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历史读书心得体会报告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读书心得(8篇)
- 上传日期:2022-12-29 19:25:03 |
- ZTFB |
- 14页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地理的历史读书心得体会报告一
1、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在言行举止方面作好学生的表率。
2、我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加强课外阅读,关心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努力提高对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
3、作好教学后记反思
在一节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一堂课或一天教学后,通过对教学设计执行情况的回顾,对教学原则、目的、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语言、教态和板书等诸要素、诸环节进行检查反思,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实例分析得失,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教改、教研中的主要问题,抓住教学活动中的“精彩一刻”,捕捉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分析、解剖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总结概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行为的重塑。
4、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每学期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5、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工作,总结、归纳和提升教学经验。深入学习贯彻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经验出发寻求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方法,并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科学安排学生一日活动,合理制订计划,活动中注重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结合学校教育特色,对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加强教育。
6、认真参加参与教研活动,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调整。及时进行教后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在本学期5月份《畅游重庆滨江路》课题展示,6月份完成资料归档。
2022地理的历史读书心得体会报告二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
通过复习七、八年级上下册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教完七、八年级地理上下册选取的8章内容,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对世界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着较为详尽的知识掌握。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地球和地图,地球的运动
2、中国的气候及自然资源
3、会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九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九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开展多种教学形式,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关注热点问题生活问题,进行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
六、教学课时与进程:
1、九月份复习七年级上册内容
2、十月份复习七年级下册内容
3、十一月份复习八年级上册内容
4、十二月份复习综合训练题
5、一月份进行考前模拟训练
2022地理的历史读书心得体会报告三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做到比较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改进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会学地理”的目标。最后,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和综合复习,圆满完成生地会考任务。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
第三章陆疆万里行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
第五章长江万里行
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根据课标要求和潍坊市《20_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的规定,重点是掌握北京、辽宁、山东、上海、中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新疆、西藏、云南十二个省级行政的地理概况,其它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作为选学内容加以了解即可。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本章内容主要是概述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与地理有关的一些情况,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异以及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等。本章的内容以了解为主,重点掌握的是一些重要的数据。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个学期的教育教学,这三个班均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风和班风都比较好,绝大部分学生在地理一科的学习上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钻研地理知识,基本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辩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抓好地理课的课堂教学。课前作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课中讲清讲透每个知识点,课后搞好教学辅导,做到认真细致、全面周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2、认真钻研《20__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领悟精神,并将其用于指导日常教学及后面的综合复习。
3、强化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重视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时事及乡土地理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方式的复习和试题训练,为学生的生地会考取优异的成绩得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4、切实搞好单元测试,分册测试,细致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和训练,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则加强课后的辅导,做到不漏一个知识点,不漏一个学生。
5、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6、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7、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研重点与教改专题
“345”教学模式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略
2022地理的历史读书心得体会报告四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是今天地理科目的xx号考生。我所说的课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等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鲁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的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学好本节课对教材后面两个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思路,在本章中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鉴于新课程要求的学习和理解,又结合本阶段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我国四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原因和具体措施。
(2)过程与方法: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树立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
难点:理解我国实施四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原因。
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学案导学法:在学案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先解决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题,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4)教师过渡:这是我在本节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是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2、说学法指导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总之,通过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师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教学过程主要是由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几个环节构成。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提出的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求异思维,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入的环节中:我设计的是利用教材的问题“将来我们住在哪里”引发学生的思考,自然引出为了避免将来出现“住无所居”的现象,当务之急就是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在讲解新课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设计了本节课相应的导学案。导学案主要有两大板块组成,一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二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四大战略的存在问题和相应措施,简单明了。导学案要填的内容都是教材中有的,这完全可以让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来完成相关的填空,但在完成相关的填空后并不是就算是掌握了本节的内容,或者说只是掌握了一些面上的东西,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的:
对于学案上的第一个问题“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从书上先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提问同学回答,当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回答了以后,我会立刻追问,既然我国深受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困扰,那么你能就你的理解说说我们该怎么做吗?这里让学生自由发挥,一般学生都可以说出个大概,但由于学生掌握的地理专用术语不多,可能虽然意思表达了,但不那么的专业,这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规范用语,只要经常性的给学生灌输这些地理专用术语,久而久之,学生在以后答主观题时就会自然地运用了。
对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我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讲中国在目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实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而中国存在的这些问题比其他很多问题要更为严重,然后我就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作较细的分析,明确我国的发展问题的实质,及特殊性。第二步是学习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本来是重点,也是难点,但通过上面的详细分析,共同讨论,很多知识学生已经具有,所以这里我是主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对他们说的不全面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的我再进行点拨规范。
新课结束后请一同学做小结,我适时地加以引导、提示,并用多媒体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演示知识结构即板书内容)。
最后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适量课下作业,巩固本节所学知识。总之,在整个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以灵活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感性认识出发,拓展思维,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获得理性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022地理的历史读书心得体会报告五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对于七年学生而言是一门新的课程,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的学科,在初中课程中扮演着相对“尴尬”的角色。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进入初中后,其认知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学知识。同时,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内容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本章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看地图、地球的形状、经纬线与经纬度、地球的运动、七大洲与四大洋、五种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两大火山地震带、世界人口的特征及人口问题、世界三大人种及分布、世界的语言与宗教、聚落的形态、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天气符号的识别、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际经济合作。
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的比较、经纬线与经纬度的识别、地球的公转与自传、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识别方法、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特征、聚落的演化过程、三种降水类型气候资料的分析方法、如何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和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5、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认真批改作业,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022地理的历史读书心得体会报告六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
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关分区地理的内容。
(二)智能训练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思想教育要求
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2022地理的历史读书心得体会报告七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学习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以“先练后讲”为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全面落实自主学习方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①、本届八年级共十个教学班级,我所任教的班级为1、2班共130多人。据七年级一个学期学习情况来看,两个班学生成绩都不太平衡。成绩优异的学生有20多人,这些学生平时上课认真、学习勤奋。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常规、厌学情绪重。为此,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从严要求,热心帮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争取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②、学生通过对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多方面原因造成练习、测试都太不到位。还好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也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③、由于本学期教学时间紧,所以教学务必夯实、掷地有声。
2.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课本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是在七年级阶段对世界地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中国的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土地、水资源以及工农业发展进行基础性的了解。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章:从世界看看中国。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重点是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的划分,从读图着手,让学生通过画图,拼图掌握国家和省级行政区位置和轮廓。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足。重点了解我国地形特征,气候影响及重要河流长江、黄河。通过读图,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突破本章的重点。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重点了解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人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通过读图,列表,横向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要珍惜爱护资源。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重点介绍了交通及工农业的发展情况。首先让学生根据了解说出对铁路交通干线的了解,再通过读图画图,画图记住主要铁路线分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征,地行、地势,气候,河流等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2、情感与态度:
学生通过了解中国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3、教学成绩达到的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争取优秀率达:10%以上。合格率达:65%以上。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积极使用尝试教学法,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理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五、方法措施
1、通过识图、绘图、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搞好单元测试,做到练在当堂,及时回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所授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
4、加强课后的辅导,注重学以致用。开展各种地理小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6、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低体等信息资源,莲~山课件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7、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积极使用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做到: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8、开展小组知识竞赛活动,注重学以致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9、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精练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
10、重点热点抓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讲述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11、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周进度安排
周次
时 间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两课时)
1
8.15-8.21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两课时)
2
8.22-8.28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两课时)
3
8.29-9.4
系统复习第一章,练习,单元小测
4
9.5-9.11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两课时)
5
9.12-9.18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两课时)
6
9.19-9.25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两课时)
7
9.26—10.2
复习第二章,单元小测验
8
10.3-10.9
综合复习
9
10.10—10.16
系统复习
10
10.17一10.23
期中考试
11
10.24—10.30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两课时)
12
10.31—11.6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两课时)
13
11.7—11.13
第三节 水资源(两课时)
14
11.14一11.20
十复习第三章,单元测试
15
11.21一11.27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两课时)
16
11.28一12.4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两课时)
17
12.5—12.11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两课时)
18
12.12—12.18
复习第一章
19
12.19—12.25
复习第二章
20
12.26—1.1
复习第三章
21
1.2一1.8
期末考试
22
1.9—1.15
总结评比
2022地理的历史读书心得体会报告八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工作。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主要为人文地理知识,应从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使地理性更加突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
从上期期末考试情况看,六个班的成绩都有较大提高,但学生的学习基础还是参次不齐。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表达能力都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虽然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性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理解和把握知识点,有待老师们的循序渐进和引导。
四、教学目标
本学期学校共安排四次大型考试。第一、三次为月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特别是识记性知识要求要到位,月考时也以识记性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对理解性知识暂不作较高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月考成绩要尽可能高一些,要出现相当比例的高分成绩。第二次为期中考试,此阶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逐步
引导学生在识记性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探讨理解性知识,考查中仍以识记性知识为主,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解性知识,创造一定的挑战性题目,使一部分优等生脱颖而出。第四次为期末考试,此阶段应继续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学困生提高成绩。知识上识记与理解并重,通过典型习题的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应试素质,确保联考取得好成绩。
五、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备课组应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5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湘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
六、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的安排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备课组应在参照以前的教学进度基础上,结合本学期工作上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学进度表。
高一地理备课组由两人组成,集体备课和习题配置由两人分工完成,其中单周由李晓红作中心发言人,双周由余伟平作中心发言人,提前做好准备,按规定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好学案导学,习题原则上每节一篇(主要利用导学案),单元结束后出一套综合练习题。习题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由集体备课时研究确定,每节上课前保证准备妥当,以免上课时浪费时间。导学案要经过认真的选题,避免错题和偏题的出现。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工会工作心得体会怎么写(通用18篇)
- 工会工作心得体会简短(精选18篇)
- 最新居民火灾扑救心得体会(汇总9篇)
- 绿色航空体系心得体会和感想 对航空的认识和体会(六篇)
- 2023年传统中医药心得体会(模板14篇)
- 榜样录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0篇)
- 关于学前儿童戏剧游戏心得体会实用(6篇)
- 文明和谐心得体会范本(优质13篇)
- 2023年我的冰雪梦心得体会范本(通用16篇)
- 强化政治担当的心得体会(实用1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