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使命大讨论心得体会及感悟 使命感和价值观(四篇)

  • 上传日期:2022-12-29 10:25:33 |
  • ZTFB |
  • 13页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价值使命大讨论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大家好!

什么是人?一撇一捺便构成了人,然而做人却不像写人那样简单,它是对自己人生价值追求与实现的过程。什么是学问?既学又问便构成了学问,然而做学问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与问,它是锲而不舍地探求真理的过程。因此,若是想有一个绚丽的人生,若是想绽放生命之花,点燃真理之灯,就要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

学会做人才会获取生命的意义;学会做人,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所在。

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与他人。活着是我们做任何事的前提,因此,若是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尊重的人,又哪里能够做人呢?尊重他人,边要学会包容他人。古时圣人孔子说过:“既不所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不难看出,唯有宽容大度的人方能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学会做人,还需要学会团结他人,具有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寄蜉蝣于大地,渺沧海之一粟。”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的一粒米那样微不足道。然而,人多力量大,如果能够团结他人,那么再难的事情平均分配到每个人身上,也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一根蜡烛的光辉是微弱的,然而多根蜡烛同时被点燃便能照亮整个房间。我们应当学会团结他人,应当学会具有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在战争中,只考虑自身利益的人,往往会成为叛徒,被世人辱骂,相反,能够考虑到集体利益的人,往往被人们称赞为英雄,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会做人,我们便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学会做人,我们便不会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学会做学问,才能感受到探求真理的乐趣;学会做学问,才能发现世间万物的奇妙。

做学问与学问是不同的。学问即知识、学识,然而做学问正是突出在这个“做”字上。做学问,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与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对科学的兴趣与对探求真理的渴望。做学问,是一个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然而,正是因为他有着坚持不懈的毅力,才有了最后实验的成功。滴水方能穿石,看似不可能的事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消磨之后,也就变成了可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永远不要低估了你自己的实力,永不言败,永不妥协。大多数人都是败在了精神上,若要是想学会做学问,坚持不懈是一个充要条件。学会做学问,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牛顿被一颗从树上掉了苹果砸醒了他对力学的认识,但并非每个人被苹果所砸的人都能明白重力所在。同样,若是牛顿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没有对探求真理的渴望,也不可能有如今的成就的。做学问需要执着。做学问,需要的是严谨。

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得以绽放,让我们的青春之歌慷慨激昂,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

描写价值使命大讨论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是的,人生就是不停地奋斗,从我们呱呱坠地之日起,奋斗就已开始,而每个人生阶段的目标,则使我们感到努力没有虚掷,感到生活的充实与人生价值所在。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句话:“要有最朴实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遥远的梦想就是人生的目标,而朴实的生活就是努力地奋斗。司马迁遭受极刑,而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史记》,是由于他在极端环境下,选定了自己的目标,并不断地奋斗。范文正公“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正是因为下定了决心,朝着自己志之所在不断前行。

由此看来,人生,需有一目标,一梦想,一方向,方能勇敢前行,而无畏于明日的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一场时装发布会上,一位赤裸上身,须发皆白的老者引发了轰动,他叫王德顺,用几十年的光阴诠释了人生。若这位老人在年轻时就放弃了演艺的梦想,安于稳定的工作,何来其今日辉煌?马云,所有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却是一个经历了三次高考的人,他在一次次失利面前顶住了压力,在家人的反对之下,终于考上大学。若没有了当年的坚持,马云何来今日的阿里巴巴?世之奇伟、瑰丽、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执著之人才能攀上高峰。

人生,需执著于梦想,不轻易放弃,方能于烈火之中,得到重生。萤火虫的光芒背后,是拼命扇动的翅膀,拥有了目标、梦想、方向,并执著于一处的我们,需要的便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冯骥才先生说:“运动场上的赛跑,是看你跑过一段规定的路程用了多少时间,而人生的赛跑,就是看你在规定的时间内跑了多远。”因而奋斗是人生的主旋律,唯有拼命的奔跑,才能创造自己人生的辉煌。

站在大学校门前的我,以前方无边的知识之海为目标,以手中的笔杆作船桨,不畏惊涛骇浪,望着月下挑灯之时照亮的前方,奋力划动着船桨。这是千万学子高中生活的缩影,亦是人生的缩影,我便是芸芸众生之中正奋斗着的那一个。

人生其实很简单,只需如琴瑟管弦一般,不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只为悦己,只为以自己的奋斗留下一段美妙乐曲,只为让流年存一颗年轻的心。

描写价值使命大讨论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1919年五月四日,大批青年学生掀起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如今他们虽已离开,却给我们留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他们在社会动荡、祖国被帝国主义欺凌的环境下,不辱复兴中华的爱国使命,而同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在和平而先进的现代社会,又要背负怎样的责任?

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伟大时代,希望与失望俱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和“民主”两大任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彻底完成这两大任务任重道远。生活在这样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应认真思考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而不是在玩乐或死读书中虚度光阴。藉此宝贵机会,我提出以下建议和同学们共勉:

一是要开阔视野、关心大事。当代青年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但一部分人过于注重自我,忽视了对广阔的外部世界的认知。我们应跳出小我,去开阔视野,关心大事。要多读历史,多了解国际社会,从古今中外汲取智慧,而非做一个井底之蛙,以偏概全。这不仅能使自身更好地发展,还能为国家、社会作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二是要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终身学习的思想已展现在大家面前。学习应当是一个文明人一生的活动,既包括书本的间接学习,也包括从实践中学习。我们要沉住身心,勤奋读书,认真思考。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于写作,而我们也应把别人打游戏的时间用于学习思考。要扩大交流圈,多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并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是要科学理性、勇于创新。“科学”和“民主”是“五四”运动中广大青年发出的时代强音,这一呐喊至今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要养成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遵循“实事求是”的做事原则,并持之以恒。我们应始终坚持科学精神,善于辨别糟粕,敢于质疑,善于创造,与时俱进,发展新思想、新模式。要坚决摒弃不加研究和分析就品头论足的不严肃、不科学的做法,也要摒弃唯书至上的守旧思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善于在生活和实践中继承优秀文化,不断推动新的文明发展。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共同努力,不断推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前进。

若能做到以上三点,我们就能从自身出发,从现在开始为国家积蓄力量。

当今国际社会在平静的表面下漩涡暗藏,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持着当年的五四精神,在未来成为国家栋梁

让我们谨记我们的使命,进一步焕发青春活力,展现蓬勃朝气,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

描写价值使命大讨论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人生路上,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整好恰当的焦距,以最好的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光学上的焦距、视角与摄取影像比率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焦距长,视角小;焦距短,视角大。视角小,意味着能远距离摄取较大影像比率;视角大能近距离摄取范围较广的景物。人生同理。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们总是被眼前纷繁复杂的景象所迷惑,却不知,我们最终还是劳而无功,一无所获。因为我们没有调整好人生焦距。只有我们调整好人生焦距,确定好人生视角,那我们就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方才弄明白事情的本相。禅宗上说的“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眼界的开阔是由你看事物的视角、距离决定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一些小事、琐事所干扰,甚至烦恼、苦恼,这只是你有太多的“执著”和“痴迷”。纵观古今,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用力看,就是盲”。当你站到一定的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般细微、蝇头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时,你还会烦恼、困苦吗?

李叔同,可谓是大师级人物,诗、书、画、乐俱绝,本可享受锦衣玉食的“富贵人生”,可最后却皈依佛门。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懂得:“人生百味,各有自己的味道。五色而目迷。”由于他选择了独特的焦距,跳出了一般眼界,终修炼成一代宗师。

“迅哥”,只要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他”是鲁迅先生散文和小说中出现过的一个人物形象,其实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遭际了家庭从小康到衰落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人情的冷暖、社会的黑暗,立志发愤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和民族。他先学医,后弃医从文,用笔作投枪和匕首,医治国民的孽根性,用自己的实践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这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故乡》结尾所说的那样:“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在20世纪初的“寻梦”之旅,就是对“人生焦距”最好的注脚。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的,一个人经历出生、成长,最后到死亡,是随着生命的周期随遇而安、自甘平庸、年复一年地度过,还是调整好人生的焦距,选择好人生视角,最终摄取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画卷来?

朋友,你说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