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荷载试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桥梁荷载试验教程(五篇)

  • 上传日期:2022-12-30 08:30:04 |
  • ZTFB |
  • 14页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桥梁荷载试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在还没有接触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于桥梁我们的思绪中是一片空白,老师笑说这是一次“扫盲”。本次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接触桥梁方面的一些知识,使我们对桥梁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让我们对以后可能接触的专业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增强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20xx年7月16日~7月17日

xx圭塘河大桥

xx浏阳河大桥

洪山大桥

xx三汊矶大桥

xx二桥(银盆岭大桥)

(1)xx圭塘河大桥

(2)xx浏阳河大桥

xx桥梁工程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它西起西街花园,东至京珠高速,自西向东分别由圭塘河西引桥、圭塘河大桥、高架桥、浏阳河大桥和浏阳河大桥东引桥5座桥梁组成,统称浏阳河圭塘河大桥。其中,圭塘河大桥和浏阳河大桥为水桥,其余3座为旱桥。

(3)洪山大桥

(4)xx三汊矶大桥

(5)xx二桥(银盆岭大桥)

这次实习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桥梁,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和老师的指导,我知道了桥梁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分为多种,它们包括:

(1)按使用性分: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等。

(2)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涵洞。其中:

特大桥:多孔跨径总长≥500米,单孔跨径≥100米

大桥:多孔跨径总长≥100米,单孔跨径≥40米

小桥:8米≤多孔跨径总长≤300米,5

涵洞:多孔跨径总长

(3)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4)按承重构件受力情况可分为:梁桥、板桥、拱桥、钢结构桥、吊桥、组合体系桥(斜拉桥、悬索桥)。

(5)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6)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如果从承重构件受力情况来分析我们这次到考察的桥梁,他们分别是:圭塘河大桥是下承式拱桥;而洪山大桥是无背索斜塔斜拉桥;xx三汊矶大桥是自锚式悬索桥;xx二桥是双塔单索面斜拉桥。

在所看到的桥梁中最让我觉得有创意的是洪山大桥和xx三汊矶大桥。洪山大桥是无背索斜塔斜拉桥。斜拉桥,是指将桥面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它可以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是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桥的主要承重并非它上面的车辆,而是它本身,也即我们看的的桥面。洪山大桥的斜拉索是发散式的,在它的两头分别连接着索塔和桥面。在桥面的那一头叫做锚头。在洪山大桥的设计上比较有特点的一个地方是在它的锚头附近有一个阻尼器,这是一个用来减震的装置。它的顶部是可以活动的,斜装在斜拉索上的,构成一个斜三角形,这就可以防止来自不同方向的震动。这座桥的大部分构件和它的所有梁都是用钢做的,它的整体也就构成了一个钢结构。我们站在桥面的人行道上,当有车辆通过时刻可感觉到桥在震动。

对于xx三汊矶大桥,它是自锚式悬索桥。悬索桥又名吊桥,是以承受拉力的缆索或链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悬索桥由悬索、索塔、锚碇、吊杆、桥面系等部分组成。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是悬索,它主要承受拉力,一般用抗拉强度高的钢材(钢丝、钢绞线、钢缆等)制作。我一走上这座桥,给我的感觉就是当中的那两个双塔很是雄伟,让我觉得这座桥的设计构思很好。这桥是由两个独立部分构成,它们共用基础。后来看到的xx二桥也是由两部分组成但并不共用基础。桥的主要受力部分是它的悬索,悬索的粗细大小也不一样,随着离索塔越近他的高度就越高,但它的粗细却越细。在两根平行的接近的悬索上面有一个装置是用来减震用的,因为悬索太高,当有震动时,如果不减震就会左右晃动。

在实习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专业性的概念,比如说桥墩,桥台,支架,帽梁等等。我也学到了很多设计应掌握的知识。比如说在帽梁的两边应高出一点,这样可以起到防震的作用。一座桥的施工是分节完成的,因而桥也是由一节一节组成的。在每两节之间就会有伸缩缝。在桥墩与帽梁之间有一个橡胶支座,它可以承受上面的重荷,还可以纵向滑动。桥梁两旁的人行道板式空心的,这是以前我不知道的。为了排水,在桥面的两边都有排水孔,这样可防止桥面积水而影响桥的使用寿命。

在桥梁的设计方面伸缩缝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伸缩缝是因为桥梁跨度大,为避免桥梁修建好后受到外界影响而使桥梁变形开的缝。伸缩缝可有效的保护桥梁免受强烈震动造成很大的损坏,同时在伸缩缝中间的栏杆也是可以左右移动的,这也保护了栏杆在震动时受到损坏。这是桥梁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认识实习桥梁工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桥梁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以后学习专业知识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不仅让我们掌握了一些专业性的概念和术语,也让我们增加了对以后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心。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对于桥梁我们也有一定的了解,对我们国家的桥梁文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了解到一些桥梁设计的技巧。这对于以后我们学习知识或者说是设计桥梁都有很大的帮助。虽然说太阳很大,但我真的觉得这两天过得很充实,对于老师的指导我心存感激。我想自己以后应该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以后能够设计出一条有创意的桥梁出来。

推荐桥梁荷载试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天星桥在太平镇南面约4公里处,龙滩河与卧龙河在这里汇合。两河相交处有一座古老的九孔石桥,因桥下巨石中央有一直径30厘米的天然圆形石洞,名曰天心碗。水位恰当时,可见一股河水流进石洞形成很深的旋窝再从洞底流出,因此得名天心桥,后又被人们改写为天星桥。此桥是五洞镇至太平镇的交通要道,宽阔的石板大路跨桥而过。

天星桥的正上方是一狭长形的半岛,在这半岛的顶部有一座极富盛名的古园林式的民居建筑,名曰天星桥湾。因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所处地理位置又恰似重庆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人们便送给天星桥湾一个美名,称其为小重庆。

天星桥湾坐北向南,砖木石混合结构,为四进四坝的复四合院式建筑群体,是一座封建地主庄园,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当地豪绅易时庭及其弟易雨庭所建。易时庭曾做过石匠、木匠和字画裱糊等业,30岁开始做菜油、木材生意,赚了很多银两。易雨庭做官京城,专管建设事(官阶无考),积蓄颇丰。为感母厚德,弟兄2人将所有积蓄合并一起,修建了这座庄园。占地近10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由石、木工匠数十人,历时20xx年余才建成。

从五洞方向过天星桥,经桥头店子(此店是庄园主专为过往行人施茶水的地方),迎面便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据易氏之后易泽生先生说:此坊是庄园建成之后,为彰扬易母之德而建,名曰易程氏节孝坊。牌坊高至少在13米以上,宽亦不下10米。缕空石刻极其精美,其上部正中刻一竖匾,匾内刻斗大的“圣旨”2字。牌坊为四磴三孔,石板大路从中孔通过,两旁有雌雄石狮各一尊,狮高3米,场面壮观。

穿过石牌坊,经过马道子(跑马场地),过龙滩河上的石平桥,便到了庄园正前方的第一道屏障——前围墙。此墙为青砖建成,墙高3米,长30余米,墙帽为斗拱花砖彩绘墙帽。围墙雨端各有一小朝门。从小朝门进去便是块长30米、宽20米的石板地坝,地坝前有鱼池,右方(观者方向,以下同)是一幢占地40平方米的正六边形书楼。此楼为砖木结构,共6层,高20余米,每层各面皆是花雕木窗,砖瓦屋面,翘角飞檐。屋顶中央是由3个圆球形状的绿瓷花瓶叠成的宝鼎,阳光下,宝鼎反射出耀眼的绿色光芒。

在地坝左面建有戏楼,名曰草亭子,因其地面为草坪而得此名。

地坝正面是一排宽5米、长24米的砖木结构房屋,称为下屋,共7间,临地坝一面墙上每间有一个长1米、高0.80米的浮雕彩绘花砖窗。下屋开大朝门,八字形,为木结构建筑,有阶梯踏道3级,每级均为7.50米长的整块石板铺成。门内有匾圆形石柱2根,柱高3米、宽0.40米,刻对联一副,曰“祥开桂水家声远,派衍太原世泽长”。下屋左右两端挡头各有一个小朝门。

进大朝门后,是第二个石板地坝和第二进房屋。此地坝又被竖着的一道隔墙分成了左右两部份。右边部分长、宽各10米,中间有一石砌花台,右边是绣楼,砖木结构,高5米,面阔3间。素面台基高2米,台基上浮雕非常细致,刻纹细至1线只有3毫米。楼临地坝一面的墙上有高1.50米、宽0.60米的木窗8个,每个窗门两扇的图案均不相同。顶端山墙为青砖封火墙,墙帽为5个半圆造型,通作浮雕彩绘图案。

竖墙上有一个内朝门。通过此门便进入地坝的左边部分。此部分长为15米,宽与右边相同。这里有小四合院学堂,砖木结构,占地100余平方米,共有6间,中间是一个正四边形天井,长、宽均为5米,内有石砌花台1个,花台由1米高的四根石柱支撑。房内有独立木柱10根,柱石均为多边形,上刻有精美的花鸟人物图案。

地坝的正上方是正堂屋,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4穿5柱,屋高6米,面阔5间24.10米,进深10.20米,素面台基高1米,垂带式阶梯踏道5级,阶檐宽1米,有石栏杆高0.80米,栏杆上通刻竹枝浮雕,造型逼真。正堂屋的中间1间为过道,此间有木门一道,其板壁上有工艺精湛的木窗一个,图案为不规则多边形。过道间的两边二次间各为敞厅堂屋,与过道间的前部厅口相连,形成一个凹字形宽大空间,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场所。堂屋上方墙上挂巨型木匾一块,刻“世德相承”4个金字。此处木柱多有石磴,柱上的浮雕均为造型生动的人物图案,敞厅堂屋两侧是三次间,均是二层木楼,其窗户为彩绘雕花砖窗。正堂屋的两端为青砖封火墙,梯级、墙帽,各为五级,中间最高级达8米,翘角飞檐,通饰花草鸟兽浮雕,彩绘云水图案。

正堂屋的左面封火墙外有一台地,是为花园。此园占地150平方米,素面台基高2.50米,三面石栏杆高0.80米,栏杆上有精美的浮刻石雕两块,均刻人物房舍图案,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园内置假山、鱼缸和名贵花卉盆景,四季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园左有瓦屋3间,是为赏花、品茶、下棋之所。

从正堂屋的过道间进去,便到了第三进的地坝和中堂屋及厢房等建筑群。此地坝为石板铺成,长16米,宽仅5米,是四块地坝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精巧的一个。地坝中间有一宽3米的五级阶梯,阶梯两边各有一个条石砌成的长方形大花台,台中植奇异花木(至今仍有一棵形似虬龙的古紫薇活着),两花台的外侧各有一道青砖矮墙,墙中间各开一个园门,园门外与下屋尽头的小朝门延伸进来的通道相接。此处极富“庭院深深”之情景。

中堂屋面阔3间,屋高6米,长16米,进深9米,其中间一间是过道间,二次间为二层木楼建筑,木板壁上的窗户或方或圆,图案或直或曲,每个窗户造型都不一样。中堂屋的两侧为左右横屋,两边横屋各长达20余米,一直通至第四进的上堂屋两侧。

从中堂屋的过道间进去,则是第四进的地坝和上堂屋。此地坝长26米、宽12米,也是石板铺成。地坝两头是从中堂屋两侧延伸进来的横屋。地坝上方是上堂屋。上堂屋为木结构建筑,面阔5间,长24米,进深9米,屋高6米。素面台基,高0.60米,阶梯踏道3级。上堂屋的中间一间为敞厅式堂屋。堂屋正上方挂木制巨匾一块,匾下置神龛香案。堂屋两边置木制缕空雕花茶几、座椅。所有柱头均挂长3米、宽40厘米的硬对一块,全部匾对均为黑底阴刻金字,其内容已不可考。

上堂屋的二、三次间,均为二层木结构建筑,其窗亦是图案各异的雕花窗。上堂屋是整个庄园的最后一幢建筑。

这座庄园设计别具匠心。总体要求是对称布局,多变的结构,百余个窗户,个个图案不同;108个门,门门相对;千米走道,婉转曲折,下雨天无论走到何处,均不会湿鞋。犹其下水道的设计,许多地方做成了上下两层,上层流露天雨水,下层流生活污水。现在看来,这是相当环保的。为了配景需要,在天星桥下方10米处还建了一座桥梁,取名高桥,与天星桥成为螺狮坡的雨条触角。

整座庄园除南面是一长片开阔地外,东北西三方都是由3米以上的长条石砌成的保坎,坎上有一条宽10余米的竹木林带,除翠柏绿竹外,红豆、枫香、紫微、桂花、银杏、黑桃等古木参天,在此林带外又建了一条高3米、厚0.40米的青砖围墙,此墙前方与外朝门的围墙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围墙以外才是茂密的树林,树林下方是青石板铺成的林荫大道,大道以下才是卧龙河和龙滩河。

站在上堂屋后面的坡顶上眺望,两旁是古林参天,两边河水碧波荡漾,河中有游船,河岸巨柳成行。眼下是黑压压一片屋面,绿树红花点缀其间,燕子穿梭,麻雀叽喳,微风中几缕炊烟或浓或淡,阳光下三五行人或闲或忙;时有笑语欢歌,时有书声朗朗,好一个世外桃园。

现在,庄园建筑的主体房屋仍在,至少有70%保存较完好。砖石工程(除围墙外)保存完好的在95%以上。

推荐桥梁荷载试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1、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2、端着鸡蛋过独木桥,提心吊胆。

3、白素贞哭断桥,想起旧情。

4、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5、独木桥上踩车,别拐弯。

6、如果不是和路连在一起,桥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

7、独木桥上跑马,冒险;危险。

8、独木桥上钉木板,故意让人过不去。

9、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0、银河纵隔断,自有鹊桥通。

11、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12、过河要搭桥,造林要育苗。

13、路归路,桥归桥。

14、双桥好走,独木难行。

15、忠诚是爱情的桥梁,欺诈是友谊的敌人。

推荐桥梁荷载试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四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撤走了全部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

武汉长江大桥西北始于汉阳龟山南坡,东南止于武昌蛇山入江的山头。由于龟蛇锁江,江面狭窄,缩短大桥的长度。江底为两山余脉,除7号墩地质条件较差外,正桥的7个桥墩都立在坚固岩石上。利用两岸山势,桥下净空高,可满足通航需要。大桥为公路铁路双层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1156米。

正桥8墩9孔,每孔桥跨128米。桥墩基础施工采用“管柱钻孔法”,开创了中国建桥史上的新工艺。正桥钢梁由平弦菱形连续梁组成,钢梁设计三联,每联三孔。钢梁制作精确,由两岸平衡悬臂向江心拼接合拢。连续梁由一组绞式固定支座和三组辊轴式支座所支撑。在最高洪水位时,桥下净高18米,可满足上行大型轮船的通航要求。

汉阳岸引桥长303米,有17孔;武昌岸引桥长211米,12孔。每孔跨度不超过17.2米,均为钢筋混凝土门式拱桥。连接正桥与两岸引桥的桥台为8层楼式桥头堡,第8层在公路桥桥面两侧各设一对仿古双檐小角亭,成为桥头附近黄鹤楼与晴川阁之间的连结点。桥面上下两层。下层设铁路双轨,南北列车可同时对开。两侧有2.25米宽小道,专供大桥养护人员行走。上层为公路桥桥面,车行道宽18米,可并行6辆汽车,设计荷载汽—18、挂—100,其两侧人行道宽2.25米。正桥人行道外缘为铸铁雕花栏杆,图案有丹凤朝阳、孔雀开屏、雄鸡报晓、鸟语花香、菊黄蟹肥、石榴结籽、猕猴摘桃、鱼跃荷香等。

武汉长江大桥人行道内缘后来增设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撞护栏。每隔32米矗立一对灯柱,兼作无轨电车供电线路的支架。入夜成串的桥灯远望如过江银龙,壮丽奇绝。大桥管柱基础、墩台、梁体及铁路联络线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施工,公路桥桥面及两岸引道由武汉市建设局协同施工。大桥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2.63万立方米;安装钢梁24 372吨;打入钢筋混凝土管桩3 000根,总长62.5公里;直径1.55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柱224根,总长3 752米。总结算投资1.38亿元,大桥主体工程投资7 189万元。公路桥桥面由武汉市建设局负责维修管理,其余均由郑州铁路局武汉长江大桥桥工处维修管理。

经过30多年运行检验,虽因航运事故大桥钢梁严重受撞两次,桥墩受船舶撞击多达50次,正桥的稳定性仍然良好,在交通量逐年增长、负荷已趋饱和的状况下,仍能保证火车和机动车的正常通行。桥梁的常年维护内容为:钢梁油漆翻新,桥面易损件翻修和桥头堡装饰层的维修。汉阳岸引桥发生过严重的病害,经维修加固后趋于稳定。大桥通车前,一列铁路货车车厢经轮渡过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个多小时。

大桥通车后头5年,铁路通过货运量800多万吨,缩短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货运费用的节约已超过大桥造价。公路桥部分,30多年中过桥车流量逐年增长,1988年昼夜行车在3万辆次以上。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修建为以后长江各处修建大桥积累了成功经验,培养造就了大批建桥骨干。

推荐桥梁荷载试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五

天星桥在太平镇南面约4公里处,龙滩河与卧龙河在这里汇合。两河相交处有一座古老的九孔石桥,因桥下巨石中央有一直径30厘米的天然圆形石洞,名曰天心碗。水位恰当时,可见一股河水流进石洞形成很深的旋窝再从洞底流出,因此得名天心桥,后又被人们改写为天星桥。此桥是五洞镇至太平镇的交通要道,宽阔的石板大路跨桥而过。

天星桥的正上方是一狭长形的半岛,在这半岛的顶部有一座极富盛名的古园林式的民居建筑,名曰天星桥湾。因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所处地理位置又恰似重庆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人们便送给天星桥湾一个美名,称其为小重庆。

天星桥湾坐北向南,砖木石混合结构,为四进四坝的复四合院式建筑群体,是一座封建地主庄园,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当地豪绅易时庭及其弟易雨庭所建。易时庭曾做过石匠、木匠和字画裱糊等业,30岁开始做菜油、木材生意,赚了很多银两。易雨庭做官京城,专管建设事(官阶无考),积蓄颇丰。为感母厚德,弟兄2人将所有积蓄合并一起,修建了这座庄园。占地近10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由石、木工匠数十人,历时20xx年余才建成。

从五洞方向过天星桥,经桥头店子(此店是庄园主专为过往行人施茶水的地方),迎面便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据易氏之后易泽生先生说:此坊是庄园建成之后,为彰扬易母之德而建,名曰易程氏节孝坊。牌坊高至少在13米以上,宽亦不下10米。缕空石刻极其精美,其上部正中刻一竖匾,匾内刻斗大的“圣旨”2字。牌坊为四磴三孔,石板大路从中孔通过,两旁有雌雄石狮各一尊,狮高3米,场面壮观。

穿过石牌坊,经过马道子(跑马场地),过龙滩河上的石平桥,便到了庄园正前方的第一道屏障——前围墙。此墙为青砖建成,墙高3米,长30余米,墙帽为斗拱花砖彩绘墙帽。围墙雨端各有一小朝门。从小朝门进去便是块长30米、宽20米的石板地坝,地坝前有鱼池,右方(观者方向,以下同)是一幢占地40平方米的正六边形书楼。此楼为砖木结构,共6层,高20余米,每层各面皆是花雕木窗,砖瓦屋面,翘角飞檐。屋顶中央是由3个圆球形状的绿瓷花瓶叠成的宝鼎,阳光下,宝鼎反射出耀眼的绿色光芒。

在地坝左面建有戏楼,名曰草亭子,因其地面为草坪而得此名。

地坝正面是一排宽5米、长24米的砖木结构房屋,称为下屋,共7间,临地坝一面墙上每间有一个长1米、高0.80米的浮雕彩绘花砖窗。下屋开大朝门,八字形,为木结构建筑,有阶梯踏道3级,每级均为7.50米长的整块石板铺成。门内有匾圆形石柱2根,柱高3米、宽0.40米,刻对联一副,曰“祥开桂水家声远,派衍太原世泽长”。下屋左右两端挡头各有一个小朝门。

进大朝门后,是第二个石板地坝和第二进房屋。此地坝又被竖着的一道隔墙分成了左右两部份。右边部分长、宽各10米,中间有一石砌花台,右边是绣楼,砖木结构,高5米,面阔3间。素面台基高2米,台基上浮雕非常细致,刻纹细至1线只有3毫米。楼临地坝一面的墙上有高1.50米、宽0.60米的木窗8个,每个窗门两扇的图案均不相同。顶端山墙为青砖封火墙,墙帽为5个半圆造型,通作浮雕彩绘图案。

竖墙上有一个内朝门。通过此门便进入地坝的左边部分。此部分长为15米,宽与右边相同。这里有小四合院学堂,砖木结构,占地100余平方米,共有6间,中间是一个正四边形天井,长、宽均为5米,内有石砌花台1个,花台由1米高的四根石柱支撑。房内有独立木柱10根,柱石均为多边形,上刻有精美的花鸟人物图案。

地坝的正上方是正堂屋,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4穿5柱,屋高6米,面阔5间24.10米,进深10.20米,素面台基高1米,垂带式阶梯踏道5级,阶檐宽1米,有石栏杆高0.80米,栏杆上通刻竹枝浮雕,造型逼真。正堂屋的中间1间为过道,此间有木门一道,其板壁上有工艺精湛的木窗一个,图案为不规则多边形。过道间的两边二次间各为敞厅堂屋,与过道间的前部厅口相连,形成一个凹字形宽大空间,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场所。堂屋上方墙上挂巨型木匾一块,刻“世德相承”4个金字。此处木柱多有石磴,柱上的浮雕均为造型生动的人物图案,敞厅堂屋两侧是三次间,均是二层木楼,其窗户为彩绘雕花砖窗。正堂屋的两端为青砖封火墙,梯级、墙帽,各为五级,中间最高级达8米,翘角飞檐,通饰花草鸟兽浮雕,彩绘云水图案。

正堂屋的左面封火墙外有一台地,是为花园。此园占地150平方米,素面台基高2.50米,三面石栏杆高0.80米,栏杆上有精美的浮刻石雕两块,均刻人物房舍图案,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园内置假山、鱼缸和名贵花卉盆景,四季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园左有瓦屋3间,是为赏花、品茶、下棋之所。

从正堂屋的过道间进去,便到了第三进的地坝和中堂屋及厢房等建筑群。此地坝为石板铺成,长16米,宽仅5米,是四块地坝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精巧的一个。地坝中间有一宽3米的五级阶梯,阶梯两边各有一个条石砌成的长方形大花台,台中植奇异花木(至今仍有一棵形似虬龙的古紫薇活着),两花台的外侧各有一道青砖矮墙,墙中间各开一个园门,园门外与下屋尽头的小朝门延伸进来的通道相接。此处极富“庭院深深”之情景。

中堂屋面阔3间,屋高6米,长16米,进深9米,其中间一间是过道间,二次间为二层木楼建筑,木板壁上的窗户或方或圆,图案或直或曲,每个窗户造型都不一样。中堂屋的两侧为左右横屋,两边横屋各长达20余米,一直通至第四进的上堂屋两侧。

从中堂屋的过道间进去,则是第四进的地坝和上堂屋。此地坝长26米、宽12米,也是石板铺成。地坝两头是从中堂屋两侧延伸进来的横屋。地坝上方是上堂屋。上堂屋为木结构建筑,面阔5间,长24米,进深9米,屋高6米。素面台基,高0.60米,阶梯踏道3级。上堂屋的中间一间为敞厅式堂屋。堂屋正上方挂木制巨匾一块,匾下置神龛香案。堂屋两边置木制缕空雕花茶几、座椅。所有柱头均挂长3米、宽40厘米的硬对一块,全部匾对均为黑底阴刻金字,其内容已不可考。

上堂屋的二、三次间,均为二层木结构建筑,其窗亦是图案各异的雕花窗。上堂屋是整个庄园的最后一幢建筑。

这座庄园设计别具匠心。总体要求是对称布局,多变的结构,百余个窗户,个个图案不同;108个门,门门相对;千米走道,婉转曲折,下雨天无论走到何处,均不会湿鞋。犹其下水道的设计,许多地方做成了上下两层,上层流露天雨水,下层流生活污水。现在看来,这是相当环保的。为了配景需要,在天星桥下方10米处还建了一座桥梁,取名高桥,与天星桥成为螺狮坡的雨条触角。

整座庄园除南面是一长片开阔地外,东北西三方都是由3米以上的长条石砌成的保坎,坎上有一条宽10余米的竹木林带,除翠柏绿竹外,红豆、枫香、紫微、桂花、银杏、黑桃等古木参天,在此林带外又建了一条高3米、厚0.40米的青砖围墙,此墙前方与外朝门的围墙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围墙以外才是茂密的树林,树林下方是青石板铺成的林荫大道,大道以下才是卧龙河和龙滩河。

站在上堂屋后面的坡顶上眺望,两旁是古林参天,两边河水碧波荡漾,河中有游船,河岸巨柳成行。眼下是黑压压一片屋面,绿树红花点缀其间,燕子穿梭,麻雀叽喳,微风中几缕炊烟或浓或淡,阳光下三五行人或闲或忙;时有笑语欢歌,时有书声朗朗,好一个世外桃园。

现在,庄园建筑的主体房屋仍在,至少有70%保存较完好。砖石工程(除围墙外)保存完好的在95%以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