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心得体会实用 宋词的心得体会(4篇)

  • 上传日期:2022-12-20 05:59:50 |
  • ZTFB |
  • 12页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唐诗宋词心得体会实用一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七步诗》【三国】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5、《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16、《登鹤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0、《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1、《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2、《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3、《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5、《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6、《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7、《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8、《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9、《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0、《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幼儿背诵唐诗的好处:

一、能够使孩子了解一些历史知识。

唐诗是古代的文化,在给孩子讲解唐诗时,能够随着讲解,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懂理一些历史知识。这比单纯地讲历史,更容易受到儿童欢迎。

二、能够锻炼儿童的记忆力。

唐诗有些篇章与儿歌相似,孩子记忆本事好,很容易背会。一般儿歌,艺术性差;唐诗中不少篇章,艺术性﹑思想意境均佳。常背一点唐诗,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三、能够使孩子受到美感的熏陶。

唐诗中有不少篇章都写得很美,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再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都写得富于诗情画意,多让孩子读一读,背一背,能够受到美的陶冶,有利于身心健康。

四、能够为孩子将来学习汉语打下基础。

诗歌中,既有不少儿童不认识的字,又有许多语法现象,学龄前阶段背些诗歌,能够使和童提前接触汉语知识。不少人文学修养好都与他们从小接触过唐诗有关。

有些诗句,孩子听不懂。不懂也不要紧。

难懂的地方,给以简单扼要的.解释。有位教育家讲得有道理,对孩子们来说,不大懂的东西可能像块冰,孩子吞进肚里后,自我会化的。可是,花的时间有长有短。总的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诗的理解越来越深。这与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就不一样:它对孩子无思想压力,其目的是利用儿童良好的记忆潜力,使之不致浪费。

根据以往的经验,儿童背诵唐诗最好采取如下措施:

一﹑刚开始可选背浅显易懂的﹑短小的绝句。这样容易引起儿童兴趣。

二﹑最好让孩子看着文字先念他听,即使不认识字,也能够让他有一个什么叫字﹑什么叫诗的概念,个别简单的汉字,能够教给他。

三﹑准备一个小本本,最好背一首,抄一首,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能够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推荐唐诗宋词心得体会实用二

五代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近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近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注:“一作在。”

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安排:安置,安放。

赏析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简评

时节已过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胧。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诗人把惜春、伤春与怀人的思绪,融为一体。全词写得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推荐唐诗宋词心得体会实用三

王维唐诗《送梓州李使君》

《送梓州李使君》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一首投赠诗。

《送梓州李使君》

作者: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解】

①杜鹃:布谷鸟。

②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③树杪(miǎo):树梢。

④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⑤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⑥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翻:翻然改变,通“反”。

⑦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这里指汉景帝时蜀郡守。最后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误”。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点评】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

然而读后深思,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通,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

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评析】

但凡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

首联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颔联则从细处着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笔。诗人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这两联挺拔流动,自然奇妙,画面、意境、气势、结构、语言俱佳。前人所谓“起四句高调摩云”(《唐宋诗举要》引纪昀语),“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诚非虚夸。

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最后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士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这首赠别诗写得很有特色。前半首悬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写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推荐唐诗宋词心得体会实用四

首句以描写女子长夜不寐的情景发端。 即燃。寒字略带孤凄意味。手寒灯,身影在后,不断回头,几番顾影(向影频),既有孤寂无伴之感,又有盼人未至的情态。其心情的急切不安已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这里已暗示她得到了一点有关丈夫的信息,为后文作好伏笔。

第二句回文机用了一个为人熟知的典故: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迁流沙,其妻苏蕙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共八百四十字,读法宛转循环,词甚凄婉(见《晋书·列女传》)。

这里用以暗示望夫之意。机上暗生尘,可见女子近来无心织布。这与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虽同样表现对丈夫的苦苦思恋,但又不同于那种初别的心情,它表现的是离别经年之后的一种烦忧。

前两句写不眠、不织,都含有一个待字,但所待何人,并没有点明。第三句才作了交代,女子长夜不寐,无心织作,原来是因自家夫婿无消息的缘故。诗到这里似乎已将望夫的题意申足,但并不够味。直到末句引进一个卖卜人的角色,全诗的内容才大大深化,突见精彩。

清人潘德舆说:诗有一字诀曰‘厚’。偶咏唐人‘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欲寄征人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张仲素《秋闺思》)便觉其深曲有味。今人只说到梦见关塞,托征鸿问消息便了,所以为公共之言,而寡薄不成文也。

(《养一斋诗话》)此诗也深得厚字诀。假如说到自家夫婿无消息便了,内容也就不免寡薄,成为公共之言。而这个卖卜人角色的加入,给读者暗示了一个生活小故事,诗意便深有味。原来女子因望夫情切,曾到桥头卜了一卦。诗中虽未明说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杜牧《寄远人》),但读者已经从诗中默会到占卜的结果如何。要是占卜结果未得好音,女子是不会后来才恨桥头卖卜人的。卖卜人的话自会叫她深信不疑。难怪她一心一意等候,每有动静便疑是夫归,以致手寒灯向·2965·《唐诗鉴赏大典》

影频(至此方知首句之妙)。问卜,可见盼夫之切;而卖卜人欺以其方,一旦夫不归时,不能恨夫,不恨卖卜人恨谁?

不过却恨桥头卖卜人于事何补?但人情有时不可理喻。思妇之怨无处发泄,心里骂两声卖卜人倒也解恨。这又活生生表现出无可奈何而迁怒于人的儿女情态,造成丰富的戏剧效果。同时,思妇的愁怨也就增厚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