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村政府心得体会 听政府报告会的心得体会(九篇)
- 上传日期:2022-12-28 23:43:15 |
- ZTFB |
- 12页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甘肃农村政府心得体会一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1620xx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营造的。据《梁高僧传》载,南宋永初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300余人。西魏时,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这里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曾请庚信为他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隋文帝仁寿四年,秦州使在麦积山顶修建高9.4米的七级宝塔一座,相传为阿育王84000宝塔之一。至今宝塔仍巍然屹立在山顶,不过只存五级,并系近年重修。
当人们进入麦积山风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行至山前,抬头仰望,只见龛窟密如峰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栈道云梯修建于悬崖,浅龛深窟开凿于峭壁,其建筑高超雄伟,工程奇险浩大,令人赞绝。历代游客诗人,虽惊慕不已,敢于攀至顶端者却少如凤毛麟角。唯心史观有五代诗人王仁裕斗胆攀登,才写下了:“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的切身感观。不过,现在的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美感。苏联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参观麦积山塑像后,激动地说:“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来是最引人入胜的。它们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体。”
麦积山塑像有数千身,这里只能指出几件较有代表性的杰作,起“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东崖造像,最壮丽的是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充满着人间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龛间都装饰着天龙八部的浮塑,面容狞怪而不丑恶,表现了男性的健美、威严、正直、勇猛、坚毅的性格。与上七佛阁紧接的5号窟,名曰“牛儿堂”。中间龛门前有一摩醯首罗天,站在一只卧着的犊牛身上。这个牛儿,塑造得相当动人:圆圆的眼,顽皮地注视前言,脚虽蟠曲着,却似乎要跃起的样子,松弛的颈上垂着的皮,也象在动着。不仅身形姿态具备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犊牛所具有的稚气和活泼表现出来了,当地农人非常喜爱,称为“金蹄银角的牛娃”。在牛儿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过,长约10米的隧道,门顶刻有:“小有洞天”四个字。相传在明朝古历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个州官,游麦积山庙会,一时兴起,想从七佛阁的摆渡铁链上,用鹞子翻身的纵跃姿势,游荡到牛儿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当他站稳在牛儿堂,定睛向下观看,只见悬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蚂蚁,顿时头晕目眩,腿软抖战,再也不敢迈步了。众衙役只得火速请 来一群石匠凿开了一个小洞,州官才从洞里爬了过来,至今当地还有“鹞子翻身,牛儿堂”的说法。
在西崖的石窟中,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四壁及藻井壁画大部皆存,笔致纵放,为后魏作风。中绘佛说法图,千乘万骑来听。西画舍身饲虎图,虎有12,形态各异,堪称精品。尤其正壁龛中一石雕佛,最为妙绝,石佛背光中,上部伎乐天人12,各奏乐器。下部有飞天8个。左右各一侍者,虽小而各具神态。卷涡莲花中,亦有莲花生小佛头。中间坐佛,举掌端坐,显出说法时的慈祥和悦。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中,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的珍品。
麦积山周围还有几个引人入胜的风景点。如麦积山后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汉末年,雄居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的避署宫。当年的避暑宫,亭台楼阁错落,曲道回廊相连,琉璃碧瓦泻翠,红墙金龙辉映,三檐四簇雕凤,花影翠竹婆娑,银练珠玑飞溅。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碧焕彩的避暑宫早已绝迹,只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飞瀑、古柏苍松、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异兽尚存,组成处处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观。
1982年,麦积山以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石窟文化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
一、 宗教
以佛教为主,反映了三佛、七佛,西方净土等内容,从壁画和雕刻石碑中反映佛本生和佛传故事是佛教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涅盘等。通过对佛、菩萨、飞天等形象的塑作,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
二、 艺术
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
满细腻;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麦积山艺术以泥塑见长。艺术家们扬弃了以往那种斤斤计较的细部讲究,而把感染力提到了统率一切的高度,神情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从麦积山各时代造像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形象。第121窟中窃窃私语的佛弟子,第123窟中童男、童女所表现的虔诚,不是苦行者的虔诚,而是在时代思潮影响下的童稚般的真诚和愉悦。所以,麦积山塑像受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了当地的人与情,使佛教造像好像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使人感觉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从而虔诚信奉。
麦积山石窟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磐变、地狱变及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本生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城池、殿宇、车骑和衣冠服饰多具有汉文化特色,反映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飞天,多彩多姿更具特色,有泥塑、雕刻、绘画以及薄肉塑四种形式的飞天。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麦积山的飞天却是中外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结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的飞天。她没有翅膀,没有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美丽少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具天才的杰作。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国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建筑艺术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
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经约八十米,为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立柱为八棱大柱,覆莲瓣形柱础,建筑构件无不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后室由并列七个四角攒尖式帐形龛组成,帐幔层层重叠,龛内柱、梁等建筑构件均以浮雕表现。因而,麦积山第四窟的建筑是全国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构建筑的重要资料,真正如实地表现了南北朝后期已经中国化了的佛殿的外部和内部面貌,在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21窟:
方位:
西崖上层西端。
时代:
北魏晚期,宋重修。
窟形:
覆斗藻井平面方形窟。窟内正、左、右壁开尖拱深龛;窟高2.55米,宽2.36米,深2.15 米。
造像:
三壁龛内各塑一佛。正龛内左、右壁中门内两侧塑二力士。佛上半身为宋代重塑,下身衣裙搭于座前呈三瓣式下垂,结跏跌坐于方台上,弟子穿袈裟,下着裙。左弟子塔螺旋发髻。菩萨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菩萨与弟子紧紧相依,面带笑意,双手合掌于胸前,作拍手状,似在窃窃私语,会心交谈,犹如现实生活中一对亲姐弟一般,充满着青春活力与动人的情感,使人位感自然与亲切。力士头部宋代重修。左力士袒上身,下着裙,披巾于腹部穿圆、交叉,左手持金刚杆而立,右手提风带,右力士着宽袖上衣,下着长裙,垂手而立,身穿护身铠甲,刚健雄武,具有一种威严震慑的气魄。此窟为北魏晚期代表性重要沿窟之一。
壁画:佛、菩萨彩绘背光,项光。藻井壁画,大部剥落,均被烟熏黑,仅飞天飘带,隐约可见。
有关甘肃农村政府心得体会二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甘肃,我是你们本次甘肃之行的导游员李欢,现在就由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许多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上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与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时刻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显现,被称为“东方卢浮宫”。“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画洞窟,所以俗称“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的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莫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有记载,唐代沙洲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敦煌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1961年我过国务院确定气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举世无双的人类瑰宝。
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的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弟16号洞窟通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南都僧统共讧的“影窟”,有碑文记载这一事实。说到藏经洞大家就会想到王道士。是他发现了藏经洞,但也是由于他的无知导致了藏经洞大部分文物损坏、丢失。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箓的愚昧,使这些珍贵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窃。1920xx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树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20xx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盗走约九百多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以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是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索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是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步。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是,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是他们不是考虑如何的保护它,而是千方百计的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真所谓是“敦煌千古事,苦乐谁人知!”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被密封的呢?
一说是11世纪初,西夏侵入敦煌是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切的神经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话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参观了藏经洞,了解了它的掠夺史,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壁画艺术。通过壁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我过各民族各阶层的劳动生活、社会活动、风俗习惯、衣冠服饰、音乐舞蹈等。它不仅是一部生动的敦煌画史,也是一部丰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画的佛经故事中,也有许多动人的画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颂正义谴责邪恶的。壁画以连环画的方式生动的表达了这一故事。
谈到壁画艺术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飞天。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无法比拟的。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艺术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谁绘成了堪称世界艺术瑰宝的敦煌壁画?
研究人员认为敦煌画师的来源主要有四种。首先是来自西域的民间画师。这是因为敦煌壁画的早期作品风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画风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获罪流放敦煌时携带的私人画师;第三是高薪聘请的中原绘画高手;第四是来自五代时期官办敦煌画院的画师。
欣赏了美丽而神奇的壁画艺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善业泥菩萨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僧统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即开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浮斗顶窟式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设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此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盘窟。从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化、吸收使它成为了本民族的东西。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历经千余年来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呢?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死自然条件,莫高窟地处内陆沙漠,气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气候给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次,古代人开凿洞窟是为了供奉神、佛和作为祭祀祖先的家庙。祖先开凿,子孙继承,加之又有僧侣维持香火不断,后代又予以维修、重绘;再次莫高窟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灾难性的战争等重大破坏。所以能较好的保存下来。
短暂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结束了,很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这里,谢谢大家的观赏。
有关甘肃农村政府心得体会三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甘肃,我是你们本次甘肃之行的导游员李欢,现在就由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许多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上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与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时刻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显现,被称为"东方卢浮宫"。"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画洞窟,所以俗称"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的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莫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有记载,唐代沙洲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敦煌莫高窟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1961年我过国务院确定气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举世无双的人类瑰宝。
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的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弟16号洞窟通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南都僧统共讧的"影窟",有碑文记载这一事实。说到藏经洞大家就会想到王道士。是他发现了藏经洞,但也是由于他的无知导致了藏经洞大部分文物损坏、丢失。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箓的愚昧,使这些珍贵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窃。1920xx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树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20xx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盗走约九百多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以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是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索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是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步。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是,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是他们不是考虑如何的保护它,而是千方百计的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真所谓是"敦煌千古事,苦乐谁人知!"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被密封的呢?
一说是11世纪初,西夏侵入敦煌是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切的神经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话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参观了藏经洞,了解了它的掠夺史,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壁画艺术。通过壁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我过各民族各阶层的劳动生活、社会活动、风俗习惯、衣冠服饰、音乐舞蹈等。它不仅是一部生动的敦煌画史,也是一部丰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画的佛经故事中,也有许多动人的画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颂正义谴责邪恶的。壁画以连环画的方式生动的表达了这一故事。
谈到壁画艺术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飞天。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无法比拟的。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艺术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谁绘成了堪称世界艺术瑰宝的敦煌壁画?
研究人员认为敦煌画师的来源主要有四种。首先是来自西域的民间画师。这是因为敦煌壁画的早期作品风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画风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获罪流放敦煌时携带的私人画师;第三是高薪聘请的中原绘画高手;第四是来自五代时期官办敦煌画院的画师。
欣赏了美丽而神奇的壁画艺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善业泥菩萨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僧统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莫高窟的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即开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浮斗顶窟式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设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此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盘窟。从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化、吸收使它成为了本民族的东西。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历经千余年来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来呢?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死自然条件,莫高窟地处内陆沙漠,气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气候给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次,古代人开凿洞窟是为了供奉神、佛和作为祭祀祖先的家庙。祖先开凿,子孙继承,加之又有僧侣维持香火不断,后代又予以维修、重绘;再次莫高窟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灾难性的战争等重大破坏。所以能较好的保存下来。
短暂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结束了,很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这里,谢谢大家的观赏。
有关甘肃农村政府心得体会四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北部,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19乡,总人口29万。宕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青水秀,物产众多,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宝地。
宕昌人文荟萃,景观奇特。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三国时,邓艾伐蜀过境;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羌人始建宕昌国。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境内哈达铺,并作出了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哈达铺长征纪念馆现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宕昌境内地形特殊,表现各异,既具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秀丽,特别是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景点繁多,风光奇特,被称为“小九寨沟”,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古老的宕昌国遗址、险峻的三国古栈道、闻名全国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风景如画的官鹅沟自然风光,加上独特的风俗民情、多彩的民间艺术,使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宕昌物华天宝,资源丰富。一是生物资源富集。境内有i77万亩森林,125万亩草场,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发展畜牧养殖得大独厚。中药材种类达692种,其中当归、党参、大黄、红芪、柴胡、黄芪等名贵药材种植达10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以上,素有“千年药乡”的美誉。著名的八马牦牛肉、车拉高山羊、松花蛋、羊肚菌、刺龙芽、野生蕨菜、高淀粉洋芋、大红袍花椒、大白蚕豆等农特产品量大质优,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二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境内已发现金属矿和非金属矿16种,尤其是铅、锌、金、铜、锑储量大,为优势矿种。三是水力资源开发潜力大。境内有白龙江、岷江等大小河流10多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6.29万千瓦,现已开发4129千瓦,占可开发量的6.3%。四是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县城距省会兰州330公里,距陇西县城200公里,可直达天水、成都等大中城市。省道直通周边各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专业农贸市场遍及城乡。
宕昌是一个资源富县,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贫困山区,更是一处发展潜力巨大的开发热土。宕昌目前虽然比较贫困,但这只是现状,并不是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宕昌这块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定会成为外界客商投资生财、谋求发展的理想家园。开放的宕昌将以物产丰饶之优势、能源通讯完善之地利、改革开放之天时、优惠互利之政策,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投资兴业,与宕昌人民一道共创辉煌,共享收获。
历史地理
宕昌县属长江流域,位于甘肃南部、陇南地区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部分的交错地带,全县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有耕地45万亩,其中山地40万亩,川地5万亩,人均耕地1.6亩,有林地127万亩,草山125万亩,荒山荒坡2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9.7%。全县辖1区6镇25乡,334个行政村。有两个藏族乡,总人口28.62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7.21万人。
宕昌历史较为悠久,但建县比较迟,是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为羌族居地。三国时邓艾伐蜀过境,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xx年),羌族首领梁勤建立宕昌国,直到公元566年被北周所灭,历时259年。隋初为宕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怀道郡,“安史之乱”后陷于吐蕃,北宋时收复置宕州。明清时由土司统治,长达561年。1935年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我县哈达铺,在哈达铺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党中央在哈达铺召开了重要会议,整编了红军,建立了地方武装,作出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决策。红军在宕昌境内建立了四十六个苏维埃政权,3000多名宕昌儿女参加了红军,红军走后留下的陇南地下党组织,领导陇南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哈达铺不仅是红军去陕北的决策地和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而且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现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解放后,成立西固县,县址在舟曲,属武都专区。1954年6月,西固县址迁至宕昌,11月更名为宕昌县,由岷县、舟曲、武都三县边缘地带组合而成为一个新县。1958年4月划归天水专区;12月与岷县合并,划归定西专区。1961年恢复宕昌县建制,划归武都地区;1985年,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
宕昌地形地貌复杂,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具有亚热带、温带、寒带三种气候,县境海拔在1138—4154米之间,平均海拔2300米,县城海拔1748米,年均气温9.3℃,年均日照2085小时,降水量630.7毫米,无霜期181天。境内西北高东南低,山大沟深,海拔相对差大,地形分为山地、丘陵、河谷三大单元,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地域性差异大,天地相对不合。光热气候资源好的河谷地区气候温暖,农作物可一年两熟,但阶地狭窄,河谷不宽,河流急剧下切,小规模岩浆活动频繁,泥石流、滑坡经常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土地资源较好的西北部丘陵和高山地区属寒温带,光热水资源严重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全国相比,仅次于青藏高原,且冰雹等自然灾害连年发生。
有关甘肃农村政府心得体会五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卦台山的古建筑被破坏无遗;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庙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却由于天水市文化部门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重视保护这一建筑群,对于研究我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对"三皇"个性推崇。他们认为,"三皇"应为伏羲、神农、轩辕。
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全庙坊、亭、房、廊等建筑,严格安排在纵贯南北的主轴线两侧,布局对称而紧凑,疏密相宜而有致;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主轴线上,统领全局,雄浑端庄。当游人沿天水城内大街西行来到伏羲路时,远远就可望见一座掩映在绿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庙前大门。这牌坊,巍然矗立于高二米、宽六点五米、长十七点六米的台基之上。台基围以砖砌勾栏,东、西、南三面均有垂带式踏跺。拾级而上,可见牌坊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饰有鸱尾螭兽;檐下斗拱为四攒七铺作,六抄单拱,两柱头有转角斗拱,均系精雕细镂的上乘佳作。对于研究明代木构建筑很有参考价值。牌坊正中,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为清乾隆湟中观察史杨应举手迹,笔力遒劲,潇洒流畅,向来为游人所称道。原先,伏羲庙门前东西两侧,还有横跨大街的两座牌坊,面向相,上楣分别题有"开物成务"、"继天立",与大门匾额之"开天明道"一样,都是对伏羲功德的极端颂词。庙门南面,与大门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戏楼,三间宽,两层楼高,飞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群众喜爱。
形制结构
进大门牌坊,即入正门。此门五间门面,共宽十八米,进深两间。正中门楣,原挂有祖籍天水的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与天地准"巨匾一方,现悬挂"太昊宫"匾一,含义同"与天地准"相似,都是颂扬伏羲造福人类的恩德广大无边。伏羲庙的这座正门,虽也经清代局部修缮,但其主体部分,仍然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实为难能可贵。至今,屋顶完整无损,正脊两端施龙吻,尾向内,背兽齐全,中央置宝瓶;脊身饰缠技牡丹。这套质朴典雅、玲斑剔透的饰品构件,工艺、艺术价值相当之高,曾引起国内不少建筑专家和艺术家的重视。步入前院,可见院东有棵古槐,传为唐代栽植。岁月流逝,已逾千年;虽然屡经兵燹天灾,阅尽人间春色,至今依旧昂然挺拔,令人叹为观止。
先天殿
先天殿在中院月台的当间部位。此殿异常宏大壮观。看着它踞高凌空、庄重威严的风格,游人往往啧啧赞叹。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点七米,纵深十三点五米,面宽七间,通长二十六点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殿顶上覆琉璃简瓦,正脊两端亦施龙吻,垂脊、戗脊施螭兽仙人。正脊中有桥亭火珠,脊面乃饰缠枝牡丹。其奇巧精致,耐人寻味。这座宫殿的门窗雕饰工艺,堪为上选艺术品,往往吸引不少游人,由于为其精美的工艺所倾倒,而总是流连忘返。这些门窗,全系木质结构,上面镂刻雕饰有金钱、艾叶、仙鹤、孔雀、蝙蝠、蝴蝶,还有二龙戏珠、鹿宿松下等图案,花纹细密,栩栩如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入大殿内,即见一中心方柱似的神龛,这便是供奉伏羲塑像的地方。完高五米有余,上根悬挂"礼貌肇启"匾额,系清代嘉庆年间秦州牧王赐均所书。匾文是对伏羲始创八卦、教民克愚的巨大功绩的高度赞颂。
文祖殿
迎面为一座碧瓦覆项、结构宏伟的大型古建筑,就是文祖殿。此殿虽系清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年)重建,但其彩绘风格却持续了明代暖色基调,向为专家所称道。穿过仪门,来到中院。由于场面开阔,令人襟怀顿觉释然。那里是伏裁庙建筑群的中心部分。正中位置为一月台,殿、阁、亭、榭,高下相间,与院内星罗棋布的株株参天古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妙趣横生。民间说法,前后院内原先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个方位栽植的。此刻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机盎然。这些忘年古柏,现已成了珍贵的文物树了。
民间传说
天水民间相传,伏羲既为人文之祖,那他就肯定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所以一遇到什么事情,就想着找伏羲"商量"、"求教"。当地人相传伏羲的生日是农历正月十六,因而祭奠伏羲最隆重的就是这一天。人们在这一天赶庙会、唱戏、烧香、磕头、施舍,在心里把许多话"告诉"伏羲,以求从他那里获得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突出的事情,就是求伏羲医病。伏羲庙院里原有八八六十四棵柏树,人们说那是伏羲按八卦的演化序列排列的;说那些树,每一棵都能懂凡人之言,都能解伏羲之意。人们按照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的循环规律来套,每一年都要推选出一棵柏树,让它在庙院内"值班";轮流到值班的树,便是"神树"了,也就是伏羲的代表。正月十六这天,前来赶庙会的部分人,还带来要用红纸剪的纸人儿,有的人剪得很精致,就连面部的五官七窍都维妙维肖地剪出来。到了伏羲庙,就把这红纸人儿贴在值班的神树身上;然后,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身体哪个部位闹过病,或不舒服,就用点燃的香头头(或者用点着的艾草绳头头)去烧那红纸人的那个部位,必须要烧一个洞才算,头疼烧头,脚疼烧脚。说是把红纸人必须要贴在值班树上用香烧,可实际上,多数人才不管那回事,乱贴哩,贴到哪个树上就是那个树,贴了,烧了,据说心
上就舒服了,千灾百祸都能够免除了。
因此,正月十六日一过,伏羲庙院子里柏树身上,棵棵都贴满了红纸人儿,风一吹,"哗哗哗"地响哩,就好象它们为了祝福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而发出的笑声一样。
有关甘肃农村政府心得体会六
兰州位于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峰对峙,滔滔黄河穿城东流,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带状盆地城市。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繁荣兴旺的商贸城,欣欣向荣的科技城,饮誉全国的瓜果城。市辖皋兰、榆中、永登三县和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总面积13085.6平方公里;20xx年人口普查,全市户籍人口292.95万人。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 四区构成兰州市区、城市面积11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314万人。城市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截上20xx年底,建成区面积153.7平方公里。
西固是兰州市的西大门,总面积385平方公里,总人口30.9万人,黄河横贯全境,是古丝绸之路著名的商埠重镇。
交通通讯便利—境内兰新、兰青、包兰、陇海铁路,西兰、兰新、甘青、兰包公路交汇为商品大集散的理想之地。有高速公路直达机场,航空线路已开辟50余条。邮电通讯设备齐全,总装机量3.7万门,可直拨国内20xx多个城市和世界230多个国家、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能富集,设施配套。区内火电厂、水电厂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还有待开发河口峡、柴家峡电站。已建成粮食、蔬菜、瓜果、蛋奶、药材、渔业等十大基地。有近4万亩的十大坪台,均通电上水。
区内产驰名国内外的软儿梨、百合、红枣、山楂、草莓、洋葱等,种植面积达7000亩。传统的甜醅、酿皮、灰豆、牛肉拉面等饮食文化令人回味无穷。
工业发达——西固是个大型石化工业基地,素有“西北高原化工城”美誉,已形成石油、化工、机械、冶金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电力、化学、冶炼、建材、仪表、轻纺、建材、制药、核能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区内有中央和省、市属大、中型企业146家。
兰化、兰炼为国家大型企业,高品位产品和先进技术已辐射到全国各省市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力量雄厚。西固为全国20个星火技术密集区之一,有10多个科研机构,拥有科技人才2万多名。全区科技意识浓厚,地企合作密切,科研成果转化快。
西固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这里作客,搞投资开发,把西固建成繁荣、富裕、文明、开放的新型现代化城市。西固,必将像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大西北升起。
兰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1-38之间。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比较理想的人居和创业之地。
有关甘肃农村政府心得体会七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甘肃风景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 治州,是藏、回、东乡、保 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间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又叫马踏飞燕)就出土于此(武威)。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甘肃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的省份。经过建国以来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一定改善,粮食实现了省内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基本形成了草畜、马铃薯、水果、蔬菜等战略性主导产业,制种、中药材、啤酒原料等区域性优势产业,以及食用百合、球根花卉、黄花菜、花椒、油橄榄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业和产品。教育、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现有普通高校34所,中央所属的科研机构22个。文化事业不断进步,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饮誉全球,《读者》杂志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期刊。
20xx年,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省完成生产总值5020亿元,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00亿元,增长40%;大口径财政收入933.6亿元,增长25.3%;地方财政收入450.4亿元,增长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8.7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3909.4元,增长14.2%。
当前,甘肃正处在负重爬坡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和中央支持四省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力度加大,特别是为甘肃量身定制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政策机遇,使甘肃面临着难得的政策叠加期和黄金发展期,步入了奋力赶超、转型跨越的历史阶段。20xx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提出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继续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以及“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目标,更加注重开发开放,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全力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各项工作,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0xx年1月3日,甘肃省林业部门表示,甘肃两处有大熊猫分布的省级保护区,通过专家评审后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此举将有利于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连片保护。
有关甘肃农村政府心得体会八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境内地势起伏、山岭连绵、江河奔流,地形相当复杂。这里有直插云天的皑皑雪峰、有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有莽莽漠漠的戈壁瀚海、有郁郁葱葱的次生森林、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甘肃风景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 治州,是藏、回、东乡、保 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间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又叫马踏飞燕)就出土于此(武威)。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甘肃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的省份。经过建国以来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一定改善,粮食实现了省内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基本形成了草畜、马铃薯、水果、蔬菜等战略性主导产业,制种、中药材、啤酒原料等区域性优势产业,以及食用百合、球根花卉、黄花菜、花椒、油橄榄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业和产品。教育、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现有普通高校34所,中央所属的科研机构22个。文化事业不断进步,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饮誉全球,《读者》杂志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期刊。
20xx年,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省完成生产总值5020亿元,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00亿元,增长40%;大口径财政收入933.6亿元,增长25.3%;地方财政收入450.4亿元,增长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8.7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3909.4元,增长14.2%。
当前,甘肃正处在负重爬坡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和中央支持四省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力度加大,特别是为甘肃量身定制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政策机遇,使甘肃面临着难得的政策叠加期和黄金发展期,步入了奋力赶超、转型跨越的历史阶段。20xx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提出了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继续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以及“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目标,更加注重开发开放,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全力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各项工作,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0xx年1月3日,甘肃省林业部门表示,甘肃两处有大熊猫分布的省级保护区,通过专家评审后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此举将有利于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连片保护。
有关甘肃农村政府心得体会九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_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_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_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体验妈妈做家务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8篇)
- 抗战老兵红色使命心得体会及收获 关于红色革命抗战胜利感想(4篇)
- 2023年舞蹈表演讲座心得体会范本(大全9篇)
- 如何提升站位高度心得体会精选 如何提升工作站位(九篇)
- 对于银行柜员党史心得体会实用(二篇)
- 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简短(模板11篇)
- 最新干部保健工作心得体会如何写(大全8篇)
- 最新暑假学校学习心得体会报告(模板16篇)
- 最新我国的政治政策心得体会简短(优质12篇)
- 最新校园活动策划心得体会范本(优质1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