族坑村有人出去打工的家庭生活基本都还不错,但也谈不上富裕。这些人在外面辛苦不说,家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普遍存在,而且还有他们出去后如何退回来的问题。因此,打工有助于增收,但却未必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的增强。第三是转移性收入,主要是农业补贴、社会保障和扶贫,农民对此十分欢迎,增收效果也比较明显。但从现阶段看,它不是普惠性的,而且水平也比较低。可见,要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特别是持续增收,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要继续再下工夫。

活的支出,而在现阶段对农村教育支出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就要相应减少。这些两难为何存在?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们要努力的是,不仅让农村的孩子们上得起学,还要让他们上得好学。

第四,农村文化发展怎样保障?我们调研所在的族坑村有着悠久的家族传统,全村人都姓陈,一族出过三位进士,至今还保留着家族的祠堂和祭祖仪式。上一任村支部书记按名字在家族里算是长辈,再加上他又是个能人,因此任内的工作有声有色,威望也高。这应该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家族传统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家族传统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在保留着这样文化的农村已不多见。与城市一样,农村也存在着文化断档的问题;与城市不一样,农村不那么多元、开放,文化或许真的会就此断掉了。文化缺失在农村的影响已经显现,由于缺少更多的文化活动,包括族坑村在内的许多农村都还有赌博的恶习,许多已经致富的农民,因此而再次返贫。或许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这样的情况会慢慢减少,但文化真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农村重拾传统文化是需要的,引入新文化也是需要的,但关键在于怎样给文化的链接和发展提供保障。多年来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是一种探索,农民欢迎,政府支持,效果明显。但如何能让送下去的东西留住、扎根,进而生长出新的东西来,却正是现在更需要做的。

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深入基层,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这次调研实践活动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为我们提供舒适住房的大叔,是为我们烹调可口饭菜的大哥,是为我们准备洗澡热水的大婶,是为我们安排调研行程的村干部,是一个又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农民群众。短短数日,我们和他们没有太多言语,但哪怕只是几分钟的交流,也让彼此之间悄然建立起了感情,以致最后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一直以来,我们这些在"大机关"的年轻干部,工作不愿讲感情,只知道办事要讲求规律、服从原则、遵守规定。然而,通过这次调研,我发现其实我们错了,或者说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刻的。我们做工作,关键是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最深厚的感情。这件事说起来最容易,做起来最难。

我们的感情,更是对农村广阔天地的,族坑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仿佛是鲜活的,把我们与这个陌生的地方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上面这段话不是在写散文,而是我们这几天的真实感受,离开族坑村,我们都被"掏空了",人回到北京,心却留在了那里。群众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我们又怎能不对群众充满感情?第二,要让人民群众接受我们的感情。我们对群众充满感情,不能嘴上说说就算了,而要让群众感受到。在族坑村,我们探访了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慰问了留守儿童,尽管带去的慰问品和慰问金很有限,但农民们依然激动不已。是因为他们太需要这些东西和钱吗?不是,是因为我们真实地走进了他们的家里,和他们坐在了一起。农民群众最讲人情味,只要你走近他,他就会接受你。如果我们只是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研究和制定这样那样的政策,即使我们造福于群众,群众也会和我们陌生、有距离感。只有来到群众身边,他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存在,相信这些共产党的年轻干部对他们是充满感情的。

烟消云散。其实,与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是最简单、最自然的事,不需要多复杂的形式,举手投足之间,我们便与他们培养了感情,基于这感情,他们给了我们从工作到心理上的莫大支持。

三、

实事求是,让调查研究成为工作的基本方式我不敢说在这次调研中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果,但调查研究本身已经是我最大的收获。一路上,我们听得最多的是同一句话:"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众所周知,就是在寻乌这个地方,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和《寻乌调查》两篇光辉著作,从此这句话就成为全党的共识。我从2004年参加工作开始,至今已近7个年头。在工作中,我讲过很多话,但做过的调查研究却很少。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年轻干部,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把"没有调查,也有发言权"这样一种工作状态当作习惯,今天来看,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和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反对什么、倡导什么、避免什么、追求什么。

定办事。但是,理论之所以有效,中央精神之所以正确,文件之所以可行,都是因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对实践的客观反映,否则,也需要修订和完善。因此,根本上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只拿本本说事,根源在于不掌握实际情况,怕犯错误,殊不知本本主义是更大的错误,因为本本看似正确,更有迷惑性。所以,我们必须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旗帜鲜明地反对本本主义。

倡导调查研究,亲身躬行。为了不犯空口无凭、本本主义的错误,我们就要调查研究。有了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就是要掌握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到实际中去,特别是要到基层去。要知道,信息在一级一级传递的过程中必然要被筛选,进而与原始信息产生偏差,有时甚至与原始信息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基层产生的是原始信息,从那里获得的情况才不会失真。同时,做调查研究,不能由别人代劳,特别是在调查环节,绝对要亲身躬行。因为调查就是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别人给你的,怎么也不会是第一手的。在研究的环节,可以让别人参与,大家讨论,吸收不同的意见,但主要的和具体的分析工作还是要自己来做,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是这样,调查研究也不会一帆风顺,往往实际的情况与当初的设想差别很大。这个时候,又容易犯下主观臆测的错误。为了把调查研究做下去,让资料尽可能符合需要,我们往往会主观猜测实际情况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把不相干的事也强拉进我们划定的圈子里。这虽然不同于前面说的空口无凭,但实际后果是差不多的。当然,主观臆测与合理的主观推断是不同的,合理的主观推断是调查研究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它的基础还是事实,手中已掌握的情况必须能够充分佐证推断,这个推断才是合理的。

追求有的放矢,实事求是。要把调查研究做好,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的态度之一是有的放矢,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来搞调查研究,提高效率,有舍有得。另一个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实际情况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调查研究开始了才发现困难重重的情况屡有发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实事求是,或者调整调查范围,或者改换调查对象,或者修正调查思路,或者完善调查方法,总之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围绕着获取实际情况这个唯一的目的,来组织调查研究工作。对待调查的结果也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它不和我们的心意就舍弃,往往越是这样的情况,才越有价值。因为,从主要目的的角度来看,调查不是为求同的,而是为求异的。

四、立足本职,以更饱满热情投身国资监管工作这次参加"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青年干部有近500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背景不同,调研经历不同,因此各自的感受和体会也不同。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国资干部,通过此次江西调研之行,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深刻认识国情,站在全局高度增强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自觉性。国情是。

我们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特别是像国资监管这样极具探索性的改革事业,必须在深刻认识国情的前提下来做工作。通过这次调研实践活动,我认识到农业未强、农村未稳、农民未富是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农业未强,是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已经松动,但农业比较效益的低下和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使建立新模式的努力受到影响,农业现代化面临复杂考验。农村未稳,是说城镇化的进程已经开始,但方向和道路尚未明确,农村正处在转型的阵痛和变动之中。农民未富,是说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农民增收成为亟需而更难解决的问题,农民怎样更多分享发展成果正待破题。带着这些认识,再来看作为本职的国资监管工作,就有了新的体会。

探索。在全党上下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愈显重要,国有经济除了通过税收和向社保分红之外,在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对企业进行考核和制订收入分配政策时,同样需要考虑这些情况。因此,"十二五"时期,我们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包括"三农"问题在内的各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国资监管工作的下一步改革思路和措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新形势下的国情。

密切联系群众,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国资监管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职,做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两个字刻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就国资监管工作而言,一是要尊重企业的实践经验,走群众路线,就是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办事;二是要支持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密切联系这些企业的"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三是要发扬干部职工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企业中最广大的群众主体,书写中国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民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光辉篇章;四是要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和幸福,让他们共享亲手创造的发展成果,并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到群众中间,培养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然,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是,不能把形式当本质。国资监管工作与其他政府管理工作一样,其成效如何最终都要看能否符合并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设立国资委,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体制运行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党和国家关于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的决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要在认识上形成共识,更要在实践中经得起检验。作为具体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决策的主体,国资委有责任自觉地朝着有利于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向,来谋划思路、制订政策、推进改革。但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是短期内通过几项工作就能判断出来的,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理解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去把握国资监管工作怎样才是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我们还要把国资监管工作的发展状况、人民群众对国资监管工作的反映,及时反馈到中央那里,使中央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意愿,来完善决策。

作的主动性。二是国资监管事业直接面对的是企业,企业讲求实实在在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管工作也必须求真务实,而调查研究就是求真务实最好的工作方法。三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也处在快速的变革和创新之中,要使国资监管工作跟上企业变化的步伐,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判断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从而来调整我们的工作。四是在倡导"大国资"、"大家庭"理念的背景下,开展务实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于加强国资委与所监管企业,以及各级国资委之间的工作联系和交流,推动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五是我们从事国资监管工作的同志背景各不相同,特别是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干部对企业不了解、不熟悉,工作中难免会有不符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出现,因此,除了到企业交流锻炼之外,更多时候,我们还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来走近企业、认识企业,积累自己对于企业的经验。

任感,这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本职工作做起,自觉地学习、运用调查研究,上好这门"必修课"。

以上就是我在江西参加"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供各位领导同志检查批评,供与我一样的年轻同志交流,也供我自查自省。

我们调研的地点在族坑村,隶属于寻乌县留车镇,濒临广东,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土地属紫色幼年土,适应于粮食、花生、水果、蔬菜开发种植。全村有11个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90人,主要以农耕和劳务收入为主,大部分青年务工外出,果业、花生、烟叶、养殖等是村里的致富门路。从整体情况看,农村生活状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两层小楼比比皆是,内部装修不算豪华,但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燃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农村道路硬化率也比较高,部分路段已实现水泥化,为车辆通行和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外出打工收入是主要部分,此外留守农民通过种植果树、养猪、工程承包等增加收入,仅依靠种田获得收入的状况有所改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据了解,儿童入学率已达到百分之百;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已经全面覆盖,老年人每月能按时领到养老补贴,医疗报销渠道基本畅通。

在看到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是农村耕地不足。族坑村总耕地面积为1600亩,据了解,实际耕地面积不足千亩。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在村人口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大部分青年人均外出打工,家中劳动力不足,造成耕地面积下降;另外就是耕地收入较低,虽然国家减免了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但耕地收入仍然较低,投入产出比不高,农民耕地积极性不足,部分农民改为种植果树和养殖业;第三是土地流转制度仍不完善。农村耕地面积不足,从目前来看,农民的收入并未有明显减少,但粮食产量的减少,将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影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对国家粮食安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加大农民支出压力,看似名义收入在上涨,而实际收入在下降。

教学。

条件较难改善;影响老师上课情绪;学生的学习氛围不足;没有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等等。这样就会造成村里招不到学生,教育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三是返乡民工的困惑。在我们走访过程中,接触到一位返乡农民工,他。

是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返乡的。在访谈中,他也提出了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一个是收入明显下降,以前家里的地由老人种,现在返乡后,打工收入没有了,等于一家人仅靠种地获得收入;第二是农活经验欠缺,从十几岁出门打工就一直没有做过农活,回乡后需要重新学习,积累农业经验;再有就致富资金不足,他也想依靠在外面学习到技术开办工厂,或者引进果树苗种植,但贷款困难,指标申请难,且抵押物价值较低,同时也担心经营风险,一旦投入不能产生效益,对家庭打击较大,孩子上学费用及老人养老都成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但他们在返乡的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上述问题,这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四是惠农政策的落实问题。在与农户、村干部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对国家的惠农政策非常满意,感到很高兴。但部分村干部反映在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政策较难把握,定量指标容易,定性的指标不便操作,如落实不当,较易发生矛盾。部分农户对一些政策仍存在一些疑问,如贫困生的界定,只有住校生才有补贴;医保报销程序较为复杂,在实际报销中很难区别报销项目和非报销项目,报销比例也很难把握。

我参加的"百村调研"活动已经结束,可以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农村的生活条件已经极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由于对"三农"政策的了解和关注甚少,这里就提不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了。但我会持续关注"三农"的情况,因为,农村是占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地方,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民是占我国人口比例最高的群体。

最后,要感谢族坑村人的热情好客,在他们眼中我再次体会到了淳朴,还有一手好厨艺的老陈、精神干练的村支书、志愿下乡的大学生村官......我会永远记得你们。

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十一

这次参加团工委组织的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下基层“百村调研”活动,让我对基层农村有了新的认识,对农村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有更深刻的体会。

我们调研的地点在族坑村,隶属于寻乌县留车镇,濒临广东,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土地属紫色幼年土,适应于粮食、花生、水果、蔬菜开发种植。全村有11个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90人,主要以农耕和劳务收入为主,大部分青年务工外出,果业、花生、烟叶、养殖等是村里的致富门路。从整体情况看,农村生活状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两层小楼比比皆是,内部装修不算豪华,但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燃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农村道路硬化率也比较高,部分路段已实现水泥化,为车辆通行和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外出打工收入是主要部分,此外留守农民通过种植果树、养猪、工程承包等增加收入,仅依靠种田获得收入的状况有所改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据了解,儿童入学率已达到百分之百;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已经全面覆盖,老年人每月能按时领到养老补贴,医疗报销渠道基本畅通。

在看到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是农村耕地不足。族坑村总耕地面积为1600亩,据了解,实际耕地面积不足千亩。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在村人口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大部分青年人均外出打工,家中劳动力不足,造成耕地面积下降;另外就是耕地收入较低,虽然国家减免了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但耕地收入仍然较低,投入产出比不高,农民耕地积极性不足,部分农民改为种植果树和养殖业;第三是土地流转制度仍不完善。农村耕地面积不足,从目前来看,农民的收入并未有明显减少,但粮食产量的减少,将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影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对国家粮食安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加大农民支出压力,看似名义收入在上涨,而实际收入在下降。

二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族坑村小学共有学生58名,包括学前班和一到三年级,四年级以后到镇上中心小学学习。据当地一青年老师回忆,他当年也是在族坑小学上学,师范毕业后回村任教,当年小学一到五年级全有,每个班有70-80个学生,比现在整个学校的人都多。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计划生育的原因,出生率下降,现在普遍一家一个孩子,个别家庭会生两个孩子;第二就是生源转移,部分学生随父母搬迁至打工地或当地县城;再有就是受教育条件的限制,还有部分学生去教育条件相对好的学校。此外,优秀学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镇里抢村里的,县里抢镇里的,市里抢县里的”。小学生源的减少会带来比较多的问题,比如,降低学校所得经费,教学条件较难改善;影响老师上课情绪;学生的学习氛围不足;没有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等等。这样就会造成村里招不到学生,教育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三是返乡民工的困惑。在我们走访过程中,接触到一位返乡农民工,他是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返乡的。在访谈中,他也提出了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一个是收入明显下降,以前家里的地由老人种,现在返乡后,打工收入没有了,等于一家人仅靠种地获得收入;第二是农活经验欠缺,从十几岁出门打工就一直没有做过农活,回乡后需要重新学习,积累农业经验;再有就致富资金不足,他也想依靠在外面学习到技术开办工厂,或者引进果树苗种植,但贷款困难,指标申请难,且抵押物价值较低,同时也担心经营风险,一旦投入不能产生效益,对家庭打击较大,孩子上学费用及老人养老都成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但他们在返乡的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上述问题,这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四是惠农政策的落实问题。在与农户、村干部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对国家的惠农政策非常满意,感到很高兴。但部分村干部反映在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政策较难把握,定量指标容易,定性的指标不便操作,如落实不当,较易发生矛盾。部分农户对一些政策仍存在一些疑问,如贫困生的界定,只有住校生才有补贴;医保报销程序较为复杂,在实际报销中很难区别报销项目和非报销项目,报销比例也很难把握。

我参加的“百村调研”活动已经结束,可以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农村的生活条件已经极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由于对“三农”政策的了解和关注甚少,这里就提不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了。但我会持续关注“三农”的情况,因为,农村是占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地方,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民是占我国人口比例最高的群体。

最后,要感谢族坑村人的热情好客,在他们眼中我再次体会到了淳朴,还有一手好厨艺的老陈、精神干练的村支书、志愿下乡的大学生村官......我会永远记得你们。

基层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我所在的高中,学校经常会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来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基层培训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首先,参加基层培训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关注我们身边的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身临其境地学习实践工作,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基层培训实践也是一次考验自己观察、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在实践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更需要善于发现不同单位、地区的优劣,分析比较,归结总结,为以后的实践做好充分准备。

另外,在基层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克服了许多自己原本没有的能力。例如:沟通、协调、谦逊、耐心、毅力等,这些是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会去注意,但他们却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兵器"。

最后,在基层实践中,我们还从实践中获得了不少令人难忘的经历。例如:当你取消掉个人利益,从拼命捞钱拉下来面对需求各异的团队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挥汗,相互激励的时候,你会觉得你不在孤军奋战。

总之,基层参加培训实践,是一次权宜之计的选择,我们可以在实际操作、活动实践中培养一些技能、积累一些经验、增强一些信心,为以后做好更大规模的、更系统性的活动积累一笔丰富的人生经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