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课堂心得体会总结 唐诗鉴赏课感想(八篇)

  • 上传日期:2022-12-30 15:48:27 |
  • ZTFB |
  • 9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唐宋诗词课堂心得体会总结一

知识目标: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过程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体会五首诗词的内涵。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理解、体会、探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古诗,一提诗我们马上会想到唐诗。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几首唐诗呢!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数以千计,诗歌浩如烟海,汇成了诗的洪流。同学们想过没有,形成唐诗这巨大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距离现在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唐诗的源头就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距今又有多远呢?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诗歌源头的旅行吧。

二、学习《关睢》和《蒹葭》——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明确:《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历史的作品,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其中“风”有十五国风,是各诸侯国向周王室进献的民歌,“雅”是周王室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宗庙的乐歌。这些歌辞没有明确的作者,是当时在民间传唱,由文人采集而来的。

2、学习《关雎》—— ①简介:《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一首。

②老师范读这首诗,学生自读一遍,把握节奏和韵律。

③词语识记: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参差:长短不齐。\流:寻求,择取。\思服:思念。服,想。\悠:思念。\反:覆身而卧。\辗:转动。\侧:侧身而卧。\友:亲爱。

④分析:《诗经》的编者把它放在首篇,是为了突出“爱情”这个主题。

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没有。)

⑥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比兴”的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比是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诗经》多用这种手法。)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复读读,好好想想,试着说说。提示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再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总结的。

⑥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因为这首诗里运用了反复、叠韵等多手法。

3、学习《蒹葭》——①导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千古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

②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③ 教师明确:《蒹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2)作品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统一内容的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4、 男女生交错进行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音韵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5、赏析景物,感受意境——①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明确: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②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明确: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仿句说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小结: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感伤。

③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明确清晨(拂晓)白露未唏 白露未已

④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明确: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⑤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明确:清冷 孤寂 凄美 迷离

⑥师生共同感受: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蒹葭,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

6、把握形象——①主人公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结合诗句体会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明确:“在”。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从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失望 怅惘 痛苦。只剩一人伫立水边。孤独寂寞。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明确: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板书: 蒹葭

亲情友情

追求——伊人:爱情事业

理想自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黄鹤楼》《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远。著有《崔颢集》。

2、黄鹤楼——黄鹤楼,屹立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雾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的三大名楼。

3、总体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4、具体赏析: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代的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费文玮也登仙驾鹤于此。仙人乘鹤,本属虚无,“已乘”二字,以假为真,化虚无缥缈为真切实有。“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驾鹤而去不回转,只剩下白云千载浮荡在空中。“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空”字,前面的“空余”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鹦鹉洲。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尾联——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时思念起遥远的故乡?烟波中涌动着不尽的离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飘渺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归思难禁的愁绪。

5、主题——通过对黄鹤楼景色的描写,抒发诗人的乡关之情。

板书: 黄鹤楼

起→用典引出黄鹤楼

承→感慨仙人已去

转→描写登楼所见

合→抒发思乡之情

二、导入:1、有关描写西湖的诗: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林 逋 。

2、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 今陕西渭南 )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3、熟读全诗,分析理解:首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4、主题——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描写,抒发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板书: 钱塘湖春行

观景之所——孤山寺北贾亭西

更胜之处→绿杨阴里白沙堤

表达对西湖之景的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相见欢》《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过程:一、导入:1、写作背景——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就写的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

2、李煜生平及词风——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

二、品读: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5、主题——全词表现了词人的矛盾心理和无法排遣的苦衷。

板书:相见欢

寂寞→离愁→在心头

抒发亡国之愁

二、学习《密州出猎》

1、导入——背景介绍: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

2、这是苏轼四十岁(熙宁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苏轼写射猎的诗词不只是这一首,与此同时,他写了《祭常山回小猎》及《和梅户曹会猎铁沟》等数首诗。

3、赏析——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 “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4、总体赏析——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 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5、概括:苏词的特点——豪放雄浑,气势宏大。

6、主题——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为国效力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板书: 江城子密州出猎

出猎场面→气势盛大

报国之志→豪迈奔放

三、背诵并默写这六首诗词。

有关唐宋诗词课堂心得体会总结二

朝代:宋代

作者:李冠

原文: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②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③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④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近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近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⑤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注:“一作在。”

⑥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⑦安排:安置,安放。

简评

时节已过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胧。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诗人把惜春、伤春与怀人的思绪,融为一体。全词写得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赏析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作者简介

约公元一o一九年前后在世字世英,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与王樵、贾同齐名;又与刘潜同时以文学称京东。举进士不第,得同三礼出身,调乾宁主。冠著有《东皋集》二十卷,不传。存词五首。《宋史本传》传于世。 沈谦《填词杂说》赞其《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

有关唐宋诗词课堂心得体会总结三

《蝶恋花·春暮》赏析

蝶恋花·春暮

朝代:宋代

作者:李冠

原文: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②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③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④ 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近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近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⑤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注:“一作在。”

⑥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⑦安排:安置,安放。

赏析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简评

时节已过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胧。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诗人把惜春、伤春与怀人的思绪,融为一体。全词写得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赏析二

这是一首抒情词,写的是作者在夜间出外散步时的所见所闻和引起的一系列感慨。

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散步的时间和地点:水边平地,刚过清明的暮春之际。作者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春光将逝而感伤,因而在夜间不愿就寝,索性出门跑到水边空旷之地独自徘徊。“数点”两句是他的耳闻目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吹来的春风拦住而听不见了。“约”字炼得极为出色。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艨胧不明,一个“淡”字用得形象而生动。“云来去”三字不但形象鲜明,而且把约住雨声的风的作用也表露出来了。这两句,上句是耳闻,下句则是目见,行笔错落有致。

下片起句却是从嗅觉得来。刚过清明,正是桃花杏花盛开之际,值此月夜,轻风送来花香,沁人心脾。由于是朦胧月色,红的桃花白的杏花自然看不分明,只是“依稀”可见,而花香也只能感觉是暗中送到。作者在这里用的是白描手法,却极真实。下面“秋千”两句,曾影响了以后的苏东坡。苏轼也用《蝶恋花》调,其下片就从李词脱胎而来。苏词云:“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唐宋年间流行秋千游戏,富贵人家多设置秋千取乐。此时作者闲步水边,风声、月色、花香触动情怀、引起遐想之际,忽然听到近处有妇女在打秋千,传来一阵阵轻声笑语。作秋千戏者说些什么话虽听不真切,但不断飘来的莺鸣燕啭,对他来说却是一番刺激。从结尾两句,可知作者因意中人不在身边,以致经常使他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也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一寸”指心之所在。,一颗心总是思念对方,牵动情怀千头万绪,因而感到人间虽然广阔无边能容纳万物,可是竟没有一个可以安排自己的愁绪的地方。一副彷徨无告之态可掬。作者其所以因春暮而感伤,月夜出来在水边踯躅,从词的终拍两句可以找到答案。

这首词是典型的婉约词,是当时词风影响下的产物。虽无积极意义,但写景鲜明。写情真切,以景人情,情景交融,极其自然。而词中不用典故,语言浅近,读起来委婉动人。所以,此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它的特色。

作者简介

李冠,约公元一o一九年前后在世字世英,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与王樵、贾同齐名;又与刘潜同时以文学称京东。举进士不第,得同三礼出身,调乾宁主。冠著有《东皋集》二十卷,不传。存词五首。《宋史本传》传于世。 沈谦《填词杂说》赞其《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

有关唐宋诗词课堂心得体会总结四

五代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近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近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注:“一作在。”

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安排:安置,安放。

赏析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简评

时节已过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胧。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诗人把惜春、伤春与怀人的思绪,融为一体。全词写得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有关唐宋诗词课堂心得体会总结五

宋·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翻译】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②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③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④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近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近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⑤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注:“一作在。”

⑥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⑦安排:安置,安放。

【赏析】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有关唐宋诗词课堂心得体会总结六

朝代:宋代

作者:李冠

原文: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②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③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④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近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近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⑤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注:“一作在。”

⑥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⑦安排:安置,安放。

2、梅影三叠编著.人生自是有情痴古典诗词之寸缕相思: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214-215.3、(宋)王禹偁等著.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新世界出版社,20xx:68-69.4、牧原著.中国最美的情诗:中国长安出版社,20xx:2-3.参考资料:

张玖青编著.李煜全集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xx:47-48.@梅影三叠编著.人生自是有情痴古典诗词之寸缕相思: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214-215.@(宋)王禹偁等著.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新世界出版社,20xx:68-69.@牧原著.中国最美的情诗:中国长安出版社,20xx:2-3.

赏析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有关唐宋诗词课堂心得体会总结七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十国起止时间;五代名称及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结果。

通过历史材料与插图的教学,培养学生确定历史时空结构与再现历史情景的能力。通过周世宗改革、北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王安石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把历史材料和图表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间和空间定位,再认再现历史现象,并挖掘其本质。通过指导学生对周世宗改革、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学习,理解其内容,探讨其结果,进而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出正确的评价。

通过五代十国分裂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战乱危害和逐步消除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通过范仲淹名言和王安石改革的教学,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高度责任感和坚定执著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地方上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地方节度使飞扬跋扈,根本不把中央的官员放在眼里,甚至公开与中央对抗。但是到了北宋中期,地方将军们却对中央派去的文官唯唯诺诺,诚惶诚恐,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你们想知道这里为什么吗?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去寻找答案。

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一、五代十国

向学生演示“五代十国更迭表”和“五代十国前、后期形势”图以及相关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着重了解五代的统治区域,五代十国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以及当时军阀混战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广大人民渴望统一。

关于周世宗改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改革的主要措施。着重指出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国力,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北宋的政治

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东京)

(结合地图演示陈桥兵变图片),由学生结合教材小字内容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强调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定都地方。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⑴原因:唐中期安史之乱以后,地方专权导致国家分裂的历史以及北宋的建立本身也是通过将领反动政变夺权的方式实现,使北宋初期的统治者深感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⑵措施:引导学生回忆秦朝以来历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并总结其共同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含义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北宋的统治者面对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将如何解决?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由学生概括出具体措施。教师向学生演示相关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⑶结果:结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地方军权、政权、财权收归中央,中央权力又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中央集权的加强,根除了唐朝中后期以来地方权力过大,最终导致国家分裂的局面,起到了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所带来的弊端。这也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3.王安石变法

教师结合图片、文字简介王安石,(学生能回答出王安石的相关知识更好)。王安石是北宋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的政治家、改革家。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⑴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指出北宋中期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社会危机和边疆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解决以上危机,维护北宋的统治。

⑵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表,帮助学生掌握变法的名称,结合内容分析变法措施的作用。变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军事力量。紧紧围绕富国强兵这个核心内容。

⑶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最终失败了?

变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个人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1086年,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变法最终失败了。

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王安石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和激流勇进的精神和胆识一直为后人称颂。指导学生以“我看王安石变法”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并进行简单交流、总结。

总结归纳过程:

本课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以师生交流为主要学习方法,把本课主要内容总结在一张幻灯片上,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对本课主体内容有直观认识。学习之后,教师指导学生以图示的方法将主体内容总结出来,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本节课内容,教师强调重点内容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王安石变法”。

课后活动提示:

请学生以“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为主,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网络,收集相关资料丰富和完善“我看王安石变法”这一短文或制作小课件,并将成果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有关唐宋诗词课堂心得体会总结八

作为央视的台级重点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年的节目制作周期,录制20多天,前期筹备、策划、讨论近3年。

连续两季担任点评嘉宾的王立群教授在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表示,4名点评嘉宾只负责点评,并不涉及出题。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央视自主原创的节目,而不是像有些电视台高价购买国外电视台的成熟的模式,这是真正的自主创新,极为罕见。”王立群说。

制作第一季时,颜芳和她的团队整整工作了600多天,修改了20多版。《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曾获得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综艺栏目奖。

为了第二季更进一步,制作团队在又付出了更多努力。

“创新不易,靠的是电视人的觉悟,为电视人的志气而战。作为国家电视台,也有责任去担当。”阚兆江说。

第一季的时候出题范围局限在唐宋,第二季入选节目的诗词则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文学史。

内容设置是《中国诗词大会》最大的`难点。作为一档大众电视节目,诗词太简单和太难都吸引不了观众,必须做到“熟悉又陌生”,不能离观众太远,也不能离观众太近。

“比如有一道题‘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说的哪个节日,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在说“重阳节”,这时候观众就会有知识上的满足感,能把观众黏住,让他有参与感,形成一种与节目与选手的互动。”阚兆江解释。

点评嘉宾康震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做到了知识性、趣味性、竞赛性和高雅性的结合。

选手陈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更看重专家对自己诗词世界的引导。“哪些作品开始读,用什么方式读。对我们业余爱好者而言,这是接触老师,接触经典很好的机会。”

至于,怎么才能成为接近老师的百人团成员。颜芳透露,百人团的诗词背诵大致在300首—3000首。“至少要熟背《唐诗三百首》。这是最起码要求。”颜芳说。

除了内容,第二季的比赛还升级了赛制,如“飞花令”的设置,让节目效果更加出彩。

有网友说,节目太注重选手的故事。阚兆江承认对选手 的选拔有所控制。他说,如果只是为了比赛,节目组大可以去高校里最顶尖的中文系请几位学生来参加。

“我们今年特意丰富了百人团的构成。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一百多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不分年龄、不分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阚兆江介绍,“一个人在这里有好的表现能激发一千个一万个跟他差不多的人接触诗词。百样人生才能激发最大的文化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