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脚步铿锵心得体会实用 乡村振兴脚步铿锵心得体会实用手写(6篇)

  • 上传日期:2022-12-29 05:27:02 |
  • ZTFB |
  • 10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乡村振兴脚步铿锵心得体会实用一

崇阳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辖8镇4乡192个行政村(农村社区),总人口52.8万人,县域面积1968平方公里;是全省37个重点贫困县之一,有贫困村47个,贫困户19505户、贫困人口70879人,贫困发生率17.34%。20xx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崇阳县退出贫困县行列,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崇阳县脱贫攻坚年度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前十位,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试点在全省作经验交流;连续两年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1.坚持高位推进,聚焦“促衔接”、着力“强体系”。一是组织体系规格不减。将原县精准扶贫指挥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合二为一,成立了高规格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组建“一办十组”,由10名县级领导担任各工作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挂帅的五名县级领导组成“五人小组”坐镇指挥,统筹调度,协调推进4大战区、12军团作战;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乡镇、村工作机制,每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2个村。从相关单位抽调25名人员集中办公,协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187个行政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110个重点村同时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第一书记优先选派50岁以下副科级干部担任,共选派省市县驻村干部506名加强驻村帮扶。二是帮扶体系措施不减。落实包保帮扶工作机制,6000余名县直单位干部、驻村干部、乡镇干部、村干部,开展遍访活动,细化制订到户帮扶“户方案、人措施”。推进区域协作、“万企兴万村”等举措落实落地,努力实现原有帮扶机制的有效转化和衔接,确保帮扶项目和资金不断、帮扶力度不减。加强与钟祥市农业产业链建设、文化教育和人才等方面的协作,探索创新协作方式、协作模式,目前已达成5项帮扶意向。落实“百企帮百村”工作机制,102家企业对口帮扶全县出列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组织振兴红色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达102个。三是政策体系力度不减。适应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新变化、新要求,对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研判,重点对产业、就业、医保等政策措施进行了微调,今年出台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中药材产业发展奖补办法。落实村集体经济基地和脱贫户产业奖补资金1亿余元,落实脱贫户小额信贷政策并发放小额信贷960万元,采取省农担公司担保贷款模式累计为136家带贫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贷款5600万元。全县26个扶贫车间、36座光伏扶贫电站资产运行正常;5073个公益岗位就业稳定,脱贫劳动力返岗就业31472人,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落实一次性交通补贴。全面落实防贫保障帮扶措施,确保防贫保障基金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20xx年到目前累计实施防贫保障帮扶86户次,发放防贫保障救助资金182万元。

2.坚持成果巩固,聚焦“防返贫”、着力“守底线”。一是强化动态管理,提升监测帮扶质效。乡村振兴部门与民政、医保、住建、卫健等部门联合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坚持月报制度,通过建立快速发现、快速响应、快速帮扶“三大机制”,定期组织镇村专班人员入户核查有致贫返贫风险农户家庭收入以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及时将“三类对象”全部纳入重点监测范围,落实常态化监测和动态化管理。今年以来,共摸排出“三类对象”228户839人,200户已消除风险,目前未消除风险的28户111人,均已落实帮扶政策,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底线。二是强化控辍保学,提升教育帮扶成效。持续健全控辍保学帮扶机制,确保了全县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身体健康的适龄儿童不失学、不辍学。继续为全县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学生提供就学资助、“雨露计划”等帮助,确保了脱贫家庭学生获得资助达到百分百,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入学。20xx年春季资助建档立卡学生25062人次,资助金额1393.3万元;20xx年春季学期资助“雨露计划”补助人数1428人,补助资金214.2万元。三是强化医疗救治,提升健康帮扶能力。全县18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先诊疗后付费,1家医院开通网上预约挂号,完善“一站式”结算服务,持续提升患者看病就医便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截至11月20日,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69800人,签约率99.13%;免费体检53670人;30种大病救治累计2896人,救治率100%;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的“四位一体”医疗保障,确保脱贫人口在县域内、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达到90%,大病、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达到80%,年度个人政策范围内负担医疗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内。20xx年1-10月份,农村脱贫人口全年住院17134人次,医疗费用为10655.9406万元。“四位一体”共报销9302.9715万元。住院县域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97.78%,实际报销比例87.3%。门诊慢性病、大病26282人次,总费用917.3209万元,合计报销697.1946万元,实际报销比80%。对86人发放防贫保障救助181.99万元;对379人/次发放临时救助72.71万元。四是强化日常巡查,提升住房安全保障。落实全县12个乡镇危房改造动态监测机制,组织乡镇和驻村工作队定期对农村脱贫人口开展房屋摸排,将核实符合政策要求的危改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通过挂图推进、倒牌工期,改造一户、销号一户。今年,投入111.85万元,对核实符合政策要求的危房改造对象54户,属c级危房进行维修加固,属级危房的全拆全建;目前,已全部竣工验收合格。五是强化供水安全,提升饮水安全质量。持续巩固农村脱贫人口饮水安全成效,全面改善农村脱贫人口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新建、扩建、官网延伸、维修养护及水毁修复工程。20xx年,投入资金4461.8万元,新建农村水厂1家、扩建1家、改造1家、管网延伸1条、备用水源1处,涉及9个村、39681万人。创新农村水厂、管网运行管护机制,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对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进行全面排查,有效提升了农村供水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脱贫人口安全饮水工程良性可持续运行。

3.坚持农业发展,聚焦“强产业”,着力“提质效”。一是夯实农业发展“压舱石”。大力实施农业补短板项目,中央和省级资金水利项目开工8个,完成水库除险加固项目3个、水系连通及河道整治项目3个。结合乡村田园景观打造,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完成20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91万亩,累计实施“九河九港”险段整治88.3公里;推进农产品保鲜冷链项目,新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75座。这些项目和工程的实施,为我县农业发展朝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打造特色产业“价值链”。结合崇阳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做足产业融合发展文章,推动出列村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户产业增收。优先支持中药材、茶叶、雷竹、生猪、油茶等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其他特色产业,今年发放各类奖补资金1.18亿元。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每个村给予50万元产业发展启动资金支持发展中药材,全县雷竹、茶叶、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2万亩、8.97万亩、10万亩。总投资24.9亿元正大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进展顺利,18万吨饲料厂建成投产,预计今年生猪出栏可突破100万头,全部建成达产后年税收达到9000万元,带动就业1000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比率达到90%以上。三是构建三产融合“辐射圈”。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三产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路口雨山万亩香榧种植加工全产业链项目、桂花泉镇集雷竹种植加工展示和休闲度假地球仓于一体的雷竹产业园基本建成。20xx年,全县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5000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6家,达到34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到38家;申报注册农业特色品牌30个,获“二品一标”认证7个。与“供销e家”、“省裕农网”、“市香泉民悦网”对接,开展云上白茶节、为鄂拼单农产品直播节等,成功举办樱花节、白茶节、牡丹节等文体节庆,带动乡村旅游持续火热。以三特浪口温泉、白霓游市小自然、金塘柃蜜小镇为代表的“乡村游”以及民宿产业知名度不断提高,发展迅猛。四是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全面完成全县“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按照“试点先行、以点串线、以线拓面、梯次推进”原则,有序推进20xx年度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4个整治村建设,提档升级20xx年度22个示范村建设,连片打造青山—铜钟美丽乡村示范片;扎实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4个乡镇基础设施实现提档升级,3个乡镇正在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保障、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等农村基础设施工程,所有村组公路全部硬化黑化,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100%,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入园率100%。

一是持续深入推进巩固提升行动。持续保持政策措施基本稳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省定监测标准,对“三类对象”开展定期排查、动态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完善防贫保障实施办法,按照“一月一申报、一月一核查、一月一发放”的原则,及时纳入防贫保障范畴予以帮扶,做到应保尽保,动态清零。二是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带动行动。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条,拓展生态优势,实现“颜值+价值”的有机统一,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农业高质高效。持续实施“百千万”工程,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竹茶药猪”等特色产业发展。落实政策、项目支撑,推动产业模式和产品技术创新,走集团化、品牌化的道路。三是持续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大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持续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村庄“四旁”植树、农田林网和庭院林、“湾子林”等建设,通过治山、治水、治气、治土、治村,标本兼治,让美丽乡村外化于行、内化于规。四是持续深入推进示范引领行动。集中精力打造“三区”,即:以幕阜山旅游公路沿线6个乡镇为重点,打造100平方公里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在白霓、铜钟、青山片区打造1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在茅井、洪下、浪口、河田片区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打造30平方公里4a级文旅融合示范区。

最新乡村振兴脚步铿锵心得体会实用二

自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具体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全镇人民的齐心努力下,我镇农村清洁工程以农村垃圾整治为突破口,把村镇建设与村容村貌整治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整治,我镇的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邓襄镇下辖21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42600人。在农村清洁整治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群众卫生意识淡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经费不足,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镇以公路沿线的-10个村为重点整治面,全面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工作,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做法是:镇上成立了清洁工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工作中坚持领导包抓责任制,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要求各村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层层落实领导目标责任制,做到人人有压力,人人挑重担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同时,加强领导,增强上下沟通,上下联动共同整治。为了夯实责任,镇上明确要求村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靠上抓,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找准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整治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镇上先后出台了《邓襄镇乡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等5个规范性文件,把清洁工程分为集中整治和综合整治两个阶段来抓,重点整治主要街道和过境公路沿线环境卫生,彻底清除各类垃圾、路边侵种,乱搭乱建乱堆放等现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部署清洁工程整治工作,制定环境卫生整治的村规民约和卫生管理公约,采取制度形式把清洁工程整治落实到实处。

在镇村全体干部的努力下,我们不断加大对农村清洁工程的投入,重新整修道路12公里,铲除道路两边杂草12000平方,道路绿化25000米,种植绿化树35000棵,清运垃圾1480立方,粉饰房屋210间共75户面积480平方米,砌护花墙1200米,安装实用美观的路灯80盏,建设垃圾中转站1座,建成垃圾池78个,改建新厕所458座,安放了垃圾筒10个。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全镇各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实施集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快邓襄镇综合市场开发建设步伐,现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全力提升了对外形象,从根本上了解决本地群众情愿进城、不愿上街的问题。

通过召开各种动员会议、座谈会,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创

建文明卫生村活动,编写宣传材料、刷写固定标语等大力宣传,努力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采用海报、简讯、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卫生管理、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形成“人人爱卫生、爱家园”的良好氛围。鼓励群众对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积极使用农家肥。要大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及时宣传、推广一批好的典型,对工作不力的要进行曝光批评。

要加强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村委会按照“一事一议”的要求,组织村民进行村庄垃圾整治,建立垃圾清运保洁制度,制定实施村庄垃圾整治的村规民约,设置垃圾收集点,负责专业保洁员队伍的建立,负责本村范围内的垃圾收集清运和公共区域保洁。

农村清洁工程必须实行目标责任制,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和督促、协调工作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制的落实,整治成效的考评要纳入年终统一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和奖励的依据。要求各村委会每月定时或不定时自查,建立月报制度。镇建立抽查及定时检查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制度。考评好的给予表扬奖励,

达到“清洁工程示范村”标准的,经验收合格,将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并予以表彰。对整治不力的村委会将予通报批评并不得参加年度评优评先,并对主要责任人进行效能警告。

农村清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村镇各党员、干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整合力量,把我镇农村清洁工作当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把农村清洁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公路工程、水利工程、造福工程、旧村整治、创建文明村镇、最美乡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最新乡村振兴脚步铿锵心得体会实用三

按照省分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纪检监督工作指引的要求,我行纪委认真组织开展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项监督检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专题汇报。收到省分行通知后,市分行纪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将省分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纪检监督工作指引的相关精神向行党委作了汇报,取得党委支持。

2、成立专班。市分行纪委及时成立了2021年度专项监督检查专班,专班成员由纪委办主任和2名纪委办专职监察员组成,并明确了各自职责。

3、召开协调会。[x]月中旬市分行纪委办公室召集市分行办公室、资产处置部、内控合规监督部、信贷管理部、三农业务部、普惠金融部、个贷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协调会,传达学习省分行开展纪检监督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开展疫情防控、信贷业务、乡村振兴、为基层减负等专项监督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市分行纪委书记xxx对专项监督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4、明确责任人。各相关部门分别明确了做好2021年度专项监督检查的联系人名单,市分行纪委办公室也明确了相关责任人职责。

本次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项监督检查业务时间范围为2021年度。监督检查中,检查组查看了党委会记录、行务会记录、相关部门党支部学习记录、会议记录、自律监管报告、专项检查情况报告、相关报表等资料,抽查了重点客户项目及扶贫工作等相关资料,梳理了近两年信访举报线索、巡视巡察整改等相关资料。具体检查情况如下:

(一)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持续加大小企业信贷投放。上半年,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银行信贷规模紧缩,我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银监会有关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精神,特别是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加强和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工作部署,在行内下发了关于全面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拓展并满足县域农村小企业资金需求,截至年月,信贷支持小企业户,累计投放贷款万元。一是准确定位目标客户,优先扶持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有效益、机制灵活、经营规范、资产负债率符合规定要求的小企业。二是密切银政、银地关系,积极构建银政企合作平台,举办银政企对接会、以一个地方金融机构的'责任,主动融入县域经济建设,与家小企业签订亿元的战略合作意向协议书,目前已落实家小企业的授信条件,发放贷款万元。

(二)强化组合金融服务,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为构建高效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我行在业务流程、机构设臵、服务渠道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一是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授信、风险、科技等各业务条线为支撑,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的管理体系,增进业务联动发展,优化授信业务审批流程,缩短业务审批环节,及时满足小企业贷款"短、频、快"需求。二是对营销团队进行了调整,在支行的基础上,对"只存不贷"的营业部功能定位进行了调整,并在营业部设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配备与小企业金融业务特点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三是对信贷产品进行了梳理,现已形成小企业联保贷、循环贷等系列产品,同时,针对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难问题,积极研究有效的抵押替代产品,设计林权抵押贷款,拟推出知识产权质押。四是扩大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年在与7家合作担保机构的基础上,又引入了2家专业担保公司。截至年月末,通过担保机构担保的小企业贷款余额xx万元,占总贷款余额的xx%],为小企业打开了融资渠道。五是完善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下发了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小企业评定标准,综合考虑财务指标外,还将小企业的经营动态、企业资信记录、主要领导人情况以及发展潜力等因素纳入评级范围,通过信用打分法等灵活措施,客观上疏通小企业贷款准入瓶颈,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三)合理确定风险定价,减轻小企业融资负担。我行制定了人民币贷款利率定价管理暂行办法,通过科学定价,既有效覆盖风险,又对小企业贷款利率在风险定价的基础上合理浮动,尽可能减轻小企业的利息负担。在提高自身效益的同时履行好社会责任,不借发放贷款之机搭销保险、基金等产品,不附加不合理的贷款条件,不变相收取不合理的费用。

(四)严格落实贷款新规,密切监控信贷资金流向。在小企业金融服务中,我行注重加强对客户信贷资金流向及用途的全流程审核监测。一是严格贯彻落实贷款新规,对采用受托支付方式的贷款,出账审查人员严格根据约定的贷款用途,审核商务合同等证明材料,将贷款资金通过借款人账户支付给借款人的交易对象。对采用自主支付方式的贷款,要求客户定期报送资金使用情况说明。截至年月末,我行累放贷款万元。按照贷款新规要求,采用受托支付方式走款金额万元。通过内部自查,我行发放的小企业贷款均符合信贷资金用途。二是注重加强政策宣传,召开贷款新规业务推进会,邀请企事业单位代表参会,宣传"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在推进我行风险控制和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和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全面做好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

在小企业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自查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在问题和不足:

(一)专营机构专业化工作水平不够。我行虽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尚未建立独立核算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约了信贷人员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六项机制"建设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专营机构还要在发展中逐步成型。

(二)银企信息不对称。目前,大多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信息不透明和失真的情况普遍存在。我行很难从公开市场上获悉反映小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专有信息,对小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评估困难,增加了我行贷款的审查监督成本和信息成本。

(三)信贷产品创新力度不够。目前,我行虽建立了一系列小企业融资产品,但产品灵活度还不够,不能完全适应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最新乡村振兴脚步铿锵心得体会实用四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计划,4月至6月,市政协副主席**、**、**带队围绕“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课题,先后深入宣州、广德、泾县、旌德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农业部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338份,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赴**、天长学习考察。现将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统筹谋划综合改革,狠抓关键环节突破,突出重点任务落实,基本确立改革主体框架,创造了许多鲜活经验。通过农村改革的实践探索,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激活了发展动能,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问卷调查表明,80%以上受众对我市实现乡村振兴有信心,对“三农”工作的综合满意率达70%以上。

一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显著。全市共完成承包地确权面积280万亩,颁发证书55.7万份。流转土地总面积123.61万亩,流转率44.8%;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交易57宗1557万元;

31个农民合作社开展土地股份试点,入股农户2724户、土地面积1.3万亩。省级、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44家、252家,省级、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达140个、378个。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已达767个,托管服务总面积53.36万亩,14.26万户农户受益。

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有力。坚持全面部署,整市推进。截至今年5月底,502个村完成改革,占60%。量化经营性资产33.48亿元,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28.93万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502个。完成产权改革的集体经济组织累计分红386.7万元,集体经济“空壳村”消除,774个村经营收益超过5万元。旌德县被农业部和中农办确定为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年共有65个村实现分红206.66万元。

三是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稳步扩大。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开展“三变”改革村249个,实施产业项目362个,村集体投入资金1.36亿元、土地山场等资源6895.3亩、房屋等经营性资产1.26万平方米;

入股农户32221户,投入资金560万元、土地12029.2亩;

财政资金及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投入7229.2万元;

村集体入股收益2948.06万元,农户入股收益590.99万元。涌现出宣州棋盘村、郎溪新和村、广德焦村、宁国甲路村、泾县九峰村、绩溪梧川村、旌德路西村等改革典型。

四是集体林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积极探索。紧紧抓住国家集体林地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的契机,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证试点。截至**年底,全市确权发证面积970.6万亩,发证率98.6%;

林权流转面积132.9万亩、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237.9万亩、林权抵押贷款总额38.3亿元,荣获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宣州区已完成农村不动产(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8949万元;

宁国市率先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

旌德县已颁发四例12本“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书,其中1本不动产权证成功贷款10万元。

“三农”工作点多面广,农村改革错综复杂。从调研情况看,推进农村改革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深入剖解难题,认真研究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深化农村改革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推进不够有力。农村改革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难度大、要求高、任务重,一些地方和部门、基层干部对农村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怕难、怕烦、怕乱的思想顾虑,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农村人口结构对深化改革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相当一部分村集体资产少,加上宣传发动不够充分,收益分配的期望值高和实际“分红”少、预期时间长的落差,导致农民参与改革动力不足、热情不高。各县市区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地方仍在小范围内试点,没有整体推进;

部分县级实施责任和乡镇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改革路径不够明晰,统筹推进不够有力,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进展较慢。

(二)从事“三农”工作的能力素质难以适应改革要求。从实施主体来看,“三农”队伍不适应工作需要。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年龄偏大,老经验用不上,新知识学不会,又缺乏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改革的闯劲和能力普遍不足。农村实用人才紧缺,从事种植养殖业的人才相对多,开拓型的管理运营人才相对少。农技农经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经费和项目资金落实不到位,基层农经体系亟待健全。从运营管理来看,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尚未对运行经费保障、集体资产监管及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明确和细化,集体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缺乏空间、后劲不足等问题。有的村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

有的村缺乏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集体资产资源运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农村改革仍面临诸多瓶颈。从法律层面来看,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改革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尚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物权法》和《担保法》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得用于抵押,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也不能用于抵押,房地一体流转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从政策保障来看,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后的“三会”(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不健全,股权“退出、转让、继承”问题复杂,税费征收尚无优惠政策,管理运营面临诸多风险。乡村规划缺乏整体性,如旌德县路西村空中茶园项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集镇规划没有很好地衔接,无法建造附属物。从发展基础来看,全市各地村情千差万别,很难套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解决。多数村以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是负资产,不具备股权分红的条件;

经营性资产总量较大的城中村、城郊村及经济发达村矛盾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任务艰巨。

(四)深化农村改革的保障机制不完善。三农供应相对不足。涉农项目资金有限,资金整合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制度支持,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233.与滁州市53亿元的支出差距很大。金融保险服务滞后。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与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并存。在三变改革中,股权估值和抵押率难以设定,信贷抵押资产难以处置,支持三变改革的信贷产品少,需求满足率低。农业保险品种单一、覆盖面窄、赔偿标准低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农业科技支撑薄弱。我市现有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创新体系、示范推广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不完善,示范驱动作用不突出。60%以上的调查人员认为,目前对农业科技重要性认识不足,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改革容错机制尚未建立。作为农村改革的具体经营者和探索者,他们承受着各种压力,特别是在当前各种检查和审计问题的背景下。比如探索村集体 社会资本 如果市场经营出现亏损,村民的农村旅游发展模式是否会追究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工程。当前我市农村改革已经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广泛动员、形成共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更加注重系统性、协同性和创新性,有效释放改革红利,破解发展难题,打造农村改革的“宣城样板”,激活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力推进农村改革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扎实苦干。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清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抢抓宣城作为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的重大机遇,准确领会和把握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部署要求,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各地要组建工作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政策巡回宣讲;

要在市、县两级党校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异地观摩学习,加强对涉农部门干部和乡镇村干部的精准培训;

既要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也要把改革先锋请上讲台现身说法,进一步激发农村改革的内生动力,汇聚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压实工作责任。要层层明晰职责,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指挥有力、配合有效、运转有序的责任体系,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做好容错纠错,激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

要层层严格考核,将推进农村改革情况纳入市对县、县对乡、乡对村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明奖惩,促进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要层层检查验收,通过分组检查、随机抽查、座谈走访、测评评议等方式,对农村改革工作进行督导规范,确保改革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推动改革工作抓实见效。

(二)把握实质、明确重点,聚焦农村改革的关键领域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改革,要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对于集体经营性资产少的村,重点是摸清家底、界定成员,规范村集体的财务管理,建立起产权明晰的集体产权制度,为后续改革奠定扎实基础。对于经营性资产大的村,尤其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要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开展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分配、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试点,保障农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

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关键在于放活经营权。学习**等地做法,加强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程序、规则、流程,推进产权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化交易。推动“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闲置农房(宅基地)盘活利用和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政策机制,加快释放农村沉睡资产。督促各地尽快出台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建设,落实资本金和财政1.5‰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金。

农村“三变”改革关键在于促进“三变”经营主体做大做强。贯彻落实《安徽省财政支农资金变股金实施办法》,支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用活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增加村集体特别是农民收入。引导现有的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组建产业联合体,促进规模经营。积极支持村级组织和外出务工人员、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大户、返乡创业大学生等领办创办生产型、加工型、商贸型、物流型、乡村旅游型等经营主体,带动广大农民参与“三变”。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资源禀赋,包装一批“三变”发展项目,通过精准招商,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三变”改革。

(三)统筹指导、精准推进,切实保障集体和农民权益

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模式。加强对新组建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指导和跟踪督查,推行企业化治理,进一步健全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决策运营机构,逐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组织规范化水平。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模式,让各类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回购、返租、入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集体经济的投资主体,鼓励以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等使用权、经营权入股。要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防止集体经济被侵占支配,防止被外部资本吞并控制。

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发展路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村集体经济没有合适的发展项目占71%,实质是有资源条件不会用,有集体经济不会管。要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按照“因村制宜,一村一策”要求,与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培育、乡村旅游发展、产业扶贫开发等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集体稳定盈利、农民持续增收。要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根据“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加快土地、林地、宅基地和水面流转,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特色水产、林下经济、休闲旅游、民宿经济等产业。临近城镇或工业园区的村可利用闲置农房和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产地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或用于小微创业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村二三产业;

由合作社出面对接项目单位,承揽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有偿服务等劳务项目;

将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资源量化折股,参股经营稳健的工商资本或龙头企业,定期按股分红。

(四)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实施更为精准的扶持政策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贯彻省政府《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公共财政要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持续加大投入,优化结构,统筹整合,盘活存量,确保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资金改基金、拨款改股权、无偿改有偿”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学习四川省井研县试点经验,组建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专家库,设立抵押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每年2000万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市本级要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发挥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

强化农村改革人才保障。打破年龄、身份、地域等限制,广纳贤才,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选进村(社区)“两委”班子,成为改革的明白人、领头羊;

注重发挥老村干积极作用。加强合作社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员的培训,引进职业经理人和相关专业人才,加快培养农村产权经纪人队伍,提升集体经济管理运营水平。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重点项目向龙头企业“甲级队”倾斜,抓好省级、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示范产业联合体创建。研究出台新时期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理顺机构,明确职责,充实力量,加强保障,充分发挥农经人员政策宣传员、信息发布员、技术推广员、纠纷调解员、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和农村改革指导员作用。

突出农业科技支撑引领。完善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支持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对列入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市级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项目等给予资金扶持。理顺农业科技服务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业行业协会、技术协会作用。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制定政策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促进农户节本增效。

最新乡村振兴脚步铿锵心得体会实用五

根据《20xx年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经局务会专题研究,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思想,负责包保xx镇xx村、xx镇xx村的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按要求规划先行、盯住关键、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夯实责任,全力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xx年1月-3月) 

将两个村制定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挂图作战”。全面启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xx年4月-6月) 

驻村工作队将和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 

定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一起参与,做好春季栽花种草,搞好绿化美化工作。同时,确保村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发展、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xx年7月-9月) 

这期间进行查漏补缺,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 

进行总结改进。积极谋划,推进下半年工作,开展秋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工作。帮助村里做好“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推进活动。 

(四)真抓实千,实现目标(20xx年10月-12月) 

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三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包保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 

各村工作队负责包保村的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确保不出现反脏回潮现象。 

(二)广泛宣传发动 

村工作队要与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支部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落实责任,使乡村振兴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一)产业项目发展 

xxxx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xx镇xx村继续计划做好食用菌大棚种植、蓝莓种植、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xx镇xx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xx镇xx村继续计划做好xx村施工队、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二)增加村集体收入 

xxxx村:通过集体产业项目发展,争取在20xx年经济收入xxx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有所提升。 

xx镇xx村:通过集体产业项目发展,争取在20xx年经济收入xxx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提升至xxx万。 

(三)乡风文明 

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创建评比活动,真正让干净整洁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 

 

(一)局领导要主动到xx镇和xx镇包保村共同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二)提高政治思想认识,夯实工作作风。落实好责任完成好任务,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工作队具体负责。 

(三)积极组织实施春秋两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栽种花卉行动,落实好日常各项帮扶工作内容,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完成材料报送工作。

最新乡村振兴脚步铿锵心得体会实用六

今天,有幸与下楼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我主要按照“__”工作要求,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次党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重点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会蹄疾步稳。因此,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其次,要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农村党员身处基层乡村一线,与农村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亲近。因此,实现乡村振兴,绝不能离开广大农村党员的参与和奉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促进乡风“美”起来。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要积极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基层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摒弃陈规陋习,以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乡风。

第四,要以人才为支撑,让基层队伍“壮”起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最为根本、最为关键的人才,坚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推动形成“头雁”效应;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人选拔到村“两委”,把好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着力培养好本土人才,同时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最后,要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乡村经济“活”起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融合是出路。针对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等现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用党建融合资源、用活资源,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活起来,凝聚起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