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和手段心得体会实用 教学手段与资源(9篇)

  • 上传日期:2022-12-27 08:51:22 |
  • ZTFB |
  • 12页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描写教学资源和手段心得体会实用一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氛围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描写教学资源和手段心得体会实用二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与低年级教学相比,六年级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六年级是一个过渡期,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如六年级识字不是重点,但生字学习对部分学生来说又有困难,故必须占用一定教学时间,无法轻视;拼音知识在一年级就该完全掌握,而本班学生却有声母混淆、韵母不会的现象,还得再来一次拼音教学;阅读中,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写作练习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见闻,感想等,但新教材中跨度太大,学生对作文深感头疼······面对新教材的这些问题,我在实践中反思,摸索中前进。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在对教材、教参深入学习、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如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

有了对教材的了解后,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扬长避短,相互补充。如教材着重培养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受。教材中的阅读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从而不至于挖得过深,学得困难,让他们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真正实际,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科学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生成有效课堂。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案,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着重培养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限,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教学行为,使课堂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反思中成长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一起成长,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如果只掌握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讲要求,读读例文,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拓宽课堂领域,最近我又在思考,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得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将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已到了及时充电的时候了!多读些教育理论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描写教学资源和手段心得体会实用三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0课《北京》用简洁、浅显、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北京的风貌,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课文采用“总——分——总”的写法,选取了北京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处事物:

—是北京的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

二是北京的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

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表现了北京古今结合的特点。根据的教材的特点,我是这样完成这一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的兴趣。上课伊始,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游览风景优美的北京城,想看吗?(想)那我们出发吧。”接着我用课件展示北京风光片,再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孩子们如身临其境,一下子就对学习这篇课文产生很大的兴趣。我顺势就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也读得特别起劲。

二、抓中心句,紧扣“美丽”展开教学。课文的开头的结尾都是赞美北京的美丽,那她到底是怎样的美呢?我这一节课就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教学。每欣赏一个段落,我都会让孩子们到文字中去寻找,哪些词语可以让你感受到天安门的美,道路的美,北京城的美。找到这些词语之后,如: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川流不息等等,我会结合图片让学生再一次感悟,那指导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做既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文字描述的美丽场景,还能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一举两得。

三、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庄严”这词在字典上的解释就是庄重而严肃。但是光这样解释,孩子们是不能理解的。因此,我让孩子们回顾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理解“庄严”的意境。理解“矗立”一词时,我则引导孩子们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形状,明白高高地立着,就是“矗立”。四、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课文的最后一段介绍了北京的全貌,但没有详细阐述。在课上,我准备了一些图片,让他们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有了一点了解,接着,我就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诵读》中的《中国娃》、《主题阅读》中的《游内蒙古大草原》,再一次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这节课还是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话练习,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说话做具体的指导;朗读指导还得加强。

描写教学资源和手段心得体会实用四

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与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因此在教学《dtnl》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的特点,有目的的选择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体的求知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形象化,突出重点、难点、采用各种方法(直观、电教、观察、分析、推理、发散、操作……)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课堂有张有弛、有静有动、有讲有练、有想有说……丰富多彩,创设愉快学习的天地,通过这些诱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等心理品质。具体做法如下:

在dtnl的拼音教学中,开课通过生字卡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四个声母,接着引入本节课的四个声母,然后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到生活语言环境中掌握观察图画。这样设计是因为课件可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形、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在教学dtnl时,我采用了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1、在老师教完dtnl的读音后,让学生看图后,想好办法记住它们的读音和形。学生一听可来劲了,积极开动脑筋,有的通过编顺口溜、儿歌记住它们的读音,有的则联系生活的经验来记住读音。例如“l”学生是这样记的:小木棍lll小猪小猪lll;小铅笔lll等。

2、让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手势或姿势做出dtnl的形,便于学生牢记dtnl的形及写法。三、赏识孩子,树立信心

课堂上我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上课开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的,有的孩子读的很好,我就让全班学生给与鼓励;有的学生不服,就继续挑战他,这样一来,孩子的积极性大涨,在比赛中掌握本课要点。这样,一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使学生的信心大增,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才能使刚入学的儿童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使课堂40分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描写教学资源和手段心得体会实用五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我就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采取一下的方法。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孩喜欢模仿,更喜欢表现。那么,我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来教学,如开火车,猜字谜,找朋友,变魔术等,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小学低年级由于年龄比较小,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很短暂的。小孩子都是争强好胜的。一提起比赛,他们就起劲了,所以在识字教学中,穿插一些比赛,既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几列小火车进行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拿到冠军的就能得到礼品。这样的比赛,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对于象形文字(日、月、山、水),可用简笔画的方法,学生也就容易很快记住。又如教“左、右、前、后等字时,可让学生做这些动作来辨认方位,从而让学生记住这些字。

通过这些多样形式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之中去。

描写教学资源和手段心得体会实用六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两课时。

课件。

一、创设情境,背景简介

“看到同学们今天个个精神饱满,老师很高兴。于是就很想带你们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飞机起飞了。一下子就到了目的地。诶,仔细看,这是哪里啊?这个国家的形状看上去很特别,象只……。”(靴子)

“其实这只靴子就是令人向往的意大利了。旅行开始了。……这么特别的地方就诞生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德…亚米契斯。亚米契斯迫切想与你们这群可爱的中国孩子分享他和《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故事。……其实,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争吵”就是节选自这本书。”

书课题:争吵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学习生字、词语

“故事大意我们已经了解,可要想更深入了解这两位意大利朋友,我们就要先学习生字词。”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你的手举得真高,了不起,老师请你来。”

“女老师带得真好,老师还想请位男同学当当男老师。”

“哪组最自信,愿意开火车来读读。”(去拼音)

全班齐读两遍。

“谁能说出‘嫉妒’的反义词是什么?”(宽容)“高尚、诚心诚意。”

出示本课生字。

“写这些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注意哪里?能给它组词吗?”

师范写难写易错字。

练一练:

“将自己认为难写、容易写错的字每个在抄写本上练一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3、各自轻读,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语气:

⑴ 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的发生,用交代的语气读,注意句号后的停顿。最后一句“我火了,骂了他一句。”表现我的情绪,读时要加重语气。

⑵ 下面“我”心想的一句话,仍然怒气未消,要表现出“我”内心的不高兴。报复:用敌对的行动回答对方。但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心里想的;声调不能高,可以通过加重语气来表达。

⑶ 在第一段中,有两处写了克莱谛的话,我们怎么来读呢?读人物的话应该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大家在下面试着读读克莱谛的两句话,读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语气。

(学生各自练习。指名读。齐读。)

4、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们可能会为他们担心,是不是会打起来。事实怎样呢?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3)。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三、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6、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可以知道克莱谛心里怎么想?

(为争吵难受,争吵多么不好,要是没发生争吵有多好)

我们朗读时“不是愤怒”,轻读;应强调“而是悲哀”。

7、下面两人的对话怎么读,一个是后悔,一个悲哀。那“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等着你!”语气要显得无力,和第四自然段的“我在外边等你!”感情不同了,语气也变了。

8、把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再读一读:“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是这样做的吗?

四、学习第四段

1、“不料”是什么意思?

2、父亲把脸一沉说的话,该怎么读?

3、指名读父亲的话。

4、齐读父亲的话。你觉得父亲的话讲得对吗?

(突出:“既然……就应该……更不应该)

5、轻声齐读全段。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文中再找出有关父亲对我说过一些话的句子好好体会一下。共三处。

“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六、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七、小练笔

争 吵

1、谁和谁争吵

“我”安利柯 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1~4小节)

3、争吵过程

4、争吵结果──他俩和好

父亲的话

决定上《争吵》这一课时,很茫然。这是外国作家的作品,写的是意大利学生之间的争吵的故事。一开始很怕咱们中国孩子思想认识上与外国孩子存在差异,在理解主人公安利柯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点困难。而且,这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中外文化差异。将教材反复研究,终于定位在“争吵是发生在两个小学生之间的故事,跟学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这一点上。

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比较残酷!

最大的纰漏在于两节课时内容安排不太合理。第一课时太“清闲”,而第二课时就相对太“忙碌”了点。

第一课时的导入部分有点拖沓。介绍意大利和作家那块更适合用于课外拓展。导入可以采用简洁、明朗式。如:“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而今天我们来看看《争吵》这个意义深刻的小故事。”

生字教学一块基本顺畅,较好地结合了汉字的音、形、义来教学。学生落实地较扎实。其实,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能力,故生字词教学可才用“随文教学”的方式。这样教,学生比较不容易疲倦。直接在文章句中学习生字词,学习效率更高,可以与朗读结合。

第二课时,我想讲的太多,以至于学习重点不突出。更要命的一点是,两节课的一个通病,让学生读得不够多。该课的朗读十分重要,重点之一就是要读出两位主人公的不同性格,这对于理解课文是十分有帮助的。

这节课有没有什么好的地方让自己回味一下呢?老师说:“小泡泡里的问题解决得不错。”这是一点点安慰,也是本人对未来的憧憬啊。

描写教学资源和手段心得体会实用七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升高二进高三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对教师的要求

1、用新的教学理念统领教学,注重学生的发展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要坚持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既要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有效衔接,关注学生语文发展的实际水平,又要明确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既要注重语文课程的实用价值和效能,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教养功能;既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语文能力;又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

陶与感染,理解中华民族与世界的多样的文化,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搞好初高中衔接

认真学习《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面了解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等。要了解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教材的编写理念、编写体例、教学篇目和学习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

3、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主动适应并实践高中语文新课程,落实高中阶段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得到发展。

4、深入钻研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全面理解作者编写意图,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取舍或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按照“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

6、守正出新,追求朴实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7、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要认真读书,钻研教材,促使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与新课程的同步发展。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教研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

8、要善意理解初中教师三年来的苦辛,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不埋怨,不挑剔。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

1、本学期完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和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语文必修1:第一周至第九周

语文必修2:第十一周至第十九周

2、本学期安排四次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次“诗歌朗诵比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同学们的朗诵和欣赏诗词的水平。第二次“报刊剪摘、注评、展评活动”,目的是激发广泛阅读报刊、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动脑动手的学习技能与习惯,创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第三次“作文竞赛”,目的是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校园文化氛围。第四次“‘爱我校园,爱我中华’即兴演讲赛”,目的是锻炼学生采集与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索创新等多项能力与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与争鸣的良好风气。

四、提高质量措施: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描写教学资源和手段心得体会实用八

在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后,厚普二期终于开课了!

这学期,我不再仅是一个工作人员,也不仅是一个班主任,而是通过了厚普公益学校的考核,正式成为了一名化学教师。

带着满心的期待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了教师的行列中,与那些可爱的孩子相伴,一起谈心,一起进餐,而更多的是一起学习知识、一起认识这个未知的世界……

我这学期为初二化学(2)班的同学们讲授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在备课的过程中,备课组的兄弟姐妹们给予了我很多帮助,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使我对很多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我学会了如何查备课资料,针对于某个知识点要如何生动有趣的讲述出来,同时又可以让他们完成思考和懂得的过程;学会了如何确定一堂课的重点,如何讲述能让孩子们最高效率的吸收,我采取了课前复习及课后总结的方法,颇见成效;如何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用化学家们的有趣的科研经历和生活中的现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兴趣。

第一次上讲台,既紧张又兴奋,可是因为准备的比较充分,伴着孩子们的配合,课上得越来越顺,也逐渐融入到了课堂的气氛中,最终达到了不错的效果。第一次上课的感觉,美妙的就如同行走在云端般快乐与幸福,似乎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快乐的要唱歌,要舞动。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真的觉得,老师爱学生,是一种本能!经过那堂课,我对教师的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我所带班级的学生们都很懂事,也很可爱。我讲完课后会有学生主动擦黑板;为了上课不迟到,家离学校远的孙振钧每天都会提前到,在走廊里等上一个多小时;看到我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在食堂,会开心的坐到我们身边一起吃饭、谈天……

四节课,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努力与坚持中,我践行着教师对学生的承诺。初二的学生,初识化学,我们的教学任务是启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我完成全部教学任务时,初二化学(2)班的学生朱越告诉我说:“老师,我就是因为听你讲的课,才喜欢上化学的。”听到这句话,我兴奋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

我深知,要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经验不足的我要更加的努力,向学姐们学习,虚心求教。未来的路上,

我会更加坚定,更加努力!

从孩子们稚嫩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朴实与天真,从他们的行动里看到了他们的懂事与乖巧;从他们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了青春的快乐与活力!

我爱我的孩子们!我爱教师这个职业!

描写教学资源和手段心得体会实用九

1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了解琥珀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它的形成过程。

一组有关琥珀的图片和装饰品图片课件

两课时

一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解释课题

1 读课题之后,请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2 老师补充介绍琥珀的资料。

3 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样子的琥珀图片。

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透明、光滑的,而且里面都有物体;不同的是里面物体不一样。)

在学生交流之后,老师过渡到新课:我们今天文中介绍的是哪一块琥珀呢?(学生找准图片后,再一起欣赏文中琥珀的样子。)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指多名学生进行描述,建议能够抓住物体的特点来说,老师及时给予点评)那文中具体写样子的是哪个自然段?

二 理解课文内容

1 打开课本,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描写样子的段落自由朗读,并做上记号。(最后一个自然段)

2 请学生一起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里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有其它描写吗?(价值)

老师过渡语:琥珀有这么大的价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具体描写它形成过程有哪些段落。(2到12自然段)

3 分析琥珀形成过程(1)琥珀形成必须经历哪两个阶段?(松脂球与化石的形成)(2)仔细读课文,松脂球的形成应有哪些条件?化石形成又要哪些条件?(3)比较琥珀与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有哪些不同?( 4 )作者假想是什么依据?还有其他的故事发生吗?(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说出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4 学习琥珀的发现:学生朗读相关段落(13到17自然段),思考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所描写的动词。

三 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 对照板书,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

2 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有关化石的两篇说明文,想一想它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倒叙、顺叙)

3 优美句段的品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简要的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 拓展:1 欣赏由琥珀做成的各种装饰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 建议学生在课外多读这类型的书籍,去了解认识大自然的另一面。

五 板书设计

琥珀

松脂球

形 成:

化石

发 现:卷---踩---挖---识别

特点与价值:透明 光滑 内有物 ;装饰品 药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假想琥珀其它可能形成的过程。但在实际引导中没有原设计的流畅,当我的问题抛出以后学生们的思维不很活跃,连平时爱发言的陈洁、汪芯羽等都久久不见举手。大约十分钟之后,邓淞说:蜘蛛与苍蝇的巧遇有可能是苍蝇遇难在先,蜘蛛误会在后。紧接着张鑫说:也有可能是蜘蛛去营救啊。黄昊说:也许是在打架……这下可热闹了,有许多同学都假想了它们的巧遇。此时此刻我赶紧抓住学生们的思维,引导认真分析能成立的是哪些环节。然后通过再次对琥珀样子的朗读,学生们恍然大悟,假想不是空想。原来自己的假想没有建立在最原始的基础之上。文中作者的假想才是科学的,合乎情理之中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