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心得体会实用 玄奘之路精神(7篇)

  • 上传日期:2022-12-29 21:00:54 |
  • ZTFB |
  • 13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玄奘之路心得体会实用一

当他第一次肃穆庄严地走向净土寺时,心中一定早已明了他一生的道路。稚气未脱的脸上却镶着一双坚定不移的眼睛。当他第一次向着宏大精妙的佛像行礼时,冥冥之中一定有着一盏明灯,引领着他一步又一步行在佛法的大道上。他十分清楚自己将走向哪里,追寻什么。他知道自己将在一座又一座宝刹伽蓝间穿梭往返,将佛法弘扬远大。

他一遍又一遍深究钻研,确实感理论不精,翻译不确。他决心独自踏上去往那烂陀寺的路,为大唐的佛教做出贡献。他带着行囊,牵一匹瘦小的枣红马,独自一人行至神秘的西域。他曾受到热情款待,被敬为上宾,奉为圣师;他曾受尽捉捕打劫,终逃过一劫,死里逃生。他曾在炙热荒凉的沙漠中迷失方向;他曾在冰封千里的雪山上受尽严寒。他曾费尽心思从国王的领域脱身,他曾虔诚念佛自野人的地盘出逃。万般艰险,几次诱惑,都没能使这位虔诚的僧人停下西行的脚步。西行路上,远眺西方,他看到的是光辉闪烁下的佛法真言,是风沙掩映下的西行大道。他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佛理,如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照亮西行之路。

在那烂陀寺,他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他师从名门,刻苦学习。他漫步过一座座高大的佛像,他游行至一处处绝美的佛地。他与高手切磋辩经,为弟子谈佛讲学。他的博学为他赢得了无上的荣誉。他常常眺望东土大唐的方向。他知道这里远不是他的终点。取得真经,弘扬佛法,造福大唐,才是他最初的心愿。

又一次辗转,他回到了故土。帝王与他以权力,金钱,劝他还俗。但他一次又一次拒绝。他心中只有最纯粹的佛法。在弘福寺,他组织译经。在晨光熹微的黎明,在薄雾初开的上午,在日上三竿的午后,在月下梢头的傍晚,他都安定祥和的端坐桌前,就着一盏荧荧的灯,小心翼翼地阅览着一片片贝叶经。他用翰墨书下千古最深的佛法,他用明灯照亮未来长远的大道。他像一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佛法之路。一个个深夜,他挥毫谱下佛法最美的华章。

无数次面对着明灭灯光下古奥闪烁的梵文符号,他的精力终于耗尽。那是他最后一次礼佛。他向面容端庄的佛深深一拜。他心境沉静,平静如一,一如当初第一次礼佛的虔诚少年。那一刻,他心中一定有了些什么,却又在转头的一瞬间叹息一声,尽皆放下。在青灯古佛间行走了一生的他,最终在奇妙美丽的梦境中去往西方。在生命的最后,玄奘相信,他能够成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玄奘,走在自己的玄奘之路上。虽然成功的目标似乎十分遥远,只要心志坚毅,一定能完成自己的目标。有些人,可能在净土寺安于现状;有些人,可能在西行路畏难而退;有些人,可能在那烂陀洋洋自得;有些人,可能在为官场上勾心斗角……万般艰险诱惑,只有守住本真,方能成佛。

下一座宝刹,下一顶伽蓝,在远方等着我们。

关于玄奘之路心得体会实用二

诉说未来是在骗人,沉湎过去是在骗自己。长路漫漫,不过是在脚下;远方如梦,不如紧攥手中。

年少的我们曾以为远方就犹如天边彩虹,只能远远向往。当岁月的风沙,将眉梢的稚嫩抺去,才发现路从来都在脚下。一步,一脚印,定会到达远方。

在我的记忆里,国外的大文豪们一生必定是坎坷曲折。经历过时间无情的洗礼,看透了人世冷暖,才会将篇篇传世名作流转于笔尖。一厚一诛心。但小仲马好似是个例外。他不曾将翅膀于烈日下灼烧,不曾在风雪里飞翔。唯一的挫折大概是他的文稿一次次的被退加。父亲大仲马见到儿子一次次满怀希望的眼神渐渐冷,却心有不忍。便让他在文稿上写了“大仲马的儿子。”可是小仲马却坚决的说了“不”。如果远方不是一步一步走到的,那么最后的风景便只是墙上的照片,僵硬而冰冷。而小仲马选择了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他知道远方不是天边那一道彩虹更不是一张单薄的照片。他的远方是一路风景如画。哪怕荆棘从生,也能走出繁华。因为路在脚下,远方在手中。最后小仲马凭借《茶花女》一举成名,到达了他的远方。

关于远方张晓风曾说过:“我唯一知道,我会跨步而行,或直奔,或趑或彳亍或一步一踬,或小伫观望,但最终,我还是会一步一脚印地往前步去。”

现在有许多人背上行李便踏上旅途,去闯荡远方或是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或是江南烟雨里的小镇宏村。他们的旅途快乐又安心。的确旅途能洗涤灵魂还心灵一片圣地。而在1000多年前,有一位僧人他曾在漫漫黄沙中前行,曾于穹顶之下浅眠。日月为他掌灯,山川为他伴读。他一丧布衣,一双布鞋却穿越了120多个国家。一路西行,他就是唐玄奘却相信路就在脚下,一路的山长水远不过是远方的点缀。事实也证明他成功了,他带回的佛学资料成为了洗涤人们灵魂的清泉。他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活佛。其实得到了什么,于玄奘来说,只是到达远方的奖励。真正珍贵的却是他在路途上坚信路在脚下,远方就在手中的那份信念,有了那份信念他才能参悟佛前才能知晓人生。

曾看到过一段话“人生,如果尝过一回痛快淋漓的风景,写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也就足够了。”让我们在仓皇岁月里扬鞭伴着清风与明月,做一个无悔的轻骑,相信路在脚下,往前飞奔拥有一路痛快淋淳的风景吧。

路在脚下,远方就在手中,趁春光正好,且拼春风一叹。

关于玄奘之路心得体会实用三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进行着思考和生活,缺乏幻想和想象。我看东西经常会把故事情节与现实或历史对照起来读,也正因此春节期间看到央视在播《玄奘之路》的记录片时,激起了我极大的热情,毕竟《西游记》是植根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经典,通过与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联系,再看《西游记》或许能给自己一些现实的启发。

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和其弟子所著的《三藏法师传》是本部纪录片所依据的重要史实资料。看这部片子,更多是被历史人物信仰驱使下的坚持所打动,不仅经受八百里大漠和雪山等险恶自然环境的考验,而且要与不同民族、身份和信仰的人交流沟通取得支持。

《西游记》中的一些传说与《大唐西域记》中的描述不谋而合,白马驮经、经书落水的故事情节,石磐陀与孙悟空的人物形象。玄奘西游所行记录不仅启发了吴承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中外学术和历史界,带给后人巨大的精神感召。

玄奘沿古丝绸之路踏上西行求经的道路,他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描绘历史地理的能手”,是探险家,但他更重要的身份是文化使者,在“输送财富”的丝绸之路上“传播信仰”。古印度的历史因玄奘的记录得以重建,同时《大唐西域记》更加坚定了唐太宗重建丝绸之路新秩序的信念。

一个僧人不仅在弘扬佛学事业上起到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而且对国家、对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感谢《西游记》,是它让我们有了与真实历史人物接触的冲动。

而同时,当看到英国考古学者斯坦因自称是玄奘在天之灵,欺骗看守墩煌的王圆箓掠走莫高窟大量珍贵文物时,内心一阵悲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精神支柱。看今日中国之传统文化,反而在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地方得到了好的继承,我们身边好多传统和手工技艺等在逐渐丢失,如果这是经济社会转型必经之痛的话,我们希望这种阵痛之后是传统文化受尊崇。

传承传统文化需要一个个像玄奘一样的坚守着。

关于玄奘之路心得体会实用四

十一长假里,我看了纪录片《玄奘之路》,让我知道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唐僧,也深深地为之所感动,所震撼!

玄奘法师,为千百年来的人们所称道,所赞叹,被鲁迅先生称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梁启超先生称作是“千古一人”,被唐高宗称为“国宝”,后人说是探险家,旅行家,哲学家,翻译家,宗教家,这都不为过,在我的心中更是佛菩萨的示现,更是一名僧人,一名佛子。

作为一名佛子,让我感叹的是玄奘法师身上所折射出的一种信仰的力量,也就是他出家之初的“远绍如来,近光遺法”的初衷,正是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使得他取经路上“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面对“禁边令”,他毫不犹豫,偷渡瓜州,穿越大漠,他不畏艰难;面对高昌王的挽留,他绝食明志;历经凌山,草原,雪山他九死一生;面对声誉和厚待,他毅然离开天竺,义无反顾······这就是玄奘法师,不畏困苦,不为名利,心中只有信仰。他为取经历经磨难,他为译经,殚精竭虑。

看《玄奘之路》的过程中,我几次落泪,是感叹于先人西行求法的诸多磨难,是感叹于那种为法忘躯的精神力量。我想,这一切都源于对佛法的信心,更是一种担当,并由此而生的愿望——为究探佛法本源,解决所疑,不顾生命安危,誓愿西行。这就是由于对佛法的信仰而生起的不惜生命来捍卫的力量,就是要“远绍如来,近光遺法”,这不恰恰就是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的生动写照吗?

对照法师,我们呢?如今不必为佛经的难得而惆怅,打开网页就有,去寺庙、书店就可以请,是如此的轻而易得。我的信心呢?不用说为了信仰献出生命,就是让我去守持五戒都很难,还想再吃几年肉,等老了再去不吃肉;想再信口忽悠几年,可以做生意多挣点钱;可以在仕途上再奋斗一番,过几年再学佛!如此等等,对于皈依佛门已久的我来说,信仰对我是什么?有多重?

在佛法东传的岁月里,又有多少先哲们为法忘躯啊!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三藏十二部经典,而这期间又饱含着多少人的心血!在唐朝义净法师的《西域取经诗》中说道:“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远路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这仿佛就是一幅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先人取经求法的历程,这在我看法显法师的《佛国记》的时候,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呢?对这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经典,珍爱了吗?恭敬了吗?

如今,经典很容易获得,我们也不必远渉千里去寻师问法,法师大开方便门,以三级修学接引众生,而我等入的门来又有几分珍惜和精进呢?

在观看《玄奘之路》的时候,让我对先人生起了深深的感恩,更为期间信仰的力量所震撼!“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我会安住于此,“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

关于玄奘之路心得体会实用五

用了4天值班时间看完《玄奘之路》这部12集纪录片,从开始的好奇到后来的震撼,已经不是简单能用一句两句话概括了,干脆为它写篇日志吧。

知道这部纪录片是这次演出结识了著名朗诵艺术家徐涛,火车上他推荐我看这部他解说的这部纪录片,正巧这周值班,漫漫午后无事可做,便开始看了起来。

整部纪录片以玄奘法师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为主,从人文、地理、历史和现状4方面来述说这段历史行程,以玄奘西行取经的过程为重点叙述了他一生的同时,又简单概述了他一路的经历和见闻,还阐述了佛教的发展史

把人的思绪带入1000多年前的。唐代,复原了当时西域的风土人情,还根据《大唐西域记》里当时的人文地理结合现状现况来讲解,使简单的一段西行取经又东归的行程变得生动、立体起来,无论是佛教徒还是喜欢地理、历史的观众来说都会有特别的意义!

玄奘能够活着从大唐偷渡、走到印度那烂陀寺绝非偶然,也不是仅凭运气,还有自己的智慧和信仰。

没有智慧,他就不会说服他的第一个胡人徒弟带他偷渡、说服他放过自己而没有被他灭口,没有智慧,他早就惨死在焉耆土匪的刀下,没有智慧,即使到了那烂陀寺也会因为辩经辩不赢对手而死去,没有智慧,即使取经返回大唐也会因为当年偷渡的行为而获死罪。

每逢遇到困难,他都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地化解了,而又是因为他有坚定地信仰来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支撑着他,达到他的目的、获得他想获得的知识。

从他28岁西行印度到回到大唐一共19年,19年他已从青壮年变成中年人,完成这一切得需要一个人有多么强大的内心?

看片子的时候,我无数次想回到那个年代做一个唐朝人,无数次想跟随玄奘西行,哪怕受尽那九九八十一难也值得,玄奘法师,他身上一定有很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极其渊博的知识,我这个皈依弟子对于佛教的了解连皮毛都没有,惭愧至极。

下次去西安,一定要再去大雁塔看看,此生要有机会,一定走下玄奘之路!

关于玄奘之路心得体会实用六

用了4天值班时间看完《玄奘之路》这部12集纪录片,从开始的好奇到后来的震撼,已经不是简单能用一句两句话概括了,干脆为它写篇日志吧。

知道这部纪录片是这次演出结识了著名朗诵艺术家徐涛,火车上他推荐我看这部他解说的这部纪录片,正巧这周值班,漫漫午后无事可做,便开始看了起来。

整部纪录片以玄奘法师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为主,从人文、地理、历史和现状4方面来述说这段历史行程,以玄奘西行取经的过程为重点叙述了他一生的同时,又简单概述了他一路的经历和见闻,还阐述了佛教的发展史

把人的思绪带入1000多年前的。唐代,复原了当时西域的风土人情,还根据《大唐西域记》里当时的人文地理结合现状现况来讲解,使简单的一段西行取经又东归的行程变得生动、立体起来,无论是佛教徒还是喜欢地理、历史的观众来说都会有特别的意义!

玄奘能够活着从大唐偷渡、走到印度那烂陀寺绝非偶然,也不是仅凭运气,还有自己的智慧和信仰。

没有智慧,他就不会说服他的第一个胡人徒弟带他偷渡、说服他放过自己而没有被他灭口,没有智慧,他早就惨死在焉耆土匪的刀下,没有智慧,即使到了那烂陀寺也会因为辩经辩不赢对手而死去,没有智慧,即使取经返回大唐也会因为当年偷渡的行为而获死罪。

每逢遇到困难,他都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地化解了,而又是因为他有坚定地信仰来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支撑着他,达到他的目的、获得他想获得的知识。

从他28岁西行印度到回到大唐一共19年,19年他已从青壮年变成中年人,完成这一切得需要一个人有多么强大的内心?

看片子的时候,我无数次想回到那个年代做一个唐朝人,无数次想跟随玄奘西行,哪怕受尽那九九八十一难也值得,玄奘法师,他身上一定有很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极其渊博的知识,我这个皈依弟子对于佛教的了解连皮毛都没有,惭愧至极。

下次去西安,一定要再去大雁塔看看,此生要有机会,一定走下玄奘之路!

关于玄奘之路心得体会实用七

一座座寺院奏起一声声梵音,一点点翰墨回城一部部佛经。烟雨浩渺,佛号经声,法像莲座,宝相庄严。在这万千宝刹,无尽伽蓝间,似有一位虔诚的僧人,迈着小而坚定的步伐,向璀璨的西方缓缓行去。他,就是玄奘。

当他第一次肃穆庄严地走向净土寺时,心中一定早已明了他一生的道路。稚气未脱的脸上却镶着一双坚定不移的眼睛。当他第一次向着宏大精妙的佛像行礼时,冥冥之中一定有着一盏明灯,引领着他一步又一步行在佛法的大道上。他十分清楚自己将走向哪里,追寻什么。他知道自己将在一座又一座宝刹伽蓝间穿梭往返,将佛法弘扬远大。

他一遍又一遍深究钻研,确实感理论不精,翻译不确。他决心独自踏上去往那烂陀寺的路,为大唐的佛教做出贡献。他带着行囊,牵一匹瘦小的枣红马,独自一人行至神秘的西域。他曾受到热情款待,被敬为上宾,奉为圣师;他曾受尽捉捕打劫,终逃过一劫,死里逃生。他曾在炙热荒凉的沙漠中迷失方向;他曾在冰封千里的雪山上受尽严寒。他曾费尽心思从国王的领域脱身,他曾虔诚念佛自野人的地盘出逃。万般艰险,几次诱惑,都没能使这位虔诚的僧人停下西行的脚步。西行路上,远眺西方,他看到的是光辉闪烁下的佛法真言,是风沙掩映下的西行大道。他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佛理,如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照亮西行之路。

在那烂陀寺,他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他师从名门,刻苦学习。他漫步过一座座高大的佛像,他游行至一处处绝美的佛地。他与高手切磋辩经,为弟子谈佛讲学。他的博学为他赢得了无上的荣誉。他常常眺望东土大唐的方向。他知道这里远不是他的终点。取得真经,弘扬佛法,造福大唐,才是他最初的心愿。

又一次辗转,他回到了故土。帝王与他以权力,金钱,劝他还俗。但他一次又一次拒绝。他心中只有最纯粹的佛法。在弘福寺,他组织译经。在晨光熹微的黎明,在薄雾初开的上午,在日上三竿的午后,在月下梢头的傍晚,他都安定祥和的端坐桌前,就着一盏荧荧的灯,小心翼翼地阅览着一片片贝叶经。他用翰墨书下千古最深的佛法,他用明灯照亮未来长远的大道。他像一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佛法之路。一个个深夜,他挥毫谱下佛法最美的华章。

无数次面对着明灭灯光下古奥闪烁的梵文符号,他的精力终于耗尽。那是他最后一次礼佛。他向面容端庄的佛深深一拜。他心境沉静,平静如一,一如当初第一次礼佛的虔诚少年。那一刻,他心中一定有了些什么,却又在转头的一瞬间叹息一声,尽皆放下。在青灯古佛间行走了一生的他,最终在奇妙美丽的梦境中去往西方。在生命的最后,玄奘相信,他能够成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玄奘,走在自己的玄奘之路上。虽然成功的目标似乎十分遥远,只要心志坚毅,一定能完成自己的目标。有些人,可能在净土寺安于现状;有些人,可能在西行路畏难而退;有些人,可能在那烂陀洋洋自得;有些人,可能在为官场上勾心斗角……万般艰险诱惑,只有守住本真,方能成佛。

下一座宝刹,下一顶伽蓝,在远方等着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